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5358A -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5358A
CN111335358A CN202010251198.6A CN202010251198A CN111335358A CN 111335358 A CN111335358 A CN 111335358A CN 202010251198 A CN202010251198 A CN 202010251198A CN 111335358 A CN111335358 A CN 111335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pressing
die
clamping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11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荣岗
朱强
文军
钟财生
张涛
刘轩源
石志鹏
林晓越
朱成
王疆峰
卢轼杰
陈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511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53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5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53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63Tunnels submerged into, or built in, open water
    • E02D29/073Tunnels or shuttering therefor assembled from sections individually sunk onto, or laid on, the water-bed, e.g. in a preformed tren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沉管隧道端模包括分别布置在底板端部的底板端模、顶板端部的顶板端模和侧墙端部的侧墙端模,三个部位的端模均包括止水带,以及分别安装在该止水带两侧的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均包括浇筑面和支撑面,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支撑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顶压模板的压合件,所述底板端模、顶板端模和侧墙端模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合件顶压在对应模板上的夹持组件,通过分别在止水带两侧布置模板的方式,并对模板进行支撑和加固,从而解决了难以布置端模的问题,该端模结构简单,固定牢固,能保证后序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完成。

Description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沉管隧道施工工程中 ,沉管结构通常由多个管节拼接而成,为了减少混凝土自收缩及避免结构不均匀沉降引起沉管开裂,每段管节预制时,通常设置后浇带分期浇筑,将每个沉管管节分为多个管段进行浇筑,两个管段之间设中间后浇带,中间后浇带与两侧管节管段施工间隔足够时间,一般需要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然后再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养护。
为了避免中间后浇带与两侧施工段之间发生渗水等影响沉管管节质量性能的问题,通常需要在管节管段的端部布置止水带,止水带的两端需要分别埋入管节管段和中间后浇带内,也就是中埋式止水带的布置结构形式,中埋式止水带的布置结构对端模的结构和布置均有较大影响,因此,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端模以及如何安装沉管隧道端模,成为了沉管隧道管节管段施工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沉管隧道端模布置在整个沉管断面结构上,而沉管结构包括底板、侧墙、中墙和顶板,底板处于底部,方便进行施工,侧墙和中墙从底部至较高处均需要施工,安装时,可由起重设备进行辅助,同时可采用可移动式升降平台及固定直梯进行辅助施工,而沉管的顶板高达7米以上,横向宽度20多米,甚至更高更宽,依靠辅助设备很难完成全部端模施工,而端模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沉管管节的浇筑成型质量,特别是管节节段接头的抗渗性及耐用性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沉管管节的管段在采用中埋式止水带的结构时,由于止水带处于布置端模模板的位置,进而存在因干涉而无法布置端模的问题,提供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该沉管隧道端模采用分别在止水带两侧布置模板的方式,并对模板进行支撑和加固,从而解决了难以布置端模的问题,该端模结构简单,固定牢固,能保证后序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完成。