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866A - 空调发光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发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866A
CN111656866A CN201980010728.3A CN201980010728A CN111656866A CN 111656866 A CN111656866 A CN 111656866A CN 201980010728 A CN201980010728 A CN 201980010728A CN 111656866 A CN111656866 A CN 111656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ndoor
light
units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07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6866B (zh
Inventor
塩濱豪典
小嶋伸幸
豊福达也
村田将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56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6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4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intended only for mounting on a ceiling or the like overhead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88Ventilating systems
    • F21V33/0092Ventilating systems with he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55Coordinated control of two or more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42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 F21V23/0457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the sensor sensing the operating status of the lighting device, e.g. to detect failure of a light source or to provide feedback to the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42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 F21V23/046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the sensor sensing the level of ambient illumination, e.g. dawn or dusk sen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42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 F21V23/0471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the sensor detecting the proximity, the presence or the movement of an object or a pers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04Personal or domestic articles
    • F21V33/0052Audio or video equipment, e.g. televisions, telephones, cameras or computers;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F21V33/0056Audio equipment, e.g. music instruments, radios or speak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0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lighting fix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调发光系统,能够对将通过多个空调单元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照亮的多个发光单元进行控制。在包括多个室内单元(3)和多个发光单元(9)的空调发光系统(100)中,包括将室内单元(3)彼此连接在一起的室内通信线(77)、将各室内单元(3)与各发光单元(9)连接在一起的光源用电气配线(78a~78i)、利用室内通信线(77)和光源用电气配线(78a~78i)对多个发光单元(9)进行控制的控制部(70)。

Description

空调发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发光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将多个用于照亮对象空间的照明设备设置于天花板等,并进行对象空间的亮度的调节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8015号)记载的照明系统中,提出了一种使设置于天花板的多个照明设备彼此网络连接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与之相对地,例如,有时期望空间不仅通过照明设备被照亮,还期望使用空调单元对空间进行空气调节。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这点形成的,本公开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发光系统,能够对将通过多个空调单元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照亮的多个发光单元进行控制。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空调发光系统是包括多个空调单元和多个发光单元的空调发光系统,包括第一通信元件、第二通信元件和控制部。第一通信元件将空调单元彼此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通信元件将各空调单元与各发光单元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控制部利用第一通信元件和第二通信元件控制多个发光单元。
另外,第一通信元件可以将空调单元彼此以能够一对一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可将空调单元彼此以能够一对多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通信元件可以是基于有线的通信线的通信元件,也可是基于无线的通信元件。第二通信元件可以将空调单元与发光单元以能够一对一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可将空调单元与发光单元以能够一对多通信或多对一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通信元件可以是基于有线的通信线的通信元件,也可是基于无线的通信元件。第二通信元件存在多个。
另外,各发光单元彼此可经由通信元件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可不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优选,各发光单元彼此不直接经由有线的通信线连接。
在该空调发光系统中,各发光单元通过第二通信元件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多个空调单元中的每一个连接,所述多个空调单元彼此经由第一通信元件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利用将多个空调单元彼此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通信元件,与多个发光单元进行通信。由此,能够对将通过多个空调单元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照亮的多个发光单元进行控制。
另外,例如,即使在多个发光单元彼此不直接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将多个空调单元彼此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通信元件而与多个发光单元进行通信,因此,也能够对多个发光单元进行控制。
在第一观点所述的空调发光系统的基础上,在第二观点的空调发光系统中,发光单元从空调单元接收电源供给。向发光单元供给电源的空调单元是经由第二通信元件与发光单元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空调单元。
在该空调发光系统中,发光单元从自身经由第二连接元件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空调单元接收电源供给。因此,能够活用供给至空调单元的电源。
