CN111827507A - 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7507A
CN111827507A CN202010758242.2A CN202010758242A CN111827507A CN 111827507 A CN111827507 A CN 111827507A CN 202010758242 A CN202010758242 A CN 202010758242A CN 111827507 A CN111827507 A CN 111827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vibration
support
tenon
vibration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82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27507B (zh
Inventor
冯读贝
金旭炜
杨吉忠
陈以庭
肖飞知
代丰
陈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to CN2020107582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7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7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7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27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7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隔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包括竖向隔振支座、与所述竖向隔振支座叠放设置的水平隔震支座、以及水平减震装置;所述竖向隔振支座和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均设于地下基础和立柱之间;所述水平减震装置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侧面,所述水平减震装置用于消耗所述立柱上的水平震动能量。本发明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通过在所述立柱的四周设置所述水平减震装置,从所述立柱的四周消耗水平震动能量,进而增加了水平震动能量的消耗能力,减少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损坏可能性,进而减少三维隔震装置上方的建筑存在的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隔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
背景技术
在建筑结构中,通常需要使用减震隔振装置,减震隔振装置是设在建筑与基础之间的隔离装置,用于阻隔振动和震动。随着越来越多轨道交通下穿的铁路上盖建筑物模式的出现,列车引起的车致振动隔振和突发震时灾害时的减震成为铁路上盖建筑物舒适度和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背景下,现有已知的振动源如:列车经过建筑周围铁路时产生的振动,这类振动主要是竖向的振动;现有已知的震动源如:地震带来的震动,这种震动主要是横向震动,除震中外,竖向震动较小。
早期的减震隔振装置主要是由橡胶与薄钢板交替叠合构成的二维隔震支座(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这种二维隔震支座只能消耗水平分量的震动能量和振动能量。随着人们对地震多维特性以及振动多维特性认识的提高,对具有水平隔震以及竖向隔振的减震隔振装置有着强烈的需求,现有的三维减震隔振装置是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和既有的竖向隔振支座组成,用于消耗地震的水平震动能量和环境带来的竖向振动能量,能够满足大部分地区的建筑结构的减震隔振需求,但这种三维减震隔振装置的水平隔震能力有限,当产生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的地震)时,难以将水平震动能量进行耗尽,可能会使整个三维隔震装置损坏,进而致使三维隔震装置上方的建筑存在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同时实现铁路上盖建筑物振动舒适度和地震动安全性,针对现有技术的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水平隔震能力有限,存在难以将水平震动能量进行耗尽,进而致使三维减震隔振支座上方的建筑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包括竖向隔振支座、与所述竖向隔振支座叠放设置的水平隔震支座、以及水平减震装置;
所述竖向隔振支座和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均设于地下基础和立柱之间;
所述水平减震装置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侧面,所述水平减震装置用于消耗所述立柱上的水平震动能量。
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和竖向隔振支座分别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水平减震隔振支座和竖向隔振支座;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对水平震动能量、以及水平振动能量均能够进行消耗,如:对地震作用于立柱的水平震动波和周围环境作用于立柱的水平振动力同时进行消耗,避免立柱上方建筑被破坏;所述竖向隔振支座对立柱所受垂向振动力进行消耗,如:对铁路穿越引起的建筑物垂向振动能量进行消耗,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舒适度,形成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结构,所述水平减震装置安装在所述立柱的侧面,从所述立柱的四周消耗所述立柱上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而增加了水平震动能量的消耗能力,减少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损坏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上方的建筑存在的安全风险。
