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1986B - 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1986B
CN110921986B CN201911241039.1A CN201911241039A CN110921986B CN 110921986 B CN110921986 B CN 110921986B CN 201911241039 A CN201911241039 A CN 201911241039A CN 110921986 B CN110921986 B CN 110921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effluent
tank
reverse osmosis
leach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10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21986A (zh
Inventor
梁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ea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ea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ea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ea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410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21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21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1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21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1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t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nanofil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neutralisation; pH adjus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6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or leach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包括原水预处理、双膜耦合净化处理、透过液生化处理以及浓液微电解回灌厌氧处理;该处理方法及系统对于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且抗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强,在可控的氨氮浓度下碳源消耗量小,运行成本低,提高了渗滤液的可生化性。

Description

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剧,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安全处置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热点环境问题。垃圾卫生填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垃圾卫生填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存在渗滤液的二次污染。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氨氮浓度高、有机物浓度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重金属含量高、毒性大。
随着填埋场使用年限的延长,渗滤液的水质将发生变化。垃圾渗滤液通常可根据填埋场的“年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年轻”的渗滤液,其填埋时间在5年以下,所产生的渗滤液水质特点是pH值较低,其中易生物降解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高,一般可占总有机碳的60%~70%,COD和BOD5浓度较高,且BOD5/COD的比值较高,氨氮浓度为1000mg/L左右,同时各类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也较高;另一类是“中老龄”的渗滤液,其填埋时间在5年以上,所产生的渗滤液的主要水质特点是pH值较接近中性,COD和BOD5浓度较低,且BOD5/COD的比值较低,而NH4-N浓度较高,重金属离子则开始下降,氨氮浓度高是垃圾渗滤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处理难度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目前多采用厌氧填埋技术,因而渗滤液中的氨氮浓度在填埋场进入产甲烷阶段后不段上升,达到峰值后延续很长时间直至最后封场,甚至当垃圾填埋场稳定后仍可达到相当高的浓度。高浓度的NH4-N使得渗滤液的C/N过低,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严重失调,且有机碳缺乏难以进行有效的硝化和反硝化。随着场龄的延长,渗滤液向着中性和弱碱性转化,重金属离子形成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沉淀,且垃圾在降解过程中生成大分子类腐殖质也易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其浓度开始下降,渗滤液水质性状随场龄的延长不断变化,可生化降解性越来越差,氨氮浓度却逐步升高。5年以下填埋龄的渗滤液中易生物降解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高,一般可占总有机碳的60%-70%,B/C比值较高,一般在0.4-0.8之间,氨氮浓度为1000mg/L左右。5年以上的中老龄渗滤液中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比例会明显下降,其B/C比值一般为0.1-0.2,氨氮浓度不断升高,碳氮比降低,给渗滤液的处理带来了困难。