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7721A - 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77721A CN110977721A CN201911410203.7A CN201911410203A CN110977721A CN 110977721 A CN110977721 A CN 110977721A CN 201911410203 A CN201911410203 A CN 201911410203A CN 110977721 A CN110977721 A CN 1109777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nding
- clamping
- clamping device
- workpiece
-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96 abrasiv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1699 low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23 batch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8 loa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17 polish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6054 Dysmorph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85686 Sande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7/00—Other grinding machines or devices
- B24B27/0023—Other grinding machines or devices grinding machines with a plurality of working po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1/00—Machines or devices using grinding or polishing bel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1/008—Machin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tools or having several working po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1/00—Machines or devices using grinding or polishing bel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1/16—Machines or devices using grinding or polishing belts;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grinding other surfaces of particular sh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1/00—Machines or devices using grinding or polishing bel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1/18—Accesso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1/00—Machines or devices using grinding or polishing bel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1/18—Accessories
- B24B21/20—Accessories for controlling or adjusting the tracking or the tension of the grinding bel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7/00—Other grinding machines or devices
- B24B27/0069—Other grinding machines or devices with means for feeding the work-pieces to the grinding tool, e.g. turntables, transfer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2—Frames; Beds; Carria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包括工作平台,在工作平台上设有上料装置、下料装置,以及依次设置在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之间的第一夹持装置、第一磨削装置、工件吸取单元、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二磨削装置,工件吸取单元设置在第二磨削装置上,第一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工件供第一磨削装置磨削,第二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工件供第二磨削装置磨削,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设置在第一磨削装置和第二磨削装置的前方,且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可在工作平台沿X轴方向移动,以实现工件在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之间的传送。因此,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全自动磨削的,工作量更小、能够节省人力、提高磨削效率,满足客户的大批量生产需求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削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
背景技术
磨削机,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的砂轮等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的切削设备。磨削用于加工各种工件的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和平面,以及螺纹、齿轮和花键等特殊、复杂的异形曲面工件。异形曲面工件由于其表面的不规则性,需要磨削的面是曲面或者边角处,曲面具有弧度,边角处空间狭小,而常用的磨削装置的磨削部均为水平布置,所以只能对平面进行磨削,难以对异形曲面零件进行磨削加工。
