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0361B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0361B
CN111480361B CN201880080808.1A CN201880080808A CN111480361B CN 111480361 B CN111480361 B CN 111480361B CN 201880080808 A CN201880080808 A CN 201880080808A CN 111480361 B CN111480361 B CN 1114803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ase station
mac header
station apparatus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08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0361A (zh
Inventor
太田好明
大出高义
河崎义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700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3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0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0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0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0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具有:发送部,其使用多个逻辑信道发送第1类别的第1数据和第2类别的第2数据;以及控制部,在上述发送部复用上述第1数据和上述第2数据而发送时,该控制部能够对上述第2数据施加MAC报头,该MAC报头省略了逻辑信道编号或数据长度的信息。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网络,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的流量占据了网络的大部分资源。此外,移动终端使用的流量今后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随着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仪表、装置等监视系统)的展开,要求与具有多种要求条件的服务对应。因此,在第5代移动通信(5G或NR(New Radio))的通信标准中,除了4G(第4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技术之外,还要求实现更高数据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另外,关于第五代通信标准,在3GPP的作业部会(例如,TSG-RAN WG1、TSG-RAN WG2等)进行技术研究。
为了适应多种多样的服务,5G设想了例如分类为eMBB(Enhanced Mobile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Massive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机器类型通信)和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且低延迟通信)的许多用例的支持。特别是,URLLC是由于要求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这两个方面而难以实现的用例之一。
另外,在5G中,要求能够在同一载波上同时支持超高可靠低延迟通信数据(URLLC数据)和其他数据(例如eMBB数据等),为了实现该目的,优选不损害频率利用效率。
在以下现有技术文献中描述了与5G相关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2V 15.0.1(2018-01)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3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300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5:3GPP TS 36.321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6:3GPP TS 36.322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7:3GPP TS 36.323V 14.5.0(2017-12)
非专利文献8:3GPP TS 36.331V 15.0.1(2018-01)
非专利文献9:3GPP TS 36.413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 36.423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 36.425V 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12:3GPP TS 37.340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3:3GPP TS 38.201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4:3GPP TS 38.202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5:3GPP TS 38.211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6:3GPP TS 38.212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7:3GPP TS 38.213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8:3GPP TS 38.214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9:3GPP TS 38.215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20:3GPP TS 38.300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21:3GPP TS 38.321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22:3GPP TS 38.322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23:3GPP TS 38.323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24:3GPP TS 38.331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25:3GPP TS 38.401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26:3GPP TS 38.410V 0.6.0(2017-12)
