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6685A - 一种虾类养殖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虾类养殖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06685A CN111406685A CN202010400013.3A CN202010400013A CN111406685A CN 111406685 A CN111406685 A CN 111406685A CN 202010400013 A CN202010400013 A CN 202010400013A CN 111406685 A CN111406685 A CN 1114066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lture pond
- water
- module
- culture
- shri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9—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crustaceans, e.g. lobsters or shrim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6—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lighting in, or attach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65—He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02F11/04—Anaerobic treatment; Production of methane by such proces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虾类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虾类养殖场,包括场地和将场地覆盖的大棚结构,场地上设置有养殖模块、新水处理模块、尾水处理模块和水净化模块;养殖模块由多个多级养殖池组合构成,新水处理模块用于对外部引入的新水进行处理,尾水处理模块用于对养殖模块排放尾水进行处理,水净化模块可将尾水处理模块和新水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后供养殖模块使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虾类采用养殖池方式养殖时,不能有效利用养殖场场地空间,导致虾类养殖产量低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虾类养殖场大多未设置有水循环处理系统,无法对养殖池尾水进行循环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水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虾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虾类养殖场。
背景技术
虾类养殖是以经济价值较高的虾类为对象,进行人工饲养生产的行业。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港湾养殖和网箱养殖等,也有采用鱼、虾、贝等混养的方法养殖。养殖的品种,在海水虾类方面主要是对虾类的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等,在中国南方也有的养殖龙虾。在淡水虾类方面,则有罗氏沼虾等。
除以上养殖方式以外,有一种与上述池塘养殖类似的养殖方式,其是通过在场地内构筑养殖池来进行虾类养殖,优点在于对于场地环境要求低,可以通过改建使场地满足养殖条件,且每个养殖池与池塘相比面积相对较小,能够便于观察和日常管理。虽然养殖池养殖相对于池塘养殖具有一定优势,但现有的养殖池养殖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虾的养殖生长周期中,前期由于虾的个体小,其需要的养殖面积小,但现有养殖方式虾类养殖全程都是在一个养殖池内完成,为了满足成品虾的养殖面积需求,所以养殖池的规格尺寸是按照成品虾所需养殖活动面积规划的。这样便会造成养殖场场地利用率低,不能有效利用场地面积导致虾产量低;
第二,在虾类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池中的残饵与虾类排泄物会不断积累,不断积累的残饵与虾类排泄物会沉积在养殖池底进行无氧分解,从而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败坏水质,造成养殖环境恶化,使虾的健康受到影响。为此,养殖池需要适时进行排污与换水,但现有虾类养殖场大多未设置有水循环处理系统,无法对养殖池尾水进行循环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水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虾类养殖场。解决了现有虾类采用养殖池方式养殖时,不能有效利用养殖场场地空间,导致虾类养殖产量低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虾类养殖场大多未设置有水循环处理系统,无法对养殖池尾水进行循环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水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虾类养殖场,包括场地和将场地覆盖的大棚结构,场地上设置有养殖模块、新水处理模块、尾水处理模块和水净化模块;养殖模块由多个多级养殖池组合构成,新水处理模块用于对外部引入的新水进行处理,尾水处理模块用于对养殖模块排放尾水进行处理,水净化模块可将尾水处理模块和新水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后供养殖模块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多级养殖池包括内外套接的一级养殖池、二级养殖池和三级养殖池,一级养殖池、二级养殖池和三级养殖池的养殖面积依次增大;一级养殖池、二级养殖池和三级养殖池均设有可开闭的排水口,排水口设有防逃网或防逃栅格。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三级养殖池为矩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一级养殖池和二级养殖池之间、二级养殖池和三级养殖池之间通过可开闭的排虾口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一级养殖池、二级养殖池和三级养殖池呈阶梯状分布,一级养殖池、二级养殖池和三级养殖池池底高度依次降低。