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2154A - 具有承载转子叶片的变桨马达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以及用于其的安装套件和用于其运行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承载转子叶片的变桨马达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以及用于其的安装套件和用于其运行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2154A
CN110892154A CN201880044241.2A CN201880044241A CN110892154A CN 110892154 A CN110892154 A CN 110892154A CN 201880044241 A CN201880044241 A CN 201880044241A CN 110892154 A CN110892154 A CN 110892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wind power
power plant
blade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42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托马斯·汉斯·胡格
克里斯蒂安·奥拉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IB2017/05397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002923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IB2017/05397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002922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2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2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3/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3/06Rotors
    • F03D3/062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 F03D3/066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the wind engaging parts being movable relative to the rotor
    • F03D3/067Cyclic movements
    • F03D3/068Cyclic movements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he rotor stru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6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3/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3/005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the axis being vert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60Cooling or heating of wind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70Bearing or 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20Rotors
    • F05B2240/21Rotors for wind turbines
    • F05B2240/211Rotors for wind turbines with vertical axis
    • F05B2240/214Rotors for wind turbines with vertical axis of the Musgrove or "H"-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90Mount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s or systems
    • F05B2240/91Mount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s or systems on a stationary structure
    • F05B2240/912Mount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s or systems on a stationary structure on a tower
    • F05B2240/9121Mount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s or systems on a stationary structure on a tower on a lattice tow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70Adjusting of angle of incidence or attack of rotating blades
    • F05B2260/72Adjusting of angle of incidence or attack of rotating blades by turn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rotor centre l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70Adjusting of angle of incidence or attack of rotating blades
    • F05B2260/76Adjusting of angle of incidence or attack of rotating blades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using auxiliary power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70Adjusting of angle of incidence or attack of rotating blades
    • F05B2260/79Bearing, support or actu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竖直的桨叶(7)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多个竖直的桨叶(7)借助马达驱动而彼此独立地可围绕各自桨叶转动轴线(C7)转动运动,并且所述多个竖直的桨叶(7)被支承成能够围绕竖直的转子转动轴线(C2)在共同的圆形轨迹(K)上转动,以及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方法,其中预设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竖直的桨叶(7)的角位置,所述桨叶被支承为可围绕相应的竖直的转子转动轴线(C2)旋转,并且借助马达可围绕相应的桨叶转动轴线(C7)转动运动地被驱动。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特别有效且保护材料地运行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桨叶(7)的角位置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至少部分承载相应的桨叶(7)的变桨马达(27)预设。

Description

具有承载转子叶片的变桨马达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以及用于 其的安装套件和用于其运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及15的前序部分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和用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安装套件和用于运行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具有主动桨叶控制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申请人的WO2015/185299A1描述了一种具有竖直的桨叶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所述竖直的桨叶可以分别由伺服电机经由传动装置驱动地围绕其转动轴线被带到预定的且随时可变的转动位置中,其中提供虚拟凸轮盘,其分别经由桨叶在环绕圆上的位置来确定桨叶角度的变化曲线,并且其中根据虚拟凸轮盘进行主动控制。
此外,申请人的欧洲专利EP2235365B1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可围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转子的风力发电设备,该转子在两个水平的、以一定间距彼此叠置的支承平面之间包括多个转子叶片,所述转子叶片均匀地分布地设置在环周上,并且分别可绕竖直枢转轴线枢转,其枢转范围在两侧由止挡件限界。
此外,文献US3,902,072A公开了一种具有水平旋转平台的风力发电机,在其外周上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桨叶,这些桨叶全部围绕中央轴线并且分别围绕自身的轴线同轴地旋转。竖直的桨叶的转动取决于风向及风速的变化,并且每个单独的桨叶的转动被控制成,使得在平台的环绕路径的3/4上从风中获取功率,而在其余路径上,桨叶被调节成,使得其对风的阻力最小。经由中央的传动机构与共用的伺服电机进行对桨叶的控制。
文献US4,410,806A描述一种具有旋转结构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该旋转结构包括一列可旋转的竖直的桨叶,这些桨叶的位置被控制成,使得只要风速足够,旋转结构便达到恒定转速。微处理器控制装置处理关于风速、风向及旋转结构转速的信息并且生成用于设定桨叶位置的电信号。该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电桨叶致动器,借助该电桨叶致动器来调制旋转结构的桨叶。桨叶调制控制用来确定转子转速的攻角。风速表输出设备启动及停止的数据,而风向表则用于使桨叶的翻转部(Umschlagen)保持相对于风向成90°和270°。该控制装置设计成,使得在风速介于19至40英里/小时的情况下维持恒定的转速。
文献US4,494,007A公开了一种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其中由一个风向标经由共同机构在桨叶绕共同的中央轴线环绕期间控制围绕该共同的中央轴线旋转的桨叶的定向,使得当风速变化时,改变桨叶的转动位置。
文献US4,609,827A描述了一种具有转子叶片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所述转子叶片具有桨叶型廓。通过设置于转子外部的机构来控制正向的且同步的桨叶定向系统。
文献WO2005/100785A1描述了一种风车,其由一个或多个在主轴承中围绕竖直的中央轴线旋转的桨叶构成,所述桨叶平行于垂直轴线经由水平承载件连接并且在轴承中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并且能够通过风向标定向。桨叶在其总长度上在横截面中具有空气动力学的、对称的型廓。通过第一控制机构,桨叶在其轨迹的每个回转点处围绕竖直轴线通过风向标控制,借助于其型廓沿着风向定向,并且通过第二控制机构,桨叶在水平承载件上相对于风调节,使得根据水平承载件相对于风向标的转动角和水平承载件的转动速度,一个或多个桨叶借助其型廓的纵轴线在其轨迹的每个回转点处定向以产生优化的气动力。
文献WO2009/082352A1致力于一种用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桨距调节设备。偏心机构和偏心随动机构设置为,使得它们与预先确定的循环变化一致地设定涡轮叶片的桨距角。
最后,在“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with Individual Active Blade PitchControl(带有独立的主动桨距控制的立式轴风力发电机)”中,中国哈尔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张立勋,梁迎彬,李儿肖,张松和郭健,2012IEEE,描述了一种具有独立主动桨叶控制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其中将伺服电机安装到保持桨叶的臂上,并应分别通过皮带驱动器引起根据桨叶方位角进行的桨叶的桨距角调节。
在“H-Darrieus Wind Turbine with Blade Pitch Control(带有桨距控制的H-Darrieus型风力发电机)”中,Paraschivoiu Ion,Trifu Octavian和Saeed F,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tating Machinery国际旋转机械杂志,第2009卷,研究了一种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桨叶的桨距角根据方位角的变化以使由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转子输出的扭矩最大化。
