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5168B - 一种ni接口控制器及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ni接口控制器及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5168B
CN110505168B CN201910777762.5A CN201910777762A CN110505168B CN 110505168 B CN110505168 B CN 110505168B CN 201910777762 A CN201910777762 A CN 201910777762A CN 110505168 B CN110505168 B CN 110505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tted
node
resource node
receiv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77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5168A (zh
Inventor
王晓蕾
朱新宇
聂言硕
宋宇鲲
张多利
杜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uya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7777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5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5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5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witching fabric construction
    • H04L49/109Integrated on microchip, e.g. switch-on-chip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NI接口控制器及数据传输方法,其中,该NI接口控制器包括:配置模块用于从配置网络中获取、并发送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至NI接口模块;状态模块用于从状态网络中获取、并发送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至NI接口模块;NI接口模块设置于路由节点和资源节点之间,NI接口模块用于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接收端路由节点,并结合状态信息,建立发送端路由节点与接收端路由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NI接口模块还用于根据配置信息,依次从发送端资源节点中获取待传输数据,并利用数据链路,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路由节点。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提高片上网络资源节点兼容性,提高数据传递成功率及传输效率,减少资源节点的资源占用。

Description

一种NI接口控制器及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片上网络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NI接口控制器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片上系统性能需求越来越高,处理器核之间的互连架构,必须具有较低延迟和高吞吐率的服务,兼具良好的可扩展性。传统的基于总线的集中式互连架构,已经难以满足现今系统的性能需求,而基于报文交换的片上网络,逐渐成为片上多核间通讯的首选互连架构。片上网络借鉴分布式计算机的通讯方式,采用数据路由和分组交换技术,替代传统的总线结构,具有良好的地址空间及可拓展性,且并行处理能力较强,同时,采用全局同步、局部异步的机制,有效解决全局时钟带来的功耗和面积增加等问题,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进步和芯片集成度的提高,片上网络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片上网络是由多个路由节点组成,每一个路由节点又连接有一个资源节点,其中,资源节点用于存储数据,而路由节点用于建立传输数据的链路,根据数据传输方向,可以将片上网络的数据传输划分为两大类:单目的方向传输和多目的方向传输,其中,多目的方向传输为单个路由节点向片上网络中的多个路由节点发送数据,单目的方向传输为单个路由节点向片上网络中的一个路由节点连续发送多个数据。
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多目的方向传输而言,由于不同资源节点内部包含各自的接口单元,导致资源节点与片上网络之间的兼容性不强、挂载不灵活,而且在资源节点进行数据发送时,仅仅针对当前一条指令进行数据发送,数据发送间隔时间长,导致片上网络在进行大批量数据传输时,传输效率较低。
同样,对于单目的方向传输而言,资源节点内部处理数据时,由于处理时间、存储空间问题,可能会存在输出数据间断、输出数据暂停的情况,导致数据传输不连贯、数据衔接异常、数据失效的现象,影响片上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缩短数据发送时间间隔时长,提高片上网络的传输效率,避免数据衔接异常、数据失效,提高片上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NI接口控制器,NI接口控制器适用于由多个路由节点组成的片上网络,每一个路由节点上连接有资源节点,其特征在于,NI接口控制器包括:配置模块,状态模块以及NI接口模块;配置模块用于从配置网络中获取、并发送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至NI接口模块,其中,待传输数据存储于发送端资源节点;状态模块用于从状态网络中获取、并发送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至NI接口模块,其中,状态信息包括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信号和资源节点的占用信号;NI接口模块设置于路由节点和资源节点之间,NI接口模块用于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接收端路由节点,并结合状态信息,建立发送端路由节点与接收端路由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NI接口模块还用于根据配置信息,依次从发送端资源节点中获取待传输数据,并利用数据链路,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路由节点。