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8849A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8849A
CN110848849A CN201911193067.0A CN201911193067A CN110848849A CN 110848849 A CN110848849 A CN 110848849A CN 201911193067 A CN201911193067 A CN 201911193067A CN 110848849 A CN110848849 A CN 110848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compressor
communicated
temperatur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30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卜其辉
许永锋
梁伯启
王茹翰
董世龙
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30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88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8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8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solar energy
    • F25B27/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solar energy in compression type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6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of fluid flow rever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 F24F2005/006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using solar energy
    • F24F2005/006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using solar energy with photovoltaic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回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通以形成换热流路;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包括相连通的进口和出口,第二换热器的进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装置对应第二换热器设置。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第一换热器和压缩机相连通,以形成换热流路,进而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第二换热器的进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光伏发电装置对应第二换热器设置,起到对光伏发电装置降温的作用,提高了光伏发电装置的光电转化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不能达到100%,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太阳能都转化为热能,这部分热量会使太阳能电池板发热,如果不及时带走这部分热量太阳能电池板就会产生温升,而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回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通以形成换热流路;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包括相连通的进口和出口,第二换热器的进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装置对应第二换热器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光伏发电装置,第一换热器和压缩机相连通,以形成换热流路,进而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第二换热器包括相连通的进口和出口,进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从而使得第二换热器能够作为蒸发器以使制冷剂蒸发吸热从而起到制冷降温的作用,其中,光伏发电装置对应第二换热器设置,在光伏发电装置吸收太阳能的过程中,多余的热量将会被第二换热器吸收,从而起到对光伏发电装置降温的作用,提高了光伏发电装置的光电转化效率,进而提高了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电量,同时,光伏发电装置在吸收太阳能的过程中,可散发热量,进一步地,光伏发电装置散发的热量可比空气中的热量更多,也即光伏发电装置还能为空调器提供比空气温度高的热源,相应地提高了空调器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压缩机相连通;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压缩机相连通,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压缩机的回气口、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相连通;其中,第二换热器的进口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相连通,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空调器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分别与压缩机的回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相连通,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相连通,进而通过切换四通阀的连通方向能够使得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构成制冷流路和制热流路,其中,第二换热器的进口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相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使得不论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第二换热器均能作为蒸发器使用,也即均能对光伏发电装置降温,进而提高光伏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第二换热器均通过管道相连通,以供制冷剂流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与四通阀和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风机,对应室外换热器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气液分离器和风机,气液分离器与四通阀和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也即四通阀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从而在换热流路内完成换热的制冷剂流向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再进而压缩机的回气口,进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和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率;风机对应室外换热器设置,可通过风机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截止阀,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第二截止阀,设置在室内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道上;第三截止阀,设置在第二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在空调器中注入制冷剂时,可通过截止阀将管道封堵,进而避免制冷剂流动或泄漏,当然,也可通过截止阀将管道封堵,以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具体地,第一截止阀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第二截止阀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之间的管道上,第三截止阀设置在第二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道上,从而实现对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及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道的封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第一节流元件靠近室外换热器设置;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第二节流元件靠近室内换热器设置;第三节流元件,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的管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第三节流元件,用于对管道中的制冷剂节流以使制冷剂降压,具体地,第一节流元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且靠近室外换热器设置,用于对流向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节流降压,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