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载体模块、污水处理塔及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悬挂载体模块、污水处理塔及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物化处理和生物处理两大类,其中因为生物处理具有成本低、净化彻底的特点,所以是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中,生物滴滤池就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装置。
一般生物滴滤池内部装填碎石块或其他人造滤料,废水通过布水系统从生物滴滤池顶部布洒下来,通过生物滴滤池时滤料截留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使微生物很快繁殖起来,微生物又进一步吸附了废水中溶解性和胶体有机物,逐渐增长并形成了生物膜,生物滴滤池就是依靠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氧化作用使废水得以净化的。
但是,传统生物滴滤池由于滤料本身的体积在生物滴滤池的容积中所占比例太大,这一部分体积是无用体积,导致总体的单位体积比表面积较小,单位容积滤池的微生物量不高;另外,滤料是乱堆在一起的,不仅造成堆积接触处滤料有效表面的浪费,而且容易造成通道堵塞,形成对污水净化毫无作用的死区;再者,由于滤料堆积在池体内结构不稳定,导致滤料层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滤料采用堆积的方式使生物滴滤池的建造很难实现标准化,很难按比例实现规模化放大,因而使得生物滴滤池处理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悬挂载体模块、污水处理塔及污水处理方法,以提升污水处理效果或者减少占地面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悬挂载体模块,包括:
模块框架,呈中空立体框架,包括多个立柱和连接杆,多个立柱按多边形投影平面边线排布,位于同一边线的立柱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载体栅架,包括多个栅杆,多个栅杆平行设置于模块框架的顶部;
悬挂载体,悬挂载体的一端与栅杆连接,悬挂载体用于在栅杆的支撑下悬挂于模块框架的中空内部空间以承载生物膜。
可选地,载体栅架还包括板条,多个栅杆平行排布且多个栅杆之间通过板条连接。
可选地,相邻两根栅杆之间的距离为50-150毫米。
可选地,悬挂载体采用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混合天然纤维制成。
可选地,模块框架的水平截面为矩形。
可选地,悬挂载体为条带状,悬挂载体的边缘呈周期曲线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塔,包括:处理塔本体以及如上述的悬挂载体模块;
处理塔本体包括塔体、布水系统和集水池,塔体由侧壁围成呈中空筒状,布水系统包括布水装置和进水管,布水装置与进水管连通,布水装置设置于塔体的内部空间的顶部,塔体的内部空间设置有载体集成塔,载体集成塔由多个悬挂载体模块排列、堆积形成,集水池设置于塔体的底部,集水池与塔体连接处设置有若干进气通道。
可选地,污水处理塔还包括水泵,水泵的进水口与集水池相连,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回流水管与布水装置相连。
可选地,污水处理塔还包括密封盖、出气管以及风机,密封盖设置于塔体的顶部,密封盖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出气管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采用如上述的污水处理塔,包括:
通过所述污水处理塔的进水管将污水通入所述污水处理塔的布水装置,利用所述布水装置将污水喷淋至所述污水处理塔的悬挂载体上;
所述污水经过所述悬挂载体进行生物处理后下落并汇集至所述污水处理塔的所述集水池。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将模块框架设置为由多个立柱和连接杆组成的中空立体框架,在模块框架顶部设置有多个栅杆,栅杆用于与悬挂载体连接,从而将悬挂载体悬挂于模块框架的中空的内部空间以承载生物膜,相比于滤料的堆积方式,采用悬挂方式作为生物载体,能有效提高生物载体的表面利用率,而且生物载体之间的空间间隙可控,避免出现滤料堆积而堵塞生物滴滤池的情形,提高了生物处理装置内单位容积的生物量,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而且,悬挂载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工厂标准化生产,而且现场组装便利快捷,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占地,能有效缩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用时。