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1527A - 扣合工装及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扣合工装及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1527A
CN110961527A CN201811139471.5A CN201811139471A CN110961527A CN 110961527 A CN110961527 A CN 110961527A CN 201811139471 A CN201811139471 A CN 201811139471A CN 110961527 A CN110961527 A CN 110961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die
pressing
assembled
buckling
driv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394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宇初
吴映夏
姚良俊
周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394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615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61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1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9/00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扣合工装及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扣合工装包括:下模、上模和压合件。下模适于装载待装配件,上模适于装载待安装件,上模相对下模可运动,压合件相对上模和下模均可运动,且适于对上模和下模实施压合。根据本申请的扣合工装,通过设置上模相对下模可运动,压合件相对上模和下模均可运动并适于对上模和下模实施压合,由此可以使待装配件和待安装件的装配方式更加简单,可以大大提升待装配件和待安装件的装配效率和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扣合工装及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扣合工装及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设在电子设备的主板上,摄像头和主板之间采用BTB连接器插接配合。当电子设备进行组装时,采用人工扣合的方式将摄像头与主板装配在一起。然而,BTB连接器的背面设有钢制修补件,当人工扣合时钢制修补件容易将操作人员的手指划破,由此不仅增大了装配难度,还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扣合工装,所述扣合工装具有操作方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包括:下模,所述下模适于装载待装配件;上模,所述上模适于装载待安装件,所述上模相对所述下模可运动;压合件,所述压合件相对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可运动,且适于对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实施压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通过设置上模相对下模可运动,压合件相对上模和下模均可运动并适于对上模和下模实施压合,由此可以使待装配件和待安装件的装配方式更加简单,可以大大提升待装配件和待安装件的装配效率和产品良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所述扣合工装包括:下模、上模、压合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模转动的转动臂,所述上模与所述转动臂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压合件上下平移,所述扣合方法包括步骤:将待装配件装载于所述下模,将待安装件装载于所述上模;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上模转动以到达与所述待装配件扣合的位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压合件下移以向下抵压所述上模实施压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操作比较方便,可以降低待安装件与待装配件之间的装配难度,大大提升了提升待安装件与待装配件之间的装配效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上模位于扣合的位置,另一个上模位于待装载的位置;
图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两个上模均位于待装载的位置;
图3是图2中A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驱动组件与上模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动臂与上模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组件与压合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待装配件和待安装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扣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扣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扣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扣合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扣合工装100,
基台1,
下模2,装配槽21,
上模3,上模本体31,容纳腔311,固定装置32,吸嘴321,负压显示器33,
压合件4,
第一驱动组件5,转动臂51,第一滑轨511,电机52,电机轴521,滑动件53,第一滑块531,第一支撑架54,第二支撑架55,
第二驱动组件6,驱动器61,活动件62,移动件63,第二滑块631,固定板632,第二滑轨64,
位置传感器7,
压力传感器8,
待装配件200,
