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4860B -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4860B
CN111244860B CN202010168396.6A CN202010168396A CN111244860B CN 111244860 B CN111244860 B CN 111244860B CN 202010168396 A CN202010168396 A CN 202010168396A CN 111244860 B CN111244860 B CN 111244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mechanism
vertical
fan
transverse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83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4860A (zh
Inventor
郑再枢
胡旭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iquan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iquan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iquan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iquan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683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4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4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4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4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4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06Totally-enclosed installations, e.g. in meta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10Cooling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包括壳体、导体组以及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夹持机构和竖向夹持机构,竖向夹持机构设置在壳体内侧,竖向夹持机构沿竖向夹持导体组,横向夹持机构沿横向夹持导体组,横向夹持机构固定连接竖向夹持机构;竖向夹持机构内侧设有竖向支撑件,且竖向支撑件设于竖向夹持机构和导体组之间,横向夹持机构内侧设有横向支撑件,横向支撑件设于横向夹持机构和导体组之间,横向支撑件连通竖向支撑件,横向夹持机构一侧设有风扇,风扇和横向夹持机构之间设有制冷机构,且风扇正对制冷机构,风扇通过进气管连通横向支撑件,制冷机构通过排气管连通横向支撑件。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散热效果好,安装使用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型现代化工程、超高楼宇和大型装备增加了用电需求。作为电力传输导线,传统电缆已经难以满足使用需要,特别是在多线路施工中,多路电缆的并联使用给连接使用造成巨大的阻碍,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密集型母线槽作为一种重要的线路连接设备,能够满足上述大型工程对输配电的要求。由于其将由多路母排组成的导体组密集封闭在壳体内,在通电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现有密集型母线槽均是相对封闭的,导体组产生的热量难以及时向外散失,存在较高的火灾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密集型母线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密集型母线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包括壳体、导体组以及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夹持机构和竖向夹持机构,所述竖向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所述竖向夹持机构沿竖向夹持所述导体组,所述横向夹持机构沿横向夹持所述导体组,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夹持机构;
还包括风扇、横向支撑件、竖向支撑件、制冷机构、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内侧设有竖向支撑件,且所述竖向支撑件设于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和导体组之间,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内侧设有横向支撑件,所述横向支撑件设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和导体组之间,所述横向支撑件连通所述竖向支撑件,所述横向夹持机构一侧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和横向夹持机构之间设有制冷机构,且所述风扇正对所述制冷机构,所述风扇通过进气管连通所述横向支撑件,所述制冷机构通过排气管连通所述横向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半导体制冷片、C型隔热夹层、隔板、真空泵、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和控制阀门,所述C型隔热夹层封闭端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C型隔热夹层开口端镶嵌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冷端正对所述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热端朝向所述C型隔热夹层内部,所述C型隔热夹层开口端两端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C型隔热夹层内部通过第一抽气管连接真空泵,所述C型隔热夹层的夹层内腔通过第二抽气管连接真空泵,所述第一抽气管和第二抽气管上均设置控制阀门,所述隔板上设置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孔,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C型隔热夹层内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沿竖向设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一侧,所述挡板上下两端均与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固定连接,且所述挡板设于所述隔板外侧,所述风扇和真空泵均固定设于所述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冷却孔,所述第一冷却孔正对所述导体组内母排之间的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件包括第一波浪件和第二波浪件,所述第一波浪件和第二波浪件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波浪件或第二波浪件的波谷正对所述导体组的单个母排,所述第一波浪件或第二波浪件的波峰正对所述导体组内母排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一冷却孔设于波峰上。