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悬挂载体模块的模块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悬挂载体模块的载体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悬挂载体模块的悬挂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悬挂载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污水处理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污水处理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悬挂载体模块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模块框架、11-立柱、12-连接杆;
2-载体栅架、21-栅杆、22-板条;
31-悬挂载体、32-通孔;
4-塔体、41-侧壁;
5-布水系统、51-布水装置、52-进水管;
6-集水池、61-进气通道、62-柱子;
7-水泵7、71-回流水管;
8-密封盖、81-出气管、82-风机;
100-载体集成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挂载体模块,包括:模块框架1、载体栅架2和悬挂载件3;
模块框架1呈中空立体框架,包括多个立柱11和连接杆12,多个立柱11按多边形投影平面边线排布,位于同一边线的立柱11之间通过连接杆12固定连接;
载体栅架2包括多个栅杆21,多个栅杆21平行设置于模块框架1的顶部;
悬挂载体31的一端与栅杆21连接,悬挂载体31用于在栅杆21的支撑下悬挂于模块框架1的中空内部空间以承载生物膜。
在实施时,模块框架1由多个立柱和连接杆12组成中空立体框架,其中,多个立柱11按多边形投影平面边线排布,相邻立柱11之间通过连接杆1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框架1的水平截面为矩形,例如模块框架1的顶部构成水平的多边形框。栅杆21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直杆,多个栅杆21架设于模块框架1的顶部,例如将多个栅杆21平行且均匀排布固定于模块框架1顶部的多边形框内。悬挂载件3包括多个悬挂载体31,悬挂载体31通过栅杆21悬挂于模块框架1的中空内部空间中,在实施时,所述悬挂载体31采用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混合天然纤维制成,悬挂载体31为比表面积高的高分子纤维制品,例如悬挂载体31可以采用微生物附着材料,微生物附着材料是采用高分子合成纤维或高分子合成纤维混合天然纤维制成的,例如组合悬挂填料、蓬松纤维辫带、蓬松纤维绳、发泡海绵、无纺布、毛巾条带、毛毡条带等,以悬挂载体31位毛巾布片为例,在毛巾布片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多个通孔32,多个栅杆21分别穿过这些通孔32从而将毛巾布片悬挂在模块框架1的中空内部空间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悬挂载体31以预设间隙均匀排布在模块框架1的中空内部空间中,从而提高生物载体的表面利用率。
本实施例通过将模块框架1设置为由多个立柱11和连接杆12组成的中空立体框架,在模块框架1顶部设置有多个栅杆21,栅杆21用于与悬挂载体31连接,从而将悬挂载体31悬挂于模块框架1的中空内部空间以承载生物膜,相比于滤料的堆积方式,采用悬挂方式作为生物载体,能有效提高生物载体的表面利用率,而且生物载体之间的空间间隙可控,避免出现滤料堆积而堵塞生物滴滤池的情形,提高了生物处理装置内单位容积的生物量,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第二方面,悬挂载体31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工厂标准化生产,而且现场组装便利快捷,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占地,能有效缩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用时。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载体栅架2还包括板条22,多个栅杆21平行排布且多个栅杆21之间通过板条22连接。
在实施时,多个栅杆21按固定距离平行排布并通过板条22连接固定,相邻两根栅杆21之间的距离为50-150毫米,例如板条22设置有与栅杆21适配的配孔,栅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板条22的配孔对接固定,如图2所示,栅杆21和板条22组成与模块框架1的顶部适配的载体栅架2,通过设置板条22上的配孔之间的距离,以调整栅杆21之间的间隔,例如板条22上的配孔之间相距50毫米,则相邻两根栅杆21之间的距离为50毫米;若板条22上的配孔之间相距150毫米,则相邻两根栅杆21之间的距离为150毫米;若板条22上的配孔之间相距80毫米,则相邻两根栅杆21之间的距离为80毫米。栅杆21上布置固定悬挂载体31,然后将载体栅架2放置并固定在模块框架1的顶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悬挂载体31为利用纤维物料裁剪而成的条带,条带的边缘呈周期曲线状。
