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2940A -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22940A CN110722940A CN201910892146.4A CN201910892146A CN110722940A CN 110722940 A CN110722940 A CN 110722940A CN 201910892146 A CN201910892146 A CN 201910892146A CN 110722940 A CN110722940 A CN 1107229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 transport vehicle
- highway
- traction
-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1/00—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Conversions therefor
- B60F1/04—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Conversions therefor with rail and road wheels on different axles
- B60F1/043—Vehicles comprising own propelling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00—Wagons or v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2—Platforms; Open load compart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3—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 B62D33/0636—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displaceable along a linear pa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2301/00—Retractable wheels
- B60F2301/04—Retractable wheels pivot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Machines For Laying And Maintaining Rail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既是牵引车又是平板运输车,采用驱动走行——货物装载一体的组合结构型式,实现了自身的货物运输,减少了平板车或轨道车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优选地能采用电力驱动的方式,减少了空气污染,节约能源,整车总量轻便,环保优势更加突出;采用公铁两用的结构形式,既可以行驶在钢轨上,又可以行驶在混凝土路面上,应用范围更广;采用超低结构形式,与普通平板车连挂编组后做为长钢轨运输列车更方便,由于列车动力分散布置牵引力更大,更有利于大坡道的运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轨道施工中,从铺轨基地向作业面运输轨道材料采用的是由轨行式牵引机车牵引轨道运输平板车的方式来实现的。由于轨行式牵引机车外形结构尺寸比较大(长10000mm、宽2600mm、高3800mm),在运输轨道材料到作业面时采用推送的方式进行运输(即平板车在前,牵引机车在后向前行走。材料运输具有方向性),驾驶牵引车的司机瞭望受到一定影响,材料装卸和运输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推送运输轨排(长25000mm、宽2100mm)等长大物件时整车长度达到30m-40m,司机不能很好地观察前方道路通行状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轨道牵引机车自身重量受城市轨道交通区间结构等对轴重的限制要求,一般在25000kg左右,驱动力是钢轮和钢轨之间的摩擦力形成,当在大坡道潮湿轨道路段行驶时,钢轮和钢轨之间摩擦力减少出现轨道牵引车驱动轮空转(打滑)的现象,无法正常驱动行走或出现溜滑现象,有重大安全隐患。再则,由于轨道牵引车的自身高度较高,轨道铺设的铺轨机(长4000mm、宽4000mm、净高3500mm)在作业面作业时,不能跨过轨道牵引车上方进行其它作业(如吊装倒运模板、混凝土泵管等),给轨道铺轨机使用造成一定的制约,不能很好地发挥最大功能。另外、由于轨道牵引车采用轨行钢轮结构,只能行驶在固定轨距的轨道上,对于在平整的结构底板上运输轨道材料(轨道板、轨枕、扣件)这样的情况无法实现。再则、对于同一工地近距离的转运必须借助于汽车平板车运输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现有的轨行式轨道运输牵引车在实际应用中虽然被广泛采用,但一定程度上制约轨道施工的工效、增加了施工成本,行驶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和对施工工效的发挥。长途公路转运时也有超高的情况发生。在现代轨道交通轨道工程施工技术飞速发展今天,板式道床、预制拼装结构等结构将成为主流轨道结构形式。为满足铺轨施工效率的更高需求,运输车设备的自适应性、多功能型、灵活性都有更高的要求,为正线铺轨提供更大的作业空间和有效作业时间等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既能实现隧道内轨道材料、预制品、拼装结构等材料的运输,还可以在公路行驶运输轨道板、扣件等材料。同时满足整机免解体快速转场、实现长途运输转移的节能环保的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成为必然的趋势和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该运输车既是牵引车又是平板运输车,有助于提高轨道施工工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包括车架,所述的车架的前端下侧设有前驾驶室,所述的车架的后端下侧设有后驾驶室,所述的前驾驶室和后驾驶室分别在相近一侧设有竖向设置的齿排,所述的车架的底部设有升降驱动机构及受升降驱动机构驱动的升降驱动齿轮,所述的升降驱动齿轮与所述的齿排相啮合;在所述的车架底部前后对称设有转向桥和驱动桥,转向桥两端设有转向支重轮,驱动桥两端设有驱动支重轮,且所述的驱动支重轮与设置于车架底部的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的车架的底部在驱动支重轮后侧和转向支重轮前侧还分别设置有引导轮对,所述的引导轮对与升降装置相连以实现引导轮对的升降。
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驱动电机、链条、升降传动轴和两个轴承座,所述的升降驱动电机和轴承座固定于车架底部,两个轴承座之间连接有升降传动轴,升降传动轴与所述的升降驱动电机之间通过链条相连以实现同步运动,所述的升降传动轴上设置有所述的升降驱动齿轮,所述的升降驱动齿轮能随升降传动轴同步转动。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变速箱和逆转箱,所述的变速箱一侧与驱动电机相连,变速箱另一侧通过一传动轴与逆转箱之间相连,且逆转箱通过另一传动轴与驱动桥的齿轮箱相连。
所述的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采用橡胶充气轮胎,所述的引导轮对为采用刚性材料制成的铁路轮对。
