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1558A -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1558A
CN110761558A CN201910933426.5A CN201910933426A CN110761558A CN 110761558 A CN110761558 A CN 110761558A CN 201910933426 A CN201910933426 A CN 201910933426A CN 110761558 A CN110761558 A CN 110761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support
basement
supporting
p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34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
李义轩
全小勇
郑学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34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15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1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15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14Bracing or strutting arrangements for formwalls; Devices for aligning fo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0007Base structures; Cella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模板,用于置于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且与各支护桩相平行;多个支撑机构,沿支护桩的高度方向设置于各支护桩与模板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设置于模板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本发明中,通过在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设置模板,多个支撑机构设置于各支护桩与模板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对模板的第二面进行加固支撑,能够稳定地对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进行支撑,即使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的空间狭小,也能够起到稳固的支撑加固作用,提高了支撑效果。

Description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外墙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建筑密集区域的工程建设,往往因红线范围较狭窄,基坑支护桩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距离受到限制。因此,为了节省空间,会减少基坑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间距。在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室外墙外侧与基坑支护桩之间的间距较小,操作空间不足,无法采用正常的双面支模方式,降低了支撑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外墙外侧与基坑支护桩之间的空间狭小不易支撑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模板,用于置于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且与各支护桩相平行;多个支撑机构,沿支护桩的高度方向设置于各支护桩与模板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设置于模板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支撑机构均包括:多个连接组件,各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支护桩,并且,各连接组件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转接件,横设于各连接组件;多个加固件,每个加固件的第一端均与转接件相连接,每个加固件的第二端均与模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连接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各连接件并列设置且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连接件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相连接,转接件放置于各连接件的第二端的上方,并且,转接件与各连接件的第二端均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连接件均为钢筋,每个钢筋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通过植筋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支撑机构均还包括:多个紧固件和多个限位机构;其中,模板对应于每个加固件处均开设有穿设孔,每个加固件的第二端穿设于对应的穿设孔后与一个紧固件相紧固;各限位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加固件,每个限位机构均用于对模板进行限位,以防止模板向支护桩处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限位机构均为限位块,每个限位块均设置于对应的加固件且紧贴模板的第一面。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加固件设置有止水环。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加固机构包括:多个木枋背楞,沿模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模板的第二面;多个钢管背楞,沿模板的高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各木枋背楞,并且,各钢管背楞与各木枋背楞垂直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加固机构还包括:多个斜撑,倾斜地且间隔地设置于模板的第二面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的底部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并且,混凝土将模板、加固机构和多个支撑机构均浇筑在内。
本发明中,通过在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设置模板,多个支撑机构设置于各支护桩与模板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对模板的第二面进行加固支撑,能够稳定地对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进行支撑,即使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的空间狭小,也能够起到稳固的支撑加固作用,提高了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置于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模板1、多个支撑机构4和加固机构。其中,模板1置于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并且,模板1与各支护桩2相平行,具体地,模板1的高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与各支护桩2的高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相平行。模板1与各支护桩2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模板1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各支撑机构4设置于各支护桩2与模板1的第一面之间,各支撑机构4沿支护桩2的高度方向设置。优选的,各支撑机构4沿支护桩2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
加固机构设置于模板1的第二面,以对模板1进行加固。模板1的第二面与第一面为相对的两个面,其中,模板1的第一面朝向各支护桩2,模板1的第二面朝向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设置模板1,多个支撑机构4设置于各支护桩2与模板1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对模板1的第二面进行加固支撑,能够稳定地对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进行支撑,即使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的空间狭小,也能够起到稳固的支撑加固作用,提高了支撑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外墙外侧与基坑支护桩之间的空间狭小不易支撑的问题。