非专利文献27:3GPP TS 38.413V 0.5.0(2017-12)
非专利文献28:3GPP TS 38.420V 0.5.0(2017-12)
非专利文献29:3GPP TS 38.423V 0.5.0(2017-12)
非专利文献30:3GPP TS 38.470V 15.0.0(2018-01)
非专利文献31:3GPP TS 38.473V 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32:3GPP TR 38.801V 14.0.0(2017-04)
非专利文献33:3GPP TR 38.802V 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4:3GPP TR38.803V 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5:3GPP TR38.804V 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6:3GPP TR 38.900V 14.3.1(2017-07)
非专利文献37:3GPP TR 38.912V 14.1.0(2017-06)
非专利文献38:3GPP TR 38.913V 14.3.0(2017-06)
非专利文献39:“New SID Proposal: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TT docomo,RP-160671,3GPP TSG RAN Meeting#71,Goteborg,Sweden,7.-10。March,2016
非专利文献40:“On co-existence of eMBB and URLLC”,NTT docomo,R1-167391,3GPP TSG RAN WG1 Meeting#86,Gothenburg,Sweden 22nd-26th August 201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可以设想URLLC发送小尺寸的数据。但是,如果数据尺寸小,则发送消息中报头部所占的比例变大,由发送报头部引起的开销变大。在这种情况下,有时无法实现URLLC所要求的低延迟。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其能够减少因发送报头部而产生的开销。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具有:发送部,其使用多个逻辑信道发送第1类别的第1数据和第2类别的第2数据;以及控制部,在上述发送部复用上述第1数据和上述第2数据而发送时,该控制部能够对上述第2数据施加MAC报头,该MAC报头省略了逻辑信道编号或数据长度的信息。
发明效果
本发明可以减少由于发送报头部而导致的开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通信系统10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通信系统10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eMBB中的URLLC的中断发送的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终端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数据发送处理的顺序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MAC报头模式1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使用MAC报头模式1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MAC报头模式的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使用MAC报头模式2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对LCMAP的一部分设定R比特的模式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MAC报头模式3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使用MAC报头模式3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LCMAP模式5的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在MAC报头模式2中使用LCMAP模式5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16是示出在MAC报头模式2中使用LCMAP模式5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MAC报头模式4的例子的图。
图18是表示使用MAC报头模式4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LCID的编号和对应的数据类别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中的课题及实施例仅为一例,并不限定本申请的权利范围。特别是,即使记载的表现不同,只要在技术上相同,即使是不同的表现,也能够应用本申请的技术,并不限定权利范围。
[第1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通信系统10结构例的图。基站装置200向通信对方装置(未图示)发送第1数据和第2数据。
基站装置200具有发送部290和控制部291。发送部290和控制部291例如通过基站装置200所具有的计算机或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程序来构建。
基站装置200是发送数据的装置,例如是5G中的gNodeB。基站装置200发送第1类别(例如,eMBB)的第1数据和第2类别(例如,URLLC)的第2数据。基站装置200有时对第1数据和第2数据进行复用而发送。
发送部290使用多个逻辑信道发送第1数据和第2数据。发送部290例如在第1数据发送中产生第2数据的发送契机时,复用第1数据和第2数据进行发送。
在发送部290复用第1数据和第2数据进行发送时,控制部291能够省略第2数据的MAC报头中包含的逻辑信道编号(LCID:Logical Chanel Identifier)。
另外,在发送部290复用第1数据和第2数据进行发送时,控制部291能够省略第2数据的MAC报头中包含的表示数据部的尺寸(长度)的数据长度(L:Length)。
由此,基站装置200能够抑制MAC报头的数据量,减少报头部发送引起的开销。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
<通信系统的构成例>