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包括分别布置在底板端部的底板端模、顶板端部的顶板端模和侧墙端部的侧墙端模,三个部位的端模均包括止水带,以及分别安装在该止水带两侧的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均包括浇筑面和支撑面,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支撑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顶压模板的压合件,所述底板端模、顶板端模和侧墙端模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合件顶压在对应模板上的夹持组件。
采用本方案的沉管隧道端模,分别在止水带的两侧布置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从而解决了端模模板与止水带存在干涉的问题,使得端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止水带一部分预埋在管节施工段内,另一部分用于埋设在中间后浇带混凝土中,从而对后浇带与两侧施工段之间可能存在的浇筑缝进行止水,保证沉管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在端模模板的支撑面一侧布置压合件,并依靠夹持组件将压合件顶压在模板上,从而实现模板的固定和支撑,保障混凝土顺利浇筑,该沉管隧道端模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均为木模板。采用木板作为模板,无需特别加工,而且木模板具有装拆和加工方便、表面平整、拼缝严密、吸水性小、结构坚固的特点,将其作为端模模板,能提高沉管浇筑质量,保障沉管浇筑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板面均与所述止水带的止水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带分别布置在底板、侧墙和顶板的厚度中心附近位置,且为整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圈模板上的压合件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和靠着背水侧端部设置的两块内圈木方,所述外圈模板上的压合件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和靠着迎水侧端部设置的两块外圈木方。
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上的靠近的端部均设置木方,且两块木方紧贴止水带,形成将止水带夹紧固定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沉管隧道端模,能保证止水带在浇筑过程中始终处于平整状态,且位置固定,避免止水带因固定不牢而产生移位或皱褶等影响其止水效果的问题,保证止水带的止水效果,提高沉管隧道的抗渗性能。
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同时将内圈模板的压合件和外圈模板的压合件同时顶压固定的夹持件。
该夹持件能同时将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压合件顶压固定,能简化沉管隧道端模的结构,并且通过同一根夹持组件进行夹持固定,能最大程度保证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受到相同的夹持力,从而使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最大程度保证管节管段端部的平整性。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为双拼圆钢。采用双拼圆钢的夹持件对压合件进行夹持,能保证夹持件具有较高的强度,能避免发生损坏和变形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底板端模的夹持组件还包括多道拉杆和多个布置在底部基础上的支撑杆,多个所述拉杆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上,并依次穿过模板和夹持件,所述拉杆上设有将模板和夹持件拉紧固定的紧固件,多个所述支撑杆用于对夹持件支撑。
通过设置拉杆和支撑杆,进一步形成对端模模板的支撑,由于沉管底板位于底部基础上,在底部基础上设置支撑杆非常方便,而且支撑杆长度较短,支撑力较好且耗材较少;利用在浇筑管节管段时布置的钢筋笼,将拉杆焊接在钢筋上,并且在拉杆上设置紧固件,将模板和夹持件拉紧固定成整体结构。
优选的 ,所述顶板端模的夹持组件还包括多道拉杆和将顶部端模夹持件固定的加固钢筋,多个所述拉杆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上,并依次穿过模板和夹持件,所述拉杆上设有将模板和夹持件拉紧固定的紧固件,所述加固钢筋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上。
利用在浇筑管节管段时布置的钢筋笼,将拉杆焊接在钢筋上,并且在拉杆上设置紧固件,将模板和夹持件拉紧固定成整体结构进行加固;
不同于底部端模位于底部基础上,顶部端模设置在较高处,不方便布置支撑,因此只能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加固,而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依次穿过模板和夹持件并延伸至夹持件的外侧(用于中间后浇带一侧),采用加固钢筋与其进行焊接,从而将夹持件进行固定,这种加固结构简单易操作,而且较为牢固。
