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7037A - 植物栽培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植物栽培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87037A CN111387037A CN202010368245.5A CN202010368245A CN111387037A CN 111387037 A CN111387037 A CN 111387037A CN 202010368245 A CN202010368245 A CN 202010368245A CN 111387037 A CN111387037 A CN 1113870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hole
- plant
- cup
- accommodating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055 fruits and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5000021384 green leafy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345998 Calamus mana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2950 rattan ca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6709 nutriti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764 nut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6108 Allium ampelopras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254 Allium ampelopras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9112 Cucum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510 Cucumis melo subsp mel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8067 Cucumis sativ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799 Cucumis sativus var sativ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8415 Lactuc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228 Lactuc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688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3768 Solanum lycopers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FJJCIZWZNKZHII-UHFFFAOYSA-N [4,6-bis(cyanoamino)-1,3,5-triazin-2-yl]cyanamide Chemical compound N#CNC1=NC(NC#N)=NC(NC#N)=N1 FJJCIZWZNKZHI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52 feed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553 photosynthe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72 photosynth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包括箱体和第一安装部,其中,箱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营养液;第一安装部用于承载第一种幼苗,且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一容纳腔的腔口位置处,以使第一种幼苗的根部浸入营养液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植物栽培装置仅仅能够栽培叶菜类的植物,无法栽培果蔬类的植物,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植物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以无土无基质的方式来栽培植物,即在水中栽培植物,但是,现有的植物栽培装置仅仅能够栽培叶菜类的植物,比如生菜、油菜和韭菜等,无法栽培果蔬类的植物,比如网纹瓜、西红柿和黄瓜等有藤曼的植物,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栽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植物栽培装置仅仅能够栽培叶菜类的植物,无法栽培果蔬类的植物,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包括箱体和第一安装部,其中,箱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营养液;第一安装部用于承载第一种幼苗,且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一容纳腔的腔口位置处,以使第一种幼苗的根部浸入营养液中。
进一步地,第一容纳腔的腔口位置处具有搭接缺口,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栽培板、第一定植板和第一定植杯,其中,第一栽培板搭接在搭接缺口位置处,第一栽培板包括栽培板本体和第一栽培托杯,第一栽培托杯设置在栽培板本体的中心位置处,第一栽培托杯具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的腔底部开设有第一避让孔;第一定植板具有定位孔,第一定植板通过定位孔套设在第一栽培托杯的外周侧,并盖设在第一容纳腔的腔口位置处;第一定植杯的杯口位置处形成有第一折弯翻边,第一定植杯通过第一折弯翻边搭接在第一避让孔的孔周沿位置处,第一定植杯的杯底部形成有第二避让孔,第一种幼苗的根部穿过第二避让孔后浸入营养液中。
进一步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导向承载网,导向承载网与箱体连接,并与箱体相对设置,导向承载网的与定位孔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避让孔,以使第一种幼苗的主干穿过第三避让孔生长,第三避让孔的周向形成有多个网孔结构,以使第一种幼苗的分枝穿过多个网孔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生长。
