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2516A -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2516A
CN111122516A CN201911360527.4A CN201911360527A CN111122516A CN 111122516 A CN111122516 A CN 111122516A CN 201911360527 A CN201911360527 A CN 201911360527A CN 111122516 A CN111122516 A CN 111122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film
pet
glass beads
film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05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2516B (zh
Inventor
任初林
王建平
张�杰
孙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g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g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g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g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605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2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2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2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2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2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55Specular reflectiv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涉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玻璃微珠放入烘箱,在100~150℃下保持3~5min;对PET胶膜进行电晕处理,然后涂布水性胶水,并以100~120℃保持1~2min;在PET胶膜上摊撒玻璃微珠,形成植株膜,并放入烘箱中在130~140℃下保持3~5min;将植株膜放入真空镀膜机内进行真空镀膜;在涂层化纤布上刮涂油性胶水,并与玻璃微珠的镀膜面进行复合,随后将PET胶膜剥离,最后用逆反射系数测试仪检测玻璃微珠的逆反射系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涂层化纤布能够将玻璃微珠固着于自身上,使玻璃微珠能够单独进行逆反射系数测试,使得生产者能够对进厂原材料进行甄别,而无需制造反光材料成品,因此能够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反光材料领域,主要借助镀膜后的玻璃微珠作为反射单元,光线透入玻璃微珠进行聚拢,再在触及反射膜时被反射,在这个过程中,光线可能在玻璃微珠内产生折射及散射,影响光线的运行方向,因此玻璃微珠的质量是影响反光材料反射性能的主要因素。
由于反光材料中所采用的玻璃微珠直径普遍在60μm左右,这样的尺寸精度下要对单个玻璃微珠进行检测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关于玻璃微珠反射性能的检测通常是在反光材料制成成品之后采用专用仪器进行逆反射系数检测,这种检测方式需要先将完整的反光材料制造出来才能进行,而制造完成的反光材料若不满足逆反射系数要求则需要做报废处理,因此对玻璃微珠逆反射系数的判定存在滞后性,容易造成原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能够单独对玻璃微珠进行检测,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检测的玻璃微珠放入烘箱,在100~150℃下保持3~5min;
S2对PET胶膜进行电晕处理,然后在PET胶膜的电晕面涂布水
性胶水,并在涂布后以100~120℃保持1~2min,热烘后取出PET
胶膜;
S3在PET胶膜上摊撒玻璃微珠,形成植株膜,并放入烘箱中在
130~140℃下保持3~5min,并控制玻璃微珠沉降深度为其直径的30~40%;
S4将植株膜放入真空镀膜机内进行真空镀膜,并确保镀层均匀;