且靠近室内换热器设置,用于对流向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节流降压,第三节流元件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进口处,用于对流向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节流降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三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毛细管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可以调节,进而可通过电子膨胀阀调节流向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的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回气口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处,用于检测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回气口处,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回气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值,进而根据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可调节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而调节流向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流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光伏发电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光伏发电装置还包括:壳体;太阳能电池板,对应第二换热器设置,第二换热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壳体上;保温层,设置在壳体内,第二换热器位于保温层和太阳能电池板之间;蓄电结构,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光伏发电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太阳能电池板、壳体和保温层,也即第二换热器为光伏发电装置的一部分,太阳能电池板、壳体、保温层及第二换热器整体构成了光伏发电装置,进而可选择性的安装光伏发电装置,也即需要光伏发电装置时可通过三通阀等元件将第二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以及连接到压缩机的回气口的管道上,当不需要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时,可将光伏发电装置拆卸下来,使得用户可自由选择是否安装光伏发电装置。进一步地,太阳能电池板和第二换热器安装在壳体内,且第二换热器位于太阳能电池板和保温层之间,用于对太阳能电池板散热,保温层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进而提高了对太阳能电池板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光伏发电装置还包括蓄电结构,蓄电结构可提供家庭电源或直接并网发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蓄电结构和压缩机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电结构和压缩机相连接,使得蓄电结构可对空调器供电,使得空调器不需要其他电源供电或者只需要其他电源提供少部分的电量,节能环保。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不仅体积小、换热系数大而且换热效率高,可满足更高的能效标准。将微通道换热技术应用到太阳能电池板的冷却上能够很好的满足太阳能电池板的制冷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提出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的温度值和压缩机的回气口的压力值;根据压力值确定压缩机的回气口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根据温度值和饱和温度值调节空调器的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压缩机的回气口的压力值,可得到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再根据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的温度值和饱和温度值能够调节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温度值和饱和温度值调节空调器的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的步骤,具体包括:比较温度值和饱和温度值的大小;基于温度值小于等于饱和温度值,控制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基于温度值等于饱和温度值,控制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根据温度值和饱和温度值调节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时,比较温度值和饱和温度值的大小,当太阳辐射较弱时,太阳能电池板吸热较少时,温度值小于等于饱和温度值,说明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内吸收的热量不足,使其气化程度不够,可通过调节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使其开度减小,从而减小流过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流量,那么在太阳能电池板散发同样热量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单位制冷剂吸收更多的热量,进而提高制冷剂的气化程度,同样地,温度值大于饱和温度值时,说明由第二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吸收的热量过多导致其温度过高,也即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热量较多,需要更多的制冷剂进行中和,进而可将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增加流向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流量,以降低流出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温度。具体地,第三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压力值确定压缩机的回气口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空调器的制冷剂的种类和压力值确定制冷剂对应的饱和阈值;饱和温度值等于饱和阈值和温度阈值之和。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种制冷剂在某一压力下均对应一个饱和温度,也即温度的饱和阈值,因此根据制冷剂的种类和压力值可确定该制冷剂在该种压力值下对应的温度的饱和阈值,饱和温度值等于饱和阈值与温度阈值之和,也即饱和温度值等于该压力值下的饱和阈值与一个预设值的和,从而使得饱和温度值更加准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备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伏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伏发电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伏发电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伏发电装置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空调器,102压缩机,1020回气口,1022排气口,104室外换热器,106室内换热器,108光伏发电装置,1080第二换热器,1082太阳能电池板,1084保温层,1086壳体,110四通阀,112气液分离器,114风机,116第一截止阀,118第二截止阀,120第三截止阀,122第一节流元件,124第二节流元件,126第三节流元件,128温度传感器,130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100、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102、第一换热器(包括室内换热器106和室外换热器104)、第二换热器1080和光伏发电装置108。