中国专利文献CN 107553276A公开了一种异形曲面磨削装置,包括机台、抽吸机构、磨削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主动轮和张紧单元,所述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机台上,主动轮与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张紧单元包括长度可调的调节杆和张紧轮,所述调节杆水平安装的机台上,且调节杆的一端与机台固定连接,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张紧轮转动连接;所述磨削机构包括砂带、支撑杆和接触磨轮,所述支撑杆水平安装的机台上,且支撑杆的一端与机台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接触磨轮可拆卸连接,且主动轮、张紧轮和接触磨轮均竖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砂带与主动轮、主动轮和接触磨轮的侧壁接触;所述抽吸机构包括负压抽吸机、第一吸入管和第二吸入管,所述第一吸入管和第二吸入管均与负压抽吸机连通,所述第一吸入管远离负压抽吸机的一端与主动轮相对,第二吸入管远离负压抽吸机的一端与接触磨轮相对。
上述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缺陷,第一,在打磨前,需要人工手动将工件安装在夹块上,然后才进行打磨,同样地,打磨完毕后,又需要人工手动将工件取下,因此需要有专人看着机台,才能实现工件打磨的顺利衔接,但是,这样一来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需要的人力多,投入成本更高;此外,人工进行上下料,效率低,大大的影响磨削的效率。第二,此种结构每次只能对一个工件进行打磨,速度慢,效率低,难以满足客户的大批量的需求。第三,对于异形曲面零件的边角处,上述现有技术则无法顺利进行加工,使用具有局限性,通常对于边角处,都是要转换成人工手动打磨,不仅打磨效果参差不齐,存在较大差异性,而且工作量大且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量更小的,能够节省人力、提高磨削效率的全自动磨削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包括工作平台,在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上料装置、下料装置,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之间的第一夹持装置、第一磨削装置、工件吸取单元、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二磨削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待加工的工件夹取至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以实现上料,所述下料装置用于将加工后的工件从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夹走以实现下料,所述工件吸取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磨削装置上,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工件供第一磨削装置磨削,第二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工件供第二磨削装置磨削,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削装置和第二磨削装置的前方,且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可在所述工作平台沿X轴方向移动,以实现工件在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之间的传送。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还包括用于检测待加工工件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料装置的一侧,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待加工工件夹取至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检测合格后上料装置再将待加工工件夹取至所述第一夹持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一磨削装置包括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砂带张紧组件、砂带,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若干个滚轮,所述砂带由所述砂带张紧组件张紧,若干个所述滚轮位于砂带的背面侧,在所述滚轮的表面沿滚轮的周向设有第一凸起,滚轮可抵在砂带的背面上,使砂带局部由背面侧向正面侧凹陷从而在砂带的正面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二磨削装置和第一磨削装置结构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滚轮表面在中间位置沿轴向向滚轮的两端呈曲面过渡。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还包括第一动力源和滚轮安装架,若干个所述滚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滚轮安装架上,所述滚轮安装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动力源可驱动所述滚轮安装架移动,从而使得滚轮抵靠或者远离砂带。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滚轮安装架包括底座和若干个滚轮安装座,所述滚轮与所述滚轮安装座一一对应安装,所述滚轮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滚轮安装座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底座上设有第四导轨或第四滑块,每个所述滚轮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导轨或第四滑块配合的第四滑块或第四导轨,通过第四导轨与第四滑块的配合从而实现滚轮安装座在底座上的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还包括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平台和第三动力源,所述第一旋转平台安装在所述支架的背面,所述第三动力源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平台的侧边,由第三动力源驱动第一旋转平台旋动,从而驱动支架及其上的砂带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还包括立架、升降板、第一滑块,以及与第一滑块匹配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在所述立架上,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升降板上且可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所述升降板的一侧还与所述第一旋转平台连接,所述升降板可在第一导轨上沿Z轴方向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刀具放置平台、夹紧组件、第二旋转平台、安装架和第四动力源,所述刀具放置平台用于放置待打磨的刀具,所述夹紧组件安装于所述刀具放置平台上的一侧,并可用于对刀具放置平台上的刀具进行夹紧或者松开,所述刀具放置平台安装在第二旋转平台上,并由所述第二旋转平台带动旋转,所述第二旋转平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第四动力源位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第二旋转平台由第四动力源驱动。