图2是表示通信系统10结构例的图。通信系统10具有终端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通信系统10例如是基于5G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另外,通信系统10是基于以下所示的协议栈的通信系统。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中,一般将规范规定为将无线通信的功能分割为一系列的层的协议栈(也称为分层协议)。例如,规定物理层作为第1层,规定数据链路层作为第2层,规定网络层作为第3层。在LTE等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第2层被划分为多个子层,由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接入控制)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和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转换协议)层。另外,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第1层由PHY(Physical,物理)层构成,第3层由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构成(RRC层仅为控制平面)。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中的各层通过对来自上位层的数据块(也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进行附加报头等遵照规定的协议的处理,生成在接收装置中的对等处理之间交换的信息单位即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并传送到下位层。例如,在LTE的RLC层中,将来自作为上位层的PDCP层的数据块即PDCP-PDU设为RLC-SDU,在收敛于从下位层通知的TB(Transport Block)长度的范围内连接多个RLC-SDU等,生成RLC-PDU。这样的RLC-PDU在附加了具有RLC层中的序列号(SN:sequence number)的RLC报头的状态下,被传送到作为下位层的MAC层。
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装置中的各层接收来自下位层的数据块(也称为PDU),将通过除去报头等而取出的数据块(也称为SDU)向上位层传送。例如,在LTE的RLC中,参照附加在来自作为下位层的MAC层的数据块(也称为MAC-SDU、RLC-PDU)上的RLC报头,进行重构存储在一个RLC-PDU中的多个RLC-SDU等处理,将RLC-SDU传送到作为上位层的PDCP层。此时,为了对上位层补偿RLC-SDU的顺序,在RLC-SDU的重构中,进行基于RLC报头所具有的RLC序列号的整序处理。然后,在检测到RLC序列号发生遗漏的情况下,执行对发送装置请求RLC-PDU的重发的RLC重发控制。
基站装置200在接收到从网络(未图示)向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数据时,经由无线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数据。基站装置200例如是遵照5G的gNodeB。
终端装置100是与基站装置200或经由基站装置200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移动通信终端。
基站装置200例如在向终端装置100发送URLLC的数据时,使用发送eMBB的资源的一部分。
图3是表示eMBB中的URLLC的中断发送的例子的图。基站装置200能够使用作为发送eMBB的数据区域的一部分的eMBB数据打孔可能区域,对URLLC进行中断(打孔)发送。基站装置200例如使用消息M1来发送URLLC。在消息M1中,“P”表示优先占用指示符(PreemptionIndicator)。优先占用指示符是用于识别该数据(图3中的D)不是eMBB的数据的识别符,例如是消息报头的一部分或全部。另外,中断发送可以使用eMBB数据打孔可能区域的多个区域,也可以使用一部分。
<基站装置的构成例>
图4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结构例的图。基站装置200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210、储存器220、DRAM(动态随机接入存储器)等存储器230、NIC(网络接口卡)240以及RF(射频)电路250。基站装置200例如是向终端装置100发送URLLC的数据的发送装置。
储存器220是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辅助存储装置,例如闪存、HDD(硬盘驱动器)或SSD(固态驱动器)等。储存器220存储通信控制程序221和报头模式222。
报头模式222是存储以后所示的报头模式的区域。另外,报头模式222也可以编入程序中。
存储器230是加载存储在储存器220中的程序的区域。另外,存储器230也被用作程序存储数据的区域。
NIC240是与因特网或内联网等网络(未图示)连接的网络接口。基站装置200经由NIC240与连接到网络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RF电路250是与终端装置100无线连接的装置。RF电路250例如具有天线251。
CPU210是将存储在储存器220中的程序加载到存储器230中,执行加载的程序,实现各处理的处理器或计算机。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构建发送部和控制部,进行通信控制处理。通信控制处理是控制与终端装置10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处理。基站装置200在通信控制处理中,向终端装置100发送eMBB数据(以下,有时称为eMBB数据)及URLLC的数据(以下,有时称为URLLC数据)。另外,基站装置200在通信控制处理中,复用eMBB数据和URLLC数据,选择URLLC数据的报头模式,将所选择的报头模式通知给终端装置100。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具有的eMBB发送模块2211,构建发送部,进行eMBB发送处理。eMBB发送处理是向终端装置100发送eMBB数据的处理。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具有的URLLC发送模块2212,构建发送部,进行URLLC发送处理。URLLC发送处理是向终端装置100发送URLLC数据的处理。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具有的复用模块2213,构建发送部,进行复用处理。复用处理是对eMBB数据和URLLC数据进行复用的处理。基站装置200在复用处理中,通过使URLLC数据在eMBB数据打孔可能区域的一部分中断,进行复用。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具有的报头模式选择模块2214,构建控制部,进行报头模式选择处理。报头模式选择处理例如是选择URLLC数据的报头模式的处理。基站装置200例如在复用eMBB数据和URLLC数据时,根据发送的URLLC数据的特性,选择报头模式。
<终端装置的构成例>
图5是表示终端装置100结构例的图。终端装置100具有CPU110、储存器120、DRAM等存储器130、以及RF电路150。终端装置100例如是从基站装置200接收URLLC的数据的接收装置。
储存器120是存储程序或数据的闪存、HDD或SSD等辅助存储装置。储存器120存储通信程序121和报头模式122。
报头模式122是存储以后所示的报头模式的区域。另外,报头模式122也可以编入程序中。另外,报头模式122例如也可以与基站装置200所具有的报头模式222相同。
存储器130是用于加载存储在储存器120中的程序的区域。另外,存储器130也被用作程序存储数据的区域。
RF电路150是与基站装置200无线连接的装置。RF电路150例如具有天线151。