优选的,所述水平减震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立柱的卡榫帽以及连接于所述地下基础的卡榫,所述卡榫上部为卡榫头,所述卡榫帽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为包围结构,所述卡榫头适配设于所述卡榫帽内部,所述卡榫头分别和所述侧板、所述顶板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卡榫为金属构件,其下部连接于地下基础上,与地下基础形成整体受力;所述卡榫帽连接于所述立柱侧面上,与所述立柱形成整体受力;将所述卡榫的卡榫头和所述卡榫帽适配设置,所述卡榫帽和所述卡榫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使所述卡榫头和所述卡榫帽具有相对位移空间,同时所述卡榫帽的顶板能够在竖向限制所述卡榫头的位置,所述卡榫帽的侧板能够在水平方向限制所述卡榫头的位置,通过立柱将震动能量传递至所述卡榫帽,所述立柱的晃动会使所述卡榫帽接触所述卡榫头,进而使所述卡榫变形产生屈服力,对所述立柱传递给卡榫帽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且所述侧板为包围结构,使所述卡榫头能够对多个方向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耗能,耗能效果更好。当震动作用于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先由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对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然后未消耗掉的水平震动能量传递至立柱上,然后再经过所述水平减震装置进行水平方向的耗能,即是通过所述卡榫帽和所述卡榫配合耗能,进而达到第二次水平耗能,进一步减少水平震动力从所述立柱传递至上层建筑,即是使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具有阶段性减震功能。通过在所述立柱的四周设置所述卡榫和所述卡榫帽组合,能够从多个方向对所述立柱进行限位耗能,提高了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隔震能力,进而保障了所述立柱上方建筑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卡榫帽和所述立柱通过金属连接件连接,所述金属连接件螺栓连接于所述立柱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栓为所述立柱的预埋件,根据所述水平减震装置的预设计位置来确定预埋位置,便于安装所述卡榫帽。
优选的,所述卡榫帽和所述金属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所述卡榫帽和所述立柱的连接性,进而提高所述卡榫帽的受力性。
优选的,所述卡榫的下部为圆台结构,所述卡榫头为圆柱结构。
所述圆台结构下底面大,如: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将所述卡榫的底面与所述地下基础进行连接,能够增加了所述卡榫和所述地下基础的连接性,所述卡榫头采用圆柱结构,其截面利用效率更高,用最小的截面面积能够达到适当的屈服力,节约材料,且方便加工。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侧面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所述水平减震装置。
通过在所述立柱的四周均匀设置四个所述水平减震装置,即两个相邻所述水平减震装置之间的夹角为90°,四个所述水平减震装置能够在四个方向分别对所述立柱所受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保证了从各个方向的震动能量都能够较好的被消耗,使所述水平减震装置的耗能效果更好,当然也可以均匀设置六个或八个所述水平减震装置,其数量根据立柱使用的地理位置,受力条件等来确定。
优选的,所述竖向隔振支座包括若干弹簧,所述弹簧上部连接所述立柱的底部,所述弹簧下部连接所述水平隔震支座上方,所述水平隔震支座下方连接所述地下基础。
所述竖向隔振支座连接于所述水平隔震支座的上方,所述竖向隔振支座包含若干弹簧,所述弹簧对所述立柱起支撑作用,同时所述弹簧起竖向隔振作用,通过所述弹簧的变形,所述弹簧主要对所述立柱受环境的垂向振动进行隔振,能够降低环境中的垂向振动对所述立柱的影响。
优选的,所有所述弹簧均匀分布,使所述弹簧能够均匀的承担所述立柱的压力,进而使所述竖向隔振支座对所述立柱的支撑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弹簧外侧还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沿所述立柱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挡块的内侧,所述第一挡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挡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挡块连接于所述水平隔震支座,所述第一挡块连接于所述立柱。
其中,所述第一挡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挡块之间的间隙尺寸小于所述卡榫头和所述卡榫帽的侧板之间的间隙尺寸。
当横向震动的能量过大时,所述弹簧受横向剪切力的作用,可能会因变形过大而从弹簧中部被切断,致使弹簧对所述立柱的支撑力受损或消失,导致立柱坠落,容易致使立柱上方建筑不稳;通过沿所述立柱的周向方向在所述弹簧的外侧设置对应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的间隙为缓冲区域,当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接触时,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配合作用能够限制所述弹簧的横向变形量,进而避免所述弹簧被剪切破坏;同时,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的碰撞能够消耗横向的震动能量,即是能够起到横向震动的减震作用。当产生竖向振动时,由所述竖向隔振支座的弹簧对竖向振动能量进行消耗;当产生地震时,由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碰撞对水平震动能量进行第一次消耗,然后再由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对超出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水平减震能力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第二次消耗,最后当水平震动能量传递至立柱,并使立柱上的卡榫帽撞击所述卡榫头时,由所述水平减震装置对剩余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第三次消耗,本发明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对竖向振动隔振,同时能够对地震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多阶段减震,使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减震隔振能力更好,能够提高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上方建筑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有所述第二挡块和所有所述第一挡块分别沿所述立柱周向连续设置。即是使所述第二挡块和所述第一挡块分别围城一个环向套筒,进而在水平面的各个方向均对所述弹簧进行限位,提高对所述弹簧的限位能力,保证弹簧的安全,同时能够从多个方向对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提高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水平减震能力。