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连接于车架底部的引导轮固定支撑杆、连接于车架底部的升降装置液压油缸及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所述的引导轮对由一横轴及横轴两端设有的引导轮构成,所述的横轴转动连接于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一端,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另一端与升降装置液压油缸相连,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中部与引导轮固定支撑杆相连;所述的运输车还包括气囊补偿器,所述的气囊补偿器包括气囊,所述的气囊设置于所述的升降装置液压油缸与所述的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另一端之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使用方法,包括轨道行驶方法: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前后两侧的引导轮对降下,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摆放在轨道线路上,使驱动支重轮、转向支重轮和引导轮对放置于钢轨的轨面上并使引导轮对的走行踏面和钢轨踏面相贴合、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压实在钢轨踏面上,将转向桥的转动限位机构固定以使转向支重轮在走行时不能发生方向偏转,而后操作驱动装置使驱动支重轮旋转,此时,驱动支重轮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运输车在钢轨轨面上运动,并在引导轮对的作用下,使运输车沿钢轨纵向方向前行,且改变驱动装置的旋转方向能使运输车反向行走,从而实现运输车在钢轨轨面上的行驶。
本发明再涉及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使用方法,包括路面行驶方法: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前后两侧的引导轮对升起,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摆放在路面上,并使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压实在路面上,将转向桥的转动限位机构解锁,便于转向支重轮转动,而后操作驱动装置使驱动支重轮旋转,此时,驱动支重轮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运输车在路面上运动,且改变驱动装置的旋转方向能使运输车反向行走,从而实现运输车在路面上的行驶。
本发明又涉及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使用方法,包括货物装载方法: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车架的上顶面作为货物装载的底板,且车架的上顶面上还能铺设防滑钢板,并用紧线器将货物和车架进行固定,即可实现安全运输。
本发明又涉及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使用方法,包括吊装方法:在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车架前后的两侧焊接吊点,用于吊装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利用门式起重机吊起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前后的四个吊点,以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装到地面指定位置。
本发明又涉及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使用方法,包括长距离装运方法: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装到汽车半挂平板车上,在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下安放和外形相吻合的木制止轮器,加以限位,而后将第二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起摆放在第一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车架上,同样在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下安放外形相吻合的木制止轮器,加以限位,并用紧线器将两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和汽车半挂平板车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长途转运。
本发明的运输车自身既是牵引车又是平板运输车,彻底改变了目前轨道施工必须使用专用轨道牵引车牵引轨道平板运输车运送轨道材料的方式,提高轨道施工工效,降低施工投入和施工成本,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轻度,减少轨道施工的安全隐患等目的,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采用驱动走行——货物装载一体的组合结构型式,实现了自身的货物运输,减少了平板车或轨道车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2、优选地能采用电力驱动的方式,减少了空气污染,节约能源,整车总量轻便,环保优势更加突出。
3、优选地采用橡胶轮作为驱动轮,橡胶与钢之间的摩擦力更大,更加实用大坡道,潮湿状态,行驶更加安全、可靠。
4、采用公铁两用的结构形式,既可以行驶在钢轨上,又可以行驶在混凝土路面上,应用范围更广。
5、采用超低结构形式,与普通平板车连挂编组后做为长钢轨运输列车更方便,由于列车动力分散布置牵引力更大,更有利于大坡道的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主视图;
图2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侧视图;
图3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俯视图;
图4a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车架俯视图;
图4b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车架主视图;
图4c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车架侧视图;
图5a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驱动桥及驱动支重轮的侧视图;
图5b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驱动桥及驱动支重轮的俯视图;
图5c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驱动桥及驱动支重轮的主视图;
图6a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转向桥及转向支重轮的侧视图;
