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0654A - 蓄电元件 - Google Patents

蓄电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0654A
CN111430654A CN202010248016.XA CN202010248016A CN111430654A CN 111430654 A CN111430654 A CN 111430654A CN 202010248016 A CN202010248016 A CN 202010248016A CN 111430654 A CN111430654 A CN 111430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collector
bent
electrode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80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手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30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0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66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2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6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蓄电元件(电池)(1)具备电极体(20),该电极体(20)具有由从电极片(21、22)的层叠方向的一侧的第1直线部(20c)突出的多个突起部(24b、26b)构成的集电接头(28、29),该电极体(20)被收容于壳体(外装体)(10)内。此外,具备与配置于壳体(10)的外部端子(50A、50B)电连接的集电体(60A、60B),该集电体(60A、60B)在未设置突起部(24b、26b)的第2直线部(20d)侧,连接于在电极片(21、22)的层叠方向配置的集电接头(28、29)。

Description

蓄电元件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12月11日、申请号为201580072645.9、发明名称为“蓄电元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锂离子二次电池那样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蓄电元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该电极体在正极电极片与负极电极片之间夹着隔板的状态下,卷绕为俯视下为长圆状。在电极体,在对置的一对直线部之中一侧的第1直线部,隔开间隔地设置正极集电接头和负极集电接头。在集电接头的上方配置隔离物,在该隔离物的上方,集电接头电连接于集电体。
专利文献1的蓄电元件在突出设置有电极体的集电接头的第1直线部的上方,需要配置集电体的较大空间。因此,在制造同一高度的蓄电元件的情况下,需要减小电极体,蓄电元件的容量变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709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为,实现蓄电元件的高容量化。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具有夹着隔板而交替层叠的正极电极片以及负极电极片、以及由从所述各电极片的层叠方向的一侧的第1部分突出的多个突起部构成的正极集电接头以及负极集电接头,所述电极体被收容于壳体内;正极外部端子以及负极外部端子,被配置于所述壳体;和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被配置于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与所述各外部端子电连接,并且在所述各电极片的层叠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部分侧,分别电连接于在所述各电极片的层叠方向配置的所述各集电接头。
在本发明的蓄电元件中,集电接头从电极体的第1部分侧突出,集电接头与集电体的连接部位于集电接头未突出的第2部分侧。因此,能够实现电极体的端部处的低高度化,能够缩小电极体与壳体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制造同一高度的蓄电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电极体,因此能够实现高容量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蓄电元件,能够实现电极体的端部的低高度化并能够使蓄电元件高容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电极体的立体图。
图4是电极体的展开图。
图5是图1的部分V的放大图。
图6是图1的部分VI的放大图。
图7是电极体以及集电体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部分断裂部分立体图。
图9是图1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部分断裂分解侧面图。
图10是图1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部分横剖视图。
图11A是表示集电接头的组装工序的剖视图。
图11B是表示将集电接头组装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电极体以及集电体的俯视图。
图13A是上部隔离物的上方立体图。
图13B是上部隔离物的下方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电极体以及盖的组装工序的剖视图。
图14B是表示电极体以及盖的其他组装工序的剖视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部分横剖视图。
图1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部分横剖视图。
