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3242B - 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及其除尘装置和凹版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及其除尘装置和凹版印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33242B CN110733242B CN201911021839.2A CN201911021839A CN110733242B CN 110733242 B CN110733242 B CN 110733242B CN 201911021839 A CN201911021839 A CN 201911021839A CN 110733242 B CN110733242 B CN 1107332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rushing
- shaft
- communicated
-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02—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cleaning devices for sheets or we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02—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 B03C3/04—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dry type
- B03C3/06—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dry type characterised by presence of stationary tube electr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24—Cylinder-tripping devices; Cylinder-impression adjustments
- B41F13/34—Cylinder 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5/00—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及其除尘装置和凹版印刷机,其凹版印刷机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有印刷内腔、后处理腔,后处理腔内设置有烘烤板、第四输送辊、吹气盒和吸气盒、第五输送辊,烘烤板内置有电热丝;吹气盒用于向承印物两端面吹气;吸气盒用于抽吸后处理腔内的空气;两根第四输送辊、两根第五输送辊各组成一对,且每根第四输送辊、第五输送辊分别安装在上辊轴或下辊轴上;吹气盒的进气端与除静电装置的排气接头连通,除静电装置的进气接头与除尘装置的除尘排气管连通且除静电装置的第一过气管、第二过气管分别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除尘排气管还与增压泵的进气口连通;除尘装置的除尘进气管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气泵的进气口与吸气盒内部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及其除尘装置和凹版印刷机。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机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印刷设备,其结构相对简单,能够适用于大幅印刷要求。目前的凹版印刷机主要是采用具有阴雕图案的印刷辊,通过印刷辊蘸墨水以将图案印刷在承印物上。发明人在长时间使用凹版印刷机后,发现目前的凹版印刷机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对承印物的厚度要求是固定的,主要是印刷物两侧的输送辊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因此在面对不同厚度的承印物时,需要通过不同的印刷机进行印刷。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采购、管理、维护成本,也给工人的操作带来了复杂的选择。
、为了避免承印物上的灰尘、颗粒等影响印刷效果,在承印物进入印刷辊前需要对承印物表面进行清理,目前采用的方式是胶粘,也就是采用具有黏性的黏胶辊在承印物表面上滚动,从而利用承印物上的黏性去除承印物上的灰尘等大颗粒杂质。但是这种方式首先对于一些容易脱毛、脱层的承印物就不合适,另外需要频繁检修、更换黏胶辊,造成后期维护成本大大上升。
、在印刷完成后需要对承印物进行及时的烘干,烘干后需要进行吹风降温,为了避免气流中的颗粒对印刷面造成影响(因为烘干后油墨不一定干透,此时一旦灰尘等固体颗粒落在印刷面上势必造成印刷面被污染,严重影响印刷效果),一般需要对气流进行过滤处理,目前主要是采用空气滤芯进行过滤。这种方式过滤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其产生的阻力比较大,这就造成能耗比较高,而且滤芯需要定时检修、更换,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使用、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及其除尘装置和凹版印刷机,其放电柱清扫机构能够对放电柱进行有效清扫;其除尘装置通过静电除尘方式能够在保证与空气滤芯几乎相同的除尘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气流阻力,从而降低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其用于清扫放电柱,包括第二刷洗盘、安装环,第二刷洗盘安装在导气轴上,放电柱一端穿过安装环后与第二导电环可圆周转动、导电装配,所述放电柱与第二导电环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二导电环固定在安装环内,安装环固定在导气轴外壁上;所述第二导电环与第一导电环接触导电;所述第一导电环固定在导气轴外壁上,导电环通过导电柱与滑环的定子连接导电,滑环的转子与进电柱一端导电连接、固定,滑环的定子固定在绝缘架内;
所述导气轴与第二刷洗盘装配的部分上设置有导气轴通孔,所述导气轴通孔贯穿导气轴;所述第二刷洗盘与导气轴通孔对应处设置有布气环槽,所述布气环槽通过引气孔与第二刷洗滑槽连通,所述引气孔、第二刷洗滑槽均设置在第二刷洗盘上;
所述第二刷洗滑槽卡合、可滑动、密封安装有第二刷洗滑块,第二刷洗滑块装入第二刷洗滑槽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刷洗滑槽卡合、可滑动、密封装配,且第二限位块不能穿出第二刷洗滑槽;所述第二刷洗滑块穿出第二刷洗滑槽的端面上固定有无数第二刷毛,所述第二刷毛位于放电柱下方。
优选地,所述进电柱另一端与第二导线一端导电连接,第二导线另一端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负极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刷洗盘、安装环、绝缘架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且绝缘架通过连接板与导气轴的内壁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环上设置有导电环槽,导电环槽与第二导电环卡合、导电装配固定;所述第一导电环上设置有导电凸柱,所述放电柱装入安装环内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大端、导电转轴孔,所述限位大端与设置在安装环内的限位轴孔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导电转轴孔与导电凸柱插接、可圆周转动、导电装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上述放电柱清扫机构的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筒,所述除尘筒内部为中空的除尘内腔,且除尘筒顶部通过除尘顶盖封闭、底部设置有锥形的锥桶,所述锥桶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小;
