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4779A - 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54779A CN111654779A CN202010615743.5A CN202010615743A CN111654779A CN 111654779 A CN111654779 A CN 111654779A CN 202010615743 A CN202010615743 A CN 202010615743A CN 111654779 A CN111654779 A CN 1116547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cavity
- speaker
- mounting
-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188 Diaphrag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92—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transducers
- H04R1/2896—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transducers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2—Details casings, cabinets or mounting therein for transducers covered by H04R1/02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所述出声装置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所述壳体包括安装部、以及自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且侧向延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安装腔,且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用以安装至头戴式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所述延伸部的内部设有出声腔,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出声腔的出声孔,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的出声端呈相对设置或者相背对设置,以形成扬声器对,其中,所述安装腔被各所述扬声器单体间隔形成有前声腔和后声腔,其中,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出声腔连通,所述后声腔与所述出声腔间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小出声装置的壳体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产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用户对带有扬声器的头戴式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穿戴设备)的体验需求增加,目前大部分带有扬声器的头戴式电子设备中都存在壳振的问题,以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为例,当前VR中扬声器普遍追求低频灵敏度高,以便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感受体验,追求低灵敏度的同时,势必导致产品的共振频率偏低,扬声器在工作时,低频振幅较大,同时带来严重的问题是,大的振幅导致VR外周壳体产生的振动较大,消费者体验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带有扬声器的头戴式电子设备的壳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出声装置,用在头戴式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安装部、以及自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且侧向延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安装腔,且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用以安装至头戴式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所述延伸部的内部设有出声腔,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出声腔的出声孔;以及,
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的出声端呈相对设置或者相背对设置,以形成扬声器对;
其中,所述安装腔被各所述扬声器单体间隔形成有前声腔和后声腔,其中,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出声腔连通,所述后声腔与所述出声腔间隔。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沿着所述安装部的两个端部所在的方向上间隔布设。
可选地,位于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的出声端呈相对设置,所述前声腔包括形成在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之间的第一前声腔;
所述后声腔包括位于所述安装腔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一所述扬声器单体之间的第一后声腔;
所述出声腔和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在所述出声腔和所述安装腔交界处的密封体,所述密封体将所述第一后声腔与所述出声腔间隔;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前声腔和所述出声腔的连接通道。
可选地,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呈平行设置或呈倾斜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数量为大于2的偶数,以对应形成多个所述扬声器对。
可选地,所述壳体供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安装的部分为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对呈模组设置,以形成扬声器模组,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安装体,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安装于所述壳体中;和/或,
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为相同的两个扬声器单体。
可选地,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两个扬声器单体的接电电极对应两两相连,以共同接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出声装置,所述出声装置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所述壳体包括安装部、以及自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且侧向延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安装腔,且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用以安装至头戴式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所述延伸部的内部设有出声腔,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出声腔的出声孔,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的出声端呈相对设置或者相背对设置,以形成扬声器对,其中,所述安装腔被各所述扬声器单体间隔形成有前声腔和后声腔,其中,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出声腔连通,所述后声腔与所述出声腔间隔,所述出声装置的所述壳体的安装部对应与所述设备主体的端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包括AR、MR、VR、CR、HR和XR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出声装置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出声装置的安装部对应与所述设备主体的两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连接两个所述出声装置的壳体。
可选地,所述设备主体的两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部呈圆柱状,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插接设置。可选地,所述连接带包括:
两个扣盖,对应与所述两个出声装置的壳体相适配和可拆卸连接;以及,
带体,连接所述两个扣盖设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头戴式电子设备的出声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的出声端呈相对设置或者相背对设置,以形成一扬声器对,为此,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扬声器单体,输入相同的信号时,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反,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对所述出声装置的壳体的振动力方向是相反的,方向相反的两个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如此可以减小出声装置的壳体的振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头戴式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头戴式电子设备的出声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一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头戴式电子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头戴式电子设备 | 12 | 延伸部 |
101 | 出声装置 | 120 | 出声腔 |
1 | 壳体 | 121 | 出声孔 |
11 | 安装部 | 13 | 连接通道 |