具体地,压缩机102包括回气口1020和排气口1022;第一换热器与压缩机102相连通以形成换热流路;第二换热器1080包括相连通的进口和出口,第二换热器1080的进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080的出口与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相连通;光伏发电装置108对应第二换热器1080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102、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1080和光伏发电装置108,第一换热器和压缩机102相连通,以形成换热流路,进而实现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第二换热器1080包括相连通的进口和出口,进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出口与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相连通,从而使得第二换热器1080能够作为蒸发器以使制冷剂蒸发吸热从而起到制冷降温的作用,其中,光伏发电装置108对应第二换热器1080设置,在光伏发电装置108吸收太阳能的过程中,多余的热量将会被第二换热器1080吸收,从而起到对光伏发电装置108降温的作用,提高了光伏发电装置108的光电转化效率,进而提高了光伏发电装置108产生的电量,同时,光伏发电装置108在吸收太阳能的过程中,可散发热量,进一步地,光伏发电装置108散发的热量可比空气中的热量更多,也即光伏发电装置108还能为空调器100提供比空气温度高的热源,相应地提高了空调器100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光伏发电装置108与第二换热器1080对应设置,可以是光伏发电装置108与第二换热器1080相贴合,也可以是光伏发电装置108与第二换热器108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通过第二换热器1080对光伏发电装置108降温,光伏发电装置108与第二换热器1080可以为分体的,也可以为一体的,并且光伏发电装置108与第二换热器1080也可从空调器100的换热流路中拆除。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包括:室内换热器106和室外换热器104,室内换热器106的一端与压缩机102相连通;室外换热器104的一端与压缩机102相连通,室外换热器104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06的另一端相连通;空调器100还包括:四通阀110,四通阀110分别与压缩机102的排气口1022、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室内换热器106和室外换热器104相连通;其中,第二换热器1080的进口分别与室内换热器106和室外换热器104相连通,室内换热器106、室外换热器104、压缩机102、四通阀110和第二换热器1080通过管道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包括室内换热器106和室外换热器104,空调器100还包括四通阀110,四通阀110分别与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压缩机102的排气口1022、室内换热器106和室外换热器104相连通,室内换热器106和室外换热器104相连通,进而通过切换四通阀110的连通方向能够使得压缩机102、室内换热器106、室外换热器104构成制冷流路和制热流路,其中,第二换热器1080的进口分别与室内换热器106和室外换热器104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080的出口与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相连通,使得不论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第二换热器1080均能作为蒸发器使用,也即均能对光伏发电装置108降温,进而提高光伏发电装置108的发电效率。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106、室外换热器104、压缩机102和第二换热器1080均通过管道相连通,以供制冷剂流通。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当四通阀110将压缩机102的排气口1022和室外换热器104相连通、将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与室内换热器106相连通时,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第二换热器1080的进口连接在室外换热器104与室内换热器106之间相连通的管道上,此时,制冷剂由压缩机102流向室外换热器104换热,再由室外换热器104分别流向室内换热器106和第二换热器1080,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106和第二换热器1080内均蒸发吸热,进而对周围环境进行降温;当四通阀110将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和室外换热器104相连通、将压缩机102的排气口1022与室内换热器106相连通时,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第二换热器1080的进口连接在室外换热器104与室内换热器106之间相连通的管道上,此时,制冷剂由压缩机102流向室内换热器106换热,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106内冷凝放热,进而对周围环境制热,然后制冷剂由室内换热器106分别流向室外换热器104和第二换热器1080,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104和室内换热器106内分别蒸发吸热,从而对周围环境降温。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12,气液分离器112与四通阀110和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相连通;风机114,对应室外换热器104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12和风机114,气液分离器112与四通阀110和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相连通,也即四通阀110通过气液分离器112与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相连通,从而在换热流路内完成换热的制冷剂流向气液分离器112进行气液分离后再进而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进而提高了压缩机102的压缩效率和空调器100的制冷或制热效率;风机114对应室外换热器104设置,可通过风机114提高室外换热器104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截止阀116,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4与室内换热器106之间的管道上;第二截止阀118,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06与压缩机102之间的管道上;第三截止阀120,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080与压缩机102之间的管道上。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截止阀116、第二截止阀118和第三截止阀120,在空调器100中注入制冷剂时,可通过截止阀将管道封堵,进而避免制冷剂流动或泄漏,当然,也可通过截止阀将管道封堵,以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具体地,第一截止阀116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4与室内换热器106之间的管道上,第二截止阀118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06和压缩机102之间的管道上,第三截止阀120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080与压缩机102之间的管道上,从而实现对室内换热器106、室外换热器104、压缩机102及第二换热器1080之间的管道的封堵。
具体地,通过第一截止阀116和第三截止阀120可将由压缩机102、室内换热器106、室外换热器104构成的换热流路与光伏发电装置108及第二换热器1080独立起来。
具体地,第三截止阀120还可以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12与四通阀110之间的管道上,或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12与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之间的管道上。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122,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4与室内换热器106之间的管道上,第一节流元件122靠近室外换热器104设置;第二节流元件124,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4与室内换热器106之间的管道上,第二节流元件124靠近室内换热器106设置;第三节流元件126,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080的进口的管道上。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122、第二节流元件124和第三节流元件126,用于对管道中的制冷剂节流以使制冷剂降压,具体地,第一节流元件122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4与室内换热器106之间的管道上,且靠近室外换热器104设置,用于对流向室外换热器104的制冷剂节流降压,第二节流元件124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4与室内换热器106之间的管道上,且靠近室内换热器106设置,用于对流向室内换热器106的制冷剂节流降压,第三节流元件126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080的进口处,用于对流向第二换热器1080的制冷剂节流降压。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二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第三节流元件126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节流元件126为毛细管,毛细管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如图2所示,第三节流元件126为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可以调节,进而可通过电子膨胀阀调节流向第二换热器1080的制冷剂的量。