在“A Straight-bladed Variable-pitch VAWT Concept for Improved PowerGeneration(用于改进发电的直叶片可变浆距VAWT概念)”中,Y.Staelens,F.Saeed和I.Paraschivoiu,风能研讨会,第2003卷,第146-154页,2003年1月,ASME2003,描述了用于改进具有桨距角可变的桨叶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性能的研究。在每个桨叶处,应通过在相应的转动位置中根据方位角改变桨距角来优化切向力。研究了不同的桨叶型廓。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中不利的是:桨叶控制装置和桨叶驱动器不能实现令人满意的能量产出和合理的效率。另外,桨叶驱动器消耗过多的能量并且易于磨损,这不令人满意地使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最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中的至少一些。尤其,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应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和15的特征实现。
尤其,现有技术的缺点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多个竖直的桨叶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克服,能够借助马达驱动而彼此独立地围绕各自桨叶转动轴线转动运动,并且所述多个竖直的桨叶被支承成能够围绕竖直的转子转动轴线在共同的圆形轨迹上转动,其中所述桨叶分别在至少一个变桨马达处紧固保持,以便借助于马达使桨叶围绕其相应的桨叶转动轴线转动。
换言之,桨叶分别直接承载在变桨马达处。例如,桨叶分别紧固在竖直的桨叶轴处而可借助于马达彼此独立地围绕相应的桨叶转动轴线转动运动并且被支承成可在共同的圆形轨迹上围绕竖直的转子转动轴线旋转,其中所述桨叶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变桨马达,用于借助于马达转动桨叶,所述变桨马达的马达轴同心于相应的桨叶转动轴线伸展。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其方式在于,预设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竖直的桨叶的角位置,所述桨叶被支承成可围绕相应的竖直转子转动轴线旋转并且可借助马达以围绕相应的桨叶转动轴线转动运动的方式被驱动,其中桨叶的角位置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变桨马达预设,所述变桨马达至少部分地承载相应的桨叶。
换言之,承载相应的桨叶的变桨马达预设角位置。桨叶分别仅能够承载在唯一的变桨马达处,由此整个风力发电设备作为系统观察获得机械的确定性进而非常获得有利的振动性能。因此,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在运行时的振动频率始终保持低于其共振频率,这在此有助于最小化风力发电设备的由可能的振动造成的动态负荷,进而提高其维修间隔时长以及使用寿命。例如,预设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竖直的桨叶的角位置,所述桨叶围绕相应的竖直的桨叶轴被驱动,其中角位置借助于桨叶的直接驱动器通过分别与桨叶轴同心设置的变桨马达持久地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其能够根据变桨凸轮盘实现非常精确和节能地驱动桨叶。桨叶的角位置能够在没有延迟且考虑变化的设备状况(风速、风向、转子转动、功率输出等)的情况下,在变桨马达功率消耗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发电机功率的最大低于10%至优选低于0.5%,例如0.3%的情况下,被最优地调节。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对于竖直风力发电机的现有要求,即选择叶尖速比λ,使得在风的迎流矢量和转子叶片弦之间的角度(所谓的攻角)不超过如下值,在所述值中,流与型廓分离。叶尖速比λ由转子的旋转速度与风速的比来定义。直至额定速度,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具有2至2.5,优选地约为2.3的叶尖速比λ,所述叶尖速比通过桨叶的环周速度确定,所述环周速度在额定运行期间风速为12m/s的情况下为约27.6m/s(λ=27.6/12=2.3)。
叶尖速比越高,相对于型廓的攻角越小。实际上,这意味着立式风力发电设备通常以大于4的叶尖速比λ运行。这必然导致高转速或大转子半径,以便获得叶尖速比所需的环周速度。高环周速度又增加了寄生损耗,这是由例如转子臂和系索(Abspannungen)的气动阻力引起的。这种损耗以环周速度的三次方影响能量产量。
桨叶的根据本发明的持续桨距控制有助于将叶尖速比以最佳方式保持尽可能保持恒定,并补偿强烈且快速改变风况的负面影响。由此,实现了部分负荷运行中的最佳能量产出。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即使在具有强交变风况的架设地处也可以以经济有效地利用风能。
此外,高的环周速度会导致高的噪音产生和高的离心加速度。通过对在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中实现的转子叶片连续控制,原则上可以以最佳桨距角使用任何叶尖速度比。这就是说,即使在低叶尖速比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流分离。由此,能以考虑寄生阻力的方式评估最佳工作范围。
对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借助于DMS模型(Double Multiple Streamtube双向多流管)的数值模拟得出在例如λ=2.3的叶尖速度比下的最大能量产出。在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几何尺寸的情况下,借此产生了大约为100km/h的环周速度,这引起相对于常规水平风力发电设备以及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明显更小的噪声生成,因为环周速度以六次方影响声功率。
此外,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大约为20%、进而相比水平风力发电设备的约10%的风电场效率显得更有利的风电场效率相联系地,根据本发明设计和运行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特别是在风电场中相比水平风力发电设备更有效且更低成本地运行,或者以两倍的风力场效率运行。另外,在例如750kW发电机功率的功率范围内,与水平风力发电设备不同,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理想地适用于“分布式风力市场”的快速增长的部分,在该部分中环境友好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的(人口稠密的地区,后勤方面要求高的风能设备架设地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具有有利的尾流特性。通过桨叶借助于变桨马达以可变的方式保持其角度位置的方式,这有助于防止流分离,因此将尾流中的湍流最小化。在尾流中由此产生的低湍流强度允许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之间的更短距离,从而进一步改善其风力发电场的效率。
由于相对较小和/或较轻的构件和部件,与水平风力发电设备相比,即使在难以通行的地形中也可以在不进行重型运输的情况下架设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在正常地形中,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所有构件(甚至是重型构件)都可以借助于常规载重车进行运输,而无需特种运输。在山区,可以用轻型直升机运输部件,而少量重型构件可以用越野车运输。
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可以通过自组装系统来安装,而无需使用额外的重型起重机。该自组装系统包括与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塔或塔系统一起升起的中央起重机,和设置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塔中和/或臂处的重载提升辊。可以借助于地面上的移动式绞车和塔中的转向辊将所有重的主要部件提升到其相应的安装高度上。
为了在转子叶片和叶片轴承处进行维修拆卸和组装工作,在直升机的辅助下,只有一台小型起重机临时位于相应转子臂的最顶部。在转子上简单的维护和维修工作时,所述转子被形状配合地锁止。在转子轴承损坏、发电机损坏或传动装置损坏的情况下,为了拆除它们,不必拆卸转子。在静止状态中,该转子机械地借助于升降装置固定在塔上,并因此承载转子的压力轴承摆脱了转子负荷。这种固定可以承受狂风。然后,可借助绞车和转向辊,而无需起重机而在塔中降低可能需要维修的部件,并可将其向下直接装载到载重车上。
最后,就其对环境兼容性而言,在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中还具有以下优点:与水平转动的三叶片转子相比,竖直定向的转子的轮廓对于鸟类和蝙蝠而言更好地可见。另外,具有最高100km/h的转子叶片速度明显低于水平风力发电设备,在水平风力发电设备中出现300至400km/h到叶片尖端速度。与水平风力发电设备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相对缓慢转动的转子系统具有静止的阴影和小的冰投掷范围。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外观以其主要竖直的线良好地融入周围的景观。
通过以下另外的、分别本身有利的实施方式可以任意地扩充和进一步改进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将以清楚和明确的方式容易地认识到: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设备特征构成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相应步骤的基础,并且反之亦然。申请人的国际专利申请PCT/IB2017/053972和PCT/IB2017/053974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完全并入到本公开内容中。
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第一另外的实施方式,变桨马达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转子环的扭矩马达,该转子环抗扭地与相应的桨叶连接。为此,变桨马达可被实施为具有至少一个转子的扭矩马达,该转子抗扭地与桨叶轴连接。例如,扭矩马达可以被实施为内部转动件构型的永久励磁的无刷直流马达。因此,沿着其外周被变桨马达的定子围绕的转子可以借助于夹紧套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抗扭地与变桨马达的马达轴连接以传递扭矩。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提出:转子环在外周侧上靠在变桨马达的马达轴上。因此,由变桨马达产生的扭矩可以直接传递至马达轴,从而传递至桨叶。换句话说,桨叶有利地由马达直接驱动。例如,桨叶轴支承在变桨马达中的马达轴承处。换句话说,桨叶能以可转动运动的方式保持在变桨马达中。例如,支承装置可以通过锥形滚子轴承或滚动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来实现,锥形滚子轴承或滚动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以轴向预紧的方式一方面设置在桨叶轴和马达之间,另一方面则设置在桨叶轴和定子之间,以便吸收轴向力和径向力。这可以在高使用寿命并且借助变桨马达以低摩擦损耗高效地驱动桨叶轴的情况下实现桨叶轴的精确支承。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提出:桨叶被支承地承载在变桨马达中的马达轴承处。因此,源自桨叶的水平力和竖直力,包括桨叶的重力,都可以在马达轴承处吸收。例如,马达轴承设置在轴承容纳空间内,该轴承容纳空间借助于密封元件相对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周围环境被密封。轴承容纳空间内可以存在润滑剂,例如油脂,用于润滑马达轴承。优选地,轴承容纳部填充有润滑剂,根据需要例如每5年更换或重新填充润滑剂。由此实现了马达轴承的有效润滑,这在此有助于进一步最大化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轴承容纳空间又可以借助其他的密封元件相对于马达内部空间进行密封,从而以基本上严密封闭的方式保护马达内部空间免受有害的环境影响。马达内部空间可以至少部分地由马达壳体形成和/或由其包围。
膨胀或补偿容器可以经由至少一条流体管线与严密封闭的马达内部空间导流连接,并且可以提供可变的膨胀或补偿体积,以补偿温度引起的流体、特别是空气的体积变化,所述流体存在于马达空间内的自由空间中。为了减少在马达内部空间中的自由空间,可以在马达空间中设置空间填充元件,该空间填充元件例如可以由泡沫材料形成。一方面,膨胀容器和空间填充元件有助于避免空气中湿气在马达内部空间中冷凝。另一方面,膨胀容器和空间填充元件防止:轴承润滑剂和/或马达润滑剂(例如油脂)在发生压力波动时被挤出或逸出。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桨叶包括上部桨叶部段和下部桨叶部段,并且变桨马达设置在上部桨叶部段和下部桨叶部段之间。变桨马达因此可以承载两个桨叶部段,其中上部桨叶部段远离变桨马达向上延伸,而下部桨叶部段远离变桨马达向下延伸。因此,由变桨马达产生的并作用于桨叶上的扭矩或调整力可以相对于叶片纵向延伸在竖直方向上尽可能对称地引入桨叶中。
替代地或附加地可提出:桨叶可绕其桨叶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承在至少一个与变桨马达间隔开设置的附加支承点处。以这种方式,变桨马达可以例如设置在两个附加的支承点之间。从中得出:每个桨叶各有两个桨叶部段,即在上支承点和变桨马达之间的桨叶部段以及在变桨马达和下支承点之间的桨叶部段。