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极体以及集电体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变形例的一部分横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电池(蓄电元件)
10 外装体(壳体)
11 壳体主体
11a 开口
11b 底壁部
11c 长侧壁部
11d 短侧壁部
12 盖
12a 外侧面
12b 内侧面
20 电极体
20a 端部
20b 端部
20c 第1直线部
20d 第2直线部
20e 弯曲部
21 正极电极片
22 负极电极片
23 隔板
24 正极金属箔
24a 未涂敷部
24b 突起部
24b’ 第1突起部
24b” 第2突起部
25 正极活性物质层
26 负极金属箔
26a 未涂敷部
26b 突起部
26b’ 第1突起部
26b” 第2突起部
27 负极活性物质层
28 正极的集电接头
28a 接合部
28b 非接合部
28c 第1折弯部
28d 第2折弯部
29 负极的集电接头
29a 接合部
29b 非接合部
29c 第1折弯部
29d 第2折弯部
30 绝缘片
40 底部隔离物
50A、50B 外部端子
51A、51B 板状部
52 轴部
52a 扩径部
53 铆钉
53a 颚部
53b 扩径部
60A、60B 集电体
61A、61B 被焊接部(被接合部)
61a 下表面
61b 上表面
62A、62B 被紧固部
63A、63B 边
64A、64B 台阶部
65A、65B 贯通孔
66A、66B 避让部
70A、70B 上侧密封件
80A、80B 下侧密封件
90 上部隔离物
91 中央部
91a 开口
92A、92B 集电体收容部
93A、93B 侧壁部
94A、94B 上壁部
94a 前端
95A、95B 下壁部
95a 前端
96A、96B 插通槽
97A、97B 被紧固部配置部
97a 底壁部
97b 内侧周壁部
97c 外侧周壁部
98A、98B 开口部
A 卷绕轴
B 中心线
C1、C2 折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添加附图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包含“上”、“下”、“侧”、“端”的用语),但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使参照附图的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不通过这些用语的意思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为示例,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其应用或者其用途。
(第1实施方式)
图1以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1。
(整体构成)
参照图1以及图2,电池1具备:外装体10、电极体20、绝缘片30、底部隔离物40、正极以及负极的外部端子50A、50B、正负的集电体60A、60B、上侧密封件70A、70B、下侧密封件80A、80B、以及上部隔离物90。
外装体(壳体)10具备:壳体主体11、和将壳体主体11的开口11a封闭的盖12。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11和盖12是铝或者铝合金制。壳体主体11具备:长方形板状的底壁部11b、从底壁部11b的长边立起的一对长侧壁部11c、11c、和从底壁部11b的短边立起的一对短侧壁部11d、11d。盖12大体为长方形板状。长侧壁部11c和短侧壁部11d的上端划定壳体主体11的开口11a。在填充有电解液的壳体主体11内,收容电极体20。电极体20被绝缘片30覆盖。在电极体20与壳体主体11的底壁部11b之间夹着底部隔离物40。下侧密封件80A、80B和上部隔离物90也被收容于壳体主体11内。
一并参照图3以及图4,电极体20将均为一定宽度的长条带状的正极电极片21、负极电极片22、以及由微多孔性树脂片构成的2片隔板23、23重叠并卷绕为大体高扁平率的长圆状而成的部件。在正极电极片21的一层与相邻于其的负极电极片22的一层之间,夹着2片隔板23、23之中的任意一个。正极电极片21、负极电极片22以及2片隔板23、23的卷绕的轴线(卷绕轴)在图3中被示意性地表示为符号A。电极体20的卷绕轴A大体以在壳体主体11的底壁部11b和开口11a所对置的方向(图1中为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被收容于壳体主体11内。
如图3所示,从卷绕轴A的延伸方向观察到的电极体20的端部20a、20b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直线部20c、20d、和相互对置为将这些直线部20c、20d连接的一对弯曲部20e、20e。
正极电极片21具备:带状的正极金属箔24、和形成于该正极金属箔24的两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5。在正极电极片21的宽度方向的一个(图3以及图4中为下侧)端部,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层25直到正极金属箔24的侧边。在正极电极片2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个(图3以及图4中为上侧)端部,未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层25,而设置使正极金属箔24露出的未涂敷部24a。
负极电极片22具备:带状的负极金属箔26、和形成于该负极金属箔26的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7。在负极电极片22的宽度方向的一个(图3以及图4中为下侧)端部,设置负极活性物质层27直到负极金属箔26的侧边。在负极电极片2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个(图3以及图4中为上侧)端部,未设置负极活性物质层27,而设置使负极金属箔26露出的未涂敷部26a。
在正极金属箔24,在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从未涂敷部24a向宽度方向外向突出的多个突起部24b。在使正极电极片21、负极电极片22以及隔板23、23重叠卷绕的状态下,形成多个突起部24b相互重叠地从电极体20突出的接头状的部分(正极集电接头28)。在负极金属箔26也设置与正极金属箔24的突起部24b同样的多个突起部26b,通过这些突起部26b相互重叠,形成从电极体20突出的负极集电接头29。
