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3315B - 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3315B
CN110723315B CN201910896581.4A CN201910896581A CN110723315B CN 110723315 B CN110723315 B CN 110723315B CN 201910896581 A CN201910896581 A CN 201910896581A CN 110723315 B CN110723315 B CN 110723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flight
generation method
track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65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3315A (zh
Inventor
陈上上
李骥
关轶峰
张晓文
于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9108965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3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3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3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3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3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2Parts of, 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in or to, 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4Guiding or controlling apparatus, e.g. for attitude control
    • B64G1/242Orbits and trajectories

Abstract

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涉及天体表面飞行探测器的轨迹设计领域;步骤一、在飞行器轨迹的竖直平面内建立二自由度运动模型;步骤二、将飞行器轨迹分成6个阶段;步骤三、设定各阶段在二自由度运动模型中的参数;步骤四、设定各飞行阶段的变段条件;步骤五、设定各飞行阶段的边界约束条件;步骤六、建立优化目标J的方程;步骤七、设定粒子群算法参数;步骤八、选取待优化参数;根据粒子群算法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待优化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参数;将优化后参数代入二自由度运动模型,得到初步轨迹;步骤九、对步骤八得到的初步轨迹,采用序列二次规划得到最终轨迹;本发明简单可靠,适用于离线或在线计算。

Description

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体表面飞行探测器的轨迹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飞行探测器可以放置科学载荷到预定的天体表面,作为信号站点构建网络,在建立基地、测绘天体表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寻找有利资源,从陨石坑底部采样返回;另外,飞行探测器还能用于验证着陆技术、姿态确定技术、能源生成与存储技术、敏感器技术、材料技术、通信技术,为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探测提供有力的技术验证。目前存在月球着陆、行星着陆、再入地球等下降过程的轨迹设计方法以及天体表面起飞、地面发射等上升轨迹设计方法,现有技术无法完成飞行探测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离线或在线计算。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飞行器初始位置为原点;在飞行器轨迹的竖直平面内建立二自由度运动模型;
步骤二、将飞行器轨迹分成6个飞行阶段;
步骤三、设定各飞行阶段在二自由度运动模型中的参数;
步骤四、设定各飞行阶段的变段条件;
步骤五、设定各飞行阶段的边界约束条件;
步骤六、建立优化目标J的方程;
步骤七、设定粒子群算法参数;
步骤八、根据步骤一至步骤六,选取待优化参数;根据步骤七确定的粒子群算法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待优化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参数;将优化后参数代入二自由度运动模型,得到初步轨迹;
步骤九、对步骤八得到的初步轨迹,采用序列二次规划得到最终轨迹。
在上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所述的步骤一中,二自由度运动模型为:
ax(tk)=Fm(tk)cosθ(tk)/m(tk)-Fh(tk)sinθ(tk)/m(tk)
ay(tk)=Fm(tk)sinθ(tk)/m(tk)+Fh(tk)cosθ(tk)/m(tk)
x(tk+1)=x(tk)+vx(tk)T
y(tk+1)=y(tk)+vy(tk)T
vx(tk+1)=vx(tk)+ax(tk)T
vy(tk+1)=vy(tk)+ay(tk)T
