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4367B -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84367B
CN110984367B CN201911291524.XA CN201911291524A CN110984367B CN 110984367 B CN110984367 B CN 110984367B CN 201911291524 A CN201911291524 A CN 201911291524A CN 110984367 B CN110984367 B CN 110984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steel plate
rectangular cylindrical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915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84367A (zh
Inventor
朱正国
吴代生
高云河
李娜
杨智慧
熊艺媛
苏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2915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84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84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4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84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4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19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20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e.g. with reinforcements or tensioning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 E04C3/34Columns; Pillars; Struts of concrete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permanent form elements, with or without internal or external reinforcement, e.g. metal cov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相互连接的框架本体,每层框架本体之间交汇处通过插接点构件连接,每层的框架本体包括立柱、横梁、层间楼板以及所述立柱与横梁交汇连接的节点构件,每层横梁与立柱交汇之间的空间铺设层间楼板,上层的立柱上的反弯点位于立柱的中部,底层的立柱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高度的2/3处,横梁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横梁的两端,且横梁上的反弯点与横梁的端部距离为横梁截面高度的1.5~2倍。本发明提高了建筑部件生产和装配安装效率,杜绝二次浇筑或灌浆湿作业,将连接结点设置在梁、柱的反弯点处,提高了的受力安全和连接可靠性,节省设计和模板制作成本,提供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但目前,国内的装配式多层和高层建筑的生产方式是:在工厂内,先设计和生产出建筑结构部位的基本构件,预留出锚固钢筋,运往施工现场后进行临时支撑和组装,利用二次浇筑混凝土和灌浆的方式进行构件的连接和锚固,将构件组装成建筑物,二次浇筑的连接方法是目前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主要连接方法,而该连接方法并没有完全杜绝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方式,施工速度受混凝土硬化速度影响,仍旧需要传统的混凝土浇筑设备辅助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大大提高建筑部件生产和装配安装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相互连接的框架本体,每层框架本体之间交汇处通过插接点构件连接,每层的框架本体包括立柱、横梁、层间楼板以及所述立柱与横梁交汇连接的节点构件,每层横梁与立柱交汇之间的空间嵌固铺设所述层间楼板,上层的立柱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的中部,底层的立柱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高度的2/3处,所述横梁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横梁的两端,且横梁上的反弯点与横梁的端部距离为横梁截面高度的1.5~2倍;所述插接点构件包括上插接点构件和下插接点构件,在所述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所述上插接点构件和下插接点构件,上层的立柱的下端通过下插接点构件插接固定在下层的立柱上端的上插接点构件上。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立柱与横梁之间通过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节点构件进行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立柱由混凝土预制柱、纵钢筋柱和沿纵钢筋柱外围纵向均匀固定的纵柱箍筋,所述纵钢筋柱贯穿于混凝土预制柱内,且纵钢筋柱上下两端的混凝土预制柱的端部外壁分别固定所述上插接点构件和下插接点构件,所述横梁包括混凝土预制梁、梁筋柱和沿梁筋柱外围横向均匀固定的梁箍筋,所述梁筋柱的贯穿在混凝土预制梁内,所述梁筋柱两端的混凝土预制梁的外部通过节点构件与纵钢筋柱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插接点构件包括下部垫板、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所述纵钢筋柱的下端焊接在下部垫板上,所述纵钢筋柱的下端部通过所述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环绕包围固定,且下部垫板的边缘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的下端部截面边缘平齐,所述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的上端内壁固定套在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下端的外壁上,所述上插接点构件由包覆固定在纵钢筋柱的上端部的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构成,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插接在所述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内,所述下层的纵钢筋柱的上端部和上层的纵钢筋柱的下端部之间通过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插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的侧壁上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在下部垫板的板面上均匀分布设有钢筋穿孔,所述纵钢筋柱的下端部穿过所述钢筋穿孔进行焊接在下部垫板上。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纵钢筋柱的两端裸露在混凝土预制柱的上下两端之外,且梁筋柱的左右两端裸露在混凝土预制梁两端之外。