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可在工作平台上沿Y轴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与第一夹持装置结构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还包括底板、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底板上表面,所述第二导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底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且可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滑动,从而可带动所述安装架在第二导轨上在工作平台上沿Y轴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的底部还设有第三滑块,在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导轨配合且可在所述第三导轨上在工作平台上沿X轴方向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在工作平台上沿X轴方向滑动。
本发明由于在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上料装置、下料装置,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之间的第一夹持装置、第一磨削装置、工件吸取单元、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二磨削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待加工的工件夹取至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以实现上料,所述下料装置用于将加工后的工件从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夹走以实现下料,所述工件吸取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磨削装置上,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工件供第一磨削装置磨削,第二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工件供第二磨削装置磨削,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削装置和第二磨削装置的前方,且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可在所述工作平台沿X轴方向移动,以实现工件在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之间的传送;本发明在工作时,由所述上料装置夹取工件至所述第一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在所述工作平台沿X轴方向向右移动至所述第一磨削装置前方,所述第一磨削装置对工件进行一次打磨,随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沿X轴方向继续向右移动,待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工件吸取单元下方时,由所述工件吸取单元从第一夹持装置吸起工件,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沿X轴方向则向左移动,待所述第二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工件吸取单元下方时,工件吸取单元将工件释放,并由所述第二夹持装置接收并夹取,此时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沿X轴方向再重新向右移动,第二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第二磨削装置的前方时,所述第二磨削装置对工件进行二次打磨,随后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沿X轴方向向右移动,待第二夹持装置移动至靠近所述下料装置处时,由所述下料装置夹走第二夹持装置上打磨后的工件,以此实现下料,然后再继续下一个循环。本发明的整个打磨的过程,都是通过磨削机构自动实现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不需要人工上下料和夹料,实现全自动化,不仅工作量更小,能够节省人力,提高磨削效率,而且能够满足客户的大批量的生产需求。因此,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全自动磨削的,工作量更小的,能够节省人力、提高磨削效率,满足客户的大批量生产需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安装检测装置后的俯视图;
图3为图1安装检测装置后的正视图;
图4为图1中的滚轮抵靠的砂带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滚轮抵靠的砂带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的俯视图;
图9为图1中的滚轮安装架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滚轮抵靠的砂带之前);
图10为图9中的滚轮抵靠的砂带时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第一磨削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的第一磨削装置部分拆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的第一夹持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组合后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中的第一夹持装置部分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磨削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的滚轮安装架及滚轮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的侧视图;
