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7201A - 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7201A
CN111277201A CN202010102256.9A CN202010102256A CN111277201A CN 111277201 A CN111277201 A CN 111277201A CN 202010102256 A CN202010102256 A CN 202010102256A CN 111277201 A CN111277201 A CN 111277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photovoltaic
rods
photovoltaic power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22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7201B (zh
Inventor
程晓峰
李凡
江健
韩邢峰
杨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22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7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7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7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3/00Installations of lightning conductors; Fastening thereof to suppor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包括光伏阵列,光伏阵列包括多个光伏组件,防雷系统包括:避雷针阵列,避雷针阵列包括多个避雷针,多个避雷针设置于光伏阵列上,相邻避雷针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滚球放置于相邻且等高的避雷针上,第一间距与滚球的半径以及滚球相对于对应的避雷针的渗透深度有关,滚球的半径与光伏电站的防雷等级相关,渗透深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避雷针的长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整个光伏电站仅用一根避雷针导致防雷范围小的问题,能够有效减少避雷针的数量,降低光伏电站的成本,并为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增加直击雷防护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防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因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和资源充足性的特点而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大部分光伏电站为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针对这两种光伏电站所使用的防雷措施为直接利用光伏组件的边框作为接闪器进行防雷或采用所有光伏组件共用一根避雷针的防雷措施,导致光伏组件的防雷区域小、防雷效果不佳等问题。面对土地供应不足的情况,水面光伏电站开始兴起。但是水面光伏电站多采用无边框的双玻组件作为光伏组件,无法对光伏组件进行有效接地,导致水面光伏电站遭遇雷击频繁,尤其对直击雷的防护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以增强避雷针的防护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光伏阵列,所述光伏阵列包括多个光伏组件,所述防雷系统包括:
避雷针阵列,所述避雷针阵列包括多个避雷针,多个所述避雷针设置于所述光伏阵列上,相邻所述避雷针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
滚球放置于相邻且等高的所述避雷针上,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滚球的半径以及所述滚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避雷针的渗透深度有关,所述滚球的半径与所述光伏电站的防雷等级相关,所述渗透深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避雷针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间距满足如下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387247870000021
其中,p为所述滚球的渗透深度,r为所述滚球的半径,d为所述第一间距。
可选的,所述避雷针阵列中的部分相邻所述避雷针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间距。
可选的,所述避雷针阵列包括多个避雷针组,所述避雷针组中的所述避雷针位于所述避雷针阵列中的一个区域,所述避雷针组中的所述避雷针的位置满足如下关系:
以一个避雷针为圆心,以所述第一间距为半径的一个圆弧与所述光伏阵列边缘的两个交点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避雷针;
分别以所述两个避雷针为圆心,以所述第一间距为半径的两个圆弧与所述光伏阵列边缘的两个非重复交点上设置有两个避雷针;
所述两个圆弧的交点与所述一个避雷针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一个圆弧的交点上设置有一个避雷针,所述两个圆弧的交点上设置有一个避雷针;
以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一个圆弧的交点为圆心,以所述第一间距为半径的一个圆弧与所述两个圆弧的交点上设置有两个避雷针。
可选的,多个所述避雷针竖直设置于所述光伏阵列上。
可选的,多个所述避雷针倾斜设置于所述光伏阵列上。
可选的,相邻所述避雷针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避雷针竖直设置于所述光伏阵列上时对应的相邻所述避雷针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相邻所述避雷针之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光伏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所述避雷针,所述避雷针与对应的所述光伏组件之间形成的面向对应的所述滚球一侧的夹角为钝角。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系统。