继续参见图1和图2,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机构4均可以包括:转接件42、多个连接组件和多个加固件43。其中,连接组件的数量与支护桩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支护桩2,并且,各连接组件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更为具体地,各连接组件均处于同一水平线。
具体地,每个连接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41。各连接件41均为并列设置,并且,相邻两个连接件41之间均具有预设间隙。各连接件41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各连接件41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每个连接件41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2相连接,转接件42放置于各连接件41的第二端的上方(相对于图1而言),并且,转接件42与各连接件41的第二端均相连接。优选的,转接件42与各连接件41的第二端均为焊接连接。
具体实施时,每个连接组件中连接件4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相邻两个连接件41之间的预设间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优选的,每个连接件41均为钢筋,每个钢筋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2通过植筋的方式连接,有效地确保了连接件41与支护桩2之间的稳定连接。具体实施时,钢筋为φ25钢筋,钢筋植入支护桩2不少于15d。
转接件42横设于各连接组件,并且,转接件42与各连接组件均连接。由于各连接组件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则转接件42处于平直状态。
每个加固件43的第一端均与转接件42相连接,每个加固件43的第二端均与模板1相连接。优选的,各加固件43沿转接件42的长度方向(图2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均匀分布。
具体实施时,转接件42可以为方钢,方钢的型号为80*50*5mm。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各支撑机构4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继续参见图1和图2,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机构4均还可以包括:多个紧固件和多个限位机构44。其中,紧固件的数量与加固件4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模板1对应于每个加固件43处均开设有穿设孔,每个加固件43的第二端穿设于对应的穿设孔后与一个紧固件相紧固。具体地,每个第二加固件43的第二端穿设模板1的穿设孔后置于模板1的第二面,则紧固件置于模板1的第二面处。
每个加固件43均可以为对拉螺栓,以提高了加固件43的强度。每个紧固件均可以为螺母,则每个对拉螺栓的第一端均与转接件42相连接,每个对拉螺栓的第二端穿设于对应的穿设孔后与一个螺母相螺接,以实现对拉螺栓与螺母之间的相对固定。
多个限位机构44与多个加固件4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限位机构44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加固件43,每个限位机构44均用于对模板1进行限位,以防止模板1向支护桩2处移动。
优选的,每个限位机构44均可以为限位块,每个限位块均设置于对应的加固件43,并且,每个限位块均紧贴模板1的第一面,以对模板1的第一面进行限位,防止模板1向支护桩2处移动。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每个加固件43均是穿设模板1后在模板1的第二面处与紧固件相紧固,限位机构44对模板1进行限位,即对模板1的第一面进行限制,防止模板1向支护桩2处移动,有效地确保了模板1的位置保持不动,使得模板1稳定地支撑。
上述各实施例中,每个加固件43均设置有止水环5,止水环5用于进行止水。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加固机构可以包括:多个木枋背楞6和多个钢管背楞7。其中,多个木枋背楞6沿模板1的长度方向(图2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模板1的第二面。具体地,各木枋背楞6均为并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木枋背楞6之间均具有预设间隙,并且,每个木枋背楞6均与模板1的第二面相连接。优选的,各木枋背楞6沿模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具体实施时,木枋背楞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具体实施时,相邻的两个木枋背楞6之间的预设间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多个钢管背楞7沿模板1的高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木枋背楞6,具体地,各钢管背楞7均为并列设置,相邻的两个钢管背楞7之间均具有预设间隙,并且,每个钢管背楞7均与各木枋背楞6均相连接。各钢管背楞7与各木枋背楞6垂直交叉设置,则各钢管背楞7与各木方木楞6形成了井字形。优选的,各钢管背楞7沿模板1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
具体实施时,钢管背楞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具体实施时,相邻的两个钢管背楞7之间的预设间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木枋背楞6和多个钢管背楞7垂直交叉设置,形成井字形结构,提高了加固的强度,进而对模板1进行稳固地支撑。
继续参见图1和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加固机构还可以包括:多个斜撑8。其中,各斜撑8倾斜地设置于模板1的第二面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的底部之间,具体地,每个斜撑8的一端与模板1的第二面相连接,每个斜撑8的第二面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的底部相连接。
各斜撑8均为间隔设置,即,相邻两个斜撑8之间具有预设间隙,该预设间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各斜撑8的长度可以沿模板1的高度不断增长。
具体实施时,各斜撑8可沿模板1的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均均匀分布。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斜撑8,来对模板1进行支撑,有效地提高了支撑的强度,保证稳定地支撑。
上述各实施例中,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并且,混凝土将模板1、加固机构和多个支撑机构4均浇筑在内。在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浇筑混凝土,能够避免后期因回填土无法压实导致地面沉降,确保了后期回填土的压实度和压实效果。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的安装方法:在每个支护桩1的顶部(图1所示的上部)位置处均植入两根钢筋,由每个支护桩1的顶部向底部(图1所示的下部)间隔一定距离依次植入钢筋,则形成了多排钢筋。在每排钢筋的端部放置转接件42,并将转接件42与钢筋焊接连接。以其中一排钢筋的设置结构为例,即以其中一个支撑机构4的结构为例进行介绍。在转接件42上焊接多个加固件43,每个加固件43的第一端与转接件42焊接连接,并在每个加固件43靠近第二端处均设置限位块,在每个加固件43的中间部位焊接止水环5。安装模板1,并在对应于每个加固件43的位置处开设有穿设孔,每个加固件43穿设于对应的穿设孔后,每个加固件43的第二端与紧固件相紧固。在模板1的第二面安装多个木枋背楞6和多个钢管背楞7,并加固模板1,检查模板1的垂直度。然后,搭设上层楼板内支撑架3,安装上层梁板模板及钢筋,再根据地下室外墙的高度设置多个斜撑8进行固定。最后,在地下室外墙及其与各支护桩2之间浇筑混凝土,并将各结构均浇筑在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设置模板1,多个支撑机构4设置于各支护桩2与模板1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对模板1的第二面进行加固支撑,能够稳定地对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进行支撑,即使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的空间狭小,也能够起到稳固的支撑加固作用,提高了支撑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1),用于置于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且与各所述支护桩(2)相平行;
多个支撑机构(4),沿所述支护桩(2)的高度方向设置于各所述支护桩(2)与所述模板(1)的第一面之间;
加固机构,设置于所述模板(1)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机构(4)均包括:
多个连接组件,各所述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所述支护桩(2),并且,各所述连接组件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转接件(42),横设于各所述连接组件;
