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5838B - 压力缓冲装置和衰减力产生机构 - Google Patents

压力缓冲装置和衰减力产生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5838B
CN111065838B CN201780094661.7A CN201780094661A CN111065838B CN 111065838 B CN111065838 B CN 111065838B CN 201780094661 A CN201780094661 A CN 201780094661A CN 111065838 B CN111065838 B CN 1110658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preload
opening
outer peripheral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46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5838A (zh
Inventor
中野刚太
篠崎智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65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5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5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5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intended to affect valve bias or pre-str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185Bitubula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4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annular discs per se, singularly or in combin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2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the annular discs being incorporated within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液压缓冲装置具有:第1气缸,其收纳流体;活塞体(30),其形成有供油伴随着活塞杆(21)在第1气缸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而流动的伸展侧油路(312);以及伸展侧衰减阀(51),其对活塞体(30)的伸展侧油路(312)进行开闭。并且,伸展侧衰减阀(51)具有:阀板,其通过覆盖伸展侧油路(312)而将伸展侧油路(312)关闭,并且根据来自油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伸展侧油路(312)打开;以及预载部件,其具有环状部和轴对齐部,对阀板赋予预载,其中,该环状部形成为环状,该轴对齐部从环状部的外周部突出,通过与活塞体(30)接触而进行轴对齐。

Description

压力缓冲装置和衰减力产生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缓冲装置和衰减力产生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等车辆的悬架装置具有使用了衰减力产生器的压力缓冲装置,该压力缓冲装置用于适当地缓和在行驶中从路面向车体传递的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在压力缓冲装置中设置有流路形成部,该流路形成部形成有供流体伴随着杆相对于气缸的相对移动而流动的流路。并且,设置有根据流体的压力而对该流路进行开闭从而对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开闭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内容:设置有可移动地设置于气缸内并对气缸内进行划分的活塞以及与活塞连接的杆部件,通过对伴随着活塞的移动而产生的液体的流动赋予阻力而产生衰减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060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当在开闭部使用了根据来自流体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流路打开的开闭部件的情况下,开闭部件容易突然打开,因此有时会由于衰减力突然变化而产生异响。为了抑制该情况,在开闭部件设置有施加预载的预载部件,由此能够通过对开闭部件施加预载而抑制开闭部件突然打开。
但是,现有预载部件存在构造复杂、用于制造的工时多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构造简单、用于制造的工时少即可的预载部件的压力缓冲装置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该目的,本发明是压力缓冲装置具有:气缸,其收纳流体;流路形成部,其形成有供所述流体伴随着杆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而流动的流路;以及开闭部,其对所述流路形成部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所述开闭部具有:开闭部件,其通过覆盖所述流路而将所述流路关闭,并且根据来自所述流体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所述流路打开;以及预载部件,其具有环状部和轴对齐部,对所述开闭部件赋予预载,其中,该环状部形成为环状,该轴对齐部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部突出,通过与所述流路形成部接触而进行轴对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构造简单、用于制造的工时少即可的预载部件的压力缓冲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
图2的(A)~图2的(B)是本实施方式的活塞体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活塞体的剖视图。
图4是伸展侧衰减阀的分解剖视立体图。
图5是示出预载板的图。
图6是伸展侧衰减阀的放大图。
图7的(A)~图7的(C)是示出预载板的变形例的图。
图8的(A)~图8的(C)是示出预载板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图9是示出预载板的又一变形例的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底阀部的剖视图。
图11是压缩侧衰减阀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出预载板的图。
图13的(A)~图13的(B)是示出在伸展侧衰减阀中使用的现有的预载板的图。
图14是对本实施方式的预载板和现有的预载板的衰减力特性进行比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活塞体30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2的(A)是活塞体30的俯视图,是从另一侧观察活塞体30的图。另外,图2的(B)是活塞体30的仰视图,是从一侧观察活塞体30的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活塞体30的剖视图。另外,在图3中,一并示出了活塞杆21、压缩侧衰减阀41以及伸展侧衰减阀51。
图4是伸展侧衰减阀51的分解剖视立体图。
图5是示出预载板513S的图。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所示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长度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在轴向中,将液压缓冲装置1的下侧称为“一侧”、将液压缓冲装置1的上侧称为“另一侧”而进行说明。另外,将图1所示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左右方向称为“半径方向”,将中心轴线侧称为“半径方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的一侧称为“半径方向外侧”。
[液压缓冲装置1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液压缓冲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液压缓冲装置1具有:第1气缸11,其收纳油;以及第2气缸12,其设置于第1气缸11的半径方向外侧。另外,液压缓冲装置1具有:活塞杆21,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以及活塞部100(衰减力产生机构的一例),其设置于活塞杆21的一侧,在第1气缸11的内侧移动。另外,液压缓冲装置1具有设置于第1气缸11的一侧的底阀部60。