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纵钢筋柱的两端裸露在混凝土预制柱的上下两端之外,梁筋柱的左右两端裸露在混凝土预制梁两端之外,所述纵钢筋柱的上下两端从混凝土预制柱的上下两端伸出后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插接点构件和下插接点构件,所述梁筋柱的两端与纵钢筋柱的交汇外通过节点构件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节点构件包括梁筋包边钢板、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和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所述梁筋包边钢板固定套在所述梁筋过度柱的端部,所述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梁筋包边钢板的外壁上,所述梁筋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内,所述梁筋柱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的另一端内。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层间楼板的四个角分别横纵切除有L形缺口,从而使层间楼板的四个角呈L形缺口过度,使其容易扣接在所述立柱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建筑的建造要求及建材选择进行设计,根据层高、层宽、每层立柱的尺寸大小、每层的横梁尺寸大小和每层的反弯点设计要求,选择纵钢筋柱、梁筋柱和箍筋尺寸大小,并使底层的立柱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高度的2/3处,上层的立柱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的中部,所述横梁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横梁)的两端,且横梁上的反弯点与横梁的端部距离为横梁截面高度的1.5~2倍;
步骤二,将纵钢筋柱和梁筋柱用相对应的箍筋进行焊接预制生产成钢筋笼骨架,在纵钢筋柱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底端套入并焊接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下部垫板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在纵钢筋柱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顶端套入并焊接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以用于纵钢筋柱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底端插放在下层的纵钢筋柱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顶端,在纵钢筋柱形成的钢筋笼骨架侧部设置梁筋过度柱,在梁筋柱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两端依次安装梁筋包边钢板和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所述下部垫板位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的下端与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顶端之间,且下部垫板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下端的内侧或与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的内侧焊接,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插接在所述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内;
步骤三,将预制的钢筋笼骨架运送至施工现场,自下而上安装底层钢筋笼骨架构件,在反弯点处将纵钢筋柱形成的各钢筋笼骨架构件进行水平垂直连接在纵钢筋柱形成的钢筋笼骨架构件上,以形成装配式框架建筑结构;
步骤四,将上述钢筋笼骨架构件放入混凝土浇筑模版内浇筑完成后,使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包覆固定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柱的端部外壁上以及梁筋包边钢板和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混凝土预制梁的端部外壁,当将上层的纵钢筋柱调运至下层的纵钢筋柱顶端时,使上层的纵钢筋柱下端部上的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插入下层的纵钢筋柱顶端的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且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套设在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内并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将其放入混凝土浇筑模版内浇筑形成上层的框架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框架结构主要受力梁柱受弯最小的部位(反弯点)处为拆分构件,保证结构的连接可靠性,可配合混凝土构件的端部预埋连接件,按照构件长短的不同,可组合出建筑物不同的内部空间,从而便于构件的模块化生产,避免模板和节点的重复设计与制作,节省设计成本和模板制作成本,简化了施工工序,提供了施工效率。
(2)、本发明的框架结构,本发明的框架结构避免了灌浆等复杂连接的湿作业装配连接方式,大大提高建筑部件生产和装配安装效率,而且可以完全杜绝现行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现场的二次混凝土浇筑或灌浆湿作业,并且将连接结点设置在梁、柱的反弯点处,大大提高装配式框架建筑结构的受力安全和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的反弯点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层间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纵钢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纵钢筋柱与梁筋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梁柱双联节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梁柱三联节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四联节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独立联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相互连接的框架本体1,每层框架本体1之间交汇处通过插接点构件连接,每层的框架本体1包括立柱100、横梁200、层间楼板300以及所述立柱100与横梁200交汇连接的节点构件40,每层横梁200与立柱100交汇之间的空间嵌固铺设所述层间楼板300,在所述层间楼板300的四个角分别横纵切除有L形缺口301,如图3所示,在层间楼板300的四个角设置的L形缺口咬合在所述立柱100的四个棱角上,上层的立柱100上的反弯点A位于所述立柱100的中部,所述底层的立柱100上的反弯点B位于所述立柱100高度的2/3处,所述横梁200上的反弯点C位于所述横梁200的两端,且横梁200上的反弯点与横梁200的端部距离为横梁200截面高度的1.5~2倍,横梁200截面高度为300mm以上,框架本体1的立柱100与横梁200在构件内力弯矩最小的位置(反弯点)以提高视抗震等级,立柱100与横梁200在节点核心区不易断开,避免了在应力复杂的节点进行钢筋连接,转而在弯矩最小的位置的立柱反弯点以及横梁200反弯点处连接,根据受力钢筋端部和结点处包钢钢板进行焊接,大幅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以减少箍筋的使用,避免梁钢筋弯锚,解决节点区钢筋拥挤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结合图1、图4和图5,所述插接点构件包括上插接点构件2和下插接点构件3,在所述立柱100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