待安装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100,该扣合工装100可以将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扣合在一起。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100,包括:下模2、上模3和压合件4。
其中,下模2可以适于装载待装配件200,上模3可以适于装载待安装件300,上模3相对下模2可运动,压合件4相对上模3和下模2均可运动,且压合件4可以适于对上模3和下模2实施压合。
具体而言,当利用扣合工装100装配待装配件200和待安装件300时,可以将待装配件200装载在下模2内,可以将待安装件300装载在上模3内。然后上模3可以相对下模2移动以使上模3内的待安装件300与下模2内的待装配件200处于扣合的位置时,压合件4可以相对上模3和下模2移动以抵压在上模3或下模2上,压合件4可以对上模3或下模2施加压合力,由此可以使上模3内的待安装件300与下模2内的待装配件200配合在一起。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模3相对下模2的运动形式不做具体限制。例如,上模3可以相对下模2进行平移、旋转等。压合件4相对上模3和下模2的运行形式也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压合件4也可以相对上模3和下模2进行平移、旋转等。待装配件200和待安装件300的型号和种类不同,压合件4的压合力的大小可以不同,压合件4的压合力可以根据待装配件200和待安装件300所能承受的压力大小适时调整,由此可以防止出现损件的现象,提升产品良率。
例如,如图8所示,待装配件200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主板,待安装件300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的电子元器件(例如摄像头)。其中,主板和电子元器件上均设有BTB连接器,主板和电子元器件可以通过BTB连接器插接在一起。扣合工装100包括基台1,下模2固定在基台1上,上模3的一端与基台1相连,上模3的另一端相对下模2可运动。
当利用扣合工装100对主板和电子元器件进行装配时,首先可以将主板放置在下模2内,将电子元器件放置在上模3内。然后上模3可以相对下模2进行运动以使电子元器件上的BTB连接器与主板上的BTB连接器在上下方向上正对。压合件4可以相对上模3和下模2向下移动,压合件4可以抵压在上模3上并对上模3施加压合力。在压合力的作用下,上模3可以相对下模2向下移动,由此可以带动电子元器件上的BTB连接器和主板上的BTB连接器插接在一起。最后,压合件4可以相对上模3和下模2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上模3可以相对下模2运动以运动至装载电子元器件的装载位置,由此完成一个装配循环。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其中,待安装件300和待装配件200之间的装配方式不仅限于采用BTB连接器插接配合,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插接结构进行配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100,通过设置上模3相对下模2可运动,压合件4相对上模3和下模2均可运动并适于对上模3和下模2实施压合,由此可以使待装配件200和待安装件300的装配方式更加简单,可以大大提升待装配件200和待安装件300的装配效率和产品良率。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扣合工装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组件5,第一驱动组件5可以与上模3相连以驱动上模3运动,以至少使上模3可以带动待安装件300到达适于与待装配件200扣合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驱动组件5可以将上模3驱动至待安装件300适于与待装配件200扣合的位置。当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装配完成后,可以采用第一驱动组件5或其他的驱动机构将上模3驱动至初始位置。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上模3的自动控制,可以提升待装配件200和待安装件300的装配效率。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5可以包括:转动臂51和电机52,电机52可以驱动转动臂51转动,上模3可以设于转动臂51以由转动臂51驱动相对下模2转动,由此可以使第一驱动组件5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方便操作。具体而言,转动臂51可以同时与电机52和上模3相连。当第一驱动组件5工作时,电机52可以驱动转动臂51进行转动,由此可以带动上模3相对下模2进行转动,上模3可以旋转至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适于配合的位置。
在图4-图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驱动组件5还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同时固定在基台1上,电机52与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相连,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可以起到固定电机52的作用。其中,转动臂51的一端设有花键槽,转动臂51穿设在电机52的电机轴521上并与电机轴521花键连接,转动臂51与电机轴521配合的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之间。转动臂51的另一端与上模3相连。当上模3处于装载位置时,上模3上装载载待安装件300的位置朝上设置以方便装载待安装件300。当第一驱动组件5工作时,电机52可以驱动电机轴521进行旋转,电机轴521可以带动转动臂51跟随电机轴521同步旋转,由此可以带动上模3进行转动。当上模3内的待安装件300与下模2内的待装配件200在上下方向上正对设置的时候,电机52停止驱动。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5还可以包括:滑动件53,滑动件53可以与转动臂51滑动配合,上模3可以设在滑动件53上以相对转动臂51可运动,由此可以使上模3与压合件4的配合更加顺畅。具体而言,压合件4可以抵压在上模3上并给上模3施加压合力,在压合力的作用下,滑动件53可以朝向靠近下模2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带动上模3同步移动,待安装件300可以与待装配件200配合在一起。
