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3250A - 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3250A
CN111023250A CN201911305628.1A CN201911305628A CN111023250A CN 111023250 A CN111023250 A CN 111023250A CN 201911305628 A CN201911305628 A CN 201911305628A CN 111023250 A CN111023250 A CN 111023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hot water
heating
temperature
hea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56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慧黠
王成
杨巨沁
潘余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056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3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3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6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central heating and domestic hot water
    • F24D19/107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central heating and domestic hot water the system uses a heat pump and solar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所述三联供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系统、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以及电子泵。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外部指令信号;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以及电子泵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本发明通过将制冷设备与供暖设备分离,实现高效联合制冷和联合制热,同时增设电子泵,用于进一步调节温度,满足用户的不同温度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源的分级利用得到广泛关注,由此,空调的三联供系统也得到广泛关注,其主要用于实现制冷、供暖、提供热水的功能。现有技术中,三联供系统技术主要采用同一设备完成制冷制热,在冷媒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水循环系统。在天气炎热的时候,采取制冷循环,水循环换热器将制冷循环中冷凝器的热水送至热水水箱,同时将换热的冷气传输给空调末端系统,最终实现制冷和提供热水的功能。而在天气寒冷的时候,采取制热循环,通过水循环换热器将制热循环中冷凝器的热水送至热水水箱,同时把热量传递给空调末端系统,释放到室内供暖,最终实现供暖和提供热水功能。
现有三联供系统采用同一设备完成制冷与供暖,该设备往往安装于室内空间上部,在制热循环时,受限于热空气上浮的原因,地面温度仍然很低,供暖效果差;又由于冷媒循环转换不足,制冷效果也不理想,无论是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都没有高效地利用能源。除此之外,一般来说,热水供应温度要求在60℃以上,供暖温度要求为35℃左右,两者温度要求不同。现有三联供系统在制热循环中直接将热量传递给热水水箱和空调末端系统,没有采取调节温度,因而无法满足用户对热水温度和供暖温度的不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三联供系统能源利用率较低、且无法满足用户对热水温度和供暖温度的不同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系统、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以及电子泵;所述热泵空调系统、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生活热水系统与所述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热泵空调系统、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依次循环连接,构成所述热泵空调系统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的第一冷媒回路;所述热泵空调系统、所述第四控制阀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依次循环连接,构成所述热泵空调系统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的第二冷媒回路;所述电子泵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循环连接,所述电子泵同时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循环连接。
由此,本发明通过设置生活热水系统,并设置相应的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实现对热水系统的冷媒流路开闭的控制;设置室内温度调节系统,将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与热泵空调系统循环连接,形成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并设置相应的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室内温度调节系统的两条冷媒流路开闭进行控制,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设置电子泵,将电子泵与热泵空调系统循环连接,通过电子泵实现对温度的调节,满足用户的不同温度需求。由此,设立两条冷媒回路,可实现有效的单独制冷、单独制热,同时在两条冷媒回路配合使用的情况下,还可实现高效的联合制冷、联合制热,充分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总体上,所述三联供系统充分利用了能源,达到高效的制冷制热效果,同时利用电子泵,实现能源分级利用,满足用户的不同温度需求,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本发明能达到高效的联合制冷、联合制热,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除此之外,将电子泵用于调控温度,使热水和暖气达到不同的温度,以此满足用户对热水和暖气的不同温度需求,达到了三联供系统对能量的分级使用和高效使用,提高了三联供系统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第一截止阀、第一热泵以及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和所述第一热泵依次设置在所述室外机的冷媒出口管上,所述第一截止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机,所述第一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热泵的一端,第一热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点;所述第二截止阀设置在所述室外机的冷媒入口管上,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机,所述第二截止阀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分流点。
由此,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用于切断冷媒流路或调节流量,设置第一热泵为冷媒循环提供动力。利用热泵空调系统进行有效的冷媒循环,以此达到使整个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运转的效果,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在热泵空调系统的末端设置两个分流点,以便与生活热水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以及电子泵分别连接,由此形成不同的冷媒流路,有利于利用多种冷媒循环流路,实现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生活热水系统包括加热器,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的冷媒入口管上,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加热器,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分流点,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的冷媒出口管上,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加热器,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分流点。