参照图3,正极集电接头28和负极集电接头29从电极体20的一个端部20a(图3中为上侧的端部)突出。此外,正极集电接头28和负极集电接头29相对于从卷绕轴A的延伸方向观察电极体20的端部20a时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B,从一对直线部20c、20d的之中的一侧(图3中为近前侧)的第1直线部20c突出。
在盖12的一端侧(图1中为左侧)配置正极的外部端子50A,在另一端侧(图1中为右侧)配置负极的外部端子50B。外部端子50A、50B具备被配置于盖12的外侧面(上侧面)12a的板状部51A、51B。在板状部51A、51B焊接汇流条那样的连接部件并与外部电路连接。
参照图1以及图2并参照图5,正极的外部端子50A具备:被配置于盖12的外侧面12a的板状部51A、和从板状部51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的轴部52。板状部51A与轴部52一体成形。轴部52贯通盖12并向壳体主体11的内部突出。
在正极的外部端子50A的轴部52的下端设置扩径部52a,由此,正极的外部端子50A相对于盖12被紧固固定。具体而言,通过在外部端子50A的板状部51A与扩径部52a之间,夹着绝缘树脂制的上侧密封件70A、盖12、绝缘树脂性的下侧密封件80A以及正极的集电体60A(后述的被紧固部62A),从而正极的外部端子50A和集电体60A被固定于盖12。在盖12的外侧面12a与外部端子50A之间夹装有上侧密封件70A,在盖12的内侧面(下侧面)12b与集电体60A之间夹装有下侧密封件80A。在本实施方式中,正极的外部端子50A和集电体60A为铝或者铝合金制。
参照图1以及图2并参照图6,负极的外部端子50B具备:被配置于盖12的外侧面12a的板状部51B、和独立于板状部51B的铆钉53。铆钉53的上端的颚部53a被压入到形成于板状部51B的贯通孔,由此,铆钉53被固定于板状部51B。铆钉53从板状部51B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贯通盖12并向壳体主体11的内部突出。
在负极的外部端子50B的铆钉53的下端设置扩径部53b,由此,负极的外部端子50B相对于盖12被紧固固定。具体而言,通过在外部端子50B的板状部51B与扩径部53b之间夹着绝缘树脂制的上侧密封件70B、盖12、绝缘树脂制的上侧密封件70B以及负极的集电体60B,从而负极的外部端子50B和集电体60B被固定于盖12。在盖12的外侧面12a与外部端子50B之间夹装有下侧密封件80B,在盖12的内侧面12b与负极的集电体60B之间夹装有下侧密封件80B。在本实施方式中,负极的外部端子50B的板状部51B为铝或者铝合金制,铆钉53为铜或者铜合金制,负极的集电体60B为铜或者铜合金制。
如图7最清楚明了地所示,正极的集电体60A具备被焊接部61A和被紧固部62A。被焊接部61A被焊接于电极体20的正极集电接头28,被电连接并且机械性连接。被紧固部62A如前面所述,通过形成于正极的外部端子50A的轴部52的扩径部52a而相对于盖12被紧固固定。同样地,负极的集电体60B具备被焊接部61B和被紧固部62B。被焊接部61B被焊接于电极体20的负极集电接头29,被电连接并且机械性连接。被紧固部62B如前面所述,通过形成于负极的外部端子50B的铆钉53的扩径部53b,相对于盖12而被紧固固定。
如图8以及图9最清楚明了地所示,在电极体20与盖12的内侧面12b之间夹着上部隔离物90。
(集电接头的详细)
如图10最清楚明了地所示,集电接头28、29在通过卷绕而电极片21、22被层叠的一对直线部20c、20d之中,基部侧位于一侧的直线部(第1部分)20c,向另一侧的直线部(第2部分)20d折弯,前端侧在直线部20d侧与被配置于电极片21、22的层叠方向的集电体60A、60B电连接。
参照图10并且参照图11A、B,集电接头28、29具备:通过焊接而各突起部24b、26b相互接合的前端侧的接合部28a、29a、和未相互接合的基部侧的非接合部28b、29b。接合部28a、29a通过折弯,各突起部24b、26b被一体地弯曲。非接合部28b、29b通过折弯,各突起部24b、26b能够以不同的曲率自由地弯曲。
集电接头28、29的全长L被设定为在电极体20与盖12之间能够折叠2次的尺寸。第1折弯部28c、29c位于层叠的电极片21、22侧,从第1直线部20c侧向第2直线部20d侧弯曲。第2折弯部28d、29d位于比第1折弯部28c、29c更靠近集电体60A、60B侧,从第2直线部20d侧向第1直线部20c侧弯曲。第2折弯部28d、29d位于集电体60A、60B的连接部即第2被焊接部61A、61B附近。虽然这些折弯部28c、29c、28d、29d从集电接头28、29的基部侧起设为第1以及第2,但这并不意图表示折弯的顺序。
此外,集电接头28、29的全长L被设定为能够使第1以及第2折弯部28c、29c、28d、29d具有规定的柔软性(间隙)的尺寸。详细地,相比于从第1折弯部28c、29c到第2被焊接部61A、61B中的集电接头28、29的基部侧端部的尺寸(距离)L1,从第1折弯部28c、29c到第2折弯部28d、29d的尺寸L2较长。L1、L2的尺寸差L3被设定为第2折弯部28d、29d不干扰上部隔离物90的连结部95A、95B的长度。
集电接头28、29的非接合部28b、29b被设定为以位于层叠方向中央的第1突起部24b’、26b’为基准、位于外侧的突起部24b、26b的全长逐渐变长。详细地,集电接头28、29以位于第1直线部20c的电极片21、22的层叠方向的中心的第1突起部24b’、26b’为基准形成为线对称的形状。如图11A中最清楚明了地所示,第1突起部24b’、26b’被配置为相对于连续的电极片21、22在一面延伸,从端部20a起的突出尺寸被设定为全长L。其他突起部24b、26b从电极片21、22向第1突起部24b’、26b’的前端倾斜地配置,被设定为相互的前端一致的尺寸。并且,如图11B所示,通过将全部突起部24b、26b的前端侧焊接来形成接合部28a、29a。由此,相对于形成第1折弯部28c、29c的非接合部28b、29b的各突起部24b、26b,使其分别具有不同的最佳的间隙。另外,突起部24b、26b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奇数,电可以是偶数。在偶数的情况下,以位于层叠方向中央的一对第1突起部24b’、26b’为基准而形成为线对称的形状。
(集电体的详细)
参照图10并且参照图7以及图12,集电体60A、60B使集电接头28、29与盖12的外部端子50A、50B电连接。集电体60A、60B除了作为被接合部的被焊接部61A、61B以及作为连接部的被紧固部62A、62B,还具备避免集电接头28、29的第1折弯部28c、29c的干扰的避让部66A、66B。