CPU110是将存储在储存器120中的程序加载到存储器130中,执行加载的程序,实现各处理的处理器或计算机。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构建接收部和接收控制部,进行通信处理。通信处理是与基站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的处理。终端装置100在通信处理中接收eMBB数据和URLLC数据(包括复用后的数据)。另外,终端装置100从基站装置200取得在通信处理中复用了eMBB数据和URLLC数据时的URLLC数据的报头模式。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具有的eMBB接收模块1211,构建接收部,进行eMBB接收处理。eMBB接收处理是从基站装置200接收eMBB数据的处理。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具有的URLLC接收模块1212,构建接收部,进行URLLC接收处理。URLLC接收处理是从基站装置200接收URLLC数据的处理。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具有的报头模式取得模块1213,构建控制部,进行报头模式取得处理。报头模式取得处理是取得基站装置200选择的报头模式的处理。终端装置100在报头模式取得处理中,通过接收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报头模式,取得报头模式。另外,终端装置100能够通过取得报头模式,接收与eMBB数据复用的URLLC数据。
<数据发送处理>
图6是表示数据发送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图。当发生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数据的契机时,基站装置200确定使用的报头的模式(以下称为使用报头模式)(S10)。基站装置200例如基于发送的数据是否为URLLC来确定使用报头模式。URLLC数据例如是固定长度的数据。另外,URLLC数据例如是比规定值小的数据尺寸的数据,是比eMBB数据小的数据尺寸。
基站装置200使用RRC信令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所确定的使用报头模式(S11)。RRC信令例如是包括用于RRC消息收发的信息的控制用信号。另外,基站装置200将确定的使用报头模式的发送不限于RRC信令,而使用终端装置100接收的消息或信号。
终端装置100接收RRC信令并取得使用报头模式(S12)。以后,终端装置100等待从基站装置200以使用报头模式发送的数据。
基站装置200将使用报头模式通知给终端装置100后,使用确定的使用报头模式,将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100。
<MAC报头使用报头模式>
以下,对MAC报头中使用报头模式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格式中1行表示1个八位组。另外,1个八位字节设为1个字节(8比特),以下进行说明。
<1.MAC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例如是用于发送任何数据的通用报头模式。以下,对作为MAC基本模式的MAC报头模式1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MAC报头模式1例子的图。R表示R比特(保留)。R比特(保留比特)是为了支持扩展性而确保的例如用于应对将来规范变更的区域。
LCID是逻辑信道识别符。LCID例如表示在基站装置200和终端装置100之间分配的逻辑信道的编号。LCID的存储区域由6比特构成。
L是数据长度(Length)。L的存储区域由8比特构成。另外,L的存储区域也可以由16比特构成。
另外,MAC报头模式1对第1个八位组的第2比特设定0。0是固定值。
图8是表示使用MAC报头模式1发送URLLC数据时的例子的图。例如,设定8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编号为2、3、4、5、12、13、14、15。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逻辑信道的个数及编号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是同样的。
在图8中,对MAC报头模式1的报头施加URLLC数据(图8中的URLLC LCID=x(x是逻辑信道编号))。在图8中,对1个URLLC数据施加1个报头。使用逻辑信道编号2、5、14来发送各个URLLC数据。另外,L设定各个URLLC数据的数据长度。
<2.LCID的映射>
例如,在逻辑信道的数量少(例如8个以下)的情况下,代替在数据各自的报头部设定的LCID,使用映射了所使用的逻辑信道的映射信息。另外,基站装置200在URLLC为固定长度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数据长度。
图9(A)是表示MAC报头模式2例子的图。LCMAP是映射了逻辑信道编号的映射信息。
图9(B)是表示LC MAP模式1例子的图。LCMAP例如是映射信息,由L1至L8的8比特构成。Lx(x是整数)分别对应于逻辑信道编号。基站装置200使所使用的逻辑信道编号以升序与Lx对应。例如,基站装置200使L1对应于LCID2,L2对应于LCID3,L3对应于LCID4,L4对应于LCID5,L5对应于LCID12,L6对应于LCID13,L7对应于LCID14,L8对应于LCID15。然后,基站装置200将与所使用的LCID的编号对应的比特设为ON(1)。另外,所使用的逻辑信道也可以按照降序与Lx对应。
图10是表示使用MAC报头模式2发送URLLC数据时的例子的图。发送的数据与图8相同。在图10中,发送1个八位组的报头和3个URLLC数据。报头L1、L4及L7为1(ON)。即,表示使用与L1对应的LCID2、与L4对应的LCID5以及与L7对应的LCID14来发送URLLC数据。
图11是表示对LCMAP的一部分设定R比特的模式的例子的图。图11(A)是表示LCMAP模式2例子的图。LCMAP模式2是在开头设定R比特、不设定L8的LCMAP模式。基站装置200在使用的逻辑信道的数量为7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LCMAP模式2。
图11(B)是表示LCMAP模式3例子的图。LCMAP模式3是用于设定多个R比特的LCMAP模式。LCMAP模式3不设定L7和L8。基站装置200在使用的逻辑信道的数量为6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LCMAP模式3。
图11(C)是表示LCMAP模式4例子的图。LCMAP模式4是在开头和末尾设定R比特、不设定L7和L8的LCMAP模式。基站装置200在使用的逻辑信道的数量为6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LCMAP模式3。
图11是设定一个或两个R比特的LCMAP模式。但是,R比特也可以设定为3以上。另外,如图11所示,R比特的位置不限于开头、末尾、第2比特,可以设定在任意位置。基站装置200也可以根据所使用的逻辑信道的数量来变更设定R比特的数量。
<2.1数据长度的施加>
基站装置200在URLLC为可变长度的情况下,施加数据长度。基站装置200例如在发送N(N为整数)个URLLC数据时,施加N-1个数据长度。这是因为,最终数据的末尾即使没有与数据长度有关的信息,也成为MAC PDC的传送块的末尾。
图12是表示MAC报头模式3例子的图。MAC报头模式3除了LCMAP之外,例如还具有2个1个八位组的L区域。L区域例如可以是发送的URLLC数据的数据长度,也可以表示MAC SDU的数据的边界位置(末尾或开头)。