所述上插接点构件2和下插接点构件3,上层的立柱100的下端通过下插接点构件3插接固定在下层的立柱100上端的上插接点构件2上,所述立柱100由混凝土预制柱、纵钢筋柱101和沿纵钢筋柱101外围纵向均匀固定的纵柱箍筋102,所述纵钢筋柱101贯穿于混凝土预制柱内,且纵钢筋柱101上下两端的混凝土预制柱的端部外壁分别固定所述上插接点构件2和下插接点构件3,所述横梁200包括混凝土预制梁、梁筋柱201和沿梁筋柱201外围横向均匀固定的梁箍筋202,所述梁筋柱201的贯穿在混凝土预制梁内,所述梁筋柱201两端的混凝土预制梁的外部通过节点构件40与纵钢筋柱101连接;所述下插接点构件3包括下部垫板3a、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下端部焊接在下部垫板3a上,或者将下部垫板3a的边缘与所述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的上端开口部的内壁焊接,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下端部从下部垫板3a一侧的钢筋穿孔3d穿过并与下部垫板3a的另一侧表面平齐,从而可将梁筋柱201的端部通过下部垫板3a进行排列支撑形成规则的钢筋笼架,将梁筋柱201焊接完成后,再放入模版内(模版内部尺寸大于梁筋柱201和下部垫板3a的尺寸)浇筑完成整体的立柱混凝土构件,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下端部通过所述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环绕包围固定,且下部垫板3a的边缘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的下端部截面边缘平齐,所述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的上端内壁固定套在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下端的外壁上,所述上插接点构件2由包覆固定在纵钢筋柱101的上端部的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构成,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插接在所述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内,所述下层的纵钢筋柱101的上端部和上层的纵钢筋柱101的下端部之间通过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插接,所述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都由单块钢板围成的矩形筒状,从而根据纵钢筋柱101和梁筋柱201尺寸大小进行设计;在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21,当将上层的纵钢筋柱101调运至下层的纵钢筋柱101顶端时,上层的纵钢筋柱101下端部上的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插入下层的纵钢筋柱101顶端的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由于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的内壁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的口部边缘形成支撑台阶,从而使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的口部边缘支撑在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的内壁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的口部边缘形成支撑台阶上,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3e,并通过相互匹配的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21、第二螺栓孔3e将上下两层的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和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进行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中,结合图1、图4和图5,在所述纵钢筋柱101上水平伸出一节或多节梁筋过度柱103,所述梁筋柱201的两端依次通过节点构件40和梁筋过度柱103与纵钢筋柱101进行连接;每个节点构件40相当于一个节点,所述节点构件40包括梁筋包边钢板400、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和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402,所述梁筋包边钢板400固定套在所述梁筋过度柱103的端部,所述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梁筋包边钢板400的外壁上,所述梁筋柱201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402内,所述梁筋柱2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402固定在所述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的另一端内,根据框架构件的配筋尺寸大小、层间距、反弯点、钢结点等进行计算或模版设计结果,对进行梁、板、柱等构件进行预制生产,将预制好的构件运往现场,在现场直接对构件进行安装,并采用螺栓锚固,完成框架结构安装后,再对建筑物的主体施工;将每层的纵钢筋柱101竖直安装完成后,在纵钢筋柱101的梁筋过度柱103端部依次安装梁筋包边钢板400和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在梁筋柱201的两端分别套设安装所述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402后,再将梁筋柱201分别水平安装在对应相邻的纵钢筋柱101上,并使梁筋柱201两端的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402放置入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内,同时使用螺栓通过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的侧壁和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402的侧壁分别设置的第三螺栓孔403进行稳固连接(焊接)。为此,将纵钢筋柱101和梁筋柱201放入混凝土浇筑模版内浇筑完成后,使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包覆固定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柱的端部外壁上以及梁筋包边钢板400和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混凝土预制梁的端部外壁,使上下两层之间的立柱100之间通过钢板以及横梁之间通过混凝土预制柱端部的钢板进行传力,从而可依据整体结构的内力分布情况,将节点与梁、柱采用钢结构连接,避免了在施工现场对受力和构造情况较复杂处理工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两端裸露在混凝土预制柱的上下两端之外,梁筋柱201的左右两端裸露在混凝土预制梁两端之外,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上下两端从混凝土预制柱的上下两端伸出后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插接点构件2和下插接点构件3,所述梁筋柱201的两端与纵钢筋柱101的交汇外通过节点构件40连接,由于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两端裸露在混凝土预制柱的上下两端之外,且梁筋柱201的左右两端裸露在混凝土预制梁两端之外,为此,将纵钢筋柱101和梁筋柱201放入混凝土浇筑模版内浇筑完成后,使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包覆裸露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柱的端部的部分纵钢筋柱101上以及梁筋包边钢板400和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混凝土预制梁的端部的部分纵钢筋柱101,使上下两层之间的立柱100之间通过钢板和纵钢筋柱101进行传力,以及横梁之间通过混凝土预制柱端部的钢板和梁筋柱201进行传力,从而可依据整体结构的内力分布情况,将节点与梁、柱采用钢结构连接,避免了在施工现场对受力和构造情况较复杂处理工序。