进一步地,导向承载网还包括支撑元件,导向承载网通过支撑元件与箱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导向承载网位于第一定植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三避让孔的孔截面的面积大于网孔结构的孔截面的面积。
进一步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用于承载第二种幼苗,且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一容纳腔的腔口位置处,以使第二种幼苗的根部浸入营养液中。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定植板、第二栽培托杯和第二定植杯,其中,第二定植板盖设在第一容纳腔的腔口位置处,第二定植板上开设有多个装配孔;第二栽培托杯为多个,多个第二栽培托杯与多个装配孔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二栽培托杯具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的腔口位置处形成有第二折弯翻边,各第二栽培托杯通过第二折弯翻边搭接在对应的装配孔的孔周沿位置处,第二安装腔的腔底部开设有第四避让孔;第二定植杯的杯口位置处形成有第三折弯翻边,第二定植杯通过第三折弯翻边搭接在第四避让孔的孔周沿位置处,第二定植杯的杯底部形成有第五避让孔,第二种幼苗的底部穿过第五避让孔后浸入营养液中。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具有第三容纳腔,第三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容纳腔的第一侧,第三容纳腔用于为第一容纳腔提供营养液。
进一步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供料系统,供料系统用于将第三容纳腔内的营养液输送至第一容纳腔内,供料系统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一管路,其中,第一泵体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内;部分第一管路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内,且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泵体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容纳腔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连接位置处形成有导流缺口,以使第一容纳腔内的营养液通过导流缺口流入第三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第三容纳腔的远离第一容纳腔的一侧腔口位置处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具有补料口,第二容纳腔的与凹槽结构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避让缺口,以使凹槽结构伸出避让缺口设置。
进一步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补料盖板,补料盖板盖设在补料口的孔口位置处。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具有第四容纳腔,第四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容纳腔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充气系统,充气系统包括第二泵体和第二管路,其中,第二泵体设置在第四容纳腔内;部分第二管路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泵体连通,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容纳腔连通。
进一步地,充气系统还包括气泡石和止逆阀,其中,气泡石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气泡石连通,气泡石用于向营养液内充入气体;止逆阀设置在第二管路上,以防止营养液逆流进入第四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插接端和隔板,其中,插接端设置在第四容纳腔内;隔板设置在第四容纳腔内,以将第四容纳腔分为第三安装腔和第四安装腔,插接端设置在第三安装腔内,第二泵体设置在第四安装腔内。
进一步地,第四容纳腔的腔底部形成有第一排料口,第一壳体的与第一排料口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排料口。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上还开设有过线孔,过线孔用于穿过插接端的导线。
进一步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支撑框架和光源结构,其中,支撑框架与箱体连接;光源结构与支撑框架连接,并通过支撑框架设置在箱体的上方,以为第一种幼苗或第二种幼苗提供光。
进一步地,光源结构与支撑框架可活动地连接,以使光源结构相对于箱体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第一种幼苗或第二种幼苗所需的光照时间控制光源结构的工作时间。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多个滚轮中的至少一个滚轮上具有刹车片。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第一安装部的植物栽培装置,这样,用户只需将具有藤曼的待栽培植物的第一种幼苗放置到第一安装部内,并将第一安装部盖设在箱体的第二壳体的第一容纳腔的腔口位置处,确保第一安装部内的第一种幼苗的底部能够浸入到第一容纳腔内的营养液中,从而保证第一种幼苗能够吸收营养液中的营养并茁壮成长,大大提升了用户对植物栽培装置的使用体验好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箱体和第一安装部处于分解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第一安装部的第一栽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定植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植物栽培装置的导向承载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箱体和第二安装部处于分解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或者图7中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箱体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两个第一壳体叠放在一起;