优选地,各一个轴承单元位于桨叶的远离变桨马达指向的外端处。轴承单元包括壳体、两个滚动轴承以及将桨叶的转子叶片彼此连接的空心轴。在附加的支承点处,可以使用球面滚子轴承,这些球面滚子轴承主要吸收在桨叶端部中出现的高径向力,并有助于加固整个转子系统。相反,马达轴承可以包括例如两个轴向预紧的圆锥滚子轴承,其吸收桨叶的整个重力。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提出:桨叶被法兰式安装到变桨马达处。为此,桨叶的法兰部段可以直接固定在变桨马达的马达轴或转子处。由变桨马达产生的扭矩或调整力因此可以直接传递到桨叶上。替代地或附加地,桨叶或桨叶轴可分别包括在桨叶的桨叶片区域中的桨叶片轴部段和设置在桨叶片轴部段与马达轴之间的过渡部段。过渡部段和马达轴可以例如由金属一件式成形。过渡部段允许马达轴和桨叶片轴部段之间的最佳连接。过渡部段可以远离马达轴伸展而变细。例如,过渡部段可以轴颈式地构成。马达轴的外径可以大于桨叶片轴部段的内径。因此,过渡部段有助于克服马达轴和桨叶片轴部段之间的尺寸差异,并以精确装配的方式将它们彼此连接。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变桨马达包括至少一个转动位置传感器,用于确定桨叶的转动位置。转动位置传感器优选地包括绝对位置传感器和相对位置传感器。例如,绝对位置传感器包括磁环或磁条,该磁环或磁条沿着马达轴的外周延伸,并且具有不同磁化部的增量,所述不同磁化部具有沿着外周彼此之间不规则的间距或者不规则的长度。例如,相对位置传感器包括磁环或磁条,该磁环或磁条沿着马达轴的外周延伸并且具有不同磁化部的增量,所述不同磁化部具有沿外周规则的、即彼此相同的间距或规则的或相同的长度。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变桨马达分别具有马达壳体,转子臂紧固在所述马达壳体处,该转子臂将桨叶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转子毂连接。换句话说,变桨马达因此可以分别具有马达壳体,在该马达壳体处紧固有桨叶吊架,该桨叶吊架将桨叶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转子毂连接。桨叶吊架例如可以替代地或附加地包括多个支柱。这些支柱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直接与变桨马达连接,以便保持相应的桨叶。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转子臂法兰式安装到马达壳体处。为此,在马达壳体处可以构成马达法兰,臂安装在该马达法兰处。马达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壳体壳,例如上壳体壳和下壳体壳。在这两个壳体壳处可以分别形成马达法兰的法兰半部。
替代地或附加地,桨叶吊架可以包括多个支柱,其中至少一个支柱分别法兰式安装到马达壳体处。在定子的外周的区域中在马达壳体的外侧,各一支柱可以有利地在端侧法兰式安装到变桨马达处。由于变桨马达同时用作在桨叶吊架和桨叶之间的驱动点、支承点和连接点,所以这允许了整个转子的节约重量的、高度稳定的结构。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变桨马达的定子环设置在马达壳体的吊架圈的两个法兰半部之间和/或在至少部段地包围变桨马达的壳罩的上壳和下壳之间。因此,变桨马达优选地用根据空气动力学方面成形的壳罩包覆。一方面,壳罩有助于减小变桨马达的空气阻力。另一方面,壳罩有助于避免或至少减小变桨马达与桨叶片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或至少减小在这样的间隙处出现的、在相应的桨叶片的朝向变桨马达的端部处的桨叶的两个侧面之间的压力损失。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效率。
替代地或附加地可提出:马达壳体包括支撑片,该支撑片以径向地伸展至马达轴的方式将变桨马达的轴承座在外周侧上与变桨马达壳体的沿轴线方向指向的壁部连接。这种支撑片有助于可靠地将由马达轴经由支承点作用到马达壳体上的力传递到马达壳体处的桨叶吊架的连接点上,例如上述马达法兰上。马达壳体的刚性提高,而其重量保持尽可能低。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壳罩构成至少一个进气接头和至少一个排出口,以便在进气接头和排出口之间沿着安装在定子环处的冷却体至少部分地引导冷却空气。在进气接头和排出口之间形成的空气通道有助于避免在沿冷却体引导的冷却空气的流分离,从而避免在冷却空气中通过流分离产生湍流尾流。因此,可以增加冷却空气在冷却体处的冷却能力,这在此有助于避免变桨马达过热。
如上所述,变桨马达优选地用根据空气动力学方面设计的壳罩包覆。通过壳罩可使由变桨马达引起的空气阻力最小化,这在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效率。另外,壳罩有助于最小化桨叶部段之间或在桨叶部段与马达之间的可能的中间空间,从而防止中间空间处的压力补偿。以类似的方式和方法,同样可以在桨叶部段之间的附加支承点或轴承单元的区域中设置壳罩或覆盖件,以便抵消压力补偿和与其关联的效率损失。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具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将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能够绕转子转动轴线转动的转子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发电机耦联,其中,传动装置的至少一个传动级实施为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或行星齿轮传动级。例如,传动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附加的正齿轮传动机构。优选地,传动装置具有两个行星齿轮传动级,其在转子转动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彼此叠置。因此,传动装置在尽可能高的效率和使用寿命的的情况下具有紧凑的构型。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或行星齿轮传动级的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经由柔性销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或行星齿轮传动级的连接片连接。这样的柔性销使行星齿轮的偏转最小。优选地,所有行星齿轮都支承在柔性销处。柔性销有助于将由于行星齿轮及其齿面的不均匀负荷而造成的传动装置的负荷最小化。柔性销确保在行星齿轮之间的传动负荷均匀分布。可以说,支承在柔性销处的行星齿轮可以在其之间将负荷分配。由此,可以进一步延长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维护间隔和使用寿命。
相反,在行星齿轮刚性支承的情况下,会造成某些行星齿轮的单侧负荷,由此不仅增加这些行星齿轮的磨损,而且整个传动装置的尺寸还必须设计得大于具有柔性销的尺寸,因为刚性支承的行星齿轮比支承在柔性销处的行星齿轮承受更高的负荷。因此,柔性销实现整个传动装置缩小,这在此有助于降低材料消耗、生产耗费进而节约成本。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以信号传输的方式与变桨马达以及与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和/或至少一个风向传感器连接,以控制变桨马达。该控制装置例如周期性地计算每个变桨马达的桨叶的额定角,并经由通信装置将其传递给逆变器系统的控制部分,该逆变器系统除控制部分外还具有用于每个变桨马达的供应部分。控制部分引起桨叶的位置调节,以便根据额定角设定期望的角位置。为此,功率部件持续地将例如150ARSM的电流换向,并短暂地输出210ARMS的峰值电流,以实现变桨马达的最大扭矩。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监视桨叶调节的精度和驱动调节的状态,并能够影响它们。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和/或至少一个风向传感器设置在变桨马达的至少一个的区域中。例如,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和/或至少一个风向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杆处,该杆固定在变桨马达处或变桨马达的区域内,并伸出到该桨叶的外边缘之外。特别地,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和/或至少一个风向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杆的远离桨指向的远端处。由此,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和/或至少一个风向传感器优选地设置在桨叶的影响区域的外部,在该影响区域中,可能会出现由桨叶引起的气流变化或湍流。替代地或附加地,诸如风速传感器和/或风向传感器的传感器以及其他信号和测量机构可以设置在桅杆上,该桅杆中央地设置在转子毂上,并且优选地在高度方向上突出超过桨叶的上端。
替代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和/或风向传感器可以设置在马达毂的区域中。例如,所使用的风速传感器和/或风向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桨叶和臂的相应数量一致。在马达毂的区域中的风速传感器和/或风向传感器可以固定设置到远离转子毂延伸的杆的端部处。在马达毂的区域中的风速传感器和/或风向传感器可以优选地设置在桨叶或其臂之间,换句话说,相对于桨叶偏移,以便避免风速传感器和/或风向传感器的在马达毂区域内通过桨叶形成的背风面。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作为安装套件。如上面已经提到的,这种安装套件实现在如下地点处安装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所述地点对于水平风力发电设备不可用或几乎不可用,其中所述安装套件主要能够包括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所有部件和构件以及用于其安装的辅助工具,例如起重机,绞车等。作为安装套件提供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还有助于确保: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所需的所有部件、构件和辅助工具都来自经过检验的供应来源并满足所期望的安全和质量要求。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由变桨凸轮盘预设角位置的方式来改进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运行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方法。因此,基本上对于每个方位角都存在用于设定角位置的期望值。可以为不同的风速设置不同的变桨凸轮盘。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持续调节时考虑风速、风向和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包括桨叶的转子的转子转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能以角位置的尽可能小的期望值偏差进而以极其高效的方式运行。
此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多个竖直的桨叶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所述竖直的桨叶以分别紧固在竖直的桨叶轴处的方式彼此独立地可围绕相应的桨叶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承并且被支承成在共同的圆形轨迹上可围绕竖直的转子转动轴线旋转,其中,立式风力发电设备配置用于:至少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部分负荷模式下调节桨叶的桨距角,使得桨叶以基本恒定的叶尖速比λ旋转。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预设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绕相应的竖直的桨叶轴驱动的竖直的桨叶的桨距角的方式,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其中至少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部分负荷模式下,调节桨距角,使得桨叶以基本恒定的叶尖速比λ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提出:所述立式风力发电设备被设计成在至少部分地位于3m/s与12m/s之间的风速范围内在部分负荷模式中运行。这种部分负荷范围适用于内陆和沿海地区,并确保了高的能量产出以及每年相对多的满负荷小时。此外,具有3m/s的低启动风速的部分负荷范围确保了即使在微风的情况下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也进行供电。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恒定的叶尖速比在2至2.6之间,优选地在2.2至2.4之间,并且最优选地基本上为2.3。对于恒定的叶尖速比的这种数值范围引起相对较低的转子转速,因此引起相对低的桨叶速度。因此,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可以在有利的低环境影响下运行。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被配置用于调节桨距角,使得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额定运行模式下,桨叶以可变的叶尖速比旋转。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桨距调节可有助于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功率。这保护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材料,并因此减少了其磨损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被配置为调节桨距角,以使得在额定运行模式下,桨叶以基本恒定的额定转速旋转。