并且,液压缓冲装置1(压力缓冲装置的一例)具有:第1气缸11(气缸的一例),其收纳油(流体的一例);活塞体30(流路形成部、活塞体的一例),其形成有供油伴随着活塞杆21(杆的一例)在第1气缸11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而流动的伸展侧油路312(流路的一例);以及伸展侧衰减阀51(开闭部的一例),其对活塞体30的伸展侧油路312进行开闭。并且,如图3~图5所示,伸展侧衰减阀51具有:阀板511(开闭部件的一例),其通过覆盖伸展侧油路312而将伸展侧油路312关闭,并且根据来自油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伸展侧油路312打开;以及预载板513S(预载部件的一例),其具有环状部513a(环状部的一例)和轴对齐部513b(轴对齐部的一例),对阀板511赋予预载,其中,该环状部513a形成为环状,该轴对齐部513b从环状部513a的外周部突出,通过与活塞体30接触而进行轴对齐。
以下,对各结构部进行详细描述。
第1气缸11形成为圆筒状。另外,第2气缸12形成为圆筒状,设置于第1气缸11的同轴上。并且,第2气缸12与第1气缸11之间形成有作为圆筒状的空间的贮存室R。在贮存室R中收纳有油,并且在贮存室R的另一侧封入有气体。
活塞杆21的一侧的一部分进入到第1气缸11的内部,另一侧的余下的一部分露出到第1气缸11的外部。另外,活塞杆21在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活塞部100。
活塞部100伴随着活塞杆21的移动而在轴向上移动。并且,活塞部100具有:活塞体30,其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多个油路(后述);压缩侧衰减阀41,其设置于活塞体30的另一侧;以及伸展侧衰减阀51,其设置于活塞体30的一侧。
并且,活塞部100将第1气缸11的内侧的空间划分出作为轴向的一侧(图1的下侧)的空间的第1油室Y1以及作为轴向的另一侧(图1的上侧)的空间的第2油室Y2。
底阀部60设置于液压缓冲装置1的一侧的端部,划分出贮存室R和第1油室Y1。底阀部60伴随着活塞部100的移动而控制油在贮存室R与第1油室Y1之间的流动。
[液压缓冲装置1的动作的说明]
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如下进行动作。
例如,活塞杆21相对于第1气缸11向一侧移动。
于是,活塞部100一边压缩第1油室Y1的油一边向一侧移动。并且,第1油室Y1的油打开压缩侧衰减阀41,同时在压缩侧油路311中流动(参照图3),向第2油室Y2流出。另外,第1油室Y1的油打开压缩侧衰减阀68,同时在压缩侧油路61d中流动(参照图10),向贮存室R流出。
另一方面,例如,活塞杆21相对于第1气缸11向另一侧移动(参照图1)。于是,活塞部100一边压缩第2油室Y2的油一边向另一侧移动。并且,第2油室Y2的油打开伸展侧衰减阀51,同时在伸展侧油路312中流动(参照图3),向第1油室Y1流出。另外,贮存室R的油打开止回阀64,同时在伸展侧油路61a中流动(参照图10),向第1油室Y1流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伴随着活塞部100的移动而产生衰减力。
接下来,对活塞体30进行详细说明。
[活塞体30的结构]
如图2的(A)所示,活塞体30具有设置于半径方向内侧的贯通孔30H、设置于贯通孔30H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压缩侧油路311、以及设置于贯通孔30H的半径方向外侧伸展侧油路312。另外,活塞体30具有设置于另一侧的第1内侧圆形部32和设置于另一侧的第1外侧圆形部33。另外,活塞体30具有设置于另一侧的第1倾斜部34和设置于另一侧的外侧端部35。
并且,如图2的(B)所示,活塞体30具有设置于一侧的第2内侧圆形部36、设置于一侧的第2外侧圆形部37、以及设置于一侧的环状突出部38(第1突出部、突出部的一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活塞体30例如是通过将金属粉填充到具有规定形状的模具中并对所填充的金属粉进行烧结而形成的。
如图3所示,贯通孔30H沿活塞体30的轴向形成。并且,贯通孔30H供活塞杆21插入。由此,活塞体30安装于活塞杆21的一侧的前端。
压缩侧油路311是在液压缓冲装置1的压缩行程时能够供油在第1油室Y1与第2油室Y2之间流动的油路。并且,如图2的(A)所示,压缩侧油路311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于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部位)。
伸展侧油路312是在液压缓冲装置1的伸展行程时能够供油在第2油室Y2与第1油室Y1之间流动的油路。并且,如图2的(A)所示,伸展侧油路312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于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部位)。
如图2的(A)所示,第1内侧圆形部32形成为大致圆环状,设置于贯通孔30H的外周。并且,如图3所示,第1内侧圆形部32从形成于另一侧的第1端部面30A进一步朝向另一侧沿轴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内侧圆形部32与压缩侧衰减阀41的半径方向内侧接触。
如图2的(A)所示,第1外侧圆形部33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形成于压缩侧油路311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且,如图3所示,第1外侧圆形部33从第1端部面30A进一步朝向另一侧沿轴向突出。另外,第1外侧圆形部33的突出高度比第1内侧圆形部32的突出高度略高。
如图3所示,第1外侧圆形部33沿着与活塞体30的轴向大致垂直的面形成。第1外侧圆形部33是活塞体30的在另一侧最突出的部分。并且,第1外侧圆形部33形成与压缩侧衰减阀41的半径方向外侧接触的部位。
如图3所示,第1倾斜部34由相对于活塞体30的轴向倾斜的面形成。并且,第1倾斜部34与第1外侧圆形部33和外侧端部35分别连接。
外侧端部35设置在比第1倾斜部34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另外,外侧端部35由与活塞体30的轴向大致垂直的面形成。
如图2的(B)所示,第2内侧圆形部36形成为大致圆环状,设置于贯通孔30H的外周。并且,如图3所示,第2内侧圆形部36从形成于一侧的第2端部面30B进一步朝向一侧沿轴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内侧圆形部36与伸展侧衰减阀51的半径方向内侧接触。
如图2的(B)所示,第2外侧圆形部37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并且,第2外侧圆形部37在一侧形成于伸展侧油路312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且压缩侧油路311的半径方向内侧。并且,如图3所示,第2外侧圆形部37从第2端部面30B进一步朝向一侧沿轴向突出。另外,第2外侧圆形部37的突出高度比第2内侧圆形部36的突出高度略高。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外侧圆形部37朝向伸展侧衰减阀51突出。并且,第2外侧圆形部37形成与伸展侧衰减阀51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接触的部位。
环状突出部38是形成为圆筒状的部分(参照图2的(B)和图3)。另外,这里,关于“圆筒状”,除了严格的圆筒形状以外,也可以在轴向、半径方向上形成有凹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筒状”是指所谓的大致圆筒状。另外,如图3所示,环状突出部38设置于活塞体30的半径方向外侧。环状突出部38在轴向上比第2外侧圆形部37大幅地向一侧突出。即,环状突出部38比第2外侧圆形部37进一步向一侧沿轴向突出。
并且,环状突出部38具有设置于半径方向内侧的内周部381和设置于一侧的端部382。
端部382沿着与轴向垂直的面形成。端部382在半径方向内侧与内周部381连续。
[压缩侧衰减阀41、伸展侧衰减阀51的结构]
接下来,对压缩侧衰减阀41和伸展侧衰减阀5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压缩侧衰减阀41例如由以金属为材料的多个圆盘状的板构成。压缩侧衰减阀41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活塞杆21通过的开口41H。由此,也可以说,压缩侧衰减阀41由多个环形状的板构成。另外,压缩侧衰减阀41形成得比第1外侧圆形部33的外径大。并且,压缩侧衰减阀41覆盖压缩侧油路311的另一侧,使伸展侧油路312的另一侧始终开放。
伸展侧衰减阀51例如由以金属为材料的多个圆盘状的板构成。伸展侧衰减阀51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活塞杆21通过的开口51H。由此,也可以说,伸展侧衰减阀51由多个环形状的板构成。另外,伸展侧衰减阀51形成得比第2外侧圆形部37的外径大。并且,伸展侧衰减阀51覆盖伸展侧油路312的一侧,使压缩侧油路311的一侧始终开放。
并且,如图3所示,活塞体30、压缩侧衰减阀41、伸展侧衰减阀51隔着阀塞22而借助螺母23安装于活塞杆21。
图6是伸展侧衰减阀51的放大图。