图10示出了图9中的第一壳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8中的箱体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两个第二壳体叠放在一起;
图12示出了图1中的部分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部分支撑框架处于分离状态。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521、第二管路出料口;81、插座结构;82、第一插头;83、第二插头;110、第一盖板;120、第二盖板;130、第一连接件;140、第二连接件;10、箱体;12、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21、第二容纳腔;11、第一容纳腔;20、第一安装部;111、搭接缺口;21、第一栽培板;211、栽培板本体;212、第一栽培托杯;2121、第一安装腔;100、第一避让孔;22、第一定植板;221、定位孔;23、第一定植杯;231、第一折弯翻边;232、第二避让孔;30、导向承载网;31、第三避让孔;32、网孔结构;33、支撑元件;40、第二安装部;41、第二定植板;411、装配孔;42、第二栽培托杯;421、第二安装腔;4211、第二折弯翻边;43、第二定植杯;431、第三折弯翻边;131、第三容纳腔;50、供料系统;51、第一泵体;52、第一管路;1311、导流缺口;1312、凹槽结构;200、补料口;1211、避让缺口;60、补料盖板;132、第四容纳腔;70、充气系统;71、第二泵体;72、第二管路;73、气泡石;74、止逆阀;80、插接端;90、隔板;1321、第三安装腔;1322、第四安装腔;1323、第一排料口;122、第二排料口;123、过线孔;300、支撑框架;400、光源结构;133、滚轮;1331、刹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植物栽培装置仅仅能够栽培叶菜类的植物,无法栽培果蔬类的植物,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栽培装置。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植物栽培装置包括箱体10和第一安装部20,其中,箱体10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2具有第二容纳腔121,第二壳体13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21内,第二壳体13具有第一容纳腔11,第一容纳腔11用于容纳营养液;第一安装部20用于承载第一种幼苗,且第一安装部20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以使第一种幼苗的根部浸入营养液中。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第一安装部20的植物栽培装置,这样,用户只需将具有藤曼的待栽培植物的第一种幼苗放置到第一安装部20内,并将第一安装部20盖设在箱体10的第二壳体13的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确保第一安装部20内的第一种幼苗的底部能够浸入到第一容纳腔11内的营养液中,从而保证第一种幼苗能够吸收营养液中的营养并茁壮成长,大大提升了用户对植物栽培装置的使用体验好感。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具有搭接缺口111,第一安装部20包括第一栽培板21、第一定植板22和第一定植杯23,其中,第一栽培板21搭接在搭接缺口111位置处,第一栽培板21包括栽培板本体211和第一栽培托杯212,第一栽培托杯212设置在栽培板本体211的中心位置处,第一栽培托杯212具有第一安装腔2121,第一安装腔2121的腔底部开设有第一避让孔100;第一定植板22具有定位孔221,第一定植板22通过定位孔221套设在第一栽培托杯212的外周侧,并盖设在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第一定植杯23的杯口位置处形成有第一折弯翻边231,第一定植杯23通过第一折弯翻边231搭接在第一避让孔100的孔周沿位置处,第一定植杯23的杯底部形成有第二避让孔232,第一种幼苗的根部穿过第二避让孔232后浸入营养液中。这样,既能够保证第一安装部20的安装可靠性,还能够确保第一种幼苗的根部能够浸入到营养液中,从而吸收营养液中的养分,以达到茁壮成长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种幼苗长大后具有主干和枝干,为了确保第一种幼苗能够顺利地成长,如图1和图5所示,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导向承载网30,导向承载网30与箱体10连接,并与箱体10相对设置,导向承载网30的与定位孔221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避让孔31,以使第一种幼苗的主干穿过第三避让孔31生长,第三避让孔31的周向形成有多个网孔结构32,以使第一种幼苗的分枝穿过多个网孔结构3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生长。这样,导向承载网30起到支撑长大后的第一种幼苗接出来的果实的作用,避免因果实太重而压弯枝干,甚至损坏枝干。
如图5所示,导向承载网30还包括支撑元件33,导向承载网30通过支撑元件33与箱体10可拆卸地连接。这样,支撑元件33起到对导向承载网30的支撑作用,确保导向承载网30的安装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导向承载网30能够对长大后的第一种幼苗的果实提供可靠地支撑作用,如图1所示,导向承载网30位于第一定植板22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种幼苗的主干的直径通常大于枝干的直径,如图5所示,第三避让孔31的孔截面的面积大于网孔结构32的孔截面的面积。这样,确保导向承载网30起到对果实的支撑作用的同时,还不影响第一种幼苗的正常生长。
如图2、图8和图11所示,第二壳体13具有第三容纳腔131,第三容纳腔131与第一容纳腔11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容纳腔11的第一侧,第三容纳腔131用于为第一容纳腔11提供营养液。这样,大大提升了植物栽培装置的供营养液的便捷性。
