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9304B -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59304B CN111359304B CN202010253853.1A CN202010253853A CN111359304B CN 111359304 B CN111359304 B CN 111359304B CN 202010253853 A CN202010253853 A CN 202010253853A CN 111359304 B CN111359304 B CN 1113593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ag
- chute
- screen
- water
- slag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4—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settling ta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Solids By Using Liquids Or Pneumatic Pow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包括筛分除杂系统、轮式脱水系统、自动除杂系统、第一沉淀系统、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第二沉淀系统、底泥压滤系统和循环水系统。本发明采用了多道分级脱水、除杂和沉淀系统,并进行了优化组合,使其能够对渣水进行有效的回收,并且提高了系统自动化水平、除杂效率、产品的纯净度和循环水的澄清效果,降低了循环水的浓度,能够实现炉渣分选厂洗水“一级闭路循环”,彻底改善现场生产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渣水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特别是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生活垃圾的量逐年递增,“垃圾围城”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将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国内正在兴建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大量的生活垃圾焚烧后,会产生占垃圾总量20%~30%的炉渣。随着垃圾焚烧发电厂数量的增加,炉渣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多,炉渣的综合利用逐渐被提上日程。由于炉渣中的杂质较多,成分复杂,在综合利用之前,必须对炉渣进行有效的分选。
中国知识产权局2013年11月27日公开了公开号为CN103406329A的发明专利,名称为“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炉渣筛选及一级破碎;B、一级磁选;C、二级破碎:经过一级磁选后的炉渣,通过传送带送入冲洗水连续注入式的打砂机,炉渣在打砂机内进行粉碎,粉碎后的渣粒随冲洗水流出打砂机;D、二级磁选:由打砂机出口流出的炉渣及冲洗水混和物,流经滚筒式磁力除铁器,炉渣中所含有磁性金属被二级磁选出来;E、浮力重选其他金属;F、非金属尾沙沉淀。该专利存在以下缺陷:1)渣水未设置除杂环节,集料含杂率高;2)尾砂采用简易沉淀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自动化程度低、沉淀效率低、循环水浓度高和厂区环境差等问题。
中国知识产权局2015年5月20日公开了公开号为CN104624607A的发明专利,名称为“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方法”。该专利存在以下缺陷:S112摇床分选后的渣水采用S113沉砂池+S114沥干筛分处理环节,存在占地面积大、自动化程度低、沉淀效率低、循环水浓度高和厂区环境差等问题。
中国知识产权局2018年12月07日公开了公开号为CN108941152A的发明专利,名称为“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循环水洗预处理工艺”,该专利首先通过人工分选除去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的钢筋、木块等未燃尽物质,然后进行一级破碎、一级磁选、注水二级破碎、二级磁选和循环水洗等预处理工艺,从而得到可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再生料。该专利存在以下缺陷:1)仅设置了人工拣杂工艺,渣水未设置除杂环节,除杂效果较差;2)无细砂回收环节,大量的渣水全部进入压滤机,较大颗粒物容易损坏滤布,且压滤机过滤效果较差,系统能耗较大。