在实施时,悬挂载体13可以设计成利用纤维物料裁剪而成的条带,条带的边缘线为周期曲线,如直线、正弦曲线、方波曲线、锯齿波曲线、梯形波曲线等;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条带由大块纤维物料裁剪而成,通孔32设置于纤维物料的一侧边缘,可以将条带裁剪成相互独立的,也可以在纤维物料的一端保持不裁断。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6,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塔,包括:处理塔本体以及如上述的悬挂载体模块;
处理塔本体包括塔体4、布水系统5和集水池6,塔体4由侧壁41围成呈中空筒状,布水系统5包括布水装置51和进水管52,布水装置51与进水管52连通,布水装置51设置于塔体4的内部空间的顶部,塔体4的内部空间设置有载体集成塔100,载体集成塔100由多个悬挂载体模块排列、堆积形成,集水池6设置于塔体4的底部,集水池6与塔体4连接处设置有若干进气通道61。
在实施时,塔体4为由侧壁41围成的中空筒状结构,例如采用板状材料的侧壁41进行密封围挡形成塔体4,还可以利用钢架结构制作楼梯和塔顶平台,塔体4两端开口形成有中通的内部空间,塔体4的内部空间的顶部安装有布水装置51,布水装置51与进水管52连通从而为塔体4的内部空间洒水,悬挂载体模块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悬挂载体模块按行、列、层紧密对齐排列并堆积形成载体集成塔100,相邻的悬挂载体模块之间可以通过采用连接紧固件进行连接和加固,在载体集成塔100中,悬挂载体模块的行数、列数以及层数可以根据实施环境具体设置。载体集成塔100放置于塔体4的内部空间中,当污水通过进水管52送至布水装置51,由布水装置51将污水均匀地洒落在载体集成塔100上,从而使得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往下方滴落并与悬挂载体模块中的悬挂载体31上的生物膜发生接触,进行污染物的转移和净化,完成污水的生物净化过程,集水池6用于收集经过载体集成塔100净化后的污水,污水净化过程所需要的氧气由进气通道61供给塔体4的内部空间。
本实施例通过将多个悬挂载体模块排列、堆积形成载体集成塔100,载体集成塔100中悬挂载体模块的悬挂载体31承载生物膜,从而加大与布水装置51滴落的污水的接触表面积,通过悬挂载体模块的模块化设计,相比于滤料的堆积方式,本申请中载体集成塔100能有效提高生物载体的表面利用率,提高了生物处理装置内单位容积的生物量,避免出现滤料堆积而堵塞生物滴滤池的情形,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而且,模块化设计的悬挂载体模块可实现工厂标准化生产,而且现场组装便利快捷,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占地,能有效缩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用时。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污水处理塔还包括水泵7,水泵7的进水口与集水池6相连,水泵7的出水口通过回流水管71与布水装置51相连。
在实施时,水泵7的进水口与集水池6连通,通过水泵7将集水池6中的水经过回送水管71回送至布水装置51,由布水装置51将污水原水一起洒在载体集成塔100上进行处理,以提高对污水的反硝化处理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送水的占比可以根据实施环境进行设置,例如回送水的量为污水量的10%-400%。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污水处理塔还包括密封盖8、出气管81以及风机82,密封盖8设置于塔体4的顶部,密封盖8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出气管81与风机82的进风口相连。
在实施时,还在塔体4的顶部设置密封盖8收集塔体4内的生物气体,密封盖8上设置有生物气体的出气管81,将出气管81连接风机82后,可通过风机82将塔体4内的生物气体强力引出到塔体4之外,起到强制通风和供氧的作用,从而可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同时可为生物气体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便利条件。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采用如上述的污水处理塔,污水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侧壁41围成污水处理塔的处理塔本体的塔体4,塔体4呈中空筒状;
通过所述污水处理塔的进水管52将污水通入所述污水处理塔的布水装置51,利用所述布水装置51将污水喷淋至所述污水处理塔的悬挂载体31上;