另外,根据该空调发光系统,例如,还能够消除将发光单元与空调单元以外的电气供给源连接的必要性。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空调发光系统的基础上,在第三观点的空调发光系统中,多个发光单元包括副发光单元和主发光单元。主发光单元进行自身的发光控制,并且进行自身以外的发光单元即副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另外,优选,多个发光单元中的一个发光单元是进行自身的发光控制以及自身以外的发光单元即副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的主发光单元。
在该空调发光系统中,也能够通过主发光单元进行其他发光单元即副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在第三观点所述的空调发光系统的基础上,在第四观点的空调发光系统中,第二通信元件是无线通信元件。主发光单元通过自身经由第二通信元件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空调单元,进行副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在该空调发光系统中,能够以主发光单元为主体并利用空调单元的第一通信元件来进行副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在第三观点所述的空调发光系统的基础上,第五观点的空调发光系统还包括第三通信元件。第三通信元件以无线的方式将主发光单元与副发光单元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主发光单元经由第三通信元件进行副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在该空调发光系统中,能够以主发光单元为主体直接进行副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在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空调发光系统的基础上,在第六观点的空调发光系统中,多个发光单元能够彼此连动地发光。
在该空调发光系统中,能够使多个发光单元连动地发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发光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室内单元的概略外观立体图。
图3是室内单元的俯视观察概略结构图。
图4是室内单元的图3中A-A截面处的侧视概略结构图。
图5是发光单元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6是空调发光系统的概略控制框结构图。
图7是LED以及蜂鸣器的控制流程图。
图8是多个发光单元的连动控制的控制流程图。
图9是表示多个室内单元与多个发光单元的位置关系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变形例(A)的空调发光系统的概略控制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空调发光系统
图1中示出了空调发光系统100的概略结构图。
空调发光系统100包括空气调节装置1和多个发光单元9,其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1进行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所述多个发光单元9将空气调节装置1进行空气调节的对象空间照亮。
(2)空气调节装置
空气调节装置1是能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来进行建筑物等的室内的制冷以及制热的装置。
空气调节装置1主要具有室外单元2、多个室内单元3、连接室外单元2与多个室内单元3的制冷剂路径即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此外,空气调节装置1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6通过多个室内单元3经由制冷剂连通管4、5与室外单元2并联连接的方式构成。制冷剂连通管4、5是当将空气调节装置1设置于建筑物等设置场所时在现场进行施工的制冷剂管。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制冷剂回路6填充有R32以作为工作制冷剂。
(3)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于室外(建筑物的屋顶或建筑物的壁面附近等),并且构成制冷剂回路6的一部分。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储罐7、压缩机8、四通换向阀10、室外热交换器11、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外膨胀阀12、液体侧截止阀13、气体侧截止阀14、室外风扇15以及室外控制部72。
储罐7是用于将气态制冷剂供给至压缩机的容器,该储罐7设置于压缩机8的吸入侧。
压缩机8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吸入并压缩,并且将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排出。
室外热交换器11是下述热交换器:在制冷运转时起到从压缩机8排出的制冷剂的散热器的作用,在制热运转时起到从室内热交换器51送来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室外热交换器11的液体侧与室外膨胀阀12连接,气体侧与四通换向阀10连接。
室外膨胀阀12是下述电动膨胀阀:在制冷运转时,能够在将在室外热交换器11中散热后的制冷剂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1前对该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且在制热运转时,能够在将在室内热交换器51中散热后的制冷剂送至室外热交换器11前对该制冷剂进行减压。
在室外单元2的液体侧截止阀13连接有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的一端。在室外单元2的气体侧截止阀14连接有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一端。
室外单元2的各设备以及阀之间通过制冷剂管16~22连接。
四通换向阀10通过在下述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来切换后述制冷运转的连接状态和制热运转的连接状态:压缩机8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11侧连接并且压缩机8的吸入侧与气体侧截止阀14侧连接的状态(参照图1中四通换向阀10的实线);以及压缩机8的排出侧与气体侧截止阀14侧连接并且压缩机8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11侧连接的状态(参照图1中四通换向阀10的虚线)。
室外风扇15配置于室外单元2的内部,形成以下气流:吸入室外空气,并在将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11之后排出至单元外。这样,通过室外风扇15供给的室外空气可用作与室外热交换器1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源或加热源。
室外控制部72设置于室外单元2内,通过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后述室内控制部73连接而构成控制部70的一部分,并且具有CPU、ROM、RAM等。室外控制部72对压缩机8的驱动频率、四通换向阀10的连接状态、室外膨胀阀12的阀开度以及室外风扇15的风量进行控制。
(4)室内单元
在图2中,示出了室内单元3的外观立体图。在图3中示出了表示室内单元3的将顶板移除后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在图4中示出了图3中A-A所示的剖切面处的室内单元3的概略侧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单元即室内单元3例如是以埋入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即室内等的天花板的开口的方式设置这一类型的室内机。多个室内单元3与天花板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各室内单元3均隔着天花板背面的空间与未图示的电力供给源连接,从而接受电力的供给。另外,空气调节装置1所包括的多个室内单元3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列举一个室内单元3进行说明。
室内单元3主要具有室内热交换器51、室内风扇52、室内外壳30、翼片39、喇叭口33、排水盘32以及室内控制部73。
室外热交换器51是下述热交换器:在制冷运转时起到从室外热交换器11送来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在制热运转时起到从压缩机8排出的制冷剂的散热器的作用。室内热交换器51的液体侧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的室内侧端部连接,气体侧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室内侧端部连接。