由此,本发明通过设置生活热水系统中的加热器,利用冷媒循环达到加热生活用水的目的,有效利用了能量,同时设置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控制通往加热器的冷媒流路,以便依据用户需求选择是否开启该冷媒流路,由此充分利用了能源。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吹风式温度调节器和地面温度调节器;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吹风式温度调节器的冷媒入口管上,所述第三控制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吹风式温度调节器,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分流点,所述吹风式温度调节器的冷媒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分流点;所述第四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地面温度调节器的冷媒入口管上,所述第四控制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地面温度调节器,所述第四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分流点,所述地面温度调节器的冷媒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分流点。
由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吹风式温度调节器,并设置相应的第三控制阀控制该冷媒流路的开闭,主要实现制冷、联合制冷的功能,并在联合制热中实现辅助制热的功能,利用通往吹风式温度调节器的冷媒循坏回路,实现对能源的充分利用,达到高效调节室温的目的,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通过设置地面温度调节器,并设置相应的第四控制阀控制该冷媒流路的开闭,主要实现制热、联合制热的功能,并在联合制冷中实现辅助制冷的功能,由此,利用通往地面温度调节器的冷媒循坏回路,实现对能源的充分利用,达到高效调节室温的目的,方便用户的使用。总体上,本发明通过在室内温度调节系统设置分离的制热制冷设备,通过其分别使用,完成单独的制冷、制热,在其配合使用时,完成联合制冷、联合制热,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泵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分流点,所述电子泵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分流点。
由此,本发明将温度控制系统中的电子泵与热泵空调系统循环连接,通过电子泵的转速调节冷媒回路中两边的冷热介质的比例,以此调节相应的温度,实现对室温的进一步控制,保证室温和水温都达到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三联供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子泵和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的管路上。
由此,本发明设置温度传感器,将其设置于电子泵和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通过和电子泵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可实时监测温度、调整温度,保证当前环境温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生活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板、辅助加热器及第二热泵,所述太阳能集热板、所述辅助加热器以及所述第二热泵依次循环连接。
由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太阳能集热板和辅助加热器,由此,在夏天太阳能充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在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的同时,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实现高效的制冷制热,同时满足用户对热水温度和供暖温度的不同需求,提高能源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包括:
获取外部指令信号;
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以及电子泵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
由此,本发明获取当前运行模式来确定用户的使用需求,基于该使用需求,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以及电子泵的开闭,以此控制形成不同的冷媒循环流路,实现不同的功能,完成不同的制热制冷模式,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由此,本发明提供的三联供系统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三联供控制系统,实现有效的制冷、制热、联合制冷、联合制热模式,达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除此之外,通过利用控制电子泵的开闭达到调控温度的目的,使热水和室内空气达到不同的温度,以此满足用户对热水和室温的不同温度需求。因而,本发明不仅能高效地制冷制热,而且能实时调节温度,保证室温和水温都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指令信号包括联合制冷信号;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所述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及电子泵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具体包括:
当所述外部指令信号为所述联合制冷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电子泵保持关闭,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保持开启,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热泵、所述第二截止阀和所述第二热泵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冷回路、第二制冷回路和太阳能热水回路。
由此,本发明利用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的开启,同时基于吹风式温度调节器和地面温度调节器,形成两条制冷流路,为提供两台设备制冷所需,此时所述热泵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运转频率提高,加快制冷剂的压缩与转换,由此,实现联合制冷,增强了制冷效果,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本发明结合用户使用联合制冷模式时,一般太阳能会较为充足的特性,通过第二热泵的开启,形成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的回路,由此在太阳能充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在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的同时,达到了能量分级利用、环保节能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指令信号包括联合制热信号;所述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所述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及电子泵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具体包括:
当所述外部指令信号为所述联合制热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及所述电子泵保持开启,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热泵以及所述第二截止阀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热回路、第二制热回路和冷媒循环热水回路。
由此,本发明利用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的开启形成加热生活热水的冷媒循环流路,为用户提供热水。利用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的开启,基于吹风式温度调节器和地面温度调节器,形成两条制热流路,为提供两台设备制热所需,所述热泵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运转频率提高,加快制冷剂的压缩与转换,由此,实现联合制热,增强了制热效果,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指令信号包括制冷信号;所述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所述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及电子泵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具体包括:
当所述外部指令信号为所述制冷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及所述电子泵保持关闭,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保持开启,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热泵、所述第二截止阀和所述第二热泵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冷回路和太阳能热水回路。
由此,本发明利用第三控制阀的开启,基于吹风式温度调节器,形成一条制冷冷媒流路,由此实现了常规的制冷功能。同时结合用户使用制冷模式时,一般太阳能会较为充足的特性,通过第二热泵的开启,形成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的回路,由此在太阳能充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在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的同时,达到了能量分级利用、环保节能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指令信号包括制热信号;控制所述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及电子泵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具体包括:
当所述外部指令信号为所述制热指令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保持关闭,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及所述电子泵保持开启,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热泵、所述第二截止阀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热回路以及冷媒循环热水回路。
由此,本发明利用第四控制阀的开启,结合热空气上浮的特性,基于地面温度调节器,形成一条制热流路,由此实现了常规的制热功能,同时利用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的开启,实现形成加热生活热水的冷媒循环流路,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
进一步地,上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电子泵是否开启;
若开启,则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管道温度;
根据所述管道温度,控制所述电子泵的转速以调节冷媒流量。
由此,本发明实时检测管道温度,根据管道温度调节所述电子泵的转速,实现对通往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的冷媒的流量控制,从而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由此使室内温度满足用户的温度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管道温度,控制所述电子泵的转速以调节冷媒流量,具体包括:
当所述管道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子泵的转速增大;
当所述管道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子泵的转速减小;
当所述管道温度介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和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时,控制所述电子泵的转速保持不变。
由此,本发明通过控制电子泵的转速,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当温度较高时,通过增大转速,使冷管中的冷媒更多地流入热管,高温冷媒混合以降低温度;当温度较低时,通过减小转速,以此减小流量,使混合冷媒中高温冷媒占比更多,以此升高温度;当温度适中时,通过维持转速,维持混合冷媒中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的占比,以此维持此时的温度。由此,实现了对温度的精准控制,满足了用户的温度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联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联供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制冷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制冷模式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制热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制热模式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模式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电子泵的转速以调节冷媒温度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热泵空调系统,11-室外机,12-第一截止阀,13-第一热泵,14-第二截止阀,2-生活热水系统,21-加热器,22-太阳能集热板,23-辅助加热器,24-第二热泵,3-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1-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2-地面温度调节器,33-旁通阀,4-第一控制阀,5-第二控制阀,6-第三控制阀,7-第四控制阀,8-电子泵,9-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现有技术中,三联供系统一般由热泵空调室外机、室内机和热水系统组成,主要工作的原理是在冷媒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水循环系统,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的过程中,水循环换热器将循环系统中冷凝器的热水送至热水水箱,由此在制冷或制热的同时,实现提供热水的功能。
由于现有技术采用同一设备完成制冷与供暖,该设备主要考虑制冷,一般安装于室内空间上部,这样的安装方式给供暖带来不便,供暖时热空气上浮,供暖效果差,影响用户体验。又由于冷媒循环转换不足,制冷效果也并不理想,从而没有高效地利用能源,不利于用户的使用。另一方面,现有三联供系统在制热循环中,直接将热量传递给热水水箱和空调末端系统,没有采取调节温度,因而无法满足用户对热水温度和供暖温度的不同需求。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高效的制冷制热,充分利用能源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空调末端设备,利用不同的冷媒流路,实现联合制冷、联合制热、制冷、制热多种模式,满足用户不同的设置需求。同时,增设温度控制系统,调节室温和水温,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联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1、生活热水系统2、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以及电子泵8。通过设置热泵空调系统1实现冷媒的压缩和运转,设置生活热水系统2用于加热热水,并设置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利用冷媒循环完成对室温的调节,同时设置电子泵8完成对温度的控制,保证室温和水温满足用户需求。
可选地,热泵空调系统1与生活热水系统2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4和第二控制阀5,热泵空调系统1、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与生活热水系统2依次循环连接;将生活热水系统2与热泵空调系统1循环连接,构成冷媒回路,利用冷媒回路加热生活用水,并设置相应的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实现对热水系统的冷媒流路开闭的控制,在能利用太阳能加热生活用水时,关闭该冷媒回路。由此,有效地利用冷媒循环加热热水,并节约了能源。