所述锥桶最底部与除尘进气管一端连通,除尘进气管另一端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除尘内腔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保持盘、第一刷洗盘和绝缘筒、吸附筒、第二保持盘、导流筒、第三保持盘、第二刷洗盘;
所述导气轴穿出除尘端盖的一端与引气管一端连通,引气管与第二气阀的出口连通;引气管与导气轴导气、密封、可圆周转动装配;导气轴内部为中空的导气内腔;
所述吸附筒的内壁与绝缘筒的内壁平齐,所述吸附筒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且通过第一导线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负极导电连接;吸附筒固定在绝缘筒与第二保持盘之间;所述第二刷洗盘与第三保持盘之间安装有放电柱,放电柱带有高压负电。
优选地,导气轴位于第二保持盘、导流筒、第三保持盘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往复螺纹,往复螺纹在导气轴上形成往复丝杆,所述往复螺纹顶部与第一刷洗盘上的驱动凸起卡合、可滑动装配;
所述第一刷洗盘安装在绝缘筒内侧,绝缘筒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第一刷洗盘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刷洗内环、第一刷洗外环,所述第一刷洗内环、第一刷洗外环之间通过第一刷洗辐条连接固定,所述驱动凸起设置在第一刷洗内环内壁上,所述第一刷洗内环套装在导气轴外部;
所述第一刷洗辐条、第一刷洗外环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刷洗滑槽、第二刷洗滑槽,所述第一刷洗滑槽、第二刷洗滑槽分别与第一刷洗滑块、第一刷洗限位块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刷洗限位块固定在第一刷洗滑块上;
所述第一刷洗滑块伸出第一刷洗滑槽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一毛刷、第一毛刷面向绝缘筒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刷毛,第一刷毛在第一刷洗压簧的弹力推动下始终保持与绝缘筒的内壁贴紧。
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持盘与第三保持盘之间安装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内部为与除尘内腔连通的导流内筒,所述导流内筒为中间直径较小,且其在轴向上的直径由中间最小部分向两端逐渐变大;
所述第一保持盘、第一刷洗盘、第二保持盘、导流筒、第三保持盘、第二刷洗盘分别同轴安装在导气轴外壁上,且导气轴与第二刷洗盘装配的一端端部封闭、另一端穿出除尘端盖;且所述导气轴分别与第一保持盘、第一刷洗盘、第二保持盘、导流筒、第三保持盘、第二刷洗盘可圆周转动装配,导气轴与除尘端盖、第二刷洗盘不可轴向移动装配。
优选地,所述导气轴穿出除尘顶盖的一端与第二齿轮装配固定,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第一齿轮固定在刷洗输出轴上,刷洗输出轴一端穿出电机固定架后装入刷洗电机内,刷洗电机通电后可驱动刷洗输出轴圆周转动,电机固定架固定在顶盖上;
在除尘进气管上安装有换向阀,换向阀的出口与除尘进气管连通、第一进口与气泵的出口连通、第二进口与排气泵的进口连通,换向阀择一将其出口与第一进口、第二进口连通。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上述除尘装置的凹版印刷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为印刷内腔,印刷内腔内安装有存放槽,存放槽内存放有用于印刷的油墨,存放槽内的油墨与印刷辊接触,且印刷辊侧壁与刮刀板一端贴合;所述印刷辊上方安装有胶辊,印刷内腔中位于胶辊、印刷辊两侧分别安装有上下为一对的除静电辊和第二输送辊、第三输送辊;上下两根第二输送辊、第三输送辊、除静电辊、印刷辊和胶辊分别安装在不同的上辊轴、下辊轴上,所述上辊轴、下辊轴分别与外壳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上辊轴、下辊轴两端分别穿出外壳后与带轮装配固定,同步带分别绕过各个带轮、调节轮后构成带传动机构;调节轮属于调距机构;
所述外壳内部还设置有后处理腔,所述后处理腔内、在承印物运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一对烘烤板、一对第四输送辊、吹气盒和吸气盒、一对第五输送辊,所述烘烤板内置有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发热;所述吹气盒用于向承印物两端面吹气;所述吸气盒用于抽吸后处理腔内的空气;两根第四输送辊、两根第五输送辊各组成一对,且每根第四输送辊、第五输送辊分别安装在上辊轴或下辊轴上;
所述吹气盒的进气端与除静电装置的排气接头连通,除静电装置的进气接头与除尘装置的除尘排气管连通且除静电装置的第一过气管、第二过气管分别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除尘排气管还与增压泵的进气口连通,增压泵用于对气流进行增压;
所述第一过气管、第二过气管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的管道上串联有第三气阀;所述除尘装置的除尘进气管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气泵的进气口与吸气盒内部连通;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还与补气管连通,补气管与第四气阀串联。
优选地,所述上辊轴穿过带轮后与调节板可圆周转动装配,调节板固定在调距板上,调距螺杆、调距导向杆分别贯穿调距板且两端分别与上调距固定板、下调距板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调距螺杆与调距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且调距板螺杆一端穿出下调距固定板后与第一调距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调距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距电机、第二调距电机、同步带,所述外壳与上辊轴装配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调节槽,所述上辊轴可在第二调节槽内、竖直方向上滑动;所述调节轮安装在调节轴上,调节轴两端分别与第一轴环、第二轴环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一轴环卡装入第一调节槽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二轴环卡装在调节块内,调节块与调节拉簧一端装配固定,调节拉簧另一端与调节弹簧块装配固定,所述调节弹簧块与调节滑槽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调节滑槽由两块调节滑板构成且调节滑槽远离调节轮一端通过调节端板封闭;调节螺杆一端穿过调节弹簧块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调节螺杆另一端与第二调距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同步带还绕过张力传感器且与张力传感器压紧,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同步带的张力,且张力传感器的信号端与PLC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所述增压泵的排气口还与另一除静电装置的进气接头连通,此除静电装置的排气接头与吹气板上的吹气孔一端连通,此除静电装置的第一过气管、第二过气管分别与第一气阀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气阀的排气口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增压泵的排气口与第三气阀连通的管路还与排气支管一端连通,排气支管上串联有第二气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在承印物进入印刷辊前进行高压气流吹扫,可以有效降低承印物表面上的杂质从而保证印刷效果。另外增加调距机构,能够实现上下输送辊之间间距的灵活调节,从而适应于不同厚度的承印物,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购买成本及后期的维护、管理成本。