如图12最清楚明了地所示,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以及被紧固部62A、62B的一端侧的边63A、63B位于直线上。被焊接部61A、61B以及被紧固部62A、62B分别为俯视四角形状。被焊接部61A、61B的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方向的宽度H1比被紧固部62A、62B的宽度H2窄。被紧固部62A、62B和被焊接部61A、61B在与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图3的中心线B的外侧)相邻。
如图7最清楚明了地所示,在被焊接部61A、61B与被紧固部62A、62B之间,设置用于将被紧固部62A、62B配置于上部隔离物90的上侧的台阶部64A、64B。在被焊接部61A、61B,在与台阶部64A、64B突出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即下表面61a侧,焊接集电接头28、29。在被紧固部62A、62B,设置使外部端子50A、50B的轴部52以及铆钉53贯通的贯通孔65A、65B。
如图12最清楚明了地所示,通过被焊接部61A、61B以及被紧固部62A、62B的宽度H1、H2的不同,在被焊接部61A、61B的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方向相邻形成的空间是避让部66A、66B。被紧固部62A、62B的宽度H2比电极体20的直线部20c、20d的层叠方向的宽度宽。被紧固部62A、62B在电极体20的端部20a,位于横跨第1以及第2直线部20c、20d的位置。避让部66A、66B被设置于位于被焊接部61A、61B的第1直线部20c的上方的部分。也就是说,通过在相对于与被紧固部62A、62B相同宽度的被焊接部61A、61B而位于第1直线部20c的上方的部分(图12中为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方向的前端(接合部28a、29a)侧)设置切口,而形成避让部66A、66B。
(上部隔离物的详细)
参照图10并且参照图9以及图13A、B,上部隔离物90作为整体是与盖12同样的细长矩形形状,具备:中央部91、和从中央部延伸的一对集电体收容部92A、92B。集电体收容部92A、92B的一端连结于中央部91,另一端连结于位于电极体20的弯曲部20e、20e上的被紧固部配置部97A、97B。在中央部91,设置与被设置于盖12的安全阀对置的开口91a。
集电体收容部92A、92B具备:侧壁部93A、93B、从侧壁部93A、93B的上端延伸的上壁部94A、94B、从侧壁部93A、93B的下端起与上壁部94A、94B大体平行地延伸的下壁部95A、95B。在上壁部94A、94B与下壁部95A、95B的前端94a、95a之间,形成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包含第2折弯部28d、29d的集电接头28、29的前端侧被插入的横长的开口部98A、98B。
侧壁部93A、93B位于电极体20的第2直线部20d侧。上壁部94A、94B在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与盖12的内侧面12b之间从第2直线部20d侧向第1直线部20c侧延伸。上壁部94A、94B的前端94a位于避让部66A、66B附近以使得覆盖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下壁部95A、95B在电极体20的端部20a与集电接头28、29之间从第2直线部20d侧向第1直线部20c侧延伸。下壁部95A、95B的前端95a在电极体20的第1直线部20c上,位于处于第2直线部20d侧端部的第2突起部24b”、26b”与中央的第1突起部24b’、26b’之间。也就是说,在第1直线部20c的上部,没有下壁部95A、95B,形成有能够朝向开口部98A、98B配置集电接头28、29的空间。
参照图8以及图13A,在上壁部94A、94B的被紧固部配置部97A、97B侧端部,设置插通槽96A、96B。若在集电体收容部92A、92B内配置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则集电体60A、60B的台阶部64A、64B位于插通槽96A、96B内。由此,集电体60A、60B的被紧固部62A、62B位于被紧固部配置部97A、97B上。
如图13A、B最清楚明了地所示,被紧固部配置部97A、97B具备:底壁部97a、和形成于底壁部97a上的内侧周壁部97b。外部端子50A、50B的扩径部52a、53b位于内侧周壁部97b的内部。在底壁部97a上,进一步设置配置集电体60A、60B的被紧固部62A、62B的外侧周壁部97c,以使得包围内侧周壁部97b。
接下来,对电池1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7以及图12所示,将电极体20横向配置,以使得使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第1直线部20c一侧位于下方。接下来,配置集电体60A、60B,以使得使被紧固部62A、62B位于比被焊接部61A、61B更靠上侧,电极体20位于被焊接部61A、61B的边63A、63B一侧。然后,在集电接头28、29的前端上表面配置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通过超声波焊接来将集电接头28、29与被焊接部61A、61B的下表面61a一侧连接。
接下来,如图14A所示,配置电极体20以使得使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第1直线部20c位于上方。接下来,在盖12的外侧面12a安装上侧密封件70A、70B以及外部端子50A、50B,进行配置以使得内侧面12b位于上方。接下来,在盖12的内侧面12b一侧配置下侧密封件80A、80B以及集电体60A、60B的被紧固部62A、62B。然后,将外部端子50A、50B的轴部52以及铆钉53紧固,将外部端子50A、50B与集电体60A、60B电连接。由此,经由集电接头28、29以及集电体60A、60B,电极体20与外部端子50A、50B被电连接。
若在电极体20组装盖12,则接下来,如图11B以及图14A所示,以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附近的折弯位置C1为中心,将集电接头28、29折弯180度。集电接头28、29的折弯方向相对于第2直线部20d为相反方向,以使得在组装状态下盖12位于上侧。接下来,如图11B以及图14B中箭头所示,针对集电接头28、29,以基部侧的折弯位置C2为中心,将集电接头28、29折弯90度。集电接头28、29的折弯方向设为第2直线部20d侧,以使得在组装状态下盖12位于上侧。