S5在涂层化纤布上刮涂油性胶水,在70~100℃下保持3~5min后将涂层化纤布涂布有胶水的一面与玻璃微珠的镀膜面进行复合,随后将PET胶膜剥离,使玻璃微珠部分地暴露于空气中,最后用逆反射系数测试仪检测玻璃微珠的逆反射系数。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对玻璃微珠进行烘烤能够去除玻璃微珠表面沾染的水分,避免因水分存在导致玻璃微珠与PET胶膜结合不牢的问题产生,使得玻璃微珠不容易从PET胶膜上发生脱落,进而提高玻璃微珠从PET胶膜到涂层化纤布上时的转移率,从而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玻璃微珠的沉降深度控制在其直径的30~40%使得玻璃微珠的直径最大处不会被水性胶水包裹,进而方便玻璃微珠的转移;电晕处理能够诱发塑料表面分子的化学键产生断裂,进而使得PET胶膜表面的分子重新排列,以提高PET胶膜表面的润湿性和张力,使得胶水涂布后与PET胶膜之间的结合力更加牢固,减少玻璃微珠转移过程中胶水的脱落,减少涂层化纤布从PET胶膜上带下的胶水量,从而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真空镀膜则使玻璃微珠表面产生反射膜,进而使得玻璃微珠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而涂层化纤布则用于转移并承载玻璃微珠,使玻璃微珠镀有反射膜的一侧背朝光源,这样光线才能先进入玻璃微珠再被反射膜反射回去,进而实现玻璃微珠逆反射系数的测定;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单独对玻璃微珠进行测试,而无需制造反光材料成品,能够从源头上把控原材料的质量,方便将不合格原料筛除,消除了玻璃微珠逆反射系数测定的滞后性,因此能够减少原材料的浪费,达到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ET胶膜的厚度为36~50μm,其电晕后的表面张力至少为38达因。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PET胶膜太薄硬度就低,稍微一用力PET胶膜就会产生褶皱,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玻璃微珠脱落,太厚PET胶膜又太硬,会导致玻璃微珠转移到涂层化纤布上时PET胶膜的撕扯角过小,导致玻璃微珠难以剥离,36~50μm是测试后的结果,既能够满足玻璃微珠的附着要求,同时又能够保证玻璃微珠的转移净化率满足要求;表面张力越大的物质,对其他物质的吸附力越强,其与胶水结合得也就更好,而提升PET胶膜表面张力是通过电晕实现的,但是电晕过度会导致PET胶膜老化、变脆,使得玻璃微珠转移过程中PET胶膜剥离困难,因此38达因是比较合理的范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ET胶膜在进行电晕之前需要先进行清洁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用纯度为95%以上的酒精对PET胶膜的电晕面进行喷淋,在喷淋的过程中保持酒精在PET胶膜的表面上流动,之后用火焰喷枪对PET胶膜进行炙烤,炙烤时火焰的喷射方向平行于PET胶膜的表面,且火焰距离PET胶膜至少20cm。
PET胶膜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其成分构成复杂,在存放的过程中会逐渐析出内部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附着在PET胶膜的表面会影响其电晕程度,甚至可能在电晕过程中被电火花引燃,造成生产事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酒精能够溶解绝大部分有机溶剂,并且其具有强挥发性,因此易清理,同时火焰喷枪炙烤能够促进酒精的挥发,同时火焰与PET胶膜不产生接触,不会对PET胶膜产生损伤,从而使得PET胶膜内析出的添加剂能够被清除得更加彻底。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ET胶膜在电晕后需要进行表面张力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将表面张力为30达因的乙二醇乙醚和表面张力为58达因的甲酰胺混合,可制得张力为30~58达因的一系列测试液,然后将表面张力为38达因的测试液涂布于电晕处理后的PET胶膜表面,涂布要在0.5s内完成,且一次涂抹成型,每次涂布面积为10cmX10cm,液膜保持2s以上不破裂聚拢成小液滴时,用张力更大的测试液继续在PET胶膜的表面进行涂抹,直至液膜破裂时间接近2s时止;若涂抹后液膜保持时间小于2s,则改用张力更低的测试液进行涂抹测试,直至液膜保持时间接近2s时止,同时,液膜保持时间接近2s的测试液至少需要重复测试三次,以排除偶然因素。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液体的所谓张力,指液体内部分子间促使其相互聚拢形成液滴的相互吸引力,而一般固体物质的表面张力都要小于液体,因此液体涂抹于固体物质表面时,通常会破裂聚拢成小液滴,而当固体物质的表面张力大于液体时,液体涂抹于固体物质表面时则会形成液膜;同时,根据GB/T 14216–2008《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当该物质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内部张力越接近时,那么液膜维持时间越接近2s,因此可以根据这个标准来测定PET胶膜的表面张力值,而多次实验则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使PET胶膜的表面张力数据测量得更加准确。