如图8所示,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供料系统50,供料系统50用于将第三容纳腔131内的营养液输送至第一容纳腔11内,供料系统50包括第一泵体51和第一管路52,其中,第一泵体51设置在第三容纳腔131内;部分第一管路52设置在第三容纳腔131内,且第一管路52的第一端与第一泵体51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这样,第一泵体51将第三容纳腔131内的营养液通过第一管路52泵送至第一容纳腔11内,并由第一管路52的第二管路出料口521流入第一容纳腔11内,提升了营养液导入第一容纳腔11的便捷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泵体51为抽水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容纳腔11和第三容纳腔131的连接位置处形成有导流缺口1311,以使第一容纳腔11内的营养液通过导流缺口1311流入第三容纳腔131内。这样,当第一容纳腔11内的营养液的液面高于导流缺口1311的最低位置时,第一容纳腔11内的营养液通过导流缺口1311流入第三容纳腔131,避免第一容纳腔11内的营养液出现溢流现象,同时,第一泵体51将第三容纳腔131内的营养液通过第一管路52泵送至第一容纳腔11内,使得植物栽培装置的营养液始终处于循环状态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第一种幼苗的根部能够始终浸入第一容纳腔11内营养液中。
如图2、图8和图11所示,第三容纳腔131的远离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腔口位置处形成有凹槽结构1312,凹槽结构1312具有补料口200,第二容纳腔121的与凹槽结构1312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避让缺口1211,以使凹槽结构1312伸出避让缺口1211设置。这样,提升了用户添加营养液的便捷性。
如图2所示,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补料盖板60,补料盖板60盖设在补料口200的孔口位置处。这样,避免杂质或者灰尘由补料口200进入营养液中。
如图2、图8和图11所示,第二壳体13具有第四容纳腔132,第四容纳腔132与第一容纳腔11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容纳腔11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充气系统70,充气系统70包括第二泵体71和第二管路72,其中,第二泵体71设置在第四容纳腔132内;部分第二管路72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内,第二管路72的第一端与第二泵体71连通,第二管路72的第二端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这样,确保第一容纳腔11内的营养液中具有足够的气体,以为第一种幼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二泵体71为充氧泵。
如图8所示,充气系统70还包括气泡石73和止逆阀74,其中,气泡石73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内,第二管路72的第二端与气泡石73连通,气泡石73用于向营养液内充入气体;止逆阀74设置在第二管路72上,以防止营养液逆流进入第四容纳腔132内。这样,确保充气系统70的充气可靠性。
如图8所示,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插接端80和隔板90,其中,插接端80设置在第四容纳腔132内;隔板90设置在第四容纳腔132内,以将第四容纳腔132分为第三安装腔1321和第四安装腔1322,插接端80设置在第三安装腔1321内,第二泵体71设置在第四安装腔1322内。这样,隔板90起到对第二泵体71的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将插接端80和第二泵体71分开间隔设置,避免第一容纳腔11内营养液流入第四容纳腔132内后直接与插接端80接触,也就是说,营养液能够从隔板90与第四容纳腔132的腔壁面之间的间隙并沿着第四容纳腔132的腔壁面流入到第四容纳腔132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如图8所示,插接端80包括插座结构81、第一插头82和第二插头83。
如图8所示,第四容纳腔132的腔底部形成有第一排料口1323,第一壳体12的与第一排料口1323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排料口122。这样,确保第四容纳腔132内的营养液能够及时排出,避免营养液的液面高度不断上升而导致插接端80与营养液接触,大大提升了植物栽培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一壳体12上还开设有过线孔123,过线孔123用于穿过插接端80的导线。这样,确保插接端80的导线均能够顺利穿过过线孔123,对插接端80的导线进行了合理的布局,提升了植物栽培装置的整体外观美感,避免导线杂乱而影响植物栽培装置的外观。
如图1、图6和图12所示,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支撑框架300和光源结构400,其中,支撑框架300与箱体10连接;光源结构400与支撑框架300连接,并通过支撑框架300设置在箱体10的上方,以为第一种幼苗或第二种幼苗提供光。这样,一方面,支撑框架300起到支撑光源结构400的作用,确保光源结构400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确保具有藤曼的第一种幼苗能够沿着支撑框架300生长,大大提升了植物栽培装置的实用性。
如图12所示,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30和第二连接件140,确保支撑框架300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第一盖板110和第二盖板120,其中,第一盖板110盖设在第四容纳腔132的腔口位置处,第二盖板120盖设在第三容纳腔131的腔口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光源结构400与支撑框架300可活动地连接,以使光源结构400相对于箱体10可移动地设置。这样,确保用户可以根据第一种幼苗的高度来调节光源结构400距离第一种幼苗的高度,从而保证第一种幼苗能够得到足够的光照,以进行光合作用。
可选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第一种幼苗或第二种幼苗所需的光照时间控制光源结构400的工作时间。这样,大大提升了植物栽培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如图1、图2、图6和图8所示,第二壳体1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133,多个滚轮133中的至少一个滚轮133上具有刹车片1331。这样,提升了植物栽培装置的移动便捷性。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部40,第二安装部40用于承载第二种幼苗,且第二安装部40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以使第二种幼苗的根部浸入营养液中。这样,第二中幼苗为没有藤曼的幼苗,确保本申请提供的植物栽培装置既可以种植具有藤曼的第一种幼苗,还能够种植没有藤曼的第二种幼苗,大大提升了植物栽培装置的实用性。