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所述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支撑组内腔与所述第一波浪件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支撑组内腔与所述第二波浪件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支撑组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支撑组与所述排气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组至少包括两个第一中空矩形件,两个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与所述第一波浪件首端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与所述第一波浪件尾端连通,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上设有第二冷却孔,所述第二冷却孔朝向所述导体组和横向夹持机构内侧之间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组至少包括两个第二中空矩形件,两个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与所述第二波浪件首端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与所述第二波浪件尾端连通,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上设有第三冷却孔,所述第三冷却孔朝向所述导体组和横向夹持机构内侧之间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导体组上下两端的竖向夹持件,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竖向夹持件外侧;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导体组左右两侧的横向夹持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散热翅片,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导体组上,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风扇、真空泵、半导体制冷片和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密集型母线槽上设置主动散热的风扇、横向支撑件、竖向支撑件、制冷机构、进气管和排气管,能够将外界冷却空气通入到导体组的各母排之间的空隙内,加速热量带出,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设置了真空泵,能够加速冷却空气的加速流动,辅助加速降温,且能够将C型隔热夹层内的热空气带出,防止热空气对冷却效果的影响,以及对C型隔热夹层的夹层内腔抽真空,起到真空隔热作用,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散热效果好,安装使用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的右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控制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导体组;3横向夹持机构;301横向夹持件;4竖向夹持机构;401竖向夹持件;5风扇;6横向支撑件;601第一支撑组;6011第一中空矩形件;602第二支撑组;6021第二中空矩形件;7竖向支撑件;701第一波浪件;702第二波浪件;8制冷机构;801半导体制冷片;802C型隔热夹层;803隔板;804真空泵;805第一抽气管;806第二抽气管;807控制阀门;9进气管;10排气管;11挡板;12第一冷却孔;13控制器;14温度传感器;15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旨在通过在现有密集型母线槽的结构上设置主动降温结构,提高密集型母线槽的降温效果。具体的,其主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密集型母线槽相同,均包括了壳体1、导体组2、夹持结构等。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7,散热良好的密集型母线槽具体包括壳体1、导体组2以及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夹持机构3和竖向夹持机构4,所述竖向夹持机构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侧,壳体1与竖向夹持机构4通过螺栓、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夹持机构4沿竖向夹持所述导体组2,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沿横向夹持所述导体组2,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夹持机构4,横向夹持机构3和竖向夹持机构4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竖向夹持机构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导体组2上下两端的竖向夹持件401,两个竖向夹持件401之间的连线为竖向,与导体组2中单个母排的竖向方向相同,竖向夹持件401对导体组2的竖向进行夹持。所述壳体1固定在所述竖向夹持件401外侧,两个壳体1之间连线与两个竖向夹持件401之间的连线重合。同样的,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导体组2左右两侧的横向夹持件301,横向夹持件301对导体组2的横向进行夹持。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两个横向夹持件301成“][”设置,将导体组2夹持在中间,而两个竖向夹持件401则分别设置在两个横向夹持件301的上下两端,横向夹持件301和上端和下端均与竖向夹持件401固定连接。因此通过上述结构中的横向夹持机构3和竖向夹持机构4实现了对导体组2的夹持封闭,与现有技术中结构基本相同。
为了实现主动散热,提高散热效果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设置了风扇5、横向支撑件6、竖向支撑件7、制冷机构8、进气管9和排气管10。各部件之间具体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所述竖向夹持机构4内侧设有竖向支撑件7,且所述竖向支撑件设于所述竖向夹持机构4和导体组2之间,即竖向支撑件7设置在竖向夹持件401和导体组2之间,从而使得导体组2的上端或下端与竖向夹持件401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此实施例中竖向支撑件7为中空结构,能够通过相关管道通入空气。同时,所述竖向支撑件7上设有第一冷却孔12,所述第一冷却孔12正对所述导体组2内母排之间的空隙。因此,通入到竖向支撑件7内腔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冷却孔12排入到母排之间的空隙进行降温,同时,母排之间的空隙中的空气也可通过第一冷却孔12进入到支撑件内腔中向外排出,带走热量。在此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导体组2的更好的降温效果,对竖向支撑件7结构进行了设计,具体如下:
所述竖向支撑件7包括第一波浪件701和第二波浪件702,所述第一波浪件701和第二波浪件702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2的上端和下端,第一波浪件701和第二波浪件702相对导体组2的一侧成波浪形,如图3所示,而第一波浪件701和第二波浪件702背对导体组2的一侧为平整形状,与竖向夹持件401紧密相接。由上可知,第一波浪件701的波峰和第二波浪件702的波峰相对,第一波浪件701的波谷和第二波浪件702的波谷相对。具体的,所述第一波浪件701或第二波浪件702的波谷正对所述导体组2的单个母排,即单个母排被夹持在第一波浪件701和第二波浪件702相对的波谷中。而所述第一波浪件701或第二波浪件702的波峰正对所述导体组2内母排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一冷却孔12设于波峰上。因此,在使用时,进入到第一波浪件701内腔中的冷空气可以从第一冷却孔12向外排出并进入到相邻母排之间的空隙,冷空气从第一波浪件701的波峰沿着上述空隙流动到第二波浪件702的波峰处,从而将母排上产生的热量带走,最终热量空气通过第一冷却孔12进入到第二波浪件702内腔中,再通过第二波浪件702向外排出。