优选的,所述水平隔震支座为橡胶隔震支座、球形隔震支座或双曲面隔震支座。
优选的,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地下基础上的第一钢板,以及用于连接在所述立柱下端面的第二钢板,所述竖向隔振支座和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叠放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之间。
通过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便于将所述竖向隔振支座和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叠放设置后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地下基础、所述立柱底部相刚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通过在所述立柱的四周设置所述水平减震装置,从所述立柱的四周消耗水平震动能量,进而增加了水平震动能量的消耗能力,减少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损坏可能性,进而减少三维隔震装置上方的建筑存在安全风险。
2、所述水平减震装置采用卡榫帽和卡榫的组合形式,所述卡榫与与地下基础形成整体受力,所述卡榫帽与所述立柱形成整体受力,将所述卡榫的卡榫头和所述卡榫帽适配设置,所述卡榫帽能够将所述立柱上的力传递至所述卡榫的卡榫头上,使所述卡榫变形产生屈服力,对所述立柱传递给卡榫帽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进而达到第二次水平震动耗能,进一步减少水平震动力从所述立柱传递至上层建筑。且所述卡榫帽的侧板为包围结构,使所述卡榫头能够对多个方向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耗能,耗能效果更好。除外,通过在所述立柱的四周设置所述卡榫和所述卡榫帽组合,能够从多个方向对所述立柱进行限位耗能,提高了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隔震能力,进而保障了所述立柱上方建筑的安全。
3、所述竖向隔振支座通过设置弹簧来实现竖向隔振能力。通过在所述弹簧的外侧设置第一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挡块对应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配合作用能够限制所述弹簧的横向变形量,进而避免所述弹簧被剪切破坏,同时,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的碰撞能够消耗横向的震动能量,即是能够起到横向震动的减震作用。当产生竖向振动时,由所述竖向隔振支座的弹簧对竖向振动能量进行消耗;当产生地震时,由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碰撞对水平震动能量进行第一次消耗,然后再由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对超出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水平减震能力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第二次消耗,最后当水平震动能量传递至立柱,并使立柱上的卡榫帽撞击所述卡榫头时,由所述水平减震装置对剩余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第三次消耗,本发明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对竖向振动隔振,同时能够对地震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多阶段减震,使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减震隔振能力更好,能够提高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上方建筑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所述竖向隔振支座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2中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断面示意图。
图标:11-水平隔震支座;12-竖向隔振支座;2-水平减震装置;21-卡榫;211-卡榫头;22-卡榫帽;3-地下基础;41-第一钢板;42-第二钢板;5-立柱;51-连接件;61-第一挡块;62-第二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参见图1-4,包括竖向隔振支座12、与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叠放设置的水平隔震支座11、以及水平减震装置2;
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和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均设于地下基础3和立柱5之间;
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连接于所述立柱5的侧面,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用于消耗所述立柱5上的水平震动能量。
其中,所述立柱5可以为方柱或圆柱。
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述立柱5为方柱,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设于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的下方,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用于竖向隔振,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可以为橡胶隔震支座、球形隔震支座或双曲面隔震支座等,用于消耗水平震动能量,如来自地震的水平震动能量和来自环境的水平振动能量。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采用橡胶隔震支座,所述橡胶隔震支座的底部连接于第一钢板41上,所述第一钢板41连接于所述地下基础3;所述橡胶隔震支座上方连接于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的下部,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包括若干弹簧,且所有所述弹簧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一共设有16个弹簧,16个弹簧按四乘四的矩形阵列排布,矩形阵列的中心在所述立柱5的竖向中心线上。且每个所述弹簧下部连接所述橡胶隔震支座上方、上部连接第二钢板42,所述第二钢板42连接于所述立柱5的底部。
