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3475B - 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63475B CN110863475B CN201911294094.7A CN201911294094A CN110863475B CN 110863475 B CN110863475 B CN 110863475B CN 201911294094 A CN201911294094 A CN 201911294094A CN 110863475 B CN110863475 B CN 1108634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ipe
- pipe body
- pumping
- alga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E02B15/106—Overflow skimmers with suction heads; suction hea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4/00—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 E04H4/1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water, i.e. devices for removal of polluted water, cleaning baths or for water treat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包括形成于景观池外侧的循环处理室;抽水装置,用于将景观池内的水藻和部分水向外抽出;包括可相对景观池前后伸缩动作的多个抽水管、设于抽水管端部上与该抽水管相连通的水藻清理部件、角度调节部件及用于驱动多个抽水管同步进行前后伸缩动作的驱动部件;处理装置,用于对经由抽水装置抽出的水藻和部分水进行分离处理;回水装置,用于将经过分离处理后的水回送至景观池内;曝气装置,用于在回水装置将水回送至景观池内过程中将气体曝入至水中。本发明可定期对景观池的自动化清理,且可在抽水的过程中将水藻一同抽走,降低人工的投入,景观池的运行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景观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态公园为了满足景观功能,普遍会设置一个人造的景观池,但传统的景观池内的水体通常为静止或者是缓流的水体,水体封闭,长时间后景观池中悬浮物较多,在一定的光照、气温等条件下会出现水中各种藻类生长旺盛,造成水体浑浊、出现异味,需要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需对景观水进行处理,人工维护成本高;且经常需要对景观池进行换水或曝氧的操作,运行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人工维护、运行成本低的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包括
形成于景观池外侧的循环处理室;
抽水装置,用于将景观池内的水藻和部分水向外抽出;包括可相对景观池前后伸缩动作的多个抽水管、设于抽水管端部上与该抽水管相连通的水藻清理部件、角度调节部件及用于驱动多个抽水管同步进行前后伸缩动作的驱动部件;所述水藻清理部件通过该角度调节部件实现相对抽水管的水平摆动,所述抽水管通过伸缩导水管与处理装置相连,景观池侧壁上具有向循环处理室延伸的多个容纳室,上述抽水管缩短至最大位置时,所述水藻清理部件收纳于该容纳室内;
处理装置,用于对经由抽水装置抽出的水藻和部分水进行分离处理;
回水装置,用于将经过分离处理后的水回送至景观池内;
曝气装置,用于在回水装置将水回送至景观池内过程中将气体曝入至水中。
本发明中通过抽水装置、处理装置、回水装置的配合,可定期自动将景观池内的水抽出经过分离处理后再送回至景观池内,进而实现对景观池的自动化清理,降低人工的投入;且设置有水藻清理部件,可在抽水的过程中将水藻一同抽走,无需再单独对水藻进行清理,清理效率高,有效避免景观池内具有水藻而影响水质和观感;通过抽吸和机械清理配合的方式对水藻进行清理,相对传统清理方式而言,对水藻的清理更为干净,避免景观池内出现水藻残留;且在回水的过程中可将气体带入至景观池的水体内,进而无需单独设置曝气的动力,景观池的运行成本更低,同时也能够定期对景观池内的含氧量进行调节,保证景观池内能够维持在适宜水体生物生活的状态下,避免景观池内的水体生物出现死亡的情况;且通过角度调节部件的设置,使得水藻清理部件能够相对抽水管进行摆动,从而增大水藻清理部件的清理范围,保证对水藻的完全清理,降低水藻的残留度。
所述水藻清理部件包括金属壳体、设于金属壳体一端上的扩口罩、与金属壳体另一端相连的延伸管、设于扩口罩端部上的两组清理组件,该清理组件包括两可转动穿设于扩口罩上的清理辊、形成于两清理辊件的导料空间及固定设于清理辊端部上的齿轮;上述结构下,清理滚将在齿轮的带动下发生转动,进而可对水藻进行夹持后将水藻向抽水管处输送,保证对水藻的良好清理,也可有效避免因为抽吸力不够而无法对顽固的水藻进行清理的问题。
