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2890A - 光电幕墙系统及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电幕墙系统及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72890A CN110872890A CN201811012961.9A CN201811012961A CN110872890A CN 110872890 A CN110872890 A CN 110872890A CN 201811012961 A CN201811012961 A CN 201811012961A CN 110872890 A CN110872890 A CN 1108728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ower generation
- side wall
- photovoltaic
- curtain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5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r)-(6-ethoxyquinolin-4-yl)-[(2s,4s,5r)-5-ethyl-1-azabicyclo[2.2.2]octan-2-yl]methanol;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H]([C@H](C1)CC)C2)CN1[C@@H]2[C@H](O)C1=CC=NC2=CC=C(OCC)C=C21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TSFMFGEAAANTF-UHFFFAOYSA-N [Cu].[Se].[Se].[In] Chemical compound [Cu].[Se].[Se].[In] KTSFMFGEAAANT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8 Seebeck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8—Curtain wall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2—Cool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4—Means to utilise heat energy, e.g. hybrid systems producing warm water and electricity at the same tim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60—Thermal-PV hybr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电幕墙系统,包括光伏发电装置、循环水冷装置和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循环水冷装置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贴合设置。所述循环水冷装置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在所述循环水冷装置中循环。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贴合设置于所述循环水装置远离所述光伏电池组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电连接。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本申请通过所述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循环水冷装置以及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之间的配合,能够充分的利用间歇性的太阳能进行发电,进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光电幕墙系统及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可持续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我国的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在不断增加。绿色建筑势必会成为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发掘和利用。
目前光电幕墙的技术日趋成熟,建筑上使用光伏光电幕墙也越来越多。现有光伏光电幕墙主要包含如下几种:光伏发电幕墙,单纯的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光伏发电及隔热幕墙,具有光伏发电和隔热两种功能。
大多光伏幕墙只是单一的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由于光电幕墙大部分都是垂直放置,光电幕墙接受到的太阳光能有限;同时由于太阳光能的间歇特性,现有的光电幕墙无法充分转换和利用具有间歇性的太阳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光电幕墙无法充分转换和利用具有间歇性的太阳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光电幕墙系统及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
一种光电幕墙系统,包括:
光伏发电装置,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循环水冷装置,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贴合设置,所述循环水冷装置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在所述循环水冷装置中循环;
半导体制冷装置,贴合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远离所述光伏电池组的一侧,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
控制装置,电连接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之间,与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
动力装置,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电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或所述第一出水口,用于给所述循环水冷装置中的循环冷却介质提供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冷装置包括:
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四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水口;
多个第一挡板,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一挡板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或宽度,所述多个第一挡板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固定连接;
多个第二挡板,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二挡板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或宽度,所述多个第二挡板与所述多个第一挡板交替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挡板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
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检测室内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包括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
储水装置,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装置还设置有用于补充水的第三进水口和用于放水的第三出水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
水温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水装置内,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
蓄电池,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冷装置和半导体制冷装置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控制装置的安装孔。
一种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光电幕墙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室内温度,并判断所述当前室内温度是否超出预设温度;
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以使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工作并将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热传递给所述循环水冷装置中的循环冷却介质;
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未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蓄电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未超出所述预设温度的步骤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将产生的电能分别输送至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和所述蓄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光电幕墙系统,包括所述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循环水冷装置以及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所述循环水冷装置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贴合设置。所述循环水冷装置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在所述循环水冷装置中循环。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贴合设置于所述循环水装置远离所述光伏电池组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电连接。
本申请通过所述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循环水冷装置以及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之间的配合,能够充分的利用间歇性的太阳能进行发电,进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通过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配合,还能提高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幕墙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幕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幕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100 光伏发电装置
110 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
200 循环水冷装置
210 第一进水口
220 第一出水口
230 箱体
231 第一侧壁
232 第二侧壁
233 第三侧壁
234 第四侧壁
240 第一挡板
250 第二挡板
300 半导体制冷装置
330 动力装置
400 控制装置
410 安装孔
500 温度检测装置
600 储水装置
610 第二出水口
620 第二进水口
630 第三进水口
640 第三出水口
650 水温检测装置