可选地,热泵空调系统1、第三控制阀6与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依次循环连接,构成热泵空调系统1与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第一冷媒回路;热泵空调系统1、第四控制阀7与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依次循环连接,构成热泵空调系统1与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第二冷媒回路。由此,热泵空调系统1与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设置有两条冷媒回路,分别用第三控制阀6和第四控制阀7,控制开闭,可实现有效的单独制冷、单独制热,同时在两条冷媒回路配合使用的情况下,还可实现高效的联合制冷、联合制热,充分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可选地,电子泵8与热泵空调系统1循环连接,电子泵8同时与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循环连接。由此,电子泵8与热泵空调系统1循环连接,通过电子泵8调节相应的冷媒温度,实现对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的温度控制,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可选地,热泵空调系统1包括室外机11、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以及第二截止阀14,第一截止阀12和第一热泵13设置在室外机11的冷媒出口管上,第一截止阀12的一端连接至室外机11,第一截止阀1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热泵13的一端,第一热泵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点;第二截止阀14设置在室外机11的冷媒入口管上,第二截止阀14的一端连接至室外机11,第二截止阀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分流点。由此通过设置第一截止阀12、第二截止阀14,用于切断冷媒流路或调节流量,设置第一热泵13为冷媒循环提供动力,因而利用热泵空调系统1进行有效的冷媒循环,以此达到使整个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运转的效果,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热泵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点,第二截止阀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分流点。在热泵空调系统1的末端设置两个分流点,以便与生活热水系统2、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以及电子泵8分别连接,由此形成不同的冷媒流路,有利于利用多种冷媒循环流路,实现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不同的冷媒流路相互配合,促使加快冷媒的压缩与转换,实现对能量的高效利用。由此,通过设置多个分流点,达到对能量的分级利用和高效利用,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可选地,生活热水系统2包括加热器21,第一控制阀4设置在加热器21的冷媒入口管上,第一控制阀4的一端连接至加热器21,第一控制阀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分流点,第二控制阀5设置在加热器21的冷媒出口管上,第二控制阀5的一端连接至加热器21,第二控制阀5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分流点。通过设置生活热水系统2中的加热器21,利用冷媒循环达到加热生活用水的目的,有效利用了能量,同时设置第一控制阀4和第二控制阀5控制通往加热器21的冷媒流路,以便依据用户需求选择是否开启该冷媒流路,由此充分利用了能源。
本发明实施例热泵空调系统1和生活热水系统2的连接方式为:室外机11的一端连接第一截止阀12的一端,第一截止阀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热泵13的一端,第一热泵1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分流点,第一分流点连接至第一控制阀4的一端,第一控制阀4的另一端连接加热器21的一端,加热器2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控制阀5的一端,第二控制阀5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分流点,第二分流点连接第二截止阀14的一端,第二截止阀14的另一端连接室外机11的另一端。通过此连接方式,将热泵空调系统1和生活热水系统2循环连接,构成冷媒回路,实现冷媒的有效循环。
可选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包括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和地面温度调节器32;第三控制阀6设置在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的冷媒入口管上,第三控制阀6的一端连接至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分流点,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的冷媒出口管连接至第二分流点。通过设置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并设置相应的第三控制阀6控制该冷媒流路的开闭,主要实现制冷、联合制冷的功能,并在联合制热中实现辅助制热的功能,由此,利用通往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的冷媒循坏回路,实现对能源的充分利用,达到高效调节室温的目的,方便用户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热泵空调系统1和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的连接方式为:室外机11的一端连接第一截止阀12的一端,第一截止阀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热泵13的一端,第一热泵1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分流点,第一分流点连接至第三控制阀6的一端,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连接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的一端,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分流点,第二分流点连接至第二截止阀14的一端,第二截止阀14的另一端连接室外机11的另一端。通过此连接方式,将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与热泵空调系统1循环连接,构成冷媒回路,实现冷媒的有效循环。
可选地,第四控制阀7设置在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冷媒入口管上,第四控制阀7的一端连接至地面温度调节器32,第四控制阀7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分流点,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冷媒出口管连接至第二分流点。通过设置地面温度调节器32,并设置相应的第四控制阀7控制该冷媒流路的开闭,主要实现制热、联合制热的功能,并在联合制冷中实现辅助制冷的功能,由此,利用通往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冷媒循坏回路,实现对能源的充分利用,达到高效调节室温的目的,方便用户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热泵空调系统1和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连接方式为:室外机11的一端连接第一截止阀12的一端,第一截止阀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热泵13的一端,第一热泵1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分流点,第一分流点连接至第四控制阀7的一端,第四控制阀7的另一端连接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一端,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分流点,第二分流点连接第二截止阀14的一端,第二截止阀14的另一端连接室外机11的另一端。通过此连接方式,将地面温度调节器32与热泵空调系统1循环连接,构成冷媒回路,实现冷媒的有效循环。
可选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中的地面温度调节器32还设置有旁通阀33,主要作用为压力平衡,当室内端涉及多台设备共同运行时,为满足这一条件,冷媒充注量相对较多,在联合制冷制热工作状态与制冷制热工作状态转换时,大部分冷媒流入同一室内换热设备,会造成冷媒压力过高,尤其在制冷工况下,由于压力越高,蒸发温度越高,此时冷媒蒸发温度升高,导致制冷效果大大下降,为了防止这一现象,设置旁通阀33,保证充分制冷制热。
可选地,电子泵8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分流点,电子泵8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分流点。本发明将电子泵8与热泵空调系统1循环连接,通过电子泵8的转速调节冷媒回路中两边的冷热介质的比例,以此调节相应的温度,实现对室温的进一步控制,保证室温和水温都达到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发明实施例热泵空调系统1和电子泵8的连接方式为:室外机11的一端连接第一截止阀12的一端,第一截止阀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热泵13的一端,第一热泵1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分流点,第一分流点连接至电子泵8的一端,电子泵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分流点,第二分流点连接第二截止阀14的一端,第二截止阀14的另一端连接室外机11的另一端。通过此连接方式,将电子泵8与热泵空调系统1循环连接,构成冷媒回路,实现冷媒的有效循环。