、本发明的除尘装置采用静电除尘的方式,其效果与采用空气滤芯除尘方式差不多,但是由于气流阻力小,因此能耗偏低。而且无需更换,在需要清理时只需要转动导气轴,通过第一毛刷对吸附筒内壁进行刷洗即可。因此无耗材产生,后期维护成本、使用成本较低。
、本发明采用除静电装置实现对气流进行除静电处理,从而防止静电影响吹扫效果。另外放电针可以通过滚轮和静电刷毛实现清理,从而防止吸附在放电针上的颗粒影响其放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5、图7-8是本发明的调距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导电条、第二导电条、导电块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除静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A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静电毛刷、放电针、滚轮的端面截面图。
图12-图19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5为图14中F1处放大图,图17为图16中F2处放大图,图18、图19各为图16中B-B、C-C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除尘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放电柱、第二导电环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图21,本实施例的凹版印刷机,包括外壳110,所述外壳110内部为印刷内腔111,印刷内腔111内安装有存放槽120,存放槽120内存放有用于印刷的油墨,存放槽120内的油墨与印刷辊232接触,从而使得印刷辊232携带油墨,且印刷辊232侧壁与刮刀板130一端贴合,使用时,通过刮刀板刮除多余油墨;所述刮刀板130另一端固定在外壳110内或存放槽120上。
所述印刷辊232上方安装有胶辊231,使用时,承印物900进入印刷辊232与胶辊231之间的间隙,从而压紧承印物且印刷辊232对承印物的表面进行印刷。印刷内腔111中位于胶辊231、印刷辊232两侧分别安装有上下为一对的除静电辊221和第二输送辊212、第三输送辊213。使用时,承印物900通过上下两根第二输送辊212、除静电辊221后就进入印刷辊与胶辊之间,然后通过第三输送辊213输出至上下两块烘烤板350之间进行烘烤;
上下两根第二输送辊212、第三输送辊213、除静电辊221、印刷辊232和胶辊231分别安装在不同的上辊轴631、下辊轴632上,所述上辊轴631、下辊轴632分别与外壳11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上辊轴631、下辊轴632两端分别穿出外壳110后与带轮711装配固定,同步带710分别绕过各个带轮711、调节轮712后构成带传动机构。上辊轴631、下辊轴632至少其中一根与输送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从而通过输送电机通电后能够驱动第二输送辊、除静电辊、印刷辊、胶辊、第三输送辊圆周转动,以实现对承印物900的输送、印刷。
调节轮712属于调距机构,且所述调距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距电机420、第二调距电机410、同步带710,所述外壳110与上辊轴631装配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调节槽113,所述上辊轴631可在第二调节槽113内、竖直方向上滑动;所述调节轮712安装在调节轴610上,调节轴610两端分别与第一轴环611、第二轴环612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一轴环611卡装入第一调节槽112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二轴环612卡装在调节块510内,调节块510与调节拉簧520一端装配固定,调节拉簧520另一端与调节弹簧块530装配固定,所述调节弹簧块530与调节滑槽142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调节滑槽142由两块调节滑板140构成且调节滑槽142远离调节轮712一端通过调节端板141封闭;
调节螺杆620一端穿过调节弹簧块530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调节螺杆620另一端与第二调距电机4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调距电机410通电后可以驱动调节螺杆620正反转,从而驱动调节弹簧块530在调节滑槽内滑动。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弹簧块530拉动调节块510以实现对同步带710张力的调节,另一方面由于设置有调节拉簧520,因此调节轮712处具有弹性,其可以防止同步带过载而造成输送电机烧坏。
所述上辊轴631穿过带轮711后与调节板1621可圆周转动装配,调节板1621固定在调距板162上,调距螺杆642、调距导向杆641分别贯穿调距板162且两端分别与上调距固定板163、下调距板161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调距螺杆642与调距板162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且调距板螺杆642一端穿出下调距固定板161后与第一调距电机42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调距电机420通电后可以驱动调距板螺杆642在圆周方向上正反转,从而驱动调距板162沿着其轴向移动,也就带动上辊轴631在第一让位槽112内滑动,从而实现调节上辊轴631与下辊轴632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承印物900。
优选地,同步带710还绕过张力传感器460且与张力传感器460压紧,使用时,通过张力传感器检测同步带的张力。一旦张力偏大,则启动第二调距电机,从而驱动调节弹簧块向同步带移动以释放同步带从而降低张力;张力偏小时,第二调距电机则反向驱动调节螺杆620,从而使得调节弹簧块向远离同步带方向移动以收紧同步带直到张力达到预设区间值。这种设计可以保证同步带进行有效传动,但是不至于太紧、增加输送电机的负担。
优选地,所述外壳100内部还设置有后处理腔114,所述后处理腔114内、在承印物运动方向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烘烤板350、一对第四输送辊214、吹气盒250和吸气盒240、一对第五输送辊215,所述烘烤板350内置有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发热,从而对刚印刷的承印物进行烘烤以加速油墨的干燥,所述第四输送辊214、第五输送辊215分别用于输送承印物,当然第四输送辊214、第五输送辊215上也可以设置调距机构。
所述吹气盒250用于向承印物900两端面吹气,从而加速承印物的冷却;所述吸气盒240用于抽吸后处理腔114内的空气,从而实现后处理腔114内气流的循环使用。两根第四输送辊214、两根第五输送辊215各组成一对,且每根第四输送辊214、第五输送辊215分别安装在上辊轴631或下辊轴632上。
所述吹气盒250的进气端与除静电装置A的排气接头A422连通,除静电装置A的进气接头与除尘装置B的除尘排气管B210连通且除静电装置A的第一过气管A611、第二过气管A612分别与增压泵320的排气口连通,除尘排气管B210还与增压泵320的进气口连通,增压泵320用于对气流进行增压,从而增加气流压强;
