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4865B - 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54865B CN111554865B CN202010412037.0A CN202010412037A CN111554865B CN 111554865 B CN111554865 B CN 111554865B CN 202010412037 A CN202010412037 A CN 202010412037A CN 111554865 B CN111554865 B CN 1115548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b
- aluminum
- encapsulation
- nickel
- adhesive ta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涉及锂电池极耳制作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待包胶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附着的杂物;步骤二:通过打磨工具对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粗化;步骤三:将打磨后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再次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打磨后的残渣。本发明通过对铝转镍极耳进行一次包胶、二次包胶和三次包胶,且两种极耳胶相配合,使得该铝转镍极耳的包胶性能更好,提高了极耳的密封性,通过在热封前对材料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材料表面的微观凹坑大大增强胶带与金属带之间和胶带与胶带之间的结合力,使得层与层之间的兼容性更好,不易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极耳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
背景技术
极耳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例如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手机电池、蓝牙电池、笔记本电池等都需要用到极耳,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耳的材料通常是纯铝,电池在加工组装时需要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电池的正负极与其他电子元件连接,然而由纯铝制成的正极极耳不能直接进行焊锡,现有的工艺通常是在电池正极极耳的引出端焊接一端镍带,再通过镍带进行锡焊,此工艺被称为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铝转镍工艺,现有的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铝转镍技术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铝极耳在制造过程中,由极耳制造厂通过激光焊接机将镍带焊接至正极极耳;另一种是铝极耳在极耳制造厂不进行铝转镍工艺,直接生产单个或者盘式的铝极耳,电池制造厂采用此种极耳生产生电芯后,再通过金属超声波焊接机或激光焊接机进行铝转镍工艺。
锂电池极耳的传统做法是,先用一台机器把极耳焊接成型,然后再用一台机器再做铝转镍工艺,最后用一台机器做铝转镍区域包胶工艺,但是现有的铝转镍区域包胶工艺质量较差,容易脱落,密封性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通过对铝转镍极耳进行一次包胶、二次包胶和三次包胶,且使用两种极耳胶相配合,使得该铝转镍极耳的包胶性能更好,提高了铝转镍极耳的密封性,通过在热封前对材料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材料表面的微观凹坑大大增强胶带与金属带之间和胶带与胶带之间的结合力,使得层与层之间的兼容性更好,不易脱落,解决了现有的铝转镍区域包胶工艺质量较差,容易脱落,密封性不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包胶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附着的杂物;
步骤二:通过打磨工具对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粗化;
步骤三:将打磨后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再次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打磨后的残渣,确保铝转镍极耳无任何残留物,避免热封时出现夹渣、气孔等缺陷;
步骤四:将清理后的铝转镍极耳送入至包胶机内进行预热,预热完毕后,包胶机带动第一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一次包胶,使得胶带与铝转镍极耳热封在一起;
步骤五:待铝转镍极耳的温度降至预热温度后,再进行二次包胶,二次包胶前通过设备对一次包胶带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然后包胶机带动第一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二次包胶,使得胶带与一次包胶带热封在一起;
步骤六:待铝转镍极耳的温度降至预热温度后,再进行三次包胶,三次包胶前通过设备对二次包胶带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然后包胶机带动第二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三次包胶,使得胶带与二次包胶带热封在一起;
步骤七:对经三次包胶后的极耳进行修整,去除毛刺,然后通过检测机构对包胶进行检测;
步骤八:检测合格的极耳,通过收料机构盘起,检测不合格的极耳,将其输送至废品箱。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预热温度设置为55℃-65℃,通过对材料进行预热,使得第一极耳胶与铝转镍极耳接触时能贴合的更好,避免热封对铝转镍极耳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中的第一极耳胶设置为黑胶,所述第二极耳胶设置为白胶,两种极耳胶相配合,使得该铝转镍极耳的包胶理化性能更好,提高了铝转镍极耳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一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08mm-0.1mm,所述步骤五中二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08mm-0.1mm,所述步骤六中三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1mm-0.15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中的粗化处理方法设置为:通过粗化剂对胶带表面进行腐蚀,使得胶带的表面产生瓶颈锁扣形孔洞,形成密度很高的微观凹坑,使得胶带的表面微观粗糙,这种瓶颈锁扣形孔洞大大增强胶带之间的结合力。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中的包胶均设置为双面包胶,即对铝带与镍带对接处的两面进行包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七中检测方面包括:外观检测、厚度检测、宽度检测和表面质量检测,所述检测方法设置为:利用检测相机对胶带的外观进行查看,通过测距传感器对胶带的尺寸进行测量,通过图像采集器采集胶带表面的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胶带表面的状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七中修整后需保证包胶光滑无毛刺,且包胶的边缘处无卷曲、气泡和无翘边现象。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铝转镍极耳进行一次包胶、二次包胶和三次包胶,且使用两种极耳胶相配合,使得该铝转镍极耳的包胶性能更好,提高了铝转镍极耳的密封性,且包胶前对材料进行预热,从而使得材料之间能充分均匀的接触,提高胶带的附着力,提高包胶质量。