国内的炉渣分选厂的渣水回收系统及工艺普遍不完善,自动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循环水浓度较高,对渣水和再生细砂回收效果差,无渣水除杂环节,产品杂质含量高,并且二次污染严重,生产现场环境十分恶劣。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完善的渣水回收系统及方法,提高渣水的回收处理技术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实现国内炉渣分选厂的渣水回收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筛分除杂系统、轮式脱水系统、自动除杂系统、第一沉淀系统、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第二沉淀系统、底泥压滤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筛分除杂系统进口连接跳汰机的第一渣水出口,轮式脱水系统的进口连接筛分除杂系统的第二渣水出口,自动除杂系统的进口连接轮式脱水系统的第三渣水出口,第一沉淀系统的进口连接自动除杂系统的第四渣水出口,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一沉淀系统的第六渣水出口,第二沉淀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一沉淀系统的第五渣水出口和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的第八渣水出口,底泥压滤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二沉淀系统的第七渣水出口,循环水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二沉淀系统的循环水出口和底泥压滤系统的滤液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筛分除杂系统包括第一入料溜槽、滚筒分级筛、第一段筛下溜槽、第二段筛下溜槽和第一筛前溜槽,第一入料溜槽设置在滚筒分级筛的入口端,滚筒分级筛的第一段筛体的筛孔为6mm,第二段筛体的筛孔为25mm,第一段筛体内设置高度50~350mm的螺旋形挡板,第一段筛下溜槽设置在滚筒分级筛的第一段筛体下方,第二段筛下溜槽设置在滚筒分级筛的第二段筛体下方,第一筛前溜槽设置在滚筒分级筛的出料端。
进一步地,所述轮式脱水系统包括第二入料溜槽、轮式再生砂洗选机、溢流溜槽和卸料溜槽,第二入料溜槽与轮式再生砂洗选机的入料口连接,溢流溜槽与轮式再生砂洗选机的溢流口连接,卸料溜槽与轮式再生砂洗选机的卸料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除杂系统包括振动筛分机、第一筛下溜槽和第二筛前溜槽,第一筛下溜槽设置于振动筛分机的下方,将第二筛前溜槽与振动筛分机的出料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淀系统包括角锥沉淀池、第一输送泵,角锥沉淀池为三级串联角锥池,第一输送泵的入料管伸入角锥沉淀池的底部,出水管与浓缩旋流器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沉淀系统包括平流沉淀池、刮泥机和第二输送泵,刮泥机设置于平流沉淀池内,刮泥机设置有可以上下自由升降的撇渣板,第二输送泵的入料管连接至于泥斗内,出水管与压滤机的入料口连接,平流沉淀池与循环水池相邻布置,平流池的入料口高于循环水池的溢流堰。
进一步地,所述底流细砂回收系统包括浓缩旋流器、溢流箱、旋流器支架、振动脱水筛、第二筛下溜槽、第三筛前溜槽和振动筛支架,浓缩旋流器竖直设置于振动脱水筛的上方,振动脱水筛的筛孔为0.5mm,浓缩旋流器的溢流口与溢流箱的进口连接,溢流箱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平流沉淀池入料口连接,浓缩旋流器的溢流可自流进入溢流箱,溢流箱设置在浓缩旋流器的侧面,旋流器支架将浓缩旋流器和溢流箱固定于振动筛支架的上侧,振动脱水筛设置于浓缩旋流器的下侧,第二筛下溜槽设置于振动脱水筛的下方,第三筛前溜槽设置于振动脱水筛的出料端,振动筛支架与振动筛、旋流器支架和筛下溜槽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泥压滤系统包括压滤机和滤液槽,滤液槽设置于压滤机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系统包括循环水池和第三输送泵,第三输送泵的入料管伸入循环水池,出水管与分选系统的循环水管连接。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筛分除杂,对跳汰机溢流的第一渣水中的物料进行脱水、分级和除杂,得到再生粗砂、杂物和第二渣水;
步骤二:轮式脱水处理,对步骤一产生的第二渣水继续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再生细砂产品和第三渣水;
步骤三:自动除杂,去除步骤二产生的第三渣水中的轻飘杂物,得到轻飘杂物和第四渣水;
步骤四:第一渣水沉淀,对步骤三产生的第四渣水进行自然沉淀澄清,得到溢流和底流;
步骤五:再生细砂回收,对步骤四产生的底流进行回收处理,得到再生细砂产品和筛下水;
步骤六:第二渣水沉淀,对步骤四产生的溢流和步骤五产生的筛下水,继续进行沉淀澄清,得到循环水和底流;