多个加固件(43),每个所述加固件(43)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转接件(42)相连接,每个所述加固件(43)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模板(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
至少两个连接件(41),各所述连接件(41)并列设置且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所述连接件(41)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2)相连接,所述转接件(42)放置于各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的上方,并且,所述转接件(42)与各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均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件(41)均为钢筋,每个所述钢筋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2)通过植筋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机构(4)均还包括:多个紧固件和多个限位机构(44);其中,
所述模板(1)对应于每个所述加固件(43)处均开设有穿设孔,每个所述加固件(43)的第二端穿设于对应的穿设孔后与一个所述紧固件相紧固;
各所述限位机构(44)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所述加固件(43),每个所述限位机构(44)均用于对所述模板(1)进行限位,以防止所述模板(1)向所述支护桩(2)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机构(44)均为限位块,每个所述限位块均设置于对应的加固件(43)且紧贴所述模板(1)的第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固件(43)设置有止水环(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包括:
多个木枋背楞(6),沿所述模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模板(1)的第二面;
多个钢管背楞(7),沿所述模板(1)的高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各所述木枋背楞(6),并且,各所述钢管背楞(7)与各所述木枋背楞(6)垂直交叉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还包括:
多个斜撑(8),倾斜地且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模板(1)的第二面与所述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的底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护桩(2)与所述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并且,所述混凝土将所述模板(1)、所述加固机构和多个支撑机构(4)均浇筑在内。
CN201910933426.5A 2019-09-29 2019-09-29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Pending CN1107615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3426.5A CN110761558A (zh) 2019-09-29 2019-09-29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3426.5A CN110761558A (zh) 2019-09-29 2019-09-29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1558A true CN110761558A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30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3426.5A Pending CN110761558A (zh) 2019-09-29 2019-09-29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155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0575A (ja) * 1998-11-27 2000-06-13 Japan Power Fastening Co Ltd 構築物用基礎の鉄筋枠及び型枠支持具
US8938882B2 (en) * 2004-08-02 2015-01-27 Tac Technologies, Llc Reinforced structural member and frame structures
CN206468008U (zh) * 2017-01-17 2017-09-05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体系
CN207228617U (zh) * 2017-08-31 2018-04-13 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的混凝土浇筑模板抗浮结构
CN207633759U (zh) * 2017-11-21 2018-07-20 广西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一种单面支模装置
CN110144936A (zh) * 2019-06-05 2019-08-20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毗邻支护桩地下室外墙单边支模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0575A (ja) * 1998-11-27 2000-06-13 Japan Power Fastening Co Ltd 構築物用基礎の鉄筋枠及び型枠支持具
US8938882B2 (en) * 2004-08-02 2015-01-27 Tac Technologies, Llc Reinforced structural member and frame structures
CN206468008U (zh) * 2017-01-17 2017-09-05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体系
CN207228617U (zh) * 2017-08-31 2018-04-13 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的混凝土浇筑模板抗浮结构
CN207633759U (zh) * 2017-11-21 2018-07-20 广西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一种单面支模装置
CN110144936A (zh) * 2019-06-05 2019-08-20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毗邻支护桩地下室外墙单边支模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67170B1 (ko) 보강토옹벽 축조공법
CN111778990A (zh) 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6108535U (zh) 一种装配式基坑钢围檩连接结构
CN110761558A (zh)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CN104831928A (zh) 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
CN213836666U (zh) 基坑工程带格构柱预制混凝土非首道支撑体系
CN213233482U (zh) 带有防水功能的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2506301U (zh) 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内支撑体系
KR20090116342A (ko) 콘크리트토류벽용 트러스패널 과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흙막이벽 시공방법
CN111206602B (zh) 一种局部垮塌高边坡格构梁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KR102355446B1 (ko) 지중수직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2746628A (zh) 现浇综合管廊模板支撑结构和现浇综合管廊施工方法
CN209907886U (zh) 一种可调节的装配式楼梯施工平台
CN112177012A (zh) 基坑工程带格构柱预制混凝土非首道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KR100417487B1 (ko) 쇄석 채움 옹벽
KR102582018B1 (ko) 철골보 단부 매립형 테두리보를 이용한 철골보 역타공법
JP2876182B2 (ja) 仮設シャッター用ジョイント基礎
CN215926046U (zh) 一种组合式装配式板式基础
KR200273547Y1 (ko) 보강토옹벽 축조구조
CN219344030U (zh) 一种用于内衬墙的预埋对拉螺杆装置
CN218757586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围墙及围墙基础
CN110847353B (zh) 一种简便的支架防沉降施工方法
CN219527672U (zh) 一种装配式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CN217460609U (zh) 一种逆作法的水平钢支撑结构
CN215626045U (zh) 一种基槽处施工升降机防护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