室内风扇52是配置于室内单元3的外壳主体31内部的离心送风机。室内风扇52形成以下气流:将室内的空气经由后述的装饰面板35的吸入口36吸入室内外壳30内,并在使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51后,经由装饰面板35的吹出口37向室内外壳30外吹出。如此一来,通过室内风扇52供给的室内空气通过与室内热交换器5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来调节温度。
室内外壳30主要具有外壳主体31和装饰面板35。
外壳主体31配置成插入形成于空调对象空间即室内的天花板U的开口,在俯视观察时,该外壳主体31呈长边与短边交替形成的大致八边形的箱状体,并且该外壳主体31的下表面开口。上述外壳主体31具有顶板以及从顶板的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多个侧板。另外,在外壳主体31的俯视观察时的四个角的短边处,相对于天花板分别固定有用于固定室内单元3的未图示的螺栓。另外,通过调节四个角各自的相对于螺栓的固定位置的高度,能够消除室内单元3的装饰面板35的上表面与天花板的下表面的间隙。
装饰面板35配置成嵌入天花板U的开口,扩展至比外壳主体31的顶板以及侧板在俯视观察时靠外侧的位置,并且从室内侧安装至外壳主体31的下方。装饰面板35具有内框35a和外框35b。在内框35a的内侧形成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吸入口36。在吸入口36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去除从吸入口36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的过滤器34。在外框35b的内侧且内框35a的外侧形成有从下方向斜下方开口的吹出口37以及角部吹出口38。吹出口37具有设置于与装饰面板35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各边对应的位置的第一吹出口37a、第二吹出口37b、第三吹出口37c以及第四吹出口37d。角部吹出口38具有设置于与装饰面板35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四个角对应的位置的第一角部吹出口38a、第二角部吹出口38b、第三角部吹出口38c以及第四角部吹出口38d。外框35b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内缘和外缘,并且具有分别对应于各角部的第一角落面板41、第二角落面板42、第三角落面板43以及第四角落面板44。在俯视观察时,第一角落面板41设置于第一角部吹出口38a的外侧,第二角落面板42设置于第二角部吹出口38b的外侧,第三角落面板43设置于第三角部吹出口38c的外侧,第四角落面板44设置于第四角部吹出口38d的外侧。由于第一角落面板41~第四角落面板44中的各角落面板主体的形状均相同,因此,能够适当地调换各角落面板41~44的设置场所。另外,用于将室内单元3固定至天花板的螺栓分别位于第一角落面板41~第四角落面板44的上方的空间。
翼片39是能够改变通过吹出口37的气流的方向的构件。翼片39具有配置于第一吹出口37a的第一翼片39a、配置于第二吹出口37b的第二翼片39b、配置于第三吹出口37c的第三翼片39c以及配置于第四吹出口37d的第四翼片39d。各翼片39a~39d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室内外壳30的规定的位置。
排水盘32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51的下侧,以承接空气中的水分在室内热交换器51中冷凝而产生的排水。该排水盘32安装于外壳主体31的下部。在排水盘32中,在俯视观察时,在室内热交换器51的内侧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的空间,在该空间的内侧下方配置有喇叭口33。喇叭口33将从吸入口36吸入的空气引导至室内风扇52。此外,在排水盘32中,在俯视观察时,在室内热交换器51的外侧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吹出流路47a~47d和角部吹出流路48a~48c。吹出流路47a~47d具有下端与第一吹出口37a连通的第一吹出流路47a、下端与第二吹出口37b连通的第二吹出流路47b、下端与第三吹出口37c连通的第三吹出流路47c以及下端与第四吹出口37d连通的第四吹出流路47d。角部吹出流路48a~48c具有下端与第一角部吹出口38a连通的第一角部吹出流路48a、下端与第二角部吹出口38b连通的第二角部吹出流路48b以及下端与第三角部吹出口38c连通的第三角部吹出流路48c。
室内控制部73构成控制部70的一部分,并且具有CPU、ROM、RAM等,其中,上述控制部70通过该室内控制部73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室外控制部72、后述的集合单元60的光源基板60a以及遥控器74的遥控器基板74a连接而构成。室内控制部73控制室内风扇52的风量。此外,室内控制部73对后述的人检测传感器64的检测信息进行把握。
(5)发光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单元9设置成分别与空气调节装置1的各室内单元3对应。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9与室内单元3以一对一的方式电连接。由此,与室内单元3相同地,多个发光单元9也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于天花板。另外,由于多个发光单元9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列举一个发光单元9进行说明。
在图5中,示出了发光单元9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发光单元9固定于室内等对象空间的天花板来使用,其包括集合单元60、人检测传感器64、单元外壳90、光源用电气配线78、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等。
(5-1)集合单元
集合单元60是通过用于检测对象空间的照度并发出光和/或声音的多个电子部件构成的单元,包括光源基板60a、安装于光源基板60a的LED61、照度传感器62以及蜂鸣器63。集合单元60收容于单元外壳90内部。
光源基板60a是经由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与位于室内单元3的外壳主体31的内侧的室内控制部73连接的控制基板,并且构成为具有CPU、ROM、RAM等。光源用电气配线78包括有线的电源供给线和通信线。具体而言,光源基板60a构成为能够经由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中的电源供给线从室内控制部73接收电源供给,并且能够经由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中的通信线在与室内控制部73之间进行通信。安装有上述LED61、照度传感器62以及蜂鸣器63的光源基板60a收容于后述单元外壳90的内部。另外,LED61、照度传感器62以及蜂鸣器63通过均安装于相同的光源基板60a而集中于一个基板,从而能够实现紧凑化。
LED61安装于光源基板60a的下表面,是将作为室内单元3的空调对象的区域照亮的发光二极管。具体而言,LED61被设置成其向下方发出的光透过后述的单元外壳90的发光用开口85和盖部透镜90a而将特定的区域照亮。各发光单元9具有的LED61将各自对应的区域照亮。
照度传感器62安装于光源基板60a的下表面,对作为该光源基板60a接收电源供给的室内单元3的主要空调对象的特定区域的照度进行检测。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照度传感器62例如由光敏晶体管等构成。照度传感器62对室内的特定区域的光亮即通过后述单元外壳90的中央开口82的光亮(光)进行检测。各发光单元9具有的照度传感器62对各自对应的空间的照度进行检测。
蜂鸣器63安装于光源基板60a的下表面,朝向作为室内单元3的空调对象的区域发出声音。具体而言,蜂鸣器63发出警告音,该警告音以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输出相同的声音。蜂鸣器63被设置成朝向下方发出的声音通过后述的单元外壳90的中央开口82而传递至室内的特定区域。各发光单元9具有的蜂鸣器63向各自对应的区域发出声音。
(5-2)人检测传感器
人检测传感器64是在将作为室内单元3的空调对象的特定区域作为检测对象空间的情况下对该检测对象空间内是否有人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该人检测传感器64例如由红外线相机等构成。另外,各发光单元9具有的人检测传感器64对各自对应的检测区域中是否有人进行检测。人检测传感器64在单元外壳90内部收容于与集合单元60相同程度的高度位置。人检测传感器64的一部分被设置成通过后述的单元外壳90的下部人检测用开口84以及透镜部人检测用开口81向对象空间侧突出。人检测传感器64经由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与位于室内单元3的外壳主体31的内侧的室内控制部73连接。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包括有线的电源供给线以及通信线。具体而言,人检测传感器64构成为能够经由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所具有的电源供给线从室内控制部73接收电源供给,并且能够经由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所具有的通信线将人的检测结果发送至室内控制部73。
(5-3)单元外壳
单元外壳90是将集合单元60和人检测传感器64收容于该单元外壳90的内部的容器,该单元外壳90具有盖部透镜90a、下部外壳90b以及上部外壳90c。在发光单元9的设置状态下,集合单元60和人检测传感器64从上方(天花板侧)通过上部外壳90c并且从下方(对象空间侧)通过下部外壳90b以从上下被夹住的方式收容于单元外壳90内。盖部透镜90a通过从下方安装于下部外壳90b而构成发光单元9的室内侧的部分。