2、本发明通过在热封前对材料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材料表面的微观凹坑大大增强胶带与金属带之间和胶带与胶带之间的结合力,使得层与层之间的兼容性更好,不易脱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为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包胶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附着的杂物;
步骤二:通过打磨工具对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粗化;
步骤三:将打磨后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再次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打磨后的残渣,确保铝转镍极耳无任何残留物;
步骤四:将清理后的铝转镍极耳送入至包胶机内进行预热,预热温度设置为55℃,预热完毕后,包胶机带动第一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一次包胶,使得胶带与铝转镍极耳热封在一起,其中,第一极耳胶设置为黑胶,一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08mm;
步骤五:待铝转镍极耳的温度降至预热温度后,再进行二次包胶,二次包胶前通过设备对一次包胶带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然后包胶机带动第一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二次包胶,使得胶带与一次包胶带热封在一起,其中,二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08mm;
步骤六:待铝转镍极耳的温度降至预热温度后,再进行三次包胶,三次包胶前通过设备对二次包胶带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然后包胶机带动第二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三次包胶,使得胶带与二次包胶带热封在一起,其中,第二极耳胶设置为白胶,三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1mm;
步骤七:对经三次包胶后的极耳进行修整,去除毛刺,修整后需保证包胶光滑无毛刺,且包胶的边缘处无卷曲、气泡和无翘边现象,然后通过检测机构对包胶进行检测;
步骤八:检测合格的极耳,通过收料机构盘起,检测不合格的极耳,将其输送至废品箱。
具体的,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中的粗化处理方法设置为:通过粗化剂对胶带表面进行腐蚀,使得胶带的表面产生瓶颈锁扣形孔洞,形成密度很高的微观凹坑,使得胶带的表面微观粗糙,这种瓶颈锁扣形孔洞大大增强胶带之间的结合力,通过在热封前对材料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使得层与层之间的兼容性更好,不易脱落。
具体的,步骤七中检测方面包括:外观检测、厚度检测、宽度检测和表面质量检测,所述检测方法设置为:利用检测相机对胶带的外观进行查看,通过测距传感器对胶带的尺寸进行测量,通过图像采集器采集胶带表面的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胶带表面的状况。
实施例2
本发明为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包胶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附着的杂物;
步骤二:通过打磨工具对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粗化;
步骤三:将打磨后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再次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打磨后的残渣,确保铝转镍极耳无任何残留物;
步骤四:将清理后的铝转镍极耳送入至包胶机内进行预热,预热温度设置为60℃,预热完毕后,包胶机带动第一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一次包胶,使得胶带与铝转镍极耳热封在一起,其中,第一极耳胶设置为黑胶,一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09mm;
步骤五:待铝转镍极耳的温度降至预热温度后,再进行二次包胶,二次包胶前通过设备对一次包胶带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然后包胶机带动第一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二次包胶,使得胶带与一次包胶带热封在一起,其中,二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09mm;
步骤六:待铝转镍极耳的温度降至预热温度后,再进行三次包胶,三次包胶前通过设备对二次包胶带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然后包胶机带动第二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三次包胶,使得胶带与二次包胶带热封在一起,其中,第二极耳胶设置为白胶,三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12mm;
步骤七:对经三次包胶后的极耳进行修整,去除毛刺,修整后需保证包胶光滑无毛刺,且包胶的边缘处无卷曲、气泡和无翘边现象,然后通过检测机构对包胶进行检测;
步骤八:检测合格的极耳,通过收料机构盘起,检测不合格的极耳,将其输送至废品箱。
具体的,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中的粗化处理方法设置为:通过粗化剂对胶带表面进行腐蚀,使得胶带的表面产生瓶颈锁扣形孔洞,形成密度很高的微观凹坑,使得胶带的表面微观粗糙,这种瓶颈锁扣形孔洞大大增强胶带之间的结合力,通过在热封前对材料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使得层与层之间的兼容性更好,不易脱落。
具体的,步骤七中检测方面包括:外观检测、厚度检测、宽度检测和表面质量检测,所述检测方法设置为:利用检测相机对胶带的外观进行查看,通过测距传感器对胶带的尺寸进行测量,通过图像采集器采集胶带表面的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胶带表面的状况。
实施例3
本发明为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包胶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附着的杂物;
步骤二:通过打磨工具对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粗化;
步骤三:将打磨后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再次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打磨后的残渣,确保铝转镍极耳无任何残留物;
步骤四:将清理后的铝转镍极耳送入至包胶机内进行预热,预热温度设置为65℃,预热完毕后,包胶机带动第一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一次包胶,使得胶带与铝转镍极耳热封在一起,其中,第一极耳胶设置为黑胶,一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1mm;