图6b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转向桥及转向支重轮的俯视图;
图6c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转向桥及转向支重轮的主视图;
图7a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摆臂组件、横轴及引导轮的侧视图;
图7b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摆臂组件、横轴及引导轮对的俯视图;
图7c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摆臂组件、横轴及引导轮的主视图;
图8a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驾驶室示意图;
图8b是图8a的A-A向视图;
图9a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驾驶室门示意图;
图9b是图9a的侧视图;
图10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升降示意图;
图11a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升降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1b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升降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12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13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制动及驻车制动示意图;
图14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引导轮升降液压系统示意图;
图15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驾驶室升起作业示意图;
图16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公路行驶示意图;
图17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运输轨道板的作业示意图;
图18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卸载轨道板的作业示意图;
图19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连挂运输轨排的作业示意图;
图20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卸载轨排的作业示意图;
图21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运输新型铺轨机专场作业的示意图;
图22a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装车长途转场装载示意图;
图22b是图22a的侧视图;
图23是龙门吊机吊装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作业示意图;
图24是汽车起重机吊装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作业示意图。
图25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推送平板车返回时的作业示意图;
图26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装载铺轨机转移时的装载准备示意图;
图27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长轨列车运送长轨的局部示意图;
图28是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长轨列车空载返回的局部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1.后车钩 2.后驾驶室 3.引导轮固定支撑杆 4.后吊点 5.走行驱动差速器齿轮箱 6.传动轴 7.变速箱总成 8.电池组箱 9.转向桥悬挂支撑组件 10.前吊点 11.转向桥转向机构组件 12.引导轮气囊减震装置总成 13.前驾驶室 14.前车钩15.前引导轮对 16.车架结构组件 17.电气元件集成控制箱 18.驱动电机 19.驱动桥组件总成 20.驱动支重轮 21.后引导轮对 22.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 23.引导轮升降装置液压油缸 24.齿排 25.驾驶室升降导向柱 26.驾驶室升降装置定位滑块组件 26-1.驾驶室升降装置定位滑块(活动段) 26-2.驾驶室升降装置定位滑块(固定段) 27.升降驱动电机 28.转向横拉杆 29.引导轮升降液压泵及油箱总成 30.制动分泵总成 31.轴承座 32.链轮 33.升降驱动齿轮 34.动力平板车行车排障器组件 35.驻车制动分泵总成 36.电源总开关 37.挡板 38.长钢轨 39.悬臂吊机 40.支垫及横向限位装置 41.1号运输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其主要由车架、公铁两用走形系统、升降式轨道轮引导走行系统和电池组及逆变器等几部分组成。将驾驶室安放在车架的下方,根据需要可实现升降驾驶。车辆装载货物的平板高度为1.3米以下,满足一般货车装载要求。由于载货为上承式结构,空间大、无遮挡,有利于长大、超宽材料的施工运输。同时兼顾轨道行驶和公路行驶两种模式,在有轨道的地段可行走在轨道上,无轨道的地段可行走在平缓的结构底板或平坦的垫层上。且该车采用双向驾驶的方式,可满足在隧道空间狭小的环境下进行材料运输的要求。车辆中预留有集中控制行走信号连接接口,可实现多辆动力平板车与普通平板车的连挂并形成长轨列车动车组,能运送比如100米以上的长钢轨并满足其卸轨和回收的工作要求。
参见图4a-图4c,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车架,采用“工”字型钢焊接而成,车架宽为2.4米,长11.5米。车架既是公铁两用走形系统、升降式轨道轮引导走行系统和电池组及逆变器等动力系统和其他的操作系统、控制系统等的安装平台,同时还是货物的承载平台。因此车架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韧性。公铁两用走形系统、升降式轨道轮引导走行系统和电池组及逆变器等部件均安装在车架的下部或内部,车架上部是货物的承载位置。且车架采用全对称设计,在车架的前后两端下方分别安装前驾驶室和后驾驶室,该驾驶室为下沉布置。并且,运输车的车架的前后两端还设有用于与平板车相连的挂钩,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吊装的吊点。