鉴于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特殊水质,其经济有效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从2011年7月1日起,我国现有的所有渗滤液处理出水按新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执行,新标准对COD,总氮、重金属及外运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根据渗滤液的水质特点,有机物、氨氮和总氮是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几个主要去除目标,它决定了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64-2010)以及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2010),均提出了“生化处理+膜过滤”的原则性处理流程。目前大多数垃圾填埋场滤液处理工艺为以下两种:全膜过滤(DTRO)工艺和“生化处理+膜过滤”工艺,其中“生化处理+膜过滤”工艺中同样以RO(反渗透)作为深度处理末端工艺。对于中老龄垃圾填埋场由于渗滤液可生化性差,故“全膜过滤(DTRO)工艺”作为主流工艺,渗滤液通过两级DTRO达标排放,浓液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对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在系统内积累,反渗透系统进水浓度会越来越高。含盐量越高渗透压越高,进水压力不变的情况下,产水量将降低。同时,膜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甚至无法正常运行。而且氨氮在整个闭路循环系统里未得到有效处理,浓度越来越高,高氨氮浓度在堆体的碱性状态下非离子化的NH3浓度增高毒性增强,抑制垃圾堆体中的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持续降解,随着场龄的增长,环境风险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水预处理:将垃圾渗滤液通过调节池收集后依次泵入至一段PH调整池和二段PH曝气调整池内进行调质处理,再将调质后的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再将絮凝处理后的渗滤液进行气浮处理,同时,将气浮分离出的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并将气浮分离出的出水进行过滤处理;
步骤2:双膜耦合净化处理:将所述过滤处理后得到的滤液分别定量泵入至纳滤装置内和反渗透装置内,分别通过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反应后,再将纳滤装置反应产生的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装置反应产生的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纳滤浓水和反渗透浓水混合;
步骤3:透过液生化处理:将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后的混合出水进行PH值调整及营养调配,再将PH值调整及营养调配后的出水进行生化处理;
步骤4:浓液微电解回灌厌氧处理:将纳滤浓水和反渗透浓水混合后的混合浓水泵加酸进行PH值调整,再将PH值调整后的出水进行微电解反应,再对微电解反应后的出水加碱对PH值进行回调,回调后的出水一部分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另一部分进行氧化处理,再将氧化处理后的出水进行絮凝处理,再进行气浮处理,之后将气浮出水回灌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厌氧生化处理,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压滤清液回灌至垃圾填埋场。
进一步,步骤1中对渗滤液进行调质处理时,首先向一段PH调整池中加入盐酸并通过连续机械搅拌将PH调至5.0-6.0,反应时间为30min-60min;
当泵入至一段PH调整池内的渗滤液调质完成后,再将渗滤液流至二段PH曝气调整池,向二段PH曝气调整池内投加碱液并连续曝气搅拌将PH调至6.5-7.5,反应时间为30min-60min。
进一步,步骤1中进行絮凝处理时,首先将调质好的渗滤液泵入至絮凝反应器内,并向絮凝反应器内投加Fe3+絮凝剂或Fe3+、Al3+的混合絮凝剂,同时控制絮凝剂用量将PH调至5.5-6.5,再进入第一助凝反应器内,并向第一助凝反应器内投加聚丙烯酰胺助凝形成大絮体,再将助凝后渗滤液流入气浮机内进行固液分离,再将气浮分离后的污泥通入至压滤机内压成泥饼,并将气浮分离后的出水泵入至过滤装置内。
进一步,步骤3中将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后的混合出水流入三段PH调整池调质时,向该三段PH调整池内加NaOH并连续机械搅拌将出水PH调至7.5-8.5,再将调质好的出水流入至营养调配池内。
进一步,步骤3中对渗透液进行营养调配时,通过向营养调配池内投加碳源及磷酸盐,且其投加碳源及磷酸盐的总量按照纳滤装置出水和反渗透装置出水的总氮混合浓度进行调配。
进一步,步骤3中进行生化处理时,将调配好营养后的出水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处理,再将出水流入MBR生化池处理后进行消毒处理,最后达标排放至排放水池。
进一步,步骤4中,将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后的混合浓水进行处理时,首先向四段PH调整池内投加盐酸并连续搅拌将出水PH调至3.5-4.5,再将出水流入至曝气微电解装置内,充分反应后将出水流入五段PH调整池内,并向五段PH调整池内投加NaOH并连续搅拌将出水PH调至6.5-7.0。
进一步,步骤4中,将五段PH调整池调质处理后的出水中的2%~5%的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另外95%~98%的出水经过曝气氧化池利用空气进行Fe2+的氧化处理,再将氧化后的出水泵入第二助凝反应器,并向第二助凝反应器内投加聚丙烯酰胺助凝,形成絮体后再进入第二气浮机进行固液分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包括原水预处理单元、与所述原水预处理单元连接的双膜耦合净化处理以及分别与所述双膜耦合净化处理单元连接的透过液生化处理单元和浓液微电解回罐厌氧处理单元。
进一步,所述原水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一段PH值调整池、二段PH曝气调整池、絮凝反应器、第一助凝反应器、第一气浮机、第一压滤机以及过滤装置;
所述双膜耦合净化处理单元包括与所述过滤装置分别连接的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