m(tk+1)=m(tk)-Fm(tk)T/Ispm-Fh(tk)T/Isph
式中,x为竖直向上方向;
y水平发射方向;
ax为竖直方向加速度;
ay为发射方向加速度;
tk为第k拍时刻;
tk+1为第k+1拍时刻;
Fm为主发动机推力,推力竖直向上;
Fh为平移发动机推力;
m为飞行器质量;在飞行过程中,随燃料消耗m变化;
θ为飞行器轴向与竖直方向夹角;
vx为竖直方向速度;
vy为水平发射方向速度;
Ispm为主发动机比冲;
Isph为平移发动机比冲;
T为轨迹更新周期。
在上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所述的步骤二中,飞行器的轨迹依次为垂直上升段、程序转弯段、无动力滑行段、重力转弯段、避障段和缓速下降段。
在上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所述的步骤三中,各飞行阶段在二自由度运动模型中的输入参数分别为:
垂直上升段:Fm=Fmax;Fh=0,θ=0;
程序转弯段:Fm=Fmax,Fh=0,θ=ω(tk-T1);
无动力滑行段:F1=0,Fh=0,θ=θ3(tk);
重力转弯段:Fm=Fmax,Fh=0,θ=tan-1(vy/vx);
避障段:Fm=mgm,Fh=F5(tk),θ=0;
缓速下降段:Fm=mgm,θ=0;
其中,θ3(tk)=θ3(T2)+[θ3(T3)-θ3(T2)](tk-T2)/(T3-T2);
Figure BDA0002210419580000031
式中,Fmax为主发动机的最大推力;
Fhmax为平移发动机的最大推力;
gm为天体重力加速度;
ω为预设程序转弯段角速度;
T1为预设垂直上升段结束时间;
T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结束时间;
T3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结束时间;
θ3(T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结束时飞行器轴向与竖直方向夹角;
θ3(T2)=ω(T2-T1);
θ3(T3)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结束时飞行器轴向与竖直方向夹角;
θ3(T3)=tan-1[vy(T3)/vx(T3)];
x4为重力转弯段结束时竖直高度;
x5为避障段结束时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所述的步骤四中,各飞行阶段的变段条件分别为:
垂直上升段变为程序转弯段:tk≥T1
程序转弯段变为无动力滑行段:tk≥T2
无动力滑行段变为重力转弯段:tk≥T3
重力转弯段变为避障段:vx(tk)≤vf
避障段变为缓速下降段:x(tk)≤x5
缓速下降段结束:x(tk)≤xm
其中,vf为指定的触地速度;
xm为天体表面地形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所述的步骤五中,各飞行阶段的边界约束条件为:
垂直上升段:LB1≤T1≤UB1
程序转弯段:LB2≤dt2≤UB2,LB3≤ω≤UB3
无动力滑行段:LB4≤dt3≤UB4,vx(T3)<0;
重力转弯段:x4≥xa
避障段与缓速下降段无约束;
其中,LB1为预设垂直上升段结束时间的下界值;
UB1为预设垂直上升段结束时间的上界值;
LB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飞行时间的下界值;
UB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飞行时间的上界值;
LB3为预设程序转弯段角速度的下界值;
UB3为预设程序转弯段角速度的上界值;
LB4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飞行时间的下界值;
UB4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飞行时间的下界值;
dt2为程序转弯段飞行时间;dt2=T2-T1
dt3为无动力滑行段飞行时间;dt3=T3-T2
xa为避障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所述的步骤六中,优化目标J的方程为:
J=m0-m6+n|y4-yf|
式中,m0为飞行器起飞前的质量;
m6为飞行器缓速下降段结束时的质量;
y4为重力转弯段结束时水平航程;
yf为目标水平航程;
n为加权系数。
在上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所述的步骤七中,将粒子群算法中速度更新公式中的个体认知分量学习率设定为0.4;将群体认知分量学习率设定为0.2。
在上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所述步骤八中,待优化参数为T1、dt2、ω和dt3
在上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所述步骤八中,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待优化参数进行优化的具体方法为:
将T1、dt2、ω和dt3代入步骤四,得到前三个变段中T1、T2、T3的具体数值;将T1、dt2、ω和dt3代入步骤三,得到程序转弯段θ的具体数值;将T1、T2、T3和θ代入二自由度运动模型;当满足步骤五中的所有边界约束条件,则按照步骤六计算优化目标J的具体值;当不满足步骤五中的所有边界约束条件,将优化目标J置为1000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生成的轨迹能够完成飞行探测任务,现有方法生成的轨迹只能用于着陆或起飞,本发明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2)本发明比现有的着陆与起飞技术增加了无动力滑行段,因此消耗燃料更少,成本更低;