110 | 安装腔 | 2 | 扬声器单体 |
111 | 前声腔 | 3 | 密封体 |
111a | 第一前声腔 | 102 | 设备主体 |
112 | 后声腔 | 103 | 连接带 |
112a | 第一后声腔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为带有扬声器的头戴式电子设备,例如,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设备)、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CR(Cinematic Reality,影像现实设备)、HR(Holographic Reality,全息现实设备)和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设备)中的一种,或者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为智能眼镜等等,在图1至图5提供的头戴式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0为虚拟现实设备即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设备。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0包括设备主体102和出声装置101,其中,所述设备主体102作为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0的主体构件,所述设备主体102包括主体框架以及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电子器件,对于VR设备,所述设备主体102还包括镜筒以及设于所述镜筒的镜片,显然,所述设备主体102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部件,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所述出声装置101在特定的场景下配合所述设备主体102部分产生一些音效,为此,所述出声装置101对应自所述设备主体102的端部延伸出,以可以向所述设备主体102的一侧(通常称之为后侧)展开,以将声音传导给用户的耳部。
所述出声装置101会与佩戴者的头部接触,因头部作为一个敏感部位,一旦所述出声装置101产生较大的振动,会让佩戴者可以明显觉察到且感到佩戴不舒服,进而影响佩戴者的体验感。
为此,本发明对所述出声装置101做了相应的改进,具体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出声装置101包括壳体1和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2,所述壳体1包括安装部11、以及自所述安装部11的一端且侧向延伸出的延伸部12,所述安装部11内设有安装腔110,且所述安装部11的另一端用以安装至头戴式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102,所述延伸部12的内部设有出声腔120,所述延伸部12远离所述安装部11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出声腔120的出声孔121,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2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10,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的出声端呈相对设置或者相背对设置,以形成扬声器对,其中,所述安装腔110被各所述扬声器单体2间隔形成有前声腔111和后声腔112,其中,所述前声腔111与所述出声腔120连通,所述后声腔111与所述出声腔120间隔,两个所述出声装置2的所述壳体1的安装部11对应与所述设备主体102的两端连接。
所述扬声器单体2包括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音圈和振膜,通电的音圈在磁路系统的磁场的作用下,带动振膜振动,进而由振动产生声波,其中,所述振动系统在振动时,会对出声装置101的壳体1一个作用力,进而使得出声装置101的壳体1发生振动,以形成壳振。而由前述可知,声波是由振动系统产生的,进而,可以将扬声器单体2的振动系统所在的一端称为“出声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头戴式电子设备100的出声装置101设置有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2,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的出声端呈相对设置或者相背对设置,以形成一扬声器对,为此,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扬声器单体2,在工作时,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输入相同的信号,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反,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对所述壳体1的振动力方向是相反的,方向相反的两个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如此可以减小出声装置101的壳体1的振动。
所述出声装置101的设置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后者其他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声装置101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出声装置101的安装部11对应与所述设备主体102的两端可转动连接。
所述设备主体102的两端设有安装孔(未示出),所述安装部11呈圆柱状,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安装孔插接设置,有利于简化产品组装程序。所述后声腔112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设备主体102的内腔导通,保证声学性能。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0的佩戴牢靠性,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连接带103,通常,所述连接带103的主体材质可以为软质材质,例如可以是硅橡胶,也可以是布制等材质,所述连接带103连接两个所述出声装置101的壳体1,以与所述设备主体102共同围合形成一框体,以供佩戴者佩戴。显然,所述连接带103不是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的必备部件,如图5所示,也可以通过所述两个出声装置101的壳体1夹持与佩戴者的头部且挂置于佩戴者的耳部,以现实牢固的佩戴。
所述连接带103的具体构成不做限制,例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带103包括两个扣盖103a和带体103b,所述两个扣盖103a对应与所述两个出声装置101的壳体1相适配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带体103b连接所述两个扣盖103a设置,如此通过所述扣盖103a与所述壳体1适配且可拆卸连接,以保持连接所述连接带103与所述壳体1的连接强度。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利用所述壳体1在所述安装部11的位置具有足够的厚度尺寸,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2沿着所述安装部11的两个端部所在的方向上间隔布设,也即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2沿着所述安装部11的厚度方向布设,进而,使得所述出声装置101的壳体的其他部分即延伸部12可以设置的足够薄,以适应轻薄化发展的趋势。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的出声端呈相对设置,所述前声腔111包括形成在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之间的第一前声腔111a,所述后声腔112包括位于所述安装腔110靠近所述延伸部12的一端、与一所述扬声器单体2之间的第一后声腔112a,所述出声腔120和所述安装腔110相连通,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在所述出声腔120和所述安装腔110交界处的密封体3,所述密封体3将所述第一后声腔112a与所述出声腔120间隔,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前声腔111a和所述出声腔120的连接通道13。也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安装部11和所述延伸部12在结构上是作为一个整体,以方便制造,具体,所述壳体1的构造方式不做限制,例如,所述壳体1可以是包括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半壳体,所述出声腔120和所述安装腔110为连通的腔体,为此,使得所述第一后声腔112a与所述出声腔120为间隔设置,在所述出声腔120和所述安装腔110交界处设置所述密封体13,同时,可以利用所述密封体13对一所述扬声器单体2进行限位,进一步,为了使得所述出声腔120与所述第一前声腔111a连通,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前声腔111a和所述出声腔120的连接通道13。
请进一步参阅图1至图4,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两个扬声器单体2最好为相同的两个扬声器单体2,如此,在对所述壳体1的作用力大小可以是一样的,进而可以使得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对所述壳体1产生的作用力可以完全抵消。
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均具有与电源连接的2个接电电极,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两个扬声器的接电电极对应两两相连以共同接电,以使得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两个扬声器单体2输入相同的电信号,也即,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作为一个整体,只有2个接电电极,正常来讲,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应该存在有4个接电电极,可以简化所述扬声器单体2的电连接结构。
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0中的扬声器单体2的数量最好设置为偶数,例如可以是2以及大于2的偶数,所有的所述扬声器单体2为此均能够组队为扬声器对,如此,避免存在单一存在的扬声器单体2,而由该单一存在的扬声器单体2而导致的较大的壳振问题。