例如,如图5所示,转动臂51上可以设置第一滑轨511,第一滑轨51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滑动件53与上模3螺钉连接,滑动件53上设有第一滑块531,第一滑块531外套在第一滑轨511上并可以与第一滑轨511滑动配合。当扣合工装100工作时,压合件4可以给上模3施加向下的压合力,在压合力的作用下滑动件53可以带动上模3向下平移,第一滑块531与第一滑轨511滑动配合。第一驱动组件5还可以包括复位装置(图未示出),当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配合完成后,复位装置可以驱动滑动件53向上移动以使第一滑块531移动至初始位置。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上模3和第一驱动组件5均可以为两个且对应设置,两个第一驱动组件5分别设在下模2的两侧。也就是说,两个第一驱动组件5与两个上模3一一对应相连,两个第一驱动组件5与上模3的配合结构设在下模2的两侧,由此可以提升扣合工装100的工作效率。
为了方便描述,可以将下模2左侧的上模3称为第一上模,可以将下模2右侧的上模3称为第二上模。具体而言,当扣合工装100工作时,可以在第一上模上装载待安装件300,与其对应的第一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第一上模运动至配合位置,压合件4可以对上模3施加压合力以使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配合在一起。当第一上模与下模2配合时,可以在第二上模上装载待安装件300。当第一上模与下模2配合完成后并运动至初始位置时,与第二上模相连的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驱动第二上模移动至配合位置。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扣合工装100的循环操作,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内装载的待安装件300可以为相同的零部件,也可以为不同的零部件。例如,如图8所示,待装配件200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主板,第一上模内装载的待安装件300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主摄像头,第二上模内装载的待安装件300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副摄像头。再例如,待装配件200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主板,电子设备包括两个摄像头,两个摄像头在主板上的装配位置不同。可以将其中一个摄像头可以装载在第一上模上,可以将另一个摄像头可以装载在第二上模上。
如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上模3可以包括:上模本体31和固定装置32,固定装置32可以设在上模本体31上,且固定装置32可以在装载状态和卸载状态之间可切换,当固定装置32切换至装载状态时,待安装件300可以装载于上模本体31,当固定装置32切换至卸载状态时,待安装件300可以与上模本体31分离,由此可以方便待安装件300的运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装置32可以为真空发生器,上模本体31上可以设置用于容纳待安装件300的容纳腔311。真空发生器可以设在上模3上,真空发生器上可以至少设有一个吸嘴321,吸嘴321设在容纳腔311内。当真空发生器切换至装载状态时,真空发生器可以使吸嘴321产生负压,吸嘴321可以将待安装件300牢牢地吸住,由此待安装件300可以跟随上模3同步运动。当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装配完成后,真空发生器可以停止工作,吸嘴321形成的负压消失,待安装件300可以与上模3分离,上模3可以运动至初始位置。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固定装置32的设计形式和操作方法变得更加简单,可以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32还可以包括负压显示器33,负压显示器33可以显示每个吸嘴321的负压值。当固定装置32出现吸附故障时,可以通过负压显示器33上显示的负压值检查出发生故障的吸嘴321,由此可以方便固定装置32的检修。当然,负压显示器33也可以为多个,多个负压显示器33与多个吸嘴321一一对应,每个负压显示器33可以显示与其对应的吸嘴321的实时负压值。
如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扣合工装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组件6,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与压合件4相连以驱动压合件4运动,以至少使压合件4向上模3和下模2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压合力。也就是说,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驱动压合件4运动以使压合件4向上模3和下模2中的一个或同时向上模3和下模2施加压合力。当待安装件300和待装配件200装配完成后,可以利用第二驱动组件6或其他驱动机构将压合件4驱动至初始位置。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压合件4的自动控制,大大提升了扣合工装100的工装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用于驱动压合件4沿上下方向平移,以使压合件4适于压合上模3的顶面,由此可以使第二驱动组件6与压合件4之间的驱动方式更加简单。具体而言,下模2可以位于上模3的下方,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正对。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驱动压合件4向上移动,压合件4可以抵压在上模3的上表面上并对上模3施加向下的压合力。当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配合完成后,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驱动压合件4向上移动以使压合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
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包括:驱动器61、活动件62和移动件63,驱动器61可以与活动件62相连以驱动活动件62运动,移动件63可以与活动件62配合以相对下模2移动,移动件63可以与压合件4相连以带动压合件4同步运动。可选地,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包括齿轮齿条机构、或蜗轮蜗杆机构、或滚珠丝杠机构,由此可以使第二驱动组件6的设计形式更加简单。
