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5334A - 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35334A CN111535334A CN202010431046.4A CN202010431046A CN111535334A CN 111535334 A CN111535334 A CN 111535334A CN 202010431046 A CN202010431046 A CN 202010431046A CN 111535334 A CN111535334 A CN 1115353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wn beam
- construction
- foundation pit
- anchor
- p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属于支护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在支护坑靠近待挖基坑的一侧进行支护桩施工,在支护坑靠近护坡的一侧进行锚杆施工。将第一冠梁钢筋和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锚杆和支护桩的主筋上;在浇筑完成后,在挡墙钢筋的基础上建造沿第二冠梁钢筋长度方向设置的挡土墙。在回填土的顶部施工配筋地面,配筋地面与挡土墙同高度且共同作为临时施工道路。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对于传统的支护结构大量节约了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并且临时道路修建在待挖基坑的外侧,当基坑开挖完成后,仅需要拆除一次即可,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支护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深基坑事故频发,尤其传统的锚索支护方式斜向锚杆对周边建筑影响极大,如何既能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又能提高深基坑的安全性成为一个建筑业研究的难题。在开挖基坑前,需要在待挖基坑的外侧施工支护桩和锚杆,由于需要设备和材料的运输,因此需要在施工现场施工临时道路。由于支护桩和锚杆的上方均需要建造建筑物,现有的临时道路均避让支护桩和锚杆设置,这也就导致了当指定的施工区域开挖完成后,需要将临时道路拆除,并重新再次进行修建。往往一个工程完工后,临时道路需要修建和拆除多次,造成了工期长、成本高、材料耗费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当指定的施工区域开挖完成后,需要将临时道路拆除,并重新再次进行修建。往往一个工程完工后,临时道路需要修建和拆除多次,造成了工期长、成本高、材料耗费严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在待挖基坑的外侧和护坡之间开挖支护坑;在所述支护坑靠近所述待挖基坑的一侧进行支护桩施工,在所述支护坑靠近所述护坡的一侧进行锚杆施工;
凿除所述支护桩顶部多余的混凝土,使所述支护桩顶部的主筋长度满足预设要求;
制作用于连接在所述锚杆的第一冠梁钢筋和用于连接在所述主筋的第二冠梁钢筋;在所述第二冠梁钢筋上绑扎挡墙钢筋,在所述第一冠梁钢筋和所述第二冠梁钢筋之间连接反压板钢筋;
将所述第一冠梁钢筋和所述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所述锚杆和所述主筋上;在连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完成后,在所述挡墙钢筋的基础上建造沿所述第二冠梁钢筋长度方向设置的挡土墙;
在所述挡土墙和所述护坡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并对所述回填土进行压实;
在所述回填土的顶部施工配筋地面,所述配筋地面与所述挡土墙同高度且共同作为临时施工道路。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在所述支护坑靠近所述护坡的一侧进行锚杆施工包括:
在场地平整以及钻机就位后进行引孔,在引孔完成后进行扩孔;
将制作完成的锚杆在扩孔处进行下锚,待所述锚杆到达预设深度后,对所述锚杆上的囊袋灌注水泥浆。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将制作完成的锚杆在扩孔处进行下锚包括:
将制作完成的锚杆进行竖向下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将所述第一冠梁钢筋和所述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所述锚杆和所述主筋上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锚杆与所述第一冠梁钢筋之间施加预应力。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冠梁钢筋和所述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所述锚杆和所述主筋上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支护桩和所述锚杆之间的场地原土进行压实与平整处理。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冠梁钢筋和所述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所述锚杆和所述主筋上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冠梁钢筋、所述第二冠梁钢筋、所述挡墙钢筋和所述反压板钢筋上安装侧模。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所述配筋地面与所述挡土墙同高度且共同作为临时施工道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挡土墙内侧的所述待挖基坑进行开挖。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在所述挡土墙和所述护坡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包括:
在所述护坡、所述第一冠梁、所述反压板钢筋、所述第二冠梁和所述挡土墙所围设的空间内进行回填土施工。
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中在待挖基坑的外侧和护坡之间开挖支护坑;在支护坑靠近待挖基坑的一侧进行支护桩施工,在支护坑靠近护坡的一侧进行锚杆施工。凿除支护桩顶部多余的混凝土,使支护桩顶部的主筋长度满足预设要求。制作用于连接在锚杆的第一冠梁钢筋和用于连接在主筋的第二冠梁钢筋;在第二冠梁钢筋上绑扎挡墙钢筋,在第一冠梁钢筋和第二冠梁钢筋之间连接反压板钢筋。将第一冠梁钢筋和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锚杆和主筋上;在连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完成后,在挡墙钢筋的基础上建造沿第二冠梁钢筋长度方向设置的挡土墙。在挡土墙和护坡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并对回填土进行压实,在回填土的顶部施工配筋地面,配筋地面与挡土墙同高度且共同作为临时施工道路。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对于传统的支护结构大量节约了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并且配筋地面完成后,可行驶轻型车辆或作为小型材料堆场的道路,由于本申请中临时道路修建在待挖基坑的外侧,当基坑开挖完成后,临时道路仅需要拆除一次即可,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土墙、第一冠梁钢筋和反压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待挖基坑;2、第二冠梁钢筋;3、支护桩;4、反压板钢筋;5、场地原土;6、锚杆;7、第一冠梁钢筋;8、护坡;9、挡土墙;10、配筋地面;11、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在待挖基坑1的外侧和护坡8之间开挖支护坑;在支护坑靠近待挖基坑1的一侧进行支护桩3施工,在支护坑靠近护坡8的一侧进行锚杆6施工。
凿除支护桩3顶部多余的混凝土,使支护桩3顶部的主筋长度满足预设要求。
制作用于连接在锚杆6的第一冠梁钢筋7和用于连接在主筋的第二冠梁钢筋2;在第二冠梁钢筋2上绑扎挡墙钢筋,在第一冠梁钢筋7和第二冠梁钢筋2之间连接反压板钢筋4。
将第一冠梁钢筋7和第二冠梁钢筋2分别连接在锚杆6和主筋上;在连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完成后,在挡墙钢筋的基础上建造沿第二冠梁钢筋2长度方向设置的挡土墙9。
在挡土墙9和护坡8之间进行回填土11施工,并对回填土11进行压实。
在回填土11的顶部施工配筋地面10,配筋地面10与挡土墙9同高度且共同作为临时施工道路。
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中在待挖基坑1的外侧和护坡8之间开挖支护坑;在支护坑靠近待挖基坑1的一侧进行支护桩3施工,在支护坑靠近护坡8的一侧进行锚杆6施工。凿除支护桩3顶部多余的混凝土,使支护桩3顶部的主筋长度满足预设要求。制作用于连接在锚杆6的第一冠梁钢筋7和用于连接在主筋的第二冠梁钢筋2;在第二冠梁钢筋2上绑扎挡墙钢筋,在第一冠梁钢筋7和第二冠梁钢筋2之间连接反压板钢筋4。将第一冠梁钢筋7和第二冠梁钢筋2分别连接在锚杆6和主筋上;在连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完成后,在挡墙钢筋的基础上建造沿第二冠梁钢筋2长度方向设置的挡土墙9。在挡土墙9和护坡8之间进行回填土11施工,并对回填土11进行压实,在回填土11的顶部施工配筋地面10,配筋地面10与挡土墙9同高度且共同作为临时施工道路。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对于传统的支护结构大量节约了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并且配筋地面10完成后,可行驶轻型车辆或作为小型材料堆场的道路,由于本申请中临时道路修建在待挖基坑1的外侧,当基坑开挖完成后,仅需要拆除一次即可,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
本发明中,通过反压板钢筋4将锚杆6和支护桩3进行连接固定,使得反压板钢筋4、锚杆6和支护桩3形成一个整体的受力结构,由于锚杆6和支护桩3的可承载能力较强,因此连接固定的整体受力结构,结构稳定,可承受较大力的作用,在将配筋路面拆除后可作为承载建筑物重力的受力体,并且该受力体相较于其他承载结构,可承载力较强,更加稳定,抗震性能较好。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支护坑靠近护坡8的一侧进行锚杆6施工包括:
在场地平整以及钻机就位后进行引孔,在引孔完成后进行扩孔。
将制作完成的锚杆6在扩孔处进行下锚,待锚杆6到达预设深度后,对锚杆6上的囊袋灌注水泥浆。
本发明中,首先需要对场地进行平整。首先清理场地内的障碍物和软弱地基土,然后按设计要求的锚杆6孔位测设锚杆6的平面位置,并用木桩或钢筋作为标记并编号。锚杆6孔位置允许偏差±100mm。锚杆6定位后向监理及业主申请复验。根据锚杆6孔位保证施钻过程中钻机不会有较大的晃动而影响成孔质量。垂直度偏差1%。将钻头对准所要施工的锚杆6孔位。孔位必须得到管理人员签名后方可开钻。在开钻前需要进行引孔,首先用清水进行引孔,然后用水泥混合浆液引孔,引孔至扩体段后开启高压喷射扩径,非扩径段直径180mm,以锚杆6能顺利安放为准。启动高压泥浆泵为旋喷钻机供应高压水泥浆,并查看钻头喷射情况。当钻头喷射稳定且钻杆转动平稳后下旋钻进成孔至设计深度,当钻进至设计深度后停止向下钻进,但保持钻杆转动和高压喷射。进行高压旋喷扩孔,扩径段直径800mm,扩径采用素水泥浆,水泥强度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按照设计图纸执行;水泥浆水灰比1.0,扩孔喷射压力25~30Mpa,喷射时喷管匀速旋转,匀速上下扩孔。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增大喷射压力至30MPa,以20cm/min的提升速度及15r/min的转速进行高压喷射扩孔。