可选的,该光伏电站还包括光伏支架;
所述光伏支架设置于浮体上;或,所述光伏支架设置于地面上;或,所述光伏支架设置于分布式光伏场地上。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滚球的半径以及滚球相对于对应的避雷针的渗透深度计算出相邻避雷针之间的最大间距,其中,相邻避雷针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滚球的渗透深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避雷针的长度。根据第一间距在光伏阵列上布置多个避雷针,以形成避雷针阵列,能够解决整个光伏电站仅用一根避雷针导致防雷范围小的问题,此外,通过将避雷针布置在光伏阵列上,可以为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增加直击雷防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雷针阵列的布置点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滚球的渗透深度的计算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避雷针布置点位的示意图。
其中,1:避雷针;2: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3:光伏支架;
4:滚球;5:光伏组件;6:浮体;7:光伏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电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避雷针阵列的布置点位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滚球的渗透深度的计算原理图。参考图1、图2和图3,光伏电站包括光伏阵列,光伏阵列包括多个光伏组件5,防雷系统包括:
避雷针阵列7,避雷针阵列7包括多个避雷针1,多个避雷针1设置于光伏阵列上,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d;
滚球4放置于相邻且等高的避雷针1上,第一间距d与滚球4的半径r以及滚球4相对于对应的避雷针1的渗透深度p有关,滚球4的半径r与光伏电站的防雷等级相关,渗透深度p小于或等于对应的避雷针1的长度。
具体的,雷击容易对光伏电站造成破坏,使光伏电站无法正常运行,特别是直击雷造成的破坏。当直击雷击中光伏电站时,若光伏电站不能有效接地,轻则击穿光伏组件5形成溶洞,重则直接将光伏组件5整体击碎并使光伏组件5大幅度弯折,甚至使得光伏组件5大规模损坏。光伏组件5可以为太阳能电池板,多个光伏组件5组成一个光伏阵列,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避雷针1可以等高地设置于光伏阵列上,且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一间距d,将避雷针1以等于第一间距d布置在光伏阵列上,可以保证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最大,能够减小避雷针阵列中的避雷针数量,有利于降低防雷系统的成本。当然,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小于第一间距d,此时位于避雷针1保护范围内的光伏组件5的数量减少了,提高了对每个光伏组件5的保护效果,有利于提高光伏电站的防雷效果。
具体的,可以采用滚球法获得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示例性的,首先根据光伏电站的防雷等级确定滚球4的半径,一般来说,防雷等级越高,选取滚球的半径r越小。然后确定避雷针1的高度,其中避雷针1的高度可以根据光伏电站现场的实际需求来设置,不同的避雷针1的高度对应不同的间距。滚球4的渗透深度p为滚球4相对于相邻两个避雷针1而言,滚球4的边缘最低点落入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深度,若避雷针1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设置在光伏阵列上,则渗透深度p小于或等于对应的避雷针1的长度;若避雷针1与垂直于水平面的法线方向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于光伏阵列上,则渗透深度p小于或等于对应的避雷针1沿法线方向的长度。当滚球的渗透深度p与避雷针1沿法线方向的长度相等时,可以保证滚球4的边缘刚好不触碰到光伏组件5的表面(无论光伏组件5的坡度为多大,均认为是绝对平面),此时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即,第一间距d为相邻避雷针1保护的最大距离。滚球4的渗透深度p越小,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越小,相邻避雷针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就越小。同时,以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d在光伏阵列上布置避雷针1,当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间距d时,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较小,此时位于避雷针1保护范围内的光伏组件5的数量减少了,提高了对每个光伏组件5的保护效果;当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时,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最大,有利于减小避雷针阵列中的避雷针1的数量,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电站的建造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滚球的半径以及滚球相对于对应的避雷针的渗透深度计算出相邻避雷针之间的最大间距,其中,相邻避雷针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滚球的渗透深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避雷针的长度。根据第一间距在光伏阵列上布置多个避雷针,以形成避雷针阵列,对光伏电站的直击雷进行防护。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计算出的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在光伏阵列上布置避雷针,以第一间距为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能够解决整个光伏电站仅用一根避雷针导致防雷范围小的问题,能够有效减少避雷针的数量,降低光伏电站的成本。当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间距时,可以减小相邻避雷针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以增加对每个光伏组件的保护效果,有利于提高光伏电站的防雷效果。