在本发明中,在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前,先对钢筋骨架的受力筋端部在包钢内侧与钢板全部实施焊接,如图1和5所示,然后浇筑混凝土立柱100,待浇筑的混凝土立柱100强度养护达标后便可利用螺栓组装成横梁200框架结构层,且在节点和混凝土预制柱的纵钢筋柱100的端部设置钢板包钢(上插接点构件2和下插接点构件3,进而将预制的楼面板安装在梁、柱形成的框架内,层层叠加形成主体框架结构。所述立柱100之间横梁200通过两个、三个或四个节点构件40进行连接将整体框架分割成独立的混凝土构件,每个节点构件40处分别为反弯点,由于梁和柱的连接独立划分为双联节点(图6所示)、三联节点(图7所示)、四联节点(图8所示)以及独立联梁(图9),每个立柱100的下插接点构件3处分别为反弯点,从而使反弯点满足独立预制成混凝土预制构件(简称PC),如图2所示。特殊情况下可以存在五联及以上的连接,在双联节点(图6所示)中,边缘的横梁200呈L型且与立柱100均垂直相交于楼层处;在三联节点(图7所示)中,边缘中间的立柱100的三面分别设置横梁200,三面的横梁200呈T字形且与立柱100均垂直相交于楼层处;四联节点(图8所示)中的横梁200呈十字形且与立柱100均垂直相交于楼层处。因此,对每个独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量化设计时,可依据整体结构的内力分布情况,将节点与联梁采用钢结构连接,图9所示,即在节点和横梁的混凝土预制梁的端部设置钢板包钢(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402),从而形成预制的钢结构连接结点(简称PS)。因此,本发明避免了在施工现场对受力和构造情况较复杂的建筑框架处进行处理,转而将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节点放置于内力较小、受力情况简单的反弯点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其结构合理,装配施工 操作空间较大且连接简单,施工速度快,经济可靠的装配式框架建筑结构。
在本发明中,结合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作进一步阐述:首先,根据建筑的建造要求及建材选择进行设计,根据层高、层宽、每层立柱100的尺寸大小、每层的横梁200尺寸大小和和每层的反弯点设计要求,选择纵钢筋柱101、梁筋柱201和箍筋尺寸大小,并使底层的立柱100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100高度的2/3处,上层的立柱100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100的中部,所述横梁200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横梁200的两端,且横梁200上的反弯点与横梁200的端部距离为横梁200截面高度的1.5~2倍;其次,将纵钢筋柱101和梁筋柱201用相对应的箍筋进行焊接预制生产成钢筋笼骨架,在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底端套入并焊接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下部垫板3a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在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顶端套入并焊接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以用于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底端插放在下层的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顶端,在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侧部设置梁筋过度柱103,在梁筋柱2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两端依次安装梁筋包边钢板400和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所述下部垫板3a位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的下端与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顶端之间,且下部垫板3a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下端的内侧或与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的内侧焊接,为此,在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下端的内侧设置下部垫板3a或在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的内侧设置下部垫板3a,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插接在所述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内,使下层的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的顶端插入上层的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内时,下部垫板3a垫靠在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的顶端上,提高了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承载能力;再次,将预制的钢筋笼骨架运送至施工现场,自下而上安装底层钢筋笼骨架构件以及底层之上的钢筋笼骨架构件,在反弯点处将纵钢筋柱101形成的各钢筋笼骨架构件进行水平垂直连接在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构件上,以形成装配式框架建筑结构;最后,将上述钢筋笼骨架构件放入混凝土浇筑模版内浇筑完成后,使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包覆固定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柱的端部外壁上以及梁筋包边钢板400和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混凝土预制梁的端部外壁,当将上层的纵钢筋柱101调运至下层的纵钢筋柱101顶端时,使上层的纵钢筋柱101下端部上的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插入下层的纵钢筋柱101顶端(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构件的顶端)的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且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套设在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内并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将其放入混凝土浇筑模版内浇筑形成上层的框架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相互连接的框架本体(1),每层框架本体(1)之间交汇处通过插接点构件连接,每层的框架本体(1)包括立柱(100)、横梁(200)、层间楼板(300)以及所述立柱(100)与横梁(200)交汇连接的节点构件(40),每层横梁(200)与立柱(100)交汇之间的空间嵌固铺设所述层间楼板(300),上层的立柱(100)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100)的中部,底层的立柱(100)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100)高度的2/3处,所述横梁(200)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横梁(200)的两端,且横梁(200)上的反弯点与横梁(200)的端部距离为横梁(200)截面高度的1.5~2倍;所述插接点构件包括上插接点构件(2)和下插接点构件(3),在所述立柱(100)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所述上插接点构件(2)和下插接点构件(3),上层的立柱(100)的下端通过下插接点构件(3)插接固定在下层的立柱(100)上端的上插接点构件(2)上;