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一级养殖池、二级养殖池和三级养殖池内均设安装有进水机构、增氧机构和供暖机构;进水机构包括将养殖用水引入养殖池内的进水管和控制进水管开闭的进水阀门;增氧机构包括与供氧设备相连的供氧管和控制供氧管开闭的供氧阀门,供氧管环绕养殖池池底铺设;供暖机构包括与供暖设备环流相连的供暖管和控制供暖管开闭的供暖阀门,供暖管道环绕养殖池池底铺设。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场地安装有与供暖设备相连的板式热能交换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新水处理模块包括淡水池、调配池,新水经淡水池、调配池处理后排入第一蓄水池内存储待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尾水处理模块包括化粪池、第一沉淀池和至少一个净化池,尾水经化粪池、第一沉淀池、净化池依次处理后排入第一蓄水池内存储待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水净化模块包括蛋白分离器、固液分离器、第二沉淀池、生化池、紫外线灭菌装置,尾水处理模块和新水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水经蛋白分离器、固液分离器、第二沉淀池、生化池、紫外线灭菌装置依次处理后排入第二蓄水池存储待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利用多级养殖池对虾类进行分级养殖,一级养殖池、二级养殖池和三级养殖池三个养殖池分别养殖不同生长时期的虾,从而能够有效利用养殖场场地,增大虾类养殖产量。此外,一级养殖池、二级养殖池和三级养殖池三个养殖池内外套接设置,能够方便对虾的转运,减少转运时对虾的损伤。
(2)本发明中通过新水处理模块、尾水处理模块和水净化模块从而能够对外部进入的新水、养殖模块产生的尾水进行处理,构成内外循环的水处理系统,从而使养殖模块产生的尾水能够被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使用量和污水排放量,避免环境污染,使得整个养殖场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虾类养殖场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2为虾类养殖场剖面示意图。
图3为多级养殖池排水口、排虾口布局示意图。
图4为多级养殖池进水机构布设示意图。
图5为多级养殖池供暖机构布设示意图。
图6为多级养殖池增氧机构布设示意图。
其中,1淡水池,2调配池,3第一蓄水池,4净化池,5化粪池,6第一沉淀池,7设备房,8紫外线灭菌装置,9板式热能交换器,10生化池,11蛋白分离器,12固液分离器,13第二沉淀池,14第二蓄水池,15多级养殖池,1501三级养殖池,1502二级养殖池,1503一级养殖池,16值班室,17车间库房,18大棚,19排水口,20排虾口,21进水阀门,22进水管,23供暖管,24供暖阀门,25供氧管,26供氧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实施例1:
参见图1~6,一种虾类养殖场,包括场地和将场地覆盖的大棚18结构,场地上设置有养殖模块、新水处理模块、尾水处理模块和水净化模块;养殖模块由多个多级养殖池15组合构成,新水处理模块用于对外部引入的新水进行处理,尾水处理模块用于对养殖模块排放尾水进行处理,水净化模块可将尾水处理模块和新水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后供养殖模块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大棚18结构使得养殖场呈室内结构,相较于露天养殖,室内养殖可不受地域、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环境适应性强。利用多级养殖池15组合构成的养殖模块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虾进行分级养殖,从而合理利用养殖场场地,使得养殖场养殖产量增加,提高收益。此外,通过新水处理模块、尾水处理模块和水净化模块形成内外水循环系统,使得养殖池模块中的尾水经过处理后能够被循环利用,从而减少污水排放量和水资源使用量,节能环保。
实施例2:
参见图1~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多级养殖池15包括内外套接的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的养殖面积依次增大;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均设有可开闭的排水口19,排水口19设有防逃网或防逃栅格。
在本实施例中,多级养殖池15的三级结构可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虾进行分级养殖,以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的南美白对虾为例,其养殖周期一般为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生长周期中南美白对虾的平均体长会从1厘米增加到14厘米左右。由于虾个体的生长,其所需养殖面积也不同,因此将多级养殖池15分为三级,以一个月为一个养殖阶段分别与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对应,各级养殖池正好能够满足各生长时期虾的养殖,从而合理利用养殖场场地面积,增大虾类养殖产量。
其中,由于多级养殖池15的分级养殖结构,一级养殖池1503内虾转运到二级养殖池1502后便可再向一级养殖池1503内投放虾苗,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与此类似。以此循环往复,不仅能增大养殖产量,还可缩短成品虾的出产间隔,由传统养殖池的三月间隔缩短到一月一次出产,由此再结合控制多个多级养殖池15的虾苗投放时间,便可到达成品虾的持续供应。
进一步的,三级养殖池1501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三级养殖池1501作为多级养殖池15的最外圈结构,当其与其他多级养殖池15组合时,矩形结构能方便拼接,不会留出空隙,从而利用场地。且相邻两三级养殖池1501可共用一侧养殖池侧壁,节约多级养殖池15构筑成本。
进一步的,一级养殖池1503和二级养殖池1502之间、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之间通过可开闭的排虾口20连通。利用排虾口20对虾进行转运,与捕捞转运相比,可减少对虾的损伤。其中,由于养殖池的内外套接结构,排虾口20的位置可以开设在养殖池侧壁,开设方便,结构简单。
更进一步的,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呈阶梯状分布,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池底高度依次降低。阶梯状的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利用重力落差可方便从排虾口20将虾从一级养殖池1503转运到二级养殖池1502,从二级养殖池1502转运到三级养殖池1501。