因此,转子在额定转速范围内旋转。这有助于避免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部件达到负荷峰值,因此进一步有助于保护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材料,减少磨损并延长使用寿命。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第一切出风速v3下,可变叶尖速比λ在1和1.8之间,优选地在1.3和1.5之间,最优选地基本上为1.38。例如,切出风速v3可以在20m/s的范围内。特别是在这样相对高的风速下,可变叶尖速比的相对低的值范围有助于将桨叶的环周速度保持尽可能低,从而确保根据本发明的竖直风力发电机非常良好的环境兼容性。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被配置用于在起动模式下调节桨距角,使得从具有叶尖速比λ≤1的阻力运行开始,桨叶过渡到具有叶尖速比λ>1的快速运行中。因此,尤其在从转子静止状态启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时,可最佳利用由桨叶基于桨叶风阻来吸收的能量,并使转子处施加的启动扭矩最大化。一旦转子达到一定的回转速度,就可以提供到桨叶快速运行的平稳过渡。这有助于总体上缩短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启动时间,进而有助于增加能量产出。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桨距角的调节基于至少一个凸轮盘,该凸轮盘以基本上连续的方式对于转子的整个旋转来确定桨距角。桨距角的连续确定实现:对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进行尽可能温和、无跳变地控制和调节,其具有尽可能少的参数跳变,如其在粗略的离散步骤中预设桨距角时可能出现。可以为不同的风速预设不同的凸轮盘。每个凸轮盘都可以在相应的风速方面以及从中在叶片处产生的流动条件方面进行优化。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分别相对于转子转动轴线,桨叶的迎风侧位置的桨距角的最大值通常大于桨叶的避风侧的位置的桨距角的最大值。换句话说,对于小于180°的方位角,桨距角通常可以相比对于在180至360°之间的方位角而言的桨距角更小。因此,桨距调节根据方位角考虑了在桨叶处的相应的流动条件。因此,特别是,考虑了在避风侧由转子和桨叶自身引起的流动效应,例如紊流和湍流尾流,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能量产出。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对于额定风速范围内的风速,在从垂直于风向定向的零线起测得的方位角为0°的情况下,桨距角小于零。换句话说,桨叶因此以小于0°的桨距角转入风中,或从避风向迎风运动。这有助于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改进的动力,进而提高的能量产出。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至少对于在额定风速范围内的风速,在从垂直于风向定向的零线起测得的方位角为0°至90°的情况下,存在桨距角的局部最大值。这有助于优化在相应桨叶处作用的升力。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动力和能量产出进一步改善。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具有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和/或至少一个风向传感器,其设置在桨叶中的至少一个处并且以信号传输的方式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确定桨距角的期望值。因此,风速和/或风向可以有利地在桨叶处确定,并且作为相关测量变量因此可尽可能与用于设定桨距角的受控系统接近地求出,该受控系统包括桨叶和例如安装在其处或在其附近设置的变桨驱动器。这促进了尽可能准确和无误差的桨距调节。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在从无风到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另一切出速度的风速下,在调节桨距角时的定位误差的值基本上总是小于5°,优选小于3°,最优选小于1.5°。通过这种低的定位误差,一方面可以增加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能量产出。另一方面,由此也可以最小化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不期望的错误负荷以及振动等,因为桨叶转动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偏差地对应于预设的期望值或期望桨距角。
附图说明
借助以下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桨叶的图2中标记的细节IV;
图5在沿着桨叶的转动轴线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桨叶的图4中标记的细节V,该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变桨马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空气动力学包覆的变桨马达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7示出了变桨马达连同安装在其处的桨叶的示意性立体图,特别地示出了变桨马达的马达法兰的示意性立体图,该马达法兰用于将变桨马达与叶片一起紧固在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转子的臂处;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变桨马达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动力传动系沿动力传动系的驱动轴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毂联接件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转子的臂的一部段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转子的臂的图11中所示的部段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3沿图12中示出的剖线A-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转子的臂的图11和12中所示部段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转子的臂的图11至图13中所示部段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在运行时的示意性俯视图,以说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桨叶处的角位置和力关系;
图16示出了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具有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的变桨马达的示例的扭矩特性曲线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具有示例的凸轮盘的示意图,所述凸轮盘用于控制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变桨马达;
图19示出了用于求出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的变桨马达的定位误差的测试台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变桨马达在多个调节周期上的定位误差的示意图,该定位误差借助于图19中所示的测试台求出;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变桨马达在一个调节周期上在处的定位误差的示意图;和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变桨马达在切出风速下在一个调节周期上的定位误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参考附图。附图仅仅示出了本发明主题的实施例,其中特征,如上所述,根据相应的要求可以彼此任意组合或也可以省略。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示意性立体图。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沿纵向方向X、横向方向Y和高度方向Z延伸,所述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和高度方向一起展开笛卡尔坐标系。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包括转子2、机舱3、塔系统4,基座5和容器状开关柜6。
转子2包括多个竖直的桨叶7,其经由桨叶吊架8紧固在转子毂9处,所述转子毂围绕竖直定向的、即平行于高度方向Z伸展的转子转动轴线C2可转动地支承在机舱3中。桨叶吊架8包括转子臂10,其在桨叶7和转子毂9之间延伸。信号和/或测量装置11与转子转动轴线C2同心地设置在转子毂9上。
通常,机舱3设置在塔系统4的最顶部、隔音地被包覆并包含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动力传动系(发电机、转子支承装置、传动装置、机械制动器以及冷却和润滑系统,参见图9)。塔系统4优选构造为桁架塔。基座5优选是混凝土基座,其吸收塔系统4连同机舱3和转子2的负荷。其它部件,如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电力变压器、开关部件和控制装置(参见图16),优选安置在开关柜6中。
所述桨叶7围绕同样基本上平行于高度方向Z伸展的桨叶转动轴线C7可转动地支承。为了使桨叶7围绕其相应的桨叶转动轴线C7转动,所述桨叶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变桨驱动器12。转子臂10中的至少一个与变桨驱动器12连接,所述变桨驱动器因此可以帮助吸收桨叶7的负荷。
图2示出了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示意性正视图。在这里明显的是,桨叶7具有多个桨叶部段13,即,上部端部部段13a,上部中间部段13b,下部中间部段13c和下部端部部段13d。上部端部部段13a和上部中间部段13b一起构成上部桨叶部段13e。下部中间部段13c和下部端部部段13d一起构成下部桨叶部段13f。变桨驱动器12设置在上部中间部段13b和下部中间部段13c之间,或者,设置在上部桨叶部段13e和下部桨叶部段13f之间。在上部端部部段13a和中间端部部段13b之间以及在下部中间部段13c和下部端部部段13d之间分别设置桨叶7的型廓的横截面变化。
在上部桨叶部段13e和下部桨叶部段13f之间的支承点14处,桨叶7各自通过臂10之一与转子毂9连接,所述臂设计成传递相对于转子转动轴线C2径向和轴向作用的力,所述力因此基本上在平行于纵向方向X和横向方向Y展开的水平面中作用或沿高度方向Z作用。在变桨驱动器12处,在桨叶7的上部中间部段13b与下部中间部段13c之间,吸收径向地且平行于转子转动轴线C2作用的力。因此,转子2的整个重量负荷在变桨驱动器12处吸收。
此外,在图2中清楚的是,转子毂9和塔系统4分别实施为管桁架结构。在构成为桁架塔的塔系统4的顶部,其朝向机舱3方向变细并且在那里吸收所有由转子2引起的静态和动态负荷。在塔系统4的根部,负荷经由基座5导入地面中。机舱3可以经由爬梯达到(参见图10)。
塔系统4在基座5处平行于纵向方向X测量到的最大宽度B4例如为22m。桨叶7的平行于高度方向Z测量到的长度L7例如为54m。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包括基座的超出地面的高度测量到的总高度在不具有信号和/或测量桅杆11的情况下例如为105m。
图3示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示意性俯视图。在这里清楚的是,桨叶7具有桨叶翼型廓并且在圆形轨迹K上围绕转子转动轴线C2运动。圆形轨迹K的直径DK例如为32m并且大致相当于塔系统4的最大直径。
图4示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桨叶7之一的图2中标记的细节IV。桨叶7具有桨叶片19。在上部中间部段13b和下部中间部段13c之间,或在上部桨叶部段13e和下部桨叶部段13f之间,桨叶7在变桨驱动器12中被支承在变桨驱动器12的马达轴25处。桨叶片19与马达轴25一起构成桨叶轴26,所述桨叶轴穿过桨叶7的整个长度,桨叶片19能够绕该桨叶轴可转动运动地保持。例如,桨叶片19能以壳式结构制成。为此,桨叶片19具有桨叶片轴部段和用于吸收法向力、弯曲力、扭转力以及扭矩的外蒙皮(参见图5)。
图5示出具有变桨驱动器12的桨叶7的在图4中标记的细节V的沿着桨叶转动轴线C7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变桨驱动器12具有变桨马达27,其设置在桨叶7的上部中间部段13b和下部中间部段13c之间的中间空间28中。变桨马达27构成为电子控制的、无传动装置的、空气冷却的扭矩马达,并且具有定子环29以及由定子环29周向侧包围的并与其经由间隙间隔开的转子环30。具有散热片32的冷却体31紧固在定子环29的外周面上,以便能够导出变桨马达27的废热。
变桨马达27的转子环30安装在轮缘33处,该轮缘作为一种圈与马达轴25一件式都成形,转子环30在该轮缘处借助于螺栓形式的固定元件34抗扭地与基本圆柱形的马达轴25连接。转子环30基本上在外周侧上沿着马达轴25延伸,并且至多以通过小间隙与马达轴25径向间隔开的方式设置。经由轮缘34,变桨马达27的驱动力矩从转子环30传递到马达轴25上,该驱动力矩在定子环29和转子环30之间电磁地产生并且围绕桨叶转动轴线C7作用。
变桨马达27的马达壳体35形成马达内部空间36,转子环30容纳在所述马达内部空间中。马达壳体35具有顶部37和底部38,所述顶部和底部沿轮缘33并且基本上平行于轮缘33呈盘形延伸。顶部37和底部38在内周侧分别与轴承座39连接。顶部37和底部38经由马达壳体35的壁部与定子环29和冷却体31连接,并且在变桨马达27的指向承载桨叶7的转子臂10的一侧与变桨驱动器12的马达法兰40连接。