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NI接口模块包括:数据包发送单元和数据包接收单元;数据包发送单元连接于资源节点和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端之间,数据包发送单元用于逐条获取配置信息,并将配置信息发送至资源节点,数据包发送单元还用于从资源节点中,获取待传输数据和有效信号,并将有效信号传递至状态模块,数据包发送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状态模块的控制信号时,利用数据链路,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的路由节点;数据包接收单元连接于资源节点和路由节点的数据接收端之间,数据包接收单元用于获取占用信号,并将占用信号传递至状态模块,数据包接收单元还用于从路由节点获取待传输数据后,将获取到的待传输数据传输至资源节点。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NI接口模块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设置于配置模块和数据包发送单元之间,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配置信息,并依次发送配置信息至数据包发送单元。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存储单元为先入先出型存储单元。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状态模块中还包括状态处理器;状态处理器用于当判定发送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信号为1、且接收端的资源节点的占用信号为0时,生成并发送控制信号至数据包发送单元,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数据包发送单元发送待传输数据。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NI接口控制器,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和接收端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建立发送端路由节点和接收端路由节点之间的数据路径;步骤2,根据轮询周期,判断接收端资源节点的剩余存储容量是否大于预设容量阈值,若是,NI接口控制器通过数据路径,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的资源节点,若否,当判定轮询次数小于预设轮询阈值时,重新执行步骤2。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3,根据配置信息中的数据包数量,判断是否完成待传输数据的传输,若否,重新执行步骤2,若是,生成数据路径的链路撤销指令,并根据链路撤销指令,撤销数据路径。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判定接收端资源节点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容量阈值时,还包括: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效,若是,NI接口控制器通过数据路径,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的资源节点,若否,将轮询次数加1,并判断轮询次数是否小于预设轮询阈值。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资源节点大批量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不连贯、数据衔接异常、传输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在资源节点和路由节点之间设置独立的NI接口控制器,利用配置模块和状态模块,接收来自配置网络下发的配置信息,并上传资源节点状态信息,实现了独立封装数据、打包发送和解包接收的功能,使资源节点挂载更灵活,提高片上网络资源节点兼容性,提高片上网络可扩展性。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FIFO型存储单元,可以实现对资源节点的多个配置信息进行存储,并按顺序对配置信息进行目的坐标的解析,确定接收端路由节点坐标,以便生成对应的数据链路,进行数据发送,减少了资源节点多方向数据发送等待时间,提高了数据传递效率。
在本申请中,通过对接收端资源节点的剩余存储容量进行检测,并检测发送数据的有效性,有利于解决对单方向大批量数据的间断性问题,减少数据传输异常,提高数据传递成功率及传输效率。
在本申请中,将资源节点与NI接口分离,NI接口独立依附于片上网络,减少了资源节点对数据的本地打包、检测数据传递的过程,减少资源节点的资源占用,提高资源节点上的运算性能,同时,片上网络与NI接口配合,使片上网络整体操作性更强。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在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链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NI接口控制器的示意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置网络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状态网络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现有的片上网络由多个路由节点连接而成,每个路由节点又连接有一个资源节点,其中,路由节点负责建立数据数据链路,资源节点则存储相应的待传输数据。待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链路建立之后,发送端资源节点中的待传输数据,通过该数据链路,传输至接收端资源节点。
在现有片上网络的基础上,分别单独构建配置网络和状态网络,其中,配置网络用于接收、下发用户对片上网络中待传输数据配置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经由NI接口控制器中设置的配置模块、NI接口模块,进入资源节点,以便于资源节点将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NI接口模块。
状态网络用于传递片上网络中各个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包括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信号以及资源节点的占用信号,该状态信息由资源节点通过NI接口模块,发送至状态网络,再通过NI接口控制器中设置的状态模块进行接收和处理,实现对NI接口模块发送待传输数据的控制。