700 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幕墙系统,包括光伏发电装置100、循环水冷装置200以及半导体制冷装置300。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贴合设置。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设置有第一进水口210和第一出水口220。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210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20在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中循环。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贴合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远离所述光伏电池组100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电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贴合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通过卡扣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贴合固定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通过胶水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贴合固定设置。具体的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介质为水。
可以理解,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贴合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远离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的一侧。即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通过卡扣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贴合固定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通过胶水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贴合固定设置。具体的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可以理解,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不限,只要保证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能够给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提供电能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电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线可采用铜导线或铝导线。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以及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之间的配合,能够充分的利用间歇性的太阳能进行发电,进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通过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配合,还能提高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的发电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400。所述控制装置400电连接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之间。所述控制装置400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的开启或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400可通过第二导线电连接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线为铜导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线为铝导线。具体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所述控制装置400可采用单片机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的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装置400易可采用中央处理器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的开启或关闭。通过所述控制装置400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的开启或关闭,更加智能,自动化程度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动力装置330。所述动力装置330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210或所述第一出水口220。所述动力装置330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和所述控制装置400分别电连接。所述动力装置330用于给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中的循环冷却介质提供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330可采用电动泵。具体的,所述电动泵的开启方式不限,只要保证所述电动泵能够工作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泵可通过控制信号控制开与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泵易可通过手动控制方式控制开与关。具体的控制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330易可采用机械泵,易能实现提供循环动力的功能。所述动力装置330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之间可通过导线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包括箱体230、多个第一挡板240以及多个第二挡板250。所述箱体2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31与第二侧壁23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233与第四侧壁234。所述第三侧壁233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水口210。所述第四侧壁234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水口220。
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233与所述第四侧壁234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所述第三侧壁233的长度或宽度。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远离所述第二侧壁2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231固定连接。
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233与所述第四侧壁234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所述第三侧壁233的长度或宽度。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与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交替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远离所述第一侧壁2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232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箱体230的材质不限,只要保证形状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230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230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体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所述箱体230的形状可采用方形或圆形。所述箱体230是由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侧壁231与所述第二侧壁232以及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三侧壁233与所述第四侧壁234围成的具有内腔的结构。
可以理解,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的材质不限,只要保证形状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可采用镀锌板材质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可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体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可以理解,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的材质不限,只要保证形状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可采用镀锌板材质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可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体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可以理解,由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和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构成的具有S形通道,可使得所述箱体230内的介质能够充分的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进行热交换。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500。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00与所述控制装置400通信连接。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00用于检测室内温度。可以理解,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00与所述控制装置400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不限,只要保证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00检测到的数据能够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400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00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与所述控制装置400通信。具体的,可采用蓝牙、WIFI等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00也可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与所述控制装置400通信,易能实现数据传输功能。