上部外壳90c是从上方覆盖集合单元60和人检测传感器64的、用于相对于天花板设置发光单元9的半透明树脂外壳。上部外壳90c具有上部外壳主体93、配线用开口91、第一固定用螺钉孔95a以及第二固定用螺钉孔95b。上部外壳主体93具有顶面93a和上部侧面93b。顶面93a是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形状的板状构件,并且构成发光单元9的上端面。上部侧面93b以从顶面93a的周缘部向斜下方扩展的方式延伸,并且构成发光单元9的上方侧面。配线用开口91是在靠近顶面93a的背面处在作为上下方向的板厚方向上贯穿形成的开口,并且是供光源用电气配线78和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通过的开口。第一固定用螺钉孔95a和第二固定用螺钉孔95b是在顶面93a中与设置有配线用开口91一侧相反的一侧(靠近前表面)处设置于相互分开的位置的、在作为上下方向的板厚方向上贯穿形成的开口,并且是通过插入未图示的螺钉而用于将上部外壳90c、进一步说是发光单元9固定于天花板等的壁面的开口。另外,在供发光单元9施工的天花板等的壁部中与设置有配线用开口91的位置对应的部位处,通过开孔而将光源用电气配线78和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拉绕至天花板背面或壁面背面。
下部外壳90b是从下方覆盖集合单元60和人检测传感器64的、用于在内部收容上述集合单元60和人检测传感器64的半透明树脂外壳。下部外壳90b具有大致水平地扩展的下部外壳主体83、中央开口82、下部人检测用开口84、发光用开口85以及发光路径面85a。在俯视观察时,下部外壳主体83具有与上部外壳90c的轮廓对应的形状。下部外壳主体83具有主表面83a和下部侧面83b。主表面83a是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形状的板状构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扩展。下部侧面83b从主表面83a的周缘部向上方略微延出。另外,虽然省略了细节,但下部外壳90b与上部外壳90c具有能够彼此嵌合的形状关系。中央开口82是在下部外壳主体83的主表面83a的俯视观察时的中央附近处上下贯穿的开口。在中央开口82的下方设置有以越向下方越扩大的方式形成的筒状的中央开口用壁面82a。在中央开口82设置有集合单元60的状态下,照度传感器62和蜂鸣器63位于中央开口82的上部。下部人检测用开口84是设置在俯视观察下部外壳主体83的主表面83a时不同于中央开口82的位置的、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开口。发光用开口85是设置在俯视观察下部外壳主体83的主表面83a时相对于中央开口82位于与下部人检测用开口84侧相反一侧的、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开口。在下部外壳主体83的主表面83a的规定位置处收容集合单元60时,LED61位于发光用开口85的上方,照度传感器62和蜂鸣器63位于中央开口82的上方。另外,发光路径面85a在发光用开口85的下方形成为越向下方越扩大的筒状部分。
盖部透镜90a是相对于下部外壳90b的下表面固定的透明树脂透镜。盖部透镜90a具有大致水平地扩展的盖部透镜主体80和透镜部人检测用开口81。在俯视观察时,盖部透镜主体80具有与下部外壳90b的主表面83a的下表面轮廓对应的形状。
(6)遥控器
在图6中,示出了空调发光系统100的控制框结构图。
在室内单元3进行空气调节的对象空间设置有遥控器74。
遥控器74与室外控制部72以及室内控制部73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其具有包括CPU、ROM、RAM等的遥控器基板74a、输入部74b、显示器74c以及遥控器存储器74d。
输入部74b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设定。
显示器74c能够显示并输出空气调节装置1的运转状态、设定温度以及异常状态等。
遥控器存储器74d对表示空气调节装置1具有的多个室内单元3的设置位置关系的位置信息进行保存。该位置信息能够通过输入部74b输入。
(7)控制部
空气调节装置1具有由室外控制部72、遥控器基板74a、室内控制部73、光源基板60a构成的控制部70。
具体而言,室外控制器72以能够控制压缩机8、四通换向阀10、室外膨胀阀12以及室外风扇15等的方式与该压缩机8、四通换向阀10、室外膨胀阀12、室外风扇15等连接。室内控制部73能够接收来自人检测传感器64的信号以及来自光源基板60a的各种信号,并且以能够控制室内风扇52的方式与该室内风扇52连接。光源基板60a能够接收来自照度传感器62的信号,并且以能够控制LED61和蜂鸣器63等的方式与该LED61和蜂鸣器63等连接。另外,设置于每一室内单元3的各室内控制部73彼此通过有线的室内通信线77连接。此外,各室内控制部73与对应的发光单元9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以及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连接。遥控器基板74a能够接收来自输入部74b的信号,并且以能够向显示器74c输出各种显示的方式与该显示器74c连接。
该控制部70执行空气调节装置1的各种控制动作和信息处理。
(8)空气调节装置的动作
接着,使用图1对空气调节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空气调节装置1中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其中,在制冷运转中,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8、室外热交换器11、室外膨胀阀12以及室内热交换器51中流动,在制热运转中,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8、室内热交换器51、室外膨胀阀12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1中流动。
(8-1)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时,切换四通换向阀10的连接状态,以使室外热交换器11成为制冷剂的散热器且室内热交换器51成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参照图1的实线)。在制冷剂回路6中,冷冻循环中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8,并在被压缩至冷冻循环中的高压之后被排出。从压缩机8排出后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由四通换向阀10而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11。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11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11中与由室外风扇15作为冷却源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从而成为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上述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12时被减压至冷冻循环中的低压,并且形成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从而经由液体侧截止阀13和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被送往各室内单元3。
在各室内热交换器51中,并且在制冷运转时,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内风扇52作为加热源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由此,通过室内热交换器51的空气被冷却,从而进行室内的制冷。在各室内热交换器51中蒸发后的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合流并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被送往室外单元2。
被送至室外单元2的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气体侧截止阀14、四通换向阀10以及储罐7再次被吸入至压缩机8。在制冷运转中,制冷剂如上所述那样在制冷剂回路6中循环。
(8-2)制热运转
在制热运转时,切换四通换向阀10的连接状态,以使室外热交换器11成为制冷剂的蒸发器且室内热交换器51成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参照图1的虚线)。在制冷剂回路6中,冷冻循环中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8,并在被压缩至冷冻循环中的高压之后被排出。从压缩机8排出的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四通换向阀10、气体侧截止阀14以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5被送往各室内单元3。