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ET胶膜在电晕后需要进行表面张力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在电晕后的PET胶膜上10cmX10cm的区域内涂抹油墨,待油墨干燥后用刻刀将油墨涂抹区域划分成1mmX1mm的网格,之后再用剥离强度为38mN/m的3M测试胶带粘贴在油墨上,并用橡皮擦将其压平,使之与胶膜紧密贴合,然后沿垂直于PET胶膜表面的方向将胶带慢慢揭起,观看油墨被胶带粘起的情况,油墨剥离率小于1%时,表面张力处理很好,油墨剥离率1~10%时,表面处理欠佳,油墨剥离率大于10%,表面处理质量差,以上操作至少进行三次,以排除偶然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3M测试胶带具有粘性,而PET胶膜经过电晕处理后其表面张力增大会使其产生静电吸附效果,相当于也具备了粘性,因此油墨涂抹于PET胶膜表面并干燥后能够被PET胶膜吸住,此时用剥离强度为38mN/m的3M测试胶带来粘黏油墨,若3M测试胶带的粘黏力大于PET胶膜的吸附力,那么油墨会被3M测试胶带粘下,否则油墨将仍然附着于PET胶膜表面,根据公式换算,1达因是1g物体产生1cm/s2加速度时的力,而3M测试胶带的剥离强度单位为mN/m,两者一换算,可知1达因=1mN/m,因此38mN/m的剥离强度即相当于38达因的表面张力,因此用3M测试胶带也能够用来测试物质的表面张力,本方案中要求PET胶膜表面张力至少为38达因,因此PET胶膜的表面张力值大于3M测试胶带,因此油墨的剥离率应当小于1%。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性胶水选择水性丙烯酸压敏胶,涂布时将胶水倾倒于PET胶膜上,然后用计量棒作为涂布工具控制涂抹厚度为50~70μm。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性胶水选择油性丙烯酸压敏胶,涂布时将涂布时将胶水倾倒于涂层化纤布上,然后用计量棒作为涂布工具控制涂抹厚度为150~200μm。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涂层化纤布与玻璃微珠的具体复合方法为:首先以100~130℃的条件对涂抹油性胶水后的涂层化纤布加热3~5min,然后将涂层化纤布和玻璃微珠相互贴合,并在涂层化纤布上施加3~4kgf的压力,保持5~10min,然后将PET胶膜和涂层化纤布一起浸入50~70℃的温水中浸泡5~10min之后将PET胶膜剥除,然后将涂层化纤布取出以80~100℃的条件烘干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丝棒是标准工具,也叫计量棒,其能够精准、定量地控制涂层的涂抹厚度;油性丙烯酸压敏胶预热能够减少胶水的含水量,以提高其粘性力,加压能够促进玻璃微珠与涂层化纤布更好地进行粘合,随后的二次加热能够让油性丙烯酸压敏胶彻底干燥,进而将玻璃微珠粘牢,而水性丙烯酸压敏胶能够溶于水,而涂层化纤布上的胶水为不与水互熔的油性胶水,因此能够通过水浸方式将PET胶膜与玻璃微珠进行分离,从而方便玻璃微珠转移到涂层化纤布上。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微珠的不圆度、失透率均小于3%,折射率为1.9~1.95,且其范围内数不小于95%。
玻璃微珠的不圆度、失透率和折射率都会影响其反射性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圆度越低,玻璃微珠越接近圆球状,那么光线照射到玻璃微珠表面时,就能够以越接近垂直于玻璃微珠表面的角度进入其内部,同时光线在经镀膜层反射后也能够以更小的偏折率返回原光源位置,从而使得玻璃微珠的反射光强度更高;而失透率越低的玻璃微珠,也就意味着透光性能越好,那么其在覆上镀膜层后,当光照射到玻璃微珠上时,能够更多地透过玻璃微珠,进而能够有更多光照量被镀膜层反射回去;同时,由于折射率n=sin i/sin r即入射角的正弦值除以折射角的正弦值,因此在入射角一定时,折射率越大,那么折射角越小,而普通玻璃的折射率一般在1.5左右,本方案选择折射率较大的玻璃,能够尽可能减小光线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偏差,进而使玻璃微珠对光线进行反射时,能够有更多光量被反射回原先的发射方向,从而使得这种玻璃微珠具有更好的反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涂层化纤布能够将玻璃微珠固着于自身上,使玻璃微珠能够单独进行逆反射系数测试,使得生产者能够对进厂原材料进行甄别,而无需制造反光材料成品,因此能够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清洁处理能够清除PET胶膜内析出的添加剂,使得PET胶膜的电晕处理质量更高;
3.电晕后的检测能够对PET胶膜的质量进行跟进,方便实验者筛选PET胶膜,进而减小实验干扰因素,从而提高玻璃微珠逆反射系数测试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流程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检测的玻璃微珠放入烘箱,在100~150℃下保持3~5mi,以除净玻璃微珠中混杂的水分。