优选的,所述侧墙端模的夹持组件还包括布置在夹持件上的多个顶头托架以及用于顶压多个所述顶头托架的双拼槽钢。
侧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采用全断面进行浇筑,在下一层混凝土还没有凝固时就已经开始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因此侧墙端模模板受力较大,单独采用夹持件固定时,一方面存在固定不牢导致模板移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夹持件对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上的压合件同时进行压合时,由于夹持件具有一定长度,在中间部位可能存在夹持力不足的情况,布置多个顶头托架,顶头托架对夹持件在多个部位顶持,并依靠双拼槽钢压住顶头托架,对侧墙端模进行加固。
优选的,所述沉管隧道端模还包括中墙端模,所述中墙端模包括整体式模板,以及用于顶压该整体式模板的压合件,该中墙端模上还包括顶压该压合件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上设有多个顶头托架以及用于顶压多个所述顶头托架的双拼槽钢。
沉管中墙两侧均不是迎水侧,因此,中墙端模不用布置止水带。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件包括压合在整体式模板两端的木方,所述夹持件为双拼圆钢。
优选的,所述压合件沿模板长度方向延伸至相邻模板上,形成对相邻两个模板顶压。
采用这种方式布置压合件,使所述压合件跨越相邻两条模板之间形成的拼缝,保证模板的平整和受力安全。
对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端模支撑平台,用于施工沉管隧道端模的顶板端模,包括一端连接在沉管大腔内模排架上的多根主横梁,多根所述主横梁的另一端延伸至沉管端部外侧,且在该端设有包括由平台横梁、平台纵梁和面板组成的平台结构。
利用沉管大腔内模排架结构,将用于搭设平台结构的主横梁连接在沉管大腔内模排架上,并利用延伸在沉管端部外侧的另一端布置平台结构,用于沉管隧道端模施工,该平台结构简单、容易搭设,而且依靠大腔内模排架受力,安全牢固,能为沉管隧道端模中顶板端模施工提供较大的便利。
进一步地,所述端模支撑平台还包括安装在平台结构外侧的护栏,所述面板为防滑钢板。
优选的,所述端模支撑平台还包括用于支撑顶板端模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在主横梁上的基础梁以及安装在基础梁上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为三角支撑结构,所述支撑梁上布置有多个用于支撑顶板端模的可紧固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梁和支撑梁可拆卸式连接。
对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的施工方法,在安装如上述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时,采用如下步骤:
a、确定止水带的安装部位;
b、安装底板端模的外圈模板和顶模端模的内圈模板,并分别采用压合件将模板顶压住,同时利用夹持组件将压合件及模板临时固定;
c、安装止水带;
d、安装底板端模的内圈模板,并分别采用压合件将内圈模板顶压住,同时利用夹持组件将压合件及内圈模板临时固定,调整止水带位置,然后将底板端模全部夹紧固定;
e、侧墙端模和中墙端模安装、立模。
f、顶板端模安装、立模。
采用本方案的沉管隧道端模安装施工方法,通过先确定止水带的安装位置,并将其临时固定,然后分别安装底板端模的外圈模板和顶板端模的内圈模板,从而使止水带能安装到位,并同时对止水带形成定位和支撑,安装止水带后,再通过底板内圈模板的安装、立模,完成对止水带在底板上的固定和定位;
先通过底板端模安装、立模,保证对止水带进行定位固定,整体安装步骤采用从下到上的方式,能克服由于止水带受到重力作用而存在弹性的问题,实现止水带在无弹性形变的情况进行固定,并且这种方式能保证预先设置好的止水带长度与沉管端模安装部位的整体长度对应,保证安装质量和安装精度。
在上述步骤安装模板的过程中,根据现场沉管节段管段的绑扎主筋的实际位置对模板进行开孔,然后完成模板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方案的沉管隧道端模,分别在止水带的两侧布置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从而解决了端模模板与止水带存在干涉的问题,使得端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止水带一部分预埋在管节施工段内,另一部分用于埋设在中间后浇带混凝土中,从而对后浇带与两侧施工段之间可能存在的浇筑缝进行止水,保证沉管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在端模模板的支撑面一侧布置压合件,并依靠夹持组件将压合件顶压在模板上,从而实现模板的固定和支撑,保障混凝土顺利浇筑,该沉管隧道端模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2、采用能同时将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压合件顶压固定的夹持件,能简化沉管隧道端模的结构,并且通过同一根夹持组件进行夹持固定,能最大程度保证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受到相同的夹持力,从而使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最大程度保证管节管段端部的平整性;