图13是表示使用MAC报头模式3发送URLLC数据时的例子的图。发送的数据与图8相同。在图13中,基站装置200发送1个1个八位组的报头和3个URLLC数据。报头的LCMAP在与LCMAP模式1对应的情况下,L1、L4及L7为1(ON)。即,表示使用与L1对应的LCID2、与L4对应的LCID5以及与L7对应的LCID14来发送URLLC数据。另外,报头中包含的数据长度为L=00010000,表示为32字节。即,表示以LCID2发送的URLLC数据的数据长度、以及以LCID5发送的URLLC数据的数据长度分别为32字节。通过LCID14发送的URLLC数据的末尾成为MAC PDC的传送块的末尾。
在图12、图13中,设定了2个L区域,但也可以设定3个以上。另外,L区域也可以不是N-1个,而是设定N个。
<2.2报头模式的识别符>
基站装置200也可以附加表示所使用报头模式的识别符。例如,基站装置200设定直接设定所使用的LCID的报头的模式(例如,图7的MAC报头模式1)和识别设定代替LCID而映射的信息要素的报头模式的比特。
图14是表示LCMAP模式5例子的图。LCMAP模式5的第2比特是MID比特。MID比特是表示是否使用映射的信息要素的比特,并且用作识别报头模式的报头识别符。MAC报头的第1个八位组的第2比特例如在图7的MAC报头模式1中被设定为固定值即0。终端装置100在MAC报头的第1个八位组的第2比特(MID比特)为1的情况下,识别出在该报头中使用了映射后的信息要素而不是LCID。即,LCMAP模式5的MID比特为1。
图15是表示在MAC报头模式2中使用LCMAP模式5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的例子的图。基站装置200使用LCID2发送一个URLLC数据。
图15(A)是表示在MAC报头模式2中使用LCMAP模式5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的例子的图。在图15(A)中,报头的LCMAP的第2比特的MID为1。因此,终端装置100识别出以LCMAP模式5发送了URLLC数据。并且,LCMAP表示L1为ON,使用LCID2发送URLLC。
图15(B)是表示省略MAC报头的模式的例子的图。在基站装置200使用的逻辑信道为1个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MAC报头。
图16是表示在MAC报头模式2中使用LCMAP模式5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的例子的图。基站装置200使用LCID2和LCID5发送两个URLLC数据。报头的LCMAP的第2比特的MID为1。因此,终端装置100识别出以LCMAP模式5发送了URLLC数据。并且,LCMAP表示L1及L4为ON,分别使用LCID2及LCID5发送URLLC。
另外,MID例如也可以识别是用户数据还是控制用数据。
通过设置报头模式的识别符,例如能够使用MAC层的控制用信号即MACCE(controlelement)进行数据的发送。基站装置200能够通过将MAC CE的MAC报头的第1个八位组的第2比特设为ON(1),使终端装置100识别出使用MAC CE的资源发送数据。
<2.3数据长度的省略>
在URLLC为固定长度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0也可以省略数据长度。
图17是表示MAC报头模式4例子的图。MAC报头模式4是省略了MAC报头模式1的数据长度的模式。另外,对第1个八位组的第2比特设定R比特。
图18是表示使用MAC报头模式4发送URLLC数据时的例子的图。基站装置200在报头的LCID区域中设定LCID2,使用LCID2发送URLLC数据。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通信系统10中,例如,可以使用上述报头来定义LCID。
图19是表示LCID编号和对应的数据类别的图。图19(A)是表示下行、图19(B)是表示上行定义的例子的图。
在图19(A)中,将LCID的编号(Index,索引)的从10001到x(x是小于110111的数值)定义为URLLC用的LCID(Identity of the logical channel for URLLC)。同样,在图19(B)中,将LCID的编号的10001至x(x是小于110110的数值)定义为URLLC用的LCID。由此,基站装置200能够省略报头的一部分或全部。
另外,URLLC有时不进行MAC层中的耦合(连接)。在通信系统10中,例如,可以追加表示MAC层中是否存在耦合的信息要素。
另外,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分别组合。例如,数据长度的省略、R比特的设定也可以在各实施方式中进行。
标号说明
10:通信系统
100:终端装置
110:CPU
120:储存器
121:通讯程序
122:报头模式
130:存储器
150:RF电路
151:天线
200:基站装置
210:CPU
220:储存器
221:通信控制程序
222:报头模式
230:存储器
250:RF电路
251:天线
290:发送部
291:控制部
1211:eMBB接收模块
1212:URLLC接收模块
1213:报头模式取得模块
2211:eMBB发送模块
2212:URLLC发送模块
2213:复用模块
2214:报头模式选择模块

Claims (10)

1.一种基站装置,其包括:
发送部,其使用多个逻辑信道发送第1类别的第1数据和第2类别的第2数据;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发送部复用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而发送时,该控制部对所述第2数据附加MAC报头,该MAC报头省略了逻辑信道识别符或数据长度的信息,并且在所述MAC报头中的第1八位组的第2比特中设定作为保留比特的R比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在附加省略了逻辑信道识别符的MAC报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MAC报头分配映射信息,该映射信息具有与所述多个逻辑信道各自对应的多个比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多个比特中设定与发送所述第2数据的逻辑信道识别符对应的比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2数据的长度是固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2类别包括超可靠且低延迟通信即URLL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1类别包括增强移动宽带即eMB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2数据的数据尺寸小于所述第1数据的数据尺寸。
8.一种终端装置,其包括:
接收部,其使用多个逻辑信道接收第1类别的第1数据和第2类别的第2数据;以及
控制部,在复用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时,该控制部对所述第2数据附加MAC报头,该MAC报头省略了逻辑信道识别符或数据长度的信息,并且在所述MAC报头中的第1个八位组的第2比特中设定了作为保留比特的R比特。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使用多个逻辑信道发送第1类别的第1数据和第2类别的第2数据;