例如,当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齿轮齿条机构时,齿轮可以作为驱动器61,齿条可以作为活动件62,移动件63设在齿条的上端。当压合件4由初始位置移动至压合位置时,齿轮可以正向旋转,齿轮可以与齿条啮合配合以驱动齿条向下移动,由此可以带动移动件63和压合件4同时向下移动。当压合件4由压合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时,齿轮可以反向旋转,齿轮可以与齿条啮合配合以驱动齿条向上移动,由此可以带动移动件63和压合件4同时向上移动。
再例如,如图7所示,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包括滚珠丝杠机构,步进电机可以作为驱动器61,步进电机固定在基台1上。丝杠可以作为活动件62,步进电机可以通过联轴器与丝杠相连以驱动丝杠旋转。移动件63套设在丝杠上并与丝杠螺纹连接。基台1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滑轨64,移动件63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滑块631。两个第二滑块631与两个第二滑轨64一一对应,第二滑块631可以与对应的第二滑轨64滑动配合。移动件63上设有固定板632,固定板632与压合件4螺钉连接。当压合件4由初始位置移动至压合位置时,步进电机可以驱动丝杠正向旋转,移动件63可以带动压合件4同时向下移动。当压合件4由压合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时,步进电机可以驱动丝杠反向旋转,移动件63可以带动压合件4同时向上移动。其中,可以根据移动件63的移动位移设置步进电机的旋转圈数,由此可以实现压合件4的位置的精确控制。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扣合工装100还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7,位置传感器7可以用于对下模2上待装配件200实施位置检测。当扣合工装100开始工作时,位置传感器7可以检测待装配件200的放置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当待装配件200的放置位置符合要求时,上模3可以相对下模2运动以使上模3运动至扣合位置,由此可以提升待装配件200与待安装件300的装配精度,还可以防止待装配件200放置位置偏移时出现压合件4将待装配件200将待安装件300压坏的现象。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扣合工装10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组件5和位置传感器7,位置传感器7可以与第一驱动组件5通信相连。当待装配件200放置在下模2内时,位置传感器7可以检测待装配件200的放置位置。若待装配件200的放置位置符合标准时,位置传感器7可以给第一驱动组件5发生OK信号,第一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上模3运动,扣合工装100可以正常的进行扣合。若待装配件200的放置位置不符合标准时,位置传感器7可以给第一驱动组件5发生NG信号,第一驱动组件5不动作,扣合工装100停止工作。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扣合工装100的智能控制,可以大大减少因误操作而引起的产品不良。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扣合工装100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8可以用于对下模2承受的压合力实施检测,当压合力的值超过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8可以反馈至压合件4以使压合件4停止压合,由此可以实现扣合工装100的智能控制,可以大大减少因误操作而引起的产品不良。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扣合工装100包括第二驱动组件6和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8设在下模2的下方并与第二驱动组件6通信相连,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驱动压合件4在上下方向上平移以对上模3施加压合力,压合件4作用在上模3上的压合力可以通过下模2传递至压力传感器8。当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压合力的值小于等于设置定值时,压力传感器8可以给第二驱动组件6发生OK信号,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驱动压合件4向下移动,扣合工装100可以正常的进行扣合。当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压合力的值大于设置定值时,压力传感器8可以给第二驱动组件6发生NG信号,第二驱动组件6不动作,扣合工装100停止工作,由此可以防止待装配件200和待安装件300被压坏。
下面参考图9-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100的扣合方法。
其中,扣合工装100可以包括:下模2、上模3、压合件4、第一驱动组件5和第二驱动组件6,第一驱动组件5可以包括用于驱动上模3转动的转动臂51,上模3可以与转动臂51滑动配合,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用于驱动压合件4上下平移。
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100的扣合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可以将待装配件200装载于下模2,可以将待安装件300装载于上模3。例如,下模2内可以设置装配槽21,待装配件200可以放置在装配槽21内。上模3上可以设置容纳腔311,待安装件300可以放置在容纳腔311内。
第一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上模3转动以到达与待装配件200扣合的位置。具体而言,第一驱动组件5可以包括电机52和转动臂51,转动臂51可以同时与电机52和上模3相连,电机52可以驱动转动臂51转动,由此转动臂51可以带动上模3转动至扣合位置,上模3内的待安装件300与下模2内的待装配件200在上下方向上正对。