3、利用沉管大腔内模排架结构,将用于搭设平台结构的主横梁连接在沉管大腔内模排架上,并利用延伸在沉管端部外侧的另一端布置平台结构,用于沉管隧道端模施工,该平台结构简单、容易搭设,而且依靠大腔内模排架受力,安全牢固,能为沉管隧道端模中顶板端模施工提供较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沉管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板端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底板端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顶板端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顶板端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侧墙端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侧墙端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中墙端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沉管隧道端模支撑平台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沉管隧道端模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沉管隧道端模支撑平台中主横梁与平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底板,1A-底板端模,2-侧墙,2A-侧墙端模,3-中墙,3A-中墙端模,4-顶板,4A-顶板端模,5-止水带,6-模板,6a-浇筑面,6b-支撑面,61-内圈模板,62-外圈模板,7-压合件,71-内圈木方,72-外圈木方,71a-木方一,71b-木方二,72a-木方三,72b-木方四,8-夹持组件,81-夹持件,82-拉杆,83-支撑杆,84-加固钢筋,85-顶头托架,86-双拼槽钢,9-底部基础,10-浇筑钢筋,11-沉管大腔内模排架,12-主横梁,13-平台结构,131-平台横梁,132-平台纵梁,133-面板,14-护栏,15-支撑架,151-基础梁,152-支撑梁,152a-横撑杆,152b-支撑杆,152c-斜撑杆,152d-可紧固撑杆,153-支撑板,S-端模支撑平台的布置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用于布置在三室型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管段端部。
如图1所示,沉管隧道结构包括底板1、两侧的侧墙2、中间的两面中墙3和顶板4,所述底板1、侧墙2、中墙3和顶板4均布置有端模,并且在底板1、两侧侧墙2和顶板4上均布置有止水带5,所述止水带5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止水带5可以采用各部位单独安装,然后在各部位接头处拼接形成整体环状结构,也可以采用整体式的结构方式,本实施例采用条形环状结构(带状环形结构),止水带5具有止水面,止水带5分别布置在顶板4、底板1和侧墙2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附近,且该止水带5的止水面与各部位的厚度方向垂直,达到止水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止水带5优选整体式结构,从而形成沿沉管端部整圈环状设置结构。下面就如何布置各部位端模结构及止水带进行说明。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沉管隧道端模包括分别布置在底板1端部的底板端模1A、顶板4端部的顶板端模4A和侧墙2端部的侧墙端模2A,三个部位的端模均包括止水带5,以及分别安装在该止水带5两侧的模板6,模板6分为两块,分别为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均包括浇筑面6a和支撑面6b,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的浇筑面6a一侧用于浇筑混凝土,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的支撑面6b上均设置有用于顶压模板6的压合件7,所述底板端模1A、顶板端模4A和侧墙端模2A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合件7顶压在对应模板上的夹持组件8。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模板6采用木模板,压合件7沿模板6长度方向延伸至相邻模板上,形成对相邻两个模板6顶压,止水带5的止水面垂直于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的板面,且止水带5的止水面与沉管各部位的厚度方向垂直设置。