由此,如图9所示,与电极体20的端部20a平行地配置盖12。在该状态下,集电接头28、29的第1折弯部28c、29c位于第1直线部20c上,凸出的上侧顶部穿过避让部66A、66B位于比集电体60A、60B的下表面61a更靠上侧。也就是说,第1折弯部28c、29c的顶部位于对置于电极体20的集电体60A、60B的下表面(对置面)61a与外装体10的盖12之间。集电接头28、29的第2折弯部28d、29d位于第2直线部20d上,将集电接头28、29接合的被焊接部61A、61B也位于第2直线部20d上。
接下来,将上部隔离物90配置于电极体20的第2直线部20d侧的横向,从横向插入到电极体20与盖12之间。详细地,配置为集电体收容部92A、92B的各前端94a、95a与电极体20对置。接下来,如图8以及图10所示,将上壁部94A、94B插入到被焊接部61A、61B与盖12的内侧面12b之间,将下壁部95A、95B插入到集电接头28、29与电极体20的端部20a之间。由此,包含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和第2折弯部28d、29d的接合部分被配置于集电体收容部92A、92B内。
接下来,如图1以及图10所示,在通过绝缘片30将电极体20以及上部隔离物90的外周部覆盖之后,使电极体20与绝缘片30一同收容于壳体主体11的内部。最后,将盖12向壳体主体11侧按压,将盖12与壳体主体11的开口11a焊接从而进行密封。
在这样组装的电池1的电极体20的端部20a侧,集电接头28、29的基部(非接合部28b、29b)侧位于电极体20第1直线部20c侧,集电接头28、29的前端(接合部28a、29a)侧位于第2直线部20d侧。由此,集电接头28、29的第1折弯部28c、29c位于第1直线部20c侧,与集电接头28、29接合的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位于第2直线部20d侧。也就是说,对通过使其具有间隙而凸出的第1折弯部28c、29c进行配置的部分和对增大的接合部28a、29a进行配置的部分在电极体20的端部20a,在横向上被相邻配置。因此,能够实现电极体20的端部20a处的低高度化,能够减小电极体20与盖12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制造同一高度的电池1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电极体20,因此能够实现高容量化。
此外,由于集电接头28、29形成为在电极体20的端部20a能够折叠2次的全长L,因此能够提高将连接于集电接头28、29的集电体60A、60B与外部端子50A、50B连接时的作业性。详细地,在将外部端子50A、50B的轴部52以及铆钉53紧固时,能够简单配置以使得紧固用的装置与电极体20不接触。进一步地,由于集电接头28、29是第2折弯部28d、29d被配置于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附近的全长L,因此提高了集电体60A、60B以及外部端子50A、50B的组装性,并且尽可能地设定为较短。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小通电时的电阻。
此外,由于相比于从集电接头28、29的第1折弯部28c、29c到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的尺寸L1,从第1折弯部28c、29c到第2折弯部28d、29d的尺寸L2较长,因此能够使集电接头28、29本身、第1折弯部28c、29c以及第2折弯部28d、29d具有柔软性。因此,在组装时以及车载后的行驶时等,能够减少施加于集电接头28、29的振动、冲击。因此,能够防止在集电接头28、29产生延展、断裂。
并且,在集电接头28、29的第1折弯部28c、29c,以层叠方向中央的第1突起部24b’、26b’为基准,使位于外侧的突起部24b、26b的全长逐渐变长。并且,第1折弯部28c、29c是将集电接头28、29的非接合部28b、29b折弯而得到的。因此,能够针对各突起部24b、26b独立地设定不同的最佳的间隙。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各突起部24b、26b的延展、断裂。
(第2实施方式)
图15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1。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在将第2折弯部28d、29d在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的下部折弯这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并且能够尽可能地缩短集电接头28、29的全长,因此能够减小通电时的电阻。此外,由于连接于集电体60A、60B的集电接头28、29不与外装体10接触,因此如图所示,也可以不在外装体10内配置上部隔离物90。或者,也可以使用未设置集电体收容部92A、92B的侧壁部93A、93B的上部隔离物90。因此,由于能够减少部件数或者使上部隔离物90的构造简单化,因此能够实现降低成本。
(第3实施方式)
图16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1。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在将集电接头28、29与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的上表面61b侧接合、将被焊接部61A、61B的边63A、63B利用于第2折弯部28d、29d的折弯这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7所示,在将集电体60A、60B组装于集电接头28、29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将电极体20横向配置以使得第1直线部20c侧位于下方,配置集电体60A、60B以使得被紧固部62A、62B位于比被焊接部61A、61B更靠上侧。此外,在被焊接部61A、61B的边63A、63B侧配置电极体20,将集电接头28、29配置于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的上表面61b侧。并且,通过超声波焊接来将集电接头28、29与被焊接部61A、61B的上表面61b侧连接。