马达法兰40构成端面41,在所述端面处转子臂10经由安装在转子臂10处的吊架圈42与马达法兰40连接。该吊架圈42构成配合端面43,所述配合端面径向远离转子转动轴线C2朝向桨叶7的圆形轨迹K的方向指向。马达法兰40和吊架圈42借助于连接元件44彼此连接,所述连接元件优选实施为可再此松开的连接元件44,例如螺栓连接件。在马达法兰40的端面41之间设置有自由空间40a,以便在散热片32的区域中提供足够用于散热的空间或防止热量积聚。
加固片45在轴承座39和马达法兰40之间延伸,以便能够始于桨叶7从轴承座39起经由马达壳体35传递到马达法兰40上的静载荷和动载荷尽可能在不扭曲马达壳体35的情况下传递到马达法兰40上。加固片45分别例如在铸造期间有利地与马达壳体35一件式地构成,和/或通过焊接与顶部37、底部38、轴承座39和马达法兰40或顶部37、底部38和轴承座39连接,其中它们连接片式地延伸远离顶部37和底部38。加固片45除了其加固作用之外还通过经由马达壳体35的散热而附加地有助于冷却变桨马达37。
在马达壳体的壁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例如为感应传感器形式的传感器元件46,以便检测马达轴25的进而桨叶7的转动位置,以进行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控制或调节。马达轴承47分别设置在两个轴承座39与马达轴25之间。例如,马达轴承47构成为球面滚子轴承。它们将高的径向力从桨叶7传递到转子臂10上,并且附加地加固整个转子2。为了保护马达轴承47免受有害的环境影响,马达轴承47分别容纳在轴承容纳空间48中,该轴承容纳空间48通过密封元件49尽可能严密封闭。
密封元件49将轴承容纳空间48相对于马达内部空间36和相对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周围环境密封。轴承容纳空间48朝向马达内部空间36通过内环50封闭,所述内环在桨叶7的轴向方向上沿着或者相反于高度方向Z以分别贴靠马达轴承47以及在外周侧贴靠密封元件49的方式将轴承容纳空间48相对于马达内部空间36隔开。轴承容纳空间48通过外环51相对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周围环境封闭,所述外环分别在外侧贴靠轴承座39和在内周侧包围密封元件49。
马达轴25在其朝桨叶片19指向的端部处与过渡部段52连接或一件式过渡到过渡部段52中。过渡部段52远离变桨驱动器12延伸地变宽并且安装在桨叶片轴部段53中,所述桨叶片轴部段以适配器的类型将过渡部段52与桨叶7抗扭地连接。为此,过渡部段52的沿桨叶转动轴线C7的方向指向的连接端部55法兰状成形,并另外设有平衡配重保持器56,用于保持用于桨叶片19的平衡配重56a,使得它们具有在轴向上远离连接端部55指向的法兰部段57,在该法兰部段处设有形状配合元件58和其他连接元件59,例如同样呈螺栓连接形式的可再脱开的连接元件,它们建立在过渡部段或其法兰部段57与相应的桨叶片轴部段53之间的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马达轴25、过渡部段52和桨叶片轴部段53彼此同轴地伸展。桨叶片轴部段53承载桨叶7的外蒙皮60。
图6示出变桨驱动器12的示意性立体图,在变桨驱动器中变桨马达27设置有呈罩壳61形式的空气动力学包覆件。罩壳61具有上壳62和下壳63,所述上壳和下壳罩状地包围变桨马达27的马达壳体35,进而遮盖顶部37和底部38连同加固片45和支撑片46以及马达法兰40,由此在变桨驱动器12和桨叶7之间形成的驱动间隙64保持尽可能小,并且因此在其处出现的压力损失进而伴随的收益损失保持尽可能小。在上壳62和下壳63之间形成环形间隙状的冷却口65,所述冷却口轴向围绕冷却体31并且散热片32穿过所述冷却口露出,使得所述散热片能够被环境空气绕流地不受阻碍地将变桨马达27的废热输出给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周围环境。
驱动间隙64通过如下方式被进一步减小,罩壳61构成根据空气动力学方面成型的突起部66,其连接于上壳62和下壳63并且其外轮廓在沿着桨叶转动轴线C7的投影中基本对应于桨叶7的桨叶翼型廓。朝向转子臂10,罩壳61构成尾件67,其齐平地贴靠马达法兰40上,所述马达法兰的外径至少部段地匹配于吊架圈42的外径。吊架圈42的外轮廓又匹配于转子臂10的外轮廓。因此,尾件67、马达法兰40、连接法兰42和转子臂10以尽可能彼此齐平的外轮廓过渡到彼此中,并且在变桨驱动器12和桨叶吊架8之间存在空气动力学有利的过渡部。
此外,在图6中示出,至少一个进气接头68a或进气口和排出口68b成形在变桨驱动器12的罩壳61中。在进气接头68a和排出口68b之间,冷却空气管道69成形在罩壳61中,或者形成在罩壳61与变桨驱动器12之间。在进气接头68a处构成的进气口沿圆形轨迹K沿环周方向指向,使得在转子2转动期间进气接头68a吸入环境空气,并且该环境空气通过冷却空气管道69沿着冷却体31或通过其散热片32朝向排出口68b引导。由此避免在冷却体31或其散热片32的区域中的冷却空气从其流出,这在此有助于确保对变桨驱动器12进行对应于相应要求的冷却。另外,有利地设置了两个进气接头68a和一排出口68b,其中,进气接头68a的共同的横截面大于排出口68b的横截面,由此沿着每个变桨驱动器12的分别在进气接头68a和排出口68b之间形成的两个冷却空气通道69,冷却空气趋于经受轻微的压缩进而经受加速,这在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冷却空气的冷却能力。
图7示出了变桨马达27连同安装在其处的桨叶7的示意性立体图,特别示出了变桨马达27的马达法兰40的示意性立体图,马达法兰用于将变桨马达27与桨叶7一起紧固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转子2的转子臂10之一处。这里明显的是,在马达法兰40处的自由空间40a在马达壳体35的上壳体半部35a和下壳体半部35b之间形成。由此马达法兰40具有上法兰半部41a和下法兰半部41b,在它们之间变桨马达27可以从相应的转子臂10接近,并且冷却空气可以在它们之间沿着冷却体31流动。马达壳体35处的加固片45分别使上壳体半部35a和下壳体半部35b就本身而言稳定,以确保它们的足够刚性。
图8示出了变桨马达27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视图。为了能够将变桨马达27锁止进而防止桨叶7绕其桨叶转动轴线C7旋转,变桨驱动器12设有设置在马达壳体35处的马达制动和/或马达锁定装置27a,该马达制动和/或马达锁定装置27a可经由马达法兰40接近并且是可手动操纵的。例如,马达制动和/或马达锁定装置27a构成用于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与平衡配重保持器56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共同作用:马达制动和/或马达锁定装置27a的固定螺栓27b形状配合地接合到平衡配重保持器的相应的固定开口27c中,从而通过马达轴25相对于马达壳体35在围绕桨叶转动轴线C7的旋转方向上作用的至少一个闭锁机构,为了维护和/或安全目的而禁止变桨马达27进而桨叶7绕桨叶转动轴线C7进行任何旋转。
另外,第一旋转位置传感器46a和第二旋转位置传感器46b沿马达轴25的外周彼此平行伸展地延伸,并且被实施用于由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46检测。第一旋转位置传感器46a例如构造为绝对位置传感器。第二旋转位置传感器46b例如构造为相对位置传感器。实施为绝对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旋转位置传感器46a例如可以具有至少部分地沿着马达轴25的外周彼此间以不规则的间距设置的增量。实施为相对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旋转位置传感器46b可以例如具有沿着马达轴25的外周彼此间以规则的间距设置的增量。由此,第一旋转位置传感器46a允许确定马达轴25的绝对位置,从而确定桨叶7围绕桨叶转动轴线C7的绝对位置。第二旋转位置传感器46允许确定马达轴25的相对位置进而桨叶7围绕桨叶转动轴线C7的相对位置。以这种方式使用第一旋转位置传感器46a和第二旋转位置传感器46b能够实现以高位置分辨率确定马达轴25和桨叶7的旋转位置。
图9示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动力传动系70的、沿着动力传动系70的驱动轴71的示意性横截面图,驱动轴的驱动转动轴线C71与转子转动轴线C2同轴地伸展。转子毂9具有支座72,其构成轴颈73,所述轴颈同样与驱动转动轴线C71和转子转动轴线C2同轴地伸展。在支座72朝着轴颈73变细的位置,在支座72处构成有反向于高度方向Z指向的毂凸肩74,所述毂凸肩平放在过渡环75上,所述过渡环本身轴向反向于高度方向Z平放在构成转子支承装置76的一部分的第一转子轴承76a上。
除了第一转子轴承76a,转子支承装置76还包括第二转子轴承76b和第三转子轴承76c。第一和第二转子轴承76a、76b例如实施为预紧的圆锥滚子轴承并且将从风负荷产生的径向力传递到塔系统4中。为此,第一和第二转子轴承76a、76b通过单独的轴承衬套77夹紧在转子轴78上。转子支承装置76的包括第一和第二转子轴承76a、76b的部分轴向自由浮动地接合到形成机座的毂联接件79中,并且因此保持无竖直负荷。第三转子轴承76c吸收转子2的竖直负荷进而基本上吸收其重力,并且为此有利地实施为轴向推力球面滚子轴承,所述轴向推力球面滚子轴承将竖直负荷直接导入到机舱3中。
紧接机舱3下方设置有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传动装置80,在所述传动装置中,转子轴78的转子转速转换成在传动装置80的输出轴82处的发电机转速。例如呈双万向节式的、扭转刚性的钢片联轴器形式的联轴器装置83将输出轴82以传递扭矩的方式与例如具有永磁体的同步电机的发电机85的发电机轴84连接,用于产生电流,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具有最大750kW的功率。联轴器装置83防止轴承力的超定。为了限制扭矩,转子轴78设置有预定断裂部位86(例如额定扭矩500kNm;预定断裂力矩1000kNm;允许的传动装置峰值力矩1500kNm)。
传动装置80将根据本发明低的转子转速转换成高的发电机转速。例如,传动装置的传动比系数i例如为大致65至75,优选大约70。传动装置80的传动装置壳体87经由法兰钟形罩88刚性地与毂联接件旋紧。因此,高的驱动扭矩被直接反馈。在转子轴78和动力传动系70之间存在双万向节式的、球形磨削的双齿联轴器89,其将转子2的扭矩在轴承力没有超定的情况下传递到传动装置80上。
另外,变桨管90与转子轴78同轴地引导穿过传动装置80并且用作用于变桨驱动器12的控制和电力电缆的穿引部。通过变桨管12与转子2抗扭地连接的方式,变桨管12在联轴器89中在预定断裂部位86上方被驱动。因此,在预定断裂部位86断裂且紧接着设备惯性运行后,用于传输信号和/或能量的电缆或线路(参见图16)不扭绞并且因此保持完好无损。在变桨管90的下端部处设置有滑环组90a,在滑环组中,经由相应的电刷和滑环(未示出)相互共同作用地将用于变桨驱动器12的信号、控制和电力电缆与塔4内的相应的控制和电力电缆导电地连接,然后该电缆通向开关柜6。
图9还示出了传动装置80具有多个传动级,在当前情况下例如是第一传动级80a、第二传动级80b和第三传动级80c。第一传动级80a和第二传动级80b分别实施为行星齿轮传动级81。行星齿轮传动级81分别具有行星齿轮81a,其分别经由柔性销81b支承在连接片81c处。行星齿轮81a以它们各自的齿轮同时啮合到相应的行星齿轮传动级81的齿圈81d和太阳轮81e中。第二传动级80b的太阳轮81e经由滑动联轴器89a以扭矩传递方式与第三传动级80c的齿轮81f连接,该第三传动级实施为正齿轮传动机构。齿轮81f啮合到第三传动级80c的小齿轮81g中。小齿轮81g以传递扭矩的方式与发电机85的驱动轴82连接。
图1示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毂联接件79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毂联接件79包括圆柱形的鼓状一件式成型的基体91,所述基体提供用于容纳动力传动系70的轴-轴承单元93(参见图9)的穿引部92。支撑脚94等距地在外周侧紧固在基体91处并且径向远离该基体延伸。支撑脚94分别构成水平定向的支架95用于将毂联接件80安装在塔系统4处。支撑脚94例如可以由板焊接在一起,以及通过焊接与基体91一件式连接或者借助法兰安装在该基体处,所述基体又可同样由板焊接在一起。
毂联接件79可由多个相同形状的区段形成,所述区段分别提供两个法兰端部,在所述法兰端部处所述区段彼此连接围成圆并因此共同形成用于容纳轴-轴承单元93的穿引部92。区段96中每个区段构成一承载臂。在每个承载臂的远离穿引部92的远端部处能够成形竖直伸展的承载片,其以位于相应的径向平面中的方式构成用于安装在塔系统4处。这些区段例如可以单独铸造或一件式铸造,这在此可以有助于尤其在批量生产时降低制造成本,并且除此之外有助于使区段的材料厚度匹配于高负荷部位以及也有助于在其上设有用于减小切口应力集中效应的倒圆,例如通过如下方式:法兰端部在形成弧形型廓的情况下过渡到承载臂中。
转子毂9本身同样可以由区段95组成,或者与其区段95一件式地铸造。在每个区段95处都有一法兰端部97,用于将转子臂10之一固定在转子毂9处。每个法兰端部97可以成形在承载臂98处,该承载臂在转子毂9处远离转子转动轴线C2延伸。承载臂98可以与相应的区段95一件式地成形。
转子臂10具有上臂半部10a和下臂半部10b,它们在转子2的径向方向上朝向转子毂9在转子臂10的毂端部10c处聚集在一起。在毂端部10c处成形有转子臂毂法兰10d,用于将转子臂10固定在转子毂9的法兰端部97之一处。沿转子臂10的纵轴线延伸部在上臂半部10a和下臂半部10a之间伸展地设有转子臂10的连接区段10e,该连接区段将上臂半部10a和下臂半部10b沿其纵向延伸部相互连接。
信号和/或测量装置11可以设置在用于转子毂9的遮盖罩99上,并且例如包括多个风速传感器104和风向传感器105,它们分别固定在远离遮盖罩99延伸的杆106处。沿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轴向方向观察,杆106可分别设置成与转子臂10偏置,从而在转子2绕其转子转动轴线C2旋转期间,使相应的风速传感器104和风向传感器105尽可能不位于桨叶7的背风面中,或最多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段中位于桨叶7的背风面中。
图11示出了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转子2的转子臂10之一的部段的示意性前视图。在这里明显的是:转子臂桨叶法兰10g或吊架圈42成形在转子臂远端部10f处,所述吊架圈用于将转子臂固定在桨叶7或相应的马达法兰40处。转子臂10的所示部段可以是上臂半部10a以及下臂半部10b,它们相同形状地实施,以便简化转子臂10的制造并使制造成本最小化。