S2选取厚度为36~50μm的PET胶膜,先对其进行清洁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用纯度为95%以上的酒精对PET胶膜的电晕面进行喷淋,在喷淋的过程中保持酒精在PET胶膜的表面上流动,之后用火焰喷枪对PET胶膜进行炙烤,炙烤时火焰的喷射方向平行于PET胶膜的表面,且火焰距离PET胶膜至少20cm。
清洁完成后对PET胶膜进行电晕处理,电晕后PET胶膜的表面张力至少为38。实际上对于需要相互粘接的物质而言,表面张力越大越好,张力越大,说明分子间作用力越强,那么与其他物质贴合时的结合力也就越强。同时PET胶膜表面张力的提高是通过电晕处理获得的,其原理是通过高压电场使PET胶膜表面附近的空气等离子化,这些等离子在高压电场作用下高速冲击胶膜表面,使其表面分子的化学键断裂再重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能够提高PET胶膜的表面张力,但是电晕处理过度会导致PET胶膜老化及发脆,导致其使用性能严重下降,因此对于高分子塑料而言,将其表面张力调整到38达因为宜。
PET胶膜在电晕后还需要进行张力值测试,以确保测试所用PET胶膜合格,依据GB/T 14216–2008《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的规定,可以采用临界表面张力测试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将表面张力为30达因的乙二醇乙醚和表面张力为58达因的甲酰胺混合,可制得张力为30~58达因的一系列测试液,然后将表面张力为38达因的测试液涂布于电晕处理后的PET胶膜表面,涂布要在0.5s内完成,且一次涂抹成型,每次涂布面积为10cmX10cm,液膜保持2s以上不破裂聚拢成小液滴时,用张力更大的测试液继续在PET胶膜的表面进行涂抹,直至液膜破裂时间接近2s时止;若涂抹后液膜保持时间小于2s,则改用张力更低的测试液进行涂抹测试,直至液膜保持时间接近2s时止,同时,液膜保持时间接近2s的测试液至少需要重复测试三次,以排除偶然因素。
并且GB/T 14216–2008还公布了乙二醇乙醚和甲酰胺混合液的具体张力数值表,摘取部分数据见表1。
表1 用于测定膜或片材的润湿张力所用的混合溶液
润湿张力(mN/m) 乙二醇乙醚(ml) 甲酰胺(ml) 甲醇(ml) 水(ml)
22.6 0 0 100 0
25.4 0 0 90 10
27.3 0 0 80 20
30 100 0 0 0
31 97.5 2.5 0 0
32 89.5 10.5 0 0
33 81 19 0 0
34 73.5 26.5 0 0
35 65 35 0 0
36 57.5 42.5 0 0
37 51.5 48.5 0 0
38 46 54 0 0
39 41 59 0 0
40 36.5 63.5 0 0
本方案在国标的基础上,通过自行探究试验出另一种能够测量物体表面张力数值的方法,将其命名为粘黏测试法,具体方法如下:
在电晕后的PET胶膜上10cmX10cm的区域内涂抹油墨,待油墨干燥后用刻刀将油墨涂抹区域划分成1mmX1mm的网格,之后再用剥离强度为38mN/m的3M测试胶带粘贴在油墨上,并用橡皮擦将其压平,使之与胶膜紧密贴合,然后沿垂直于PET胶膜表面的方向将胶带慢慢揭起,观看油墨被胶带粘起的情况,油墨剥离率小于1%时,表面张力处理很好,油墨剥离率1~10%时,表面处理欠佳,油墨剥离率大于10%,表面处理质量差,以上操作至少进行三次,以排除偶然性。3M测试胶带是标准工具,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其产品系列丰富,可直接借助阿里巴巴等平台采购到对应剥离强度的胶带。
为了验证粘黏测试法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方案特设立实验对照组,具体实验设置方法如下:
分别取用GB/T 14216–2008《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确定表面张力依次为35、36、37、38、39、40、41mN/m的PET胶膜,每种张力值的PET胶膜分别取10张,然后用粘黏测试法对上述组别PET胶膜进行测试,并记录同一组PET胶膜表面的平均油墨剥离率,具体表征数据记录于表2。
表2 PET胶膜表面张力值及其对应其油墨剥离率记录表
组别 表面张力数值(mN/m) 油墨剥离率(%)
组1 35 10.02
组2 36 6.41
组3 37 3.09
组4 38 0.97
组5 39 0.72
住6 40 0.53
组7 41 0.28
根据表2数据可知,随着PET胶膜表面张力的升高,油墨的剥离率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实验用3M测试胶带的剥离强度为固定值,而物质的表面张力越大,则说明其内部的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而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就是说表面张力越大,两个物体之间结合时的相互吸引力越强,那么粘接也就越牢固,因此当PET胶膜的表面张力值越来越大时,油墨与PET胶膜之间的结合力也会越来越好。
并且当PET胶膜表面张力与3M测试胶带的剥离强度接近时,油墨的剥离率接近1%,同时由于先结合与后结合的区别,PET胶膜先与油墨结合,那么两者之间的分子在时间的作用下会相互渗透并重新构建化学键,因此结合更加稳定,故剥除3M测试胶带时油墨更多会留存于PET胶膜上,但因为油墨两侧受力几近相等,因此不能暴力揭除,否则容易导致油墨脱落,这也是本方案必须采用缓慢揭除才能使测试结构更加准确的原因所在。