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内侧设有横向支撑件6,所述横向支撑件6设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和导体组2之间,用于对导体组2形成支撑作用,同时使得导体组2和横向夹持机构3之间形成空隙,方便空气流通。此实施例中,横向支撑件6为内中空结构,且所述横向支撑件6连通所述竖向支撑件7。对于横向支撑件6的结构如下:
具体地,所述横向支撑件6包括第一支撑组601和第二支撑组602,所述第一支撑组601和第二支撑组602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2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支撑组601内腔与所述第一波浪件701内腔连通,因此,通过第一支撑件为第一波浪件701提供冷空气;所述第二支撑组602内腔与所述第二波浪件702内腔连通,因此,第二波浪件702内腔空气通过第二支撑组602向外排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组601与所述进气管9连通,所述第二支撑组602与所述排气管10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可知,冷空气通过进气管9通入到第一支撑组601内腔,第一支撑组601内腔的空气进一步进入到第一波浪件701中,第一波浪件701中的冷空气通过波峰上的第一冷却孔12向外排出到相邻母排之间的空隙内,冷空气通过母排之间的空隙从第一波浪件701到达第二波浪件702,带着母排上的热量通过第一冷却孔12进入到第二波浪件702内腔中,第二波浪件702的空气进一步进入到第二支撑组602中,第二支撑组602内腔中的热空气进一步通过排气管10向外排出。
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组601至少包括两个第一中空矩形件6011,保证了横向夹持件301对导体组2夹持的稳定。两个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6011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2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6011与所述第一波浪件701首端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6011与所述第一波浪件701尾端连通,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6011上设有第二冷却孔(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冷却孔朝向所述导体组2和横向夹持机构3内侧之间空隙。从而第一中空矩形件6011内的冷空气可以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冷却孔向外排出,能够与第一波浪件701配合,实现靠边设置的母排也能实现双面降温,提高降温效果。
同样地,所述第二支撑组602至少包括两个第二中空矩形件6021,第二中空矩形件6021的形状大小与第一中空矩形件6011相同。两个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6021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2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6021与所述第二波浪件702首端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6021与所述第二波浪件702尾端连通,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6021上也设有所述第三冷却孔(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三冷却孔朝向所述导体组2和横向夹持机构3内侧之间空隙。因此,横向夹持件301和导体组2之间的热空气则通过第三冷却孔进入到第二中空矩形件6021中,进一步通过排气管10向外排出,实现散热。
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一侧设有风扇5,如图2和3所示,风扇5设置在横向夹持机构3的左侧。所述风扇5和横向夹持机构3之间设有制冷机构8,且所述风扇5正对所述制冷机构8,通过风扇5朝向制冷机构8吹风,使吹向制冷机构8的空气变为冷空气。所述风扇5通过进气管9连通所述横向支撑件6,具体的是通过进气管9连通第一支撑组601,将冷空气通入到第一支撑组601内腔,并进一步到达第一波浪件701。所述制冷机构8通过排气管10连通所述横向支撑件6,具体的是通过排气管10连通第二支撑组602,第二波浪件702内腔的热空气通过排气管10进入到制冷机构8中,从而实现热空气的排出。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机构8包括半导体制冷片801、C型隔热夹层802、隔板803、真空泵804、第一抽气管805、第二抽气管806和控制阀门807。所述C型隔热夹层802封闭端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固定连接,如图3,C型隔热夹层802弯曲的封闭端固定连接横向夹持件301。所述C型隔热夹层802开口端镶嵌有半导体制冷片801,应用半导体制冷片801的原理,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801冷端正对所述风扇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801热端朝向所述C型隔热夹层802内部,所述C型隔热夹层802开口端两端设有隔板803,所述隔板803与所述竖向夹持机构4固定连接。从而在使用时,风扇5吹向半导体制冷片801的冷端产生冷空气,而半导体制冷片801的热端产生的热量在C型隔热夹层802内部。所述C型隔热夹层802内部通过第一抽气管805连接真空泵804,所述C型隔热夹层802的夹层内腔通过第二抽气管806连接真空泵804,因此,半导体制冷片801热端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真空泵804向外排出,同时,通过真空泵804抽吸C型隔热夹层802的夹层内腔使其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真空状态的C型隔热夹层802能够起到隔热作用,减少C型隔热夹层802内部对横向夹持件301的影响,也就减少了半导体制冷片801热端产生的热量对导体组2的影响,使风扇5和半导体制冷片801冷端配合达到较好的制冷效果。所述第一抽气管805和第二抽气管806上均设置控制阀门807,通过控制阀门807对第一抽气管805和第二抽气管806的流量进行设定,满足使C型隔热夹层802的夹层内腔实现真空状态,同时能够将C型隔热夹层802内部空气不断抽出。所述隔板803上设置连通所述进气管9的孔,从而风扇5吹向半导体制冷片801产生的冷空气通过上述孔进入到进气管9中;所述排气管10连通所述C型隔热夹层802内部,从而由第二支撑组602排出的热空气通过排气管10进入到了C型隔热夹层802内部,在真空泵804的作用下,热空气能够不断从第二支撑组602进入到排气管10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板11,所述挡板11沿竖向设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一侧,所述挡板11上下两端均与所述竖向夹持机构4固定连接,且所述挡板11设于所述隔板803外侧,所述风扇5和真空泵804均固定设于所述挡板11上。一方面,挡板11为风扇5和真空泵804提供了固定安装位置,另一方面,挡板11能够和隔板803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空气仅能够通过风扇5进入到挡板11和隔板803形成的空间内,同时半导体制冷片801形成的冷空气仅能够通过进气管9进入到第一支撑组601中,保证了降温工作的顺利稳定进行。