以下,主要使用图4~图6对伸展侧衰减阀5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6所示,伸展侧衰减阀51为基于7块圆盘状的板的6层构造。即,伸展侧衰减阀51具有:第1层的阀板511(开闭部件的一例),其位于最接近活塞体30的一侧即最接近另一侧的位置;加强板512,其配置于第2层;预载板513S(预载部件的一例),其配置于第3层的外周侧;台阶调整板513U(台阶调整部件的一例),其配置于第3层的内周侧;第4层的第1按压板514(第1按压部件的一例);第5层的加强板515;以及第6层的第2按压板516(第2按压部件的一例),其位于离活塞体30最远的一侧即最接近一侧的位置。
第1层的阀板511通过覆盖伸展侧油路312而将伸展侧油路312关闭,并且根据来自油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伸展侧油路312打开。即,当来自伸展侧油路312的油的压力为负压或0、或者即使是正压但压力较小时,阀板511将伸展侧油路312关闭,使油不会从伸展侧油路312流出。与此相对,当来自伸展侧油路312的油的压力成为预先规定的压力以上时,阀板511以外周侧向一侧卷翘的方式发生变形,由此产生供油流通的间隙、开阀。其结果为,油能够通过该间隙而从伸展侧油路312流出。
第2层的加强板512对阀板511进行加强,起到提高阀板511的刚性的作用。通过设置加强板512,无需提高阀板511本身的刚性就能够抑制阀板511的过度变位、变形。另外,在仅通过阀板511就能够确保充分的刚性的情况下,无需设置加强板512。
配置于第3层的预载板513S是用于对阀板511赋予预载的部件。这里,“预载”是指预先施加的力。即,通过预载板513S的作用,对阀板511施加了预先向活塞体30侧按压的力。由此,使阀板511发生变形时的油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从而对打开伸展侧油路312时的油的压力进行调整。
如图5所示,预载板513S具有形成为环状的环状部513a以及从环状部513a的外周部513c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进行轴对齐的轴对齐部513b。另外,在图5中,用在预载板513S上记载的虚线T1来表示环状部513a与轴对齐部513b的边界。更具体而言,预载板513S的轴对齐部513b从环状部513a的外周部朝向环状突出部38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轴对齐部513b通过与环状突出部38的半径方向内侧接触而进行轴对齐。
预载板513S是使得在阀板511与第1按压板514之间产生台阶的部件。并且,通过环状部513a来产生该台阶。并且,通过使环状部513a位于与阀板511的外周侧对应的位置,能够更有效地对阀板511赋予预载。即,阀板511像上述那样外周侧卷翘,从而开阀,因此通过在该外周侧施加力,能够抑制阀板511的变形。另外,阀板511卷翘的位置也是伸展侧油路312的油的出口部,因此也可以说,环状部513a在轴向上设置于与该出口部对应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513a优选为圆环形状以外的形状。这里,“圆环形状”是指由中心相同的半径不同的两个圆形成、并且以半径较大的圆作为外周部、以半径较小的圆作为内周部的形状。
作为圆环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能够举出使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的形状。即,使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在周向上变化。
由此,预载在周向上变化。即,在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较小的部位,预载变小。与此相对,在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部位,预载变大。即,使阀板511开始变形时的油的压力在周向上变化。其结果为,阀板511首先从预载较小的部位开始打开,随着油的压力增高,从预载较小的部位向预载较大的部位依次打开。由此,阀板511逐渐开阀。即,如果未采取该方式而使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恒定,则在油成为了预定的压力时,阀板511会一下子发生变形,容易急剧地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该现象。
为了使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像图5所示的预载板513S的环状部513a那样,外周部513c(外周部的一例)为圆形状,内周部513d(内周部的一例)为圆形状以外的形状。即,外周部513c是在利用预载板513S来产生台阶时更强力地赋予预载的部位,因此优选使其半径方向上的位置尽可能不变化。即,外周部513c优选为圆形状。另外,在图5中,用点O图示了外周部513c的圆中心,用虚线箭头T2图示了半径。与此相对,与外周部513c相比,内周部513d赋予的预载弱,因此即使使其形状变化,影响也小。由此,通过使内周部513d为圆形状以外的形状而使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内周部513d为椭圆形状。这里,将椭圆的短轴方向作为图中上下方向,将椭圆的长轴方向作为图中左右方向。由此,在图5中,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最大的W1的最大宽度部513e为与环状部513a的椭圆的短轴方向对应的部位。另外,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最小的W2的最小宽度部513f为与环状部513a的椭圆的长轴方向对应的部位。
在图5的例子中,轴对齐部513b在周向上每90度地设置于四个部位。轴对齐部513b通过轴对齐部513b的半径方向前端部与环状突出部38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内周部381接触而进行预载板513S的轴对齐(定心)。另外,在图5中,用将轴对齐部513b的半径方向前端部以圆形状连结起来的虚线T3示出了内周部381相对于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
与预载板513S同样配置于第3层的台阶调整板513U是设置于预载板513S的半径方向内侧、对利用预载板513S而产生的台阶进行调整的部件。另外,在图5中,用虚线图示了台阶调整板513U相对于预载板513S而配置的位置。
台阶调整板513U的厚度比预载板513S的厚度薄。由此,预载板513S的一侧的面和台阶调整板513U的一侧的面在大致同一面上。另一方面,预载板513S的另一侧的面和台阶调整板513U的另一侧的面不在同一面上,在台阶调整板513U与加强板512之间在轴向上产生间隙,通过形成该间隙而产生台阶。由此,能够通过调整台阶调整板513U的厚度而对利用预载板513S产生的台阶进行调整。另外,通过设置台阶调整板513U,使开阀时的阀板511的挠曲变小,因此也具有使阀板511不容易在内周侧屈曲的优点。另一方面,预载板513S的内周部513d与台阶调整板513U的外周部513U1像图6所示那样分开,在半径方向上具有间隙。因此,即使设置台阶调整板513U,也不会无法施加预载。另外,也能够通过变更台阶调整板513U的外周部513U1的大小而变更该间隙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变更预载的大小。另外,在无需对利用预载板513S而产生的台阶进行调整时,不需要台阶调整板513U。
第1按压板514将预载板513S朝向阀板511按压。通过第1按压板514从一侧向另一侧按压预载板513S,预载板513S能够对阀板511赋予预载。
加强板515与加强板512同样地对阀板511进行加强,起到提高阀板511的刚性的作用。
第2按压板516将阀板511、加强板512、台阶调整板513U、第1按压板514以及加强板515的半径方向内侧朝向流路形成部按压。即,将第2按压板516制造为半径方向上的外周部的大小比其他板小,由此,能够选择性地按压比其靠另一侧的板的内周侧。由此,利用第2按压板516将比其靠另一侧的板在内周侧进行固定,并且外周侧未被固定。因此,不会阻碍阀板511的变形等。
另外,阀板511、加强板512、台阶调整板513U、第1按压板514、加强板515以及第2按压板516像上述那样呈环状,通过环的内周部而进行轴对齐。在该情况下,环的内周部为开口51H。
[预载板513S的变形例]
另外,使预载板513S的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的方式不限于图5所示的方式。
图7的(A)~图7的(C)是示出预载板513S的变形例的图。
在图7的(A)所示的预载板513S中,使外周部513c和内周部513d均为圆形状,使作为内周部513d的圆的中心的点O2偏离作为外周部513c的圆的中心的点O1,从而使环状部513a的形状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这里,使作为内周部513d的圆的中心的点O2向图中上方向偏离作为外周部513c的圆的中心的点O1。另外,用虚线箭头T21图示了外周部513c的圆的半径,用虚线箭头T22图示了内周部513d的圆的半径。由此,在图7的(A)中,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最大的W1的最大宽度部513e为图中下侧的部位。另外,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最小的W2的最小宽度部513f为图中上侧的部位。另外,关于轴对齐部513b,与图5相同。
