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2072A - 一种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62072A CN110562072A CN201910966503.7A CN201910966503A CN110562072A CN 110562072 A CN110562072 A CN 110562072A CN 201910966503 A CN201910966503 A CN 201910966503A CN 110562072 A CN110562072 A CN 1105620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unit
- carrying
- charging
- battery
- bicy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1852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in cel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包括:运载单车、控制平台、电池组件和蜂巢状储藏柜,蜂巢状储藏柜用于存放所述电池组件,并在预设时间内通过电网谷段电为电池组件进行充电,电池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运载单车上,运载单车用于运载电池组件至目标地点,以使通过电池组件为目标车辆充电;控制平台包括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管理单元、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通过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管理单元、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的作用关系,实现利用电池组件的方式为目标车辆进行充电,保证了充电的电压,通过运载单车也可以实现对没有充电桩的地方的充电,有效地增加充电的方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汽车充电需求越来越大,至2017年年末全国电动汽车累计销售153万辆,仅建设公共充电桩21万个,充电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汽车充电设施不配套,充电效率低下,造成的电动汽车制造业发展瓶颈和用户充电不便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完善汽车充电设施配套建设,解决汽车充电问题,已成为消除电动汽车发展瓶颈和方便电动汽车用户的迫切需要。
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交流电充电的慢充充电桩,另一种是以直流电充电的快充充电桩。目前,无论是交流还是直流充电桩,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大量的用电需求导致不能对充电桩的充电电压进行保证,使得在用电量较大时,充电桩的电压不足,容易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充电电压不足,损坏电车电池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系统,包括:运载单车、控制平台、电池组件和蜂巢状储藏柜;
所述蜂巢状储藏柜用于存放所述电池组件,并在预设时间内通过电网谷段电为所述电池组件进行充电;
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运载单车上,所述运载单车用于运载所述电池组件至目标地点,以使通过所述电池组件为目标车辆充电;
所述控制平台包括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管理单元、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
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所述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管理单元相连;
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运载单车的运行或停止;所述电池组件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的自充电时间和充电电量;所述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的存储、提取权限;
所述管理单元根据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所述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的运行数据进行计费结算处理。
可选的,上述所述运载单车包括驱动部件和移动轮;
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移动轮机械连接;所述移动轮设置于所述运载单车与地面接触的一侧;
所述驱动部件在所述运载车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移动轮转动,以使运载单车移动。
可选的,上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池和驱动轴;
所述驱动电池设置于所述运载单车的车体的下部,所述驱动电池与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相连,所述驱动电池用于为所述运载单车提供驱动力;
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移动轮机械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移动轮转动和转向。
可选的,上述所述运载单车还包括雷达扫描识别组件;
所述雷达扫描识别组件与所述运载车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运载车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雷达扫描识别组件自动驾驶;目标用户通过所述雷达扫描识别组件定位所述运载单车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上述所述运载单车还包括触控显示屏;
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相连;
目标用户通过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运载单车进行信息交互,所述触控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电池组件的属性信息、消费信息和附属信息。