所述第一过气管A611、第二过气管A612与增压泵320的排气口连通的管道上串联有第三气阀343,第三气阀可以是电磁阀,其用于控制增压泵320的排气口与第一过气管A611、第二过气管A612之间连通的截面大小、气流的通断。
所述除尘装置B的除尘进气管B250与气泵330的排气口连通,气泵330的进气口与吸气盒240内部连通,从而能够对吸气盒产生抽吸的负压;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还与补气管331连通,补气管331与第四气阀344串联,第四气阀344用于控制补气管331的开闭、流量大小。本实施例中补气管331用于对气泵输入空气,从而补充在后处理腔中损失的气流。
所述增压泵320的排气口还与另一除静电装置A的进气接头A421连通,此除静电装置A的排气接头A422与吹气板310上的吹气孔311一端连通,此除静电装置A的第一过气管A611、第二过气管A612分别与第一气阀341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气阀341的排气口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第一气阀341用于调节增压泵向除静电装置A的第一过气管A611、第二过气管A612输入的气流量及其气流通断;所述增压泵的排气口与第三气阀连通的管路还与排气支管一端连通,排气支管上串联有第二气阀342。第二气阀342用于控制排气支管的气流通断及流量。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阀、第二气阀、第三气阀、第四气阀均为电磁节流阀,其控制端分别与PLC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从而可以通过PLC控制其开闭、及导通截面大小来控制流量。所述吹气孔311远离与此除静电装置A的一端向承印物表面倾斜,倾斜方向为由靠近第二输送辊一端向另一端逐渐靠近承印物900。这种设计可以使得从增压泵输送来的高压气流能够直接吹扫承印物表面,从而去除承印物表面的灰尘、固体颗粒等杂质,以免影响到承印物的印刷。而此气流经过除静电装置A除静电后能够在吹扫的同时部分消除承印物上的静电,从而防止静电吸附小颗粒杂质导致清扫效果不理想。
优选地,在外壳位于承印物的进出口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对第一输送辊211、一对第六输送辊216,所述第一输送辊211、第六输送辊216分别用于将承印物输入、输出外壳110。
实际使用时,承印物穿过第一输送辊211,吹气板上的吹气孔对承印物表面进行吹扫,然后承印物穿过第二输送辊212后进入两根除静电辊221之间,除静电辊221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且其分别接地处理,从而将后承印物上的进电接地消除;承印物进入印刷辊与胶辊之间进行印刷后通过第三输送辊输出至烘烤板350之间烘烤,然后进入两个吹气盒250之间,吹气盒250吹出经过除尘、除静电的气流以对承印物进行降温。由于气流经过除静电处理,因此此时不会增加承印物上的静电,从而防止灰尘等颗粒吸附在承印物上影响印刷效果。最后承印物900通过第六输送辊216输出外壳,完成印刷。本实施例中,第三输送辊可以不设置,一旦需要设置时,需要第三输送辊避开印刷面,从而防止第三输送辊破坏印刷面。
在整个过程中,气泵启动,通过吸气盒将后处理腔内的气流、外部空气混合抽送至除尘装置内进行循环。这种设计重复使用了后处理腔内的气流,从而可以降低后续除尘装置、除静电装置的负担。
参见图6,优选地,为了便于检测上辊轴631下辊轴632之间的间隔距离,本实施例还在调节板162端部设置有导电块1622,导电块1622卡装入导向槽441内且与之卡合、可滑动、导电装配,所述导电块1622侧面与第二导电条450贴合、导电、可滑动装配;
所述导向槽441设置在第一导电条440上且第一导电条440、第二导电条450卡合、装配固定在检测侧板170的内部,所述第一导电条440顶部与第一检测导线431一端导电连接,第二导电条450底部与第二检测导线432一端导电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导线432、第一检测导线431另一端分别与电池的正极、电阻一端导电连接,电阻另一端与电压计的正极接入端导电连接,电压计的负极接入端与电池的负极导电连接,电压计的信号端与PLC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使用时,导电块在导电槽内滑动,构成类似于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因此,通过电池的输出电压、电压计检测到的电压值、电阻阻值即可判断导电块在导电槽内的位置,从而推算上辊轴631下辊轴632之间的间隔距离。
参见图9-图11,所述除静电装置A包括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壳A410,所述绝缘壳A410内部设置有气流腔A411,且绝缘壳A410上还设置有安装孔A412,所述安装孔A412贯穿绝缘壳A410,从而使得气流腔A411可通过安装孔A412与外界连通;
所述气流腔A411两侧还分别与进气接头A421、排气接头A422连通,所述安装孔A412内固定有绝缘座A413,绝缘座A41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座A413上设置有安装槽A4131,所述安装槽A4131内安装有滑环A320,滑环A320的定子一端与正电导线A111一端导电连接、转子一端与放电针A440一端装配固定,放电针A440另一端穿过绝缘座A413后进入气流腔A411内,且放电针A440可圆周转动;
所述气流腔A411底部、与放电针A440正对处安装有导电块A430,导电块A430与接地导线A112一端导电连接,接地导线A112另一端接地;正电导线A111另一端与外部高压电的正极导电连接。这种设计使得放电针A440既能够旋转又能够接通正电导线内的高压正电,从而在放电针A440处放电,以中和气流中的负离子,从而去除气流中的进电,这是目前除静电风扇的基本原理。另外导电块接地可以将与之接触的气流中的静电引出至大地,同样可以去除静电。
所述滑环A320上方的安装槽A4131与堵板A4132装配,堵板A413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且其将滑环压紧、固定在安装槽A4131内;所述安装孔A412位于绝缘座A413上方的部分与密封塞A310密封装配固定,所述密封塞A310上套装有密封圈A220,从而通过挤压密封圈A220使得密封塞A310与安装孔A412内壁之间获得密封;
所述密封塞A310上还设置有盲孔A311,盲孔A311内安装有压簧A210,压簧A210与堵板A4132压紧,从而通过压簧A210的弹力对堵板A4132进行压紧且为堵板A4132提供在放电针轴向上微量移动的位移空间。这种设计主要是增加放电针轴向上的抗震性,且可以防止滑环、放电针由于轴向位移而造成损坏。
所述气流腔A411内侧还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固定槽A414、第二固定槽A415,所述第一固定槽A414、第二固定槽A415内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管A510、第二固定管A540,所述第一固定管A510、第二固定管A540一端开口且开口端分别通过第一波纹管A520、第二波纹管A550与第一固定座A512、第二固定座A542密封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波纹管A520、第二波纹管A550具有弹性且可以伸长。
所述第一固定管A510、第一波纹管A520、第一固定座A512内部为密封的第一膨胀腔A501,所述第二固定管A540、第二波纹管A550、第二固定座A542内部为密封的第二膨胀腔A502;所述第一膨胀腔A501、第二膨胀腔A502分别与第一过气管A611、第二过气管A612连通,且第一固定管A510、第二固定管A540内壁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弹簧座A511、第二弹簧座A541,第一固定座A512、第二固定座A542内壁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副弹簧座、第二副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A511、第一副弹簧座分别与第一拉簧A621两端装配固定,第一拉簧A621用于产生将第一固定座A512向远离放电针A440方向拉动的拉力;所述第二弹簧座A541、第二副弹簧座分别与第二拉簧A622两端装配固定,所述第二拉簧A6221用于产生将第二固定座A542向远离放电针A440方向拉动的拉力;