可以理解,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00可采用温度传感器或智能温度计。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或智能温度计可安装在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靠近室内的一侧,便于采集室内温度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包括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110。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110具有生产成本低、污染小、不衰退、弱光性能好等特点。采用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110能够利用间歇性的太阳能、环境中反射的太阳能进行发电,适用性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储水装置600。所述储水装置600设置有第二进水口620和第二出水口610。所述第二进水口620与所述第一进水口210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610与所述第一出水口220连通。所述储水装置600还设置有用于补充水的第三进水口630和用于放水的第三出水口64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水口610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水口220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一管道可采用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菱形等的管道。同时所述第一管道的材质可采用不锈钢、塑料、铝合金等材质。同样的,所述第二进水口620也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水口210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二管道可采用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菱形等的管道。同时所述第二管道的材质可采用不锈钢、塑料、铝合金等材质。具体的形状及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通过所述储水装置600、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以及所述动力装置330组成循环回路,能够将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在制冷时产生的热量热传导至所述储水装置600内的介质(即水)中,从而将储水装置600中的冷水加热成热水,进而通过所述第三出水口640提供热水。当所述储水装置600中的水位下降时,可通过所述第三进水口630进行补水。所述储水装置600可以放置在需要热水的地方如厕所、厨房等。
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水温检测装置650。所述水温检测装置650设置于所述储水装置600内。所述水温检测装置650与所述控制装置400通信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温检测装置650可采用温度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温检测装置650也可采用智能温度计。通过所述水温检测装置650可实时观察所述储水装置600内的水温。
所述光电幕墙系统还包括蓄电池700。所述蓄电池700与所述控制装置400电连接。通过所述蓄电池700可将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产生的电能及时储存起来,便于后续的利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和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控制装置400的安装孔410。所述控制装置400可通过所述安装孔410安装在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和半导体制冷装置300。进而增加所述光电幕墙系统的整体视觉效果。
请参见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光电幕墙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02:获取当前室内温度,并判断所述当前室内温度是否超出预设温度。
可以理解,获取所述当前室内温度的方式不限,只要保证能够采集到所述当前室内温度即可。具体的温度获取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获取。具体的,可通过温度检测装置500来获取室内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00为温度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00为智能温度计。
S104: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以使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工作并将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热传递给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中的循环冷却介质。
可以理解,所述预设温度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温度可设定为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温度也可设定为28℃。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当前室内温度超出所述预设温度时,可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从而使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工作(即实现制冷功能)。与此同时,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将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热交换至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的循环水(即冷却介质)中,从而使得所述循环水水温升高,进而实现热水功能。
S106: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未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蓄电池700。
通过所述蓄电池700可将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产生的电能及时储存起来,便于后续的利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未超出所述预设温度的步骤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将产生的电能分别输送至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和所述蓄电池7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当前室内温度超出所述预设温度,且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产生的电能非常充足时,可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将产生的电能一部分输送至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一部分输送至所述蓄电池700。此种情况下,可同时实现制冷、热水以及发电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通过设置动力装置330和储水装置600,并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组成循环回路,具体的连接方式可见上述实施例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可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以及所述动力装置330,同时开启所述动力装置330。通过所述动力装置330增加所述循环水的流动性,从而提高热传递的效率。在这种方式下可同时实现制冷以及热水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需要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持续制冷,可通过所述储水装置600的用水端(即第三出水口640)充分利用和转移热水,所述储水装置600的补水端(即第三进水口630)不断补入温度较低的自来水,或者适当扩大所述储水装置600的容量以实现全天制冷,或更长时段的制冷。在一个实施例中,若需要热水较多制冷面积较大时,可采用将多个光电幕墙系统串联的方式实现此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在所述储水装置600中设置水温检测装置650。通过所述水温检测装置650实时采集所述储水装置600中的循环水温度。若所述水温检测装置650采集到的水温达到额定值时,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停止制冷工作(即将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产生的电能不输送至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同时关闭所述动力装置330。
此时,可控制将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所发的全部电能提供给蓄电池700以达到发电功能。当所述储水装置600中的热水通过用水端(即第三出水口640)流出被使用,同时补水端(即第三进水口630)补进冷水时;通过所述水温检测装置650采集到所述储水装置600中的水温低于预设阀值时,可控制所述动力装置330再次启动,同时给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供电使其工作;以此循环,实现发电为主,附带制冷及热水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未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可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所述动力装置330,同时开启所述动力装置330。通过所述动力装置330和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配合,使得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保持在温度较低的状态,从而提高其发电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可由半导体制冷片组成,半导体制冷片是一个热传递的工具。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的热电偶对中有电流通过时,两端之间就会产生热量转移,热量就会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产生温差形成冷热端(即塞贝克效应)。本申请通过循环水的降温提高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的发电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以及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之间的配合,能够充分的利用间歇性的太阳能进行发电,进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通过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配合,还能提高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的发电效率。并且,本申请还能实现发电、制冷以及提供热水的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发电装置(100),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循环水冷装置(200),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贴合设置,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设置有第一进水口(210)和第一出水口(220),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210)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20)在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中循环;
半导体制冷装置(300),贴合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远离所述光伏电池组(100)的一侧,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400),电连接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的开启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装置(330),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210)或所述第一出水口(220),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和所述控制装置(400)分别电连接,用于给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中的循环冷却介质提供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包括:
箱体(2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31)与第二侧壁(23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233)与第四侧壁(234),所述第三侧壁(233)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水口(210),所述第四侧壁(234)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水口(220);
多个第一挡板(240),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233)与所述第四侧壁(234)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所述第三侧壁(233)的长度或宽度,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远离所述第二侧壁(2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231)固定连接;
多个第二挡板(250),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233)与所述第四侧壁(234)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所述第三侧壁(233)的长度或宽度,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与所述多个第一挡板(240)交替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挡板(250)远离所述第一侧壁(2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23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检测装置(500),与所述控制装置(400)通信连接,用于检测室内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包括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水装置(600),设置有第二出水口(610)和第二进水口(620),所述第二进水口(620)与所述第一进水口(210)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610)与所述第一出水口(22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600)还设置有用于补充水的第三进水口(630)和用于放水的第三出水口(64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温检测装置(650),设置于所述储水装置(600)内,与所述控制装置(400)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蓄电池(700),与所述控制装置(400)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和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控制装置(400)的安装孔(410)。
12.一种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幕墙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室内温度,并判断所述当前室内温度是否超出预设温度;
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以使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工作并将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热传递给所述循环水冷装置(200)中的循环冷却介质;
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未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蓄电池(7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未超出所述预设温度的步骤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室内温度超出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00)将产生的电能分别输送至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00)和所述蓄电池(7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12961.9A CN110872890A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光电幕墙系统及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12961.9A CN110872890A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光电幕墙系统及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72890A true CN110872890A (zh) | 2020-03-10 |
Family
ID=69715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12961.9A Pending CN110872890A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光电幕墙系统及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7289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85564A (zh) * | 2021-08-31 | 2021-11-02 | 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光伏幕墙系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7953A (zh) * | 2010-01-12 | 2011-07-20 | 樊华 | 太阳能幕墙的水循环散热装置 |
CN203260608U (zh) * | 2013-03-06 | 2013-10-30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光伏光热综合系统 |
CN204438387U (zh) * | 2014-12-25 | 2015-07-01 | 上海新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空调系统 |
CN204513556U (zh) * | 2014-12-30 | 2015-07-29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光伏幕墙热电联产系统 |
CN106642472A (zh) * | 2017-01-18 | 2017-05-10 | 上海电力学院 | 一种屋顶光伏/半导体温度调节系统 |
CN108316841A (zh) * | 2018-03-05 | 2018-07-24 | 应芝娣 | 一种光伏百叶玻璃幕墙 |
CN108361999A (zh) * | 2018-04-20 | 2018-08-03 | 刘斯汉 | 太阳能集热结合光伏发电辅助空气源热泵获取热水的系统 |
CN209040364U (zh) * | 2018-08-31 | 2019-06-28 | 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 光电幕墙系统 |
-
2018
- 2018-08-31 CN CN201811012961.9A patent/CN11087289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7953A (zh) * | 2010-01-12 | 2011-07-20 | 樊华 | 太阳能幕墙的水循环散热装置 |
CN203260608U (zh) * | 2013-03-06 | 2013-10-30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光伏光热综合系统 |
CN204438387U (zh) * | 2014-12-25 | 2015-07-01 | 上海新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空调系统 |
CN204513556U (zh) * | 2014-12-30 | 2015-07-29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光伏幕墙热电联产系统 |
CN106642472A (zh) * | 2017-01-18 | 2017-05-10 | 上海电力学院 | 一种屋顶光伏/半导体温度调节系统 |
CN108316841A (zh) * | 2018-03-05 | 2018-07-24 | 应芝娣 | 一种光伏百叶玻璃幕墙 |
CN108361999A (zh) * | 2018-04-20 | 2018-08-03 | 刘斯汉 | 太阳能集热结合光伏发电辅助空气源热泵获取热水的系统 |
CN209040364U (zh) * | 2018-08-31 | 2019-06-28 | 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 光电幕墙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85564A (zh) * | 2021-08-31 | 2021-11-02 | 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光伏幕墙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249125C1 (ru) |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номного электро- и теплоснабжения жилых и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ых помещений | |
RU101163U1 (ru) | Терм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генератор | |
CN106451724B (zh) | 太阳能与单井循环热泵调温、供电、供热水系统及方法 | |
EP2454529A2 (en) | An energy system with a heat pump | |
US11885509B2 (en) | Thermal solar assisted water heating system | |
US20120298204A1 (en) | Energy sav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ing water | |
CN109724269B (zh) | 太阳能全光谱热电联供系统及储能配置方法 | |
CN110872890A (zh) | 光电幕墙系统及光电幕墙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4879953B (zh) | 一种光能、风能和地热能综合利用装置 | |
CN201252507Y (zh) | 太阳能发电系统装置 | |
CN102901244B (zh) | 太阳能光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202253932U (zh) | 一种家庭能源一体机 | |
CN209040364U (zh) | 光电幕墙系统 | |
JP2015034650A (ja) | 太陽エネルギー利用システム | |
CN102242950B (zh) | 一种家庭能源一体机 | |
CN109737615A (zh) | 小型家用太阳能热电冷多联产系统 | |
CN213901247U (zh) | 多源热泵蓄能供能系统 | |
CN209840440U (zh) | 太阳能全光谱热电联供系统 | |
CN205829575U (zh) | 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 | |
CN204574343U (zh) | 分户式相变储能型太阳能热水采暖空调 | |
CN113690937A (zh) | 一种智能化的太阳能清洁取暖系统 | |
CN203761330U (zh) | 一种户式光伏系统 | |
CN107911046B (zh) | 一种适用于农村地区的热发电系统 | |
RU2535899C2 (ru) |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номного электро- и теплоснабжения жилых и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ых помещений | |
CN204438387U (zh) | 光伏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