步骤七:底泥压滤,对步骤六产生的底流进行压滤,得到泥饼和滤液;
步骤八:循环水存储和输送,存储步骤六产生的循环水和步骤七产生的滤液,并将其输送至分选系统,实现循环水的循环利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针对炉渣渣水成分的特点,采用了多道分级脱水、除杂和沉淀系统,并进行了优化组合,使其能够对渣水进行有效的回收,并且提高了系统自动化水平、除杂效率、产品的纯净度和循环水的澄清效果,降低了循环水的浓度,能够实现炉渣分选厂洗水“一级闭路循环”,彻底改善现场生产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的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包括筛分除杂系统、轮式脱水系统、自动除杂系统、第一沉淀系统、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第二沉淀系统、底泥压滤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筛分除杂系统进口连接跳汰机的第一渣水出口,轮式脱水系统的进口连接筛分除杂系统的第二渣水出口,自动除杂系统的进口连接轮式脱水系统的第三渣水出口,第一沉淀系统的进口连接自动除杂系统的第四渣水出口,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一沉淀系统的第六渣水出口,第二沉淀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一沉淀系统的第五渣水出口和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的第八渣水出口,底泥压滤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二沉淀系统的第七渣水出口,循环水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二沉淀系统的循环水出口和底泥压滤系统的滤液出口。
筛分除杂系统对跳汰机的第一溢流渣水中的物料进行脱水、分级和除杂,得到再生粗砂产品、杂物和第二渣水,其中第二渣水进入轮式脱水系统;轮式脱水系统对第二渣水中的物料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再生细砂产品和第三渣水,其中第三渣水进入自动除杂系统;自动除渣系统,连续去除第三渣水中的轻飘物,得到轻飘杂物和第四渣水,其中第四渣水进入第一沉淀系统;第一沉淀系统对第四渣水进行沉淀澄清,得到溢流和底流,其中溢流为第五渣水,进入第二渣水沉淀系统进一步处理,其底流为第六渣水,采用第一输送泵打至底流细砂回收系统处理;第二沉淀系统对第五渣水和第八渣水进行沉淀、澄清和除杂,得到溢流、底泥和轻飘杂物,溢流成为循环水,进入循环水系统,底泥成为第七渣水,采用第二输送泵打至底泥压滤系统处理;底流细砂回收系统,对第六渣水中的再生细砂进行回收,得到再生细砂产品和第八渣水;其中第八渣水进入第二渣水沉淀系统继续处理;底泥压滤系统对第七渣水进行压滤,得到泥饼和滤液,滤液自流进入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可存储循环水,并采用第三输送泵将循环水输送到分选系统进行循环利用。
如图2所示,筛分除杂系统包括第一入料溜槽1、滚筒分级筛2、第一段筛下溜槽3、第二段筛下溜槽4和第一筛前溜槽5,第一入料溜槽1设置在滚筒分级筛2的入口端,可将跳汰机溢流的第一渣水导流进入滚筒分级筛2。滚筒分级筛2可对渣水进行脱水、分级和除杂,得到第二渣水、再生粗砂和杂物。滚筒分级筛2的第一段筛体的筛孔为6mm,第二段筛体的筛孔为25mm,第一段筛体内设置高度50~350mm的螺旋形挡板用于提高脱水效果。第一段筛下溜槽3设置在滚筒分级筛2的第一段筛体下方,其底部设置出料管,将第二渣水输送至第二入料溜槽6。第二段筛下溜槽4设置在滚筒分级筛2的第二段筛体下方,将第二段筛下的再生粗砂产品输送至产品堆区。第一段筛下溜槽3和第二段筛下溜槽4的长度均为滚筒分级筛2筛体长度1/2。第一筛前溜槽5设置在滚筒分级筛2的出料端,将分选出的大于第二段筛孔尺寸的杂物输送至杂物堆区;再生粗砂粒径范围为6~25mm,杂物粒径>25mm。
轮式脱水系统包括第二入料溜槽6、轮式再生砂洗选机7、溢流溜槽8和卸料溜槽9,第二入料溜槽6与轮式再生砂洗选机7的入料口连接,将第二渣水导流至轮式再生砂洗选机7内进行脱水。轮式再生砂洗选机7对第二渣水中的细沙进行脱水,得到再生细砂产品,同时其溢流成为第三渣水。溢流溜槽8与轮式再生砂洗选机7的溢流口连接,输送第三渣水至振动筛分机10。卸料溜槽9与轮式再生砂洗选机7的卸料口连接,输送脱水后的再生细砂产品。轮式再生砂洗选机采用名称为《一种轮式建筑垃圾再生砂洗选机》(授权公告号CN208526958U)的专利产品,设备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优点是轻飘物可随溢流直接进入第三渣水,因此该设备具有脱泥、除杂的双重功能。
自动除杂系统包括振动筛分机10、第一筛下溜槽11和第二筛前溜槽12。振动筛分机10将第三渣水中的轻飘杂物筛分出来,得到杂物和第四渣水。第一筛下溜槽11设置于振动筛分机10的下方,将筛下的第四渣水输送至角锥沉淀池13。第二筛前溜槽12与振动筛分机的出料口连接,将分选出的杂物输送至杂物堆区。