在所述发送中,在复用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时,对所述第2数据附加MAC报头,该MAC报头省略了逻辑信道识别符或数据长度的信息,并且在所述MAC报头中的第1八位组的第2比特中设定作为保留比特的R比特。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使用多个逻辑信道接收第1类别的第1数据和第2类别的第2数据;
在所述接收中,在复用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时,对所述第2数据附加MAC报头,该MAC报头省略了逻辑信道识别符或数据长度的信息,并且在所述MAC报头中的第1个八位组的第2比特中设定了作为保留比特的R比特。
CN201880080808.1A 2018-04-03 2018-04-03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114803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0080.1A CN113923720B (zh) 2018-04-03 2018-04-03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4339 WO2019193664A1 (ja) 2018-04-03 2018-04-03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0080.1A Division CN113923720B (zh) 2018-04-03 2018-04-03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0361A CN111480361A (zh) 2020-07-31
CN111480361B true CN111480361B (zh) 2021-10-26

Family

ID=677005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0080.1A Active CN113923720B (zh) 2018-04-03 2018-04-03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CN201880080808.1A Active CN111480361B (zh) 2018-04-03 2018-04-03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0080.1A Active CN113923720B (zh) 2018-04-03 2018-04-03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397828B1 (zh)
EP (2) EP3780719B1 (zh)
JP (1) JP6959561B2 (zh)
KR (4) KR102517652B1 (zh)
CN (2) CN113923720B (zh)
WO (1) WO20191936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35506A1 (en) 2018-04-30 2019-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3 protocol data unit
CN113225256B (zh) * 2020-02-04 2022-09-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路由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1724A (zh) * 2017-05-09 2017-07-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8026705A (ja) * 2016-08-10 2018-0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3879B1 (en) * 1999-05-17 2003-05-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transmission of variable length encoded data in a low signal to noise ratio environment
FI118244B (fi) 2001-06-27 2007-08-31 Nokia Corp Otsikkokenttien kompressiotunnisteen välittäminen datapakettiyhteydellä
FR2840482B1 (fr) * 2002-05-28 2004-10-15 Thales Sa Procede de reconstitution de messages achemines par un ou plusieurs reseaux de transmission par paquets
JP2005020163A (ja) * 2003-06-24 2005-01-20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718089B2 (en) * 2003-09-08 2014-05-06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Aggreg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multiplexed downlink packets
JP4005974B2 (ja) * 2004-01-09 2007-11-1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086304B2 (ja) * 2004-04-23 2008-05-1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0889866B1 (ko) * 2004-06-14 2009-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프로토콜 계층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데이터 유닛 처리 방법
KR100678941B1 (ko) * 2004-09-03 2007-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할당된 시간 동안 양방향으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무선 디바이스
JP2007089107A (ja) 2005-08-23 2007-04-05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マッピング方法
KR101377961B1 (ko) * 2007-07-27 2014-03-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더 오버헤드 감소를 위한 패킷 전송 방법
US8902927B2 (en) * 2007-10-01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header format
US8665857B2 (en) * 2007-12-18 2014-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53470A1 (en) * 2008-04-02 2009-10-08 Shugong Xu Control of user equipment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setting via mac lcid