可选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3和图4,第一间距d满足如下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387247870000061
其中,p为滚球的渗透深度,r为滚球的半径,d为第一间距。
具体的,等高的避雷针1以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d设置在光伏阵列上,每根避雷针1的保护范围是以该避雷针为中线的一个对称的锥体,当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时,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最大。在相邻两个避雷针1之间放置滚球4,滚球4的边缘与避雷针1的顶端接触点为A,相邻两个避雷针1等高,可以保证滚球4以渗透深度为避雷针长度落入相邻两个避雷针1之间时,滚球4刚好不触碰到光伏组件5的表面。滚球4的最低点D与B点的垂直直线距离为滚球4的渗透深度p。从图3中可知,OD=OA=r,AC=BD=p,AB=d/2,OD垂直于AB,则
Figure BDA0002387247870000071
由此可得
Figure BDA0002387247870000072
Figure BDA0002387247870000073
即,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第一间距
Figure BDA0002387247870000074
对于水面光伏电站来说,渗透深度p等于等高避雷针1的垂直高度时,可以保证滚球4刚好不触碰到光伏组件5的表面,此时第一间距d为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最大距离,即为使得相邻避雷针1有最大联合保护覆盖范围的最大距离。
可选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避雷针布置点位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2和图5,避雷针阵列包括多个避雷针组,避雷针组中的避雷针1位于避雷针阵列中的一个区域,避雷针组中的避雷针1的位置满足如下关系:
以一个避雷针1为圆心,以第一间距d为半径的一个圆弧与光伏阵列边缘的两个交点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避雷针1;
分别以两个避雷针1为圆心,以第一间距d为半径的两个圆弧与光伏阵列边缘的两个非重复交点上设置有两个避雷针1;
两个圆弧的交点与一个避雷针1的连线为第一连线,第一连线与一个圆弧的交点上设置有一个避雷针1,两个圆弧的交点上设置有一个避雷针1;
以第一连线与一个圆弧的交点为圆心,以第一间距d为半径的一个圆弧与两个圆弧的交点上设置有两个避雷针1。
具体的,可以将位于光伏阵列一角的边缘的光伏组件作为起始布针点,采用交点法确定光伏阵列中每一避雷针1的具体点位,所有避雷针形成避雷针阵列,以保护光伏组件避免雷击。示例性的,参考图4,步骤1,将光伏阵列看做一个矩形形状,在光伏阵列边缘的顶点10处布置第一个避雷针1,以点10为圆心,第一间距d为半径画第一圆弧101,该第一圆弧101分别与光伏阵列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边缘各有一个交点11和12,所得交点11和交点12处即为布置避雷针1的点位。
步骤2,再分别以交点11和交点12为圆心,以第一间距d为半径画弧,所得第二圆弧102和第三圆弧103分别与光伏阵列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边缘各有一个交点13和14(交点13不与交点11重叠,交点14不与交点12重叠);且第二圆弧102和第三圆弧103相交于交点16,交点10与交点16之间的第一连线与第一圆弧101相交于交点15。
步骤3,根据交点15与交点1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间距d的大小关系、交点15与交点1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间距d大小关系,调整交点15的位置,以确保交点15与交点11以及交点15与交点12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d。
步骤4,然后以交点15为圆心,以第一间距d为半径画圆弧,得到第四圆弧104,第四圆弧104与第三圆弧103相交于交点17,与第二圆弧102相交于交点18;调整交点17使得交点17与交点12、交点14和交点15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d,调整交点18使得交点18与交点11、交点13和交点15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d。
步骤5,分别在交点10、交点11、交点12、交点13、交点14、交点15、交点17和交点18处布置避雷针1,这些交点处的避雷针1形成一个避雷针组。避雷针阵列中包括多个避雷针组,在避雷针阵列中每个避雷针组中的避雷针1满足上述交点的位置关系。
步骤6,再分别以交点13和交点14为圆心,以第一间距d为半径画圆弧,得到第五圆弧105和第六圆弧106,分别与光伏阵列的边缘相交于交点19和交点20。
步骤7,再分别以交点18和交点17为圆心,以第一间距为半径画第七圆弧107和第八圆弧108,分别与第五圆弧105和第六圆弧106相交于交点21和交点22,第七圆弧107和第八圆弧108相交与交点23,交点23与交点15之间的第二连线(图5中虚线)与第四圆弧相交于交点24,调整交点24的位置,以确保交点24与交点17以及交点24与交点18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d。
步骤8,再以交点24为圆心,以第一间距d为半径,按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交点的方法,以此类推,依次布置下一个避雷针组。若在光伏阵列最后一个区域内,由于区域过小导致布置的避雷针位置过密,则将已布置完毕区域的避雷针之间的间距同时减小一定的距离,再对最后区域内的避雷针间距进行重新布置直至所有区域内相邻避雷针之间的距离相近,且任意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间距d,最终形成如图2所示的所有避雷针的布置点位,并根据对应点位在光伏阵列上布置避雷针。