通过设置配置网络递次下发不同节点的配置信息,使片上网络路由节点的协调性、可配置性更强,配置模块将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通过配置网络下发,可以准确、及时的传递至NI接口控制器中,控制数据传输。状态网络收集来自片上网络中各个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可以及时、准确的传递至状态模块,状态模块对资源节点状态信息的处理,并及时传递至NI接口,提高了数据传递的准确性,有效避免了数据阻塞,提高传递效率。
实施例一:
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以多目的方向传输为例,设定发送端的路由节点的坐标为(3,2),将其记作第一路由节点,对应的资源节点记作第一资源节点,如图1所示,该第一资源节点需要依次发送三条待传输数据至三个不同的接收端的路由节点,对应的坐标依次为(1,4)、(1,2)、(4,1),依次将这三个路由节点记作第二路由节点、第三路由节点和第四路由节点,对应的资源节点依次记作第二资源节点、第三资源节点和第四资源节点。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发送端的资源节点为第一资源节点、路由节点为第一路由节点、NI接口控制器为第一NI接口控制器,接收端的资源节点为第二资源节点、第三资源节点和第四资源节点中的一个。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NI接口控制器,适用于由多个路由节点组成的片上网络,每一个路由节点上连接有资源节点,该NI接口控制器包括:配置模块10,状态模块30以及NI接口模块20;
配置模块10用于从配置网络中获取、并发送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至NI接口模块20,其中,待传输数据存储于发送端资源节点;
具体地,定义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包括:接收端路由节点坐标、数据包长度、数据包数量,本实施例中的配置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配置信息 接收端路由节点坐标 数据包长度 数据包数量
第一条 (1,4) 1024 2000
第二条 (1,2) 512 5000
第三条 (4,1) 2048 1500
如图3所示,在片上网络中传输上述三条待传输数据时,用户通过配置网络,对每一个资源节点中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设定待传输数据的接收端路由节点坐标、数据包长度、数据包数量。之后,由连接于该资源节点的NI接口控制器,通过其内设置的配置模块10,从配置网络中,获取对应的配置信息,并将该配置信息发送至NI接口模块20,由NI接口模块20对接收到的配置信息进行解包,确定接收端路由节点坐标、数据包长度、数据包数量。
对于任一个资源节点而言,其内部设置有占用信号,当资源节点处于数据发送状态或者数据处理状态时,该占用信号被置为1,表明该资源节点处于占用状态;否则,该占用信号被置为0,表明该资源节点处于空闲状态。为了对资源节点的状态(占用状态和空闲状态),进行统一管理和分发,在本实施例中配置状态网络,如图4所示,利用状态网络,对片上网络中各个资源节点的状态进行存储,同时考虑到待传输数据的是否有效,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有效信号,当待传输数据有效时,该有效信号被置为1,当待传输数据无效时,如接收端资源节点长时间
无法接收一个数据包长度的数据,或者发送端资源节点是否长时间无法发送有效数据,该有效信号被置为0,该有效信号也通过上述状态网络进行传输。
在NI接口控制器中设置状态模块30,该状态模块30用于从状态网络中获取、并发送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至NI接口模块20,其中,状态信息包括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信号和资源节点的占用信号;
进一步地,状态模块30中还包括状态处理器31,状态处理器31用于当判定第一资源节点中的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信号为1、且第二资源节点的占用信号为0时,生成并发送控制信号至数据包发送单元22,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数据包发送单元22发送待传输数据。
具体地,为了保证第一资源节点中的待传输数据,能够有效地传输至第二资源节点,在NI接口控制器中设置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由状态模块30中的状态处理器31生成,即当状态处理器31判定第一资源节点的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信号为1、且第二资源节点的占用信号为0时,生成控制信号,发送端的第一NI接口控制器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资源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经过第一路由节点、数据链路、第二路由节点,发送至第二资源节点,否则,不发送该待传输数据。
NI接口模块20设置于路由节点和资源节点之间,NI接口模块20用于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路由节点,并结合状态信息,建立第一路由节点与第二路由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NI接口模块20还用于根据配置信息,依次从发送端资源节点中获取待传输数据,并利用数据链路,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路由节点。
具体地,本实施例示出一种数据链路的建立方式,当NI接口模块20接收到配置网络中第一条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时,NI接口模块20对第一配置信息进行解包,提取出第一条待传输数据的第二路由节点坐标(1,4),并将该坐标(1,4)打包至数据包头包之中。
之后,将该数据包头包传递至第一路由节点,由第一路由节点根据现有的片上网络数据发送方法,按照先横向、再纵向的路由方式,确定第一数据链路,依次经过坐标为(3,2)、(3,3)、(3,4)、(2,4),(1,4)的路由节点,将数据包头包发送至第二路由节点的NI接口模块20,其中,第二路由节点的坐标为(1,4)。
第二路由节点的NI接口模块20解析该数据包头包,生成并发送数据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至第二资源节点。
当第二资源节点判定自身的占用信号为0、且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信号为1时,第二资源节点生成数据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的反馈应答信号,并将该反馈应答信号传递至与第二资源节点相连的NI接口模块20,通过该NI接口模块20,将反馈应答信号发送至第二路由节点,再由第二路由节点将该反馈应答信号,按原路返回的方式,即第一数据链路,发送至第一路由节点的NI接口模块20。