止水带5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将止水带5分别布置在底板1、侧墙2和顶板4的厚度中心附近位置。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内圈模板61上的压合件7采用内圈木方71,其中包括贴靠着止水带5设置的木方一71a和靠着背水侧端部设置的木方二71b,外圈模板62上的压合件7采用外圈木方72,其中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5设置的木方三72a和靠着迎水侧端部设置的木方四72b,所述内圈木方71和外圈木方72为相同尺寸,使得所述内圈木方71a和外圈木方72a将止水带5夹持固定。
夹持组件8包括将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的压合件7同时顶压固定的夹持件81,也可以针对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的压合件7单独设置夹持件81,优选前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夹持件81采用双拼圆钢。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各部位所处位置不同,以及各自的结构及受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部位的端模具有各自的优选实施方式,下面再介绍各部位端模的差异化设置结构:
如图2所示,底板端模1A的夹持组件8还包括多道拉杆82和多个布置在底部基础9上的支撑杆83,多个所述拉杆82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并依次穿过模板6和夹持件81,所述拉杆82上设有将模板6和夹持件82拉紧固定的紧固件,多个所述支撑杆83用于对夹持件81进行支撑。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拉杆82采用螺杆和锚索,通过焊接或箍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浇筑钢筋10上,所述支撑杆83采用螺杆或型钢。
如图3所示,侧墙端模2A的夹持组件8还包括布置在夹持件81上的多个顶头托架85以及用于顶压多个所述顶头托架85的双拼槽钢86。
由于侧墙端模2A的模板6受力较大,优选对侧墙端模2A的夹持件81进行加固,布置3个顶头托架85,顶头托架85对夹持件81在上部、中部和底部进行顶持,并依靠双拼槽钢86压住顶头托架85,对侧墙端模2A进行加固,所述顶头托架85为柱状结构,使用钢结构或者其他高强度材料制作。
另外,浇筑钢筋10依次穿过模板6和夹持件81,可将双拼槽钢86进一步与浇筑钢筋10连接固定。
如图4所示,顶板端模4A的夹持组件8还包括多道拉杆82,以及将顶部端模的夹持件81固定的加固钢筋84,多道所述拉杆82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并依次穿过模板6和夹持件81,所述拉杆82上设有将模板6和夹持件81拉紧固定的紧固件,所述加固钢筋84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拉杆82采用螺杆或锚索,通过焊接或箍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浇筑钢筋10上,拉杆82上设置有锁紧螺母作为紧固件,将模板6和夹持件81拉紧固定成整体结构进行加固。
如图5所示,所述沉管隧道端模还包括中墙端模3A,所述中墙端模3A包括整体式模板6,以及用于顶压该整体式模板6的压合件7,该中墙端模3A上还包括顶压该压合件7的夹持件81,所述夹持件81上设有两个顶头托架85,两个顶头托架分别布置在夹持件81的两端,两个顶头托架85依靠布置其上的双拼槽钢86顶压。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合件7包括压合在整体式模板6两端的木方,所述夹持件81为双拼圆钢。
此外,如同侧墙端模2A一样,沉管节段管段的浇筑钢筋10依次穿过模板6和夹持件81,可将双拼槽钢86进一步与浇筑钢筋10连接固定,由于沉管中墙两侧均不是迎水侧,因此,中墙端模3A不用布置止水带。
应该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在通过底板端模1A、侧墙端模2A、中墙端模3A和顶板端模4A组成沉管隧道整体端模时,相邻的两块模板6(包括相邻的两块内圈模板61、相邻的两块外圈模板62、中墙端模中相邻的两块整体式模板6)之间的拼缝平整,木模板的拼缝采用双面胶,并采用勾缝剂进行勾缝处理,保证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漏浆。此外,模板6根据现场沉管节段管段的绑扎主筋的实际位置开孔安装,在开孔处设有砂浆堵缝。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模支撑平台,用于施工沉管隧道端模的安装顶板端模。
如图9-12所示,端模支撑平台的布置区域S位于沉管顶板处,该端模支撑平台包括一端连接在沉管大腔内模排架11上的多根主横梁12,多根所述主横梁12的另一端延伸至沉管端部外侧,且在该端设有平台结构13,该平台结构13由平台横梁131、平台纵梁132和面板133构成。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优选的实施方式是该端模支撑平台的还包括安装在平台结构13外侧的护栏14,且面板133采用防滑钢板。