如图7所示,第二安装部40包括第二定植板41、第二栽培托杯42和第二定植杯43,其中,第二定植板41盖设在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第二定植板41上开设有多个装配孔411;第二栽培托杯42为多个,多个第二栽培托杯42与多个装配孔411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二栽培托杯42具有第二安装腔421,第二安装腔421的腔口位置处形成有第二折弯翻边4211,各第二栽培托杯42通过第二折弯翻边4211搭接在对应的装配孔411的孔周沿位置处,第二安装腔421的腔底部开设有第四避让孔;第二定植杯43的杯口位置处形成有第三折弯翻边431,第二定植杯43通过第三折弯翻边431搭接在第四避让孔的孔周沿位置处,第二定植杯43的杯底部形成有第五避让孔,第二种幼苗的底部穿过第五避让孔后浸入营养液中。这样,既能够保证第二安装部40的安装可靠性,还能够确保第二种幼苗的根部能够浸入到营养液中,从而吸收营养液中的养分,以达到茁壮成长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提升植物栽培装置的运输便捷性,如图9至图1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箱体10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均能够以叠放的方式放置,大大降低了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的空间占用率,还能够确保植物栽培装置在运输过程中,各第一壳体12和各第二壳体13之间不会出现晃动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所述箱体(10)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所述第一壳体(12)具有第二容纳腔(121),所述第二壳体(13)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21)内,所述第二壳体(13)具有第一容纳腔(11),所述第一容纳腔(11)用于容纳营养液;
第一安装部(20),所述第一安装部(20)用于承载第一种幼苗,且所述第一安装部(20)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以使所述第一种幼苗的根部浸入所述营养液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具有搭接缺口(111),所述第一安装部(20)包括:
第一栽培板(21),所述第一栽培板(21)搭接在所述搭接缺口(111)位置处,所述第一栽培板(21)包括栽培板本体(211)和第一栽培托杯(212),所述第一栽培托杯(212)设置在所述栽培板本体(21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一栽培托杯(212)具有第一安装腔(2121),所述第一安装腔(2121)的腔底部开设有第一避让孔(100);
第一定植板(22),所述第一定植板(22)具有定位孔(221),所述第一定植板(22)通过所述定位孔(221)套设在所述第一栽培托杯(212)的外周侧,并盖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
第一定植杯(23),所述第一定植杯(23)的杯口位置处形成有第一折弯翻边(231),所述第一定植杯(23)通过所述第一折弯翻边(231)搭接在所述第一避让孔(100)的孔周沿位置处,所述第一定植杯(23)的杯底部形成有第二避让孔(232),所述第一种幼苗的根部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232)后浸入所述营养液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
导向承载网(30),所述导向承载网(30)与所述箱体(10)连接,并与所述箱体(10)相对设置,所述导向承载网(30)的与所述定位孔(221)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避让孔(31),以使所述第一种幼苗的主干穿过所述第三避让孔(31)生长,所述第三避让孔(31)的周向形成有多个网孔结构(32),以使所述第一种幼苗的分枝穿过多个所述网孔结构(3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生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承载网(30)还包括支撑元件(33),所述导向承载网(30)通过所述支撑元件(33)与所述箱体(10)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承载网(30)位于所述第一定植板(22)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避让孔(31)的孔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网孔结构(32)的孔截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
第二安装部(40),所述第二安装部(40)用于承载第二种幼苗,且所述第二安装部(40)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以使所述第二种幼苗的根部浸入所述营养液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40)包括:
第二定植板(41),所述第二定植板(41)盖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腔口位置处,所述第二定植板(41)上开设有多个装配孔(411);
第二栽培托杯(42),所述第二栽培托杯(4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栽培托杯(42)与多个所述装配孔(411)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第二栽培托杯(42)具有第二安装腔(421),所述第二安装腔(421)的腔口位置处形成有第二折弯翻边(4211),各所述第二栽培托杯(42)通过所述第二折弯翻边(4211)搭接在对应的所述装配孔(411)的孔周沿位置处,所述第二安装腔(421)的腔底部开设有第四避让孔;
第二定植杯(43),所述第二定植杯(43)的杯口位置处形成有第三折弯翻边(431),所述第二定植杯(43)通过所述第三折弯翻边(431)搭接在所述第四避让孔的孔周沿位置处,所述第二定植杯(43)的杯底部形成有第五避让孔,所述第二种幼苗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五避让孔后浸入所述营养液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3)具有第三容纳腔(131),所述第三容纳腔(131)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第一侧,所述第三容纳腔(131)用于为所述第一容纳腔(11)提供所述营养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供料系统(50),所述供料系统(50)用于将所述第三容纳腔(131)内的营养液输送至所述第一容纳腔(11)内,所述供料系统(50)包括:
第一泵体(51),所述第一泵体(51)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腔(131)内;
第一管路(52),部分所述第一管路(52)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腔(131)内,且所述第一管路(5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泵体(5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和所述第三容纳腔(131)的连接位置处形成有导流缺口(1311),以使所述第一容纳腔(11)内的营养液通过所述导流缺口(1311)流入所述第三容纳腔(131)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纳腔(131)的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腔口位置处形成有凹槽结构(1312),所述凹槽结构(1312)具有补料口(200),所述第二容纳腔(121)的与所述凹槽结构(1312)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避让缺口(1211),以使所述凹槽结构(1312)伸出所述避让缺口(1211)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补料盖板(60),所述补料盖板(60)盖设在所述补料口(200)的孔口位置处。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3)具有第四容纳腔(132),所述第四容纳腔(132)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充气系统(70),所述充气系统(70)包括:
第二泵体(71),所述第二泵体(71)设置在所述第四容纳腔(132)内;
第二管路(72),部分所述第二管路(7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内,所述第二管路(7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泵体(71)连通,所述第二管路(7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系统(70)还包括:
气泡石(73),所述气泡石(73)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内,所述第二管路(72)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泡石(73)连通,所述气泡石(73)用于向所述营养液内充入气体;
止逆阀(74),所述止逆阀(74)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72)上,以防止所述营养液逆流进入所述第四容纳腔(132)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
插接端(80),所述插接端(80)设置在所述第四容纳腔(132)内;
隔板(90),所述隔板(90)设置在所述第四容纳腔(132)内,以将所述第四容纳腔(132)分为第三安装腔(1321)和第四安装腔(1322),所述插接端(80)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腔(1321)内,所述第二泵体(71)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腔(1322)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容纳腔(132)的腔底部形成有第一排料口(1323),所述第一壳体(12)的与所述第一排料口(1323)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排料口(122)。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2)上还开设有过线孔(123),所述过线孔(123)用于穿过所述插接端(80)的导线。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
支撑框架(300),所述支撑框架(300)与所述箱体(10)连接;
光源结构(400),所述光源结构(400)与所述支撑框架(300)连接,并通过所述支撑框架(300)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上方,以为所述第一种幼苗或所述第二种幼苗提供光。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结构(400)与所述支撑框架(300)可活动地连接,以使所述光源结构(400)相对于所述箱体(10)可移动地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装置还包括: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种幼苗或所述第二种幼苗所需的光照时间控制所述光源结构(400)的工作时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133),多个所述滚轮(133)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滚轮(133)上具有刹车片(133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68245.5A CN111387037A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植物栽培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68245.5A CN111387037A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植物栽培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87037A true CN111387037A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12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68245.5A Pending CN111387037A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植物栽培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87037A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995415U (zh) * | 2010-10-09 | 2011-10-05 | 张德林 | 小型果菜无土栽培装置 |