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各室内热交换器51中与通过室内风扇52作为冷却源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从而形成为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由此,通过室内热交换器51的空气被加热,从而进行室内的制热。在各室内热交换器51中散热后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合流并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4被送往室外单元2。
被送至室外单元2的高压液态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13在室外膨胀阀12中减压至冷冻循环中的低压,从而形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12中减压后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11中与通过室外风扇15供给以作为加热源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而成为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该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四通换向阀10以及储罐7再次被吸入至压缩机8。在制热运转中,制冷剂如上所述那样在制冷剂回路6中循环。
(9)LED以及蜂鸣器的控制
在图7中示出了LED61和蜂鸣器63的控制流程图。
在此,对在各室内单元3与直接连接至该室内单元3的发光单元9之间进行的LED61和蜂鸣器63的控制进行说明。以下,主要对各室内单元3具有的室内控制部73的处理进行说明,不过,以与多个室内单元3对应的方式设置的各室内控制部73分别进行同样的处理。
在步骤S10中,室内控制部73对是否满足规定的时间条件进行判断。作为该规定的时间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将该时间条件设为一天中规定的时间带这样的条件,并且预先存储于室内控制部73所具有的存储器等。另外,用户能够通过遥控器74的输入部74b设定该规定的时间条件。由此,能够仅在特定的时间带内输出LED61的亮灯以及来自蜂鸣器63的警告音等,从而能够获得在该特定的时间带内的防范效果。在此,在判断为满足规定的时间条件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1,在判断为不满足规定的时间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0。
在步骤S11中,室内控制部73对照度传感器62从光源基板60a处检测到的照度值进行把握,并且通过将该照度值与规定照度进行比较,从而对该照度值是否为预先确定的规定照度以下进行判断,其中,所述光源基板60a自身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与室内控制部73连接。在判断为规定照度以下(较暗)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2,在判断为不在规定照度以下(不暗)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0。
在步骤S12中,室内控制部73通过接收来自人检测传感器64的检测信号,从而对该人检测传感器64的检测对象区域内是否有人进行判断,其中,所述人检测传感器64自身通过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与室内控制部73连接。另外,各发光单元9具有的人检测传感器64的检测对象区域被设置成彼此重叠的部分较小。在判断为有人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3,在判断为没有人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0。
在步骤S13中,室内控制部73判断为满足控制时的发光条件(步骤S10~12),发送用于使LED61发光的信号以及用于使蜂鸣器63发出警告音的信号。具体而言,室内控制部73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向光源基板60a发送用于使LED61发光的控制信号,并且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向光源基板60a发送控制信号以使蜂鸣器63发出警告音,其中,所述光源基板60a自身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与室内控制部73连接。由此,接收到该控制信号的光源基板60a控制LED61和蜂鸣器63以使该LED61发光并且使该蜂鸣器63发出警告音。
在步骤S14中,室内控制部73对安装于光源基板60a的照度传感器62所检测的照度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判断,其中,所述光源基板60a自身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与室内控制部73连接。具体而言,室内控制部73对在步骤S13中发送用于使LED61发光的控制信号的前后,照度传感器62检测的照度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判断。在此,在判断为照度传感器62检测的照度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6,在判断为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室内控制部73判断为LED61异常,并且一边确定设置有该LED61的发光单元9,一边使表示LED61异常的规定的异常代码输出并显示于遥控器74的显示器74c。
在步骤S16中,室内控制部73对在发送控制信号以使LED61发光并使蜂鸣器63发出警告音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进行判断。在此,作为规定时间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设定为1分钟以上并且小于5分钟的规定的时间长度。在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7,在判断为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持续使LED61发光并且输出来自蜂鸣器63的警告音直到经过规定时间。
在步骤S17中,室内控制部73使LED61的发光停止,也停止蜂鸣器63的警告音并且返回至步骤S10,重复上述处理。
(10)发光单元的连动控制
在图8中示出了多个室内单元3以及与各室内单元3连接的发光单元9在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等处的配置例。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多个室内单元3区分为室内单元3A~3I进行说明,同样地,也将多个发光单元9区分为发光单元9A~9I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光源用电气配线78和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也同样如此,即,将各光源用电气配线78区分为光源用电气配线78a~78i进行说明,将各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区分为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a~79i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3A~3I在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等处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此外,与各室内单元3A~3I连接的发光单元9A~9I也以与室内单元3A~3I的间隔相同程度的间隔配置于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等。在此,室内单元3A~3I(的各室内控制部73)通过有线的室内通信线77彼此连接。此外,各室内单元3A~3I(的各室内控制部73)与各发光单元9A~9I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a~78i以及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a~79i连接。在此,具有标注对应字母的附加字符进行说明这一关系的室内单元3A~3I与发光单元9A~9I具有彼此最近的配置关系(即,配置于最靠近发光单元9“A”的位置处的室内单元3是室内单元3“A”。)。此外,如图8所示,标注了对应字母的附加字符的室内单元3A~3I与发光单元9A~9I以该对应的附加字符的空间A~I为对象进行空气调节、发光、检测等。
在上述LED61和蜂鸣器63的控制中,对着眼于一个发光单元9的控制内容进行了说明,不过,在本空调发光系统100中,能够进行与某一发光单元9的控制连动的其他发光单元9的控制,上述LED61以及蜂鸣器63的控制与下文所述的连动控制以同时进行的方式进行处理。另外,关于上述连动控制,例如,空调发光系统100可构成为能够根据用户的希望对执行的状态与未执行的状态进行切换。
具体而言,根据图9中说明的流程图,在满足了规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下述处理:使发光单元9A~9I中与检测到人并使LED61发光的发光单元9(例如,发光单元9A)相邻配置的其他发光单元9(例如,发光单元9B、9D、9E)的LED61也连动地发光。以下,将对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进行处理、判断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对于其他的室内单元3B~3I的室内控制部73而言也同样如此。