图19为图17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1至图15是本发明的全自动磨削机构第一种实施方式,请先参照图1至图3,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包括工作平台1,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设有上料装置21、下料装置22,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上料装置21和下料装置22之间的第一夹持装置3、第一磨削装置4、工件吸取单元5、第二夹持装置6和第二磨削装置7,所述上料装置21用于将待加工的工件夹取至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以实现上料,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设有若干工件放置位10,具体的,若干所述工件放置位10设置在所述上料装置21的一侧,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手将工件9从上一工序夹取至该工件放置位10处摆放,工作时,所述上料装置21可从该工件放置位10处夹取工件9至第一夹持装置3,设置工件放置位10的目的在于,将工件9整齐有序地摆放至工作平台1上,更加方便所述上料装置21夹取工件9,从而提高上料装置21夹取工件9的效率;所述下料装置22用于将加工后的工件从所述第二夹持装置3夹走以实现下料,具体的,可以是夹取至下一工序的工位,或者是收料槽,本发明不作限制,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设计。本发明中,所述工件吸取单元5设置在所述第二磨削装置7上,所述工件吸取单元5是用于暂时吸取经过所述第一磨削装置4一次磨削后的工件,以腾出第一夹持装置3的夹持位置,方便第一夹持装置3沿X轴返回初始位置,接收上料装置21新夹取的待加工工件。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用于夹持工件9供第一磨削装置4磨削,第二夹持装置6用于夹持工件9供第二磨削装置7磨削,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削装置4和第二磨削装置7的前方,且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可在所述工作平台1沿X轴方向移动,以实现工件9在上料装置21和下料装置22之间的传送。本发明在工作时,由所述上料装置21夹取工件9至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在所述工作平台1沿X轴方向向右移动,待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移动至所述第一磨削装置4的前方时,所述第一磨削装置4对工件9进行一次磨削,一次磨削完毕后,随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沿X轴方向继续向右移动,待移动至所述工件吸取单元5处时,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停止移动,由所述工件吸取单元5从第一夹持装置3吸起工件,此时,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沿X轴方向返回(即向左移动),待所述第二夹持装置6移动至所述工件吸取单元5下方时,工件吸取单元5将工件9释放,并由所述第二夹持装置6接收并夹持,与此同时,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移动至初始位置,由所述上料装置21夹取下一个工件至该第一夹持装置3上,随后,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又重新沿X轴方向向右移动,待第二夹持装置6移动至所述第二磨削装置7的前方时,所述第二磨削装置7对第二磨削装置7上的工件9进行二次磨削(此时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上的工件由第一磨削装置4磨削),二次磨削完毕后,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继续沿X轴方向向右移动,待第二夹持装置6移动至靠近所述下料装置22处,由所述下料装置22夹走第二夹持装置6上打磨后的工件,以此实现下料(与此同时,所述工件吸取单元5从第一夹持装置3吸起一次打磨后的工件),随后再进行反复和循环。本发明的上述整个打磨的过程,都是通过磨削机构自动实现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不需要人工上下料和夹料,实现全自动化,不仅工作量更小,能够节省人力,而且同时可以进行两个工件的磨削,提高了磨削效率,能够满足客户的大批量的生产需求。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上料装置21采用的是上料机械手,所述下料装置22采用的是下料机械手,从而实现全自动的上料和下料。当然,本发明的上料装置21和下料装置22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自动上料装置和自动下料装置,本发明不作限制。
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检测待加工工件的检测装置8(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检测装置8设置在所述上料装置2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检测装置8为三个测量组,一个气缸对应一个电子尺为一个测量组,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8的检测位80设有三个测量组,所述上料装置21用于将待加工工件夹取至所述检测装置8检测,三个测量组测量工件的轮廓是否符合设定的图纸要求,如符合则继续由上料装置21将工件夹取至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不符合组将工件9夹走。
本发明中,所述工件吸取单元5包括支臂51,电磁铁52和驱动源53,所述驱动源53驱动电磁铁52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电磁铁52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以此实现工件9的吸附或者松开。