可选的,上述所述运载单车还包括操作手柄;
所述操作手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运载单车车体的一侧;
所述目标用户可通过所述操作手柄控制所述运载单车的移动方向。
可选的,上述所述运载单车还包括充电线自动回收组件;
所述充电线自动回收组件设置于靠近所述电池组件的充电口处;
所述充电线自动回收组件用于自动对所述电池组件的充电线进行回收。
可选的,上述所述的充电系统,还包括安全保护组件;
所述安全保护组件分别与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所述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安全保护组件用于保护所述运载单车、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蜂巢状储藏柜的用电安全。
可选的,上述所述的充电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管理单元相连;
所述散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值,当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值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所述管理单元控制发出操作指令至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工作,以降低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
可选的,上述所述的充电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组件;
所述人机交互组件与所述管理单元相连;
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组件获取所述充电系统的运行信息,并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组件控制所述充电系统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采用一种充电系统,包括:运载单车、控制平台、电池组件和蜂巢状储藏柜,蜂巢状储藏柜用于存放电池组件,并在预设时间内通过电网谷段电为电池组件进行充电,电池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运载单车上,运载单车用于运载电池组件至目标地点,以使通过电池组件为目标车辆充电,控制平台包括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管理单元、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均与管理单元相连,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运载单车的运行或停止,电池组件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池组件的自充电时间和充电电量,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池组件的存储、提取权限,管理单元根据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的运行数据进行计费结算处理,通过利用电池组件进行对目标车辆充电,使得不会出现充电电压低的问题,而且电池组件存放于蜂巢状储藏柜中,利用电网谷段电对所述电池组件进行充电,更好地保证了用电的平衡,通过将电池组件可拆卸的设置于运载单车上,使得可以通过运载单车自动驾驶技术或人工方式来移动电池组件进行使用,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的同时,也使得在没有充电桩的地方实现对车辆的充电,增加了离桩充电的功能,也能更好地促进电车行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运载单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运载单车的正视图。
图4是图2中的运载单车的后视图。
图5是图1中的蜂巢状储藏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蜂巢状储藏柜的正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一种电路连接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运载单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运载单车的正视图,图4是图2中的运载单车的后视图,图5是图1中的蜂巢状储藏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蜂巢状储藏柜的正视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一种电路连接原理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充电系统,包括:运载单车2、控制平台1、电池组件3和蜂巢状储藏柜4,其中,蜂巢状储藏柜4用于存放电池组件3,并在预设时间内通过电网谷段电为电池组件3进行充电,电池组件3可拆卸地设置于运载单车2上,运载单车2用于运载电池组件3至目标地点,以使通过电池组件3为目标车辆充电,控制平台1包括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管理单元12、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和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和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均与管理单元12相连,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用于控制运载单车2的运行或停止,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用于控制电池组件3的自充电时间和充电电量,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用于控制电池组件3的存储、提取权限,管理单元12根据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和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的运行数据进行计费结算处理。