所述角度调节部件包括设于所述抽水管端部上的环形槽、设于所述延伸管外侧壁上的一圈齿圈、与该齿圈相啮合的传动齿轮及与该传动齿轮相连的电机;所述齿圈外设有保护罩壳,该电机固连于保护罩壳内,所述齿轮通过皮带与该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扩口罩下部设有罩设于所述齿轮外的齿轮罩;上述结构下,延伸管可转动的穿设于环形槽内,且与环形槽密封配合,从而既能够保证金属壳体与抽水管的完全连通,又能够保证水藻清理部件与抽水管之间的角度调节,结构简单,装配生产均更为容易;且齿轮能够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连,进而可通过一个电机同时驱动清理辊转动和水藻清理部件的角度翻转,节约能耗。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旋转电机和多组驱动组件,每组驱动组件均包括固设于所述容纳室侧壁上的第一支撑座、固设于所述处理装置上的第二支撑座、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的丝杆、与该丝杆相连的带轮、与所述抽水管固连的环套、固设于环套上的凸部及设于凸部上供所述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旋转电机与其中一个带轮相连,所述皮带套设于所有上述的带轮上;所述凸部位于所述环套的上部位置,所述容纳室内设有两组支撑件,该支撑件为固设于容纳室上的条形块和可转动的嵌设于该条形块上的多个滚柱,所述条形块为倾斜设置,上述滚柱与所述抽水管外壁相贴合;上述结构下,可通过一个电机同时带动多个抽水管进行伸缩动作,有效降低动力源的投入,节约能耗,降低景观池的运行成本;且丝杆设于抽水管上方位置,凸部也设置在环套的上部位置上,由于水藻清理部件设置在抽水管上,当抽水管向外伸出的距离较长时,丝杆和凸部相配合能够对抽水管的内端产生反向的作用力,避免抽水段端部上受到的力过大而向下翻动;其次,支撑件的设置,可与凸部相配合对抽水管进行两点支撑,使得抽水管的结构更为稳定,避免抽水管伸出长度过长而出现下翻或移位的情况,降低故障率。
所述处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循环处理室内的处理室、设于该处理室侧壁上分别与所述伸缩导水管相对应的多个进水口、设于处理室另一侧位置上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及设于处理室内的过滤件,该第一出水口设于该第二出水口的上方,该第二出水口设于处理室侧壁的底部位置上。
所述回水装置包括可相对景观池前后伸缩动作的多个送水管、设于送水管上侧壁上的多个侧部喷水孔、设于送水管端部上的多个端部喷水孔、分别与多个送水管相连通的分水管及设于分水管上的抽水泵;该分水管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所述处理室相连,第一管道位于第二管道上方位置,该第一管道与上述第一出水口相连,该第二管道与上述的第二出水口相连;该种结构下,通过两个管道配合进行出水,出水量更大,从而水喷入至池体内的冲击力更大,能够对景观池内的水体造成较大的搅动,提升搅拌池内水体的活度;再者,由于两个出水口为上下分布,且水藻通常漂浮在水体的上半段位置上,从而当两个出水口同时进行出水时,上部的出水口能够对水藻产生一定的吸附力,从而保证第二出水口基本不会被水藻堵塞,保证出水管能够。
所述送水管包括与所述分水管相连的第一管体、可滑动的套设于该第一管体外的第二管体、可滑动的套设于该第二管体外的第三管体、设于第二管体端部上与第一管体相配合的第一密封圈及设于第三管体端部上与该第二管体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端部喷水孔设于所述第三管体上,且端部喷水孔与第三管体的侧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侧部喷水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上,且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相互套接时,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上的侧部喷水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管体端部上向上延伸形成一凸起部,所述齿轮罩下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可与该凸起部相抵触的延伸凸部;上述的两组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凸起部和延伸凸部的宽度;上述结构下,送水管能够在水流的冲击力下伸长至较长的状态,从而能够增大景观池内水体的曝气面积,曝气效果更为良好;且端部喷水孔的设置,使得水能够由送水管端部喷出,进一步增大曝气面积;再者,端部喷水孔与第三管体的侧壁之间存在的部分将对水体造成阻挡,从而使得第三管体能够有足够的动力被向外推动,带动送水管伸长至最长的状态,进而无需使用单独的动力驱动送水管伸长;再者,延伸凸部和凸部能够相互抵触,且延伸凸部的位置相对凸部更为外侧,进而延伸凸部能够在送水管伸长时对其进行限位抵触,避免送水管过度伸长而实现管体之间相互脱开;再者,当抽水管向内移动缩回至容纳室时,延伸凸部将向内抵触凸部,进而将带动送水管进行收缩,进而实现了送水管的伸长和收缩均无需单独的动力驱动。