端模支撑平台为钢结构,主横梁12采用H型钢,平台横梁131和平台纵梁132采用槽钢,通过焊接形成支撑平台结构。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端模支撑平台还包括用于支撑顶板端模4A的支撑架15,支撑架15包括安装在主横梁12上的基础梁151以及安装在基础梁151上的支撑梁152,所述支撑梁152为三角支撑结构,包括横撑杆152a和支撑杆152b,两者分别采用槽钢和工字钢焊接连接,再采用工字钢作为斜撑杆152c分别与横撑杆152a和支撑杆152b焊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所述斜撑杆152c上布置可紧固撑杆152d,用于抵紧并支撑顶板端模4A,从而形成对顶板端模4A支撑。可紧固撑杆152d优选采用丝杆,支撑架15也可采用单一的型钢构造,一端连接在端模支撑平台上,另一端用于支撑顶板端模4A。
所述横撑杆152a、支撑杆152b和斜撑杆152c焊接形成的三角支撑结构与基础梁151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基础梁151采用H型钢,在基础梁151上焊接支撑板153,所述支撑架15通过支撑板153安装在基础梁151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沉管隧道端模的施工方法,在安装沉管隧道端模时,总体安装顺序为:材料准备→安装底板外圈模板部分→安装顶板内圈模板部分→安装止水带→安装剩余端模,在安装底板外圈模板部分前,先确定止水带的安装部位,从而对底板外圈模板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其中,止水带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端模的模板采用木模板,木模板应拼缝平整,并采取措施填缝,不得漏浆,模内必须干净;模板安装后应及时验收并浇筑混凝土,木模板的拼缝采用双面胶。
如图2-8所示,沉管隧道端模的安装步骤如下:
a、确定止水带5的安装部位,采用将止水带5临时安装在目标位置或放点划线的方式确定止水带5的安装位置;
b、安装底板端模1A的外圈模板62和顶模端模4A的内圈模板,并分别采用压合件7将模板6顶压住,同时利用夹持组件8将压合件7及模板6临时固定;
c、安装止水带5;
d、安装底板端模1A的内圈模板61,并分别采用压合件7将内圈模板61顶压住,同时利用夹持组件8将压合件7及内圈模板61临时固定,调整止水带5位置,然后将底板端模1A全部夹紧固定;
e、侧墙端模2A和中墙端模3A安装、立模。
f、顶板端模4A安装、立模。
在安装模板6的过程中,根据现场沉管节段管段的浇筑钢筋10的实际位置对模板6进行开孔,然后完成模板6安装。
当止水带为整体式整圈环状止水带时,所述步骤c中安装止水带指将所述止水带整体安装在沉管隧道端模,在所述步骤e和步骤f中分别安装侧墙端模和顶端端模过程中,需要再次安装、调整和固定止水带,当止水带采用分部位多段式结构(再拼接形成环状结构)时,所述步骤c中安装止水带为安装底板端模的止水带,然后在安装顶板外圈模板时安装顶部端模的止水带,在所述步骤e和步骤f中分别安装侧墙端模和顶板端模过程中,需要单独安装、调整和固定止水带。
下面就各部位更具体和更优化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2和3所示,底板端模安装、立模:安装底板端模1A的外圈部分(包括模板、压合件和夹持件),根据现场绑扎主筋的实际位置对模板6进行开孔,先把木模板安装,再用木方将其压住并依靠夹持件81固定住,再安装止水带5,然后重复上述外圈工艺进行内圈的模板安装,使用木方将止水带5位置调节好后夹紧固定,底板端模1A每隔60cm布置3道拉杆82和一道支撑杆83加固,其中两边侧墙2底部、中墙3墙底及大腔下倒角处布置2道拉杆82和2道支撑杆83加固,外圈利用焊接在浇筑钢筋10的拉杆82进行安装加固,在底板端模的防水底板焊根钢筋,把支撑杆83的底部放在焊好的钢筋上,顶住木方进行加固(也可以在底部基础9上地锚固定钢板,作为支撑杆83的底部连接支撑基础)。
如图6和7所示,侧墙端模2A安装、立模:侧墙端模2A也分为内圈及外圈,采用木模板和双拼槽钢86等部件组成,先安装中埋式橡胶止水带5,根据现场绑扎主筋的实际位置对模板6进行开孔,然后采用木方压合,并依靠夹持件81固定,调整好止水带5,每隔60cm布置一道双拼槽钢86压住3个顶头托架85,顶住夹持件81(采用双拼圆钢)进行加固。
如图8所示,中墙端模采用整体式模板6,并用木方压住,同时利用夹持件81夹持,中隔墙每隔60cm布置一道双拼槽钢86压住2个顶头托架85,顶住夹持件81(采用双拼圆钢)进行加固。
如图4和5所示,顶板端模4A安装、立模:顶板端模分为内圈及外圈,采用木模板、木方、螺杆、钢筋等组成,安装顶板端模4A的内圈部分(包括模板6、压合件7和夹持件81),根据现场绑扎主筋的实际位置对模板6进行开孔,每隔50cm布置2道拉杆82,先安装模板6及压合件,再安装中埋式橡胶止水带5,然后重复上述内圈工艺进行外圈的模板安装,并将止水带5位置调节好后夹紧固定,再采用压合件7(采用木方)压合并依靠夹持件81(采用双拼圆钢)夹持固定,并点焊加固钢筋84把夹持件81压在木方上固定住。

Claims (10)