步骤五:待铝转镍极耳的温度降至预热温度后,再进行二次包胶,二次包胶前通过设备对一次包胶带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然后包胶机带动第一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二次包胶,使得胶带与一次包胶带热封在一起,其中,二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1mm;
步骤六:待铝转镍极耳的温度降至预热温度后,再进行三次包胶,三次包胶前通过设备对二次包胶带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然后包胶机带动第二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三次包胶,使得胶带与二次包胶带热封在一起,其中,第二极耳胶设置为白胶,三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15mm;
步骤七:对经三次包胶后的极耳进行修整,去除毛刺,修整后需保证包胶光滑无毛刺,且包胶的边缘处无卷曲、气泡和无翘边现象,然后通过检测机构对包胶进行检测;
步骤八:检测合格的极耳,通过收料机构盘起,检测不合格的极耳,将其输送至废品箱。
具体的,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中的粗化处理方法设置为:通过粗化剂对胶带表面进行腐蚀,使得胶带的表面产生瓶颈锁扣形孔洞,形成密度很高的微观凹坑,使得胶带的表面微观粗糙,这种瓶颈锁扣形孔洞大大增强胶带之间的结合力,通过在热封前对材料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使得层与层之间的兼容性更好,不易脱落。
具体的,步骤七中检测方面包括:外观检测、厚度检测、宽度检测和表面质量检测,所述检测方法设置为:利用检测相机对胶带的外观进行查看,通过测距传感器对胶带的尺寸进行测量,通过图像采集器采集胶带表面的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胶带表面的状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包胶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附着的杂物;
步骤二:通过打磨工具对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粗化;
步骤三:将打磨后的铝转镍极耳通过清洁辊再次进行清洁,清理掉铝带与镍带焊接处表面打磨后的残渣,确保铝转镍极耳无任何残留物;
步骤四:将清理后的铝转镍极耳送入至包胶机内进行预热,预热完毕后,包胶机带动第一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一次包胶,使得胶带与铝转镍极耳热封在一起;
步骤五:待铝转镍极耳的温度降至预热温度后,再进行二次包胶,二次包胶前通过设备对一次包胶带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然后包胶机带动第一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二次包胶,使得胶带与一次包胶带热封在一起;
步骤六:待铝转镍极耳的温度降至预热温度后,再进行三次包胶,三次包胶前通过设备对二次包胶带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然后包胶机带动第二极耳胶移动至铝转镍极耳处,使胶带粘到极耳上,使用压辊对极耳的表面进行压平,然后通过包胶机的高频焊接机构对极耳进行三次包胶,使得胶带与二次包胶带热封在一起;
步骤七:对经三次包胶后的极耳进行修整,去除毛刺,然后通过检测机构对包胶进行检测;
步骤八:检测合格的极耳,通过收料机构盘起,检测不合格的极耳,将其输送至废品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预热温度设置为55℃-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一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08mm-0.1mm,所述步骤五中二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08mm-0.1mm,所述步骤六中三次包胶厚度设置为0.1mm-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和步骤六中的粗化处理方法设置为:通过粗化剂对胶带表面进行腐蚀,使得胶带的表面产生瓶颈锁扣形孔洞,使得胶带的表面微观粗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中的包胶均设置为双面包胶,即对铝带与镍带对接处的两面进行包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检测设置为:利用检测相机对胶带的外观进行查看,通过测距传感器对胶带的尺寸进行测量,通过图像采集器采集胶带表面的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胶带表面的状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12037.0A CN111554865B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12037.0A CN111554865B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54865A CN111554865A (zh) | 2020-08-18 |
CN111554865B true CN111554865B (zh) | 2022-04-12 |
Family
ID=72004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12037.0A Active CN111554865B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54865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83124A (ja) * | 1996-04-17 | 1997-10-31 | Toshiba Corp | テープ貼着装置 |
EP1387419A2 (en) * | 2002-06-12 | 2004-02-04 | Kokam Engineering Co Ltd | Method for treating electrode tabs of crude cel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crude cell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
CN202395109U (zh) * | 2011-12-19 | 2012-08-22 | 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底部包胶锂离子电池卷芯 |
CN204391186U (zh) * | 2015-01-05 | 2015-06-10 | 广东凯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电芯极耳贴胶纸装置 |
CN206194884U (zh) * | 2016-11-29 | 2017-05-24 | 宁波蓝鲸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锂电池模组包胶装置 |
CN106808120A (zh) * | 2017-01-17 | 2017-06-09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极耳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
CN107658415A (zh) * | 2017-09-21 | 2018-02-02 | 深圳德睿成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盘式铝极耳转镍包胶机 |