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分水管外部上的曝气罩、设于分水管上的多个曝气孔、设于分水管内的涡轮扇叶、与该涡轮扇叶相连的转轴、与该转轴另一端相连的多个增压板、通过连接板固设于所述处理室外的泵气室、设于该泵气室侧壁上的进气口、设于该进气口对面一侧上的出气头及一端与该出气头相连的导气管;该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曝气罩相连,所述转轴设有涡轮扇叶的一端穿设于分水管内,设有增压板的一端穿出分水管后穿入至泵气室内;上述的多个增压板沿转轴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增压板的侧壁与泵气室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多个曝气孔沿分水管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且曝气孔为倾斜设置,多个曝气孔内分别设有单向阀;上述结构下,当处理室内的水经过分水管输送至送水管的过程中,涡轮扇叶将在水力的驱动下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增压板转动,使得泵气室内形成负压,将空气由进气口处导入至泵气室内,之后再通过导气管输送至曝气罩内,通过曝气孔曝入至分水管内的水体内,从而使得输送会景观池内的水具有较大的含氧量,提升景观池内的整体含氧量;且该种结构仅利用水体的流动即可将空气曝入水体中,无需设置单独的曝气装置,不仅节约能耗,也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设备的投入成本和景观池的运行成本。
本发明可定期对景观池的自动化清理,且可在抽水的过程中将水藻一同抽走,降低人工的投入;其次,在回水的过程中可将气体带入至景观池的水体内,进而无需单独设置曝气的动力,景观池的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部分放大图。
图8为图7中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立体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处理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去除循环处理室后的正视图。
图13为图12中沿M-M线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分水管和曝气罩配合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5所示,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包括形成于景观池外侧的循环处理室1、用于将景观池内的水藻和部分水向外抽出的抽水装置、用于对经由抽水装置抽出的水藻和部分水进行分离处理的处理装置、用于将经过分离处理后的水回送至景观池内的回水装置、用于在回水装置将水回送至景观池内过程中将气体曝入至水中的曝气装置;具体的,所述抽水装置包括多个抽水管21、水藻清理部件、角度调节部件及驱动部件;该多个抽水管21可相对景观池前后伸缩动作,且通过伸缩导水管22与处理装置相连;该伸缩导水管22可为塑料制成的波纹管,具有较大的形变能力;水藻清理部件设于抽水管端部上,并且与该抽水管相连通;其中,所述水藻清理部件包括金属壳体31、设于金属壳体一端上的扩口罩32、与金属壳体另一端相连的延伸管33、设于扩口罩端部上的两组清理组件,该清理组件包括两可转动穿设于扩口罩上的清理辊34、形成于两清理辊件的导料空间35及固定设于清理辊端部上的齿轮,两个清理辊上的齿轮相互啮合;景观池侧壁上具有向循环处理室延伸的多个容纳室23,上述抽水管缩短至最大位置时,所述水藻清理部件收纳于该容纳室23内。
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用于实现水藻清理部件相对抽水管的水平摆动,具体的,角度调节部件包括设于所述抽水管端部上的环形槽41、设于所述延伸管外侧壁上的一圈齿圈42、与该齿圈相啮合的传动齿轮43及与该传动齿轮相连的电机44;所述齿圈42外设有保护罩壳45,该电机44固连于保护罩壳45内,所述齿轮通过皮带与该传动齿轮43传动连接,所述扩口罩32下部设有罩设于所述齿轮外的齿轮罩321;当电机启动时,可驱动齿圈带动水藻清理部件转动,同时电机的动力还可通过皮带传动至清理辊上,驱动两清理辊相向转动。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旋转电机51和多组驱动组件,每组驱动组件均包括第一支撑座52、第二支撑座53、丝杆54、带轮55、环套56、凸部57以及螺纹孔;该第一支撑座52固设于所述容纳室侧壁上,第二支撑座53固设于所述处理装置上,所述丝杆54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支撑座52和第二支撑座53上,且可分别相对第一支撑座52和第二支撑座53转动;所述丝杆端部穿出第二支撑座53外部,该带轮55连接在丝杆的该端部上;所述环套56套设于抽水管外,且与所述抽水管固连;所述凸部57通过焊接固连在环套上,优选的,凸部57位于所述环套的上部位置;所述螺纹孔设于凸部上,丝杆可穿过该螺纹孔,进而丝杆转动时,可带动凸部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旋转电机51与其中一个带轮55相连,所述皮带套设于所有上述的带轮55上。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室23内设有两组支撑件58,该支撑件为固设于容纳室上的条形块581和可转动的嵌设于该条形块上的多个滚柱582,所述条形块581为倾斜设置,上述滚柱582与所述抽水管21外壁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循环处理室内的处理室61、设于该处理室侧壁上分别与所述伸缩导水管22相对应的多个进水口、设于处理室另一侧位置上的第一出水口62和第二出水口63及设于处理室内的过滤件64;其中,该过滤件64为过滤网,呈竖直状态设置在处理室内;上述的第一出水口62设于该第二出水口63的上方,该第二出水口63设于处理室侧壁的底部位置上;所述回水装置具体包括可相对景观池前后伸缩动作的多个送水管71、设于送水管上侧壁上的多个侧部喷水孔72、设于送水管端部上的多个端部喷水孔73、分别与多个送水管相连通的分水管74及设于分水管上的抽水泵;该分水管74通过第一管道741和第二管道742与所述处理室相连,第一管道741位于第二管道742上方位置,该第一管道与上述第一出水口62相连,该第二管道742与上述的第二出水口63相连。