图12示出了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转子臂10之一的图11中所示的部段的示意性侧视图。这里明显的是,转子臂10沿高度方向Z从毂端部10c朝转子臂端部10f变细。
图13示出了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转子臂10之一的在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部段的沿图12所示的剖线A-A的示意性横截面图。这里明显的是,在毂端部10的区域中,转子臂10具有如下壁厚,所述壁厚足以使桨叶片轴部段53成形为,使得相应的桨叶片19可以紧固在法兰部段57处。
图14示出了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转子臂10的在图11至图13中所示的部段的示意性俯视图。这里明显的是,转子臂10同样横向于高度方向Z从毂端部10c朝转子臂端部10f变细。
图15示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示意性俯视图,用于说明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运行时在桨叶7处的角位置和力关系。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运行时,桨叶7由具有风速vw的风迎流。通过转子2围绕转子转动轴线C2旋转产生转子2的角速度ω,所述角速度与圆形轨迹K的相当于圆形轨迹K的直径DK的一半的半径RK相乘,得到桨叶7沿着圆形轨迹K的环周速度vU,根据如下公式(1):
vU=ω×RK (1)
由风速vW和环周速度vU的差得到沿着圆形轨迹K运动的桨叶7相对于风的相对速度vR,根据如下公式(2):
vR=vW-vU (2)
在桨叶7处的环周速度vU和相对速度vR的矢量之间存在迎角γ,其根据下面的公式(3)由相对的入流角或者攻角α和倾斜角或者桨距角β的和形成:
γ=α+β (3)
攻角α分别在环周速度vU的矢量和桨叶7的弦线100之间测量,所述弦线直线地在前缘101和后缘102之间伸展。桨距角β在弦线100和相对速度vR的矢量之间测量。桨叶7具有对称的桨叶翼型廓,由此桨叶弦线形成桨叶7的或其桨叶片的对称平面。
通过转子2围绕转子转动轴线C2旋转,相对速度vR是转子2的方位角Θ的函数,所述方位角例如针对相应的转子臂10从零点开始在相对于风向90°的位置中面向风相对于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主轴线转动地测量。迎角γ的正切作为风速vW、相对速度vR和方位角Θ的函数或叶尖速比λ和方位角Θ的函数根据下面的公式(4)来计算:
Figure BDA0002346456390000241
其中叶尖速比λ又根据下面的公式(5)对应于环周速度vU与风速vW的比,并且根据本发明,通过相应的变桨驱动器12或其变桨马达27根据相应的风况在桨距角β变化时尽可能最佳地被设定且保持恒定,以便最大化根据本发明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能量产出或收益:
Figure BDA0002346456390000251
为了最小化变桨驱动器12的用于通过桨叶7围绕转子转动轴线C7转动改变桨距角β所需的调整力矩,有利的是:桨叶7的静态重心尽可能位于转子转动轴线C7上。例如,转子转动轴线C7在从前缘101起所测量的转子叶片深度的20%至23%、优选21.5%处设置在弦线100上。为使重心置于转子转动轴线C7上,在变桨驱动器12的区域内设有配重56a,并且如果需要,在桨叶7中在前缘101的区域中设置有附加配重103。所述附加配重103例如由杆区段形成,优选钢质圆杆形成,其具有在60mm和100mm之间、最优选80mm的直径。杆区段紧固在肋54处。有利地,这些区段可以导电地彼此连接。因此,附加配重103可满足双重功能,其中它附加地用作避雷针。
此外,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具有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104和/或风向传感器105。风速传感器104和/或风向传感器105设置在信号和/或测量桅杆11的上端部处和/或桨叶7中至少一个桨叶处或所有桨叶7处。风速传感器104和/或风向传感器105优选在变桨驱动器12的区域中紧固在桨叶7处,因为在那里测量到的风速和/或风向对于变桨驱动器12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将风速传感器104和/或风向传感器105尽可能保持在由桨叶7引起的空气紊流之外,风速传感器104和/或风向传感器105设置在紧固在桨叶7或变桨驱动器12处的杆106的远端部处,所述远端部径向远离转子转动轴线C2地超过圆形轨迹K伸到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附近的区域中,所述区域尽可能位于围绕转子2和其部件形成的空气流动边界层之外,即尽可能地在桨叶7的影响范围之外。
图16示出用于展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107的功能的示意图。控制装置107包括供应单元108,其一方面与马达调节单元109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与扼流器111和滤波器112连接,以便确保尽可能无干扰和无故障的供电,所述马达调节单元包含功率部分110。功率单元110例如构成为反相器。
经由用于传输信号和/或能量的线路113,马达调节单元109与变桨驱动器12、供电装置114和控制单元115连接,用于监测和控制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供电装置114包括主供电单元116和辅助供电单元117,其中当主供电单元116失效或不可用时,辅助供电单元例如承担控制装置107的应急供电。
另外,控制装置107包括马达保护单元118和数据传输单元119。变桨驱动器12还包括旋转位置传感器120,其具有用于监测转子环30相对于定子环29的旋转位置的位置传感器121。变桨马达27还包括马达单元122和温度测量单元123,所述马达单元至少包含定子环29和转子环30,所述温度测量单元具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4和至少一个另外的温度传感器125。第一温度传感器124例如实施为电阻相关的温度传感器(KTY),而另外的温度传感器125例如实施为具有正温度系数的温度传感器(PTC)。
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运行中,控制装置107的马达调节单元109的功率部分110例如将用于驱动变桨马达27所需的电流持续换向。功率部分110例如可以持续输出100至200、优选150ARMS的电流,以及提供200至250、优选210ARMS的峰值电流,以便可以短暂地调取变桨马达27的最大扭矩。控制单元115周期性地计算用于调节桨叶7中的每个桨叶的期望值S,例如作为期望桨距角βS,并将其经由相应的线路113提供给马达调节单元109。
借助旋转位置传感器120求出实际值I,例如实际桨距角βI,并且经由相应的线路113传输给马达调节单元109。马达调节单元109从期望值S和实际值I中求出差值d,例如角度偏差δ,并且从中导出控制值U,其例如呈控制电流A的形式,所述控制值U被传输给相应的驱动单元12或变桨马达27的马达单元122。相应地,根据本发明,马达调节单元109在尽可能小的角度偏差δ的情况下调节桨距角β。
温度测量单元123借助温度传感器124和另外的温度传感器125检测第一温度测量值T或至少一个另外的温度测量值Tx,它们出于冗余原因和/或为了不同应用而被求出。因此,温度测量值T经由线路113之一传输至马达保护单元118。马达保护单元118将温度测量值T与温度限值比较,并且可在超过温度限值的情况下经由相应的线路113将警报信号传输给马达调节单元109,在那里采取用于保护相应的变桨驱动器12的措施,例如紧急关闭或中断供电。同时,马达保护单元118可以经由相应的线路113将温度值传输给数据传输单元119,以将温度数据转发给马达调节单元109和/或控制单元115。
另外的温度测量值Tx经由相应的线路113直接传输给马达调节单元109,以便将驱动单元12或其部件的温度保持在预设或规定的工作温度的范围内。在马达调节单元109中能直接采取用于温度调节的措施,而在控制单元115中可以执行长期的温度调节措施。因此,借助由马达保护单元118基于温度测定值T发送的警报信号提供短暂的温度调节以保护驱动单元12,而经由转发给控制单元115的温度数据,长期温度调节是可行的,并且经由将另外的温度测量值Tx直接转发给马达调节单元109,中期温度调节是可行的。
控制装置107配置和构成用于,实现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以下十种运行模式M0至M9:
-M0: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在第零运行模式M0中是关断的。
-M1:在第一运行模式M1中,在风速低于启动风速v1时,即在0<vW<v1,其中例如v1=3m/s时,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从无风启动准备就绪;
-M2:在第二运行模式M2中,在风速高于启动风速v1且低于额定风速v2时,即在v1≤vW<V2,其中例如v2=12m/s时,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启动;
-M3:在第三运行模式M3或起动模式中,在风速高于启动风速v1且低于第一切出风速v3时,即在v1≤vW<V3,其中例如转子的最小转速为4[1/min]且第一切出风速v3=20m/s(10分钟内测量到的平均值)时,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从以λ≤1的阻力运行转为以λ>1快速运行;
-M4:在第四运行模式M4中,在风速高于第一切出风速v3或另外的切出风速v4时,即在vW>v3或vW>v4,其中例如v4=30m/s(3秒内测量到的平均值)时,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停机;
-M5:在第五运行模式M5中,在低于重启风速v5时,在第四运行模式M4中关断后例如v5=18m/s,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重新启动;
-M6:在第六运行模式M6或者部分负荷模式中,对于风速高于启动风速v1且低于额定风速v2,即在v1≤vW≤v2时,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以恒定的叶尖速比λ运行,例如,在额定风速v2为12m/s且桨叶7在圆形轨迹K上的环周速度为vU=27.6m/s时,以叶尖速比λ在2和2.6之间,优选在2.2和2.4之间,最优选为2.3运行;
-M7:在第七运行模式M7或额定运行模式或者也以例如为16.5[1/min]的转子额定速度的满负荷运行模式中,在风速高于额定风速v2且低于第一切出风速v3或另外的切出风速v4时,即在v2<vW≤v3或v2<vW≤v4的额定风速范围内,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以可变叶尖速比λ运行;例如,在第一切出风速v3为20m/s中,以叶尖速比λ在1和1.8之间,优选在1.3和1.5之间,最优选为1.38运行;
-M8:在第八工作模式M8中,在极端风速增加梯度dvW/dt大于风速的切出梯度时,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紧急停机;和
-M9:在第九工作模式M9中,关断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以将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从运行模式M1到M8之一转为第零运行模式。
图17示出变桨马达27的示例性扭矩特性曲线的示意图。该图关于变桨马达27的转速示出变桨马达27的最大扭矩TP、额定扭矩Ti和连续扭矩Tc。最大扭矩TP可以由变桨马达27短暂地提供,以便突发地,即在非常短的极其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引起相应的桨叶7的快速调节。在超过最大扭矩TP时,即在过载情况下,马达滑转并且因此是自身安全的,即不会发生马达损坏。额定扭矩Ti可以持续被调用直到超过温度限值。通常,连续扭矩Tc持续可用,并且不会导致超过温度限值。
图18示出具有用于控制变桨马达12的示例性的凸轮盘的示意图,即第一凸轮盘S1,其例如针对例如12m/s的额定风速v2设计,以及另一凸轮盘S2,其针对例如20m/s第一切出风速v3设计。在这两个风速之间例如设有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根据第七运行模式M7的额定运行或满负荷运行,其中转子2以额定转速旋转并且发电机85输出其额定功率。对于每个凸轮盘S1、S2,桨距角β的期望值S表示为与方位角Θ相关的期望桨距角βS
在额定风速v2下,在方位角Θ为0°时,期望桨距角βS处于小于0°,大致在-2°至-3°的范围内。在到方位角Θ为90°的过程中,期望桨距角βS首先在方位角Θ为大约20°时经过-2°至-3°的局部最大值,并且随后在方位角Θ为大约20°时经过位于-3°至-4°之间的拐点,直至在方位角Θ为大约50°时期望桨距角βS达到大约-10°的绝对最小值。
在方位角Θ为180°时,针对额定风速v2的期望桨距角βS再次处于大约2°至-3°,并且随后在方位角Θ为大约200°时达到值0°。在方位角Θ为大约250°时,针对额定风速v2的期望桨距角βS达到其大约2°至3°的绝对最大值,并且随后在方位角Θ为大约290°时再次达到值0°,并且大致同时达到拐点。紧接着,期望桨距角βS在方位角Θ为大约330°时经过大约-3°至-4°的局部最小值,并且最后在方位角Θ为大约360°时再次达到其-2°至-3°的初始范围。
在第一切出风速v3下,在方位角Θ为0°时,期望桨距角βS处于小于0°,大致在-1°至-2°的范围内,并且因此小于在额定风速v2下在方位角Θ为0°时的期望桨距角βS。在到方位角Θ为90°的过程中,在方位角Θ为大约45°时期望桨距角βS在无局部最大值的情况下经过位于-14°至-16°之间的拐点,直至在方位角Θ为大约100°时期望桨距角βS以大约-30°经过另一拐点并且随后在方位角Θ为大约100°时达到大约-37°至-38°的绝对最小值。
在方位角Θ为180°时,针对第一切出风速v3的期望桨距角βS类似于针对额定风速v2的期望桨距角βS位于大约-2°至-3°,并且随后在方位角Θ为大约170°时,比针对额定风速V2的期望桨距角βS更早地达到值0°。期望桨距角βS在方位角Θ为大约230°至240°时达到其大约35°的绝对最大值,并且随后在方位角Θ为大约270°时在大约25°达到拐点。紧接着,期望桨距角βS在方位角Θ为大约320°时在大约15°经过拐点,并且最后在方位角Θ为大约360°时再次达到其-1°至-2°的初始范围。