US8009620B2 (en) * 2008-05-09 2011-08-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Variable header types for 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1147777B1 (ko) * 2009-04-14 2012-05-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매체접속제어 프로토콜데이터 유닛 전송방법
WO2014054568A1 (ja) * 2012-10-03 2014-04-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4146288A1 (zh) * 2013-03-22 2014-09-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道质量指示的配置方法、调制编码方案配置方法和装置
KR20170123236A (ko) 2016-04-28 2017-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볼륨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US10524255B2 (en) * 2016-05-20 2019-12-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C subcarrier in NR carri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25923B2 (en) * 2016-08-01 2019-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hannel multiplexing and waveform selection
US10979116B2 (en) * 2016-09-08 2021-04-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ple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MMW WLA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26705A (ja) * 2016-08-10 2018-0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06941724A (zh) * 2017-05-09 2017-07-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C sub-header formats;NOKIA等;《3GPP TSG-RAN WG2 #99 R2-1708763》;20170825;第1-9页 *
NR MAC PDU format;CATT;《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7bis R2-1703118》;20170407;第1-4页 *
Summary of [99b#40] [NR UP/MAC] LCP;INTERDIGITAL INC.;《3GPP TSG-RAN WG2 #100 R2-1712786》;20171201;第1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80719A1 (en) 2021-02-17
CN113923720A (zh) 2022-01-11
KR20210145833A (ko) 2021-12-02
KR102159641B1 (ko) 2020-09-25
EP3780719A4 (en) 2021-03-24
JP6959561B2 (ja) 2021-11-02
KR20200061411A (ko) 2020-06-02
EP3780719B1 (en) 2022-07-06
KR102330500B1 (ko) 2021-11-24
WO2019193664A1 (ja) 2019-10-10
KR102517652B1 (ko) 2023-04-05
JPWO2019193664A1 (ja) 2020-12-17
KR102449687B1 (ko) 2022-10-04
US20190327640A1 (en) 2019-10-24
KR20200111279A (ko) 2020-09-28
US10397828B1 (en) 2019-08-27
CN113923720B (zh) 2023-10-20
EP4093081A1 (en) 2022-11-23
KR20220137164A (ko) 2022-10-11
US20210235318A1 (en) 2021-07-29
US11032738B2 (en) 2021-06-08
CN111480361A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034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rotocol data unit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1272568B2 (en) Comm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674850B1 (ko) Nr 시스템에서 mr-dc에 대한 단말 능력을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RU2740161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KR102364240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네트워크 연결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RU2743676C1 (ru) Способ диспетчеризации ресурса,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210235318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727646A (zh) 发送装置、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接收装置
CN107959946B (zh) 无线接入网数据复用、解复用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28715A (zh) 配置无线系统的用户平面功能
US11696175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239947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JP7227524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220116956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다중화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591525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