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驱动压合件4下移以向下抵压上模3实施压合。其中,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包括:驱动器61、活动件62和移动件63,驱动器61可以与活动件62相连以驱动活动件62运动,移动件63可以与活动件62配合以相对下模2移动,移动件63可以与压合件4相连以带动压合件4同步运动。
例如,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包括滚珠丝杠机构,驱动器61可以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固定在基台1上。活动件62可以为丝杠,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丝杠相连以驱动丝杠旋转。移动件63套设在丝杠上并与丝杠螺纹连接。基台1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滑轨64,移动件63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滑块631。两个第二滑块631与两个第二滑轨64一一对应,第二滑块631可以与对应的第二滑轨64滑动配合。移动件63上设有固定板632,固定板632与压合件4螺钉连接。当压合件4由初始位置移动至压合位置时,步进电机可以驱动丝杠正向旋转,移动件63可以带动压合件4同时向下移动。当压合件4由压合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时,步进电机可以驱动丝杠反向旋转,移动件63可以带动压合件4同时向上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100的扣合方法,操作比较方便,可以降低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之间的装配难度,大大提升了提升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之间的装配效率。
如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扣合工装100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8,扣合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二驱动组件6驱动压合件4对上模3施压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8可以实时检测压合件4施加的压合力,并在检测的压合力大于等于第一设定值时,可以反馈第二驱动组件6停止驱动。可以理解的是,当上模3的移动位置出现偏移时,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不能够恰好扣合。当压合件4下压时,当压合力为第一设定值时,压合件4不能够将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扣合在一起。由于压合件4的下压位移一定,为了能够继续下压,压合件4需要增大压合力,由此会将待安装件300和待装配件200压坏。压力传感器8可以实时监测压合件4的压合力,当压合力大于等于第一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8可以将压力信号反馈至第二驱动组件6以使其停止驱动。压力传感器8可以起到防呆的作用,可以防止因误装而出现损件的现象。
如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扣合工装100还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7,扣合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将待装配件200装载于下模2时,位置传感器7可以对待装配件200的装载位置实时检测,在装载位置符合设定要求时,位置传感器7可以反馈第一驱动组件5开始驱动,当装载位置不符合设定要求时,位置传感器7可以反馈第一驱动组件5停止驱动,由此可以实现扣合工装100的智能控制,可以防止待装配件200因出现误装而出现损件,可以提升待装配件200与待安装件300的配合结构的产品良率。
如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扣合工装100还可以包括真空发生器,扣合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将待安装件300装载于上模3的过程中,真空发生器可以产生负压以将待安装件300吸附装载于上模3,且在真空发生器产生的负压大于等于设定值时,反馈第一驱动组件5开始驱动,由此可以防止在上模3运动过程中从上模3上脱落,可以防止出现损件的现象。
具体而言,真空发生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吸嘴321,吸嘴321可以设在上模3上。当真空发生器工作时,吸嘴321可以产生负压,由此吸嘴321可以将待安装件300吸住,待安装件300可以跟随上模3同步运动。若吸嘴321产生的负压值小于设定值时,待安装件300与吸嘴321之间的连接不牢固,当上模3运动时,极易将待安装件300甩掉。若吸嘴321产生的负压值大于等于设定值时,待安装件300与吸嘴321之间的连接符合结构牢固性要求,在上模3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掉件的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扣合工装100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8,扣合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二驱动组件6驱动压合件4对上模3施压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8可以实时检测压合件4施加的压合力,并在检测的压合力小于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反馈真空发生器停止吸附以卸载待安装件300。可以理解的是,若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配合完成后真空发生器不停止吸附,当上模3恢复至初始位置时,上模3会继续带动待安装件300移动,从而可能损害待安装件300。当检测的压合力小于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则表明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恰好扣合,真空发生器停止吸附,从而可以使上模3顺畅地移动至初始位置。
下面参考图1-图12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扣合工装100及其扣合方法,该扣合工装100可以将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扣合在一起。值得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