采用测量孔外钻杆长度来推算扩孔长度,当扩孔长度达到设计要求后,为了确保扩体段直径满足设计要求,对扩孔段进行复喷,且喷射泥浆采用水泥浆。旋喷扩孔完毕后将钻杆提出孔外,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钻机及高压泥浆泵及管路。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现场扩体锚杆6组装,首先在施工现场选取平整好的场地将精轧螺纹钢及囊体安装。在平整硬化好的场地上用φ36mmPSB930级精轧螺纹钢,穿过扩体锚杆6囊袋的预留孔,在囊袋底端安装连接装置。采用人工将现场已组装好的扩体锚杆6及时迅速地下锚到锚孔中。完成后向囊袋内灌注水泥浆,采用二级搅拌制配水泥浆,水灰比0.5;并在水泥浆转移过程中采用过滤网对其进行过滤,以防发生管路堵塞。待扩体锚杆6下放到锚孔的设计深度后,由泥浆泵将制配好的水泥浆压灌入挤扩体囊内,在孔底旋喷扩体段形成一形状规则的水泥结石体,强度高且性能稳定。水泥浆灌注完毕后,及时拆除注浆管并回收锚孔内注浆管,随后对注浆系统进行清洗。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将制作完成的锚杆6在扩孔处进行下锚包括:
将制作完成的锚杆6进行竖向下锚。
本申请中,本施工方法主要靠竖向双芯扩体锚杆6、竖向支护桩3、反向板三部分联合组成受力体系,支护桩3竖向设置,竖向支护桩3位于待挖基坑1最内侧,施工时首先施工该支护桩3,然后施工竖向双芯扩体锚杆6,锚杆6预留端头,将竖向锚杆6端头采用锚具施加预应力固定于第一冠梁钢筋7上,反压板钢筋4的上铁与下铁均与第二冠梁钢筋2和第一冠梁钢筋7连接,然后整体浇筑混凝土通过第二冠梁钢筋2和反压板钢筋4将支护桩3和双芯扩体锚杆6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本施工方法与传统的内支撑施工方法和双排桩施工方法相比,大大降低了待挖基坑1的施工成本,大量节约了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与传统方法相比约每米减少造价较多。与内支撑相比,此种方法土方开挖更加便利,变相缩短了土方开挖施工工期,出土效率约是同条件下内支撑的数倍。对于双排桩支护而言,节省了大量的泥浆倒运费用。
本申请中锚杆6施工方向为竖向,区别于传统的斜向锚杆6施工方法,几乎不会对周边建筑及道路等造成影响,同时适用于一级待挖基坑1。本申请竖向锚杆6与支护桩3通过反压板钢筋4连接,在支护桩3冠梁顶设置挡土墙9,土方回填后可直接施工配筋路面,可行驶轻型车辆或作为小型材料堆场。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将第一冠梁钢筋7和第二冠梁钢筋2分别连接在锚杆6和主筋上之后还包括:
在锚杆6与第一冠梁钢筋7之间施加预应力。
本申请中,需要对支护桩3进行凿桩头及清土,凿除支护桩3顶部浮浆及多余桩身混凝土,并剔除支护桩3主筋上残余混凝土,保证主筋伸入第二冠梁钢筋2的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可焊接同规格、强度等级的钢筋。采用搭接焊时,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d,双面焊不小于5d,其中d为冠梁钢筋的直径。人工清理梁下地表和坑壁表面,做到平整、无虚土。在处理完成后进行第一冠梁钢筋7和第二冠梁钢筋2的制作,根据设计要求绑扎第二冠梁钢筋2。根据设计要求绑扎施加预应力的第一冠梁钢筋7。第二冠梁钢筋2绑扎完成后插入挡墙钢筋,同时绑扎反压板钢筋4的上铁和下铁。待所有钢筋绑扎完成后开始连接锚杆6,将20cmx20cm15mm厚钢板及锚具将锚杆6与第一冠梁钢筋7进行连接,同时对锚杆6产生预应力作用。需要注意: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或闪光对焊,且接头应相互错开35d。绑扎搭接点应结合梁的受力特点错开放置,接头每截面不超过50%。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将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主筋和锚杆6上之后还包括:
在冠梁钢筋、挡墙钢筋和反压板钢筋4上安装侧模。
本发明中,需要在冠梁钢筋连接完成后安装侧模,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并涂刷隔离剂,不能采用影响结构性能的隔离剂。侧模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注。采用商品混凝土,灌注前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满足技术要求方可灌注。混凝土运输、浇注、间歇的累计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冠梁钢筋用混凝土应连续浇注,一次完成。如需多次浇注,浇注前应对交接缝进行处理,交接面应凿毛、清理干净并用水润湿。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毕后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采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冠梁表面和棱角不受损伤。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在将第一冠梁钢筋7和第二冠梁钢筋2分别连接在锚杆6和主筋上之前还包括:
对支护桩3和锚杆6之间的场地原土5进行压实与平整处理。
本申请中,本方法在反压板钢筋4施工完成后需在反压板钢筋4上部进行回填土11施工,利用土压力使整个支护结构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能够抵消坑外侧土的压力,最终起到支护的效果。为保证施工效果,回填土11要求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且需满足场地及道路需求。