(3)本发明考虑实际任务需求与约束条件,设计过程简单可靠,可直接应用于智能机器人等其他飞行探测器的轨迹设计,通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轨迹生成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飞行器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根据飞行期间任务约束形式的不同,把飞行轨迹划分为垂直上升段、程序转弯段、无动力滑行段、重力转弯段、避障段、缓速下降段等六个阶段,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与序列二次规划,生成了最优轨迹。本发明充分考虑实际任务需求与约束条件,简单可靠,可离线或在线使用,为天体表面飞行探测任务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轨迹设计方法。
如图1所示为轨迹生成流程图,由图可知,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飞行器初始位置为原点;在飞行器轨迹的竖直平面内建立二自由度运动模型;
二自由度运动模型为:
ax(tk)=Fm(tk)cosθ(tk)/m(tk)-Fh(tk)sinθ(tk)/m(tk)
ay(tk)=Fm(tk)sinθ(tk)/m(tk)+Fh(tk)cosθ(tk)/m(tk)
x(tk+1)=x(tk)+vx(tk)T
y(tk+1)=y(tk)+vy(tk)T
vx(tk+1)=vx(tk)+ax(tk)T
vy(tk+1)=vy(tk)+ay(tk)T
m(tk+1)=m(tk)-Fm(tk)T/Ispm-Fh(tk)T/Isph
式中,x为竖直向上方向;
y水平发射方向;
ax为竖直方向加速度;
ay为发射方向加速度;
tk为第k拍时刻;
tk+1为第k+1拍时刻;
Fm为主发动机推力,推力竖直向上;
Fh为平移发动机推力;
m为飞行器质量;在飞行过程中,随燃料消耗m变化;
θ为飞行器轴向与竖直方向夹角;
vx为竖直方向速度;
vy为水平发射方向速度;
Ispm为主发动机比冲;
Isph为平移发动机比冲;
T为轨迹更新周期。
步骤二、如图2所示为飞行器轨迹示意图,由图可知,将飞行器轨迹分成6个飞行阶段;飞行器的轨迹依次为垂直上升段、程序转弯段、无动力滑行段、重力转弯段、避障段和缓速下降段。为了保证安全起飞,飞行器到达一定高度后才能转弯飞行。转弯上升过程中,飞行器高度与速度一直在增大,达到一定值后,采用无动力滑行可以节约燃料。无动力滑行至接近着陆点上方时,为保证着陆精度需要降低水平速度,为保证避障敏感器工作需要降低垂向速度,而重力转弯是实现该目的的有效措施。重力转弯至到达着陆点上方合适高度时,避障敏感器开始工作,给出新的着陆点后,平移发动机开始工作,产生水平加速度奔向新的着陆点上方。为了保证平稳着陆,飞行器到达新的着陆点上方一定高度后,开始匀速下降至触地关机。因此飞行轨迹划分为垂直上升段、程序转弯段、无动力滑行段、重力转弯段、避障段、缓速下降段等六个阶段。
步骤三、设定各飞行阶段在二自由度运动模型中的参数;
平移发动机只有在避障段工作,先水平加速再减速,其余阶段不工作;垂直上升段、程序转弯段、重力转弯段主发动机采用最大推力以节约燃料,避障段、缓速下降段主发动机推力等于重力以实现平稳下降。为保证安全起飞,垂直上升段保持姿态垂直;为了简单可靠,程序转弯段匀速调整俯仰;重力转弯段调整俯仰保证主发动机推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避障段、缓速下降段保持垂直姿态;无动力滑行段发动机不工作,该段姿态对轨迹生成无影响,为了便于姿控,设计该段姿态初值为程序转弯姿态终值,该段姿态终值为重力转弯初值,滑行期间姿态匀速调整。
各飞行阶段在二自由度运动模型中的输入参数分别为:
垂直上升段:Fm=Fmax;Fh=0,θ=0;
程序转弯段:Fm=Fmax,Fh=0,θ=ω(tk-T1);
无动力滑行段:F1=0,Fh=0,θ=θ3(tk);
重力转弯段:Fm=Fmax,Fh=0,θ=tan-1(vy/vx);
避障段:Fm=mgm,Fh=F5(tk),θ=0;
缓速下降段:Fm=mgm,θ=0;
其中,θ3(tk)=θ3(T2)+[θ3(T3)-θ3(T2)](tk-T2)/(T3-T2);
Figure BDA0002210419580000091
式中,Fmax为主发动机的最大推力;
Fhmax为平移发动机的最大推力;
gm为天体重力加速度;
ω为预设程序转弯段角速度;
T1为预设垂直上升段结束时间;
T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结束时间;
T3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结束时间;
θ3(T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结束时飞行器轴向与竖直方向夹角;
θ3(T2)=ω(T2-T1);
θ3(T3)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结束时飞行器轴向与竖直方向夹角;
θ3(T3)=tan-1[vy(T3)/vx(T3)];
x4为重力转弯段结束时竖直高度;
x5为避障段结束时高度。
步骤四、设定各飞行阶段的变段条件;垂直上升按高度结束,可以等效为时间转段条件;程序转弯段按俯仰姿态结束,可以等效为时间转段条件;无动力滑行按航程结束,可以等效为时间转段条件;重力转弯按垂向速度结束,保证避障相机悬停工作;避障段按高度结束,保证安全下降高度;缓速下降按高度结束。
各飞行阶段的变段条件分别为:
垂直上升段变为程序转弯段:tk≥T1
程序转弯段变为无动力滑行段:tk≥T2
无动力滑行段变为重力转弯段:tk≥T3
重力转弯段变为避障段:vx(tk)≤vf
避障段变为缓速下降段:x(tk)≤x5
缓速下降段结束:x(tk)≤xm
其中,vf为指定的触地速度;
xm为天体表面地形高度。