可选地,上述三联供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9设置于电子泵8和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管路上。本发明设置温度传感器9,将其设置于电子泵8和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通过和电子泵8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可实时监测温度、调整温度,保证当前环境温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生活热水系统2还包括太阳能集热板22、辅助加热器23及第二热泵24,太阳能集热板22、辅助加热器23以及第二热泵24依次循环连接。通过设置太阳能集热板22和辅助加热器23,由此,在夏天太阳能充足的情况下,即在制冷和联合制冷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在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的同时,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可选地,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优选为多台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并联连接,地面温度调节器32同样优选为多台地面温度调节器32并联连接,由此可以满足多个用户的需求。
本发明提供的三联供系统通过设置四种冷媒循环流路,将制冷设备和制热设备分离,实现有效的单独制冷、单独制热。同时在吹风式温度调节器和地面温度调节器配合使用的情况下,能实现高效的联合制冷、联合制热,高效利用了能源。并设置温度控制系统用于调控温度,使热水和暖气达到不同的温度,以此满足用户对热水和暖气的不同温度需求,提高了三联供系统使用的舒适性。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联供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1~S2。
在步骤S1中,获取外部指令信号。通过获取外部指令信号来确定用户的使用需求,基于该使用需求进行相应的控制,满足用户相应的需求。
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及电子泵8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以此实现不同的功能,完成用户要求的不同模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制冷模式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211~S212。
在步骤S211中,确定当前外部指令信号为联合制冷信号。
在步骤S212中,控制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电子泵8保持关闭,控制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保持开启,同时控制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二截止阀14和第二热泵24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冷回路、第二制冷回路和太阳能热水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热泵空调系统1中的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以及第二截止阀14始终保持开启,由此,便于冷媒的流通;控制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保持开启,以此形成两条制冷冷媒回路。
具体地,结合图4来看,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制冷模式冷媒流向示意图。当联合制冷模式开启时,包含两条制冷流路。第一制冷回路的流向为:室外机11—第二截止阀14—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第三控制阀6—第一热泵13—第一截止阀12—室外机11。第二制冷回路的流向为:室外机11—第二截止阀14—地面温度调节器32—第四控制阀7—第一热泵13—第一截止阀12—室外机11。其工作原理为:低温低压气体冷媒经室外机11中的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冷媒后,进入室外机11的的冷凝器,在冷凝器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冷媒,经过室外机11中的节流元件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冷媒,由此通过第一截止阀12排出室外机11进入连接管,进而进入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和地面温度调节器32进行蒸发吸热,达到制冷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联合制冷模式还包括:开启第二热泵24,以形成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的回路。太阳能热水回路为:太阳能集热板22—辅助加热器23—第二热泵24—太阳能集热板22。一般地,联合制冷模式意味着天气炎热,太阳能充足,生活热水主要依靠太阳能提供,第二热泵24为制冷剂提供动力,使制冷剂进入太阳能集热板22,吸收太阳能热辐射加热生活热水,然后制冷剂通过重力作用回到辅助加热器23中加热生活热水。其中,热水器中的生活用水由热水器进水口连接自来水管道提供。由此在太阳能充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在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的同时,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联合制冷模式利用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的开启,基于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和地面温度调节器32,形成两条制冷流路,为提供两台设备制冷所需,室外机11的压缩机运转频率提高,加快制冷剂的压缩与转换,实现联合制冷,增强了制冷效果,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除此之外,本发明的联合制冷模式通过开启第二热泵24,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在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的同时,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制热模式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221~S222。
在步骤S221中,确定当前外部指令信号为联合制热信号。
在步骤S222中,控制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以及电子泵8保持开启,同时控制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以及第二截止阀14始终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热回路、第二制热回路和冷媒循环热水回路。
本发明控制热泵空调系统1中的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以及第二截止阀14始终保持开启,由此,便于冷媒的流通;控制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保持开启,以此形成两条制热冷媒回路。
具体地,结合图6来看,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制热模式冷媒流向示意图。当联合制热模式开启时,包含两条制热流路。第一制热回路的流向为:室外机11—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四控制阀7—地面温度调节器32—第二截止阀14—室外机11。第二制热回路的流向为:室外机11—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三控制阀6—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第二截止阀9—室外机11。其工作原理为:气态制冷剂经过室外机11中的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和地面温度调节器32,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达到制热效果。