并且,参见图8a-图8b并结合图9a、图9b和图10,所述的前驾驶室和后驾驶室分别在相近一侧设有竖向设置的齿排,所述的车架的底部设有升降驱动机构及受升降驱动机构驱动的升降驱动齿轮,所述的升降驱动齿轮与所述的齿排相啮合以实现前驾驶室和后驾驶室的升降。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1a和图11b并结合图14,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驱动电机、链条、升降传动轴和两个轴承座,所述的升降驱动电机和轴承座固定于车架底部,两个轴承座之间连接有升降传动轴,升降传动轴与所述的升降驱动电机之间通过链条相连以实现同步运动,所述的升降传动轴上设置有所述的升降驱动齿轮,所述的升降驱动齿轮能随升降传动轴同步转动。此外,在所述的前驾驶室和后驾驶室相背一侧的位置设有固定于车架下侧、竖直设置的驾驶室升降导向柱,前驾驶室和后驾驶室上相应设有与升降导向柱相配合的通孔,以便保证升降方向的准确。此外,在所述的前驾驶室和后驾驶室相近一侧的位置还能设有驾驶室升降装置定位滑块组件,驾驶室升降装置定位滑块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定位滑块(活动端)和驾驶室升降装置定位滑块(固定端),靠驾驶室一侧是驾驶室升降装置定位滑块(活动端),可以活动,另一侧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定位滑块(固定端)与车架相固定,同样可用于保证驾驶室升降方向的准确。
所述的公铁两用走形系统,包括在所述的车架底部前后对称设有转向桥和驱动桥,结合图5a-图5c,转向桥两端设有转向支重轮,转向桥通过刚性悬挂安装在车架上,可采用越野车的转向轴桥。结合图6a-图6c,驱动桥两端设有驱动支重轮,驱动桥采用载货汽车车辆的驱动车桥即可,驱动桥和车架采用刚性连接。所述的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采用橡胶充气轮胎,且如图12所示,所述的驱动支重轮与设置于车架底部的驱动装置相连,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变速箱和逆转箱,所述的变速箱一侧与驱动电机相连,变速箱另一侧通过一传动轴与逆转箱之间相连,且逆转箱通过另一传动轴与驱动桥的齿轮箱相连。通过操作逆转箱可实现车辆的双向行驶,通过操作变速箱可实现车辆的不同速度的行驶。
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a-图7c,所述的升降式轨道轮引导走行系统,包括引导轮对,所述的车架的底部在驱动支重轮后侧和转向支重轮前侧还分别设置有所述的引导轮对,所述的引导轮对与升降装置相连以实现引导轮对的升降,且所述的引导轮对能采用刚性材料制成的铁路轮对。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连接于车架底部的引导轮固定支撑杆、连接于车架底部的升降装置液压油缸及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所述的引导轮对由一横轴及横轴两端设有的引导轮构成,所述的横轴转动连接于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一端,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另一端与升降装置液压油缸相连,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中部与引导轮固定支撑杆相连,通过向升降装置液压油缸的作用使得摆动臂摆动可以实现引导轮对的升降。优选地,所述的升降式轨道轮引导走行系统还包括气囊补偿器,所述的气囊补偿器包括气囊和气泵,所述的气泵与气囊相连以实现气囊的充放气,所述的气囊设置于所述的升降装置液压油缸与所述的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另一端之间,
当在公路上行驶时,升起引导轮对,运输车可以在公路上行驶。当将引导轮对降下时,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踏面的径向方向中心和钢轨踏面中心重叠,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支撑在钢轨踏面上,引导轮对支撑在钢轨踏面上。锁闭转向桥的转向锁,车辆在引导轮的引导下沿钢轨轨向行驶,完成材料运输。
此外,该车辆采用电池组电源作为动力源,电池采用容电量大的锂电池。而逆变器则是用于将电池的电能通过变频等方式进行输入和输出转化,实现车辆的动力调配。并且运输车还包括一般车辆的制动器及驻车制动器等装置,例如图13,示出了一种制动器及驻车制动器的线路示意图,通过风泵等向储气罐充放气,从而改变储气罐向驻车制动分泵和制动分泵施加的压力,并能顶动刹车片,使刹车片摩擦刹车鼓,从而实现车速的降低或保持车辆的静止,在运输车内还设置有车辆的操作控制系统,操作系统安装在车辆的前后两侧的驾驶室内。操作系统包括方向盘、变数箱操作杆、逆转箱操作按钮以及电机、逆变器的操作按钮、制动及驻车控制器等,所述的运输车的前后两端还设有用于与平板车相连的挂钩,所述的运输车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吊装的吊点。
实施例1: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轨道就位行驶运载轨道材料作业
用铺轨基地的两台龙门吊机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缓缓吊起下落到下料口下的成型轨道上,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统称为橡胶走行轮,将橡胶走形轮踏面中心对准钢轨中心,操作动力平板车液压系统,使钢性引导轮对在升降液压油缸的作用下缓缓降下落在钢轨踏面上,使钢性引导轮踏面完全和钢轨轨头踏面吻合。解除动力平板车的吊点吊环、钢丝绳。完成动力平板车的轨道行走就位作业。
将轨道材料(钢筋、模板等)装载在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载货平板上,即车架上铺设的钢板上,用绳索等进行板扎,使其牢靠。操作人员进入驾驶室,接通整车电源,启动空气压缩机向制动储气罐充气,当气压达到额定值。操作方向盘锁紧开关锁死方向,使方向走形轮无法偏转。操作气囊减震装置控制阀向气囊充气,操作行走方向选择开关使车辆处于正向行驶方向,操作车辆变速选择开关选择起步挡,操作驻车制动开关解除驻车制动,操作加速控制阀使车辆起步行驶。行驶过程中根据路况进行调速,使车辆安全地到达作业面指定位置停车,上述行走操作控制按钮回到原位,控制驻车制动器制动使车辆安全地停止在指定位置。用现场铺轨机组将轨道材料吊起运送到设计安装位置,完成运输作业。如图17、图18所示。
车辆返回基地时,驾驶员进入返回方向的驾驶室,重复操作上述动作,使车辆回到基地位置,继续进行作业。
实施例2: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连挂普通平板车或两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连挂进行轨排长大材料运输
当需要运输轨排(25m*2.1m*0.4m)等长大轨料时,按如下操作进行: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和一辆同高度的平板车进行连挂(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作为前进方向的第一辆车),或将两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进行连挂,进行制动、加速控制联动。此时载货车辆长度为25m,满足运输轨排材料的要求。将长大货物运输需要的2个转向架分别安放到两列车的合适位置固定。
如图19所示,将轨排吊起摆放到轨排运输车转向架的托板上进行固定。操作人员进入驾驶室,接通整车电源,启动空气压缩机向制动储气罐充气,当气压达到额定值。操作方向盘锁紧开关锁死方向,使方向走形轮无法偏转。操作气囊减震装置控制阀向气囊充气,操作行走方向选择开关使车辆处于正向行驶方向,操作车辆变速选择开关选择起步挡,操作驻车制动开关解除驻车制动,操作加速控制阀使车辆起步行驶。行驶过程中根据路况进行调速,使车辆安全地到达作业面后指定位置停车,上述行走操开关回到原位,控制驻车制动控制阀使车辆安全地停止在指定位置,用现场铺轨机组将轨排吊起运送到设计安装位置,完成运输作业。