具体的,蜂巢状储藏柜4的具体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强制限定,蜂巢的形状能够增加对电池组件3的容量,可参照快递柜或超市存储柜进行理解,在每一个柜子里都存放一个电池组件3,电池组件3包括电池本身、充电枪和充电线等,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控制每一个个体柜子的关闭等,每一个柜子内的电池组件3的使用信息和消费信息。可以将储藏柜与运载单车2的单独计费,单独控制,最终由管理单元12将多个控制单元的信息进行合并分析处理。运载单车2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池组件3运输至目标车辆附件,以使得方便用户的使用。为了增加实用性,运载单车2的运行可以是自动驾驶技术也可以是人工推拉的方式。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运载单车2包括驱动部件21和移动轮22,驱动部件21与移动轮22机械连接,移动轮22设置于运载单车2与地面接触的一侧,驱动部件21在运载车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带动移动轮22转动,以使运载单车2移动。若是自动驾驶的方式,驱动部件21件包括驱动电池和驱动轴,驱动电池设置于运载单车2的车体的下部,驱动电池与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相连,驱动电池用于为运载单车2提供驱动力,驱动轴与移动轮22机械转动连接,驱动轴带动移动轮22转动和转向。自动驾驶则需要控制运载单车2的运行方向,则在运载单车2上增设雷达扫描识别组件23,其中,雷达扫描识别组件23与运载车控制单元相连,运载车控制单元通过雷达扫描识别组件23自动驾驶,目标用户通过雷达扫描识别组件23定位运载单车2的位置信息。根据雷达扫描可以使得随时随地的查看充电系统的具体的位置信息,还可以根绝定位信息完成自动驾驶的功能,可选用GPS定位系统,也可选用北斗定位系统等其他的定位系统,精准的定位能够保证远在单车的运行。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用户所处的停车位置可能没有充电桩,若想充电,用户需将车辆移动至其他有充电桩的位置,很不方便,但是有了本发明的充电系统,使得当用户将车停放于没有充电桩的地下车库,当用户需要给电车充电时,只需通过运载单车2将电池组件3运来即可,具体的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选择使运载单车2自动驾驶而来,或者是用户通过雷达扫描识别组件23完成对电池组件3的定位,然后去选择将其手动推过来。这样便实现了离桩充电,方便了用户的充电需求,而且通过电池组件3的方式进行充电,电压能够保持恒定,而且每一个电池组件3都能保证将电车的电量充满,电池组件3的充电方式为自动充电,用户完成充电后,通过运载单车2将电池组件3运回至蜂巢状储藏柜4,放置于空的位置中,此时的电池组件3自动驳接电磁插头43,实现电池组件3与电源的连通,但是此时并不会直接对电量不足的电池组件3进行充电,当到达电源谷段电时才会为电池组件3进行充电,谷段为23.00-7.00,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自动判断电池组件3的电量多少,当完成充电时,自动断开与电源的连接,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用于控制对电池组件3的充电的时间段,而且控制蜂巢状储藏柜4的柜门41的开启或关闭的方式与时间等。为了便于电池组件3与运载单车2的放置,在电池组件3上可以设置有滑动轮,在蜂巢状储藏柜4内设置有导轨便于移动电池组件3,通过滑动轮在蜂巢状储藏柜4中移动更加地便捷,而其便于其在运载单车2上的移动。用户可以根据电池组件3与车辆的具体位置选择控制运载单车2移动的方式,若是近距离则可以选择手动推拉的方式,若是距离较远,则可以选择使运载单车2自动驾驶的方式,或者是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
以手动推拉运载单车2为例进行说明,用户将车停放于地下车库,需要对车进行充电时,首先通过手持终端应用程序确定充电系统的运载单车2以及电池组件3的具体位置,当确定位置后,用户前往该位置,通过手持终端扫描蜂巢状储藏柜4的识别码,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等形式,然后在用户的手持终端上便会显示该蜂巢状储藏柜4中的电池组件3的空余数量以及电量信息,然后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需要打开具体的电池组件3的对应的柜子,然后将电池组件3取出放置于运载单车2上,运载单车2可以是充电系统自动匹配的,也可以是用户单独进行重新选择的,不进行明确的限定,例如,有二十个电池组件3,八个运载单车2,则可以系统自动进行匹配,当电池组件3取出时,对应的运载单车2自动解锁,用户自行使用即可,简化了用户的操作,然后具体的使用时间在蜂巢柜控制单元进行计时并上传至管理单元12,管理单元12根据提前预设好的计费规则进行计费,当用户完成充电时,管理单元12自动计算消费金额,预设规则可以是按照时间进行计费,也可以是按照电池的电量进行计费,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可以确定用户的电量的使用信息,也可以确定电池组件3的使用时间信息,蜂巢状储藏柜4可以确定蜂巢状储藏柜4的使用时间信息,具体的计费规则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强制限定。只有当用户将手推车和电池组件3全部返还后才会完成结算,否则将一直处于计费状态。若是用户距离电池组件3距离很近,则可以选择不使用运载单车2,便可以省去运载单车2的费用,此时则为电池组件3与运载单车2的单独解锁的方式,结算时只需收到电池组件3的归还信息即可。也可以设置有导向轨,使得运载单车2的运行更加地便捷高效。运载单车2的解锁方式可以为共享单车类似的解锁方式。若是,运载单车2自动驾驶的方式,运载单车2的能量来源可以来自电池组件3的电源供应,也可以是自身携带动力电源,若是自身携带动力电源,则锁停的方式则为控制动力电源的接通或阻断,可参照现有的共享单车的方式进行理解。蜂巢状储藏柜4的具体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限定,柜门41的开启方式也不进行明确的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方式即可。