在步骤S20中,与上述步骤S10相同地,对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是否满足规定的时间条件进行判断。在此,在判断为不满足规定的时间条件的情况下,即,在是不满足规定的时间条件这样特定的防范措施的时间段以外的时间段等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21,在判断为满足规定的时间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20。
在步骤S21中,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对照度传感器62的检测照度是否为预先确定的规定照度以下进行判断,其中,所述照度传感器62安装于发光单元9A的光源基板60a,该发光单元9A的光源基板60a自身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与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连接。由此,空间A的照度得到判断。在判断为检测照度是规定照度以下(暗)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22,在判断为检测照度并非是规定照度以下(不暗)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20。
在步骤S22中,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对发光单元9A的人检测传感器64是否检测到人的存在进行判断,其中,发光单元9A的人检测传感器64自身通过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与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连接。由此,空间A中是否有人得到判断。在该对应的发光单元9A的人检测传感器64检测到人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23,在未检测到人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20。
在步骤S23中,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判断为安装于发光单元9A的光源基板60a的LED61满足了发光条件,从而通过发送用于使该LED61发光的信号,使光源基板60a让该LED61发光,其中,发光单元9A的光源基板60a自身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与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连接。
在步骤S24中,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参照保存于遥控器74的遥控器存储器74d中的各室内单元3A~3I的位置信息,向位于满足规定的相邻条件的空间B、D、E的室内单元3B、3D、3E的各室内控制部73发送通知满足相邻条件的信号。由此,接收到该信号的室内单元3B、3D、3E的各室内控制部73使各自连接的发光单元9B、9D、9E所具有的各LED61强制发光(即,即使在室内单元3B、3D、3E的各室内控制部73判断为不满足发光条件(发光条件是指满足规定的时间条件,检测照度为规定照度以下,检测到人的存在)的情况下,也使各LED61强制发光)。另外,上述规定的相邻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保存于遥控器74的遥控器存储器74d。
在步骤S25中,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对在步骤S23中使LED61发光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进行判断。在此,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25,在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25。
在步骤S26中,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向发光单元9A的光源基板60a发送使在步骤S23中发光的LED61的发光停止的信号,从而使该LED61的发光停止。此外,室内单元3A的室内控制部73向在步骤S24中发送了通知满足相邻条件的信号且位于空间B、D、E的室内单元3B、3D、3E的各室内控制部73发送使各LED61的发光停止的信号,从而使各LED61的发光停止,并返回步骤S20重复处理。
(11)特征
(11-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发光系统100中,发光单元9通过包括有线的通信线的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与多个室内单元3中的每一个连接,所述多个室内单元3彼此通过有线的室内通信线77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因此,即使在多个发光单元9彼此未通过通信线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多个发光单元9进行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发光系统100中,不需要设置将多个发光单元9彼此连接在一起的通信线等,能够活用多个室内单元3的网络,以控制多个发光单元9。
(11-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发光系统100中,发光单元9通过包括电源供给线的光源用电气配线78分别与连接至电力供给源的各室内单元3的室内控制部73连接。因此,对于多个发光单元9而言,在电气供给源位于远离发光单元9的位置处的情况下,即使不通过电气配线将发光单元9与该电气供给源连接在一起,发光单元9也能够从位于较近位置处的室内单元3的室内控制部73接受电力的供给。
(11-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发光系统100中,多个发光单元9通过将多个室内单元3彼此连接在一起的室内通信线77的网络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以使多个发光单元9连动的方式进行控制。
(12)变形例
(12-1)变形例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集合单元60和人检测传感器64是分体的,并且以分别经由通信线和电源供给线(光源用电气配线78、人检测用电气配线79)与室内控制部73连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不过,也可如图10所示的那样,LED61、照度传感器62、蜂鸣器63以及人检测传感器64安装于同一控制基板即光源基板160a,该光源基板160a与室内控制部73通过通信线以及电源供给线(光源用电气配线78)连接。
(12-2)变形例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对以室内控制部73为主体进行LED61和蜂鸣器63的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不过,作为集合单元60,也可通过该集合单元60自身判断照度传感器62的检测照度来自行进行LED61和蜂鸣器63的控制。
此外,例如,如变形例A所记载的光源基板160a那样,在LED61、照度传感器62、蜂鸣器63以及人检测传感器64安装于作为相同控制基板的光源基板160a的情况下,发光单元9的光源基板160a自身可以利用来自照度传感器62和人检测传感器64的检测结果来进行LED61和蜂鸣器63的控制。
(12-3)变形例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室内控制部73为主体而进行发光单元9的连动控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与之相对地,也可以是,例如,在如变形例A所记载的光源基板160a那样使LED61、照度传感器62、蜂鸣器63以及人检测传感器64安装于同一控制基板即光源基板160a的情况下,发光单元9的光源基板160a自身构成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连动控制的主体。即,也可以是,发光单元9的光源基板160a进行安装于自身的LED61的发光控制,并且经由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直接连接的室内单元3,并进一步经由室内通信线77、另一室内单元3以及与其连接的光源用电气配线78,发送使另一发光单元9的LED61连动地发光的控制指令,从而使周围的发光单元9的LED61发光。
(12-4)变形例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多个发光单元9均具有相同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与之相对地,多个发光单元9还可构成为能够将特定的发光单元9设定为主机(主发光单元)并且将其他发光单元9设定为子机(副发光单元)。上述主机和子机的设定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通过遥控器74的输入部74b进行设定。