本发明中,请参见图4至图12,图4至图12是对所述第一磨削装置4的具体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磨削装置7和第一磨削装置4结构相同的,因此,本实施例只介绍第一磨削装置4,第二磨削装置7和第一磨削装置4结构相同,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磨削装置4包括支架430、安装在所述支架430上的砂带张紧组件、砂带411,以及安装于支架430上的若干个滚轮421,所述砂带411由所述砂带张紧组件张紧,具体的,所述砂带张紧组件包括主动轮432和从动轮433,所述主动轮432和从动轮433安装在所述支架430上,所述砂带411套设在所述主动轮432和从动轮433上且由所述主动轮432和从动轮433张紧;若干个所述滚轮421位于砂带411的背面412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滚轮421为3个,在所述滚轮421的表面沿滚轮421的周向设有第一凸起424,滚轮421可抵在砂带411的背面412上,使砂带411局部由背面412侧向正面413侧凹陷从而在砂带411的正面413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414。为了使得砂带411能够转动,实现工件9的自动打磨,在所述支架430上安装有第二动力源434,所述第二动力源434与主动轮432连接且驱动主动轮432转动,从而带动砂带411和从动轮433运动,使得砂带411能够在主动轮432和从动轮433之间张紧并运动,当滚轮421与砂带411相抵时,砂带411运动,与之接触的滚轮421也会随之滚动。
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滚轮421表面在中间位置426沿轴向向滚轮的两端425呈曲面过渡。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该设计可以使得该脊形凸起414的最高处呈曲面,这样有利于打磨空间比较狭小的拐角处,同时也不易损伤砂带411。本发明在磨削时,张紧砂带411,滚轮421向砂带411靠近且滚轮421抵在砂带411的背面412上,使砂带411局部由背面412侧向正面413侧凹陷从而在正面413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414(如图5和图8所示),本发明中由于在所述滚轮421的表面沿滚轮421的周向设有第一凸起424,由于滚轮421的该特殊的结构,使得滚轮421抵在砂带411的背面412上时,主要是滚轮421的第一凸起424处抵在砂带411的背面412,砂带411的局部由背面412侧向正面413侧凹陷从而在正面413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414,该脊形凸起414是呈细长条形的,因此,所形成的脊形凸起414不仅可以进行异形曲面的磨削,而且还可以用于边角处等空间比较狭小的零件的磨削,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因此,本发明中的砂带411不仅仅能够用于曲面的磨削,还能够用于空间较为狭小的边角处的磨削,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适用范围更广。
本发明中,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动力源423和滚轮安装架422,本实施例中的3个(当然,滚轮421的数量可以根据磨削需求安装)所述滚轮421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滚轮安装架422上,所述滚轮安装架422固定在所述支架430上,所述第一动力源423可驱动所述滚轮安装架422移动,从而使得滚轮421作抵靠或者远离砂带411的运动,当需要滚轮421时则驱动第一动力源423带动滚轮421移动并抵靠在砂带411上(如图10所示),当不需要滚轮421时,则驱动第一动力源423,使滚轮安装架422带动滚轮421逆向移动并远离砂带411(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自动控制滚轮421进行靠近或者远离砂带411的运动,操作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源223是气缸。
本发明中,优选的,还包括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平台441和第三动力源442,所述第一旋转平台441安装在所述支架430的背面,具体的,所述支架430的背面设有第一旋转平台安装位431,所述第一旋转平台441安装在所述支架430的背面的第一旋转平台安装位431上,所述第三动力源442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平台441的侧边,由第三动力源442驱动第一旋转平台441旋动,从而驱动支架430及其上的砂带411旋转,由于砂带411一并旋转,从而实现对工件9多角度的磨削;本发明设置旋转组件的目的在于,对于不同的工件9,需要打磨的位置和角度不同,本发明可以通过旋转组件旋转的作用,从而实现支架430及其上的砂带411的旋转,砂带411也能旋转,从而实现从各种角度对工件进行磨削,磨削效果更好,磨削更加到位。
本发明中,优选的,还包括自动张紧组件,所述自动张紧组件包括拉杆472、压缩弹性件473、限位件474,以及在所述支架430上开设的导槽471,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弹性件473是弹簧,且是呈被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导槽471呈倒U型,所述导槽471贯通至支架430的边缘,且导槽471的槽口位于支架430的底部边缘,从动轮433的安装轴可在该导槽471内上下移动,拉杆472的一端顺着导槽471向上与从动轮安装轴435连接,另一端顺着导槽471向下依次穿过限位件474和压缩弹性件473,限位件474抵在导槽471底部,具体的,限位件474抵在导槽471的槽口处,被压缩状态的弹簧始终有对外的张力,在压缩弹性件473张开时,拉杆472可拉动从动轮安装轴435往下移动,因此,弹簧始终带动拉杆472拉动从动轮安装轴435往下移动,从动轮433受从动轮安装轴435的作用而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得砂带411始终呈张紧的状态。本发明中,设置的自动张紧组件目的在于,现有技术中,当使用一段时间后,砂带411易变形变松从而不能张紧在主动轮432和从动轮433之间,而本发明中,在自动张紧组件的作用下,便能够使得砂带411始终呈张紧的状态,从而不影响磨削的效果。
本发明中,优选的,还包括立架450、升降板451、第一滑块452,以及与第一滑块452匹配的第一导轨453,所述第一导轨453安装在所述立架450上,所述第一滑块452设置在升降板451上且可在所述第一导轨453上滑动,所述升降板451的一侧还与所述第一旋转平台441连接,所述升降板451可在第一导轨453上沿Z轴方向滑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升降板451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丝杆481、第一螺母482、第一连接块456、第一丝杆端从动轮483、第五动力源端主动轮484、第一皮带485以及第五动力源455,所述第一丝杆481、第一丝杆端从动轮483、第五动力源端主动轮484和第五动力源455安装在所述立架450上,具体的,所述第一丝杆端从动轮483设置在第一丝杆481的一端,所述第五动力源端主动轮484设置在第五动力源455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皮带485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端从动轮483和第五动力源端主动轮484上,并由第一丝杆端从动轮283和第五动力源端主动轮284张紧,所述第一丝杆281穿过第一螺母482,且所述第一螺母482设置在第一连接块456内,所述第一连接块456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板451上,通过所述第五动力源455驱动第五动力源端主动轮484转动,在第一皮带485的作用下,第一丝杆端从动轮483也随之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丝杆481转动,所述第一螺母482及第一连接块456则相对于第一丝杆481移动,从而可带动升降板451沿第一导轨453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所述升降板451沿第一导轨453上下移动的目的是:打磨时,可以根据打磨需求,在Z轴方向调节对刀具9的刀柄92的打磨程度,从而得以控制刀柄92切割的程度和切割的效果。