接下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将连接于集电接头28、29的集电体60A、60B配置于配置有上侧密封件70A、70B、外部端子50A、50B以及下侧密封件80A、80B的盖12的内侧面12b,通过紧固来将集电体60A、60B与外部端子50A、50B连接。
接下来,在将集电接头28、29折弯并将盖12配置于电极体20的端部20a时,首先,折弯集电接头28、29以使得卷绕于集电体60A、60B的边63A、63B,来形成第2折弯部28d、29d。接下来,在基部侧将集电接头28、29折弯90度,在电极体20的端部20a配置盖12。
然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将上部隔离物90配置于电极体20与盖12之间后,在外周部配置绝缘片30。接下来,在壳体主体11的内部配置电极体20,通过盖12来将壳体主体11的开口11a密封。
在这样的第3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并且,由于能够将第2折弯部28d、29d形成为卷绕于集电体60A、60B,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此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尽可能地缩短集电接头28、29的全长。此外,由于集电接头28、29不与外装体10接触,因此也可以设为在外装体10内未配置上部隔离物90的构成、或者未设置集电体收容部92A、92B的侧壁部93A、93B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电池1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虽然集电接头28、29在电极体20与盖12之间能够折弯2次,但也可以如图18所示,仅折弯1次(第1折弯部28c、29c)。此外,也可以折弯3次以上。也就是说,在集电体60A、60B中,只要设为在使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第1直线部20c侧配置第1折弯部28c、29c、在集电接头28、29未突出的第2直线部20d侧配置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的构成,集电接头28、29的折弯次数就能够根据希望而变更。
此外,虽然集电接头28、29设定为位于外侧的突起部24b、26b的全长逐渐变长,但也可以设定为全部突起部24b、26b的全长相同。此外,虽然将突起部24b、26b焊接来形成接合部28a、29a和非接合部28b、29b,但也可以不预先形成接合部28a、29a。
此外,虽然电极体20收容于壳体主体11内以使得集电接头28、29位于开口11a侧,但也可以使其收容于壳体主体11内,以使得集电接头28、29位于一个短侧壁部11d侧。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外部端子50A、50B配置于壳体主体11。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卷绕轴A为中心、将设为带状的正极电极片21、负极电极片22以及隔板23卷绕的卷绕型的电极体20,也能够应用于将长方形的正极电极片、负极电极片以及隔板分别在一个方向层叠的层叠型的电极体。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包含锂离子电池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这样的二次电池,也能够应用于包含一次电池、电容器的各种蓄电元件。

Claims (7)

1.一种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具有其间存在隔板而层叠的电极片、以及由从所述电极片的层叠方向的一侧的第1部分突出的多个突起部构成的集电接头,所述电极体被收容于壳体内;
外部端子,被配置于所述壳体;和
集电体,被配置于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与所述外部端子电连接,并且在所述电极片的层叠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部分侧,与所述集电接头电连接,
所述集电接头具有从所述第1部分侧向所述第2部分侧折弯的第1折弯部,
所述第1折弯部的向所述集电体侧凸出的顶部位于对置于所述电极体的所述集电体的对置面与所述壳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电极体以在所述电极片间存在所述隔板的方式重叠并围绕卷绕轴进行卷绕,从所述卷绕轴延伸的方向观察到的端部是长圆状,该长圆状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直线部、和相互对置以使得对这些直线部进行连接的一对弯曲部,
在所述一对直线部之中的作为所述第1部分的一侧的第1直线部,配置所述集电接头,在作为所述第2部分的另一侧的第2直线部一侧,所述集电接头与所述集电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集电接头具有2个以上的折弯部,所述2个以上的折弯部包含:位于所述电极片一侧并从所述第1部分侧向所述第2部分侧折弯的第1折弯部、和位于所述集电体一侧并从所述第2部分侧向所述第1部分侧折弯的第2折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集电接头的所述第2折弯部被配置于所述集电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并且,从所述集电接头的所述第1折弯部到所述第2折弯部的尺寸被设为比从所述集电接头的所述第1折弯部到所述连接部的尺寸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集电接头在以位于所述电极片的层叠方向的中心的第1突起部为基准、使其他突起部朝向所述第1突起部的前端倾斜而配置的状态下被相互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在所述集电体,设置配置有所述第1折弯部的所述顶部的避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集电体还具有:被接合部,接合所述集电接头;以及连接部,被连接于所述外部端子,并且相对于所述被接合部在与所述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邻地被设置,