为了实现更好的控制,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13、温度传感器14和散热翅片15,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外侧设有散热翅片15,所述温度传感器14设于所述导体组2上,所述控制器13电连接所述风扇5、真空泵804、半导体制冷片801和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4用于实时监测导体组2的热量情况,当超过预设阈值时,通过控制器13开启风扇5、真空泵804和半导体制冷片801,实现对导体组2的制冷降温。
其中,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通过温度传感器14检测导体组2内温度情况,并在温度超过预设定的阈值时,空气开启风扇5、真空泵804和半导体制冷片801,风扇5吸风进入到挡板11和隔板803形成的空间内,进入的空气吹向半导体制冷片801的冷端产生冷空气,在风扇5不断吹动作用和真空泵804的抽吸作用下,冷空气则通过进气管9进入到第一支撑组601中,第一支撑组601的内腔的冷空气进一步进入到第一波浪件701中,第一波浪件701中的冷空气通过第一冷却孔12向外排出,排出的冷空气进入到相邻母排之间,冷空气与母排进行热交换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在气流的推动作用下朝向第二波浪件702流动,热空气通过第一冷却孔12进入到第二波浪件702中,第二波浪件702中的热空气进一步进入到第二支撑组602中,第二支撑组602中的热空气通过排气管10进入到C型隔热夹层802内部,真空泵804通过第一抽气管805对C型隔热夹层802内部进行抽气,将半导体制冷片801热端产生的热空气和排气管10中热空气一起抽吸走,同时排气管10中热空气进入能够加速C型隔热夹层802内部热量快速排出,真空泵804通过第二抽气管806将C型隔热夹层802的夹层内腔中的空气向外抽吸形成真空,起到隔热效果,防止C型隔热夹层802中的热量影响导体组2的降温效果。
通过在密集型母线槽上设置主动散热的风扇5、横向支撑件6、竖向支撑件7、制冷机构8、进气管9和排气管10,能够将外界冷却空气通入到导体组2的各母排之间的空隙内,加速热量带出,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设置了真空泵804,能够加速冷却空气的加速流动,辅助加速降温,且能够将C型隔热夹层802内的热空气带出,防止热空气对冷却效果的影响,以及对C型隔热夹层802的夹层内腔抽真空,起到真空隔热作用,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散热效果好,安装使用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隔板803、挡板11和C型隔热夹层802的两端均为封闭的结构,以满足工作要求。控制阀门807也受到控制器13的控制,当C型隔热夹层802的夹层内腔达到理想的真空度后,第二抽气管806上的控制阀门807可以关闭并保持C型隔热夹层802的夹层内腔真空环境。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体组以及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夹持机构和竖向夹持机构,所述竖向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所述竖向夹持机构沿竖向夹持所述导体组,所述横向夹持机构沿横向夹持所述导体组,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夹持机构;
还包括风扇、横向支撑件、竖向支撑件、制冷机构、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内侧设有竖向支撑件,且所述竖向支撑件设于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和导体组之间,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内侧设有横向支撑件,所述横向支撑件设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和导体组之间,所述横向支撑件连通所述竖向支撑件,所述横向夹持机构一侧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和横向夹持机构之间设有制冷机构,且所述风扇正对所述制冷机构,所述风扇通过进气管连通所述横向支撑件,所述制冷机构通过排气管连通所述横向支撑件;
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半导体制冷片、C型隔热夹层、隔板、真空泵、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和控制阀门,所述C型隔热夹层封闭端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C型隔热夹层开口端镶嵌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冷端正对所述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热端朝向所述C型隔热夹层内部,所述C型隔热夹层开口端两端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C型隔热夹层内部通过第一抽气管连接真空泵,所述C型隔热夹层的夹层内腔通过第二抽气管连接真空泵,所述第一抽气管和第二抽气管上均设置控制阀门,所述隔板上设置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孔,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C型隔热夹层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沿竖向设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一侧,所述挡板上下两端均与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固定连接,且所述挡板设于所述隔板外侧,所述风扇和真空泵均固定设于所述挡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冷却孔,所述第一冷却孔正对所述导体组内母排之间的空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件包括第一波浪件和第二波浪件,所述第一波浪件和第二波浪件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波浪件或第二波浪件的波谷正对所述导体组的单个母排,所述第一波浪件或第二波浪件的波峰正对所述导体组内母排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一冷却孔设于波峰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所述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支撑组内腔与所述第一波浪件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支撑组内腔与所述第二波浪件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支撑组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支撑组与所述排气管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至少包括两个第一中空矩形件,两个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与所述第一波浪件首端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与所述第一波浪件尾端连通,所述第一中空矩形件上设有第二冷却孔,所述第二冷却孔朝向所述导体组和横向夹持机构内侧之间空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至少包括两个第二中空矩形件,两个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对称设于所述导体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与所述第二波浪件首端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与所述第二波浪件尾端连通,所述第二中空矩形件上设有第三冷却孔,所述第三冷却孔朝向所述导体组和横向夹持机构内侧之间空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导体组上下两端的竖向夹持件,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竖向夹持件外侧;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导体组左右两侧的横向夹持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散热翅片,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导体组上,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风扇、真空泵、半导体制冷片和温度传感器。