所述第一固定座A512外部通过螺钉与静电毛刷A530装配固定,静电毛刷A530面向放电针A440的一侧上设置有无数静电刷毛A531;所述第二固定座A542上固定有保持架A560,保持架A560上分别设置有保持凸块A561、导气孔A562、驱动腔A563、排气孔A564,所述导气孔A562将驱动腔A563与第二膨胀腔A502连通,所述驱动腔A563通过排气孔A564与气流腔A411连通;
所述驱动腔A563内安装有叶轮A572,叶轮A572固定在驱动轴A580一端上,叶轮A572通过由导气孔A562吹来的气流驱使而转动;驱动轴A580另一端穿过驱动腔A563后与保持凸块A561可圆周转动装配,且驱动轴A580与放电针A440对应处还分别固定有滚轮A571。
初始状态时,滚轮A571、静电刷毛A531均不与导电柱接触,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处与收缩状态。在导电柱需要刷洗时,打开第一节流阀,使得压缩空气分别进入第一膨胀腔、第二膨胀腔内,且克服第一拉簧、第二拉簧的弹力驱动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向放电针伸长,直到静电刷毛、滚轮分别与放电针压紧,然后气流从导气孔A562吹向叶轮,使得叶轮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轴A580转动,也就带动滚轮转动,滚轮通过摩擦力驱动放电针转动,从而通过静电刷毛将导电柱上的杂物刷落。在刷洗完成后,关闭第一截止阀,第一膨胀腔、第二膨胀腔会在第一拉簧、第二拉簧作用下缩小复位。
参见图11,优选地,为了增加滚轮与放电针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放电针上设置无数凹槽A441,同时在滚轮上设置无数滚轮凸起A5711。使用时,通过滚轮凸起A5711与凹槽A441啮合即可有效驱动放电针圆周转动。凹槽A441的设计还增加放电针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除静电效果。
参见图12-图21,所述除尘装置B包括除尘筒B110,所述除尘筒B110内部为中空的除尘内腔B111,且除尘筒B110顶部通过除尘顶盖B130封闭、底部设置有锥形的锥桶B120,所述锥桶B120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小;
所述锥桶B120最底部与除尘进气管B250一端连通,除尘进气管B250另一端与气泵330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除尘内腔B111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保持盘B141、第一刷洗盘B180和绝缘筒B160、吸附筒B320、第二保持盘B142、导流筒B150、第三保持盘B143、第二刷洗盘B170,所述第一保持盘B141、第二保持盘B142、第三保持盘B143结构相同且均固定在除尘内腔B11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保持盘B141、第二保持盘B142、第三保持盘B143上分别设置有数个贯穿的保持盘通槽B1401,所述保持盘通槽B1401用于便于气流穿过;
所述第一保持盘B141、第一刷洗盘B180、第二保持盘B142、导流筒B150、第三保持盘B143、第二刷洗盘B170分别同轴安装在导气轴B220外壁上,且导气轴B220与第二刷洗盘B170装配的一端端部封闭、另一端穿出除尘端盖B130;且所述导气轴B220分别与第一保持盘B141、第一刷洗盘B180、第二保持盘B142、导流筒B150、第三保持盘B143、第二刷洗盘B170可圆周转动装配,导气轴B220与除尘端盖B130、第二刷洗盘B170不可轴向移动装配;
所述导气轴B220穿出除尘端盖B130的一端与引气管B230一端连通,引气管B230与第二气阀342的出口连通,从而能够将增压泵排出的气流引入导气轴B220内;引气管B230与导气轴B220导气、密封、可圆周转动装配。
导气轴B220内部为中空的导气内腔B221、且导气轴B220位于第二保持盘B142、导流筒B150、第三保持盘B143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往复螺纹B222,往复螺纹在导气轴B220上形成往复丝杆,所述往复螺纹B222顶部与第一刷洗盘B180上的驱动凸起B183卡合、可滑动装配。当导气轴B220圆周转动时,往复螺纹B222与驱动凸起B183配合而驱动第一刷洗盘B180在其轴向上往复移动,这种结构为现有的往复丝杠结构,本实施例直接采用现有技术即可。
所述第一刷洗盘B180安装在绝缘筒B160内侧,绝缘筒B16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第一刷洗盘B180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刷洗内环B184、第一刷洗外环B186,所述第一刷洗内环B184、第一刷洗外环B186之间通过第一刷洗辐条B185连接固定,所述驱动凸起B183设置在第一刷洗内环B184内壁上,所述第一刷洗内环B184套装在导气轴B220外部;
所述第一刷洗辐条B185、第一刷洗外环B186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刷洗滑槽B181、第二刷洗滑槽B182,所述第一刷洗滑槽B181、第二刷洗滑槽B182分别与第一刷洗滑块B520、第一刷洗限位块B521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刷洗限位块B521固定在第一刷洗滑块B520上。使用时,通过第一刷洗限位块B521与第二刷洗滑槽B182配合,以实现第一刷洗滑块B520的限位。所述第一刷洗滑块B520装入第一刷洗滑槽B181的一端端面与第一刷洗滑槽B181的封闭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刷洗压簧B530,第一刷洗压簧B530用于对第一刷洗滑块B520施加向绝缘筒B160移动的推力;
所述第一刷洗滑块B520伸出第一刷洗滑槽B181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一毛刷B510、第一毛刷B510面向绝缘筒B160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刷毛B510,第一刷毛B510在第一刷洗压簧B530的弹力推动下始终保持与绝缘筒B160的内壁贴紧,从而在第一毛刷B510移动时可以实现对绝缘筒B160、吸附筒B320内壁的刷洗。
所述吸附筒B320的内壁与绝缘筒B160的内壁平齐,也就是它们的内径相等。所述吸附筒B320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且通过第一导线B241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负极导电连接,外部直流电源可以是恒流源或电池;吸附筒B320固定在绝缘筒B160与第二保持盘B142之间。
所述第二保持盘B142与第三保持盘B143之间安装有导流筒B150,所述导流筒B150内部为与除尘内腔B131连通的导流内筒B151,所述导流内筒B151为中间直径较小,且其在轴向上的直径由中间最小部分向两端逐渐变大。这种设计类似于现有的除尘烟囱,其利用立体力学的原理使得大颗粒杂质自动下沉且向导流内筒B151内壁靠近,以便于后期吸附、除尘;
所述第二刷洗盘B170与第三保持盘B143之间安装有放电柱B330,放电柱B330穿过安装环B190后与第二导电环B370可圆周转动、导电装配,所述放电柱B330与可圆周转动装配安装环B190。本实施例中,放电柱有多根且其均分分布在安装环B190、第二导电环B370圆周方向上;
所述第二导电环B370固定在安装环B190内,安装环B190固定在导气轴B220外壁上;所述第二刷洗盘B170、安装环B190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导电环B370与第一导电环B360接触导电;所述第一导电环B360固定在导气轴B220外壁上,导电环B360通过导电柱B350与滑环B340的定子连接导电,滑环B340的转子与进电柱B380一端导电连接、固定,滑环B340的定子固定在绝缘架B420内,绝缘架B42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且绝缘架B420通过连接板B421与导气轴B220的内壁连接固定,从而实现绝缘架B420的相对固定。所述进电柱B380另一端与第二导线B242一端导电连接,第二导线B242另一端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负极导电连接,从而使得放电柱可以对气流释放负电离子,气流中的颗粒携带负电离子后进入吸附筒内,由于吸附筒均有正电,因此可以将带有负电离子的颗粒快速吸附,从而获得除尘效果。