1.一种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布置在底板(1)端部的底板端模(1A)、顶板(4)端部的顶板端模(4A)和侧墙2端部的侧墙端模(2A),三个部位的端模均包括止水带(5)和模板(6),所述模板(6)包括安装在该止水带(5)两侧的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均包括浇筑面(6a)和支撑面(6b),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的支撑面(6b)上均设置有用于顶压模板(6)的压合件(7),所述底板端模(1A)、顶板端模(4A)和侧墙端模(2A)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合件(7)顶压在对应模板(6)上的夹持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模板(61)上的压合件(7)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5)和靠着背水侧端部设置的两块内圈木方(71),所述外圈模板(62)上的压合件(7)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5)和靠着迎水侧端部设置的两块外圈木方(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8)包括将内圈模板(61)的压合件(7)和外圈模板(62)的压合件(7)同时顶压固定的夹持件(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端模(1A)的夹持组件(8)还包括多道拉杆(82)和多个布置在底部基础(9)上的支撑杆(83),多个所述拉杆(82)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并依次穿过模板(6)和夹持件(8),所述拉杆(82)上设有将模板(6)和夹持件(81)拉紧固定的紧固件,多个所述支撑杆(83)用于对夹持件(81)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端模(4A)的夹持组件(8)还包括多道拉杆(82)和将夹持件(81)固定的加固钢筋(84),多个所述拉杆(82)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并依次穿过模板(6)和夹持件(81),所述拉杆(82)上设有将模板(6)和夹持件(81)拉紧固定的紧固件,所述加固钢筋(84)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端模(2A)的夹持组件(8)还包括布置在夹持件(81)上的多个顶头托架(85)以及用于顶压多个所述顶头托架(85)的双拼槽钢(8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管隧道端模还包括中墙端模(3A),所述中墙端模(3A)包括整体式模板(6),以及用于顶压该整体式模板(6)的压合件(7),该中墙端模(3A)上还包括顶压该压合件(7)的夹持件(81),所述夹持件(81)上设有多个顶头托架(85),以及用于顶压多个所述顶头托架(85)的双拼槽钢(86)。
8.一种端模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用于施工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顶板端模(4A),包括一端连接在沉管大腔内模排架(11)上的多根主横梁(12),多根所述主横梁(12)的另一端延伸至沉管端部外侧,且在该端布置由平台结构(13),所述平台结构(13)包括平台横梁(131)、平台纵梁(132)和面板(1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模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模支撑平台还包括用于支撑顶板端模(4A)的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包括安装在主横梁(12)上的基础梁(151),以及安装在基础梁(151)上的支撑梁(152),所述支撑梁(152)为三角支撑结构,所述支撑梁(152)上布置有多个用于支撑顶板端模(4A)的可紧固撑杆(152d)。
10.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时,采用如下步骤:
a、确定止水带(5)的安装部位;
b、安装底板端模(1A)的外圈模板(62)和顶模端模(4A)的内圈模板(61),并分别采用压合件(7)将模板(6)顶压住,同时利用夹持组件(8)将压合件(7)及模板(6)临时固定;
c、安装止水带(5);
d、安装底板端模(1A)的内圈模板(61),并分别采用压合件(7)将内圈模板(61)顶压住,同时利用夹持组件(8)将压合件(7)及内圈模板(61)临时固定,调整止水带(5)位置,然后将底板端模(1A)全部夹紧固定;
e、侧墙端模(2A)和中墙端模(3A)安装、立模;
f、顶板端模(4A)安装、立模。
CN202010251198.6A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3353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1198.6A CN111335358A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1198.6A CN111335358A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5358A true CN111335358A (zh) 2020-06-26

Family

ID=71180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1198.6A Pending CN111335358A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53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9259A (zh) * 2020-12-24 2021-04-27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