第一路由节点的NI接口模块20,根据该反馈应答信号,对第一数据链路进行锁定,即第一数据链路建立时所经过的路由节点,在传输方向上锁定,不允许其他请求占用,只用于该第一数据链路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NI接口模块20包括:存储单元21;存储单元21设置于配置模块10和数据包发送单元22之间,存储单元21用于存储配置信息,并依次发送配置信息至数据包发送单元22。
具体地,待完成本实施例中三条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之后,由第一路由节点对应的配置模块10,从配置网络中获取这三条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并将获取到的配置信息发送至对应的NI接口模块20中的存储单元21中进行存储。实现同时获取多条数据传输指令,有利于降低数据发送间隔时长,提高传输效率。
优选地,存储单元21为先入先出(First Input First Output,FIFO)型存储单元。FIFO存储单元是一种具有地址线的堆栈结构,其地址线包括写控制线、读控制线、数据线,通过对地址线的控制,可以实现其内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存储单元21设定宽度32位,深度为16,存储的配置信息包括:接收端路由节点坐标、数据包长度和数据包数量。配置网络下发配置信息一次最少包含一个接收端路由节点坐标、数据包长度和数据包数量,最多不超过存储单元21的深度。
该NI接口模块20包括:数据包发送单元22和数据包接收单元23;
数据包发送单元22连接于资源节点和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端之间,数据包发送单元22用于逐条获取配置信息,并将配置信息发送至资源节点,数据包发送单元22还用于从资源节点中,获取待传输数据和有效信号,并将有效信号传递至状态模块30,数据包发送单元22还用于当接收到状态模块30的控制信号时,利用数据链路,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的路由节点;
数据包接收单元23连接于资源节点和路由节点的数据接收端之间,数据包接收单元23用于获取占用信号,并将占用信号传递至状态模块30,数据包接收单元23还用于从路由节点获取待传输数据后,将获取到的待传输数据传输至资源节点。
具体地,在第一数据链路建立之前,第一NI接口模块20通过数据包发送单元22获取第一资源节点的有效信号,将该有效信号传递至第一NI接口模块20对应的第一状态模块30,再由第一状态模块30上传至状态网络。
同时,第二资源节点的第二NI接口模块20通过数据包接收单元23获取第二资源节点的占用信号,将该占用信号传递至第二NI接口模块20对应的第二状态模块30,再由第二状态模块30上传至状态网络。
在第一数据链路锁定后,第一状态模块30中的状态处理器31,对状态网络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当判定第一资源节点的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信号为1、且第二资源节点的占用信号为0时,生成并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NI接口模块20的第一数据包发送单元22,以便于第一数据包发送单元22将待传输数据通过第一数据链路,传输至第二路由节点。
第一资源节点发送第一条待传输数据至第一NI接口模块20,第一NI接口模块20将第一条待传输数据按照数据包长度1024和数据包数量20进行打包,由第一数据包发送单元22将打包后的第一条待传输数据,通过第一路由节点,按照第一数据链路,发送至第二路由节点。
待第一路由节点的第一NI接口模块20完成第一条待传输数据的发送时,该第一NI接口模块20按照第一数据链路,发送数据结束包至第二路由节点,第二路由节点将该数据结束包发送至与其连接的第二NI接口模块20,第二NI接口模块20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结束包,生成传递撤销信号,并按照第一数据链路向第一路由节点的第一NI接口模块20发送链路撤销指令,完成第一条待传输数据的传输。
待第一条数据链路撤销之后,第一NI接口模块20再次检测存储单元21中的配置信息,依次完成第二条待传输数据和第三条待传输数据的传输。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实施例一中的NI接口控制器,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和接收端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建立发送端路由节点和接收端路由节点之间的数据路径;
具体地,待获取到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和接收端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之后,发送端资源节点对配置信息进行解包,获取接收端路由节点坐标、数据包长度、数据包数量,并向接收端发送数据传输请求。
该数据传输请求,通过片上网络,传递至相应接收端路由节点,再经过NI接口,传递至接收端资源节点。
并结合接收端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即接收端资源节点处于空闲状态时,采用先横向、再纵向的方式建立链路,具体方法参照实施例一中的链路建立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根据轮询周期,判断接收端资源节点的剩余存储容量是否大于预设容量阈值,若是,NI接口控制器通过数据路径,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的资源节点,若否,当判定轮询次数小于预设轮询阈值时,重新执行步骤2。
具体地,待建立数据路径之后,接收端资源节点检测内部存储器的剩余空间容量,判断剩余空间容量是否大于预设容量阈值,在本实施例中,设定预设容量阈值为一个数据包的大小。
接收端资源节点接收到发送端的配置信息,提取出数据包长度,并检测内部用于接收待传输数据的存储器的剩余空间容量,将提取出的数据包长度与检测到的剩余空间余量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剩余空间容量是否大于一个数据包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包长度由配置模块10下发的配置信息决定,接收端资源节点检测内部用于接收数据包的存储器的剩余空间容量是否大于一个数据包长度,以避免接收端资源节点在进行数据接收时,发生数据衔接异常。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NI接口内部的数据包发送单元22发送一个数据包至片上网络,经片上网络传输,到达接收端NI接口模块20内部,接收端NI接口模块20内部数据包接收单元23进行数据接收。
接收端资源节点接收NI接口模块20内部一个数据包,存储在内部数据存储器,完成一个数据包的传递。