所述透过液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PH调整池、营养调配池、A/O池、MBR生化池以及消毒装置,且所述三段PH调整池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纳滤装置的透过液出水口和反渗透装置的透过液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浓液微电解回罐厌氧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四段PH调整池、微电解装置、五段PH调整池、曝气氧化池、第二助凝反应器、第二气浮机以及第二压滤机,且所述四段PH调整池分别通过管道与纳滤装置的浓水出口和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口相连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该方法及系统对于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且抗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强,有效的解决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气浮效果差甚至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并且解决了常规RO(反渗透)作为末端处理工艺系统盐浓度累积导致产水率低甚至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尤其是两级DTRO工艺仅有物理浓缩,存在NH4-N高、腐殖质浓度高及无机盐浓度高的问题,尤其是高NH4-N带来的环境风险大;在可控的氨氮浓度下碳源消耗量小,运行成本低,提高了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通过对原水的预处理,有效改善了气浮对于渗滤液中细小悬浮物及腐殖酸的处理效果,加之气浮之后的多级过滤处理有效防止对后续膜处理装置的污染和堵塞;通过双膜耦合净化处理,有效的对末端好氧生化氨氮进行可靠控制,大大节约了去除总氮的外加碳源量,且能有效的截留重金属离子及其它有毒有害有机成分。并且可根据季节和温度条件调整进入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的进水量从而调整进入生化的氨氮浓度,使得生化系统能更加稳定的运行,排水达标更有保障,使处理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且通过Fe2+能充分激活填埋场堆体中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充分降解,回灌液能逐渐形成弱酸的堆体环境,降低游离氨的生物毒性,提高厌氧系统对高浓度氨氮的耐受程度。而且通过曝气微电解反应,不仅提高了回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可生化性,系统中的氨氮、重金属也能得到部分有效去除,降低单使用生化作为氨氮和总氮处理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处理方法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处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水预处理:将垃圾渗滤液通过调节池收集后依次泵入至一段PH调整池和二段PH曝气调整池内进行调质处理,再将调质后的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再将絮凝处理后的渗滤液进行气浮处理,同时,将气浮分离出的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并将气浮分离出的出水进行过滤处理。图中箭头方向即表示渗滤液流动方向。
具体的,在对渗透液进行调质处理时,首先向一段PH调整池中加入盐酸并通过连续机械搅拌将PH调质5.0-6.0,反应时间为30min-60min;将PH调至5.0-6.0,预先释放CO2,该过程中无絮凝剂的加入,虽有大量气泡产生,但容易破裂,不会发生泡沫堆积。
当泵入至一段PH调整池内的渗滤液调质好后,再将渗滤液流入至二段PH曝气调整池,向二段PH曝气调整池内投加碱液并连续曝气搅拌将PH调至6.5-7.5,反应时间为30min-60min。当渗透液PH值回调至6.5-7.5时,一方面是利用空气氧化渗滤液中的Fe2+为Fe3+,同时为后续絮凝提供适宜的PH条件,另一方面也保证充分混合避免短流现象的发生。
渗滤液的PH调质完成后,通过絮凝反应器和第一助凝反应器进行絮凝气浮处理,首先将调质好的渗滤液泵入至絮凝反应器内,并向絮凝反应器内投加Fe3+絮凝剂或Fe3+、Al3 +的混合絮凝剂,同时控制絮凝剂用量将PH调至5.5-6.5,再进入第一助凝反应器内,并向第一助凝反应器内投加聚丙烯酰胺助凝形成大絮体,再将助凝后渗滤液流入至气浮机内进行固液分离,再将气浮分离后的污泥通入至压滤机内压成泥饼,压滤液则回流至调节池内,并将气浮分离后的出水泵入至过滤装置内。通过絮凝可以将腐殖质从中小分子亲水性的形式逐步絮凝转变成大分子疏水性的絮凝体,然后通过气浮机将其去除。调节其PH值为5.5~6.5,有效的避免原水中的钙镁离子过早地发生沉淀,保证后续反渗透膜在合适的PH值范围内工作。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氨氮,它们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游离氨(NH3),一种是氨离子(NH4+),两者保持平衡关系,这一关系受PH值的影响,当PH升高,游离态的氨存在所占比例增大,反之亦然。渗透液的PH值将会直接影响反渗透膜对氨氮的脱除率,故在后续反渗透过程中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以提高后续工艺中反渗透膜对氨氮的截留。同时也节约了絮凝剂的用量,也省去了后续进反渗透膜之前加酸调整PH的过程。
絮凝气浮处理后的气浮出水通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处理,用于去除气浮出水中残留的细小悬浮物,防止细小悬浮物对后续膜处理的污染和堵塞。优选地,该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介质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以及连续微滤装置或超滤装置,其中,多介质滤料器主要为石英砂与无烟煤组成的双层滤料,叠片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20微米。首先气浮出水泵入多介质过滤器801过滤,再将过滤后的出水匀量连续依次泵入叠片式过滤器802和连续微滤装置803或超滤装置内,完成对细小悬浮物的去除。
步骤2:双膜耦合净化处理:将所述过滤处理后得到的滤液分别定量泵入至纳滤装置内和反渗透装置内,分别通过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反应后,再将纳滤装置反应产生的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装置反应产生的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纳滤浓水和反渗透浓水混合。