在图7的(B)所示的预载板513S中,通过使内周部513d在周向上为波形状而使环状部513a的形状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这里,内周部513d采用了在周向上以90度为一个周期的波形状。由此,在图7的(B)中,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最大的W1的最大宽度部513e在周向上每90度而存在,为图示的四个部位。另外,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最小的W2的最小宽度部513f在周向上每90度而存在,为图示的四个部位。并且,最大宽度部513e与最小宽度部513f在周向上偏离45度。另外,关于轴对齐部513b,与图5相同。
在图7的(C)所示的预载板513S中,与图7的(B)同样地,通过使内周部513d在周向上为波形状而使环状部513a的形状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这里,内周部513d采用了在周向上以120度为一个周期的波形状。由此,在图7的(C)中,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最大的W1的最大宽度部513e在周向上每120度而存在,为图示的三个部位。另外,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最小的W2的最小宽度部513f在周向上每120度而存在,为图示的三个部位。并且,最大宽度部513e与最小宽度部513f在周向上偏离60度。另外,轴对齐部513b在周向上每120度地设置于三个部位。
另外,关于轴对齐部513b,为了进行轴对齐,只要设置三个以上即可,其数量没有特别限制。
另外,环状部513a的形状优选为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而变化。
例如,在图5的例子中,使图中上部和下部的两个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为最大宽度部513e,使图中左部和右部的两个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为最小宽度部513f,由此使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而变化。
另外,在图7的(A)的例子中,使图中上部的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为最小宽度部513f,使图中下部的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为最大宽度部513e,由此使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而变化。
另外,在图7的(B)的例子中,使图中上部、下部、左部以及右部的四个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为最小宽度部513f,使轴对齐部513b的周向之间的位置为最大宽度部513e,由此使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而变化。
另外,在图7的(C)的例子中,使三个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为最大宽度部513e,使轴对齐部513b的周向之间的位置为最小宽度部513f,由此使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轴对齐部513b的位置而变化。
另外,作为用于使环状部513a为圆环形状以外的形状的其他例子,例如,也可以是,使外周部513c和内周部513d为圆形状以外的形状,使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均匀。即,在该情况下,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在周向上不变化。
图8的(A)~(C)是示出预载板513S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在图8的(A)所示的预载板513S中,外周部513c和内周部513d均为波形状,环状部513a的形状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均匀。即,在该情况下,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在周向上为恒定值W。另外,关于轴对齐部513b,与图5同样地,在周向上每90度地设置于四个部位。
在图8的(B)所示的预载板513S中,外周部513c和内周部513d均为大致正方形,环状部513a的形状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均匀。在该情况下,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在周向上也是恒定值W。另外,轴对齐部513b配置在作为外周部513c的形状的大致正方形的顶点的位置。即,轴对齐部513b与图5同样地在周向上每90度地设置于四个部位。
在图8的(C)所示的预载板513S中,外周部513c和内周部513d均为大致正三角形,环状部513a的形状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均匀。在该情况下,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在周向上也是恒定值W。另外,轴对齐部513b配置在作为外周部513c的形状的大致正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即,在该情况下,轴对齐部513b与图7的(C)同样地在周向上每120度地设置于三个部位。
另外,为了使预载在周向上变化,也可以使轴对齐部513b的大小和/或形状不同。
图9是示出预载板513S的又一变形例的图。
相对于图7的(A)所示的预载板513S,图9所示的预载板513S示出了使作为外周部513c的圆的中心的点O1与作为内周部513d的圆的中心的点O2一致的情况。即,其结果为,环状部513a为圆环形状。另外,用虚线箭头T21图示了外周部513c的圆的半径,用虚线箭头T22图示了内周部513d的圆的半径。在该情况下,外周部513c的圆与内周部513d的圆的中心一致,因此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均匀。由此,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在周向上为恒定值W。
另一方面,轴对齐部513b与图7的(A)同样地在周向上每90度地设置于四个部位,但其大小、形状与图7的(A)不同。即,在该情况下,环状部513a相对于轴对齐部513b向图中上侧相对地偏移,因此位于图中上部的轴对齐部513b1的大小相对于图7的(A)变小。另外,位于图中下部的轴对齐部513b2的大小相对于图7的(A)变大。另外,位于图中左部的轴对齐部513b3和位于图中右部的轴对齐部513b4的大小相同,但位于从点O2(O1)的位置向下方偏移的部位。即,在该情况下,轴对齐部513b3、513b4位于比虚线T4向下侧偏移的部位。这样,轴对齐部513b1、轴对齐部513b2以及轴对齐部513b3、b4各自的大小、形状不同。
在图8和图9所列举的情况下,预载也会在周向上变化。由此,在该情况下,使阀板511开始变形时的油的压力也在周向上变化,其结果为,能够抑制阀板511一下子变形而急剧地开阀的现象。
另外,为了使环状部513a为圆环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将以下手段并用:像图5和图7所示那样使环状部51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像图8所示那样使环状部513a的外周部513c和内周部513d为圆形状以外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将以下手段并用:像图9所示那样使轴对齐部513b的大小、形状不同。
从上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环状部513a呈“环状”,并不仅是指圆环形状。如上所述,“圆环形状”具有由较大的圆形状构成的外周部513c和由较小的圆形状构成的内周部513d,并且双方的圆中心一致。但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环状”,如图7所示,外周部513c或内周部513d可以不是圆形状,并且圆中心也可以不一致。另外,也可以在轴向、半径方向形成有凹凸。另外也可以像图8中所说明那样基于波形状、或四边形、三角形等多边形而形成环。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是指所谓的大致环形状,只要在广义上形成环即可。
[底阀部60的结构]
接下来,对底阀部60进行详细描述。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底阀部60的剖视图。
图11是压缩侧衰减阀68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出预载板683S的图。
底阀部60具有:底部构件61(流路形成部、底部构件的一例),其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多个油路(后述);止回阀64,其设置于底部构件61的另一侧;以及压缩侧衰减阀68(开闭部的一例),其设置于底部构件61的一侧。
[底部构件61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底部构件61具有设置于半径方向内侧的贯通孔61H、设置于贯通孔61H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压缩侧油路61d(流路的一例)、以及设置于贯通孔61H的半径方向外侧的伸展侧油路61a。另外,底部构件61具有设置于另一侧的第1内侧圆形部61j和设置于另一侧的第1外侧圆形部61i。另外,底部构件61具有设置于另一侧的台阶部61f。