在所述层叠方向,所述被接合部的宽度比所述连接部的宽度窄,
由所述被接合部在所述层叠方向相邻形成的空间来形成所述避让部。
CN202010248016.XA 2014-12-11 2015-12-11 蓄电元件 Pending CN1114306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0606 2014-12-11
JP2014-250606 2014-12-11
CN201580072645.9A CN107112488B (zh) 2014-12-11 2015-12-11 蓄电元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2645.9A Division CN107112488B (zh) 2014-12-11 2015-12-11 蓄电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0654A true CN111430654A (zh) 2020-07-17

Family

ID=561075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2645.9A Active CN107112488B (zh) 2014-12-11 2015-12-11 蓄电元件
CN202010248016.XA Pending CN111430654A (zh) 2014-12-11 2015-12-11 蓄电元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2645.9A Active CN107112488B (zh) 2014-12-11 2015-12-11 蓄电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65839A1 (zh)
EP (2) EP4016569A1 (zh)
JP (1) JP6665789B2 (zh)
CN (2) CN107112488B (zh)
WO (1) WO20160933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7294B2 (ja) * 2016-02-29 2021-04-1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769137B2 (ja) * 2016-06-30 2020-10-1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US10700384B2 (en) 2016-11-02 2020-06-30 Lg Chem, Ltd.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9026672A1 (ja) * 2017-08-03 2019-02-07 エリーパワー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組電池及び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7275090A (zh) * 2017-08-15 2017-10-20 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电容器
CN111799402B (zh) * 2017-08-30 2021-06-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KR102012674B1 (ko) * 2017-10-25 2019-08-23 주식회사 한국배터리검사서비스 일방향 단자부를 구비한 중공형 이차전지
KR102659830B1 (ko) * 2018-01-09 2024-04-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7121899B2 (ja) * 2018-02-16 2022-08-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200373548A1 (en) * 2018-02-21 2020-11-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ctangular secondary battery
JP7300266B2 (ja) * 2018-12-27 2023-06-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WO2020218214A1 (ja) * 2019-04-25 2020-10-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二次電池
JP7047978B2 (ja) * 2019-08-08 2022-04-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二次電池、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電動工具及び電動車両
CN112331974A (zh) * 2020-11-24 2021-02-05 江苏阿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顶盖及其加工工艺
WO2022123680A1 (ja) * 2020-12-09 2022-06-16 株式会社 東芝 電池
JP2023142802A (ja) * 2022-03-25 2023-10-05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70918A (ja) * 2009-09-25 2011-04-07 Toshiba Corp 電池
JP2013114940A (ja) * 2011-11-29 2013-06-10 Gs Yuasa Corp 蓄電素子
JP2013161757A (ja) * 2012-02-08 2013-08-1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蓄電装置及び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46009A (ja) * 2001-02-19 2002-08-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アルカリ蓄電池