且所述弹簧外侧还设有第一挡块61和第二挡块62,所述第二挡块62沿所述立柱5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块61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挡块62的内侧,所述第一挡块61和所述第二挡块6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挡块62连接于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所述第一挡块61连接于所述立柱5。通过沿所述立柱5的周向方向在所述弹簧的外侧设置对应的第一挡块61和第二挡块62,能够限制所述弹簧的横向变形量,避免所述弹簧受力过大形成大变形,进而避免所述弹簧被剪切破坏,同时,所述第一挡块61和所述第二挡块62之间的碰撞能够消耗横向的震动能量,即是能够起到横向震动的减震作用。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有所述第二挡块62和所有所述第一挡块61分别沿所述立柱5周向连续设置。即是使所述第二挡块62和所述第一挡块61分别围城一个环向套筒,进而在水平面的各个方向均对所述弹簧进行限位,提高对所述弹簧的限位能力,保证弹簧的安全,同时能够从多个方向对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提高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水平减震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5沿平面对称设置四个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如图4所示,通过在所述立柱5的四周对称设置四个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四个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能够从四个方向分别对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保证了从各个方向的震动能量都能够较好的被消耗,使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的耗能效果更好。
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包括连接于所述立柱5的卡榫帽22以及连接于所述地下基础3的卡榫21,所述卡榫21为金属构件,如采用钢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榫21的底部连接于与地下基础3相连接的所述第一钢板41,所述卡榫帽22和所述立柱5通过金属连接件51连接,所述金属连接件51螺栓连接于所述立柱5的外表面上,如在立柱5预埋螺栓孔,然后通过螺栓将所述金属连接件51连接在所述立柱5侧面上,便于安装。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卡榫帽22和所述金属连接件51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所述卡榫帽22和所述立柱5的连接性,进而提高所述卡榫帽22和所述立柱5的整体受力性。
所述卡榫21上部为卡榫头211,所述卡榫头211为圆柱结构,其截面利用效率更高,用最小的截面面积能够达到适当的屈服力,节约材料,且方便加工。所述卡榫21的下部为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下底面大,如: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将所述卡榫21的底面与连接于所述地下基础3的所述第一钢板41进行连接,能够增加了所述卡榫21和所述第一钢板41的连接性,所述卡榫21的下部也可以为圆柱状或棱台状等。所述卡榫帽22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为包围结构,所述包围结构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为圆柱状、棱柱状等,所述包围结构能够在水平方向上限制所述卡榫头211的位置,所述卡榫头211适配设于所述侧板内部,所述卡榫头211和所述侧板之间具有间隙,使所述卡榫帽22具有水平方向移动的空间,且所述卡榫头211和所述侧板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一挡块61和所述第二挡块62之间的间隙,当震动产生时,所述第一挡块61和所述第二挡块62的碰撞会发生在所述卡榫头211和所述卡榫帽22的侧板碰撞的前面,且所述卡榫头211和所述顶板之间具有间隙,使所述卡榫帽22具有上下移动的空间,即是使所述卡榫帽22在所述立柱5晃动下,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进而使所述卡榫帽22的侧板撞击所述卡榫头211时,能够让卡榫头211变形产生屈服力,进而对所述立柱5的水平能量进行消耗。
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采用卡榫帽22和卡榫21的组合形式,所述卡榫21与第一钢板41形成整体受力,所述卡榫帽22与所述立柱5形成整体受力。将所述卡榫21的卡榫头211和所述卡榫帽22适配设置,所述卡榫帽22和所述卡榫头211之间具有间隙,如图3所示,所述间隙使所述卡榫头211和所述卡榫帽22具有相对位移空间,同时所述卡榫帽22的顶板能够在竖向限制所述卡榫头211的位置,所述卡榫帽22的侧板能够在水平方向限制所述卡榫头211的位置。通过立柱5将震动能量传递至所述卡榫帽22,所述立柱5的晃动会使所述卡榫帽22接触所述卡榫头211,进而使所述卡榫21变形产生屈服力,对所述立柱5传递给卡榫帽22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且所述侧板为包围结构,使所述卡榫头211能够对多个方向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耗能,耗能效果更好。且通过在所述立柱5的四周设置所述卡榫21和所述卡榫帽22组合,能够从多个方向对所述立柱5进行水平方向的全方位限位耗能,提高了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隔震能力,进而保障了所述立柱5上方建筑的安全。
当震动作用于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先由所述第一挡块61和所述第二挡块62碰撞对水平震动能量进行第一次消耗;然后当水平震动能量超过所述第一挡块61和第二挡块62水平减震能力的时候,由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对水平震动能量进行第二次消耗;然后未消耗掉的水平震动能量传递至立柱5上,并使立柱5上的所述卡榫帽22撞击所述卡榫头211时,由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对剩余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第三次消耗,进一步减少水平震动力从所述立柱5传递至上层建筑。当只是周围环境产生竖向振动时,如列车经过建筑周围铁路时产生的振动等,此时振动传递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由竖向隔振装置对竖向振动进行隔离;当产生小于6级的地震时,由第一挡块61配合第二挡块62、以及水平减震装置2对地震产生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即可满足减震需求;当产生强震时,先由a对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然后由水平隔震支座11对地震产生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再由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对传递至立柱5上的剩余水平震动能量进行消耗。