并且,如图10所示,底部构件61具有设置于一侧的第2内侧圆形部61m、设置于一侧的第2外侧圆形部61n、以及设置于一侧的爪部65(第2突出部、突出部的一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61例如是通过将金属粉填充到具有规定形状的模具中并对所填充的金属粉进行烧结而形成的。
如图10所示,贯通孔61H沿底部构件61的轴向形成。并且,螺栓69a从一侧向另一侧贯通于贯通孔61H中。并且,止回阀64和压缩侧衰减阀68通过螺栓69a与隔着两片垫圈69c、69d的螺母69b的紧固而安装于底部构件61。
压缩侧油路61d是在液压缓冲装置1的压缩行程时能够供油在第1油室Y1与贮存室R之间流动的油路。压缩侧油路61d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于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部位)。
伸展侧油路61a是在液压缓冲装置1的伸展行程时能够供油在贮存室R与第1油室Y1之间流动的油路。并且,伸展侧油路61a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于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部位)。
第1内侧圆形部61j形成为大致圆环状,设置于贯通孔61H的外周。并且,如图10所示,第1内侧圆形部61j从形成于另一侧的第1端部面61g进一步朝向另一侧沿轴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内侧圆形部61j与止回阀64的半径方向内侧接触。
第1外侧圆形部61i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形成于伸展侧油路61a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且,如图10所示,第1外侧圆形部61i从第1端部面61g进一步朝向另一侧沿轴向突出。第1外侧圆形部61i与止回阀64的半径方向外侧接触。
台阶部61f形成为大致圆环状,设置于第1外侧圆形部61i的更靠外周侧。如图10所示,利用台阶部61f,将第1气缸11的一侧的端部插入于底部构件61而进行密封。这也可以说,底部构件61设置于第1气缸11的与插入活塞杆2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而对第1气缸11进行密封。
第2内侧圆形部61m形成为大致圆环状,设置于贯通孔61H的外周。并且,如图10所示,第2内侧圆形部61m从形成于一侧的第2端部面61h进一步朝向一侧沿轴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内侧圆形部61m与压缩侧衰减阀68的半径方向内侧接触。
第2外侧圆形部61n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并且,第2外侧圆形部61n在一侧形成于压缩侧油路61d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且伸展侧油路61a的半径方向内侧。并且,如图10所示,第2外侧圆形部61n从第2端部面61h进一步朝向一侧沿轴向突出。并且,第2外侧圆形部61n形成与压缩侧衰减阀68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接触的部位。
如图11所示,爪部65朝向一侧沿轴向突出,并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65在周向上形成有六个。爪部65与液压缓冲装置1的底部接触,使油在爪部65之间流通。由此,即使设置底部构件61,也不会阻碍油在第1油室Y1与贮存室R之间的流动。
[止回阀64、压缩侧衰减阀68的结构]
如图10所示,止回阀64例如由以金属为材料的多个圆盘状的板构成。止回阀64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螺栓69a通过的开口64H。由此,也可以说,止回阀64由多个环形状的板构成。另外,止回阀64形成得比第1外侧圆形部61i的外径大。并且,止回阀64覆盖伸展侧油路61a的另一侧,使压缩侧油路61d的另一侧始终开放。
压缩侧衰减阀68例如由以金属为材料的多个圆盘状的板构成。压缩侧衰减阀68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螺栓69a通过的开口68H。由此,也可以说,压缩侧衰减阀68由多个环形状的板构成。另外,压缩侧衰减阀68形成得比第2外侧圆形部61n的外径大。并且,压缩侧衰减阀68覆盖压缩侧油路61d的一侧,使伸展侧油路61a的一侧始终开放。
接下来,主要使用图11和图12对压缩侧衰减阀68的结构进行说明。
压缩侧衰减阀68的结构为与上述伸展侧衰减阀51大致相同的结构。即,如图11和图12所示,压缩侧衰减阀68为基于7块圆盘状的板的6层构造。压缩侧衰减阀68具有:第1层的阀板681(开闭部件的一例),其位于最接近底部构件61的一侧即最接近另一侧的位置;加强板682,其配置于第2层;预载板683S(预载部件的一例),其配置于第3层的外周侧;台阶调整板683U(台阶调整部件的一例),其配置于第3层的内周侧;第4层的第1按压板684(第1按压部件的一例);第5层的加强板685;以及第6层的第2按压板686(第2按压部件的一例),其位于离底部构件61最远的一侧即最接近一侧的位置。
这些圆盘状的板的功能与上述的伸展侧衰减阀51的情况相同。即,阀板681、加强板682分别具有与阀板511、加强板512相同的功能。另外,预载板683S、台阶调整板683U分别具有与预载板513S、台阶调整板513U相同的功能。另外,第1按压板684、加强板685以及第2按压板686分别具有与第1按压板514、加强板515以及第2按压板516相同的功能。
不过,图12所示的预载板683S的形状与图5所示的预载板513S的形状不同。
如图12所示,预载板683S与预载板513S同样地具有形成为环状的环状部683a(环状部的一例)以及从环状部683a的外周部683c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进行轴对齐的轴对齐部683b(轴对齐部的一例)。另外,在图12中也是,用在预载板683S上记载的虚线T1来表示环状部683a与轴对齐部683b的边界。不过,在预载板683S中,通过轴对齐部683b与底部构件61接触而进行轴对齐,该点不同。更具体而言,在预载板683S中,轴对齐部683b从环状部683a的外周部朝向爪部65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通过轴对齐部683b与爪部65的半径方向内侧接触而进行轴对齐。
其中,环状部683a形成为与图5所示的环状部513a相同的形状。即,环状部68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并且,环状部683a的外周部683c(外周部的一例)为圆形状,内周部683d(内周部的一例)为椭圆形状。另外,在图12中也是,图示了外周部683c的圆的中心O,用虚线箭头T2图示了半径。并且,其结果为,产生了环状部68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最大的W1的最大宽度部683e和环状部683a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最小的W2的最小宽度部683f。
在图12的例子中,轴对齐部683b在周向上每90度地设置于四个部位。不过,轴对齐部683b的形状与图5的情况不同,轴对齐部683b具有与爪部65接触的接触部683b1以及将环状部683a和接触部683b1连接起来的连接部683b2。
并且,轴对齐部683b的接触部683b1的周向上的长度比爪部65的周向上的长度和/或爪部65之间的周向上的长度长。即,在爪部65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如果接触部683b1的周向上的长度比爪部65之间的周向上的长度短,则接触部683b1会嵌入到该间隙内而无法进行轴对齐。由此,为了使接触部683b1不嵌入到该间隙内,使接触部683b1的周向上的长度比爪部65之间的周向上的长度长。另外,通过使周向上的长度比爪部65的周向上的长度长,接触部683b1与爪部65的接触更稳定。另外,也可以将图示的四个接触部683b1在周向上连起来而使接触部683b1为环状。
[预载板513S、预载板683S的效果的说明]
图13的(A)~(B)是示出了在伸展侧衰减阀51中使用的现有的预载板的图。
其中,图13的(A)所示的预载板513P1具有作为外周侧的部件的外周板513h和作为内周侧的部件的内周板513i。外周板513h与内周板513i被熔接起来,在两者之间产生了台阶。并且,利用该台阶对阀板511赋予预载。
并且,内周板513i具有:外周侧环513i1,其配设于外周侧,与外周板513h熔接起来;内周侧环513i2,其配设于内周侧;以及连接部513i3,其将外周侧环513i1和内周侧环513i2连接起来。内周侧环513i2的内周侧为上述的开口51H,与活塞杆21接触。即,该预载板513P1利用作为开口51H的内周部而进行轴对齐。
但是,该预载板513P1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行熔接,构造复杂,用于制造的工时增多。并且,其结果为,制造成本增高。
另外,图13的(B)所示的预载板513P2具有作为内周侧的部件的内周部件513j和从内周部件513j向外周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件513k。突出部件513k以弯折部513k1作为折痕而被进行弯曲加工,在图示的例子中,弯折部513k1形成了凸部。并且,利用由该凸部形成的台阶而对阀板511赋予预载。
在该情况下,内周部件513j的内周侧为上述的开口51H,与活塞杆21接触。由此,在该预载板513P2中,也利用作为开口51H的内周部而进行轴对齐。