在该处理阶段,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根据过滤后的滤液中排盐量及出水量进行选择使用,当排盐量较高时,将滤液分别定量泵入至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内;当排盐量较低时,将滤液泵入至反渗透装置内即可。优选地,反渗透装置中的反渗透膜采用宽幅螺旋卷式复合膜,其投资低、能耗低、运行成本低。在双膜耦合净化处理时,由于纳滤膜对一价离子(Na+、K+、Cl-、NO3-、NH4 +)的截留率较低,可防止系统中一价盐的积累,且同时截留高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通过调整纳滤装置进水和反渗透装置进水的比例以及纳滤装置出水和反渗透装置出水的总氮或氨氮的混合浓度,进而控制经过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后NH4 +的排出量。例如:经过双膜耦合净化段的渗滤液出水量为10m3/h,进水NH4 +浓度为1400mg/L,纳滤膜对NH4 +的截留率为50%,反渗透膜对NH4+的截留率为95%,纳滤和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水需要控制氨氮浓度在140mg/L。则反渗透膜透过液为8.89m3,纳滤膜透过液为1.11m3。再根据出水量调整进入纳滤和反渗透的进水量。通过双膜耦合净化处理有效的实现了对末端好氧生化氨氮的控制,节约了大量的外加碳源,且能有效的截留重金属离子,使得生化系统能更稳定的运行,保证排水达标的可靠性。
步骤3:透过液生化处理:将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后的混合出水进行PH值调整及营养调配,再将PH值调整及营养调配后的出水进行生化处理。
具体的,将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后的混合出水泵入三段PH调整池调质时,向该三段PH调整池内投加NaOH并连续机械搅拌将出水PH调至7.5-8.5,再将调质好的出水流入至营养调配池内;并向营养调配池内投加碳源及磷酸盐,对渗透液进行营养调配,且其投加碳源及磷酸盐的总量按照纳滤装置出水和反渗透装置出水的TN(总氮)混合浓度进行调配,其主要按BOD5/TN>4进行调配。进行生化处理时,优选的,将调配好营养后渗透液再泵入至A/O池完成硝化和反硝化脱氮过程,再进入MBR生化池处理,然后通过消毒装置进行消毒后达标排放至排放水池。
步骤4:浓液微电解回灌厌氧处理:将纳滤浓水和反渗透浓水混合后的混合浓水泵加酸进行PH值调整,再将PH值调整后的出水进行微电解反应,再对微电解反应后的出水加碱对PH值进行回调,回调后的出水一部分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另一部分进行氧化处理,再将氧化处理后的出水进行絮凝处理,再进行气浮处理,之后将气浮出水回灌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厌氧生化处理,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压滤清液回灌至垃圾填埋场。
具体的,将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后的混合浓水进行处理时,首先向四段PH调整池内投加盐酸并连续机械搅拌将出水PH调至3.5-4.5,再将出水流入至微电解装置内,充分反应后将出水泵入五段PH调整池内,并向五段PH调整池内投加NaOH并连续机械搅拌将出水PH调至6.5-7.0。其中微电解装置优选的采用曝气微电解装置。
曝气微电解装置将双膜耦合净化工艺的浓水通过铁为阳极、碳为阴极的内电解作用,对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进行氧化提高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同时能去除部分氨氮和部分重金属,节约药剂耗量降低了运行成本。其主要的反应过程为:阳极反应:Fe-2e→Fe2+E0(Fe2+/Fe)=-0.44V;2Cl-→Cl2+2e;Cl2+H2O→HOCl+Cl-;HOCl→H++OCl-。阴极反应:O2+4H++4e→2H2O;E0(O2)=1.23V;O2+2H2O+4e→4OH-;E0(O2/OH-)=0.40V。在微电解反应器中还存在以下反应:NH4 ++1.5HOCl→0.5N2+1.5H2O+2.5H++1.5Cl-。由于氨氮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铵(NH4+)和非离子形式存在的游离氨(NH3)的总和。氨氮的毒性由游离氨引起,而PH值对氨氮中游离氨所占比例有很大影响,当PH=7时,游离氨仅占总氨氮的1%,而PH上升到8时,游离氨的比例上升10倍。所以在高氨氮浓度下,保持合适的PH值是充分发挥填埋场堆体厌氧处理能力的关键。通过曝气微电解装置电解后将渗透液的PH值调节至6.5-7.0,Fe2+在该PH值条件下曝气氧化的效果好。
将五段PH调整池调质处理后的出水中的2%~5%的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另外95%~98%的出水经过曝气氧化池利用空气进行氧化处理,再将氧化后的出水流入第二助凝反应器,并向第二助凝反应器内投加聚丙烯酰胺助凝,形成絮体后再进入第二气浮机进行固液分离。该2%~5%的出水经过五段PH调整池,而未经曝气氧化直接回灌至垃圾填埋场,由于Fe2+的作用能增加垃圾填埋场堆体厌氧微生物铁的生物有效度,提高甲烷菌的活性,能充分激活填埋场堆体中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充分降解。在该处理阶段,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的浓液进入曝气微电解装置处理,节约药剂耗量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渗滤液的可生化行,且Fe2+能充分激活填埋场堆体中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充分降解。回灌液能逐渐形成弱酸的堆体环境,降低游离氨的生物毒性,提高厌氧系统对高浓度氨氮的耐受程度。而且通过曝气微电解反应,系统中的氨氮也能得到有效去除,降低单使用生化作为氨氮和总氮处理的运行成本。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包括原水预处理单元、与原水预处理单元连接的双膜耦合净化处理以及分别与双膜耦合净化处理单元连接的透过液生化处理单元和浓液微电解回罐厌氧处理单元。
具体的,原水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1、一段PH值调整池2、二段PH曝气调整池3、絮凝反应器4、第一助凝反应器5、第一气浮机6、第一压滤机7以及过滤装置8;
所述双膜耦合净化处理单元包括与所述过滤装置分别连接的纳滤装置9和反渗透装置10;
透过液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PH调整池11、营养调配池12、A/O池13、MBR生化池14以及消毒装置15,且三段PH调整池11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纳滤装置9的透过液出水口和反渗透装置10的透过液出水口相连通;