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夹持装置6与第一夹持装置3结构相同,因此,本实施例具体对第一夹持装置3进行详细阐述,所述第二夹持装置6的结构请参考第一夹持装置3,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包括刀具放置平台31、夹紧组件32、第二旋转平台33、安装架34和第四动力源35(具体请参见图13至图15),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用于放置待打磨的刀具9,本发明中,具体的,是所述刀具9的刀具本体91位于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上,所述刀具9的刀柄92则伸出于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外,以此方便实现刀柄92的打磨。所述夹紧组件32安装于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上的一侧,并可用于对刀具放置平台31上的刀具9进行夹紧或者松开,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安装在第二旋转平台33上,并由所述第二旋转平台33带动旋转,所述第二旋转平台33安装在所述安装架34上,第四动力源35位于所述安装架34内,所述第二旋转平台33由第四动力源35驱动。本发明在使用时,将刀具9放置在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上,由所述夹紧组件32夹紧,驱动所述第四动力源35,所述第四动力源35带动所述第二旋转平台33工作,从而带动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旋转,以此带动刀具放置平台31上的刀具9旋转,由于刀具9可以旋转,因此,打磨时,则可以一次性对刀具9的刀柄92整体进行打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成本低,安装也容易,此外,本发明可以实现刀具的360°旋转,因此,打磨完刀具9的一面时,不需要停机取刀具9翻转至另一面,直接通过第四动力源35带动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旋转至另一面即可,非常方便,本发明一步到位就可以实现刀具9的刀柄92的磨削。
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包括平台本体311和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311上的刀具放置位312,刀具本体91位于所述刀具放置位31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具放置位312上设有用于加固刀具9放置的加固单元,所述加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刀具放置位312上的安装孔120和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20内的磁铁(图中不可见),当将刀具9放置在所述刀具放置位312上时,刀具本体91会受到安装孔120内的磁铁的吸力作用而贴紧刀具放置位312,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在夹紧组件32夹紧刀具本体91的同时,本发明还能够进一步使得刀具9贴紧刀具放置位312,使得刀具9能够更加牢固的安装在所述刀具放置位312上,而不至于移位或者滑落,影响磨削效果。
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夹紧组件32位于所述平台本体311上,且位于所述刀具放置位312的一侧。所述夹紧组件32是旋转气缸或者是手动刀具固定夹。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组件32选用的是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可在工作平台1上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向第一磨削装置4进刀柄92或者退出刀柄92,具体的,还包括底板360、第二滑块362和第二导轨361,所述第二滑块362位于所述底板360上表面,所述第二导轨361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4的底部,所述第二导轨361与所述第二滑块62相配合,且可在所述第二滑块362上滑动,从而可带动所述安装架34在第二导轨361上在工作平台1上沿Y轴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安装架34是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从而可在第二导轨361上沿Y轴方向移动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丝杆371、第二螺母372、第二连接块370、第二丝杆端从动轮373、第六动力源端主动轮374、第二皮带375以及第六动力源376,所述第二丝杆371、第二丝杆端从动轮373、第六动力源端主动轮374和第六动力源376安装在所述安装架34上,具体的,所述第二丝杆端从动轮373设置在第二丝杆371的一端,所述第六动力源端主动轮374设置在第六动力源376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皮带375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端从动轮373和第六动力源端主动轮374上,并由第二丝杆端从动轮373和第六动力源端主动轮374张紧,所述第二丝杆371穿过第二螺母372,且所述第二螺母372设置在第二连接块370内,所述第二连接块370固定在所述底板360上,通过所述第六动力源376驱动第六动力源端主动轮374转动,在第二皮带375的作用下,第二丝杆端从动轮373也随之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丝杆371在第二螺母372内传动,从而可带动安装架34在第二导轨361上沿Y轴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所述安装架34在第二导轨361上沿Y轴方向移动的目的是:切割时,在Y轴方向实现刀具9的进刀柄92或者退刀柄92,从而得以控制刀柄92切割的程度和切割的效果。