但是,该预载板513P2在进行弯曲加工时,由弯折部513k1形成的凸部的高度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存在在周向上预载的大小容易出现偏差这一问题。另外,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行突出部件513k的弯曲加工,构造复杂,用于制造的工时增多。并且,其结果为,制造成本增高。
另外,例如,还有以下方法:在活塞体30设置突起部(凸部),利用由该突起部形成的台阶、利用构成伸展侧衰减阀51的各板的刚性而赋予预载。但是,在该方法中,当设置较大的台阶时,存在各板在周向上屈曲的问题。另外,也存在预载的大小容易变化的问题。
另外,还有通过设置螺旋弹簧而赋予预载的方法,但存在需要设置螺旋弹簧的空间并且构造变得复杂的问题。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预载板513S不是在内周部侧而是在外周部侧进行轴对齐。由此,无需在环状部513a的内周部513d进行轴对齐,能够使内周部513d的位置更接近外周侧。在预载板513S利用活塞杆21进行轴对齐的情况下,需要使内周部513d向内周侧延伸,直至到达活塞杆21的部位。即,成为图13的(A)~(B)那样的方式。并且,在预载板513S的厚度恒定的情况下,利用预载板513S而产生的台阶消失。由此,需要像图13的(A)那样将两块板熔接起来、或者像图13的(B)那样进行弯曲加工以产生台阶。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更简单的构造而形成台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预载板513S中,很容易通过变更预载513S的厚度而变更预载的大小。由此,既能够施加强力的预载,并且也能够施加微弱的预载,设定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预载板513S中,由一块板构成,例如能够通过进行金属板的冲裁加工而制作,因此用于制造的工时较少即可。并且,其结果为,制造成本容易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预载板513S中,更容易使厚度恒定,台阶的大小也容易恒定。其结果为,在周向上预载的大小不容易出现偏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预载板513S中,与设置螺旋弹簧那样的方法相比,仅占用更小的空间,构造也简单。
另外,通过使环状部513a为圆环形状以外的形状、或者使轴对齐部513b的大小、形状不同,从而随着油的压力增高,阀板511逐渐开阀。因此,衰减力不容易突然变化,能够抑制产生异响。
以上,对预载板513S的效果进行了说明,可以说,在预载板683S中也是同样的。
图14是对本实施方式的预载板513S和现有的预载板的衰减力特性进行比较的图。
这里,横轴表示油的流速,纵轴表示压差。在该情况下,油的流速与压差的关系表示衰减力特性。
并且,实线S1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预载板513S时的衰减力特性,虚线S2是使用现有的预载板时的衰减力特性。
在该情况下,油的流速与压差的关系越是线性,意味着衰减力越不会突然变化。并且,当使用现有的预载板时,如虚线S2所示,衰减力在Sp所示的位置突然发生变化。与此相对,当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预载板513S时,衰减力特性进一步变得线性,从而可知衰减力不会突然变化。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预载板513S或预载板683S位于第3层,但不限于此。只要为比阀板511或阀板681靠近一侧,则可以为任何层。另外,能够通过将预载板513S或预载板683S放入任何层而进行预载的大小的变更。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在伸展侧衰减阀51中使用了预载板513S,在压缩侧衰减阀68中使用了预载板683S,但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预载板仅用于任意一方。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在伸展侧衰减阀51中使用了预载板513S,但也可以应用于压缩侧衰减阀41。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在压缩侧衰减阀68中使用了预载板683S,但也可以应用于止回阀64。
另外,也可以根据爪部65的形状而将上述的预载板513S用于压缩侧衰减阀68。并且,也可以将上述的预载板683S用于伸展侧衰减阀51。
标号说明
1:液压缓冲装置(压力缓冲装置的一例);11:第1气缸(气缸的一例);21:活塞杆(杆的一例);30:活塞体(流路形成部、活塞体的一例);38:环状突出部(第1突出部、突出部的一例);51:伸展侧衰减阀(开闭部的一例);312:伸展侧油路(流路的一例);511、681:阀板(开闭部件的一例);513S、683S:预载板(预载部件的一例);513U、683U:台阶调整板(台阶调整部件的一例);513a、683a:环状部(环状部的一例);513b、683b:轴对齐部(轴对齐部的一例);514、684:第1按压板(第1按压部件的一例);516、686:第2按压板(第2按压部件的一例);61:底部构件(流路形成部、底部构件的一例);65:爪部(第2突出部、突出部的一例);68:压缩侧衰减阀(开闭部的一例);61d:压缩侧油路(流路的一例);100:活塞部(衰减力产生机构的一例)。

Claims (17)

1.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
气缸,其收纳流体;
流路形成部,其形成有供所述流体伴随着杆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而流动的流路;以及
开闭部,其对所述流路形成部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
所述开闭部具有:
开闭部件,其通过覆盖所述流路而将所述流路关闭,并且外周侧根据来自所述流体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所述流路打开;
预载部件,其具有环状部和轴对齐部,对所述开闭部件赋予预载,其中,该环状部形成为环状,并且位于与所述开闭部件的所述外周侧对应的位置,该环状部的内周部为圆形状以外的形状,该轴对齐部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部突出,通过与所述流路形成部接触而在预载部件的外周部侧进行轴对齐;以及
台阶调整部件,其以与所述预载部件分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预载部件的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部的半径方向内侧,对利用所述预载部件而产生的台阶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环状部为圆环形状以外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环状部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环状部通过使外周部为圆形状而使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内周部为椭圆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在所述环状部中,外周部为圆形状以外的形状,并且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均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是安装于所述杆的前端的活塞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活塞体具有形成为圆筒状并且沿轴向突出的第1突出部,
所述预载部件通过所述轴对齐部与所述第1突出部的半径方向内侧接触而进行轴对齐。
9.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
气缸,其收纳流体;
流路形成部,其形成有供所述流体伴随着杆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而流动的流路;以及
开闭部,其对所述流路形成部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
所述开闭部具有:
开闭部件,其通过覆盖所述流路而将所述流路关闭,并且外周侧根据来自所述流体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所述流路打开;
预载部件,其具有环状部和轴对齐部,对所述开闭部件赋予预载,其中,该环状部形成为环状并且位于与所述开闭部件的所述外周侧对应的位置,该轴对齐部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部突出,通过与所述流路形成部接触而在预载部件的外周部侧进行轴对齐;以及
台阶调整部件,其以与所述预载部件分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预载部件的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部的半径方向内侧,对利用所述预载部件而产生的台阶进行调整,
所述环状部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所述轴对齐部的位置而变化。
10.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
气缸,其收纳流体;