所述导气轴B220与第二刷洗盘B170装配的部分上设置有导气轴通孔B223,所述导气轴通孔B223贯穿导气轴B220;所述第二刷洗盘B170与导气轴通孔B223对应处设置有布气环槽B173,所述布气环槽B173通过引气孔B172与第二刷洗滑槽B171连通,所述引气孔B172、第二刷洗滑槽B171均设置在第二刷洗盘B170上;
所述第二刷洗滑槽B171卡合、可滑动、密封安装有第二刷洗滑块B410,第二刷洗滑块B410装入第二刷洗滑槽B17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B412,所述第二限位块B412与第二刷洗滑槽B171卡合、可滑动、密封装配,且第二限位块B412不能穿出第二刷洗滑槽B171;所述第二刷洗滑块B410穿出第二刷洗滑槽B171的端面上固定有无数第二刷毛B411,所述第二刷毛B411位于放电柱B330下方。
参见图17、图21,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环B370上设置有导电环槽B371,导电环槽B371与第二导电环B360卡合、导电装配固定;所述第一导电环B370上设置有导电凸柱B371,所述放电柱B330装入安装环B190内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大端B332、导电转轴孔B331,所述限位大端B332与设置在安装环B190内的限位轴孔B191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导电转轴孔B331与导电凸柱B371插接、可圆周转动、导电装配。这种设计既能够保证放电柱B330的圆周转动,又不影响其导电性能。
优选地,所述导气轴穿出除尘顶盖B130的一端与第二齿轮B512装配固定,第二齿轮B512与第一齿轮B511啮合传动,第一齿轮B511固定在刷洗输出轴B311上,刷洗输出轴B311一端穿出电机固定架B112后装入刷洗电机B310内,刷洗电机B310通电后可驱动刷洗输出轴圆周转动,电机固定架B112固定在顶盖B130上,从而支撑刷洗电机B310。
本实施可以在除尘进气管B250上安装一个换向阀,换向阀的出口与除尘进气管B250连通、第一进口与气泵的出口连通、第二进口与排气泵的进口连通,换向阀择一将其出口与第一进口、第二进口连通。在进行刷洗时,第二进口与其出口连通即可。
使用时,气流从除尘进气管B250进入除尘内腔B111,然后流经放电柱,放电柱对气流释放负电离子,使得气流中的固体颗粒携带负电,气流通过导流内筒B151上升后,其携带有颗粒的部分靠近吸附筒B320,吸附筒B320通过正电吸附携带负电的颗粒,从而完成除尘,气流上升,最后通过除尘排气管B210输出。
需要刷洗除尘内腔B111时,打开第二气阀,增压泵的气流通过引气管B230进入导气内腔B211内,然后通过导气轴通孔B223进入第二刷洗滑槽B171内,从而通过气压驱动第二刷洗滑块B410上移,直到第二刷毛与放电柱B330贴紧;
同时将除尘排气管B210与增压泵之间的连接断开,使得除尘排气管B210与大气连通,增压泵的进气口与大气连通;排气泵启动对除尘内腔进行抽气;
启动刷洗电机B310,刷洗电机B310驱动导气轴B220圆周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刷洗盘B180在其轴向上往复移动,且第一刷洗盘B180还不与导气轴B220同步地圆周转动(原理:第一毛刷与绝缘筒、吸附筒的内壁并不是卡死,因此,在第一刷洗盘B180在受到导气轴的圆周旋转力时,一方面由于第一毛刷与绝缘筒、吸附筒的内壁之间的卡紧力,第一刷洗盘会沿着往复螺纹轴向移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卡死,第一刷洗盘B180还具有圆周转动的力,因此第一刷洗盘B180还会圆周转动,只是转速与导气轴基本上不会一致。),从而实现对绝缘筒B160、吸附筒B320内壁的刷洗;刷洗下来的颗粒通过气流反向吹出除尘进气管B250后排出;
导气轴B220圆周转动时会驱动安装环B190同步圆周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刷毛B411对放电柱进行刷洗,而由于放电柱可圆周转动,因此在刷洗的同时,放电柱还会自转(圆周转动)从而可以相对全面地刷洗放电柱B330。刷下的颗粒通过气流吹出除尘进气管B250,实现对放电柱的刷洗。
本实施例中第一刷毛、第二刷毛的设计既能够实现对吸附筒、放电柱的刷洗,又能够有效进行自动反刷洗,与传统采用空气滤芯相比,这种方式没有耗材,而且气流阻力不大能够降低能耗。因此后期使用成本、维护成本极低。特别是反刷洗的设计,能够快速实现清洁,从而降低设备刷洗时间。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其用于清扫放电柱,其特征是:包括第二刷洗盘、安装环,第二刷洗盘安装在导气轴上,放电柱一端穿过安装环后与第二导电环可圆周转动、导电装配,所述放电柱与第二导电环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二导电环固定在安装环内,安装环固定在导气轴外壁上;所述第二导电环与第一导电环接触导电;所述第一导电环固定在导气轴外壁上,导电环通过导电柱与滑环的定子连接导电,滑环的转子与进电柱一端导电连接、固定,滑环的定子固定在绝缘架内;
所述导气轴与第二刷洗盘装配的部分上设置有导气轴通孔,所述导气轴通孔贯穿导气轴;所述第二刷洗盘与导气轴通孔对应处设置有布气环槽,所述布气环槽通过引气孔与第二刷洗滑槽连通,所述引气孔、第二刷洗滑槽均设置在第二刷洗盘上;
所述第二刷洗滑槽卡合、可滑动、密封安装有第二刷洗滑块,第二刷洗滑块装入第二刷洗滑槽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刷洗滑槽卡合、可滑动、密封装配,且第二限位块不能穿出第二刷洗滑槽;所述第二刷洗滑块穿出第二刷洗滑槽的端面上固定有无数第二刷毛,所述第二刷毛位于放电柱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柱清扫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进电柱另一端与第二导线一端导电连接,第二导线另一端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负极导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柱清扫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刷洗盘、安装环、绝缘架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且绝缘架通过连接板与导气轴的内壁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放电柱清扫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电环上设置有导电环槽,导电环槽与第二导电环卡合、导电装配固定;所述第一导电环上设置有导电凸柱,所述放电柱装入安装环内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大端、导电转轴孔,所述限位大端与设置在安装环内的限位轴孔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导电转轴孔与导电凸柱插接、可圆周转动、导电装配。
5.一种应用有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放电柱清扫机构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除尘筒,所述除尘筒内部为中空的除尘内腔,且除尘筒顶部通过除尘顶盖封闭、底部设置有锥形的锥桶,所述锥桶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小;
所述锥桶最底部与除尘进气管一端连通,除尘进气管另一端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除尘内腔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保持盘、第一刷洗盘和绝缘筒、吸附筒、第二保持盘、导流筒、第三保持盘、第二刷洗盘;