采用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能够满足于建筑所在地区的不同振动和震动环境,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对竖向振动隔振,同时能够对地震的水平震动能量进行多阶段减震,使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减震隔振能力更好,降低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损坏可能性,进而提高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上方建筑的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参见图5,其与实施例1中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设置于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上方,具体的,所述地下基础3上方连接所述第一钢板41,所述第一钢板41上方连接若干所述弹簧,所有所述弹簧沿所述立柱5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一共设有16个弹簧,16个弹簧按四乘四的矩形阵列排布,矩形阵列的中心在所述立柱5的竖向中心线上。且每个所述弹簧上部连接所述橡胶隔震支座的底端面,所述橡胶隔震支座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二钢板42,所述第二钢板42连接于所述立柱5的下端面。且所述弹簧外侧还设有第一挡块61和第二挡块62,所述第一挡块61和所述第二挡块62的结构与布置方式与实施例1中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挡块62上端连接于所述橡胶隔震支座的底端面、下部与所述第一挡块61的上部对应,且所述第一挡块61的下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钢板41的上表面。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也能够达到与实施例1中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相同的效果,但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2中的弹簧需要对水平隔震支座11进行支撑,增加了弹簧的承载,不利于弹簧的使用情况。且为方便观看,图1和图5只是对所述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的断面进行了展示,未展示图1和图2前面和后面的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弹簧、第一挡块61和第二挡块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隔振支座(12)、与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叠放设置的水平隔震支座(11)、以及水平减震装置(2);
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和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均设于地下基础(3)和立柱(5)之间;
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连接于所述立柱(5)的侧面,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用于消耗所述立柱(5)上的水平震动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包括连接于所述立柱(5)的卡榫帽(22)以及连接于所述地下基础(3)的卡榫(21),所述卡榫(21)上部为卡榫头(211),所述卡榫帽(21)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为包围结构,所述卡榫头(211)适配设于所述卡榫帽(22)内部,所述卡榫头(211)分别和所述侧板、所述顶板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榫(21)的下部为圆台结构,所述卡榫头(211)为圆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的侧面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所述水平减震装置(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包括若干弹簧,所述弹簧上部连接所述立柱(5)的底部,所述弹簧下部连接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上方,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下方连接所述地下基础(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弹簧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外侧还设有第一挡块(61)和第二挡块(62),所述第二挡块(62)沿所述立柱(5)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块(61)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挡块(62)的内侧,所述第一挡块(61)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挡块(6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挡块(62)连接于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所述第一挡块(61)连接于所述立柱(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二挡块(62)和所有所述第一挡块(61)分别沿所述立柱(5)周向连续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为橡胶隔震支座、球形隔震支座或双曲面隔震支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地下基础(3)上的第一钢板(41),以及用于连接在所述立柱(5)下端面的第二钢板(42),所述竖向隔振支座(12)和所述水平隔震支座(11)叠放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板(41)和所述第二钢板(42)之间。