所述立柱(100)由混凝土预制柱、纵钢筋柱(101)和沿纵钢筋柱(101)外围纵向均匀固定的纵柱箍筋(102),所述纵钢筋柱(101)贯穿于混凝土预制柱内,且纵钢筋柱(101)上下两端的混凝土预制柱的端部外壁分别固定所述上插接点构件(2)和下插接点构件(3),所述横梁(200)包括混凝土预制梁、梁筋柱(201)和沿梁筋柱(201)外围横向均匀固定的梁箍筋(202),所述梁筋柱(201)的贯穿在混凝土预制梁内,所述梁筋柱(201)两端的混凝土预制梁的外部通过节点构件(40)与纵钢筋柱(101)连接;所述立柱(100)与横梁(200)之间通过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节点构件(40)进行连接;
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两端裸露在混凝土预制柱的上下两端之外,梁筋柱(201)的左右两端裸露在混凝土预制梁两端之外,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上下两端从混凝土预制柱的上下两端伸出后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插接点构件(2)和下插接点构件(3),所述梁筋柱(201)的两端与纵钢筋柱(101)的交汇外通过节点构件(40)连接;在所述纵钢筋柱(101)上水平伸出一节或多节梁筋过度柱(103),所述梁筋柱(201)的两端依次通过节点构件(40)和梁筋过度柱(103)与纵钢筋柱(101)进行连接;
所述节点构件(40)包括梁筋包边钢板(400)、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和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402),所述梁筋包边钢板(400)固定套在所述梁筋过度柱(103)的端部,所述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梁筋包边钢板(400)的外壁上,所述梁筋柱(201)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402)内,所述梁筋柱(2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U型槽包边钢板(402)固定在所述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的另一端内;
所述下插接点构件(3)包括下部垫板(3a)、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下端部焊接在下部垫板(3a)上,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下端部通过所述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环绕包围固定,且下部垫板(3a)的边缘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的下端部截面边缘平齐,所述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的上端内壁固定套在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下端的外壁上,所述上插接点构件(2)由包覆固定在纵钢筋柱(101)的上端部的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构成,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插接在所述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内,所述下层的纵钢筋柱(101)的上端部和上层的纵钢筋柱(101)的下端部之间通过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插接;在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的侧壁上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孔(21),在下部垫板(3a)的板面上均匀分布设有钢筋穿孔(3d),所述纵钢筋柱(101)的下端部穿过所述钢筋穿孔(3d)进行焊接在下部垫板(3a)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建筑的建造要求及建材选择进行设计,根据层高、层宽、每层立柱(100)的尺寸大小、每层的横梁(200)尺寸大小和每层的反弯点设计要求,选择纵钢筋柱(101)、梁筋柱(201)和箍筋尺寸大小,并使底层的立柱(100)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100)高度的2/3处,上层的立柱(100)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立柱(100)的中部,所述横梁(200)上的反弯点位于所述横梁(200)的两端,且横梁(200)上的反弯点与横梁(200)的端部距离为横梁(200)截面高度的1.5~2倍;
步骤二,将纵钢筋柱(101)和梁筋柱(201)用相对应的箍筋进行焊接预制生产成钢筋笼骨架,在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底端套入并焊接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下部垫板(3a)和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在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顶端套入并焊接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以用于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底端插放在下层的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顶端,在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侧部设置梁筋过度柱(103),在梁筋柱(2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的两端依次安装梁筋包边钢板(400)和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所述下部垫板(3a)位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的下端与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顶端之间,且下部垫板(3a)与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下端的内侧或与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的内侧焊接,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插接在所述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内;
步骤三,将预制的钢筋笼骨架运送至施工现场,自下而上安装底层钢筋笼骨架构件,在反弯点处将纵钢筋柱(101)形成的各钢筋笼骨架构件进行水平垂直连接在纵钢筋柱(101)形成的钢筋笼骨架构件上,以形成装配式框架建筑结构;