具体地,第一节流元件122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第二节流元件124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实施例四: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空调器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28,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080的出口处;压力传感器130,设置在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处。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28和压力传感器130,温度传感器128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080的出口处,用于检测第二换热器1080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压力传感器130设置在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处,用于检测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值,进而根据温度传感器128和压力传感器130的检测结果可调节第三节流元件126的开度,进而调节流向第二换热器1080的制冷剂的流量。
实施例五:
如图3至图6所示,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光伏发电装置108包括第二换热器1080,光伏发电装置108还包括:壳体1086;太阳能电池板1082,对应第二换热器1080设置,第二换热器1080和太阳能电池板1082安装在壳体1086上;保温层1084,设置在壳体1086内,第二换热器1080位于保温层1084和太阳能电池板1082之间;蓄电结构(图中未示出),与太阳能电池板108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光伏发电装置108包括第二换热器1080、太阳能电池板1082、壳体1086和保温层1084,也即第二换热器1080为光伏发电装置108的一部分,太阳能电池板1082、壳体1086、保温层1084及第二换热器1080整体构成了光伏发电装置108,进而可选择性的安装光伏发电装置108,也即需要光伏发电装置108时可通过三通阀等元件将第二换热器1080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室内换热器106和室外换热器104之间的管道上,以及连接到压缩机102的回气口1020的管道上,当不需要安装光伏发电装置108时,可将光伏发电装置108拆卸下来,使得用户可自由选择是否安装光伏发电装置108。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板1082和第二换热器1080安装在壳体1086内,且第二换热器1080位于太阳能电池板1082和保温层1084之间,用于对太阳能电池板1082散热,保温层1084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进而提高了对太阳能电池板1082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光伏发电装置108还包括蓄电结构,蓄电结构可提供家庭电源或直接并网发电。
具体地,图5为光伏发电装置108组装好后的示意图,图6为光伏发电装置108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蓄电结构和压缩机10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蓄电结构和压缩机102相连接,使得蓄电结构可对空调器100供电,使得空调器100不需要其他电源供电或者只需要其他电源提供少部分的电量,节能环保。
实施例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1080为微通道换热器。
在该实施例中,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不仅体积小、换热系数大而且换热效率高,可满足更高的能效标准。将微通道换热技术应用到太阳能电池板1082的冷却上能够很好的满足太阳能电池板1082的制冷需求。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空调器100运行制冷模式的时候,从压缩机102压缩出来的高压高温制冷剂,经过四通阀110流向室外换热器104进行冷凝换热,再经过第一节流元件122(电子膨胀阀)后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第三节流元件126(毛细管)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并流向第二换热器1080对太阳能电池板1082进行冷却吸热,然后再流回压缩机102;另一路经过第二节流元件124降压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再经过室内换热器106蒸发,完成制冷后通过四通阀110回到气液分离器112,再回到压缩机102,完成制冷循环。
在空调器100运行制热模式的时候,从压缩机102压缩出来的高压高温制冷剂,经过四通阀110,流到室内换热器106冷凝换热,再经过第二节流元件124(电子膨胀阀)后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第三节流元件126(毛细管)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对第二换热器1080进行冷却吸热,然后流回到压缩机102;另一路经过第一节流元件122降压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再经过室外换热器104蒸发,完成制冷后通过四通阀110回到气液分离器112,再回到压缩机102,完成制热循环。
具体地,光伏发电装置108和空调器100的换热流路由第一截止阀116和第三截止阀120连接起来,通过第三截止阀120和第一截止阀116可以使两个系统独立起来,光伏发电装置108成为空调器100的辅配,供客户选择自由安装。
实施例八: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2:获取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的温度值和压缩机的回气口的压力值;
步骤704:根据压力值确定压缩机的回气口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
步骤706:根据温度值和饱和温度值调节空调器的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压缩机的回气口的压力值,可得到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再根据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的温度值和饱和温度值能够调节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
具体地,由第二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过低时,说明制冷剂气化程度不够,可通过调节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使其开度减小,从而减小流过第二节流元件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而提高制冷剂的气化程度,当由第二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过高时,说明制冷剂气化程度较高,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热量较多,需要更多的制冷剂进行中和,进而可将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增加流向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流量,以降低流出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温度。
具体地,第三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实施例九: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802:获取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的温度值和压缩机的回气口的压力值;
步骤804:根据压力值确定压缩机的回气口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
步骤806: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等于饱和温度值,若是,则跳转至步骤810,若否,则跳转至步骤808;
步骤808: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大;
步骤810: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
在该实施例中,在根据温度值和饱和温度值调节第三节流元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时,比较温度值和饱和温度值的大小,当太阳辐射较弱时,太阳能电池板吸热较少时,温度值小于等于饱和温度值,说明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内吸收的热量不足,使其气化程度不够,可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其开度减小,从而减小流过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流量,那么在太阳能电池板散发同样热量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单位制冷剂吸收更多的热量,进而提高制冷剂的气化程度,同样地,温度值大于饱和温度值时,说明由第二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吸收的热量过多导致其温度过高,也即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热量较多,需要更多的制冷剂进行中和,进而可将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大,增加流向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流量,以降低流出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步骤802具体包括:根据空调器的制冷剂的种类和压力值确定制冷剂对应的饱和阈值;饱和温度值等于饱和阈值和温度阈值之和。
在该实施例中,每种制冷剂在某一压力下均对应一个饱和温度,也即温度的饱和阈值,因此根据制冷剂的种类和压力值可确定该制冷剂在该种压力值下对应的温度的饱和阈值,饱和温度值等于饱和阈值与温度阈值之和,也即饱和温度值等于该压力值下的饱和阈值与一个预设值的和,从而使得饱和温度值更加准确。
具体地,温度阈值为预先输入在空调器的程序内的,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至5℃中的任意数值。