具体的,所述送水管71包括第一管体711、第二管体712、第三管体713、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该第一管体711与所述分水管相连,第二管体712可滑动的套设于该第一管体外,第一密封圈为橡胶圈,该第一密封圈设于第二管体712端部上,且与第一管体711相配合,进而实现第一、第二管体之间的密封;所述第三管体713可滑动的套设于该第二管体外,第二密封圈同样为为橡胶圈,设于第三管体713端部上,且与该第二管体712相配合,以实现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之间的密封。
所述端部喷水孔73设于所述第三管体713上,且端部喷水孔73与第三管体713的侧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侧部喷水孔7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管体711、第二管体712、第三管体713上,且当第一管体711、第二管体712、第三管体713相互套接时,第一管体711、第二管体712、第三管体713上的侧部喷水孔72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管体713端部上向上延伸形成一凸起部714,所述齿轮罩321下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可与该凸起部相抵触的延伸凸部715;并且,上述的两组支撑件58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凸起部714和延伸凸部715的宽度,于本实施例中,凸起部714和延伸凸部715的宽度设置为相等,两支撑件58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凸起部714和延伸凸部715的宽度。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分水管外部上的曝气罩81、设于分水管上的多个曝气孔82、设于分水管内的涡轮扇叶、与该涡轮扇叶相连的转轴84、与该转轴另一端相连的多个增压板85、通过连接板固设于所述处理室外的泵气室86、设于该泵气室侧壁上的进气口87、设于该进气口对面一侧上的出气头88及一端与该出气头相连的导气管89;该导气管89的另一端与曝气罩81相连,所述转轴84设有涡轮扇叶的一端穿设于分水管74内,设有增压板85的一端穿出分水管后穿入至泵气室86内;上述的多个增压板85沿转轴84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增压板85的侧壁与泵气室86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多个曝气孔82沿分水管74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且曝气孔82为倾斜设置,多个曝气孔82内分别设有单向阀821。
具体原理如下,当需要对景观池进行清理时,抽水泵启动对景观池内的水和水藻进行抽吸,同时旋转电机启动,带动抽水管向内伸入至景观池内;与此同时电机启动带动清理辊转动,将水藻导入至抽水管内,并驱动水藻清理件相对抽水管进行翻动,对各个方向上的水藻进行清理;旋转电机为间歇启动,即抽水管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将在一个位置上停留一段时间,再发生移动;水和水藻被抽吸至处理室后,经过过滤件过滤后被输送至分水管,并通过送水管送回至景观池;送水管于水力的推动下伸长,同时分水管内的水流驱动涡轮扇叶转动,使得泵气室内的气体被泵入曝气室,之后由曝气孔曝入至分水管内,跟随水流一同被输送至景观池内,实现对景观池的曝气。
Claims (1)
1.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于景观池外侧的循环处理室(1);
抽水装置,用于将景观池内的水藻和部分水向外抽出;包括可相对景观池前后伸缩动作的多个抽水管(21)、设于抽水管端部上与该抽水管相连通的水藻清理部件、角度调节部件及用于驱动多个抽水管同步进行前后伸缩动作的驱动部件;所述水藻清理部件通过该角度调节部件实现相对抽水管的水平摆动,
处理装置,用于对经由抽水装置抽出的水藻和部分水进行分离处理;
回水装置,用于将经过分离处理后的水回送至景观池内;
曝气装置,用于在回水装置将水回送至景观池内过程中将气体曝入至水中;
所述抽水管(21)通过伸缩导水管(22)与处理装置相连,景观池侧壁上具有向循环处理室延伸的多个容纳室(23),上述抽水管缩短至最大位置时,所述水藻清理部件收纳于该容纳室(23)内;所述水藻清理部件包括金属壳体(31)、设于金属壳体一端上的扩口罩(32)、与金属壳体另一端相连的延伸管(33)、设于扩口罩端部上的两组清理组件,该清理组件包括两可转动穿设于扩口罩上的清理辊(34)、形成于两清理辊件的导料空间(35)及固定设于清理辊端部上的齿轮;所述角度调节部件包括设于所述抽水管端部上的环形槽(41)、设于所述延伸管外侧壁上的一圈齿圈(42)、与该齿圈相啮合的传动齿轮(43)及与该传动齿轮相连的电机(44);所述齿圈(42)外设有保护罩壳(45),该电机(44)固连于保护罩壳(45)内,所述齿轮通过皮带与该传动齿轮(43)传动连接,所述扩口罩(32)下部设有罩设于所述齿轮外的齿轮罩(321);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旋转电