在此,也可以是,例如,主机即主发光单元9不仅对自身具有的照度传感器62和人检测传感器64的检测结果进行把握,还以通信的方式对其他子机即副发光单元9具有的照度传感器62以及人检测传感器64的检测结果进行全面把握,综合并利用上述这些信息来进行主发光单元9以及其他副发光单元9的LED61和蜂鸣器63的控制。作为综合上述这些信息后的发光单元9的控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具有检测到人的人检测传感器64的发光单元9存在规定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将全部发光单元9的LED61点亮等的控制。在进行上述基于主机即发光单元9的控制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与室内单元3彼此的网络分开地设置用于使各发光单元9能够彼此通信的网络。
此外,例如,也可构成为在通过遥控器74的输入部74b使主发光单元9的设定变更的情况下,该设定也扩及其他副发光单元9。例如,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LED61以及蜂鸣器63的控制中的步骤S10所说明的规定的时间条件的设定,也可构成为主发光单元9的规定时间条件的设定扩及其他副发光单元9。
(12-5)变形例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一台发光单元9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与一台室内单元3连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与之相对地,也可以是多台发光单元9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与一台室内单元3连接,还可以是一台发光单元9通过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与多台室内单元3连接。
(12-6)变形例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多台室内单元3彼此通过有线的室内通信线77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与之相对地,作为将多台室内单元3彼此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手段,不限于有线通信,例如,多台室内单元3彼此也可以无线的方式可通信地连接在一起。在此,作为将多台室内单元3彼此连接在一起的无线通信,例如,能够列举红外线通信、蓝牙(注册商标)通信、Wi-Fi通信等。
(12-7)变形例G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室内单元3和与发光单元9通过有线的光源用电气配线78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与之相对地,作为将室内单元3与发光单元9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手段,不限于有线通信,例如,室内单元3与发光单元9也可以无线的方式可通信地连接在一起。在此,作为将室内单元3与发光单元9连接在一起的无线通信,例如,能够列举红外线通信、蓝牙(注册商标)通信、Wi-Fi通信等。彼此进行无线通信的室内单元3和发光单元9的组合例如可以预先保存于遥控器存储器74d,用于连动控制。优选,即使在如上所述那样室内单元3与发光单元9以无线的方式可通信地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彼此以无线的方式连接的室内单元3与发光单元9也具有最接近的位置关系(发光单元9与最接近的室内单元3无线连接)。
此外,如上所述,在各室内单元3与各发光单元9以无线的方式可通信地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如上述变形例D中所说明的那样,多个发光单元9也可构成为包括主发光单元和副发光单元。在该情况下,主发光单元可通过其自身以无线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室内单元3,并且利用各室内单元3间的通信元件(无论有线还是无线),向与特定的室内单元3无线连接的副发光单元做出发光控制等指示。
另外,如上所述,在室内单元3与发光单元9以无线的方式可通信地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也可不需要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用电气配线78中的电源供给线而设置成不从室内单元3接收电源供给的结构,并且发光单元9作为电源而具有电池。作为上述电池,能够列举充电电池和干电池。
(12-8)变形例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多个发光单元9彼此构成为相互无法直接通信(若不通过室内单元3和室内通信线77或者室内单元3间的无线通信,则无法进行通信)的空调发光系统100为例进行了说明。
与之相对地,例如,多个发光单元9彼此也可构成为不仅能够进行基于室内单元3和室内通信线77等的通信,还能够在不通过室内单元3和室内通信线77的情况下直接相互通信。即,多个发光单元9彼此可构成为相互以有线的方式连接而能够进行通信,还可构成为相互以无线(第三通信元件)的方式连接而能够进行通信。
此外,在多个发光单元9彼此以能够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也可如上述变形例D中所说明的那样,多个发光单元9构成为包括主发光单元和副发光单元。在该情况下,主发光单元能够在不通过室内单元3和室内通信线77的情况下向以能够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副发光单元通过无线的方式做出发光控制等指示。例如,也可通过使从判断为满足了发光条件(满足规定的时间条件,检测照度为规定照度以下,检测到人的存在)的室内控制部73等接收到发光控制等指示的发光单元作为主发光单元起作用,从而以无线的方式向副发光单元发出发光控制等指示。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 空气调节装置
2 室外单元
3 室内单元(空调单元)
9 发光单元
11 室外热交换器
30 室内外壳
35 装饰面板
51 室内热交换器
60 集合单元
60a 光源基板(控制部)
61 LED
62 照度传感器
63 蜂鸣器
64 人检测传感器
70 控制部
72 室外控制部
73室内控制部(控制部)
74 遥控器
74a 遥控器基板
74c 显示器
77 室内通信线(第一通信元件)
78 光源用电气配线
78a~78i 第一光源用电气配线~第六光源用电气配线
79 人检测用电气配线
79a~79i 第一人检测用电气配线~第六人检测用电气配线(第二通信元件)
81 透镜部人检测用开口
82 中央开口
84 下部人检测用开口
85 发光用开口
85a 发光路径面
90 单元外壳
90a 盖部透镜
90b 下部外壳
90c 上部外壳
91 配线用开口
100 空调发光系统
160a 光源基板(控制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8015号公报。

Claims (6)

1.一种空调发光系统(100),所述空调发光系统包括多个空调单元(3)和多个发光单元(9),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发光系统(100)包括:
第一通信元件(77),所述第一通信元件将所述空调单元彼此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第二通信元件(79a~79i),所述第二通信元件将各所述空调单元与各所述发光单元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及
控制部(73、70、60a、160a),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通信元件和所述第二通信元件控制多个所述发光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发光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单元从经由所述第二通信元件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空调单元接收电源供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发光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具有主发光单元,所述主发光单元进行自身的发光控制,并且进行自身以外的所述发光单元即副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发光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发光单元通过自身经由所述第二通信元件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所述空调单元,进行所述副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所述第二通信元件是无线通信元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发光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发光系统还包括第三通信元件,所述第三通信元件以无线的方式将所述主发光单元与所述副发光单元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所述主发光单元经由所述第三通信元件进行所述副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发光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能够彼此连动地发光。
CN201980010728.3A 2018-01-30 2019-01-22 空调发光系统 Active CN111656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3673 2018-01-30
JP2018-013673 2018-01-30