进一步的,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内均设安装有进水机构、增氧机构和供暖机构;进水机构包括将养殖用水引入养殖池内的进水管22和控制进水管22开闭的进水阀门21;增氧机构包括与供氧设备相连的供氧管25和控制供氧管25开闭的供氧阀门26,供氧管25环绕养殖池池底铺设;供暖机构包括与供暖设备环流相连的供暖管23和控制供暖管23开闭的供暖阀门24,供暖管23道环绕养殖池池底铺设。
进水机构用于在养殖池内尾水排出后向养殖池内添加养殖用水,从而改善养殖水质,提高养殖效率和保障虾的健康生长。
增氧机构通过供氧设备与供氧管25为养殖池提供氧气,由于人工养殖时虾的养殖密度大,水中自然溶解的氧气不能满足虾的生长需求,所以需人工供氧从而保证充足的氧气。供氧管25环绕养殖池池底铺设且位于池底部分的供氧管25上开设有气孔,从而使其能均匀的向养殖池内供氧。
供暖机构利用供暖设备和供暖管23可在水温低于虾类养殖适宜温度时对养殖池内水体进行加热,其中,供暖设备可以是锅炉,锅炉加热的热水经供暖管23环流通过养殖池,从而利用热水对养殖池内水体进行加热,加热均匀、升温平稳。以南美白对虾为例,其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水温低18℃时摄食减少,生长缓慢,低于15℃时停止摄食,长期处于低于13℃时会出现昏迷。因此,当气温较低时,需要利用供暖机构保证虾类养殖生长的正常水温,从而保持最优的生长环境。
此外,多级养殖池15的分级养殖结构,其各级养殖池与大养殖池结构相比,单个养殖池的面积更小,养殖池内水温、供氧量能更易于人为控制,从而保证其内合适的养殖环境。且进水管22、供氧管25、供暖管23上均设有阀门,阀门既可控制开闭也可调节大小,从而根据各个养殖池的具体情况对其供水量、供氧量及水温进行调节,调控更加精准。
更进一步的,场地安装有与供暖设备相连的板式热能交换器9。板式热能交换器9可为养殖场大棚18内供暖,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通过保持室内温度从而保持养殖池内水温。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新水处理模块包括淡水池1、调配池2,新水经淡水池1、调配池2处理后排入第一蓄水池3内存储待用。
其中,新水经外部管道引入淡水池1,经淡水池1将水中泥沙进行沉淀处理后,再将其引入调配池2内进行调配,调配完成后将其转入第一蓄水池3内存储待用。
调配池2用于加入盐将淡水调配成适于虾类养殖的盐度,以南美白对虾为例,其生长的适应盐度为2-34‰,最适生长盐度为10-20‰,与中国对虾相似。在逐渐淡化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可在盐度为2‰的淡水中生长,但口味稍微有所下降,并且长途运输的成活率相对较低。
尾水处理模块包括化粪池5、第一沉淀池6和至少一个净化池4,尾水经化粪池5、第一沉淀池6、净化池4依次处理后排入第一蓄水池3内存储待用。
其中,利用水泵将养殖池内尾水抽入化粪池5内,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化粪池5中沉淀,形成自然活性污泥并进行厌氧消化。使得尾水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细菌将其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水和硫化氢等无机物,从而去除其所含30-50%的有机物并使其稳定化,经化粪池5处理沉淀的残饵、粪便还可作为有机肥用作农作物种植。优选的,化粪池5首次使用时,可向化粪池5中添加初始活性污泥,以增强其初始厌氧消化能力。
将化粪池5内厌氧消化处理之后的污水转入第一沉淀池6,经沉淀后取其上层清液转入净化池4,在净化池4中经好氧消化将悬浮有机物经好氧微生物作用,将水中有机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氨气等无机物,从而减少固定废物并使其以更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中,净化池4的数量至少一个,多个净化池4可进行多次净化,以使得处理后的尾水最终达到净化检测标准。优选的,可在净化池4设置曝气装置,从而向其通入空气促进好氧消化反应。
经净化池4处理之后的尾水转入第一蓄水池3内存储待用。
水净化模块包括蛋白分离器11、固液分离器12、第二沉淀池13、生化池10、紫外线灭菌装置8,尾水处理模块和新水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水经蛋白分离器11、固液分离器12、第二沉淀池13、生化池10、紫外线灭菌装置8依次处理后排入第二蓄水池14存储待用。
其中,蛋白分离器11利用水中气泡表面可以吸附混杂在水中的各种颗粒状的污垢以及可溶性的有机物的原理,采用充氧设备或旋涡泵产生大量的气泡,以此利用汽泡吸附污染物,这些气泡全部集中后在水面形成泡沫,将吸附了污物的泡沫收集排出后,便可对水质进行净化。以此在有机物分解成有毒废物前将其分离,从而减轻后续生化净化系统的负担。
固液分离器12,利用固液分离器12将水中的固体杂物与水分离,从而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和水中的藻类杂质。优选的,可固液分离器12可选用滚筒式固液分离器12,滚筒式固液分离器12依据离心分离原理,
第二沉淀池13,利用沉淀作用去除颗粒较细的小颗粒污染物。
生化池10,利用生物降解原理处理污染物,即利用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缺氧、厌氧、好氧反应,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达到净化的作用。且由于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是通过代谢多转移为能量,合成新细胞,故剩余污泥极微,不必排出污泥,不会污染环境,符合环保要求。
紫外线灭菌装置8,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第二蓄水池14中的养殖用水在养殖模块需要时可排入养殖池中,用于虾类养殖。优选的,第二蓄水池14中还可设置水质监测设备,用于监测第二蓄水池14中储水水质,保证养殖用水水质,避免由于不满足水质要求的养殖用水进入养殖池,影响虾类健康。