同时,联合制热模式还包括加热热水的冷媒循环热水回路:室外机11—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一控制阀4—加热器21—第二控制阀5—第二截止阀14—室外机11,气态制冷剂经过室外机11中的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加热器21,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将加热器21中的水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制热模式中还包括:开启电子泵8,以形成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的回路。将冷媒回路管路中地面温度调节器32之后的低温制冷剂引入地面温度调节器32之前的管路中,与地面温度调节器32之前的管路中的高温制冷剂混合,使进入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制冷剂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间,实现对室温的控制,方便用户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联合制热模式利用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的开启形成加热生活热水的冷媒循环流路,为用户提供热水。利用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的开启,基于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和地面温度调节器32,形成两条制热流路,为提供两台设备制热所需,热泵空调室外机1的压缩机运转频率提高,加快制冷剂的压缩与转换,由此,实现联合制热,增强了制热效果,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除此之外,本发明的联合制热模式利用电子泵8的开启,调节通往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冷媒温度,从而将室温控制在合理范围,为用户营造合适的温度环境。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231~S232。
在步骤S231中,确定当前外部指令信号为制冷信号。
在步骤S232中,控制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四控制阀7及电子泵8保持关闭,控制第三控制阀6保持开启,同时控制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二截止阀14和第二热泵24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冷回路和太阳能热水回路。
本发明控制热泵空调系统1中的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以及第二截止阀14始终保持开启,由此,便于冷媒的流通;控制第三控制阀6保持开启,以此形成一条制冷冷媒回路。
具体地,结合图8来看,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模式冷媒流向示意图。当制冷模式开启时,包含一条制冷流路,其流向为:室外机11—第二截止阀14—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第一控制阀4—第一热泵13—第一截止阀12—室外机11。其工作原理为:低温低压气体冷媒经室外机11中的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冷媒后,进入室外机11的的冷凝器,在冷凝器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冷媒,经过室外机11中的节流元件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冷媒,由此通过第一截止阀12排出室外机11进入连接管,进而进入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进行蒸发吸热,达到普通制冷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模式还包括开启第二热泵24,形成加热热水的太阳能热水回路:太阳能集热板22—辅助加热器23—第二热泵24—太阳能集热板22。制冷模式意味着天气炎热,太阳能充足,生活热水主要依靠太阳能提供,第二热泵24为制冷剂提供动力,使制冷剂进入太阳能集热板22,吸收太阳能热辐射加热生活热水,然后制冷剂通过重力作用回到辅助加热器23中加热生活热水。其中,热水器中的生活用水由热水器进水口连接自来水管道提供。由此在太阳能充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在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的同时,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模式利用第三控制阀6的开启,基于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形成一条制冷流路,实现常规制冷功能,除此之外,利用第二热泵24的开启,使用太阳能对热水进行加热,由此实现了常规的制冷功能以及太阳热加热热水的功能,有效利用了能源。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模式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241~S242。
在步骤S241中,确定当前外部指令信号为制热指令信号。
在步骤S242中,控制第三控制阀6保持关闭,控制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四控制阀7及电子泵8保持开启,同时控制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二截止阀14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热回路以及冷媒循环热水回路。
本发明控制热泵空调系统1中的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以及第二截止阀14始终保持开启,由此,便于冷媒的流通;控制第四控制阀7保持开启,以此形成一条制热冷媒回路。
具体地,结合图10来看,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模式冷媒流向示意图。当制热模式开启时,包含一条制热流路,其流向为室外机11—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四控制阀7—地面温度调节器32—第二截止阀14—室外机11。其工作原理为:气态制冷剂经过室外机11中的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地面温度调节器32,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达到制热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制热模式还包括加热热水的冷媒流路:室外机11—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一控制阀4—加热器21—第二控制阀6—第二截止阀14—室外机11。气态制冷剂经过室外机11中的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加热器21,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将加热器21中的水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模式还包括:开启电子泵8,将冷媒回路管路中地面温度调节器32之后的低温制冷剂引入地面温度调节器32之前的管路中,并地面温度调节器32之前的管路中的高温制冷剂混合,使进入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制冷剂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间,实现对室温的控制,方便用户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制热模式利用第四控制阀7的开启,为了防止热空气上浮,基于地面温度调节器32,形成一条制热流路,实现了常规的制热功能。同时利用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的开启,实现形成加热生活热水的冷媒循环流路,为用户提供热水。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31~S33。
在步骤S31中,判断电子泵8是否开启。通过判断电子泵8是否开启,才能确定此时是否需要调节转速。
在步骤S32中,若开启,则获取温度传感器9采集的管道温度;
在步骤S33中,根据管道温度,控制电子泵9的转速以调节冷媒流量。通过实时检测管道温度,根据管道温度调节电子泵41的转速,实现对通往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的冷媒的温度控制,由此使室内温度满足用户的温度需求。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电子泵的转速以调节冷媒温度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331~S333。
在步骤S331中,当管道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电子泵8的转速增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温度较高时,通过增大转速,使冷管中的冷媒更多地流入热管,高温冷媒混合,以降低温度,达到调节室温的目的。
在步骤S332中,当管道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电子泵8的转速减小。当温度较低时,通过减小转速,以此减小流量,使混合冷媒中高温冷媒占比更多,以此升高温度,达到调节室温的目的。