步骤五、设定各飞行阶段的边界约束条件;起飞安全高度决定了垂直上升时间下限,燃料消耗决定了其上限;航程决定了程序转弯时间下限,最大推重比决定了其上限,而姿控能力决定了该段俯仰角速度范围;航程匹配与重力转弯调整能力共同决定了无动力滑行时间上下限,另外要求无动力滑行结束时垂向速度方向向下;避障水平距离要求决定了重力转弯结束高度下限。
各飞行阶段的边界约束条件为:
垂直上升段:LB1≤T1≤UB1
程序转弯段:LB2≤dt2≤UB2,LB3≤ω≤UB3
无动力滑行段:LB4≤dt3≤UB4,vx(T3)<0;
重力转弯段:x4≥xa
避障段与缓速下降段无约束;
其中,LB1为预设垂直上升段结束时间的下界值;
UB1为预设垂直上升段结束时间的上界值;
LB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飞行时间的下界值;
UB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飞行时间的上界值;
LB3为预设程序转弯段角速度的下界值;
UB3为预设程序转弯段角速度的上界值;
LB4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飞行时间的下界值;
UB4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飞行时间的下界值;
dt2为程序转弯段飞行时间;dt2=T2-T1
dt3为无动力滑行段飞行时间;dt3=T3-T2
xa为避障高度。
步骤六、建立优化目标J的方程;主要优化目标为燃料最少,另外对航程误差约束体现在优化指标中;
优化目标J的方程为:
J=m0-m6+n|y4-yf|
式中,m0为飞行器起飞前的质量;
m6为飞行器缓速下降段结束时的质量;
y4为重力转弯段结束时水平航程;
yf为目标水平航程;
n为加权系数。
步骤七、设定粒子群算法参数;为了避免过早陷入局部振荡,同时保证一定的收敛速度,将粒子群算法中速度更新公式中的个体认知分量学习率设定为0.4;将群体认知分量学习率设定为0.2。
步骤八、根据步骤一至步骤六,选取待优化参数;待优化参数为T1、dt2、ω和dt3。根据步骤七确定的粒子群算法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待优化参数进行优化;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待优化参数进行优化的具体方法为:
将T1、dt2、ω和dt3代入步骤四,得到前三个变段中T1、T2、T3的具体数值;将T1、dt2、ω和dt3代入步骤三,得到程序转弯段θ的具体数值;将T1、T2、T3和θ代入二自由度运动模型;当满足步骤五中的所有边界约束条件,则按照步骤六计算优化目标J的具体值;当不满足步骤五中的所有边界约束条件,将优化目标J置为10000。得到优化后参数;将优化后参数代入二自由度运动模型,得到初步轨迹;所述初步轨迹是指,由粒子群优算法对T1、dt2、ω、dt3的优化结果所决定的飞行轨迹。
步骤九、对步骤八得到的初步轨迹,采用序列二次规划得到最终轨迹。所述最终轨迹是指,由序列二次规划对T1、dt2、ω、dt3的优化结果所决定的飞行轨迹。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9)

1.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飞行器初始位置为原点;在飞行器轨迹的竖直平面内建立二自由度运动模型;
步骤二、将飞行器轨迹分成6个飞行阶段;飞行器的轨迹依次为垂直上升段、程序转弯段、无动力滑行段、重力转弯段、避障段和缓速下降段;
步骤三、设定各飞行阶段在二自由度运动模型中的参数;
步骤四、设定各飞行阶段的变段条件;
步骤五、设定各飞行阶段的边界约束条件;
步骤六、建立优化目标J的方程;
步骤七、设定粒子群算法参数;
步骤八、根据步骤一至步骤六,选取待优化参数;根据步骤七确定的粒子群算法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待优化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参数;将优化后参数代入二自由度运动模型,得到初步轨迹;
步骤九、对步骤八得到的初步轨迹,采用序列二次规划得到最终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二自由度运动模型为:
ax(tk)=Fm(tk)cosθ(tk)/m(tk)-Fh(tk)sinθ(tk)/m(tk)
ay(tk)=Fm(tk)sinθ(tk)/m(tk)+Fh(tk)cosθ(tk)/m(tk)
x(tk+1)=x(tk)+vx(tk)T
y(tk+1)=y(tk)+vy(tk)T
vx(tk+1)=vx(tk)+ax(tk)T
vy(tk+1)=vy(tk)+ay(tk)T
m(tk+1)=m(tk)-Fm(tk)T/Ispm-Fh(tk)T/Isph
式中,x为竖直向上方向;
y水平发射方向;
ax为竖直方向加速度;
ay为发射方向加速度;
tk为第k拍时刻;
tk+1为第k+1拍时刻;
Fm为主发动机推力,推力竖直向上;
Fh为平移发动机推力;
m为飞行器质量;在飞行过程中,随燃料消耗m变化;
θ为飞行器轴向与竖直方向夹角;
vx为竖直方向速度;
vy为水平发射方向速度;
Ispm为主发动机比冲;
Isph为平移发动机比冲;
T为轨迹更新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中,各飞行阶段在二自由度运动模型中的输入参数分别为:
垂直上升段:Fm=Fmax;Fh=0,θ=0;
程序转弯段:Fm=Fmax,Fh=0,θ=ω(tk-T1);
无动力滑行段:F1=0,Fh=0,θ=θ3(tk);
重力转弯段:Fm=Fmax,Fh=0,θ=tan-1(vy/vx);
避障段:Fm=mgm,Fh=F5(tk),θ=0;
缓速下降段:Fm=mgm,θ=0;
其中,θ3(tk)=θ3(T2)+[θ3(T3)-θ3(T2)](tk-T2)/(T3-T2);
Figure FDA0002710453060000031
式中,Fmax为主发动机的最大推力;
Fhmax为平移发动机的最大推力;