图19示出了用于求出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变桨马达27的定位误差的测试台200的示意性立体图。测试台200安置于框架结构201上,在所述框架结构上紧固有用于保持变桨驱动器12或变桨马达27的保持臂202和横向臂203。变桨驱动器12连同桨叶7的部段类似于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转子臂10处那样经由马达法兰40安装在测试台200的保持臂202处。从变桨马达27伸出的过渡部段52以可围绕桨叶转动轴线C7转动的方式容纳在测试台200的轴容纳部204内。
轴容纳部204居中地设置在摆臂205上,所述摆臂同样可围绕桨叶转动轴线C7转动地保持在框架结构201的扩展部206处。在摆臂205的远离桨叶转动轴线C7的两个端部处分别保持有重量块207。重量块207模拟桨叶7的总质量。此外,摆臂205的端部经由呈螺旋弹簧组形式的弹簧元件208和紧固在其处的铰接装置209与横向臂203连接。弹簧元件208模拟风力。
图20示出借助于在图19中示出的测试台200求出的定位误差的示意性的图,定位误差呈变桨马达27的在多个调节周期内在以秒计的时间t上单位为°的角度偏差δ的形式,在所述多个调节周期期间,模拟的方位角Θ总是经过360°的转子旋转。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中不出现的初始瞬态过程之后,角度偏差δ对于值在最大30至40°的期望桨距角βS达到值小于1.5°的值。
图21示出变桨马达27的定位误差的示意性的图,定位误差呈针对额定风速v2在一个调节周期内在以秒计的时间t上单位为°的角度偏差δ的形式。在额定风速v2时,角度偏差δ的值始终小于0.5°,并且分别在期望桨距角βS的局部和绝对最小值以及最大值之后达到值最大约0.25°。在期望桨距角βI的拐点的范围内,角度偏差δ在0°附近波动。
图22示出变桨马达27的定位误差的示意性的图,定位误差呈针对第一切出风速v3以在一个调节周期内以秒计的时间t上单位为°的角度偏差δ的形式。在第一切出风速v3时,角度偏差δ的值始终小于1.5°,并且在期望桨距角βS的局部且绝对的最小值之后达到值最大约1.45°以及在期望桨距角βS的局部且绝对的最大值情况下达到值最大约0.6。在期望桨距角βI的拐点的范围内,角度偏差δ同样在0°附近波动。通常,角度偏差δ在第一切出风速v3的情况下比在额定风速v2的情况下略高。
在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不同于上述实施形式和实施例是可行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和其部件的特征值和参数以及用于控制部件的值可以根据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尺寸而定和变化。因此,物理变量的所有上述值,例如风速,主要针对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在这里所描述的一个设计情况说明,其具有额定功率750kW、标称高度105m、转子直径32m、桨叶7的长度54m,桨叶7离地高度51m、桨叶7的中心离地高度78m、安全风速59.5m/s和年平均风速8.5m/s,并且可以根据其他设计情况变化,从而又可以获得相对物理变量的偏差,如叶尖速比的偏差。
此外,在本发明构思的范围中,可以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对于每个桨叶7设有多于两个变桨驱动器12或例如对于每个桨叶部段13设有各一个变桨驱动器12。换句话说,可以相应设置两个桨叶7或桨叶部段13,它们竖直彼此分离地被驱动。因此,例如,两个变桨驱动器12可设置在两个桨叶7或桨叶部段13之间,并且作为上部和下部的变桨驱动器12分别与两个桨叶7或两个桨叶部段13中的一个上部的或一个下部的相关联。上部的桨叶或桨叶部段13因此可以独立于下部的桨叶7或桨叶部段13地围绕其相应的桨叶转动轴线C7转动。
两个桨叶7或桨叶部段13中每个可以与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104和/或风向传感器105相关联。有利的是,至少一个风速传感器104和/或风向传感器105居中地设置在相应的桨叶7或桨叶部段13处,并且可以如上所述在那里安装在杆106处。因此,对于竖直地彼此上下设置的桨叶7或桨叶部段13中的每个,可以彼此分开地设定最佳的桨距角β,以便在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运行时考虑在高度方向Z上沿着桨叶7变化的风流动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效益。这可尤其针对如下圆形轨迹直径DK考虑,所述圆形轨迹直径大于32m,并且例如为45m,其中桨叶7的总长度L7于是会例如约为73m。
附图标记列表
1 立式风力发电设备 10f 下部桨叶部段
2 转子 14 支承点
3 机舱 19 桨叶片
4 塔系统 25 马达轴
5 基座 26 桨叶轴
6 开关柜 27 变桨马达
7 桨叶 27a 马达制动和/或马
8 桨叶吊架 达锁定装置
9 转子毂 27b 固定螺栓
10 转子臂 27c 固定开口
10a 上臂半部 28 中间空间
10b 下臂半部 29 定子环
10c 毂端部 30 转子环
10d 转子臂毂法兰 31 冷却体
10e 连接区段 32 散热片
10f 转子臂端部 33 轮缘
10g 转子臂桨叶法兰 34 紧固元件
11 信号和/或测量装 35 马达壳体
置 35a 上壳体半部
12 变桨驱动器 35b 下壳体半部
13 桨叶部段 36 马达内部空间
13a 上部端部部段 37 壁部/顶部
13b 上部中间部段 38 壁部/底部
13c 下部中间部段 39 轴承座
13d 下部端部部段 40 马达法兰
13e 上部桨叶部段 40a 自由空间
41 端面 62 上壳
41a 上法兰半部 63 下壳
41b 下法兰半部 64 驱动间隙
42 吊架圈 65 冷却口
43 配合端面 66 突起部
44 连接元件 67 尾件
45 加固片 68a 进气接头/口
46 传感器元件 68b 排出口
46a 第一旋转位置传 69 冷却空气通道
感器 70 动力传动系
46b 第二旋转位置传 71 驱动轴
感器 72 支座
47 马达轴承 73 轴颈
48 轴承容纳空间 74 毂凸肩
49 密封元件 75 过渡环
50 内环 76 转子支承装置
51 外环 76a 第一转子轴承
52 过渡部段 76b 第二转子轴承
53 桨叶片轴部段 76c 第三转子轴承
55 连接端部 77 轴承衬套
56 平衡配重保持器 78 转子轴
56a 平衡配重 79 毂联接件
57 法兰部段 80 毂联接件
58 形状配合元件 80’ 毂联接件
59 另外的连接元件 80 传动装置
60 外蒙皮 80a 第一传动级
61 罩壳
80b 第二传动级 98 承载臂
80c 第三传动级 99 遮盖罩
81 行星齿轮传动级 100 弦线
81a 行星齿轮 101 前缘
81c 连接片 102 后缘
81d 齿圈 103 附加配重
81e 太阳轮 104 风速传感器
81f 齿轮 105 风向传感器
81g 小齿轮 106 杆
82 输出轴 107 控制装置
83 联轴器装置 108 供应单元
84 发电机轴 109 马达调节单元
85 发电机 110 功率部分
86 预定断裂部位 111 扼流器
87 传动装置壳体 112 滤波器
88 法兰钟形罩 113 线路
89 双齿联轴器 114 供电装置
90 变桨管 115 控制单元
90a 滑环组 116 主供电单元
91 基体 117 辅助供电单元
92 穿引部 118 马达保护单元
93 轴-轴承单元 119 数据传输单元
94 支撑脚 120 旋转位置传感器
95 支架 121 位置传感器
96 区段 122 马达单元
97 法兰端部 123 温度测量单元
124 温度传感器
125 另外的温度传感 A 控制电流
器 B4 塔系统的最大宽
200 测试台 C2 转子转动轴线
201 框架结构 C7 桨叶转动轴线
202 保持臂 C71 驱动转动轴线
203 横向臂 DK 圆形轨迹的直径
204 轴容纳部 L7 桨叶的长度
205 摆臂 K 圆形轨迹
206 扩展部 I 实际值
Figure BDA0002346456390000351
P1 阻力
207 重量块 P2 升力
208 弹簧元件 S 期望值
209 铰链装置 S1 第一凸轮盘
S2 另外的凸轮盘
i 传动比系数 T 温度测量值
d 差值 Tx 另外的温度测量
t 时间 值
vW 风速 Tc 连续扭矩
vU 环周速度 Ti 额定扭矩
vR 相对速度 Tp 最大扭矩
v1 启动风速 U 控制值
v2 额定风速 RK 圆形轨迹的半径
v3 第一切出风速
v4 另外的切出风速 X 纵向方向
v5 重启风速 Y 横向方向
Z 高度方向 δ 角度偏差
γ 迎角
α 攻角 λ 叶尖速比
β 桨距角 Θ 方位角
βI 期望桨距角 ω 角速度
βS 实际桨距角

Claims (15)

1.一种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具有多个竖直的桨叶(7),所述多个竖直的桨叶(7)能够借助马达驱动而彼此独立地能够围绕各自的桨叶转动轴线(C7)转动运动,并且所述多个竖直的桨叶(7)被支承成能够围绕竖直的转子转动轴线(C2)在共同的圆形轨迹(K)上转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桨叶(7)分别固定保持在至少一个变桨马达(27)处,以借助马达使所述桨叶(7)围绕其相应的桨叶转动轴线(C7)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马达(27)构成为扭矩马达,所述扭矩马达具有至少一个转子环(30),所述转子环与相应的桨叶(7)抗扭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环(30)在外周侧靠在所述变桨马达(27)的马达轴(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7)以支承在变桨马达(27)中的马达轴承(47)处的方式被承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7)包括上部桨叶部段(13,13e)和下部桨叶部段(13,13f),并且所述变桨马达设置在所述上部桨叶部段(13,13e)和所述下部桨叶部段(13,13f)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7)法兰式安装到所述变桨马达(27)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马达(27)包括至少一个旋转位置传感器(46a,46b),用于确定所述桨叶(7)的转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马达(27)分别具有马达壳体(35),在所述马达壳体处固定有转子臂(10),所述转子臂将所述桨叶(7)与所述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转子毂(9)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臂10法兰式安装到所述马达壳体(35)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马达(27)的定子环(29)设置在所述马达壳体(35)的吊架圈(42)的两个法兰半部(41a,41b)之间,和/或设置在壳罩(61)的上壳(62)和下壳(63)之间,所述壳罩(61)至少部段地包围所述变桨马达(27)。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61)构成至少一个进气接头(68a)和至少一个排出口(68b),以便将冷却空气在进气接头(68a)和排出口(68b)之间至少部段地沿着安装在所述定子环(29)处的冷却体(31)引导。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设有传动装置(80),所述传动装置将所述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可围绕所述转子转动轴线(C2)转动的转子(2)与所述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发电机(85)耦联,其中所述传动装置(80)的至少一个传动级(80a,80b,80c)构成为行星齿轮传动级(8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级(81)的至少一个行星齿轮(80a)经由柔性销(81b)与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级(81)的连接片(81c)连接。
14.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安装套件。
15.一种用于运行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方法,其中预设所述立式风力发电设备(1)的竖直的桨叶(7)的角位置,所述竖直的桨叶被支承为能够围绕各自竖直的转子转动轴线(C2)旋转并且能够借助马达以能够围绕相应的桨叶转动轴线(C7)转动运动的方式被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7)的角位置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承载相应的所述桨叶(7)的变桨马达(27)预设。
CN201880044241.2A 2017-06-30 2018-06-29 具有承载转子叶片的变桨马达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以及用于其的安装套件和用于其运行的方法 Pending CN1108921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BPCT/IB2017/053972 2017-06-30
PCT/IB2017/053974 WO2019002923A1 (de) 2017-06-30 2017-06-30 Vertikalwindkraftanlage mit koaxialem pitchmotor sowie bausatz für selbige und verfahren für ihren betrieb
PCT/IB2017/053972 WO2019002922A1 (de) 2017-06-30 2017-06-30 Vertikalwindkraftanlage mit geregeltem schnelllaufverhalten sowie bausatz für selbige und verfahren für ihren betrieb
IBPCT/IB2017/053974 2017-06-30