所述导气轴穿出除尘端盖的一端与引气管一端连通,引气管与第二气阀的出口连通;引气管与导气轴导气、密封、可圆周转动装配;导气轴内部为中空的导气内腔;
所述吸附筒的内壁与绝缘筒的内壁平齐,所述吸附筒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且通过第一导线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负极导电连接;吸附筒固定在绝缘筒与第二保持盘之间;所述第二刷洗盘与第三保持盘之间安装有放电柱,放电柱带有高压负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导气轴位于第二保持盘、导流筒、第三保持盘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往复螺纹,往复螺纹在导气轴上形成往复丝杆,所述往复螺纹顶部与第一刷洗盘上的驱动凸起卡合、可滑动装配;
所述第一刷洗盘安装在绝缘筒内侧,绝缘筒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第一刷洗盘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刷洗内环、第一刷洗外环,所述第一刷洗内环、第一刷洗外环之间通过第一刷洗辐条连接固定,所述驱动凸起设置在第一刷洗内环内壁上,所述第一刷洗内环套装在导气轴外部;
所述第一刷洗辐条、第一刷洗外环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刷洗滑槽、第二刷洗滑槽,所述第一刷洗滑槽、第二刷洗滑槽分别与第一刷洗滑块、第一刷洗限位块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刷洗限位块固定在第一刷洗滑块上;
所述第一刷洗滑块伸出第一刷洗滑槽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一毛刷、第一毛刷面向绝缘筒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刷毛,第一刷毛在第一刷洗压簧的弹力推动下始终保持与绝缘筒的内壁贴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保持盘与第三保持盘之间安装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内部为与除尘内腔连通的导流内筒,所述导流内筒为中间直径较小,且其在轴向上的直径由中间最小部分向两端逐渐变大;
所述第一保持盘、第一刷洗盘、第二保持盘、导流筒、第三保持盘、第二刷洗盘分别同轴安装在导气轴外壁上,且导气轴与第二刷洗盘装配的一端端部封闭、另一端穿出除尘端盖;且所述导气轴分别与第一保持盘、第一刷洗盘、第二保持盘、导流筒、第三保持盘、第二刷洗盘可圆周转动装配,导气轴与除尘端盖、第二刷洗盘不可轴向移动装配。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气轴穿出除尘顶盖的一端与第二齿轮装配固定,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第一齿轮固定在刷洗输出轴上,刷洗输出轴一端穿出电机固定架后装入刷洗电机内,刷洗电机通电后可驱动刷洗输出轴圆周转动,电机固定架固定在顶盖上;
在除尘进气管上安装有换向阀,换向阀的出口与除尘进气管连通、第一进口与气泵的出口连通、第二进口与排气泵的进口连通,换向阀择一将其出口与第一进口、第二进口连通。
9.一种应用有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除尘装置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为印刷内腔,印刷内腔内安装有存放槽,存放槽内存放有用于印刷的油墨,存放槽内的油墨与印刷辊接触,且印刷辊侧壁与刮刀板一端贴合;所述印刷辊上方安装有胶辊,印刷内腔中位于胶辊、印刷辊两侧分别安装有上下为一对的除静电辊和第二输送辊、第三输送辊;上下两根第二输送辊、第三输送辊、除静电辊、印刷辊和胶辊分别安装在不同的上辊轴、下辊轴上,所述上辊轴、下辊轴分别与外壳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上辊轴、下辊轴两端分别穿出外壳后与带轮装配固定,同步带分别绕过各个带轮、调节轮后构成带传动机构;调节轮属于调距机构;
所述外壳内部还设置有后处理腔,所述后处理腔内、在承印物运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一对烘烤板、一对第四输送辊、吹气盒和吸气盒、一对第五输送辊,所述烘烤板内置有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发热;所述吹气盒用于向承印物两端面吹气;所述吸气盒用于抽吸后处理腔内的空气;两根第四输送辊、两根第五输送辊各组成一对,且每根第四输送辊、第五输送辊分别安装在上辊轴或下辊轴上;
所述吹气盒的进气端与除静电装置的排气接头连通,除静电装置的进气接头与除尘装置的除尘排气管连通且除静电装置的第一过气管、第二过气管分别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除尘排气管还与增压泵的进气口连通,增压泵用于对气流进行增压;
所述第一过气管、第二过气管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的管道上串联有第三气阀;所述除尘装置的除尘进气管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气泵的进气口与吸气盒内部连通;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还与补气管连通,补气管与第四气阀串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是:所述上辊轴穿过带轮后与调节板可圆周转动装配,调节板固定在调距板上,调距螺杆、调距导向杆分别贯穿调距板且两端分别与上调距固定板、下调距板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调距螺杆与调距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且调距板螺杆一端穿出下调距固定板后与第一调距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调距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距电机、第二调距电机、同步带,所述外壳与上辊轴装配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调节槽,所述上辊轴可在第二调节槽内、竖直方向上滑动;所述调节轮安装在调节轴上,调节轴两端分别与第一轴环、第二轴环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一轴环卡装入第一调节槽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二轴环卡装在调节块内,调节块与调节拉簧一端装配固定,调节拉簧另一端与调节弹簧块装配固定,所述调节弹簧块与调节滑槽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调节滑槽由两块调节滑板构成且调节滑槽远离调节轮一端通过调节端板封闭;调节螺杆一端穿过调节弹簧块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调节螺杆另一端与第二调距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同步带还绕过张力传感器且与张力传感器压紧,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同步带的张力,且张力传感器的信号端与PLC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所述增压泵的排气口还与另一除静电装置的进气接头连通,此除静电装置的排气接头与吹气板上的吹气孔一端连通,此除静电装置的第一过气管、第二过气管分别与第一气阀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气阀的排气口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增压泵的排气口与第三气阀连通的管路还与排气支管一端连通,排气支管上串联有第二气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21839.2A CN110733242B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及其除尘装置和凹版印刷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21839.2A CN110733242B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及其除尘装置和凹版印刷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33242A CN110733242A (zh) | 2020-01-31 |