本申请中,在支护桩3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场地平整和放线定位。钻机就位对准桩位点后必须调平,确保成孔的垂直度,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铺设枕木或钢板,使钻机支撑稳定。在钻杆上设置标尺,以便控制和记录孔深。检测桩口标高、确定钻孔深度。制作钢筋笼,混凝土准备。钢筋笼主筋与加劲箍筋必须焊接,钢筋笼底部应有加强构造,保证振动力有效传递至钢筋笼底部(下端500mm处主筋宜向桩轴心线弯曲,加固焊接形成一个圆锥形桩头)。开钻时,钻头对准桩位点后,启动钻机下钻,下钻速度要平稳,严防钻进中钻机倾斜错位。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钻进中,当发现不良地质情况或地下障碍物,应立即停钻,并通知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方法、修改工艺参数或重改桩位、桩长等。钻机钻至设计孔底标高后混凝土泵开始压灌混凝土,然后边压灌边提钻,始终保持泵入孔中混凝土量大于钻杆上提体积量。插入钢筋笼,将导入钢管在地面水平穿入钢筋笼内,利用吊车将钢筋笼竖直吊起,安放时对准孔口,保持垂直、居中。插入钢筋笼时,先扶稳旋转依靠自重和人工下入孔中,当依靠自重不能继续插入时,开启振动锤击振导入钢管,使钢筋笼下沉至设计深度,断开振动锤与导入钢管的连接,缓慢连续拔出钢管。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配筋地面10与挡土墙9同高度共同用于临时施工道路之后还包括:
对挡土墙9内侧的待挖基坑1进行开挖。
本申请中,开挖待挖基坑1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连续地进行施工,尽快地完成。因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标高、断面准确,土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以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检查。挖出的土除预留一部分用作回填外,不得在场地内任意堆放,应把多余土运到弃土地区,以免妨碍施工。为防止坑壁滑坡,根据土质情况及坑深度,在坑顶两边一定距离(一般为1.0m)内不得堆放弃土,在此距离外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否则,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性。在桩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在坑边放置有动载的机械设备时,也应根据验算结果,离开坑边较远距离,如地质条件不好,还应采取加固措施。为了防止基底土(特别是软土)受到浸水或其他原因的扰动,待挖基坑1挖好后,应立即做垫层或浇筑基础,否则,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150~300mm厚的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行挖去。如用机械挖土,为防止基底土被扰动,结构被破坏,不应直接挖到坑底,应根据机械种类,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200~300mm,待基础施工前用人工铲平修整。挖土不得挖至待挖基坑1的设计标高以下,如个别处超挖,应用与基底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到要求的密实度。如用原土填补不能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应用碎石类土填补,并仔细夯实。重要部位如被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填补。
本申请中,第二冠梁连接在支护桩3的顶部,第一冠梁连接在锚杆6的顶部。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同高度设置。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均在现场制作,当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制作完成后,连接反压板钢筋4的上铁和下铁,反压板钢筋4的下铁和下铁分别为反压板钢筋4的下钢筋层和上钢筋层。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在挡土墙9和护坡8之间进行回填土11施工包括:
在护坡8、第一冠梁、反压板钢筋4、第二冠梁和挡土墙9所围设的空间内进行回填土11施工。
本申请中,挡土墙9的一侧为待开挖的待挖基坑1,护坡8的下底面抵靠在场地原土5上,因此在护坡8、第一冠梁、反压板钢筋4、第二冠梁和挡土墙9所围设的空间内夯实回填土11时,能够避免挡土墙9由于回填土11的压力而发生破坏。当最终的配筋地面10施工完成后,其上表面可直接作为临时的施工通道。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待挖基坑的外侧和护坡之间开挖支护坑;在所述支护坑靠近所述待挖基坑的一侧进行支护桩施工,在所述支护坑靠近所述护坡的一侧进行锚杆施工;
将第一冠梁钢筋和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所述锚杆和所述支护桩的主筋上;在连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完成后,建造沿所述第二冠梁钢筋长度方向设置的挡土墙;
在所述挡土墙和所述护坡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并对所述回填土进行压实;
在所述回填土的顶部施工配筋地面,所述配筋地面与所述挡土墙同高度且共同作为临时施工道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第一冠梁钢筋和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所述锚杆和所述支护桩的主筋上之前还包括:
凿除所述支护桩顶部多余的混凝土,使所述主筋的长度满足预设要求;
制作用于连接在所述锚杆的第一冠梁钢筋和用于连接在所述主筋的第二冠梁钢筋;在所述第二冠梁钢筋上绑扎挡墙钢筋,在所述第一冠梁钢筋和所述第二冠梁钢筋之间连接反压板钢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支护坑靠近所述护坡的一侧进行锚杆施工包括:
在场地平整以及钻机就位后进行引孔,在引孔完成后进行扩孔;
将制作完成的锚杆在扩孔处进行下锚,待所述锚杆到达预设深度后,对所述锚杆上的囊袋灌注水泥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制作完成的锚杆在扩孔处进行下锚包括:
将制作完成的锚杆进行竖向下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冠梁钢筋和所述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所述锚杆和所述主筋上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锚杆与所述第一冠梁钢筋之间施加预应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冠梁钢筋和所述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所述锚杆和所述主筋上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支护桩和所述锚杆之间的场地原土进行压实与平整处理。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冠梁钢筋和所述第二冠梁钢筋分别连接在所述锚杆和所述主筋上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冠梁钢筋、所述第二冠梁钢筋、所述挡墙钢筋和所述反压板钢筋上安装侧模。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筋地面与所述挡土墙同高度且共同作为临时施工道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挡土墙内侧的所述待挖基坑进行开挖。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挡土墙和所述护坡之间进行回填土施工包括:
在所述护坡、所述第一冠梁、所述反压板钢筋、所述第二冠梁和所述挡土墙所围设的空间内进行回填土施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31046.4A CN111535334B (zh) | 2020-05-20 | 2020-05-20 | 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31046.4A CN111535334B (zh) | 2020-05-20 | 2020-05-20 | 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35334A true CN111535334A (zh) | 2020-08-14 |
CN111535334B CN111535334B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197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31046.4A Active CN111535334B (zh) | 2020-05-20 | 2020-05-20 | 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35334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75807A (zh) * | 2010-03-03 | 2010-07-14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结构 |
KR20120013820A (ko) * | 2010-08-06 | 2012-02-15 | 이상헌 | 띠장 겸용 캡 빔을 이용한 흙막이 가시설의 시공방법 |
CN202543946U (zh) * | 2012-04-24 | 2012-11-21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一种软土地区疏排式围护桩的支护结构 |
CN103469803A (zh) * | 2013-09-30 | 2013-12-25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基坑支护的桩梁竖锚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N104005421A (zh) * | 2014-05-23 | 2014-08-27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与基坑围护相结合的双排桩基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CN104594348A (zh) * | 2015-01-27 | 2015-05-06 | 安徽同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扩大头囊式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
CN206941581U (zh) * | 2017-02-24 | 2018-01-30 | 河南同力和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囊式扩大头锚杆 |
CN108442386A (zh) * | 2018-05-30 | 2018-08-24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芯扩体锚固结构装置及其组装施工方法 |
-
2020
- 2020-05-20 CN CN202010431046.4A patent/CN1115353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75807A (zh) * | 2010-03-03 | 2010-07-14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结构 |
KR20120013820A (ko) * | 2010-08-06 | 2012-02-15 | 이상헌 | 띠장 겸용 캡 빔을 이용한 흙막이 가시설의 시공방법 |