CN107808948A (zh) * | 2017-11-24 | 2018-03-16 | 江门市拓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极耳胶条的导胶装置 |
CN207792271U (zh) * | 2018-01-17 | 2018-08-31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贴胶机构及卷绕设备 |
CN109119587A (zh) * | 2018-10-28 | 2019-01-01 |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
CN208368606U (zh) * | 2018-06-22 | 2019-01-11 | 东莞市海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转镍贴胶一体机 |
CN109848583A (zh) * | 2019-04-02 | 2019-06-07 | 广东海中新能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涂层带的电池极片裁切成型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376656U (zh) * | 2016-01-20 | 2016-07-06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
2020
- 2020-05-15 CN CN202010412037.0A patent/CN1115548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83124A (ja) * | 1996-04-17 | 1997-10-31 | Toshiba Corp | テープ貼着装置 |
EP1387419A2 (en) * | 2002-06-12 | 2004-02-04 | Kokam Engineering Co Ltd | Method for treating electrode tabs of crude cel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crude cell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
CN202395109U (zh) * | 2011-12-19 | 2012-08-22 | 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底部包胶锂离子电池卷芯 |
CN204391186U (zh) * | 2015-01-05 | 2015-06-10 | 广东凯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电芯极耳贴胶纸装置 |
CN206194884U (zh) * | 2016-11-29 | 2017-05-24 | 宁波蓝鲸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锂电池模组包胶装置 |
CN106808120A (zh) * | 2017-01-17 | 2017-06-09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极耳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
CN107658415A (zh) * | 2017-09-21 | 2018-02-02 | 深圳德睿成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盘式铝极耳转镍包胶机 |
CN107808948A (zh) * | 2017-11-24 | 2018-03-16 | 江门市拓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极耳胶条的导胶装置 |
CN207792271U (zh) * | 2018-01-17 | 2018-08-31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贴胶机构及卷绕设备 |
CN208368606U (zh) * | 2018-06-22 | 2019-01-11 | 东莞市海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转镍贴胶一体机 |
CN109119587A (zh) * | 2018-10-28 | 2019-01-01 |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
CN109848583A (zh) * | 2019-04-02 | 2019-06-07 | 广东海中新能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涂层带的电池极片裁切成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54865A (zh) | 2020-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63665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 | |
CN112563584B (zh) | 一种锂电池 | |
JPH10208708A (ja) | 扁平形電池 | |
JP2002184364A (ja) | 角型電池およびその外装方法 | |
CN109830638A (zh) | 一种高硬度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卷芯制备方法 | |
JP6324296B2 (ja) | 全固体二次電池 | |
JP2016181345A (ja) |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 |
WO2017187494A1 (ja) | 全固体二次電池 | |
CN111554865B (zh) | 一种盘式铝转镍极耳包胶方法 | |
WO2013031937A1 (ja) |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 |
WO2000013240A1 (en) | Coin-shaped cel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CN109888186B (zh) | 薄型锂离子电池的极片装配定位方法 | |
CN105390628A (zh) | 一种电化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285987A (zh) |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极耳及其制作方法 | |
KR101438929B1 (ko) | 2차전지 전극 연결용 접착테이프 | |
JPH0754714B2 (ja) | 薄形鉛蓄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0277798A (ja) |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 |
US20200083555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4163455B2 (ja) | 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 |
JP2004022524A (ja) | 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 |
CN111618588A (zh) | 一种软包电芯的极耳焊接方法 | |
KR20200087438A (ko) | 전지의 전극탭 및 리드탭 접합방법 및 상기 접합방법에 의한 접합 구조를 갖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
JP2000200590A (ja) | コイン形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20098745A (ja) | 全固体電池用電極板 | |
CN216773473U (zh) | 一种表面绝缘的极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