CN202010758242.2A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 Active CN111827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8242.2A CN111827507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8242.2A CN111827507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7507A true CN111827507A (zh) 2020-10-27
CN111827507B CN111827507B (zh) 2022-05-06

Family

ID=72920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8242.2A Active CN111827507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750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8226A (zh) * 2020-11-19 2021-04-09 上海顺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气安阀
CN112853951A (zh) * 2021-01-22 2021-05-28 江南大学 一种多维协调自复位桥梁支座
CN114232458A (zh) * 2021-11-17 2022-03-25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运动式减震榫结构
CN115324222A (zh) * 2022-08-08 2022-11-1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的三维智能隔震装置
CN115467557A (zh) * 2022-09-22 2022-12-13 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移位减振装置及方法
CN117626724A (zh) * 2023-10-24 2024-03-01 黑龙江大学 用于增强浮置板轨道系统隔振效果的多重缓冲隔振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3492A (ja) * 2008-12-04 2010-06-17 Shimizu Corp 3次元免震装置
CN107190638A (zh) * 2017-06-20 2017-09-22 同济大学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三维隔振支座
CN209509211U (zh) * 2018-12-14 2019-10-18 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竖向水平双功能调谐质量阻尼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3492A (ja) * 2008-12-04 2010-06-17 Shimizu Corp 3次元免震装置
CN107190638A (zh) * 2017-06-20 2017-09-22 同济大学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三维隔振支座
CN209509211U (zh) * 2018-12-14 2019-10-18 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竖向水平双功能调谐质量阻尼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8226A (zh) * 2020-11-19 2021-04-09 上海顺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气安阀
CN112628226B (zh) * 2020-11-19 2022-12-23 上海威弗德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安阀
CN112853951A (zh) * 2021-01-22 2021-05-28 江南大学 一种多维协调自复位桥梁支座
CN114232458A (zh) * 2021-11-17 2022-03-25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运动式减震榫结构
CN115324222A (zh) * 2022-08-08 2022-11-1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的三维智能隔震装置
CN115324222B (zh) * 2022-08-08 2024-08-0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的三维智能隔震装置
CN115467557A (zh) * 2022-09-22 2022-12-13 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移位减振装置及方法
CN117626724A (zh) * 2023-10-24 2024-03-01 黑龙江大学 用于增强浮置板轨道系统隔振效果的多重缓冲隔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7507B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27507B (zh) 一种建筑三维减震隔振支座
KR980010092A (ko) 일체형 수평·수직 면진베어링
CN110984392B (zh) 一种嵌套式的多功能隔震橡胶支座
CN210395664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
KR101702449B1 (ko) 방진패드를 이용한 수배전반용 내진마운트
CN106012815B (zh) 一种公路桥梁减震支座
CN110984068B (zh) 一种高桩码头的抗震复合型高度可调钢支座
CN102493584A (zh) 一种减震空腔楼盖板
CN202809885U (zh) 一种消能墙结构
US20020035808A1 (en) Modular anti-seismic protection device to be used in buildings and similar constructions
KR101375336B1 (ko) 내진용 방진 스프링 마운트
CN214614718U (zh) 隔振装置
CN214694913U (zh) 三维隔振装置
CN214613345U (zh) 用于轨道交通上盖结构的三维隔振装置
CN217325898U (zh) 隔震装置
CN102392489A (zh) 半圆球橡胶带铅芯隔震减震装置
CN112813741A (zh) 轨道交通用三维隔振装置
CN202530572U (zh) 一种带限位装置的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
CN218562641U (zh) 一种含有阻尼器的水平向减震且竖向隔振的三维建筑支座
CN213448055U (zh) 适用于中小跨径梁桥的可替换式防落梁耗能减震装置
CN211923014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
CN109869034B (zh) 一种用于输电塔的减振装置
CN202284277U (zh) 一种多功能隔震装置
JP3713645B2 (ja) 積層ゴムを用いた免震装置
CN214784937U (zh) 竖向可脱离的建筑用橡胶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