可选的,避雷针阵列中的部分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间距。当然,由于光伏阵列的面积不同,可以有部分设置于光伏阵列上的避雷针阵列中的相邻避雷针1之间间距等于第一间距d。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够将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最大化,便于减少避雷针阵列中避雷针1的数量,有利于减小光伏电站的成本。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多个避雷针1竖直设置于光伏阵列上。
具体的,避雷针1可以等高地设置于光伏阵列上,且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一间距d,将避雷针1以等于第一间距d布置在光伏阵列上,可以保证相邻避雷针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最大,能够减小避雷针阵列中的避雷针1数量,有利于降低防雷系统的成本;也可以将避雷针1以小于第一间距d布置在光伏阵列上,此时位于避雷针1保护范围内的光伏组件5的数量减少了,提高了对每个光伏组件5的保护效果。避雷针1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放置在光伏阵列上,可以减小避雷针1的受力,避免避雷针1因长期受到自重和接地引线的拉力的影响而产生弯折的现象。
可选的,多个避雷针1倾斜设置于光伏阵列上。
具体的,避雷针1可以与垂直于水平面的法线方向呈一定角度安装在光伏阵列上,光伏电站一般采用氧化锌避雷针,如果避雷针1的针杆方向与垂直于水平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倾斜角度过大,在长期受到自重和引线的应力下,有可能导致避雷针弯折或断裂,当光伏阵列遭遇雷击时,因强大电流而带来的电动力对倾斜角度大的避雷针1破坏力更大,能够缩短避雷针1的使用寿命。因此,避雷针1的针杆方向与垂直于水平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不能过大,所有避雷针1与水平面成相同的角度布置在光伏阵列上,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d。无论是垂直设置避雷针1还是倾斜设置避雷针1,均不能遮挡光伏组件,以免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
可选的,当多个避雷针1倾斜设置于光伏阵列上时,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小于避雷针1竖直设置于光伏阵列上时对应的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
具体的,当避雷针1在光伏阵列上针杆方向与垂直于水平面的法线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时,每根避雷针1的保护覆盖范围会减小,通过缩短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来使得设置在该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光伏组件5能够得到有效的防雷保护,因此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小于避雷针1竖直设置于光伏阵列上时对应的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相邻避雷针1之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光伏组件5,至少一个光伏组件5的一端设置有一个避雷针1,避雷针1与对应的光伏组件5之间形成的面向对应的滚球一侧的夹角为钝角。
具体的,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一间距d,将避雷针1以等于第一间距d布置在光伏阵列上,可以保证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最大,能够减小避雷针阵列中的避雷针数量,不必在每一个光伏组件5上均设置避雷针1,有利于降低防雷系统的成本。当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间距d时,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减小,此时位于避雷针1保护范围内的光伏组件5的数量减少了,有利于提高对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光伏组件5的防护效果。等高的避雷针1可以与垂直于水平面的法线方向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于光伏阵列中的光伏组件5上,避雷针1向远离滚球一侧的方向倾斜,并与光伏组件5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便于采用滚球法测量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电站,该光伏电站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系统。光伏电站还包括:光伏支架3,光伏支架设置于浮体上;或,光伏支架设置于地面上;或,光伏支架设置于分布式光伏场地上。
具体的,光伏电站可以为水面光伏电站,光伏支架3设置于浮体6上并用于支撑对应的光伏组件5(如图1所示),浮体6漂浮在水面上,用于放置光伏阵列,浮体6之间可以采用软连接,便于增加或减少光伏组件5的数量。光伏支架3固定在浮体6上,用于支撑光伏组件5。避雷针1等高的设置在光伏组件的一端,且相邻避雷针1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光伏组件5,当相邻避雷针1以第一间距d进行布置时,可以将相邻避雷针1之间的保护覆盖范围最大化,能够避免一个光伏组件5设置一个避雷针,有效的减少了光伏电站防雷系统所使用的避雷针的数量,降低了防雷系统的成本。对于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来说,采用光伏支架3支撑光伏组件5,可以将避雷针1连接在光伏支架3上,可以为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增加直击雷防护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不仅仅包括水面光伏电站,还包括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等,若光伏电站为地面光伏电站,则将光伏支架3设置在地面上;若光伏电站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则将光伏支架3设置在分布式光伏场地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防雷系统,因此也具备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滚球的半径以及滚球相对于对应的避雷针的渗透深度计算出相邻避雷针之间的最大间距,其中,滚球的半径可以由光伏电站的防雷等级确定,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并根据第一间距在光伏阵列上布置多个避雷针,以形成避雷针阵列,对光伏电站的直击雷进行防护。