CN113404014A (zh) * 2021-07-29 2021-09-17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水闸墩墙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95313A (ja) * 1996-04-30 1997-11-18 Fudo Constr Co Ltd 沈埋函の製作方法
CN103726511A (zh) * 2013-11-29 2014-04-16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体积隧道沉管整体浇筑的模板系统
CN104847023A (zh) * 2015-05-25 2015-08-19 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 钢边橡胶止水带施工方法
CN110076889A (zh) * 2019-05-31 2019-08-02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干坞顺序法全断面整体预制沉管模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95313A (ja) * 1996-04-30 1997-11-18 Fudo Constr Co Ltd 沈埋函の製作方法
CN103726511A (zh) * 2013-11-29 2014-04-16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体积隧道沉管整体浇筑的模板系统
CN104847023A (zh) * 2015-05-25 2015-08-19 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 钢边橡胶止水带施工方法
CN110076889A (zh) * 2019-05-31 2019-08-02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干坞顺序法全断面整体预制沉管模板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9259A (zh) * 2020-12-24 2021-04-27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
CN112709259B (zh) * 2020-12-24 2022-04-01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
CN113404014A (zh) * 2021-07-29 2021-09-17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水闸墩墙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530596A (ja) 多種の変断面を有する掘削トンネルにおける二次覆工高速施工構造及び方法
CN213710348U (zh) 一种与满堂支架结合的地下车站侧墙模板支撑体系
CN114482375B (zh) 整体接缝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方法
CN111335358A (zh)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72540A (zh) 适用于池壁混凝土浇筑的一体化模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6516845A (zh) 一种潮汐区桥梁水中墩的维修加固方法
CN111058622A (zh) 一种柱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方式的大钢模现浇柱施工方法
CN209067225U (zh) 一种明挖矩形隧道用衬砌模板台车
CN213682129U (zh) 深基坑单侧模架
CN113550576A (zh) 深梁钢筋绑扎侧模跳仓错位施工工艺
CN211421637U (zh) 一种预制天沟的连接结构
CN209482710U (zh) 一种爬升式整体钢平台模架体系
JP2913436B2 (ja) 移動式型枠工法とその工法に用いる装置
CN217420484U (zh) 一种用于现浇单向板的可拆卸模板系统
CN212249181U (zh) 一种适用于池壁混凝土浇筑的一体化模架系统
CN215629484U (zh) 一种t梁桥横向加强装置
CN110712290B (zh) 一种预制梁的制备工艺
CN115538479A (zh) 深层空间利用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法
CN211873413U (zh) 一种基于石膏空心砌块的免抹灰墙体
JP2008502822A (ja) 建築要素及び建築方法
CN210483012U (zh) 一种双曲面弧形混凝土墙体的施工装置
CN114250926A (zh) 预制装配式楼梯及其施工方法
CN221778685U (zh)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预封闭结构
CN114892960B (zh) 一种浸油增强的剪力墙定型木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20167506U (zh) 一种用于边梁模板加固的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