并且,接收端资源节点将剩余空间容量的检测信息,通过状态网络,传递至发送端NI接口模块20的数据包接收单元23,如果剩余空间容量大于一个数据包的大小,则进行对发送端数据信息的检测,否则,将轮询次数加1,等待下一轮检测。
进一步地,当判定接收端资源节点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容量阈值时,还包括: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效,若是,NI接口控制器通过数据路径,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的资源节点,若否,将轮询次数加1,并判断轮询次数是否小于预设轮询阈值。
具体地,发送端数据信息可能存在失效、滞后等情况,即待传输数据无效,因此,需要检测发送端资源节点待传输数据是否有效。在这里发送端资源节点完成数据发送后,发出有效信号;相反,资源节点在数据停滞或失效状态下,资源节点将该有效信号设为失效,即置为0,NI接口模块20内部的数据包发送单元22,对资源节点有效信号是否有效进行检测,如果是,发送端利用建立的数据链路,发送待传输数据,否则,将轮询次数加1,等待下一轮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预设轮询阈值为20,即将轮询次数加1,等待下一轮检测,并判断轮询次数是否超过20次,即判断接收端资源节点长时间无法接收一个数据包长度的数据,或者发送端资源节点是否长时间无法发送有效数据,如果超过20次,则生成链路撤销指令,撤销数据路径,如果没超过,则在下一时钟周期后,继续判断接收端资源节点的剩余存储容量是否大于一个数据包。
进一步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步骤3,根据配置信息中的数据包数量,判断是否完成待传输数据的传输,若否,重新执行步骤2,若是,并根据链路撤销指令,撤销数据路径。
具体地,发送端NI接口控制器,在接收端资源节点接收完一个数据包后,NI接口模块20内部的数据包发送单元22会根据数据包数量,检测待传输数据是否发送完毕。如果是,生成数据路径的链路撤销指令,撤销链路完成传输,如果不是,跳转到接收端检测内部存储器是否大于一个数据包,即步骤2,直到撤销链路完成传输。
在上述数据传递方法中,特别是针对批量数据存在的数据失效、数据滞后间隔等状况等问题,该方法通过对发送端数据信息的有效性检测,对接收端数据存储空间能否接收数据包检测,二者配合下,既避免了数据的失效和滞后,又防止接收端资源节点因无法接收数据而堵塞,同时对检测等待次数的限制,有效的防止了死锁循环,减少了片上网络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了一种NI接口控制器及数据传输方法,其中,该NI接口控制器包括:配置模块用于从配置网络中获取、并发送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至NI接口模块;状态模块用于从状态网络中获取、并发送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至NI接口模块;NI接口模块设置于路由节点和资源节点之间,NI接口模块用于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接收端路由节点,并结合状态信息,建立发送端路由节点与接收端路由节点的数据链路,NI接口模块还用于根据配置信息,依次从资源节点中获取待传输数据,并利用数据链路,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路由节点。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提高片上网络资源节点兼容性,提高数据传递成功率及传输效率,减少资源节点的资源占用。
本申请中的步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装置中的单元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尽管参考附图详地公开了本申请,但应理解的是,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应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附加权利要求限定,并可包括在不脱离本申请保护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针对发明所作的各种变型、改型及等效方案。

Claims (8)

1.一种NI接口控制器,所述NI接口控制器适用于由多个路由节点组成的片上网络,每一个所述路由节点上连接有资源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NI接口控制器包括:配置模块,状态模块以及NI接口模块;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从配置网络中获取、并发送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至所述NI接口模块,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存储于发送端资源节点,所述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包括:接收端路由节点坐标、数据包长度、数据包数量;
所述状态模块用于从状态网络中获取、并发送所述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至所述NI接口模块,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信号和所述资源节点的占用信号;
所述NI接口模块设置于所述路由节点和所述资源节点之间,所述NI接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接收端路由节点,并结合所述状态信息,建立所述发送端路由节点与所述接收端路由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所述NI接口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依次从所述发送端资源节点中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并利用所述数据链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接收端路由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I接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I接口模块包括:数据包发送单元和数据包接收单元;
所述数据包发送单元连接于所述资源节点和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端之间,所述数据包发送单元用于逐条获取所述配置信息,并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资源节点,所述数据包发送单元还用于从所述资源节点中,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有效信号,并将所述有效信号传递至所述状态模块,所述数据包发送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状态模块的控制信号时,利用所述数据链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路由节点;