机(51)和多组驱动组件,每组驱动组件均包括固设于所述容纳室侧壁上的第一支撑座(52)、固设于所述处理装置上的第二支撑座(53)、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支撑座(52)和第二支撑座(53)上的丝杆(54)、与该丝杆相连的带轮(55)、与所述抽水管固连的环套(56)、固设于环套上的凸部(57)及设于凸部上供所述丝杆(54)穿过的螺纹孔;所述旋转电机(51)与其中一个带轮(55)相连,所述皮带套设于所有上述的带轮(55)上;所述凸部(57)位于所述环套的上部位置,所述容纳室(23)内设有两组支撑件(58),该支撑件为固设于容纳室上的条形块(581)和可转动的嵌设于该条形块上的多个滚柱(582),所述条形块(581)为倾斜设置,上述滚柱(582)与所述抽水管(21)外壁相贴合;所述处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循环处理室内的处理室(61)、设于该处理室侧壁上分别与所述伸缩导水管(22)相对应的多个进水口、设于处理室另一侧位置上的第一出水口(62)和第二出水口(63)及设于处理室内的过滤件(64),该第一出水口(62)设于该第二出水口(63)的上方,该第二出水口(63)设于处理室侧壁的底部位置上;所述回水装置包括可相对景观池前后伸缩动作的多个送水管(71)、设于送水管上侧壁上的多个侧部喷水孔(72)、设于送水管端部上的多个端部喷水孔(73)、分别与多个送水管相连通的分水管(74)及设于分水管上的抽水泵;该分水管(74)通过第一管道(741)和第二管道(742)与所述处理室相连,第一管道(741)位于第二管道(742)上方位置,该第一管道与上述第一出水口(62)相连,该第二管道(742)与上述的第二出水口(63)相连;所述送水管(71)包括与所述分水管相连的第一管体(711)、可滑动的套设于该第一管体外的第二管体(712)、可滑动的套设于该第二管体外的第三管体(713)、设于第二管体(712)端部上与第一管体(711)相配合的第一密封圈及设于第三管体(713)端部上与该第二管体(712)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端部喷水孔(73)设于所述第三管体(713)上,且端部喷水孔(73)与第三管体(713)的侧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侧部喷水孔(7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管体(711)、第二管体(712)、第三管体(713)上,且当第一管体(711)、第二管体(712)、第三管体(713)相互套接时,第一管体(711)、第二管体(712)、第三管体(713)上的侧部喷水孔(72)相互连通;所述第三管体(713)端部上向上延伸形成一凸起部(714),所述齿轮罩(321)下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可与该凸起部相抵触的延伸凸部(715);上述的两组支撑件(58)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凸起部(714)和延伸凸部(715)的宽度;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分水管外部上的曝气罩(81)、设于分水管上的多个曝气孔(82)、设于分水管内的涡轮扇叶、与该涡轮扇叶相连的转轴(84)、与该转轴另一端相连的多个增压板(85)、通过连接板固设于所述处理室外的泵气室(86)、设于该泵气室侧壁上的进气口(87)、设于该进气口对面一侧上的出气头(88)及一端与该出气头相连的导气管(89);该导气管(89)的另一端与曝气罩(81)相连,所述转轴(84)设有涡轮扇叶的一端穿设于分水管(74)内,设有增压板(85)的一端穿出分水管后穿入至泵气室(86)内;上述的多个增压板(85)沿转轴(84)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增压板(85)的侧壁与泵气室(86)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多个曝气孔(82)沿分水管(74)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且曝气孔(82)为倾斜设置,多个曝气孔(82)内分别设有单向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94094.7A CN110863475B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94094.7A CN110863475B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63475A CN110863475A (zh) | 2020-03-06 |
CN110863475B true CN110863475B (zh) | 2020-06-02 |
Family
ID=69658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94094.7A Active CN110863475B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634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4584A (zh) * | 2021-02-05 | 2021-05-14 | 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庭院景观水循环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81465A (ja) * | 2001-12-13 | 2003-07-02 | Nishino Kensetsu Kk | 水底浄化工法 |