gm为天体重力加速度;
ω为预设程序转弯段角速度;
T1为预设垂直上升段结束时间;
T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结束时间;
T3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结束时间;
θ3(T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结束时飞行器轴向与竖直方向夹角;θ3(T2)=ω(T2-T1);
θ3(T3)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结束时飞行器轴向与竖直方向夹角;θ3(T3)=tan-1[vy(T3)/vx(T3)];
x4为重力转弯段结束时竖直高度;
x5为避障段结束时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中,各飞行阶段的变段条件分别为:
垂直上升段变为程序转弯段:tk≥T1
程序转弯段变为无动力滑行段:tk≥T2
无动力滑行段变为重力转弯段:tk≥T3
重力转弯段变为避障段:vx(tk)≤vf
避障段变为缓速下降段:x(tk)≤x5
缓速下降段结束:x(tk)≤xm
其中,vf为指定的触地速度;
xm为天体表面地形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五中,各飞行阶段的边界约束条件为:
垂直上升段:LB1≤T1≤UB1
程序转弯段:LB2≤dt2≤UB2,LB3≤ω≤UB3
无动力滑行段:LB4≤dt3≤UB4,vx(T3)<0;
重力转弯段:x4≥xa
避障段与缓速下降段无约束;
其中,LB1为预设垂直上升段结束时间的下界值;
UB1为预设垂直上升段结束时间的上界值;
LB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飞行时间的下界值;
UB2为预设程序转弯段飞行时间的上界值;
LB3为预设程序转弯段角速度的下界值;
UB3为预设程序转弯段角速度的上界值;
LB4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飞行时间的下界值;
UB4为预设无动力滑行段飞行时间的下界值;
dt2为程序转弯段飞行时间;dt2=T2-T1
dt3为无动力滑行段飞行时间;dt3=T3-T2
xa为避障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六中,优化目标J的方程为:
J=m0-m6+n|y4-yf|
式中,m0为飞行器起飞前的质量;
m6为飞行器缓速下降段结束时的质量;
y4为重力转弯段结束时水平航程;
yf为目标水平航程;
n为加权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七中,将粒子群算法中速度更新公式中的个体认知分量学习率设定为0.4;将群体认知分量学习率设定为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中,待优化参数为T1、dt2、ω和dt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中,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待优化参数进行优化的具体方法为:
将T1、dt2、ω和dt3代入步骤四,得到前三个变段条件中T1、T2、T3的具体数值;将T1、dt2、ω和dt3代入步骤三,得到程序转弯段θ的具体数值;将T1、T2、T3和θ代入二自由度运动模型;当满足步骤五中的所有边界约束条件,则按照步骤六计算优化目标J的具体值;当不满足步骤五中的所有边界约束条件,将优化目标J置为10000。
CN201910896581.4A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 Active CN110723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6581.4A CN110723315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6581.4A CN110723315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3315A CN110723315A (zh) 2020-01-24
CN110723315B true CN110723315B (zh) 2021-02-09

Family

ID=69218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6581.4A Active CN110723315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3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715B (zh) * 2021-01-14 2023-04-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加速过程最优控制方法
CN112644738B (zh) * 2021-01-19 2021-09-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行星着陆避障轨迹约束函数设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3662A (en) * 1978-03-13 1983-05-1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Ideal trajectory shaping for anti-armor missiles via gimbal angle controller autopilot