检测合格后,在PET胶膜的电晕面涂布水性胶水,水性胶水选择水性丙烯酸压敏胶,并借助计量棒作为涂布工具,在PET胶膜上涂布50~70μm厚,涂布时先将胶水倾倒于PET胶膜上,然后用计量棒将胶水刮向PET胶膜的另一侧即可,并在涂布后以100~120℃保持1~2min,对胶水进行初干,以提高其粘性,热烘后取出PET胶膜。
S3在PET胶膜上摊撒玻璃微珠,使其形成植株膜,并将植株膜放入烘箱内在130~140℃下保持3~5min,并控制玻璃微珠沉降深度为其直径的30~40%。
玻璃微珠的沉降深度控制具体为:通过控制烘箱里面的温度和热风量以及停留时间,让PET胶膜融化后的粘度产生变化,使玻璃微珠通过自身的重量下沉到PET胶膜中,形成需要达到的沉降深度。
S4将植株膜放入真空镀膜机内进行真空镀膜,并确保镀层均匀。
S5选择190T涂层化纤布作为载体,在涂层化纤布上刮涂油性胶水,油性胶水选择油性丙烯酸压敏胶,胶水刮涂厚度为150~200μm,然后先让涂层化纤布将在70~100℃下保持3~5min进行初步预干,然后将涂层化纤布涂布有胶水的一面与玻璃微珠的镀膜面进行复合,并在涂层化纤布上施加3~4kgf的压力,保持5~10min,然后将PET胶膜和涂层化纤布一起浸入50~70℃的温水中浸泡5~10min之后将PET胶膜剥除,之后将涂层化纤布取出以80~100℃的条件烘干,此时玻璃微珠部分地暴露于空气中,最后用逆反射系数测试仪检测即可得出玻璃微珠的逆反射系数。
具体实施原理:这种方法能够对玻璃微珠进行镀膜并进行逆反射系数测定,能够省去传统制造反光材料成品的过程,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待检测的玻璃微珠放入烘箱,在100~150℃下保持3~5min;
S2 对PET胶膜进行电晕处理,然后在PET胶膜的电晕面涂布水性胶水,并在涂布后以100~120℃保持1~2min,热烘后取出PET胶膜;
S3 在PET胶膜上摊撒玻璃微珠,形成植株膜,并放入烘箱中在130~140℃下保持3~5min,并控制玻璃微珠沉降深度为其直径的30~40%;
S4 将植株膜放入真空镀膜机内进行真空镀膜,并确保镀层均匀;
S5 在涂层化纤布上刮涂油性胶水,在70~100℃下保持3~5min后将涂层化纤布涂布有胶水的一面与玻璃微珠的镀膜面进行复合,随后将PET胶膜剥离,使玻璃微珠部分地暴露于空气中,最后用逆反射系数测试仪检测玻璃微珠的逆反射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胶膜的厚度为36~50μm,其电晕后的表面张力至少为38达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胶膜在进行电晕之前需要先进行清洁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用纯度为95%以上的酒精对PET胶膜的电晕面进行喷淋,在喷淋的过程中保持酒精在PET胶膜的表面上流动,之后用火焰喷枪对PET胶膜进行炙烤,炙烤时火焰的喷射方向平行于PET胶膜的表面,且火焰距离PET胶膜至少2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胶膜在电晕后需要进行表面张力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将表面张力为30达因的乙二醇乙醚和表面张力为58达因的甲酰胺混合,可制得张力为30~58达因的一系列测试液,然后将表面张力为38达因的测试液涂布于电晕处理后的PET胶膜表面,涂布要在0.5s内完成,且一次涂抹成型,每次涂布面积为10cmX10cm,液膜保持2s以上不破裂聚拢成小液滴时,用张力更大的测试液继续在PET胶膜的表面进行涂抹,直至液膜破裂时间接近2s时止;若涂抹后液膜保持时间小于2s,则改用张力更低的测试液进行涂抹测试,直至液膜保持时间接近2s时止,同时,液膜保持时间接近2s的测试液至少需要重复测试三次,以排除偶然因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胶膜在电晕后需要进行表面张力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在电晕后的PET胶膜上10cmX10cm的区域内涂抹油墨,待油墨干燥后用刻刀将油墨涂抹区域划分成1mmX1mm的网格,之后再用剥离强度为38 mN/m 的3M测试胶带粘贴在油墨上,并用橡皮擦将其压平,使之与胶膜紧密贴合,然后沿垂直于PET胶膜表面的方向将胶带慢慢揭起,观看油墨被胶带粘起的情况,油墨剥离率小于1%时,表面张力处理很好,油墨剥离率1~10%时,表面处理欠佳,油墨剥离率大于10%,表面处理质量差,以上操作至少进行三次,以排除偶然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胶水选择水性丙烯酸压敏胶,涂布时将胶水倾倒于PET胶膜上,然后用计量棒作为涂布工具控制涂抹厚度为50~7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性胶水选择油性丙烯酸压敏胶,涂布时将涂布时将胶水倾倒于涂层化纤布上,然后用计量棒作为涂布工具控制涂抹厚度为150~2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层化纤布与玻璃微珠的具体复合方法为:首先以100~130℃的条件对涂抹油性胶水后的涂层化纤布加热3~5min,然后将涂层化纤布和玻璃微珠相互贴合,并在涂层化纤布上施加3~4kgf的压力,保持5~10min,然后将PET胶膜和涂层化纤布一起浸入50~70℃的温水中浸泡5~10min之后将PET胶膜剥除,然后将涂层化纤布取出以80~100℃的条件烘干即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微珠的不圆度、失透率均小于3%,折射率为1.9~1.95,且其范围内数不小于95%。