流路形成部,其形成有供所述流体伴随着杆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而流动的流路;以及
开闭部,其对所述流路形成部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
所述开闭部具有:
开闭部件,其通过覆盖所述流路而将所述流路关闭,并且外周侧根据来自所述流体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所述流路打开;
预载部件,其具有环状部和大小不均匀的轴对齐部,对所述开闭部件赋予预载,其中,该环状部形成为环状并且位于与所述开闭部件的所述外周侧对应的位置,该轴对齐部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部突出,通过与所述流路形成部接触而在预载部件的外周部侧进行轴对齐;以及
台阶调整部件,其以与所述预载部件分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预载部件的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部的半径方向内侧,对利用所述预载部件而产生的台阶进行调整。
11.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
气缸,其收纳流体;
流路形成部,其形成有供所述流体伴随着杆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而流动的流路;以及
开闭部,其对所述流路形成部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
所述开闭部具有:
开闭部件,其通过覆盖所述流路而将所述流路关闭,并且外周侧根据来自所述流体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所述流路打开;以及
预载部件,其具有环状部和轴对齐部,对所述开闭部件赋予预载,其中,该环状部形成为环状并且位于与所述开闭部件的所述外周侧对应的位置,该轴对齐部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部突出,通过与所述流路形成部接触而在预载部件的外周部侧进行轴对齐;以及
台阶调整部件,其以与所述预载部件分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预载部件的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部的半径方向内侧,对利用所述预载部件而产生的台阶进行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台阶调整部件的厚度比所述预载部件的厚度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压力缓冲装置还具有:
第1按压部件,其将所述预载部件朝向所述开闭部件按压;以及
第2按压部件,其将所述开闭部件、所述台阶调整部件以及所述第1按压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朝向所述流路形成部按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部件、所述台阶调整部件、所述第1按压部件以及所述第2按压部件呈环状,利用环的内周部而进行轴对齐。
15.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
气缸,其收纳流体;
流路形成部,其形成有供所述流体伴随着杆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而流动的流路;以及
开闭部,其对所述流路形成部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
所述开闭部具有:
开闭部件,其通过覆盖所述流路而将所述流路关闭,并且外周侧根据来自所述流体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所述流路打开;
预载部件,其具有环状部和轴对齐部,对所述开闭部件赋予预载,其中,该环状部形成为环状并且位于与所述开闭部件的所述外周侧对应的位置,该轴对齐部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部突出,通过与所述流路形成部接触而在预载部件的外周部侧进行轴对齐;以及
台阶调整部件,其以与所述预载部件分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预载部件的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部的半径方向内侧,对利用所述预载部件而产生的台阶进行调整,
所述流路形成部是设置于所述气缸的与插入所述杆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并且对所述气缸进行密封的底部构件,
所述底部构件具有沿轴向突出并且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的第2突出部,
所述预载部件通过所述轴对齐部与所述第2突出部的半径方向内侧接触而在预载部件的外周部侧进行轴对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轴对齐部的周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2突出部的周向上的长度和/或所述第2突出部之间的周向上的长度长。
17.一种衰减力产生机构,其具有:
流路形成部,其形成有供流体伴随着杆在收纳所述流体的气缸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而流动的流路,并且形成有沿轴向突出的圆筒状的突出部;
开闭部件,其通过覆盖所述流路而将所述流路关闭,并且外周侧根据来自所述流体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将所述流路打开;
预载部件,其具有环状部和轴对齐部,对所述开闭部件赋予预载,其中,该环状部形成为环状,并且位于与所述开闭部件的所述外周侧对应的位置,该环状部的内周部为圆形状以外的形状,该轴对齐部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部朝向所述突出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而在预载部件的外周部侧进行轴对齐;以及
台阶调整部件,其以与所述预载部件分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预载部件的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部的半径方向内侧,对利用所述预载部件而产生的台阶进行调整。
CN201780094661.7A 2017-10-04 2017-10-04 压力缓冲装置和衰减力产生机构 Active CN1110658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6187 WO2019069413A1 (ja) 2017-10-04 2017-10-04 圧力緩衝装置および減衰力発生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5838A CN111065838A (zh) 2020-04-24
CN111065838B true CN111065838B (zh) 2022-07-26

Family

ID=61628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4661.7A Active CN111065838B (zh) 2017-10-04 2017-10-04 压力缓冲装置和衰减力产生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4558B2 (zh)
JP (1) JP6291633B1 (zh)
CN (1) CN111065838B (zh)
DE (1) DE112017008114T5 (zh)
WO (1) WO20190694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27508A1 (en) * 2020-03-27 2023-02-08 DRiV Automotive Inc. Damper assembly
DE102020134820A1 (de) * 2020-12-23 2022-06-23 Ktm Ag Ventilanordnung für einen Schwingungsdämpfer
WO2023095382A1 (ja) * 2021-11-26 2023-06-01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緩衝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00009U (ja) * 1991-03-14 2000-01-28 テネ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ショックアブソ―バ
EP1118793A3 (en) * 2000-01-21 2002-01-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Hydraulic damping valve
JP2007506055A (ja) * 2003-09-17 2007-03-15 テネコ オートモティブ オペレーティング カンパニ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外部カラーに装着される制御弁を備えた調整可能な制振器