车辆返回基地时,驾驶员进入返回方向的驾驶室,如行进方向是普通平板车,为了保证驾驶员的视线不受影响达到视线良好,此时可将该驾驶室升起。操作动作如下:接通车辆总电源开关,操作驾驶室升降控制按钮,使驾驶室向上缓缓升起,达到一定高度后停止升降,如图15和图16所示,重复操作上述行走动作各种开关、按钮,使车辆回到基地位置,继续进行再作业,如图25所示。
实施例3: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在平缓的结构底板或垫层平面上行走运输轨道板等材料
当需要在平缓的结构底板或混凝土道床垫层上行走运输轨道板或其它材料时按下述步骤操作: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放在结构底板或混凝土垫层上。接通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电源总开关。操作启动空气压缩机开关使空气压缩机工作向制动储气罐充气,当气压达到额定值。启动钢性引导轮液压系统使其工作,操作钢性引导轮升降控制阀,使钢性引导轮缓缓升起到最高位置停止。操作方向盘锁紧开关释放方向锁紧装置,使方向走形轮合乎工作要求。操作气囊减震装置控制阀停止向气囊充气。将需运输的材料装载在动力平板车上,进行绑扎,使其牢固、可靠。
操作行走方向选择开关使车辆处于正向行驶方向,操作车辆变速选择开关选择起步挡,操作驻车制动开关解除驻车制动,操作加速控制阀使车辆平稳起步行驶。行驶过程中根据路况进行调速。使车辆安全地到达作业面后指定位置停车,上述行走操开关、按钮回到原位,操作驻车制动控制阀使车辆安全地停止在指定位置,用现场铺轨机组将轨排吊起运送到设计安装位置,完成运输作业,如图17、图18。
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返回装料点时,驾驶员进入返回方向的驾驶室,重复操作上述行走操作按钮和动作,使动力平板车回到装料点位置,继续进行再作业。
实施例4:两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同步运送铺轨机组
当区间轨道施工作业完成后铺轨机组需要转移到其他作业面继续进行铺轨作业时,此时可以利用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进行快速专场作业。具体操作如下:
1、将两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连挂后行驶到铺轨机组附近停车待命。
2、操作铺轨机组,使其处于吊装轨排材料作业状态(行走台车走形轮高于动力平板车的承载位置一定高度)停止,如图26所示。
3、分别将两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行驶到铺轨机组的行走台车下方停车。
4、操作铺轨机组,使前后行走台车下降至动力平板车的承载顶面。将竖向支撑收起至转运位置后锁闭。
5、分别将铺轨机组的前后行走台车和两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进行绑扎,使其牢固、平稳。
6、拆除铺轨机组供电电缆,并收回至电缆卷筒内,如图27所示。
7、检查铺轨机组和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绑扎情况和牢固情况,一切无误后就可以转场了。
8、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两名驾驶员采用对讲机进行联络通话和协调。
9、两名操作人员分别进入各自的驾驶室,接通整车电源,启动空气压缩机向制动储气罐充气,当气压达到额定值。操作方向盘锁紧开关锁死方向,使方向走形轮无法偏转。操作气囊减震装置控制阀向气囊充气,操作行走方向选择开关使车辆处于正向行驶方向,操作车辆变速选择开关选择起步挡,操作驻车制动开关解除驻车制动,准备工作完毕后,用对讲机进行联络,同步操作加速控制阀使车辆缓慢起步行驶。行驶过程中根据路况通过联络后进行调速,使车辆安全地到达作业面后指定位置停车。上述行走操开关按钮回到原位,操作驻车制动控制阀使车辆安全地停止在指定位置,完成运输作业。
10、分别解除铺轨机组与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之间的绑扎和约束,使铺轨机组与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处于分离状态。将铺轨机组供电电缆从电缆卷线盘中拉出,接通铺轨机供电电源,操作铺轨机组使铺轨机组的行走台车的竖向支撑向下伸出,平稳地支撑在成型的混凝土整体道床上,继续操作使行走台车连同吊装横梁向上升起,使行走台车走形轮高于动力平板车一定高度后停止操作。
11、指挥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进行走行准备,一切准备完毕后,分别驶出铺轨机组下方。操作铺轨机组走行台车的竖向支撑使其下降,最后平稳地将铺轨机组的轨道走形轮停放在正线轨道上。完成铺轨机组的快速转场作业。
实施例5: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与普通平板车连挂形成动车组运送长钢轨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轨道维保施工中磨损钢轨更换施工是维保施工的关键施工内容。为了快速地对既有线磨损钢轨进行更换,减少区间作业时间常采用百米长钢轨作为基本轨来进行作业。百米长钢轨的运输是关键环节。利用多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和普通平板车进行编组连挂形成长轨运输动车组列车可以很好地解决长钢轨的运输问题图。步骤如下:
1、百米长轨运输车由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和普通平板车组成,,即3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加6辆普通平板车连挂,及12.5米长的车9辆构成。
2、按前、中、后各一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中间3辆普通平板车的编组方式连挂,编组方式(1+3+1+3+1)。
3、在每辆平板车的合适位置安装用于吊装长轨条的悬臂吊机,并将悬臂吊机和平板车进行牢固连接。
4、在长钢轨存放场利用长钢轨装卸群吊将百米长轨分别装卸在长轨运输列车的悬臂吊机的两侧,在长轨运输列车的两端的动力平板车适当的位置安装防长轨串动的限位挡板装置。在每辆运载平板车上安装防止钢轨横向移动的限位装置。
5、三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由3名司机操作,分别操作1号、2号、3号动力平板车。司机之间采用对讲通话系统进行联络、调度。
6、指挥人员由行驶方向的第一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1号车)司机担任,统一调度2号、3号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驱动控制,如图27、图28.
7、长轨列车行驶时按轨行车辆行驶规程进行操作。按行车命令所规定的要求将车辆行驶到指定卸轨位置。停车、制动,列车停稳后,指挥人员(1号车司机)通知长轨卸轨人员负责人准备卸轨,长轨卸轨负责人指挥作业人员操作长轨列车上的悬臂吊机将编号的长轨按设计要求卸下到道床的两侧。悬臂吊机卸完该位置的长钢轨后回位到车辆行驶状态位置后固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指挥长轨运输车车辆行驶到下一个卸轨位置后停车、制动。指挥人员通知长轨卸轨负责人准备卸轨,卸轨负责人指挥作业人员操作长轨列车上的悬臂吊机将编号的长轨按设计要求卸下到道床的两侧。这样不断循环,直至将长轨列车上的长钢轨全部卸完。
8、长钢轨卸完后,将列车上的悬臂吊机全部回位到行车位置后固定,将钢轨支垫限位装置摆放安全。人员撤离长轨运输列车。