步骤四,将上述钢筋笼骨架构件放入混凝土浇筑模版内浇筑完成后,使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下矩形筒状包边钢板(3b)包覆固定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柱的端部外壁上以及梁筋包边钢板(400)和第一U型槽包边钢板(401)混凝土预制梁的端部外壁,当将上层的纵钢筋柱(101)调运至下层的纵钢筋柱(101)顶端时,使上层的纵钢筋柱(101)下端部上的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插入下层的纵钢筋柱(101)顶端的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且上矩形筒状包边钢板(20)套设在矩形筒状包边插接钢板(3c)内并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将其放入混凝土浇筑模版内浇筑形成上层的框架结构。
CN201911291524.XA 2019-12-16 2019-12-16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0984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1524.XA CN110984367B (zh) 2019-12-16 2019-12-16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1524.XA CN110984367B (zh) 2019-12-16 2019-12-16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4367A CN110984367A (zh) 2020-04-10
CN110984367B true CN110984367B (zh) 2025-01-21

Family

ID=70093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91524.XA Active CN110984367B (zh) 2019-12-16 2019-12-16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843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0430A (zh) * 2020-04-23 2021-10-26 茅金声 一种装配式钢构建筑物
CN115680135A (zh) * 2021-07-21 2023-02-03 孖垚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梁柱连接节点、梁柱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818816B (zh) * 2022-11-24 2023-10-11 台泥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容納儲能設備之櫃體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190A (zh) * 2015-06-17 2015-09-16 淮海工学院 一种干式榫接框架结构
CN105804241A (zh) * 2016-03-22 2016-07-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单层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
CN212453065U (zh) * 2019-12-16 2021-02-02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142157U1 (ru) * 2013-08-06 2014-06-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оволж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борно-монолитный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й каркас многоэтажного здания
CN107761950B (zh) * 2017-10-30 2024-03-19 南京分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角撑框架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190A (zh) * 2015-06-17 2015-09-16 淮海工学院 一种干式榫接框架结构
CN105804241A (zh) * 2016-03-22 2016-07-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单层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
CN212453065U (zh) * 2019-12-16 2021-02-02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4367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0778B1 (en) Prefabricated frame
EP3263795B1 (en) Composite structural wall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CN110984367B (zh)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206707124U (zh) 带有钢结构接头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
CN108086488B (zh) 装配式框剪结构墙错层式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
CN107254933A (zh) 高层装配式单排通孔预制剪力墙及其装配结构和施工方法
CN112112265A (zh) 一种干式连接的预制梁柱的连接节点和施工方法
CN113136943A (zh) 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109183983B (zh) 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
CN114562059A (zh) 剪力墙连接件及装配式剪力墙和装配方法
CN110761443A (zh)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墙-柱钢管混凝土键连接结构及其拼装方法
CN114319977B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排柱式连接预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453065U (zh)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
CN215670408U (zh) 出筋叠合楼板与现浇梁的节点连接构造
CN108104310B (zh) 装配式框剪结构柱错层式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
CN207260378U (zh) 一种装配式框剪结构弯剪型组合键槽连接结构
JP7665807B2 (ja) Cltを用いた既存建物の耐震補強構造
CN118756812A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梁板一体化框架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7503446A (zh) 一种u型钢条‑连接件连接剪力墙连梁结构及装配方法
CN207525938U (zh) 一种装配式框剪结构柱错层式连接结构
CN215053928U (zh) 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210976062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
CN107542185B (zh) 装配框剪结构弯剪型组合键槽连接结构及装配方法
US7073300B1 (en) Reinforced concrete part for producing foundations of buildings
CN221546071U (zh) 叠合板用钢管钢连接件组合肋混凝土预制底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