如图8所示,待装配件200为电子设备的主板,待安装件300为电子设备中的电子元器件(例如摄像头)。其中,主板和电子元器件上均设有BTB连接器,主板和电子元器件可以通过BTB连接器插接在一起。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扣合工装100,包括:基台1、下模2、上模3、压合件4、第一驱动组件5和第二驱动组件6。
如图3所示,下模2固定在基台1上,下模2上设有装配槽21,待装配件200放置在装配槽21内。下模2的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位置传感器7,位置传感器7可以检测待装配件200的放置位置是否符合要求。下模2的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8可以检测作用在上模3和下模2上的压合力。
如图4-图5所示,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转动臂51、电机52、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电机52通过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固定在基台1上。其中,转动臂51的一端设有花键槽,转动臂51通过花键槽穿设在电机52的电机轴521上并与电机轴521花键连接,转动臂51与电机轴521配合的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架54和第二支撑架55之间。转动臂51的另一端与上模3相连,上模3上设有用于承载待安装件300的容纳腔311。滑动件53可以与转动臂51滑动配合,上模3可以设在滑动件53上以相对转动臂51可运动。转动臂51上设置第一滑轨511,第一滑轨51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滑动件53与上模3螺钉连接,滑动件53上设有第一滑块531,第一滑块531外套在第一滑轨511上并可以与第一滑轨511滑动配合。
如图6所示,上模3包括:上模本体31和固定装置32,固定装置32为真空发生器,上模本体31上设置用于容纳待安装件300的容纳腔311。真空发生器可以设在上模3上,真空发生器上可以至少设有一个吸嘴321,吸嘴321设在容纳腔311内。当真空发生器切换至装载状态时,真空发生器可以使吸嘴321产生负压,吸嘴321可以将待安装件300牢牢地吸住,由此待安装件300可以跟随上模3同时移动。当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装配完成后,真空发生器可以停止工作,吸嘴321形成的负压消失,待安装件300可以与上模3分离,上模3可以运动至初始位置。
如图7所示,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包括:驱动器61、活动件62和移动件63,驱动器61可以与活动件62相连以驱动活动件62运动,移动件63可以与活动件62配合以相对下模2移动,移动件63可以与压合件4相连以带动压合件4同步运动。其中,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滚珠丝杠机构,驱动器61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固定在基台1上。活动件62为丝杠,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丝杠相连以驱动丝杠旋转。移动件63套设在丝杠上并与丝杠螺纹连接。基台1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滑轨64,移动件63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滑块631。两个第二滑块631与两个第二滑轨64一一对应,第二滑块631可以与对应的第二滑轨64滑动配合。移动件63上设有固定板632,固定板632与压合件4螺钉连接。
具体而言,当扣合工装100工作时,可以将待装配件200放置在装配槽21内。真空发生器打开,吸嘴321可以将待安装件300吸住并固定在容纳腔311内。位置传感器7可以对待装配件200的装载位置实时检测。当真空发生器产生的负压大于等于设定值且待装配件200的装载位置符合要求时,第一驱动组件5开始驱动。
电机52可以驱动转动臂51进行正向转动,由此可以带动上模3相对下模2进行转动,上模3可以旋转至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适于配合的位置,第二驱动组件6开始工作。压合件4可以由初始位置移动至压合位置,步进电机可以驱动丝杠正向旋转,移动件63可以带动压合件4同时向下移动。随着压合件4的移动,压合件4抵压在上模3的上表面上并对上模3施加压合力。在压合力的作用下,上模3相对下模2向下移动以使待安装件300上的BTB连接器与待装配件200上的BTB连接器在上下方向上正对。在压合件4的压合力的作用下,滑动件53可以带动上模3相对下模2向下移动,由此可以带动待安装件300上的BTB连接器和待装配件200上的BTB连接器插接在一起。
在第二驱动组件6驱动压合件4对上模3施加压合力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8可以实时检测压合件4施加的压合力,当压力传感器8检测的压合力大于等于第一设定值时,可以反馈第二驱动组件6停止驱动。当压力传感器8检测的压合力小于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反馈真空发生器停止吸附以卸载待安装件300。
当待安装件300与待装配件200配合完成后,压合件4可以由压合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步进电机可以驱动丝杠反向旋转,移动件63可以带动压合件4同时向上移动。当压合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时,电机52可以驱动转动臂51反向转动,转动臂51可以带动上模3恢复至初始位置。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所述下模适于装载待装配件;
上模,所述上模适于装载待安装件,所述上模相对所述下模可运动;
压合件,所述压合件相对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可运动,且适于对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实施压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上模相连以驱动所述上模运动,以至少使所述上模带动所述待安装件到达适于与所述待装配件扣合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臂和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臂转动,所述上模设于所述转动臂以由所述转动臂驱动相对所述下模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转动臂滑动配合,所述上模设在所述滑动件上以相对所述转动臂可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均为两个且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分别设在所述下模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