本发明采用一种充电系统,包括:运载单车2、控制平台1、电池组件3和蜂巢状储藏柜4,蜂巢状储藏柜4用于存放电池组件3,并在预设时间内通过电网谷段电为电池组件3进行充电,电池组件3可拆卸地设置于运载单车2上,运载单车2用于运载电池组件3至目标地点,以使通过电池组件3为目标车辆充电,控制平台1包括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管理单元12、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和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和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均与管理单元12相连,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用于控制运载单车2的运行或停止,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用于控制电池组件3的自充电时间和充电电量,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用于控制电池组件3的存储、提取权限,管理单元12根据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和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的运行数据进行计费结算处理,通过利用电池组件3进行对目标车辆充电,使得不会出现充电电压低的问题,而且电池组件3存放于蜂巢状储藏柜4中,利用电网谷段电对所述电池组件3进行充电,更好地保证了用电的平衡,通过将电池组件3可拆卸的设置于运载单车2上,使得可以通过运载单车2自动驾驶技术或人工方式来移动电池组件3进行使用,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的同时,也使得在没有充电桩的地方实现对车辆的充电,增加了离桩充电的功能,也能更好地促进电车行业的发展。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充电系统,运载单车2还包括触控显示屏24,触控显示屏24与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相连,目标用户通过触控显示屏24与运载单车2进行信息交互,触控显示屏24用于电池组件3的属性信息、消费信息和附属信息。在运载单车2上设置有触控显示屏24,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己的消费信息,可以直接通过触控显示屏24显示每个电池组件3的电量信息,可充电时间信息,直接在触控显示屏24上对其进行操作,通过触控显示屏24可以了解计费规则,直接通过触控显示屏24控制充电系统的运行,简化了用户手持终端多步骤操作的繁琐,用户只需通过手持终端完成计算任务即可,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运载单车2还包括操作手柄25,操作手柄25可拆卸地设置于运载单车2车体的一侧,目标用户可通过操作手柄25控制运载单车2的移动方向。操作手柄25更加方便用户对单车的移动行驶方向的操控,操作手柄25可以与驱动轴机械连接,以便于更精确地控制运行的方向,也可以直接与运载单车2的车体机械连接,通过外加力直接改变运载单车2的移动方向即可,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可参考超市的手推车或是轮椅的操作手柄25的结构进行理解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充电系统,运载单车2还包括充电线自动回收组件26,充电线自动回收组件26设置于靠近电池组件3的充电口处,充电线自动回收组件26用于自动对电池组件3的充电线进行回收。电池组件3包括电池主体部分,充电枪部分和导线部分,为了避免充电完成以后的充电枪连接线出现绞线等问题,在运载单车2你的充电口一侧设置有充电线自动回收组件26,使得在充电完成以后,自动回收装置自动将导线盘起,解决了导线的缠绕问题,可以设置一个按钮,按下按钮自动将导线回收到合适的位置,也可以自行选择回收的长度,具体的不进行明确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有效地对导线的回收即可,例如选择通过电机自动缠绕的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2图5和图7所示,为了保证充电和用电安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充电系统,还包括安全保护组件5,安全保护组件5分别与运载单车控制单元11、电池组件3控制单元13和蜂巢状储藏柜4控制单元14相连,安全保护组件5用于保护运载单车2、电池组件3和蜂巢状储藏柜4的用电安全。安全保护组件5主要保证用电安全,包括漏电保护器,过压过流保护器,当发生电流或电压的使用安全问题时,进行自动报警提醒,并进行及时的断电处理,以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关于通过电源对电池组件3进行充电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详细介绍,可参照现有技术进行理解。
进一步地,如图2图5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充电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6,散热装置6与管理单元12相连,散热装置6用于控制电池组件3的温度值,当电池组件3的温度值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管理单元12控制发出操作指令至散热装置6,散热装置6工作,以降低电池组件3的温度。散热装置6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电池组件3的工作温度,电池组件3在使用过程中,自身会进行散热,当自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电池组件3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散热装置6便能够及时的完成对散热装置6的散热处理。例如可以通过风扇,散热片等,为了保证电源对电池组件3充电时的问题,在蜂巢状储藏柜4的内部可以设置有风扇,使得能够有效地避免充电过程中的温度过高,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在运载单车2上也可以设置有风扇,使得在电池组件3为目标车辆充电时,也能够保证温度不会出现过高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既能有效地降低工作温度,还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预设温度值为用户自行设定的,可以根据电池的具体情况,环境的具体温度设置不同的预设温度阈值,可人为进行调节,方便用户根据实际情况的具体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充电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组件7,人机交互组件7与管理单元12相连,目标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组件7获取充电系统的运行信息,并通过人机交互组件7控制充电系统的反馈信息。人机交互组件7可以使得用户随时掌握充电系统的运营信息,用户可以掌握电池组件3的使用信息,可以根据充电系统的运行情况,主动选择增设或减少蜂巢状储藏柜4的数量,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也可以制定更加适宜的销售策略,有助于整个系统的运营。