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的底部还设有第三滑块12,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设有第三导轨11,所述第三滑块12与所述第三导轨11配合且可在所述第三导轨11上在工作平台1上沿X轴方向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在工作平台1上沿X轴方向滑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沿X轴方向的移动是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三驱动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沿X轴方向的移动,可以实现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上的刀具9在X轴方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磨削装置4和第二磨削装置7,从而靠近或者远离砂带211,如此的目的在于,可以控制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上的刀具9的打磨程度和打磨效果,操作更加灵活。
本发明中,夹持装置除了设置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夹持装置,如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本发明还可以根据打磨需求的不同,设置多个磨削装置,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是第一磨削装置4和第二磨削装置7这两个磨削装置,如需要进行多种效果的打磨,则可以设置多个磨削装置,本发明不作限制。
本发明还可以设为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16至图19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滚轮安装架422包括底座4221和若干个滚轮安装座4222,所述滚轮421表面在中间位置426沿轴向向滚轮的两端425曲面过渡的范围的大小的不同,从而形成第一凸起424大小不同的滚轮421,如图17所示,五个滚轮421表面在中间位置426沿轴向向滚轮的两端425曲面过渡的范围的大小均不同,因此为五种第一凸起424大小不同的滚轮421,第一凸起424大小不同的滚轮421分别抵在砂带411上,在砂带411的正面413侧形成的脊形凸起414的凸起幅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就可以满足于不同磨削需求,从而使得工件形成不同的磨削效果。所述滚轮421与所述滚轮安装座4222一一对应安装,所述滚轮安装座4222安装在所述底座4221上,且所述滚轮安装座4222可相对于所述底座4221滑动。具体的,所述底座4221上设有第四导轨或第四滑块4223,每个所述滚轮安装座4222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导轨或第四滑块4223配合的第四滑块或第四导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底座4221上设有第四滑块4223,每个所述滚轮安装座4222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滑块4223配合的第四导轨(图中不可见),通过第四导轨与第四滑块的配合从而实现滚轮安装座4222在底座4221上的滑动。本发明在使用时,根据磨削需求,选择对应的滚轮421,拔掉插销420,然移动该选定的滚轮421所在的滚轮安装座422,使该滚轮421移动至砂带411的背面侧,利用定位销420将滚轮安装座4222固定在所述底座4221上,再进行相关的打磨工作。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了多种可以产生不同磨削效果的滚轮421,可供操作者灵活选择,适用范围更广,并且操作方便,只需要通过移动就可以切换曲面过渡的范围的大小的不同的滚轮421,而不需要频繁拆卸安装来进行换轮,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包括工作平台(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设有上料装置(21)、下料装置(22),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上料装置(21)和下料装置(22)之间的第一夹持装置(3)、第一磨削装置(4)、工件吸取单元(5)、第二夹持装置(6)和第二磨削装置(7),所述上料装置(21)用于将待加工的工件夹取至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以实现上料,所述下料装置(22)用于将加工后的工件从所述第二夹持装置(3)夹走以实现下料,所述工件吸取单元(5)设置在所述第二磨削装置(7)上,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用于夹持工件(9)供第一磨削装置(4)磨削,第二夹持装置(6)用于夹持工件(9)供第二磨削装置(7)磨削,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削装置(4)和第二磨削装置(7)的前方,且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6)可在所述工作平台(1)沿X轴方向移动,以实现工件(9)在上料装置(21)和下料装置(22)之间的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待加工工件的检测装置(8),所述检测装置(8)设置在所述上料装置(21)的一侧,所述上料装置(21)用于将待加工工件夹取至所述检测装置(8)检测,检测合格后上料装置(21)再将待加工工件夹取至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削装置(4)包括支架(430)、安装在所述支架(430)上的砂带张紧组件、砂带(411),以及安装于支架(430)上的若干个滚轮(421),所述砂带(411)由所述砂带张紧组件张紧,若干个所述滚轮(421)位于砂带(411)的背面(412)侧,在所述滚轮(421)的表面沿滚轮(421)的周向设有第一凸起(424),滚轮(421)可抵在砂带(411)的背面(412)上,使砂带(411)局部由背面(412)侧向正面(413)侧凹陷从而在砂带(411)的正面(413)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4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磨削装置(7)和第一磨削装置(4)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421)表面在中间位置(426)沿轴向向滚轮的两端(425)呈曲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动力源(423)和滚轮