9、列车返回基地时,车辆行驶指挥人员由3号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司机担任。3号车司机将车辆驾驶室从平板车下升起到平板车上方固定。用对讲机和2号车、1号车司机进行联系做好方向行驶的准备,一切确认无误后3号车司机通知2号车、1号车司机同步操作启动长轨运输列车反向行驶回到基地或长轨存放场,进行再一次的长轨运输、卸轨作业,如图27、图28。
10、重复上述4、5、6、7、8、9中的所有步骤,直至将全部长轨运输并卸到轨道钢轨更换的位置的道床两侧。完成长轨运输、卸轨作业。
实施例6: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长途转运。
当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完成该项目轨道施工后需要转运到另外的项目进行轨道施工时,按下列步骤进行转运。
1、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停放到铺轨基地轨道下料口下方的正线轨道上,停车制动,关闭车辆总电源。用铺轨基地的两台龙门吊机分别挂吊在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前后吊点上,指挥龙门吊司机同步起吊,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从轨道上吊至铺轨基地的地面上,如图23所示。或用大吨位汽车吊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从轨道材料下料口下方的轨道上吊至铺轨基地的地面上,如图24所示
2、长途运输采用15米长的汽车半挂平板车运输。
3、用基地两台龙门吊机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起,装载到汽车半挂平板车上,并用垫木将动力平板车的4个行走轮进行支垫和固定。或用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起装载到汽车半挂平板车上,并用垫木将动力平板车的4个行走轮进行支垫和固定,如图22a和图22b所示。
4、由于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为超低型结构,因此,一辆汽车半挂平板运输车可以一次运输2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用基地两台龙门吊机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起,装载到已装载在汽车半挂平板车上的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上,并用垫木将动力平板车的4个行走轮进行支垫和固定。或用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起装载到已装载在汽车半挂平板车上的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上,并用垫木将动力平板车的4个行走轮进行支垫和固定,如图22a和图22b所示。
5、用钢丝绳、紧线器等将动力平板车与动力平板车、动力平板车与汽车半挂平板车进行板扎和固定,使其牢固、稳定。一切无误后可以进行长途运输。
6、指挥汽车半挂平板车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运送到新的工地,卸车。完成长途转场运输。
Claims (10)
1.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的车架的前端下侧设有前驾驶室,所述的车架的后端下侧设有后驾驶室,所述的前驾驶室和后驾驶室分别在相近一侧设有竖向设置的齿排,所述的车架的底部设有升降驱动机构及受升降驱动机构驱动的升降驱动齿轮,所述的升降驱动齿轮与所述的齿排相啮合;
在所述的车架底部前后对称设有转向桥和驱动桥,转向桥两端设有转向支重轮,驱动桥两端设有驱动支重轮,且所述的驱动支重轮与设置于车架底部的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的车架的底部在驱动支重轮后侧和转向支重轮前侧还分别设置有引导轮对,所述的引导轮对与升降装置相连以实现引导轮对的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驱动电机、链条、升降传动轴和两个轴承座,所述的升降驱动电机和轴承座固定于车架底部,两个轴承座之间连接有升降传动轴,升降传动轴与所述的升降驱动电机之间通过链条相连以实现同步运动,所述的升降传动轴上设置有所述的升降驱动齿轮,所述的升降驱动齿轮能随升降传动轴同步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变速箱和逆转箱,所述的变速箱一侧与驱动电机相连,变速箱另一侧通过一传动轴与逆转箱之间相连,且逆转箱通过另一传动轴与驱动桥的齿轮箱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采用橡胶充气轮胎,所述的引导轮对为采用刚性材料制成的铁路轮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连接于车架底部的引导轮固定支撑杆、连接于车架底部的升降装置液压油缸及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所述的引导轮对由一横轴及横轴两端设有的引导轮构成,所述的横轴转动连接于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一端,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另一端与升降装置液压油缸相连,引导轮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中部与引导轮固定支撑杆相连;
所述的运输车还包括气囊补偿器,所述的气囊补偿器包括气囊,所述的气囊设置于所述的升降装置液压油缸与所述的升降装置摆臂组件的另一端之间。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行驶方法: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前后两侧的引导轮对降下,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摆放在轨道线路上,使驱动支重轮、转向支重轮和引导轮对放置于钢轨的轨面上并使引导轮对的走行踏面和钢轨踏面相贴合、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压实在钢轨踏面上,将转向桥的转动限位机构固定以使转向支重轮在走行时不能发生方向偏转,而后操作驱动装置使驱动支重轮旋转,此时,驱动支重轮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运输车在钢轨轨面上运动,并在引导轮对的作用下,使运输车沿钢轨纵向方向前行,且改变驱动装置的旋转方向能使运输车反向行走,从而实现运输车在钢轨轨面上的行驶。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行驶方法: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前后两侧的引导轮对升起,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摆放在路面上,并使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压实在路面上,将转向桥的转动限位机构解锁,便于转向支重轮转动,而后操作驱动装置使驱动支重轮旋转,此时,驱动支重轮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运输车在路面上运动,且改变驱动装置的旋转方向能使运输车反向行走,从而实现运输车在路面上的行驶。