CN103283578A (zh) * | 2012-02-23 | 2013-09-11 | 上海孙桥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箱式栽培装置 |
CN204482619U (zh) * | 2015-03-20 | 2015-07-22 | 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藤蔓养殖架 |
CN106472287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生态种植箱 |
CN206043032U (zh) * | 2016-08-30 | 2017-03-29 | 殷润民 | 一种融合水培和基质培的种植盆 |
KR200483158Y1 (ko) * | 2016-11-18 | 2017-04-10 | 최이경 | 식물 재배 키트 |
CN109618906A (zh) * | 2019-01-31 | 2019-04-16 |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 栽培装置和栽培系统 |
CN209594477U (zh) * | 2019-01-21 | 2019-11-08 | 广东瑞生宜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自动种植槽 |
CN209897902U (zh) * | 2019-01-22 | 2020-01-07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用于植物胁迫处理的萌发生长一体化水培装置 |
CN212393496U (zh) * | 2020-04-30 | 2021-01-26 |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植物栽培装置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10368245.5A patent/CN11138703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995415U (zh) * | 2010-10-09 | 2011-10-05 | 张德林 | 小型果菜无土栽培装置 |
CN103283578A (zh) * | 2012-02-23 | 2013-09-11 | 上海孙桥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箱式栽培装置 |
CN204482619U (zh) * | 2015-03-20 | 2015-07-22 | 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藤蔓养殖架 |
CN106472287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生态种植箱 |
CN206043032U (zh) * | 2016-08-30 | 2017-03-29 | 殷润民 | 一种融合水培和基质培的种植盆 |
KR200483158Y1 (ko) * | 2016-11-18 | 2017-04-10 | 최이경 | 식물 재배 키트 |
CN209594477U (zh) * | 2019-01-21 | 2019-11-08 | 广东瑞生宜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自动种植槽 |
CN209897902U (zh) * | 2019-01-22 | 2020-01-07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用于植物胁迫处理的萌发生长一体化水培装置 |
CN109618906A (zh) * | 2019-01-31 | 2019-04-16 |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 栽培装置和栽培系统 |
CN212393496U (zh) * | 2020-04-30 | 2021-01-26 |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植物栽培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531487B2 (ja) | 水耕栽培ユニット | |
US5826375A (en) | Modular planter system | |
US5675932A (en) | Plant growing system | |
US8621782B2 (en) | Mechanism for aeration and hydroponic growth of plant applications | |
US20050246954A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growing plants | |
US20080222949A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growing plants | |
US20010047617A1 (en) | Portable hydroponic garden apparatus | |
US20070271841A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growing plants | |
AU2016238881A1 (en) | Growth device for crop, use of such a device, and a series of growth devices | |
CN102638969A (zh) | 用于雾培法生长和发育植物的设备 | |
US20190174690A1 (en) | Aeroponic system | |
US20200329653A1 (en) | Electrostatic Aeroponics | |
CN114303924B (zh) | 一种家用植物种植机 | |
CN111937626B (zh) | 一种盆栽养护装置 | |
CN212393496U (zh) | 植物栽培装置 | |
CN111387037A (zh) | 植物栽培装置 | |
US20200305368A1 (en) | Hydroponic Growing System | |
KR101176761B1 (ko) | 유로를 형성한 적층식 자동 수경재배기 | |
KR101232189B1 (ko) | 재배 베드 및 이를 구비한 수경재배 시스템 | |
JP6512453B2 (ja) | 栽培装置、栽培方法 | |
KR20150141217A (ko) | 식물 액자 | |
CN113396811A (zh) | 一种植物种植无电自控水平衡系统及方法 | |
CA2284389C (en) | Modular planter system | |
CN213044603U (zh) | 一种栽培箱中的盆栽供水装置 | |
CN220511843U (zh) | 一种用于育种的水肥一体化培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