浓液微电解回罐厌氧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四段PH调整池16、微电解装置17、五段PH调整池18、曝气氧化池19、第二助凝反应器20、第二气浮机21以及第二压滤机22,且四段PH调整池16分别通过管道与纳滤装置9的浓水出口和反渗透装置10的浓水出口相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水预处理:将垃圾渗滤液通过调节池收集后依次泵入至一段PH调整池和二段PH曝气调整池内进行调质处理,再将调质后的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再将絮凝处理后的渗滤液进行气浮处理,同时,将气浮分离出的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并将气浮分离出的出水进行过滤处理;
步骤1中对渗滤液进行调质处理时,首先向一段PH调整池中加入盐酸并通过连续机械搅拌将PH调至5.0-6.0,反应时间为30min-60min;
当泵入至一段PH调整池内的渗滤液调质完成后,再将渗滤液流至二段PH曝气调整池,向二段PH曝气调整池内投加碱液并连续曝气搅拌将PH调至6.5-7.5,反应时间为30min-60min;
步骤2:双膜耦合净化处理:将所述过滤处理后得到的滤液分别定量泵入至纳滤装置内和反渗透装置内,分别通过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反应后,再将纳滤装置反应产生的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装置反应产生的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纳滤浓水和反渗透浓水混合;
步骤3:透过液生化处理:将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后的混合出水进行PH值调整及营养调配,再将PH值调整及营养调配后的出水进行生化处理;
步骤4:浓液微电解回灌厌氧处理:将纳滤浓水和反渗透浓水混合后的混合浓水加酸进行PH值调整,再将PH值调整后的出水进行微电解反应,再对微电解反应后的出水加碱对PH值进行回调,回调后的出水一部分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另一部分进行氧化处理,再将氧化处理后的出水进行絮凝处理,再进行气浮处理,之后将气浮出水回灌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厌氧生化处理,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压滤清液回灌至垃圾填埋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进行絮凝处理时,首先将调质好的渗滤液泵入至絮凝反应器内,并向絮凝反应器内投加Fe3+絮凝剂或Fe3+、Al3+的混合絮凝剂,同时控制絮凝剂用量将PH调至5.5-6.5,再进入第一助凝反应器内,并向第一助凝反应器内投加聚丙烯酰胺助凝形成大絮体,再将助凝后渗滤液流入气浮机内进行固液分离,再将气浮分离后的污泥通入至压滤机内压成泥饼,并将气浮分离后的出水泵入至过滤装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后的混合出水流入三段PH调整池调质时,向该三段PH调整池内加NaOH并连续机械搅拌将出水PH调至7.5-8.5,再将调质好的出水流入至营养调配池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对渗透液进行营养调配时,通过向营养调配池内投加碳源及磷酸盐,且其投加碳源及磷酸盐的总量按照纳滤装置出水和反渗透装置出水的总氮混合浓度进行调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进行生化处理时,将调配好营养后的出水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脱氮处理,再将出水流入MBR生化池处理后进行消毒处理,最后达标排放至排放水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将纳滤膜透过液和反渗透膜透过液混合后的混合浓水进行处理时,首先向四段PH调整池内投加盐酸并连续搅拌将出水PH调至3.5-4.5,再将出水流入至曝气微电解装置内,充分反应后将出水流入五段PH调整池内,并向五段PH调整池内投加NaOH并连续搅拌将出水PH调至6.5-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将五段PH调整池调质处理后的出水中的2%~5%的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另外95%~98%的出水经过曝气氧化池利用空气进行Fe2+的氧化处理,再将氧化后的出水泵入第二助凝反应器,并向第二助凝反应器内投加聚丙烯酰胺助凝,形成絮体后再进入第二气浮机进行固液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预处理单元、与所述原水预处理单元连接的双膜耦合净化处理单元 以及分别与所述双膜耦合净化处理单元连接的透过液生化处理单元和浓液微电解回罐厌氧处理单元;
所述原水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1)、一段PH值调整池(2)、二段PH曝气调整池(3)、絮凝反应器(4)、第一助凝反应器(5)、第一气浮机(6)、第一压滤机(7)以及过滤装置(8);
所述双膜耦合净化处理单元包括与所述过滤装置分别连接的纳滤装置(9)和反渗透装置(10);
所述透过液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PH调整池(11)、营养调配池(12)、A/O池(13)、MBR生化池(14)以及消毒装置(15),且所述三段PH调整池(11)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纳滤装置(9)的透过液出水口和反渗透装置(10)的透过液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浓液微电解回罐厌氧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四段PH调整池(16)、微电解装置(17)、五段PH调整池(18)、曝气氧化池(19)、第二助凝反应器(20)、第二气浮机(21)以及第二压滤机(22),且所述四段PH调整池(16)分别通过管道与纳滤装置(9)的浓水出口和反渗透装置(10)的浓水出口相连通。
CN201911241039.1A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Active CN110921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1039.1A CN110921986B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1039.1A CN110921986B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1986A CN110921986A (zh) 2020-03-27