所述数据包接收单元连接于所述资源节点和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接收端之间,所述数据包接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占用信号,并将所述占用信号传递至所述状态模块,所述数据包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路由节点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后,将获取到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资源节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NI接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I接口模块包括: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设置于所述配置模块和所述数据包发送单元之间,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配置信息,并依次发送所述配置信息至所述数据包发送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NI接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为先入先出型存储单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NI接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模块中还包括状态处理器;
所述状态处理器用于当判定所述发送端的待传输数据的有效信号为1、且所述接收端的资源节点的占用信号为0时,生成并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数据包发送单元,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数据包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NI接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待传输数据的配置信息和接收端资源节点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建立发送端路由节点和接收端路由节点之间的数据路径;
步骤2,根据轮询周期,判断所述接收端资源节点的剩余存储容量是否大于预设容量阈值,若是,所述NI接口控制器通过所述数据路径,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的资源节点,若否,当判定轮询次数小于预设轮询阈值时,重新执行步骤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3,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的数据包数量,判断是否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传输,若否,重新执行步骤2,若是,生成所述数据路径的链路撤销指令,并根据所述链路撤销指令,撤销所述数据路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定所述接收端资源节点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容量阈值时,还包括: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有效,若是,所述NI接口控制器通过所述数据路径,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接收端的资源节点,若否,将所述轮询次数加1,并判断所述轮询次数是否小于预设轮询阈值。
CN201910777762.5A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ni接口控制器及数据传输方法 Active CN110505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7762.5A CN110505168B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ni接口控制器及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7762.5A CN110505168B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ni接口控制器及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168A CN110505168A (zh) 2019-11-26
CN110505168B true CN110505168B (zh) 2020-12-29

Family

ID=68588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7762.5A Active CN110505168B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ni接口控制器及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51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7249B (zh) * 2020-12-31 2023-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芯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111029B (zh) * 2021-04-14 2024-03-26 广州希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数据传输路径的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15883447B (zh) * 2023-02-06 2023-07-18 极芯通讯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基于包路由建立的临时电路上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005A (zh) * 2011-07-12 2011-09-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可重配置的光片上网络及配置方法