上模本体;和
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在所述上模本体上,且在装载状态和卸载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固定装置切换至所述装载状态时,所述待安装件装载于所述上模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真空发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压合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压合件运动,以至少使所述压合件向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压合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压合件沿上下方向平移,以使所述压合件适于压合所述上模的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齿轮齿条机构、或蜗轮蜗杆机构、或滚珠丝杠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对所述下模上所述待装配件实施位置检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对所述下模承受的压合力实施检测。
13.一种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工装包括:下模、上模、压合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模转动的转动臂,所述上模与所述转动臂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压合件上下平移,所述扣合方法包括步骤:
将待装配件装载于所述下模,将待安装件装载于所述上模;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上模转动以到达与所述待装配件扣合的位置;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压合件下移以向下抵压所述上模实施压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工装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扣合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压合件对所述上模施压的过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压合件施加的压合力,并在检测的压合力大于等于第一设定值时,反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停止驱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工装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扣合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待装配件装载于所述下模时,所述位置传感器对所述待装配件的装载位置实时检测,在装载位置符合设定要求时,反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开始驱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工装还包括真空发生器,所述扣合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待安装件装载于所述上模的过程中,所述真空发生器产生负压以将所述待安装件吸附装载于所述上模,且在所述真空发生器产生的负压大于等于设定值时,反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开始驱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工装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扣合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压合件对所述上模施压的过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压合件施加的压合力,并在检测的压合力小于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反馈所述真空发生器停止吸附以卸载所述待安装件。
CN201811139471.5A 2018-09-28 2018-09-28 扣合工装及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 Pending CN1109615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9471.5A CN110961527A (zh) 2018-09-28 2018-09-28 扣合工装及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9471.5A CN110961527A (zh) 2018-09-28 2018-09-28 扣合工装及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1527A true CN110961527A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6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9471.5A Pending CN110961527A (zh) 2018-09-28 2018-09-28 扣合工装及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6152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45563U (zh) * 2010-02-09 2010-11-24 泰仁特(天津)电子器材有限公司 四边形、椭圆形、心形或圆形展示卡加工装置