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虾类养殖场,包括场地和将场地覆盖的大棚(18)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上设置有养殖模块、新水处理模块、尾水处理模块和水净化模块;所述养殖模块由多个多级养殖池(15)组合构成,所述新水处理模块用于对外部引入的新水进行处理,所述尾水处理模块用于对养殖模块排放尾水进行处理,所述水净化模块可将所述尾水处理模块和新水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后供所述养殖模块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类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养殖池(15)包括内外套接的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所述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的养殖面积依次增大;所述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均设有可开闭的排水口(19),所述排水口(19)设有防逃网或防逃栅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虾类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养殖池(1501)为矩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虾类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养殖池(1503)和二级养殖池(1502)之间、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之间通过可开闭的排虾口(2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虾类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呈阶梯状分布,所述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池底高度依次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虾类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养殖池(1503)、二级养殖池(1502)和三级养殖池(1501)内均设安装有进水机构、增氧机构和供暖机构;所述进水机构包括将养殖用水引入养殖池内的进水管(22)和控制进水管(22)开闭的进水阀门(21);所述增氧机构包括与供氧设备相连的供氧管(25)和控制供氧管(25)开闭的供氧阀门(26),所述供氧管(25)环绕养殖池池底铺设;所述供暖机构包括与供暖设备环流相连的供暖管(23)和控制供暖管(23)开闭的供暖阀门(24),所述供暖管(23)道环绕养殖池池底铺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虾类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安装有与供暖设备相连的板式热能交换器(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类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水处理模块包括淡水池(1)、调配池(2),新水经淡水池(1)、调配池(2)处理后排入第一蓄水池(3)内存储待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类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处理模块包括化粪池(5)、第一沉淀池(6)和至少一个净化池(4),尾水经化粪池(5)、第一沉淀池(6)、净化池(4)依次处理后排入第一蓄水池(3)内存储待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类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净化模块包括蛋白分离器(11)、固液分离器(12)、第二沉淀池(13)、生化池(10)、紫外线灭菌装置(8),所述尾水处理模块和新水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水经蛋白分离器(11)、固液分离器(12)、第二沉淀池(13)、生化池(10)、紫外线灭菌装置(8)依次处理后排入第二蓄水池(14)存储待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00013.3A CN111406685A (zh) | 2020-05-12 | 2020-05-12 | 一种虾类养殖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00013.3A CN111406685A (zh) | 2020-05-12 | 2020-05-12 | 一种虾类养殖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06685A true CN111406685A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85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00013.3A Pending CN111406685A (zh) | 2020-05-12 | 2020-05-12 | 一种虾类养殖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06685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69617A (zh) * | 2020-08-11 | 2020-11-03 | 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 |
CN113711972A (zh) * | 2021-08-23 | 2021-11-30 | 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 | 一种种虾养殖用水处理装置 |
CN113875662A (zh) * | 2021-11-06 | 2022-01-04 | 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池塘轮养方法 |
CN113994917A (zh) * | 2021-11-26 | 2022-02-01 | 博罗县吴波畜牧水产有限公司 | 一种对淡水鱼养殖陆基内循环系统及水循环方法 |
CN114600825A (zh) * | 2022-01-21 | 2022-06-10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
CN114617095A (zh) * | 2022-02-18 | 2022-06-14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虾类养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15152688A (zh) * | 2022-08-12 | 2022-10-11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一种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养殖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9239A (zh) * | 2016-11-30 | 2017-02-01 | 中国海洋大学 | 大型环形养殖池为核心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