所述污水经过所述悬挂载体31进行生物处理后下落并汇集至所述污水处理塔的所述集水池6。
在实施时,通过侧壁41围成呈中空筒状的塔体4,然后将多个悬挂载体模块进行排列、堆积形成载体集成塔100,并将载体集成塔100放置与塔体4的内部空间中,塔体4的内部空间的顶部安装布水装置51,布水装置51通过进水管52与外部进水泵连通,由外部进水泵将污水经过进水管52泵送至布水装置51,污水从布水装置51洒水至载体集成塔100,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往下方滴落并与悬挂载体1上的生物膜发生接触,进行污染物的转移和净化,完成污水的生物净化过程。通过悬挂载体模块的模块化设计,相比于滤料的堆积方式,载体集成塔100能有效提高生物载体的表面利用率,提高了生物处理装置内单位容积的生物量,避免出现滤料堆积而堵塞生物滴滤池的情形,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而且,模块化设计的悬挂载体模块可实现工厂标准化生产,而且现场组装便利快捷,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占地,能有效缩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用时。
实施例1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悬挂载体模块的制作,采用如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
采用4根长1000mm的50mm×50mm不锈钢方筒作为模块框架1的四根竖直立柱11,其中,mm表示长度单位:毫米,采用8根长1000mm的40mm×40mm不锈钢方筒作为模块框架1的四根竖直立柱11之间的连接杆12,将4根竖直立柱11与8根连接杆12通过焊接或螺丝连接的方式连接成完整的中空立体框架结构,得到模块框架1。
步骤二
采用2根长1000mm的40mm×40mm不锈钢方筒做载体栅架2的矩形框的板条22,其上分别均匀开出10个直径20mm的圆孔,用10根长1000mm的直径20mm不锈钢管做栅杆21,将栅杆21和板条22组合连接后得到载体栅架2。
步骤三
采用长2000mm×高1000mm×厚3mm的涤纶纤维毡,上部开若干个(例如10个、15个或者20个)直径20mm的圆形通孔32,通孔32以下裁剪成条宽为100mm的直条型条带,得到悬挂载体31。
步骤四
将以上所得悬挂载体31通过通孔32穿挂在载体栅架2的栅杆21上,然后将穿挂有悬挂载体31的载体栅架2固定架设在模块框架1的顶部,使悬挂载体31下垂至模块框架1的底部,并均匀占满模块框架1的整体内部空间,得到悬挂载体模块,如图4所示。
实施例2
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处理塔的制作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
用混凝土制作一个长2.2m、宽2.2m、深0.6m的集水池6;其中,m表示长度单位:米,在集水池6一侧的池壁上,距离集水池6池底0.4m的高度处设置出水管;在集水池6的四个角、四个边的中点和集水池6正中心设置9个高0.6m的柱子62,作为悬挂载体模块的基础支点;在集水池6四个角的外侧分别做4根高4.5m的塔柱,在塔柱顶部和中部位置,沿集水池6边的方向用横梁连接相邻的塔柱,做成框架以保持稳固。
步骤二
将4个实施例1制得的悬挂载体模块按正方形排布,放置并固定在集水池6内的悬挂载体模块的基础支点上,得到载体集成塔100的第一层悬挂载体模块;在第一层之上再加3层悬挂载体模块,每层之间、相邻悬挂载体模块之间均采用适当方式连接固定。如此得到的载体集成塔具有4×4(16)个悬挂载体模块,这16个悬挂载体模块的总外形尺寸为:长2m×宽2m×高4m,悬挂载体总体积为16立方米。
步骤三
制作一个具有9排支管的丰字形布水装置51,并将其安装固定在塔体4的内部空间的顶部,布水装置51的主管直径100mm、支管直径50mm,支管上总共开有360个直径6mm的出水孔,出水孔的位置按布水平面均匀分布。将丰字形布水装置的污水原水进水管52通过弯头转向后延伸到污水处理塔底部地面附近,连接流量计、调节阀门后与污水原水提升泵相连。
步骤四
在塔柱外围四周用HPDE膜做侧壁41围挡,固定密封好,形成塔体4;塔体4的上部边缘大约与塔柱的顶部平齐,塔体4的下部边缘距离集水池6顶约0.3m,其以下无墙部分为进气通道61。
本实施例得到了一个最基本型的悬挂载体塔,可用于对总氮要求一般的污水处理工程。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在集水池6外安装台离心泵作为水泵7,在水泵7的进口连接塑料管并将其连接到集水池6的水面以下。水泵7的出水管设置有流量计和调节阀门,并通过三通与布水装置51相连。
本实施例得到了可以将集水池6的水进行回送的污水处理塔,可用于对总氮要求高的污水处理工程。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基础上,在塔体4的顶部用HDPE(High Density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膜做密封盖8,密封盖8与侧壁4连接,在实施时,密封盖8与侧壁4密封连接;在密封盖8上设置一个直径0.4m的垂直向上的出气管道,出气管道通过弯头转向后利用出气管81引向地面,与地面的风机80相连。