CN102658651A (zh) * 2012-05-18 2012-09-12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扶手与面套自动粘合的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203541309U (zh) * 2013-11-06 2014-04-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合装置
CN204182726U (zh) * 2014-09-15 2015-03-04 上海英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装饰板卡爪压弯工装
CN104588505A (zh) * 2015-02-04 2015-05-06 江苏久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液压动折弯机
CN106040882A (zh) * 2016-07-20 2016-10-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装配装置
CN206689252U (zh) * 2017-03-27 2017-12-01 东莞市石上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折弯成型模具
CN206925228U (zh) * 2017-04-21 2018-01-26 烟台泰利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翼子板包边工装
CN107716743A (zh) * 2017-11-13 2018-02-23 惠州市创欣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压引脚装置
CN107971969A (zh) * 2017-12-29 2018-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摄像头的工装
CN207806287U (zh) * 2017-12-29 2018-09-04 泉州市宏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油压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45563U (zh) * 2010-02-09 2010-11-24 泰仁特(天津)电子器材有限公司 四边形、椭圆形、心形或圆形展示卡加工装置
CN102658651A (zh) * 2012-05-18 2012-09-12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扶手与面套自动粘合的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203541309U (zh) * 2013-11-06 2014-04-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合装置
CN204182726U (zh) * 2014-09-15 2015-03-04 上海英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装饰板卡爪压弯工装
CN104588505A (zh) * 2015-02-04 2015-05-06 江苏久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液压动折弯机
CN106040882A (zh) * 2016-07-20 2016-10-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装配装置
CN206689252U (zh) * 2017-03-27 2017-12-01 东莞市石上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折弯成型模具
CN206925228U (zh) * 2017-04-21 2018-01-26 烟台泰利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翼子板包边工装
CN107716743A (zh) * 2017-11-13 2018-02-23 惠州市创欣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压引脚装置
CN107971969A (zh) * 2017-12-29 2018-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摄像头的工装
CN207806287U (zh) * 2017-12-29 2018-09-04 泉州市宏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油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8237B (zh) 一种直驱式高速高效送料器随动型贴片头
CN108081764B (zh) Pcb自动对位装置
JP6500246B2 (ja) 電子機器組立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組立方法
CN107716215B (zh) 一种基于电容体涂胶设备的电容体涂胶方法
CN107638993B (zh) 一种电容体涂胶设备
CN107167934B (zh) 一种用于热压贴合的acf贴附机器及使用该acf贴附机器的贴合方法
CN108161420B (zh) 一种电子驻车制动器芯轴组装检测设备
CN110961527A (zh) 扣合工装及扣合工装的扣合方法
CN206758030U (zh) 一种用于组装产品模组中显示屏和外壳的压合机
CN107984200B (zh) 一种汽车天线与电路板螺丝装配装置
CN107315265B (zh) 具有压力精度结构的acf贴合机及该acf贴合机的使用方法
CN107096841B (zh) 一种带力反馈的汽车门盖防滑移冲铆机构
CN115509024A (zh) 一种耦合系统及镜片装配方法
CN212019973U (zh) 一种齿轮旋转驱动头自动组装系统
CN114290055A (zh) 一种空调外机顶盖的自动装配装置及方法
CN109079708B (zh) 扣合工装
CN107846836B (zh) 一种汽车天线与电路板螺丝装配方法
CN2608183Y (zh) 板材冲压设备的数控自动卸料装置
CN112693844A (zh) 一种自动上料的电器元件承载板检测装置
CN205812505U (zh) 一种提高麦拉片橡胶圆顶制程良率的自动贴合机
CN219094267U (zh) 一种自动锁螺丝机
CN215297455U (zh) 电路板检测机的旋转定位装置
CN217291260U (zh) 一种空调外机顶盖的自动装配装置
CN211309073U (zh) 一种自动对位偏贴机
CN217130001U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用高精密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