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呈平行设置,显然也可以是,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呈倾斜夹角设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呈平行设置,如此,使得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在周向各处的距离保持一致,进而,使得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在周向给处对所述壳体1的作用力的传递路径保持一致,作用更均匀。
在本实施中,所述壳体1供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安装的部分为一体式结构,如此,使得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的作用力都作用在同一个部件上,而使得两者的作用力能够较好地进行抵消,倘若,所述壳体1供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安装的部分不是一体式结构,而是分体结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的作用力会在传递途中损失或者损失不等,进而抵消的效果不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对呈模组设置,以形成扬声器模组,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安装体,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2安装于所述安装体1,所述安装体安装于所述壳体1中,如此一方面使得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扬声器单体2的作用都在同一结构上,即所述安装体上,同时,因为所述扬声器对模组化设计,而方便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出声装置,用在头戴式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安装部、以及自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且侧向延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安装腔,且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用以安装至头戴式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所述延伸部的内部设有出声腔,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出声腔的出声孔;以及,
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的出声端呈相对设置或者相背对设置,以形成扬声器对;
其中,所述安装腔被各所述扬声器单体间隔形成有前声腔和后声腔,其中,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出声腔连通,所述后声腔与所述出声腔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单体沿着所述安装部的两个端部所在的方向上间隔布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的出声端呈相对设置,所述前声腔包括形成在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之间的第一前声腔;
所述后声腔包括位于所述安装腔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一所述扬声器单体之间的第一后声腔;
所述出声腔和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在所述出声腔和所述安装腔交界处的密封体,所述密封体将所述第一后声腔与所述出声腔间隔;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前声腔和所述出声腔的连接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呈平行设置或呈倾斜夹角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数量为大于2的偶数,以对应形成多个所述扬声器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供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安装的部分为一体式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对呈模组设置,以形成扬声器模组,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安装体,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安装于所述壳体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所述两个扬声器单体为相同的两个扬声器单体;和/或,
位于同一所述扬声器对中的两个扬声器单体的接电电极对应两两相连,以共同接电。
9.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出声装置,所述出声装置的所述壳体的安装部与所述设备主体的端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包括AR、MR、VR、CR、HR和XR中的一种。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装置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出声装置的安装部对应与所述设备主体的两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连接两个所述出声装置的壳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的两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部呈圆柱状,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插接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包括:
两个扣盖,对应与所述两个出声装置的壳体相适配和可拆卸连接;以及,
带体,连接所述两个扣盖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15743.5A CN111654779A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15743.5A CN111654779A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54779A true CN111654779A (zh) | 2020-09-11 |
Family
ID=72351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15743.5A Pending CN111654779A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5477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3371A (zh) * | 2020-10-22 | 2021-03-02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头戴设备 |
-
2020
- 2020-06-29 CN CN202010615743.5A patent/CN11165477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3371A (zh) * | 2020-10-22 | 2021-03-02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头戴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76827B1 (ko) | 오디오 장치 | |
AU701453B2 (en) | Wearable audio system with enhanced performance | |
US20160205468A1 (en) | Non-occluded personal audio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4403120A (en) | Earphone | |
CN111918167B (zh) | 智能穿戴式眼镜 | |
JP2004205839A (ja) | 補聴器具 | |
CN111654766A (zh) | 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
CN111654779A (zh) | 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
CN212086420U (zh) | 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
CN212086470U (zh) | 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
AU706208B2 (en) | Sampled chamber transducer with enhanced low frequency response | |
CN111654767A (zh) | 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
CN111757219B (zh) | 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
CN215734773U (zh) | 一种扬声器结构和一种耳机 | |
CN213186538U (zh) | 发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
CN213186537U (zh) | 发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
CN212727411U (zh) |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 |
CN213906888U (zh) | 发声单体和耳机 | |
CN111954130B (zh) |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 |
CN212850987U (zh) |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 |
CN212727410U (zh) | 发声器件 | |
CN215678914U (zh) | 一种智能眼镜 | |
CN212086421U (zh) | 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
CN212992552U (zh) | 扬声装置 | |
CN212850986U (zh) |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