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计算出的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在光伏阵列上布置避雷针,当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间距时,能够减小相邻避雷针之间的联合保护覆盖范围,但有利于提高对设置于相邻避雷针之间至少一个光伏组件的防护效果。以第一间距为相邻避雷针之间的间距时,能够解决整个光伏电站仅用一根避雷针导致防雷范围小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一个光伏组件布置一根避雷针的情况,能够有效减少避雷针的数量,降低光伏电站的成本。将避雷针按照与水平面垂直的法线方向呈一定角度进行布置,可以有效的减少避雷针对光伏组件的遮挡,便于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以增加效益。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避雷针布置在用于支撑光伏阵列的光伏支架上,可以为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增加直击雷防护功能。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光伏阵列,所述光伏阵列包括多个光伏组件,所述防雷系统包括:
避雷针阵列,所述避雷针阵列包括多个避雷针,多个所述避雷针设置于所述光伏阵列上,相邻所述避雷针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
滚球放置于相邻且等高的所述避雷针上,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滚球的半径以及所述滚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避雷针的渗透深度有关,所述滚球的半径与所述光伏电站的防雷等级相关,所述渗透深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避雷针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满足如下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2387247860000011
其中,p为所述滚球的渗透深度,r为所述滚球的半径,d为所述第一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针阵列中的部分相邻所述避雷针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针阵列包括多个避雷针组,所述避雷针组中的所述避雷针位于所述避雷针阵列中的一个区域,所述避雷针组中的所述避雷针的位置满足如下关系:
以一个避雷针为圆心,以所述第一间距为半径的一个圆弧与所述光伏阵列边缘的两个交点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避雷针;
分别以所述两个避雷针为圆心,以所述第一间距为半径的两个圆弧与所述光伏阵列边缘的两个非重复交点上设置有两个避雷针;
所述两个圆弧的交点与所述一个避雷针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一个圆弧的交点上设置有一个避雷针,所述两个圆弧的交点上设置有一个避雷针;
以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一个圆弧的交点为圆心,以所述第一间距为半径的一个圆弧与所述两个圆弧的交点上设置有两个避雷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避雷针竖直设置于所述光伏阵列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避雷针倾斜设置于所述光伏阵列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避雷针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避雷针竖直设置于所述光伏阵列上时对应的相邻所述避雷针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避雷针之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光伏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所述避雷针,所述避雷针与对应的所述光伏组件之间形成的面向对应的所述滚球一侧的夹角为钝角。
9.一种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雷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伏支架;
所述光伏支架设置于浮体上;或,所述光伏支架设置于地面上;或,所述光伏支架设置于分布式光伏场地上。
CN202010102256.9A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 Active CN111277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2256.9A CN111277201B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2256.9A CN111277201B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7201A true CN111277201A (zh) 2020-06-12
CN111277201B CN111277201B (zh) 2022-07-15

Family

ID=7100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2256.9A Active CN111277201B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72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6491A (zh) * 2021-02-08 2022-08-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直击雷防护装置以及该装置的布置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9384A (ja) * 1984-10-22 1986-05-17 Toshiba Corp 太陽電池アレイ保護装置