PCT/EP2018/067582 WO2019002549A1 (de) 2017-06-30 2018-06-29 Vertikalwindkraftanlage mit rotorblatttragendem pitchmotor sowie bausatz für selbige und verfahren für ihren betrieb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2154A true CN110892154A (zh) 2020-03-17

Family

ID=62778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4241.2A Pending CN110892154A (zh) 2017-06-30 2018-06-29 具有承载转子叶片的变桨马达的立式风力发电设备以及用于其的安装套件和用于其运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19387B2 (zh)
EP (1) EP3645870B1 (zh)
CN (1) CN110892154A (zh)
WO (1) WO20190025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7582A (zh) * 2020-12-11 2021-04-02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纵列式直升机旋翼与机身耦合稳定性建模方法
CN114893353A (zh) * 2022-04-25 2022-08-12 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60605B2 (en) 2018-07-09 2021-07-13 Textron Innovations Inc. Spherical mounted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9115B1 (en) * 1999-08-02 2002-04-30 Tetsuo Hirai Windmill and windmill control method
CN201730751U (zh) * 2010-07-05 2011-02-02 杨寿生 一种可调攻角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CN203670095U (zh) * 2013-12-23 2014-06-25 广州雅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轮
CN203796496U (zh) * 2014-01-22 2014-08-27 刘录英 一种大型变桨式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
KR20160046200A (ko) * 2014-10-20 2016-04-28 연세대학교 원주산학협력단 동시제어형 피치각 조절장치를 갖는 수직형 풍력터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2072A (en) 1974-02-19 1975-08-26 Paul J Quinn Wind turbine
US4410806A (en) 1981-09-03 1983-10-18 Brulle Robert V Control system for a vertical axis windmill
US4494007A (en) 1982-09-02 1985-01-15 Gaston Manufacturing, Inc. Wind machine
US4609827A (en) 1984-10-09 1986-09-02 Nepple Richard E Synchro-vane vertical axis wind powered generator
US5503525A (en) 1992-08-12 1996-04-02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Pitch-regulated vertical access wind turbine
ITTO980598A1 (it) * 1998-07-08 2000-01-08 Jans Donato Dispositivo di accoppiamento di un servomotore elettrico ad una colonna di sterzo di un autoveicolo
JP2002305852A (ja) * 2001-04-02 2002-10-18 Yaskawa Electric Corp Acサーボモータ
DE102004019620B4 (de) 2004-04-16 2006-02-16 Jaroslaw Warszewski Strömungsgesteuertes Windrad
JP2008043149A (ja) * 2006-08-09 2008-02-21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動機の冷却構造
WO2008104257A1 (de) * 2007-02-27 2008-09-04 Urs Giger Windkraftanlage und getriebe hierfür
SE531944C2 (sv) 2007-12-20 2009-09-15 Liljeholm Konsult Ab Anordning för att reglera anfallsvinkeln i vindturbiner samt metod för att kontrollera denna
CH700332B1 (de) 2008-01-04 2010-08-13 Patrick Richter Windkraftanlage.
ES1075900Y (es) * 2011-07-22 2012-03-22 Ind Technoflex Sa Aerogenerador de eje vertical, perfeccionado
US20140219802A1 (en) * 2011-10-05 2014-08-07 Viggo Lundhild Vertical Axis Wind\Tidal Turbine with Dynamically Positioned Blades
CN102536643B (zh) * 2012-01-16 2013-08-2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垂直轴风力机
KR102079593B1 (ko) * 2012-10-12 2020-04-07 고쿠사이 게이소쿠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타이어 시험 장치
DE102013113863A1 (de) * 2012-12-27 2014-07-03 Jakob Hölzel Vertikalachswindkraftanlage
CN103758693A (zh) * 2014-02-19 2014-04-30 严强 一种大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叶片转角调节和锁定装置
CH709743A2 (de) 2014-06-06 2015-12-15 Agile Wind Power Ag Vertikale Windkraftanlag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Anlage.
US20180066633A1 (en) * 2015-10-23 2018-03-08 Matteo Bojanovich Method and means for mounting wind turbines upon a column
US11434869B2 (en) 2017-06-30 2022-09-06 Agile Wind Power Ag Vertical wind turbine with controlled tip-speed ratio behavior, kit for sam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US11519385B2 (en) 2017-06-30 2022-12-06 Agile Wind Power Ag Vertical wind turbine comprising a coaxial pitch motor, kit for sam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9115B1 (en) * 1999-08-02 2002-04-30 Tetsuo Hirai Windmill and windmill control method
CN201730751U (zh) * 2010-07-05 2011-02-02 杨寿生 一种可调攻角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CN203670095U (zh) * 2013-12-23 2014-06-25 广州雅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轮
CN203796496U (zh) * 2014-01-22 2014-08-27 刘录英 一种大型变桨式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
KR20160046200A (ko) * 2014-10-20 2016-04-28 연세대학교 원주산학협력단 동시제어형 피치각 조절장치를 갖는 수직형 풍력터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7582A (zh) * 2020-12-11 2021-04-02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纵列式直升机旋翼与机身耦合稳定性建模方法
CN114893353A (zh) * 2022-04-25 2022-08-12 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CN114893353B (zh) * 2022-04-25 2022-12-09 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45870B1 (de) 2023-06-07
US20200149511A1 (en) 2020-05-14
US11519387B2 (en) 2022-12-06
US20230332574A1 (en) 2023-10-19
WO2019002549A1 (de) 2019-01-03
EP3645870A1 (de) 2020-05-06
EP3645870C0 (de)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417219A1 (en) Vertical wind turbine comprising a coaxial pitch motor, kit for sam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ES2473343T3 (es)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de la velocidad rotacional de un rotor
CN102022265B (zh) 用于确定风力涡轮机的监测设定点极限的系统和方法
US20230027223A1 (en) Vertical wind turbine with controlled tip-speed ratio behavior, kit for sam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US20230332574A1 (en) Vertical wind turbine comprising rotor blade-supporting pitch motor, as well as kit for sam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A2563531C (en) Direct drive wind turbine
CA2797070C (en) Lift-bas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US801346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noise levels of a turbine with minimal loss in energy yield
US790268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noise controlled operation of a wind turbine
US20070132247A1 (en)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2032109A (zh) 用于控制风力涡轮机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41149B (zh) 竖向风电设备以及操作这种设备的方法
JP2008175070A (ja) 縦軸マグナス型風力発電機
JP2015513628A (ja) 風力タービンロータ
WO2015128426A1 (en) Pitch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wind turbine installation
CA2607628C (en) Wind-turbine with load-carrying skin
US9537371B2 (en) Contra rotor wind turbine system using a hydraulic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O2003098034A1 (en) Wind turbine rotor construction
KR20150145868A (ko) 풍량조절 방향키를 갖는 터보팬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풍력발전장치
RU2177562C1 (ru) Ветр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homas Hans Hogg

Inventor after: Christian Oram

Inventor after: Johannes Wigo

Inventor before: Thomas Hans Hogg

Inventor before: Christian O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