在步骤S333中,当所管道温度介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时,控制电子泵8的转速保持不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温度适中时,通过维持转速,维持混合冷媒中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的占比,以此维持此时的温度,达到维持适宜温度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优选为40℃,第二预设温度优选为35℃,由此将室温维持在35℃至40℃,保证用户的舒适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电子泵8,实现了对温度的精准控制,满足了用户的温度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联供系统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三联供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吹风式温度调节器和地面温度调节器,利用不同的冷媒流路,实现有效的制冷、制热、联合制冷、联合制热模式,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除此之外,通过调节温度控制系统中电子泵的转速来调节冷媒流量用于调控温度,使热水和室内空气达到不同的温度,以此满足用户对热水和室温的不同温度需求。因而,本发明提供的三联供系统控制方法实现了三联供系统对能量的分级使用和高效使用,实时准确调节温度,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空调系统(1)、生活热水系统(2)、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以及电子泵(8);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所述第一控制阀(4)、所述生活热水系统(2)与所述第二控制阀(5)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所述第三控制阀(6)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依次循环连接,构成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第一冷媒回路;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所述第四控制阀(7)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依次循环连接,构成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第二冷媒回路;所述电子泵(8)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循环连接,所述电子泵(8)同时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循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包括室外机(11)、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以及第二截止阀(14),所述第一截止阀(12)和所述第一热泵(13)依次设置在所述室外机(11)的冷媒出口管上,所述第一截止阀(1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机(11),所述第一截止阀(1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热泵(13)的一端,第一热泵(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点;所述第二截止阀(14)设置在所述室外机(11)的冷媒入口管上,所述第二截止阀(14)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机(11),所述第二截止阀(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分流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热水系统(2)包括加热器(21),所述第一控制阀(4)设置在所述加热器(21)的冷媒入口管上,所述第一控制阀(4)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加热器(21),所述第一控制阀(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分流点,所述第二控制阀(5)设置在所述加热器(21)的冷媒出口管上,所述第二控制阀(5)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加热器(21),所述第二控制阀(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分流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包括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和地面温度调节器(32);所述第三控制阀(6)设置在所述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的冷媒入口管上,所述第三控制阀(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所述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分流点,所述吹风式温度调节器(31)的冷媒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分流点;所述第四控制阀(7)设置在所述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冷媒入口管上,所述第四控制阀(7)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地面温度调节器(32),所述第四控制阀(7)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分流点,所述地面温度调节器(32)的冷媒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分流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泵(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分流点,所述电子泵(8)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分流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联供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设置于所述电子泵(8)和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管路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所述生活热水系统(2)包括太阳能集热板(22)、辅助加热器(23)及第二热泵(24),所述太阳能集热板(22)、所述辅助加热器(23)以及所述第二热泵(24)依次循环连接。
8.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外部指令信号;
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以及电子泵(8)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1)、生活热水系统(2)、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指令信号包括联合制冷信号;所述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所述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及电子泵(8)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1)、生活热水系统(2)、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具体包括:
当所述外部指令信号为所述联合制冷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4)、所述第二控制阀(5)、所述电子泵(8)保持关闭,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6)、所述第四控制阀(7)保持开启,同时控制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二截止阀(14)和第二热泵(24)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冷回路、第二制冷回路和太阳能热水回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指令信号包括联合制热信号;所述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所述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及电子泵(8)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1)、生活热水系统(2)、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具体包括:
当所述外部指令信号为所述联合制热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4)、所述第二控制阀(5)、所述第三控制阀(6)、所述第四控制阀(7)及所述电子泵(8)保持开启,同时控制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以及第二截止阀(14)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热回路、第二制热回路和冷媒循环热水回路。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指令信号包括制冷信号;所述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所述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及电子泵(8)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1)、生活热水系统(2)、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具体包括:
当所述外部指令信号为所述制冷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4)、所述第二控制阀(5)、所述第四控制阀(7)及所述电子泵(8)保持关闭,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6)保持开启,同时控制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二截止阀(14)和第二热泵(24)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冷回路和太阳能热水回路。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指令信号包括制热信号;所述根据所述外部指令信号,控制所述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及电子泵(8)的开闭,以形成热泵空调系统(1)、生活热水系统(2)、室内温度调节系统(3)之间的不同冷媒循环流路,具体包括:
当所述外部指令信号为所述制热指令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6)保持关闭,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4)、所述第二控制阀(5)、所述第四控制阀(7)及所述电子泵(8)保持开启,同时控制第一截止阀(12)、第一热泵(13)、第二截止阀(14)保持开启,以形成第一制热回路以及冷媒循环热水回路。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电子泵(8)是否开启;
若开启,则获取温度传感器(9)采集的管道温度;
根据所述管道温度,控制所述电子泵(8)的转速以调节冷媒流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管道温度,控制所述电子泵(8)的转速以调节冷媒流量,具体包括:
当所述管道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子泵(8)的转速增大;
当所述管道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子泵(8)的转速减小;
当所述管道温度介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和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时,控制所述电子泵(8)的转速保持不变。
CN201911305628.1A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0232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5628.1A CN111023250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5628.1A CN111023250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3250A true CN111023250A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10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5628.1A Pending CN111023250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325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4932A (zh) * 2005-06-22 2006-12-27 曹知光 户式热电冷热源系统
CN101644455A (zh) * 2008-08-04 2010-02-10 Lg电子株式会社 与热泵相关联的热水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34857A (zh) * 2011-04-07 2012-10-1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供暖系统
CN203053081U (zh) * 2012-12-28 2013-07-10 黄永伟 复合型地暖空调热水集成应用系统
KR20130123280A (ko) * 2012-05-02 2013-11-12 김기혁 태양열 집열기와 보조열원을 이용한 히트펌프의 냉·난방기 장치
CN105180244A (zh) * 2015-10-27 2015-12-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散热器和地板辐射供暖环路级联换热站系统及热量梯级利用方法
CN105674449A (zh) * 2016-03-28 2016-06-15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节能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4932A (zh) * 2005-06-22 2006-12-27 曹知光 户式热电冷热源系统
CN101644455A (zh) * 2008-08-04 2010-02-10 Lg电子株式会社 与热泵相关联的热水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34857A (zh) * 2011-04-07 2012-10-1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供暖系统
KR20130123280A (ko) * 2012-05-02 2013-11-12 김기혁 태양열 집열기와 보조열원을 이용한 히트펌프의 냉·난방기 장치
CN203053081U (zh) * 2012-12-28 2013-07-10 黄永伟 复合型地暖空调热水集成应用系统
CN105180244A (zh) * 2015-10-27 2015-12-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散热器和地板辐射供暖环路级联换热站系统及热量梯级利用方法
CN105674449A (zh) * 2016-03-28 2016-06-15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节能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5849C (zh) 一种出风温度恒定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64454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纯电动汽车
CN109458683B (zh) 干式辐射热泵与单元式分户空调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97768A (zh) 集成三电热管理的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10207296B (zh) 空调热水两用系统及其制热控制方法
US4368624A (en) Absorption type heat pump having indoor and outdoor radiators connected in series in a water flow circuit during heat mode
CN110822544A (zh) 一种提高室内舒适度的定频空调系统
CN203785282U (zh) 太阳能复合多元热泵热水系统
CN105674449A (zh) 一种基于节能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CN21156759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的化霜控制装置
CN210179818U (zh) 一种集空调和冷热水机为一体的空调器
KR101171763B1 (ko) 복합열원방식의 가스식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5627625A (zh) 热泵与热水加热组合系统的混合制热流程
CN111121200A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11023250A (zh) 一种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03885Y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CN110500822B (zh) 变频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6929902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CN112303761A (zh) 一种调节集中供暖温度的氟泵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023251A (zh) 制冷、供暖、生活热水、保温食物多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4124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的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31319B (zh) 一种利用自然能源的供水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4746193U (zh) 一种建筑空调用太阳能动力装置
CN109373453A (zh) 空调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12665044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