本发明是融合智能科技、储电充电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集成智能化管理,通过储存利用电网谷段电,实现对电动汽车的直接充电或实施离桩充电的技术装置。其原理是利用电网谷段电,通过变压整流装置将转换的直流电直接输入储电车库的充蓄电配电系统,将电能储存于蓄电池组件3和充电池组件3。利用蓄电池组件3的储电对汽车实施直接充电;利用充电池组件3的储电通过本装置对汽车实施离桩充电,本系统的使用不受场地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现有电网配电容量,只储存利用谷段电,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还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灵活的充电服务。通过互联网充电站信息平台,实现汽车充电站管理单元12对本系统的信息链接、运行监控和指令发布,以及建立与充电用户手机客户端的信息链接和信息互动,将直流电直接储存于蓄电池组件3和充电池组件3,实现储电充电一体化。在提高装置效能的同时,通过储能移时利用,实现现有电网配电设备与本装置及功能系统的高效利用。本系统基于智能化管理,通过互联网建立充电用户手机客户端与充电站中央控制系统的信息链接,及时接收充电调度指令,迅速执行充电作业,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对蓄电池组件3和充电池组件3充蓄电运行的优化管理,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本装置自动执行对汽车的离桩充电作业;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充电认证、自动计量和移动支付结算充电费用的高效运行。基于储电充电一体化,实现同一装置同时具备储电充电双向功能,通过蓄电池组件3和充电池组件3及其功能系统,可同时实现对汽车的直接充电和离桩充电,使本系统的多样性功能得到高效利用。本系统以运载单车2为载具,装载可取装的充电池组件3,通过储存电能,实现移时和转换空间实施对汽车的充电,使汽车充电变得方便快捷。以电网谷段电作为储存电源,可在现有电网配电条件下,尽量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避开白天时段汽车充电对电网的用电冲击,有利于电网的平衡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发挥节能环保的效果,储存电网谷段电用于汽车充电,有效提高低价电的利用价值。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载单车、控制平台、电池组件和蜂巢状储藏柜;
所述蜂巢状储藏柜用于存放所述电池组件,并在预设时间内通过电网谷段电为所述电池组件进行充电;
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运载单车上,所述运载单车用于运载所述电池组件至目标地点,以使通过所述电池组件为目标车辆充电;
所述控制平台包括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管理单元、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
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所述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管理单元相连;
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运载单车的运行或停止;所述电池组件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的自充电时间和充电电量;所述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的存储、提取权限;
所述管理单元根据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所述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的运行数据进行计费结算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单车包括驱动部件和移动轮;
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移动轮机械连接;所述移动轮设置于所述运载单车与地面接触的一侧;
所述驱动部件在所述运载车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移动轮转动,以使运载单车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池和驱动轴;
所述驱动电池设置于所述运载单车的车体的下部,所述驱动电池与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相连,所述驱动电池用于为所述运载单车提供驱动力;
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移动轮机械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移动轮转动和转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单车还包括雷达扫描识别组件;
所述雷达扫描识别组件与所述运载车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运载车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雷达扫描识别组件自动驾驶;目标用户通过所述雷达扫描识别组件定位所述运载单车的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单车还包括触控显示屏;
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相连;
目标用户通过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运载单车进行信息交互,所述触控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电池组件的属性信息、消费信息和附属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单车还包括操作手柄;
所述操作手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运载单车车体的一侧;
所述目标用户可通过所述操作手柄控制所述运载单车的移动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单车还包括充电线自动回收组件;
所述充电线自动回收组件设置于靠近所述电池组件的充电口处;
所述充电线自动回收组件用于自动对所述电池组件的充电线进行回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保护组件;