CN101950956A (zh) * 2010-11-03 2011-01-19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系统防雷电控制装置
CN101950765A (zh) * 2010-08-17 2011-01-19 上海臻和防雷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防过压太阳能电池板
CN102916345A (zh) * 2011-08-03 2013-02-06 周志强 小型风电场直击雷完全防护的方法及装置
CN204311798U (zh) * 2014-12-09 2015-05-06 江西仪能新能源微电网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车棚
CN206542376U (zh) * 2017-02-20 2017-10-03 深圳市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站防雷设施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9384A (ja) * 1984-10-22 1986-05-17 Toshiba Corp 太陽電池アレイ保護装置
CN101950765A (zh) * 2010-08-17 2011-01-19 上海臻和防雷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防过压太阳能电池板
CN101950956A (zh) * 2010-11-03 2011-01-19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系统防雷电控制装置
CN102916345A (zh) * 2011-08-03 2013-02-06 周志强 小型风电场直击雷完全防护的方法及装置
CN204311798U (zh) * 2014-12-09 2015-05-06 江西仪能新能源微电网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车棚
CN206542376U (zh) * 2017-02-20 2017-10-03 深圳市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站防雷设施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RNON SINGHASATHEIN 等: ""The Designation of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for the Photovoltaic Module by using the Protective Angle Method""", 《2019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ELECTRONICS,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TI-CON)》 *
张磊 等: ""光伏电站直击雷防护设计"", 《电力科学与工程》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6491A (zh) * 2021-02-08 2022-08-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直击雷防护装置以及该装置的布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7201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36341B1 (en) Lightning termination preventer
US5043527A (en) Dissipation array system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CN111277201B (zh) 一种光伏电站的防雷系统和光伏电站
JP2012164723A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103046791A (zh) 一种采用双回路电缆t接引下的输电线路直线塔
CN201319483Y (zh) 电缆终端杆
CN213636613U (zh) 一种适用于密集布置的光伏电池板的避雷结构
CN209747289U (zh) 干式空心电抗器工作组
CN105507646B (zh) 通信基站
CN212435640U (zh) 光伏方阵以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09993732U (zh) 一种光伏电站接地结构
CN205319318U (zh) 一种采用整体式避雷系统的短波天线
KR20110127643A (ko) 광전지 모듈 또는 모듈 그룹의 현수선 현수식 선로
CN111864420A (zh) 一种立体地网
CN218569498U (zh) 一种侧击雷避雷装置
CN204720574U (zh) 适用于家庭光伏电站使用的防雷装置的布局结构
CN211151918U (zh) 太阳能板阵列防雷系统
CN213654433U (zh) 一种地滚雷防护围栏
KR102604963B1 (ko) 태양광 전지 패널 1열 배열에 있어서 과도과전압 크기를 상쇄하는 직렬 결선방법
CN205123211U (zh) 一种输电走廊用防雷多功能杆塔
CN204205869U (zh) 动力电缆中间连接装置
CN210156895U (zh) 一种漂浮式光伏方阵及其防雷构件
CN220395332U (zh) 一种输电线路π接用钢管杆
CN219875043U (zh) 一种网格布线的防雷保护装置
CN103545779B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防风偏刚性绝缘拉索的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Applicant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Applicant before: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Applicant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6th floor, R & D center building, no.1699 Xiyou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EFEI SUNGROW RENEWABLE ENERGY SCI. & TECH.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