第一沉淀系统包括角锥沉淀池13和第一输送泵14。角锥沉淀池为三级串联角锥池,可使第四渣水逐级沉淀澄清,其中密度较大的物料沉入角锥池底部,成为底流(第六渣水),其上清液成为第五渣水。第一输送泵14的入料管伸入角锥沉淀池的底部,出水管与浓缩旋流器18入口连接,可将角锥池底流输送至浓缩旋流器18。
第二沉淀系统包括平流沉淀池15、刮泥机16和第二输送泵17。平流沉淀池15可对第五渣水和第八渣水进行自然沉淀澄清,其中密度较大的物料沉入池底,成为底流(第七渣水),其溢流成为循环水。刮泥机16设置于平流沉淀池15内,可将沉淀的底泥(第七渣水)刮至泥斗内。刮泥机16设置有撇渣板,并可以上下自由升降,可将轻飘杂物撇至撇渣收集槽,实现对渣水中杂物的进一步去除。第二输送泵17的入料管连接至于泥斗内,出水管与压滤机25的入料口连接,可将底泥(第七渣水)输送至压滤机25。平流沉淀池与循环水池相邻布置,平流池的入料口高于循环水池的溢流堰,平流池内的上清液可自流进入循环水池。
如图3所示,底流细砂回收系统包括浓缩旋流器18、溢流箱19、旋流器支架20、振动脱水筛21、第二筛下溜槽22、第三筛前溜槽23和振动筛支架24。浓缩旋流器19设置于振动脱水筛21的上方,竖直安装,其根据物料密度的差异,采用离心力原理,对第六渣水进行了浓缩,其中密度较大的物料进入旋流器底部,成为底流,然后底流自流进入振动脱水筛21进行脱水处理。振动脱水筛21的筛孔为0.5mm。浓缩旋流器18的溢流口与溢流箱19的进口连接,溢流箱19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平流沉淀池入料口连接,浓缩旋流器18的溢流可自流进入溢流箱19,成为第八渣水,然后进入平流沉淀池15。溢流箱19设置在浓缩旋流器18的侧面,对溢流进行缓存。旋流器支架20将浓缩旋流器和溢流箱固定于振动筛支架24的上侧。振动脱水筛21设置于浓缩旋流器18的下侧,对浓缩旋流器18的底流进行脱水,得到再生细砂和筛下水。筛下水与第八渣水合并,进入平流沉淀池15。第二筛下溜槽22设置于振动脱水筛21的下方,用于收集筛下水。第三筛前溜槽23设置于振动脱水筛21的出料端,可用于输送脱水得到的再生细砂。振动筛支架24与振动筛、旋流器支架和筛下溜槽相连接,用于对其进行支撑。
底泥压滤系统包括压滤机25和滤液槽26。压滤机25可对第七渣水进行过滤,得到泥饼和滤液。滤液槽26设置于压滤机的两侧,可收集压滤机的滤液,通过管道与循环水合并后,自流进入循环水系统。
循环水系统包括循环水池27和第三输送泵28。循环水池27用于存储澄清的循环水。第三输送泵28的入料管伸入循环水池,出水管与分选系统的循环水管连接,可以将循环水输送至分选系统循环利用。
第四渣水、第五渣水、第六渣水、第七渣水、第八渣水、滤液和循环水均采用管道输送;第一、第二、第三输送泵为渣浆泵。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筛分除杂,对跳汰机溢流的第一渣水中的物料进行脱水、分级和除杂,得到再生粗砂、杂物和第二渣水;
步骤二:轮式脱水处理,对步骤一产生的第二渣水继续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再生细砂产品和第三渣水;
步骤三:自动除杂,去除步骤二产生的第三渣水中的轻飘杂物,得到轻飘杂物和第四渣水;
步骤四:第一渣水沉淀,对步骤三产生的第四渣水进行自然沉淀澄清,得到溢流和底流;
步骤五:再生细砂回收,对步骤四产生的底流进行回收处理,得到再生细砂产品和筛下水;
步骤六:第二渣水沉淀,对步骤四产生的溢流和步骤五产生的筛下水,继续进行沉淀澄清,得到循环水和底流;
步骤七:底泥压滤,对步骤六产生的底流进行压滤,得到泥饼和滤液;
步骤八:循环水存储和输送,存储步骤六产生的循环水和步骤七产生的滤液,并将其输送至分选系统,实现循环水的循环利用。
本发明采用了多道分级脱水、除杂和沉淀工艺环节,能够对炉渣分选厂跳汰机溢流的渣水进行有效的回收,去除渣水中的杂质,降低循环水的浓度,得到纯度较高的再生粗砂、再生细砂和副产物泥饼,能够实现炉渣分选厂洗水“一级闭路循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险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筛分除杂系统、轮式脱水系统、自动除杂系统、第一沉淀系统、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第二沉淀系统、底泥压滤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筛分除杂系统进口连接跳汰机的第一渣水出口,轮式脱水系统的进口连接筛分除杂系统的第二渣水出口,自动除杂系统的进口连接轮式脱水系统的第三渣水出口,第一沉淀系统的进口连接自动除杂系统的第四渣水出口,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一沉淀系统的第六渣水出口,第二沉淀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一沉淀系统的第五渣水出口和底流细砂回收系统的第八渣水出口,底泥压滤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二沉淀系统的第七渣水出口,循环水系统的进口连接第二沉淀系统的循环水出口和底泥压滤系统的滤液出口;