CN110733242B true CN110733242B (zh) | 2021-06-22 |
Family
ID=69271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21839.2A Active CN110733242B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及其除尘装置和凹版印刷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332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6728B (zh) * | 2020-05-29 | 2021-11-02 | 贵州合力共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通信网络优化方法和装置 |
CN114345835B (zh) * | 2022-01-17 | 2024-09-10 | 玛瑜科创服务(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锯塑料手柄生产用移印机的吹气除尘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41554Y (zh) * | 1998-08-07 | 1999-10-06 | 蔡建庭 | 改进型除尘机的转动结构 |
JP2003039633A (ja) * | 2001-08-01 | 2003-02-13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及びセラミック製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クリーン印刷用マスク |
KR101656818B1 (ko) * | 2016-02-05 | 2016-09-12 | 주식회사 이노티스 | 스크린프린터용 인쇄회로기판 고정장치 |
CN205628841U (zh) * | 2016-04-27 | 2016-10-12 | 西安航新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多晶硅还原炉的清洗装置 |
CN206652604U (zh) * | 2017-04-21 | 2017-11-21 |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低能耗高压电离除尘设备 |
CN208346502U (zh) * | 2018-04-11 | 2019-01-08 | 嘉兴市金宇达染整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水洗机 |
-
2019
- 2019-10-25 CN CN201911021839.2A patent/CN1107332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41554Y (zh) * | 1998-08-07 | 1999-10-06 | 蔡建庭 | 改进型除尘机的转动结构 |
JP2003039633A (ja) * | 2001-08-01 | 2003-02-13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及びセラミック製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クリーン印刷用マスク |
KR101656818B1 (ko) * | 2016-02-05 | 2016-09-12 | 주식회사 이노티스 | 스크린프린터용 인쇄회로기판 고정장치 |
CN205628841U (zh) * | 2016-04-27 | 2016-10-12 | 西安航新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多晶硅还原炉的清洗装置 |
CN206652604U (zh) * | 2017-04-21 | 2017-11-21 |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低能耗高压电离除尘设备 |
CN208346502U (zh) * | 2018-04-11 | 2019-01-08 | 嘉兴市金宇达染整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水洗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33242A (zh) | 2020-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26061B (zh) | 一种除尘装置和凹版印刷机 | |
CN110733242B (zh) | 一种放电柱清扫机构及其除尘装置和凹版印刷机 | |
CN110605902B (zh) | 一种凹版印刷机 | |
US7901489B2 (en) |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with high efficiency | |
WO2018089666A1 (en) | Electrostatic air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air purifier | |
CN110696478B (zh) | 一种凹版印刷机 | |
CN109127145A (zh) | 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的安全控制方法和安全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静电式空气净化器 | |
CN205347178U (zh) | 重金属污泥的干燥装置 | |
CN107694754B (zh) | 一种利用高压静电吸附将固体与气体分离的设备 | |
JP3426899B2 (ja) | 電気集塵装置及びその逆洗掃気方法 | |
CN112762498A (zh) | 一种基于高压静电与蒸汽清洁的智能油烟机及清洁方法 | |
WO2018089656A1 (en) | Device for electrostatic air purification by inhibiting ozone generation | |
CN217005213U (zh) | 一种用于焊丝生产的线材干燥设备 | |
CN213542758U (zh) | 一种微静电吸附空气净化装置 | |
CN109482350B (zh) | 一种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 |
KR200159056Y1 (ko) | 양극산화피막 알루미늄극판을 지니는 전기집진장치 | |
CN117399174B (zh) | 一种高炉煤气燃烧废烟气协同净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107433229B (zh) |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雾霾收集单元及除雾霾装置 | |
CN216441278U (zh) | 一种阀门表面清理装置 | |
CN214554448U (zh) | 一种用于玻璃瓶生产线的回转式静电除尘装置 | |
CN208390238U (zh) | 一种回转式静电除尘装置 | |
CN112170014A (zh) | 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的除尘消毒机 | |
CN210994793U (zh) | 一种高压静电除尘器 | |
JPH0263563A (ja) | 空気清浄機の集塵装置 | |
KR20160015641A (ko) | 차량용 전기집진필터 재생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