JP4494731B2 (ja) * 2003-06-13 2010-06-3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780598B2 (ja) * 2004-09-29 2011-09-28 日立マクセ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密閉角形電池
JP5114036B2 (ja) * 2006-09-08 2013-01-09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152515B1 (ko) * 2009-12-17 2012-06-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CN102315409A (zh) * 2011-08-29 2012-01-11 潍坊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4137303B (zh) * 2012-04-16 2017-08-08 株式会社Lg 化学 包含具有不同焊接部形状的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组件及包含所述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JP2014075330A (ja) * 2012-09-12 2014-04-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蓄電装置
JP6173730B2 (ja) * 2013-03-14 2017-08-02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
JP6305065B2 (ja) * 2014-01-06 2018-04-04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
KR20150115558A (ko) * 2014-04-04 2015-10-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보호회로모듈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KR102306440B1 (ko) * 2014-08-14 2021-09-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70918A (ja) * 2009-09-25 2011-04-07 Toshiba Corp 電池
JP2013114940A (ja) * 2011-11-29 2013-06-10 Gs Yuasa Corp 蓄電素子
JP2013161757A (ja) * 2012-02-08 2013-08-1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蓄電装置及び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16569A1 (en) 2022-06-22
EP3232495A4 (en) 2018-08-01
JP6665789B2 (ja) 2020-03-13
EP3232495B1 (en) 2022-03-16
JPWO2016093338A1 (ja) 2017-09-21
CN107112488A (zh) 2017-08-29
WO2016093338A1 (ja) 2016-06-16
CN107112488B (zh) 2020-04-21
EP3232495A1 (en) 2017-10-18
US20170365839A1 (en) 2017-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2488B (zh) 蓄电元件
JP6520097B2 (ja) 蓄電素子
CN109326813B (zh) 蓄电装置以及绝缘保持器
JP5326126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EP233710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6702303B2 (ja) 蓄電装置
JP4955398B2 (ja) 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US20220037750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P2528131A1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and insulation cover
EP2325926A1 (en) Connection tab for connecting battery cells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the same
WO2015076183A1 (ja) 蓄電装置
JP2005302719A (ja) 電極組立体とこ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JP6160350B2 (ja) 蓄電装置
WO2014171436A1 (ja) 蓄電装置
KR20130098135A (ko) 집전 부재를 구비하는 축전 소자 및 집전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CN105428584B (zh) 蓄电元件
WO2020066729A1 (ja) 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5765295B2 (ja) 蓄電装置、及び電極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JP2016115410A (ja) 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92226B2 (ja) 電池
JPWO2019124109A1 (ja) バスバー及び電池積層体
CN110337749A (zh) 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JP7300266B2 (ja) 二次電池
WO2020071049A1 (ja) 二次電池
JP2017091723A (ja)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