所述筛分除杂系统包括第一入料溜槽、滚筒分级筛、第一段筛下溜槽、第二段筛下溜槽和第一筛前溜槽,第一入料溜槽设置在滚筒分级筛的入口端,滚筒分级筛的第一段筛体的筛孔为6mm,第二段筛体的筛孔为25mm,第一段筛体内设置高度50~350mm的螺旋形挡板,第一段筛下溜槽设置在滚筒分级筛的第一段筛体下方,第二段筛下溜槽设置在滚筒分级筛的第二段筛体下方,第一筛前溜槽设置在滚筒分级筛的出料端;
所述轮式脱水系统包括第二入料溜槽、轮式再生砂洗选机、溢流溜槽和卸料溜槽,第二入料溜槽与轮式再生砂洗选机的入料口连接,溢流溜槽与轮式再生砂洗选机的溢流口连接,卸料溜槽与轮式再生砂洗选机的卸料口连接;
所述自动除杂系统包括振动筛分机、第一筛下溜槽和第二筛前溜槽,第一筛下溜槽设置于振动筛分机的下方,将第二筛前溜槽与振动筛分机的出料口连接;
所述第一沉淀系统包括角锥沉淀池、第一输送泵,角锥沉淀池为三级串联角锥池,第一输送泵的入料管伸入角锥沉淀池的底部,出水管与浓缩旋流器入口连接;
所述第二沉淀系统包括平流沉淀池、刮泥机和第二输送泵,刮泥机设置于平流沉淀池内,刮泥机设置有可以上下自由升降的撇渣板,第二输送泵的入料管连接至于泥斗内,出水管与压滤机的入料口连接,平流沉淀池与循环水池相邻布置,平流池的入料口高于循环水池的溢流堰;
所述底流细砂回收系统包括浓缩旋流器、溢流箱、旋流器支架、振动脱水筛、第二筛下溜槽、第三筛前溜槽和振动筛支架,浓缩旋流器竖直设置于振动脱水筛的上方,振动脱水筛的筛孔为0.5mm,浓缩旋流器的溢流口与溢流箱的进口连接,溢流箱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平流沉淀池入料口连接,浓缩旋流器的溢流可自流进入溢流箱,溢流箱设置在浓缩旋流器的侧面,旋流器支架将浓缩旋流器和溢流箱固定于振动筛支架的上侧,振动脱水筛设置于浓缩旋流器的下侧,第二筛下溜槽设置于振动脱水筛的下方,第三筛前溜槽设置于振动脱水筛的出料端,振动筛支架与振动筛、旋流器支架和筛下溜槽相连接;
所述底泥压滤系统包括压滤机和滤液槽,滤液槽设置于压滤机的两侧;
所述循环水系统包括循环水池和第三输送泵,第三输送泵的入料管伸入循环水池,出水管与分选系统的循环水管连接。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的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筛分除杂,对跳汰机溢流的第一渣水中的物料进行脱水、分级和除杂,得到再生粗砂、杂物和第二渣水;
步骤二:轮式脱水处理,对步骤一产生的第二渣水继续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再生细砂产品和第三渣水;
步骤三:自动除杂,去除步骤二产生的第三渣水中的轻飘杂物,得到轻飘杂物和第四渣水;
步骤四:第一渣水沉淀,对步骤三产生的第四渣水进行自然沉淀澄清,得到溢流和底流;
步骤五:再生细砂回收,对步骤四产生的底流进行回收处理,得到再生细砂产品和筛下水;
步骤六:第二渣水沉淀,对步骤四产生的溢流和步骤五产生的筛下水,继续进行沉淀澄清,得到循环水和底流;
步骤七:底泥压滤,对步骤六产生的底流进行压滤,得到泥饼和滤液;
步骤八:循环水存储和输送,存储步骤六产生的循环水和步骤七产生的滤液,并将其输送至分选系统,实现循环水的循环利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53853.1A CN111359304B (zh) | 2020-04-02 | 2020-04-02 |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53853.1A CN111359304B (zh) | 2020-04-02 | 2020-04-02 |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59304A CN111359304A (zh) | 2020-07-03 |
CN111359304B true CN111359304B (zh) | 2022-04-29 |
Family
ID=71201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53853.1A Active CN111359304B (zh) | 2020-04-02 | 2020-04-02 |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593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69405B (zh) * | 2022-04-22 | 2024-03-22 | 浙江天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化处理水洗建筑垃圾生产的除杂单元及其工作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91784A (en) * | 1975-09-15 | 1977-11-16 | Jackson E | Separatory device for hydraulically separating materials |
CN101387204A (zh) * | 2007-09-12 | 2009-03-18 | 河南理工大学 | 煤矿水煤井下脱水技术 |
CN203599042U (zh) * | 2013-12-13 | 2014-05-21 | 淄博嘉丰矿业有限公司 | 筛分陶粒支撑剂坯球的多级滚筒筛 |