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货物装载方法: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车架的上顶面作为货物装载的底板,且车架的上顶面上还能铺设防滑钢板,并用紧线器将货物和车架进行固定,即可实现安全运输。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方法:在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车架前后的两侧焊接吊点,用于吊装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利用门式起重机吊起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前后的四个吊点,以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装到地面指定位置。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长距离装运方法: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装到汽车半挂平板车上,在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下安放和外形相吻合的木制止轮器,加以限位,而后将第二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吊起摆放在第一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车架上,同样在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驱动支重轮和转向支重轮下安放外形相吻合的木制止轮器,加以限位,并用紧线器将两辆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和汽车半挂平板车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的长途转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92146.4A CN110722940B (zh) | 2019-09-20 | 2019-09-20 |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92146.4A CN110722940B (zh) | 2019-09-20 | 2019-09-20 |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22940A true CN110722940A (zh) | 2020-01-24 |
CN110722940B CN110722940B (zh) | 2024-05-03 |
Family
ID=6921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92146.4A Active CN110722940B (zh) | 2019-09-20 | 2019-09-20 |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22940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39278A (zh) * | 2020-03-16 | 2020-07-24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正线轨道运输新型动力牵引车头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591094A (zh) * | 2020-05-27 | 2020-08-28 |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低速重载公铁两用牵引设备铰接式底盘 |
WO2021051786A1 (zh) * | 2019-09-20 | 2021-03-25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 |
CN112874252A (zh) * | 2021-03-25 | 2021-06-01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公铁两用多轴动力平板车、车组及使用方法 |
CN113370727A (zh) * | 2021-07-05 | 2021-09-10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双走行系统轨道运输设备及使用方法 |
CN113387134A (zh) * | 2021-06-08 | 2021-09-14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咨询规划研究院 | 土工膜铺设系统的送料装置 |
WO2022001169A1 (zh) * | 2020-06-28 | 2022-01-06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铁两用铺轨机 |
WO2022199336A1 (zh) * | 2021-03-25 | 2022-09-29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公铁两用多轴动力平板车及车组 |
CN118810308A (zh) * | 2024-09-19 | 2024-10-22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式动力平板车及其使用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40742A (en) * | 1997-02-21 | 1998-04-21 | Bush; David E. | Road/rail truck tractor |
CN202827280U (zh) * | 2012-09-19 | 2013-03-27 | 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片运输车 |
CN103264625A (zh) * | 2013-05-31 | 2013-08-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CN203194380U (zh) * | 2013-04-01 | 2013-09-18 | 刘德先 | 自走可调节式喷杆喷雾机 |
CN105172500A (zh) * | 2015-09-23 | 2015-12-23 |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防爆柴油机陆轨两用车 |
CN105766871A (zh) * | 2016-03-23 | 2016-07-20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液压驱动变距升降式喷药机 |
CN107757272A (zh) * | 2017-09-30 | 2018-03-06 | 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车 |
CN211032067U (zh) * | 2019-09-20 | 2020-07-17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 |
-
2019