本实施例得到了可进行强制通风或强化供氧的污水处理塔,同时也可为塔体4内产生的生物气体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便利条件,以避免臭气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实施例5
收集污水,原水水质为:COD 160mg/L,氨氮30mg/L,总氮40mg/L,总磷2.0mg/L,其中,mg/L表示:毫克每升。通过外部进水泵将污水泵送至实施例2制作的布水系统5,由布水系统5的布水装置51将污水洒水至塔体4内的载体集成塔100进行净化处理。经40天的培养,悬挂载体31上的生物膜达到成熟,开始满负荷进水运行,以2立方米每小时的流速处理该污水,平均出水水质为:COD45 mg/L,氨氮1.2mg/L,总氮18mg/L,总磷0.5mg/L。该污水处理塔运行过程未出现常规生物滴滤池的堵塞现象。
实施例6
收集污水,原水水质为:COD 160mg/L,氨氮30mg/L,总氮40mg/L,总磷2.0mg/L,通过外部进水泵将污水泵送至实施例3制作的布水系统5,由布水系统5的布水装置51将污水洒水至塔体4内的载体集成塔100进行净化处理。经40天的培养,悬挂载体31上的生物膜达到成熟,开始满负荷进水运行。污水原水以1.8立方米每小时的流速送至污水原水的进水管52,开启水泵7将集水池6的水以1立方米每小时的流速送至塔体4顶部与污水原水混合后一并进入布水系统5,洒落至悬挂载体31上进行净化处理。稳定运行后,平均出水水质为:COD33mg/L,氨氮1mg/L,总氮8mg/L,总磷0.5mg/L。污水处理塔运行1年以上未出现载体堵塞现象。
实施例7
收集一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生活污水,原水水质为:COD 280mg/L,氨氮60mg/L,总氮80mg/L,总磷4.0mg/L,通过外部进水泵送至实施例4制作的布水系统5,进入该载体集成塔100进行净化处理。经45天的培养,悬挂载体31上的生物膜达到成熟,开始满负荷进水运行。污水原水以1.6立方米每小时的流速送至污水原水进水管52,开启水泵7将集水池6的水以1.6立方米每小时的流速送至塔体3顶部与污水原水混合后一并进入布水系统5,洒落至悬挂载体31上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开启风机80以0.3立方米每分钟的风速强制通风。稳定运行后,平均出水水质为:COD 44mg/L,氨氮2mg/L,总氮14mg/L,总磷0.8mg/L,吨水电耗<0.38kWh,其中,kWh表示电能单位:千瓦时。污水处理塔运行1年多未出现载体堵塞现象。
实施例8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本申请悬挂载体模块中制作六支柱悬挂载体模块,采用如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
采用6根长1000mm的50mm×50mm不锈钢方筒作为模块框架1的立柱11,按2000mm×1000mm的长方形平面排布,将其中的4根立柱11设置在该长方形平面的四角处,另外2根立柱11设置在该长方形平面的两长边的中点。采用14根长1000mm的40mm×40mm不锈钢方筒作为立柱11之间的连接杆12,按图7所示的相对位置将6根立柱11与14根连接杆1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成完整的立方体中空立体框架结构,得到一个六支柱模块框架。
步骤二
在该六支柱模块框架的上端长方形长边所对应的4个连接杆12上分别等距离开出10个直径20mm的圆形安装孔。
步骤三
采用长2000mm×高1050mm×厚2mm的涤纶纤维毡,上部开25个直径20mm的通孔32,通孔32以下裁剪成条宽为80mm的直条型条带,得到悬挂载体31。如此制作20条悬挂载体31。
步骤四
用20根长1000mm的直径20mm的不锈钢管做栅杆21,将以上所得悬挂载体31通过通孔32穿挂在栅杆21上,然后将穿挂有悬挂载体31的栅杆21平行安装在模块框架1的上端的圆形安装孔中,通过点焊固定。同时,使悬挂载体31下垂至模块框架1的底部,并均匀占满模块框架1的整体内部空间,得到一个完整的悬挂载体模块,如图7。本实施例制得的悬挂载体模块的外形尺寸为:长2m×宽1m×高1m。通过将悬挂载体31采用模块化设计,悬挂载体31均匀悬挂于模块框架1的中空内部空间以承载生物膜,相比于滤料的堆积方式,采用悬挂方式作为生物载体,能有效提高生物载体的表面利用率,而且生物载体之间的空间间隙可控,避免出现滤料堆积而堵塞生物滴滤池的情形,提高了生物处理装置内单位容积的生物量,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而且模块化的悬挂载体31可实现工厂标准化生产,而且现场组装便利快捷,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占地,能有效缩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用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可选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可选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