实施例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备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回气口和排气口;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以形成换热流路;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相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
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一节流元件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
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节流元件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
第三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的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处;
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包括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还包括:
壳体;
太阳能电池板,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之间;
蓄电结构,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结构和所述压缩机相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
8.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的温度值和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的压力值;
根据所述压力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
根据所述温度值和所述饱和温度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值和所述饱和温度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比较所述温度值和所述饱和温度值的大小;
基于所述温度值小于等于所述饱和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
基于所述温度值大于所述饱和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压力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制冷剂的种类和所述压力值确定制冷剂对应的饱和阈值;
所述饱和温度值等于所述饱和阈值和温度阈值之和。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1911193067.0A 2019-11-28 2019-11-28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8488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3067.0A CN110848849A (zh) 2019-11-28 2019-11-28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3067.0A CN110848849A (zh) 2019-11-28 2019-11-28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8849A true CN110848849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06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3067.0A Pending CN110848849A (zh) 2019-11-28 2019-11-28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4884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7639A (zh) * 2009-02-11 2009-07-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空冷双蒸发器热泵机组
CN107062703A (zh) * 2017-05-13 2017-08-18 上海博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vt集热器的直流热泵系统
CN107401855A (zh) * 2017-08-03 2017-11-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可利用太阳辐射和天空冷辐射实现昼夜分时热电冷供应的pvt热泵系统
CN107940800A (zh) * 2017-11-01 2018-04-2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空调系统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KR20190090972A (ko) * 2018-01-26 2019-08-05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태양광열과 지열을 이용한 직접 냉매 순환식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0375462A (zh) * 2019-08-19 2019-10-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喷射与热泵复合系统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7639A (zh) * 2009-02-11 2009-07-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空冷双蒸发器热泵机组
CN107062703A (zh) * 2017-05-13 2017-08-18 上海博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vt集热器的直流热泵系统
CN107401855A (zh) * 2017-08-03 2017-11-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可利用太阳辐射和天空冷辐射实现昼夜分时热电冷供应的pvt热泵系统
CN107940800A (zh) * 2017-11-01 2018-04-2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空调系统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KR20190090972A (ko) * 2018-01-26 2019-08-05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태양광열과 지열을 이용한 직접 냉매 순환식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0375462A (zh) * 2019-08-19 2019-10-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喷射与热泵复合系统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商业部冷藏加工企业管理局编: "《冷库制冷技术》", 31 March 1980,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编辑委员会: "《水运技术词典.轮机管理分册》", 31 May 1984, 人民交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1396B2 (en) Air conditioner heat-radiating circulation system
US8001802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03628875U (zh) 散热器组件、空调器及空调系统
CN105091395A (zh)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CN106288080B (zh) 喷气增焓空调系统
Ro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multi-evaporator mutual defrosting system for air source heat pumps
CN110848850B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4638880A (zh) 变流器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变流器冷却系统的空调机组
CN104019573A (zh) 空调器
CN101319832A (zh) 适用于寒冷环境的高效空气源热泵
CN107327997B (zh) 空调系统
CN111121200A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10848849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3518143U (zh) 空调器
CN110848848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0848851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3501358U (zh) 空调系统
CN219572353U (zh) 调温系统
KR100930762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219283681U (zh) 一种空调和热水器一体机
CN213395650U (zh) 一种建筑物空调多系统氟水联合机组
CN219572327U (zh) 热管理系统
CN203704204U (zh) 用于电气柜的空调器
CN203518326U (zh) 一种家用三联供系统
CN219103310U (zh) 换热系统以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