CN201911360527.4A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 Active CN111122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0527.4A CN111122516B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0527.4A CN111122516B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2516A true CN111122516A (zh) 2020-05-08
CN111122516B CN111122516B (zh) 2022-11-04

Family

ID=7050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0527.4A Active CN111122516B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25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732A (zh) * 2021-09-24 2022-02-22 杭州天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屏炫彩触摸膜的来料检测工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6188B1 (en) * 2000-04-11 2002-07-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electric mirror retroreflective appliques having excellent repetitive laundering performance
CN102768138A (zh) * 2012-08-20 2012-11-07 浙江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的检测方法
CN102768139A (zh) * 2012-08-20 2012-11-07 浙江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的检测方法
CN104020919A (zh) * 2014-05-20 2014-09-03 深圳市航泰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电容式触摸屏及其生产制作方法
CN104834039A (zh) * 2015-06-03 2015-08-12 杭州星华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宽幅透气花式反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3999A (zh) * 2014-12-18 2016-07-20 天津中天证照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颗粒型导电墨水喷墨印刷RFID标签天线用基材pet的改性方法
CN107163572A (zh) * 2017-05-22 2017-09-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高表面能长碳链聚酰胺透明薄膜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9501482A (zh) * 2018-11-22 2019-03-22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工序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6188B1 (en) * 2000-04-11 2002-07-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electric mirror retroreflective appliques having excellent repetitive laundering performance
CN102768138A (zh) * 2012-08-20 2012-11-07 浙江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的检测方法
CN102768139A (zh) * 2012-08-20 2012-11-07 浙江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的检测方法