CN104052663A (zh) * 2013-03-14 2014-09-17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大规模片上芯片互联方法及实现互联结构的路由算法
CN109302357A (zh) * 2018-08-03 2019-02-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面向深度学习可重构处理器的片上互联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51342B1 (fr) * 2009-10-13 2017-01-27 Arteris Inc Reseau sur puce a latence nulle
US9565132B2 (en) * 2011-12-27 2017-02-07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rotocol I/O interconnect including a switching fabric
KR102419647B1 (ko) * 2015-09-10 2022-07-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을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5530206B (zh) * 2015-12-22 2019-01-2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双接入结构的Torus网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005A (zh) * 2011-07-12 2011-09-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可重配置的光片上网络及配置方法
CN104052663A (zh) * 2013-03-14 2014-09-17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大规模片上芯片互联方法及实现互联结构的路由算法
CN109302357A (zh) * 2018-08-03 2019-02-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面向深度学习可重构处理器的片上互联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168A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5168B (zh) 一种ni接口控制器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1104775B (zh) 一种片上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US5175733A (en) Adaptive message routing for multi-dimensional networks
CN101488922B (zh) 具备自适应路由能力的片上网络路由器及其实现方法
CN1934831B (zh) 通信服务映射的集成电路和方法
US7643477B2 (en) Buffering data packets according to multiple flow control schemes
US979860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router hav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bus system, and circuit board of semiconductor circuit having bus system
EP1950932A1 (e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within a network between nodes of the network and flow control process for transmitting said data
Ahmad et al. Architecture of a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NoC for adaptive reconfigurable MPSoC
US7613849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transaction abortion
CN104158738A (zh) 一种低缓冲区片上网络路由器及路由方法
JP4820466B2 (ja) 半導体システム、中継器およびチップ回路
CN102629912B (zh) 面向无缓冲片上网络的容错偏转路由方法及装置
JP2008546298A (ja) 電子装置及び通信リソース割り当ての方法
Cota et al. NoC basics
US8559424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Nambinina et al. Extension of the lisnoc (network-on-chip) with an axi-based network interface
KR100798302B1 (ko) 버스 및 네트워크의 복합 통신 수단을 갖는 시스템 온칩
EP118742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unable packet arbitration
JP2015119387A (ja) 誤り耐性ルータ、これを使用するic、及び誤り耐性ルータの制御方法
CN11704118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芯片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95652B (zh) 一种基于冗余通道构筑的片上网络感知预警路由方法
Chatterjee et al. Mitigating transceiver and token controller permanent faults in wireless network-on-chip
CN101895465A (zh) 一种具有分布式交换的机载网络及其在该机载网络下的信息通信方法
CN115914110A (zh) 一种基于片上网络的挂死解除电路以及挂死解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2

Address after: 230001 floor 6, block B, blue diamond Shangjie, No. 335, Suixi Road, Bozhou road street, Luyang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Luya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No.193 Tunxi Road,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