安装架(422),若干个所述滚轮(421)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滚轮安装架(422)上,所述滚轮安装架(422)固定在所述支架(430)上,所述第一动力源(423)可驱动所述滚轮安装架(422)移动,从而使得滚轮(421)抵靠或者远离砂带(4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安装架(422)包括底座(4221)和若干个滚轮安装座(4222),所述滚轮(421)与所述滚轮安装座(4222)一一对应安装,所述滚轮安装座(4222)安装在所述底座(4221)上,且所述滚轮安装座(4222)可相对于所述底座(4221)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221)上设有第四导轨或第四滑块(4223),每个所述滚轮安装座(4222)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导轨或第四滑块(4223)配合的第四滑块或第四导轨,通过第四导轨与第四滑块的配合从而实现滚轮安装座(4222)在底座(4221)上的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平台(441)和第三动力源(442),所述第一旋转平台(441)安装在所述支架(430)的背面,所述第三动力源(442)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平台(441)的侧边,由第三动力源(442)驱动第一旋转平台(441)旋动,从而驱动支架(430)及其上的砂带(411)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架(450)、升降板(451)、第一滑块(452),以及与第一滑块(452)匹配的第一导轨(453),所述第一导轨(453)安装在所述立架(450)上,所述第一滑块(452)设置在升降板(451)上且可在所述第一导轨(453)上滑动,所述升降板(451)的一侧还与所述第一旋转平台(441)连接,所述升降板(451)可在第一导轨(453)上沿Z轴方向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包括刀具放置平台(31)、夹紧组件(32)、第二旋转平台(33)、安装架(34)和第四动力源(35),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用于放置待打磨的刀具(9),所述夹紧组件(32)安装于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上的一侧,并可用于对刀具放置平台(31)上的刀具(9)进行夹紧或者松开,所述刀具放置平台(31)安装在第二旋转平台(33)上,并由所述第二旋转平台(33)带动旋转,所述第二旋转平台(33)安装在所述安装架(34)上,第四动力源(35)位于所述安装架(34)内,所述第二旋转平台(33)由第四动力源(35)驱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可在工作平台(1)上沿Y轴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自动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装置(6)与第一夹持装置(3)结构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10203.7A CN110977721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10203.7A CN110977721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77721A true CN110977721A (zh) | 2020-04-10 |
Family
ID=70079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410203.7A Pending CN110977721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7772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77726A (zh) * | 2020-09-24 | 2020-12-15 | 廖瑞莲 | 一种多角度加工的砂光机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11410203.7A patent/CN11097772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77726A (zh) * | 2020-09-24 | 2020-12-15 | 廖瑞莲 | 一种多角度加工的砂光机 |
CN112077726B (zh) * | 2020-09-24 | 2022-08-30 | 佛山市誉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多角度加工的砂光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19505A (zh) | 一种多角度磨削装置 | |
CN210938589U (zh) | 一种新型砂带机 | |
CN110977721A (zh) | 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 | |
CN211760560U (zh) | 一种多角度磨削装置 | |
CN110142661A (zh) | 一种玻璃加工用研磨装置 | |
CN211992280U (zh) | 一种磨削机 | |
CN110948341A (zh) | 一种磨削机 | |
CN211992309U (zh) | 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 | |
CN215967988U (zh) | 一种机械加工用打磨装置 | |
CN211916531U (zh) | 一种打磨加工工装 | |
CN212095748U (zh) | 门把手圆盖自动打磨机 | |
CN215881054U (zh) | 夹持装置以及去除毛刺机构 | |
CN213319368U (zh) | 一种多角度磨床设备 | |
CN216542689U (zh) | 一种数控磨床用的传动进给上料机构 | |
CN211361824U (zh) | 一种用于导光板加工的自动抛光装置 | |
CN218341716U (zh) | 一种精密磨床多方位正角磨具 | |
CN113997144B (zh) | 一种对异形板类零件打磨的辅助装置 | |
CN217316250U (zh) | 一种齿轮加工研磨机构 | |
CN214519427U (zh) | 一种机械手打磨设备 | |
CN215148007U (zh) | 高精度抛光机快速换件结构 | |
CN216542376U (zh) | 一种用于五金配件的打磨装置 | |
CN217344787U (zh) | 一种倒角机构及倒角装置 | |
CN218613400U (zh) | 一种工件研磨装置 | |
CN211277843U (zh) | 一种工业自动化用打磨装置 | |
CN216706635U (zh) | 一种基于金属零部件加工的打磨焊接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