CN101186236A (zh) * 2007-12-26 2008-05-28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减少航天器重力损失的变轨方法
US8757552B1 (en) * 2013-02-27 2014-06-24 Rick Martin Dispersed space based laser weapon
CN104281153A (zh) * 2014-07-29 2015-0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动力飞行器的进场着陆轨迹的设计方法
CN106672266A (zh) * 2017-01-04 2017-05-17 北京理工大学 考虑时间约束的平衡点Halo轨道调相轨道转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7588B2 (en) * 2004-01-06 2006-11-21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Ballistic target defense system and methods
FR3029652B1 (fr) * 2014-12-03 2019-12-27 Thales Procede de calcul de trajectoire d'avion soumise a des contraintes laterales et vertical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3662A (en) * 1978-03-13 1983-05-1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Ideal trajectory shaping for anti-armor missiles via gimbal angle controller autopilot
CN101186236A (zh) * 2007-12-26 2008-05-28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减少航天器重力损失的变轨方法
US8757552B1 (en) * 2013-02-27 2014-06-24 Rick Martin Dispersed space based laser weapon
CN104281153A (zh) * 2014-07-29 2015-0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动力飞行器的进场着陆轨迹的设计方法
CN106672266A (zh) * 2017-01-04 2017-05-17 北京理工大学 考虑时间约束的平衡点Halo轨道调相轨道转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3315A (zh) 2020-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6989B (zh) 一种基于平稳滑翔弹道解析解的高超声速再入制导方法
CN107491083B (zh) 一种基于饱和自适应滑模控制的四旋翼自主着船方法
CN112249369B (zh) 一种火箭动力定点着陆制导方法
CN110723315B (zh) 一种天体表面弹道式飞行探测的轨迹生成方法
CN107121929B (zh) 基于线性协方差模型预测控制的鲁棒再入制导方法
CN109080854B (zh) 航天器返回预定落点的大椭圆轨道变轨规划方法
CN112572835B (zh) 一种具有姿态切换的卫星在轨角动量管理及控制方法
CN111399531A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段制导与姿态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10733670B (zh) 一种短航程低过载的再入轨迹设计方法
CN113467241B (zh) 凸曲率着陆轨迹燃耗优化方法
CN109269504B (zh) 一种具有末端约束的姿态机动路径规划方法
JP2013107585A (ja) 多段式ロケット誘導装置、多段式ロケット誘導プログラム、多段式ロケット誘導方法および多段式ロケット誘導システム
CN110471456A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俯冲段制导、姿控、变形一体化控制方法
CN110044210B (zh) 考虑任意阶地球非球型引力摄动的闭路制导在线补偿方法
CN113602532A (zh) 一种固体运载火箭入轨修正方法
CN113343442B (zh) 一种求解固定时间有限燃料多脉冲转移轨道的方法及系统
Kos et al. Altair descent and ascent reference trajectory design and initial dispersion analyses
CN108082538B (zh) 一种考虑始末约束的多体系统低能量捕获轨道方法
CN113867143A (zh) 地外天体安全软着陆解析避障制导方法
CN114995125A (zh) 一种月面飞跃轨迹生成方法
CN114690793B (zh) 基于滑模控制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垂直软着陆制导方法
CN115892519A (zh) 一种用于近距离航天器轨道脉冲博弈的航天器控制方法
US10029807B2 (en) Spacecraft and orbital plane change method therefor
CN114384803A (zh) 考虑地影约束的小推力最优变轨方法
CN113741551A (zh) 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全过程轨迹优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