CN110547234A (zh) * | 2018-12-14 | 2019-12-10 | 浙江海洋大学 | 南美白对虾分段阶梯式循环集成养殖系统 |
CN111387128A (zh) * | 2020-05-12 | 2020-07-10 | 四川绿康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三级虾类养殖池 |
CN212184723U (zh) * | 2020-05-12 | 2020-12-22 | 四川绿康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虾类养殖场 |
-
2020
- 2020-05-12 CN CN202010400013.3A patent/CN1114066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9239A (zh) * | 2016-11-30 | 2017-02-01 | 中国海洋大学 | 大型环形养殖池为核心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
CN110547234A (zh) * | 2018-12-14 | 2019-12-10 | 浙江海洋大学 | 南美白对虾分段阶梯式循环集成养殖系统 |
CN111387128A (zh) * | 2020-05-12 | 2020-07-10 | 四川绿康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三级虾类养殖池 |
CN212184723U (zh) * | 2020-05-12 | 2020-12-22 | 四川绿康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虾类养殖场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69617A (zh) * | 2020-08-11 | 2020-11-03 | 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 |
CN113711972A (zh) * | 2021-08-23 | 2021-11-30 | 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 | 一种种虾养殖用水处理装置 |
CN113875662A (zh) * | 2021-11-06 | 2022-01-04 | 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池塘轮养方法 |
CN113994917A (zh) * | 2021-11-26 | 2022-02-01 | 博罗县吴波畜牧水产有限公司 | 一种对淡水鱼养殖陆基内循环系统及水循环方法 |
CN114600825A (zh) * | 2022-01-21 | 2022-06-10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
CN114617095A (zh) * | 2022-02-18 | 2022-06-14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虾类养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15152688A (zh) * | 2022-08-12 | 2022-10-11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一种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养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06685A (zh) | 一种虾类养殖场 | |
EP3112321B1 (en) | Super-large scale photon capture bioreactor for water purific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 |
CN104542423A (zh) | 蜂巢式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装置 | |
CN211241202U (zh) | 一种耐海水蔬菜与水产动物的立体共养装置 | |
CN108439711A (zh) | 一种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净化系统及方法 | |
CN211091384U (zh) | 一种低能耗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102972329A (zh) | 一体化室内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104430125B (zh) | 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和方法 | |
CN102067824A (zh) | 一种封闭循环海水对虾池塘养殖系统 | |
CN104206331B (zh) | 生态化养鱼设施及其工艺 | |
CN108401970A (zh) | 一种鱼虾藻鲍参循环水生态综合养殖系统 | |
CN209463162U (zh) | 一种利用养殖尾水生产滤食性贝类的系统 | |
CN208597551U (zh) | 一种封闭式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 | |
CN108713489B (zh) |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 | |
CN103964648A (zh) | 使用生活污水的一体化生态景观装置及活水循环方法 | |
CN110835206A (zh) | 一种大口鲶高位池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 |
CN107549083A (zh) | 一种鱼类池塘圈养系统及其应用 | |
CN212184723U (zh) | 一种虾类养殖场 | |
CN208273900U (zh) | 一种鱼虾藻鲍参循环水生态综合养殖系统 | |
CN106386636A (zh) | 一种池塘水可循环过滤的整体养殖方法和系统 | |
CN207083882U (zh) | 一种鱼类圈养污水固形物分离装置 | |
CN110089483A (zh) | 流水养鱼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 |
CN206559930U (zh) |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 |
CN210974345U (zh) | 一种大口鲶高位池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 |
CN211268177U (zh) | 一种低成本塘基淡水鱼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