CN202010168396.6A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Active CN111244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8396.6A CN111244860B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8396.6A CN111244860B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4860A CN111244860A (zh) 2020-06-05
CN111244860B true CN111244860B (zh) 2021-01-08

Family

ID=70866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8396.6A Active CN111244860B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486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4804A (en) * 1987-11-19 1989-02-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rmally efficient power busway housing
KR20110040446A (ko) * 2009-10-14 2011-04-20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화재 전파 차단 버스 덕트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선박
CN207853281U (zh) * 2018-01-26 2018-09-11 广州市特乐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除尘降温降噪一体化电气柜
CN109904816A (zh) * 2017-12-11 2019-06-18 镇江西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CN209088483U (zh) * 2018-12-29 2019-07-09 合肥伊斯特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温灭火功能的母线槽
CN209545095U (zh) * 2019-04-10 2019-10-25 河南中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母线槽
CN209692306U (zh) * 2019-05-27 2019-11-26 吉林大洋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母线槽
CN210092817U (zh) * 2019-07-24 2020-02-18 王祥珠 一种建筑线路排布用的内嵌于墙体的母线槽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4804A (en) * 1987-11-19 1989-02-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rmally efficient power busway housing
KR20110040446A (ko) * 2009-10-14 2011-04-20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화재 전파 차단 버스 덕트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선박
CN109904816A (zh) * 2017-12-11 2019-06-18 镇江西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CN207853281U (zh) * 2018-01-26 2018-09-11 广州市特乐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除尘降温降噪一体化电气柜
CN209088483U (zh) * 2018-12-29 2019-07-09 合肥伊斯特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温灭火功能的母线槽
CN209545095U (zh) * 2019-04-10 2019-10-25 河南中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母线槽
CN209692306U (zh) * 2019-05-27 2019-11-26 吉林大洋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母线槽
CN210092817U (zh) * 2019-07-24 2020-02-18 王祥珠 一种建筑线路排布用的内嵌于墙体的母线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4860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89273U (zh) 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
CN111244860B (zh)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CN213278876U (zh) 一种换热除湿型变电站
CN206619831U (zh) 变电站
CN106972372A (zh) 变电站
CN210573423U (zh) 一种用于室内环境净化调控的空气热交换装置
CN1920420A (zh) 一种电子空气调节器
CN212849765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母线槽
CN101772230B (zh) 高频热辊加热控制柜
CN220754163U (zh) 一种隔热性好降温效率高的配电箱
CN112382803B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系统
CN110763046A (zh) 针对高温热源设备的降温散热系统及降温散热方法
CN219227020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
CN211720213U (zh) 一种高效散热无机绝缘密集型母线槽
CN212183063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母线槽
CN219780595U (zh) 一种隔爆变频器降温系统
CN212133022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冰箱背部散热管件
CN220456970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配电柜
CN113543607B (zh) 一种大功率变频器用隔爆控制柜
CN215221317U (zh) 一种智能降温除湿的开关柜
CN211701134U (zh) 一种环网柜散热装置
CN220235248U (zh) 一种风冷svg用集装箱
CN219611294U (zh) 一种配网母线保护装置
CN210832710U (zh) 一种冷库制冷机组
CN219717674U (zh) 一种防潮通气的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