CN202543946U (zh) * | 2012-04-24 | 2012-11-21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一种软土地区疏排式围护桩的支护结构 |
CN103469803A (zh) * | 2013-09-30 | 2013-12-25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基坑支护的桩梁竖锚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N104005421A (zh) * | 2014-05-23 | 2014-08-27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与基坑围护相结合的双排桩基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CN104594348A (zh) * | 2015-01-27 | 2015-05-06 | 安徽同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扩大头囊式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
CN206941581U (zh) * | 2017-02-24 | 2018-01-30 | 河南同力和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囊式扩大头锚杆 |
CN108442386A (zh) * | 2018-05-30 | 2018-08-24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芯扩体锚固结构装置及其组装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35334B (zh) | 2021-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26004B2 (en) |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rammed aggregate pier | |
US8221034B2 (en) | Methods of providing a support column | |
WO2018210019A1 (zh) | 潜孔冲击旋喷复合桩成桩方法 | |
US20140026518A1 (en) |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root-type foundation anchorage and bored, root-type cast in-situ pile with anchor bolts | |
US9243379B2 (en) | Method of providing a support column | |
CN206070508U (zh) | 一种加固地基基础的装置 | |
CN106320120A (zh) | 一种桩板式无土路基公路施工工艺 | |
CN206721870U (zh) | 一种长螺旋钻孔压灌桩用钢筋笼 | |
CN111058443B (zh) | 一种消除黄土湿陷性的预制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 |
CN104631440B (zh) | 一种既有大直径灌注桩劲芯增长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1636417A (zh) | 一种注浆型钢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174958A (zh) | 一种劣质地况下临近道路基坑施工方法 | |
CN112761166A (zh) | Smw工法桩结合前置注浆钢管组合支护浅基坑施工方法 | |
CN112323777A (zh) | 嵌岩用空心预制桩及使用该预制桩嵌岩施工的方法 | |
CN107326898B (zh) | 一种水泥土墙内插刚度可调节工型预制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100160B (zh) | 一种用于下水库拦沙坝振冲碎石桩的施工工艺 | |
CN111535334B (zh) | 双芯扩体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
CN108914945A (zh) | 一种深基坑预应力管桩、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施工方法 | |
CN103790148A (zh) |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联合处理施工方法 | |
CN112575794A (zh) | 一种深厚淤泥地质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7469230U (zh) | 一种水泥土墙内插刚度可调节工型预制桩支护结构 | |
CN207659986U (zh) | 一种建筑物或构筑物地基加固托换墩 | |
CN112554167A (zh) | 一种新型浇筑的大粒径骨料uhpc软土路基桩 | |
CN111254939A (zh) | 一种软土地基的基坑围护强化方法 | |
CN107100164A (zh) | 一种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7 Address after: No.267, 15th Street, Jingkai,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00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Ltd. Address before: No.75-1 Jinfeng street, Shenfu New District, Fushu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No.7 Bureau No.1 Construction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