所述安全保护组件分别与所述运载单车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和所述蜂巢状储藏柜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安全保护组件用于保护所述运载单车、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蜂巢状储藏柜的用电安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管理单元相连;
所述散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值,当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值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所述管理单元控制发出操作指令至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工作,以降低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机交互组件;
所述人机交互组件与所述管理单元相连;
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组件获取所述充电系统的运行信息,并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组件控制所述充电系统的反馈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66503.7A CN110562072A (zh) | 2019-10-10 | 2019-10-10 | 一种充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66503.7A CN110562072A (zh) | 2019-10-10 | 2019-10-10 | 一种充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62072A true CN110562072A (zh) | 2019-12-13 |
Family
ID=68784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66503.7A Withdrawn CN110562072A (zh) | 2019-10-10 | 2019-10-10 | 一种充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6207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65279A (zh) * | 2020-10-13 | 2021-02-12 | 北京峰智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组充电量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CN112977146A (zh) * | 2021-02-24 | 2021-06-18 | 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充电方法、系统及一种充电桩 |
-
2019
- 2019-10-10 CN CN201910966503.7A patent/CN11056207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65279A (zh) * | 2020-10-13 | 2021-02-12 | 北京峰智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组充电量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CN112977146A (zh) * | 2021-02-24 | 2021-06-18 | 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充电方法、系统及一种充电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62962B (zh) | 一种移动充电机器人控制系统 | |
CN101436689B (zh) | 用于插入式车辆的电网负载管理 | |
CN105493378A (zh) | 电动车辆用蓄电池交换系统及程序 | |
CN102569928B (zh) | 一种用于最低谷充电的设备及方法 | |
CN103199573A (zh) | 为插入式电动车辆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7169603A (zh) | 一种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顾问云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1858821B1 (ko) | 전기자동차의 폐배터리를 이용한 모바일 충전용 카트 시스템 및 그 작동 방법 | |
CN214396470U (zh) | 一种共享轨道式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 |
CN105140977A (zh) | 基于电网调度的电动汽车换电方法和换电服务物联网 | |
US11413977B2 (en) | Charging assembly for electric vehicle | |
CN205725086U (zh) | 充电桩管理系统 | |
KR20210155039A (ko) | 이동식 전기차 충전소 운용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 |
CN106314178A (zh) | 一种电池、电池更换站及电池更换方法 | |
CN102570549A (zh) | 基于物联网及栏杆式供电桩的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系统 | |
KR20180021504A (ko) | 전기자동차의 폐배터리를 이용한 모바일 충전용 트럭 시스템 및 그 작동 방법 | |
CN110562072A (zh) | 一种充电系统 | |
CN108437816A (zh) | 改进的无线充电 | |
CN110807948A (zh) | 一种采用无人小车实现路边车位智能管理系统 | |
CN210733890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 | |
CN207068014U (zh) | 一种电动车辆的动力蓄电池及其电子身份系统 | |
CN211519280U (zh) | 一种充电系统 | |
CN106208316A (zh) | 一种新型的车载光伏发电应用系统 | |
CN105720665B (zh) | 一种远程交互式交流充电系统 | |
CN106696723B (zh) | 移动式模块化充电平台 | |
CN205195351U (zh) | 一种智能共享式充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