CN104343766A (zh) * 2013-07-31 2015-02-1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06246791A (zh) * 2015-06-08 2016-12-21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阻尼装置和弹性构件
CN106481720A (zh) * 2015-08-25 2017-03-08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阻尼装置
CN106917841A (zh) * 2015-12-24 2017-07-04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缓冲装置
CN107120379A (zh) * 2016-02-25 2017-09-01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缓冲装置和流路形成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72601A (de) * 1967-11-16 1969-05-15 Rheinmetall Gmbh Kolben für Schwingungsdämpfer
JPS5818543B2 (ja) * 1975-05-23 1983-04-13 トキコ株式会社 カンシヨウキニオケル ゲンスイリヨクハツセイソウチ
JPS6099341U (ja) * 1983-12-14 1985-07-06 株式会社 昭和製作所 油圧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US5316113A (en) * 1987-11-19 1994-05-31 Atsugi Motor Parts Company Ltd.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JPH01102536U (zh) * 1987-12-28 1989-07-11
JPH01149035U (zh) * 1988-04-05 1989-10-16
US4964493A (en) * 1988-04-06 1990-10-23 Atsugi Motor Parts Company, Limited Shock absorber with variabl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depending upon stroke speed
JPH088360Y2 (ja) * 1989-01-30 1996-03-06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緩衝器のバルブ装置
JP3471438B2 (ja) * 1993-12-06 2003-12-02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JP2004324817A (ja) * 2003-04-25 2004-11-18 Showa Corp 車両用油圧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JP4318080B2 (ja) * 2004-06-07 2009-08-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油圧緩衝器
JP2006070991A (ja) * 2004-09-01 2006-03-16 Showa Corp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KR100880165B1 (ko) * 2007-09-05 2009-01-23 주식회사 만도 쇽업소버의 밸브장치
JP5781479B2 (ja) 2012-08-30 2015-09-24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圧力緩衝装置
JP5928254B2 (ja) 2012-08-31 2016-06-0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217483B2 (en) * 2013-02-28 2015-12-22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Valve switching controls for adjustable damper
JP5694612B1 (ja) * 2014-05-20 2015-04-0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圧力緩衝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00009U (ja) * 1991-03-14 2000-01-28 テネ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ショックアブソ―バ
EP1118793A3 (en) * 2000-01-21 2002-01-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Hydraulic damping valve
JP2007506055A (ja) * 2003-09-17 2007-03-15 テネコ オートモティブ オペレーティング カンパニ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外部カラーに装着される制御弁を備えた調整可能な制振器
CN104343766A (zh) * 2013-07-31 2015-02-1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06246791A (zh) * 2015-06-08 2016-12-21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阻尼装置和弹性构件
CN106481720A (zh) * 2015-08-25 2017-03-08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阻尼装置
CN106917841A (zh) * 2015-12-24 2017-07-04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缓冲装置
CN107120379A (zh) * 2016-02-25 2017-09-01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缓冲装置和流路形成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69413A1 (ja) 2019-04-11
CN111065838A (zh) 2020-04-24
DE112017008114T5 (de) 2020-07-16
JPWO2019069413A1 (ja) 2019-11-14
JP6291633B1 (ja) 2018-03-14
US11674558B2 (en) 2023-06-13
US20200208707A1 (en)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1419B (zh) 缓冲器
US8899391B2 (en) Shock absorber
CN111065838B (zh) 压力缓冲装置和衰减力产生机构
JP5949789B2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6728510B2 (ja) 減衰力発生機構、減衰力発生機構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圧力緩衝装置
KR20110098630A (ko) 완충기
JP6838768B2 (ja) 緩衝器
KR102419445B1 (ko) 주파수 의존 댐핑 밸브 장치
JP5397640B2 (ja) バルブ装置、油圧緩衝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124823B1 (en) Shock absorber
US9182006B2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and valve
EP3333446B1 (en) Valve structure for buffer
JP2020034068A (ja) 流体圧緩衝器
JP2007120726A (ja) 油圧緩衝器
KR102478966B1 (ko) 주파수 의존 댐핑 밸브 장치
JP4919065B2 (ja) バルブ装置、油圧緩衝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26247B2 (ja) シリンダ装置
JP5798813B2 (ja) 緩衝器
JP2008240918A (ja) 減衰力発生装置
JP7070331B2 (ja) ハイドロストッパ付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2017190806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2017180607A (ja) 弁機構、減衰力発生装置、及び緩衝器
CN109983250B (zh) 减震器
JP2016080140A (ja) 圧力緩衝装置
JP6246425B1 (ja) 緩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7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OWA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