CN104020919A (zh) * 2014-05-20 2014-09-03 深圳市航泰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电容式触摸屏及其生产制作方法
CN105773999A (zh) * 2014-12-18 2016-07-20 天津中天证照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颗粒型导电墨水喷墨印刷RFID标签天线用基材pet的改性方法
CN104834039A (zh) * 2015-06-03 2015-08-12 杭州星华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宽幅透气花式反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63572A (zh) * 2017-05-22 2017-09-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高表面能长碳链聚酰胺透明薄膜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9501482A (zh) * 2018-11-22 2019-03-22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工序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伍秋涛: "《软包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 30 April 2008 *
谢建华: "《ISO/TS16949 五大技术工具最新应用实务》", 30 June 201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732A (zh) * 2021-09-24 2022-02-22 杭州天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屏炫彩触摸膜的来料检测工艺
CN114076732B (zh) * 2021-09-24 2024-01-30 杭州天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屏炫彩触摸膜的来料检测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2516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51522A (en) Transferable enamel sheet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ts fabrication
CN104503010B (zh) 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JPH0372460B2 (zh)
CN103192621B (zh) 一种剥离力可控的镭射电化铝烫印箔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106991A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積層体
CN106240115A (zh) 一种长效光学防雾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5141A (zh) 透明膜及其利用
CN103571351A (zh) 表面保护片
CN111122516B (zh)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
CN103278124B (zh) 薄膜厚度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5353431A (zh) 一种复合增亮膜用基膜
KR20190126472A (ko) 도막 부착력 평가 장치 및 방법
CN105259110A (zh) 一种有机硅树脂类透明涂层附着力的定量表征方法
CN104502619A (zh) 一种亲水性粘附载玻片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12433280A (zh)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08370A (zh) 抗眩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64139B (zh) 硬涂膜
CN108003807A (zh) 抗静电胶层、抗静电膜和抗静电膜的制备方法
KR20120078093A (ko) 이형필름의 배면전사율 평가방법
CN105969299A (zh) 无残留胶粘广告耗材的制备方法
CN113720854B (zh) 一种低光泽度车身油漆涂层外观检测方法
CN110079238A (zh) 一种具有高折射率超薄中间接着层的ab胶
CN111655481A (zh) 硬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85614B (zh) 一种适于表面喷涂的复合聚丙烯材料
CN112764142B (zh) 一种高亮度的棱镜贴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