CN205762194U (zh) * | 2016-05-24 | 2016-12-07 | 九江市降破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滚筒筛 |
CN110482745A (zh) * | 2019-09-05 | 2019-11-22 | 广东绿富域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752411U (zh) * | 2015-06-23 | 2015-11-11 | 福建省天玉方圆矿业有限公司 | 一种制砂水循环净化系统 |
-
2020
- 2020-04-02 CN CN202010253853.1A patent/CN1113593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91784A (en) * | 1975-09-15 | 1977-11-16 | Jackson E | Separatory device for hydraulically separating materials |
CN101387204A (zh) * | 2007-09-12 | 2009-03-18 | 河南理工大学 | 煤矿水煤井下脱水技术 |
CN203599042U (zh) * | 2013-12-13 | 2014-05-21 | 淄博嘉丰矿业有限公司 | 筛分陶粒支撑剂坯球的多级滚筒筛 |
CN205762194U (zh) * | 2016-05-24 | 2016-12-07 | 九江市降破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滚筒筛 |
CN110482745A (zh) * | 2019-09-05 | 2019-11-22 | 广东绿富域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59304A (zh) | 2020-07-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18548B (zh) | 一种拆迁建筑垃圾分选系统及方法 | |
CN109052688B (zh) | 一种砂石废水处理方法 | |
CN111346732B (zh) | 一种新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工艺 | |
KR102734956B1 (ko) | 미립자 물질을 세척하고 등급화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7377196B (zh) | 一种砂钛铁矿选尾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 |
CN101554612A (zh) | 一种从煤泥中回收精煤的方法 | |
CN212375064U (zh) | 一种煤矿矿井水处理系统 | |
CN111359304B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分选厂渣水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 |
RU2204441C1 (ru) | Пере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ге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 |
CN212237720U (zh) | 一种煤矸石资源化处理中的泥化矸石水浆料排沙系统 | |
CN110052326B (zh) | 一种从煤泥中提纯回收精煤泥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9701733B (zh) | 一种洗煤过程中的中煤和矸石清洁利用工艺 | |
CN214976610U (zh) | 一种餐厨垃圾预处理系统 | |
CN112090575B (zh) | 一种环保型炉渣处理设备 | |
KR20090005001U (ko) | 다단계형 모래 취출장치 | |
CN211885784U (zh) | 一种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 | |
CN111847731B (zh) | 一种石材废水循环利用副产建筑原料的方法 | |
CN209953042U (zh) | 一种炉渣回收处理系统 | |
CN211885783U (zh) | 一种斗提式细砂回收设备 | |
CN209378609U (zh) | 一种渣浆环保干排水循环系统 | |
CN113102462A (zh) | 垃圾焚烧炉渣处理流水线 | |
CN208711927U (zh) | 一种从煤泥中提纯回收精煤泥的系统 | |
CN216936451U (zh) | 一种高灰粗煤泥深度降灰系统 | |
CN210393973U (zh) | 一种砂石石料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 |
CN109289316A (zh) | 一种渣浆环保干排水循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