CN110921986B true CN110921986B (zh) 2022-06-10

Family

ID=69858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1039.1A Active CN110921986B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21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7419A (zh) * 2021-05-21 2021-08-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9990A (zh) * 2011-01-21 2011-08-03 樊利华 垃圾渗透液超声波组合废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系统
CN105036434A (zh) * 2015-08-26 2015-11-11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 铁碳微电解协同微波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方法
CN106277613A (zh) * 2016-08-29 2017-01-04 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10183038A (zh) * 2019-05-23 2019-08-30 江苏钰明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0942B2 (ja) * 1998-04-20 2003-04-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埋立浸出水中のダイオキシン類等の有機塩素化合物の分解方法および分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9990A (zh) * 2011-01-21 2011-08-03 樊利华 垃圾渗透液超声波组合废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系统
CN105036434A (zh) * 2015-08-26 2015-11-11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 铁碳微电解协同微波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方法
CN106277613A (zh) * 2016-08-29 2017-01-04 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10183038A (zh) * 2019-05-23 2019-08-30 江苏钰明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七子山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升级改造工程工艺设计;胡维杰;《中国市政工程》;20131031(第5期);29-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1986A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2785B (zh) 厌氧膜反应器-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装置及方法
CN102786183B (zh)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6277613B (zh) 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9626714B (zh) 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二级减量化膜过滤浓缩液处理方法
CN106927642A (zh) 一种电镀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及系统
CN102616980B (zh) 一种含铬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4478157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处理方法
CN111285531A (zh) 一种高盐矿井水提浓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19884B (zh) 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12794555A (zh) 一种新型强化混凝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7986551B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12174440A (zh)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
CN104529078B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10921986B (zh) 一种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N107473514B (zh)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13860637A (zh) 一种南方地区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502911A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CN111252961B (zh)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
CN111453920A (zh) 一种阳极氧化废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10697991B (zh) 一种垃圾渗沥液生物处理工艺及系统
CN209740918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零排放处理装置
CN114906973A (zh) 一种焦化污水深度处理零排放工艺
CN112408707A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废水处理工艺
CN212051004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215161970U (zh) 增加生物强化装置的氟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