PCT/JP2019/001855 WO2019151047A1 (ja) 2018-01-30 2019-01-22 空調発光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866A true CN111656866A (zh) 2020-09-11
CN111656866B CN111656866B (zh) 2023-04-04

Family

ID=6747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0728.3A Active CN111656866B (zh) 2018-01-30 2019-01-22 空调发光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70780A1 (zh)
EP (1) EP3749061B1 (zh)
JP (1) JP6989794B2 (zh)
CN (1) CN111656866B (zh)
ES (1) ES2943135T3 (zh)
WO (1) WO20191510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6477B (zh) * 2019-12-24 2021-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灯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7129A (ja) * 2004-03-10 2005-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空調装置
CN101232760A (zh) * 2007-01-26 2008-07-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照明设备控制器、空调控制器、以及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
CN103019205A (zh) * 2012-12-13 2013-04-03 西安华腾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办公大楼节能监控方法
WO2015037334A1 (ja) * 2013-09-10 2015-03-1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監視システム
CN106325250A (zh) * 2016-09-12 2017-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信息检测的电器联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7688A (ja) * 1992-01-14 1993-07-27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AU695380B2 (en) * 1994-10-31 1998-08-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Transmission device
JP4123838B2 (ja) * 2002-06-20 2008-07-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US20070173978A1 (en) * 2006-01-04 2007-07-26 Gene Fein 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S9860965B2 (en) * 2006-03-28 2018-01-02 Wireless Environment, Llc Cloud connected lighting system
JP5187688B2 (ja) 2008-06-26 2013-04-24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給湯評価システム
BRPI0804923A2 (pt) * 2008-11-10 2010-07-27 Whirlpool Sa sistema de iluminação de ambiente e método de iluminação utilizando o mesmo
JP2012028015A (ja) 2010-07-20 2012-02-09 Toshiba Corp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照明制御方法
JP6139247B2 (ja) * 2013-04-25 2017-05-31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家電制御システム
KR102149198B1 (ko) * 2013-11-25 2020-08-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JP6299785B2 (ja) * 2016-02-19 2018-03-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7129A (ja) * 2004-03-10 2005-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空調装置
CN101232760A (zh) * 2007-01-26 2008-07-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照明设备控制器、空调控制器、以及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
CN103019205A (zh) * 2012-12-13 2013-04-03 西安华腾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办公大楼节能监控方法
WO2015037334A1 (ja) * 2013-09-10 2015-03-1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監視システム
CN106325250A (zh) * 2016-09-12 2017-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信息检测的电器联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9061A4 (en) 2021-01-27
WO2019151047A1 (ja) 2019-08-08
CN111656866B (zh) 2023-04-04
JPWO2019151047A1 (ja) 2021-01-14
US20200370780A1 (en) 2020-11-26
EP3749061A1 (en) 2020-12-09
JP6989794B2 (ja) 2022-01-12
EP3749061B1 (en) 2023-03-22
ES2943135T3 (es)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4976B (zh) 改装遥控装置
JP5479133B2 (ja) 空調制御装置
CN118310136A (zh) 空调机和操作装置
KR101754686B1 (ko) 음성인식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656866B (zh) 空调发光系统
JP5097612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6789252B2 (ja) 室内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590003B2 (ja) 発光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11685C (zh) 空气调节机
JP6575614B2 (ja) 発光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2032824B (zh) 空调机
JP6648770B2 (ja) 発光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KR101454327B1 (ko) 조명부를 구비한 천장용 선풍기 및 천장용 선풍기 시스템
JP2019133796A (ja) 発光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15492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06092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4340567A (ja)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
KR102150439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JP201314829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1174026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方法
KR102277449B1 (ko) 점검용 led가 구비된 팬코일유니트
JP2011232001A (ja) 天井埋め込み型空気調和機
KR20100053335A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7051822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2340391A (ja)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