CN1884118A (zh) * | 2006-06-07 | 2006-12-27 | 唐文浩 | 一种用于封闭或半封闭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
CN108159757A (zh) * | 2018-01-17 | 2018-06-15 | 宁波沸柴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中悬浮物过滤器 |
CN108532566A (zh) * | 2018-04-27 | 2018-09-14 | 申雪丽 | 一种景观水体循环水利装置 |
-
2019
- 2019-12-16 CN CN201911294094.7A patent/CN1108634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81465A (ja) * | 2001-12-13 | 2003-07-02 | Nishino Kensetsu Kk | 水底浄化工法 |
CN1884118A (zh) * | 2006-06-07 | 2006-12-27 | 唐文浩 | 一种用于封闭或半封闭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
CN108159757A (zh) * | 2018-01-17 | 2018-06-15 | 宁波沸柴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中悬浮物过滤器 |
CN108532566A (zh) * | 2018-04-27 | 2018-09-14 | 申雪丽 | 一种景观水体循环水利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63475A (zh) | 2020-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96672U (zh) | 一种鸡舍粪便清理装置 | |
CN206138876U (zh) | 一种滤芯清洗机 | |
CN110338136B (zh) | 人工养殖环境下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装置 | |
CN110863475B (zh) | 一种生态公园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机构 | |
CN108043871A (zh) | 一种高效土壤污染处理装置 | |
CN216106200U (zh) | 一种mbr型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 |
CN113429061A (zh) | 一种漂浮式河道污染治理设备及治理方法 | |
CN112167662B (zh) | 一种蔬菜清洗生产设备 | |
CN210538781U (zh) | 一种脱水番茄生产用废料回收设备 | |
CN108101128B (zh) | 一种水处理用垃圾提升装置 | |
CN215918359U (zh) | 一种湿润穴盘自动清洗装置 | |
CN206550063U (zh) | 一种茶叶清洗设备 | |
CN213486656U (zh) | 一种生猪屠宰加工装置 | |
CN210009697U (zh) | 一种防堵型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池 | |
CN113418195A (zh) | 一种便于清洁维护的工业废水焚烧炉 | |
CN203952119U (zh) | 自动清理鸡粪装置 | |
CN112219693A (zh) | 一种农业循环灌溉装置 | |
CN111837899A (zh) | 一种高效园林浇灌装置 | |
CN215712025U (zh) | 一种水产养殖水质净化生物反应器 | |
CN211383987U (zh) | 一种养鸡供水系统集中净化装置 | |
CN115382818B (zh) | 一种设施生态农业水培种植用定植板清洁设备 | |
CN216438068U (zh) | 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垂直绿化装置 | |
CN211211241U (zh) | 一种冷冻鸡爪的蒸汽解冻装置 | |
CN218473957U (zh) | 一种新型防病虫害用喷洒装置 | |
CN111977817B (zh) | 一种扬水式充氧生态景观修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997, gudun Road, Sandun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3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East China Geotechnical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Gudun Road 997, Sandun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HUA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Qingong Construction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