- 2019-09-20 CN CN201910892146.4A patent/CN1107229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40742A (en) * | 1997-02-21 | 1998-04-21 | Bush; David E. | Road/rail truck tractor |
CN202827280U (zh) * | 2012-09-19 | 2013-03-27 | 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片运输车 |
CN203194380U (zh) * | 2013-04-01 | 2013-09-18 | 刘德先 | 自走可调节式喷杆喷雾机 |
CN103264625A (zh) * | 2013-05-31 | 2013-08-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CN105172500A (zh) * | 2015-09-23 | 2015-12-23 |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防爆柴油机陆轨两用车 |
CN105766871A (zh) * | 2016-03-23 | 2016-07-20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液压驱动变距升降式喷药机 |
CN107757272A (zh) * | 2017-09-30 | 2018-03-06 | 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车 |
CN211032067U (zh) * | 2019-09-20 | 2020-07-17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51786A1 (zh) * | 2019-09-20 | 2021-03-25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 |
CN111439278A (zh) * | 2020-03-16 | 2020-07-24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正线轨道运输新型动力牵引车头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591094A (zh) * | 2020-05-27 | 2020-08-28 |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低速重载公铁两用牵引设备铰接式底盘 |
CN111591094B (zh) * | 2020-05-27 | 2022-03-29 |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低速重载公铁两用牵引设备铰接式底盘 |
WO2022001169A1 (zh) * | 2020-06-28 | 2022-01-06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铁两用铺轨机 |
CN112874252A (zh) * | 2021-03-25 | 2021-06-01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公铁两用多轴动力平板车、车组及使用方法 |
WO2022199336A1 (zh) * | 2021-03-25 | 2022-09-29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公铁两用多轴动力平板车及车组 |
CN113387134A (zh) * | 2021-06-08 | 2021-09-14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咨询规划研究院 | 土工膜铺设系统的送料装置 |
CN113370727A (zh) * | 2021-07-05 | 2021-09-10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双走行系统轨道运输设备及使用方法 |
CN118810308A (zh) * | 2024-09-19 | 2024-10-22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式动力平板车及其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22940B (zh) | 2024-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22940B (zh) |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1032067U (zh) |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 | |
CN107642012B (zh)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型铺轨机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543559U (zh) | 换轮系统 | |
CN207498755U (zh) | 一种带有水平伸缩和竖向支撑调节的走行小车 | |
US20040250724A1 (en) | Multipurpose vehicle for various types of travel ways | |
CN212388270U (zh)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铁两用铺轨机 | |
CN214606957U (zh) | 公铁两用多轴动力平板车及车组 | |
CN107143351A (zh) | 一种自行式隧道超长仰拱移动模板钢箱梁栈桥 | |
WO2023087768A1 (zh) | 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 | |
WO2023279741A1 (zh) | 一种新能源双走行系统轨道运输设备及使用方法 | |
CN111439280A (zh) | 一种新型地铁正线轨道通用施工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0486885C (zh) | 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的供电装置 | |
CN207498754U (zh)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型铺轨机 | |
CN203821184U (zh) | 一种用于分离铺设道床板的铺板机 | |
CN105501872A (zh) | 一种预制件生产运输系统 | |
CN212605106U (zh) | 一种长钢轨运输装卸车及其组成的运输车组 | |
CN205418901U (zh) | 一种预制件运输装置 | |
CN216377240U (zh) | 一种钢桁梁内铁路桥面系用桁车 | |
CN116353642A (zh) | 铁路轨道铺设用运输车组 | |
CN204222884U (zh) | 复合功能移车台 | |
CN212125119U (zh) | 一种新型地铁正线轨道通用施工运输车 | |
CN209938592U (zh) | 一种预制平车系统 | |
CN113879350B (zh) | 一种公铁联运系统以及铁路运输车辆 | |
CN205526362U (zh) | 一种预制件运输小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