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6828A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6828A
CN110486828A CN201910779079.5A CN201910779079A CN110486828A CN 110486828 A CN110486828 A CN 110486828A CN 201910779079 A CN201910779079 A CN 201910779079A CN 110486828 A CN110486828 A CN 110486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conditioner indoor
heat exchanger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90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86828B (zh
Inventor
刘光朋
史为品
曾福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790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6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6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6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86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6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本发明的换热器的盘管由分液构件至冷媒输出管向外扩散设置,以便使盘管的多段连接管能够共同形成一个较大的框架结构、使该换热器的换热位置扩散分布开,进而使盘管的多个换热位置能够分散于气流中,增加了换热器与气流的换热均匀程度。再者,上述扩散的框架结构增加了翅片可布置空间,增大了换热面积。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换热器从扩散布置换热点以及增大换热面积的方式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处还设置有加湿装置,以使加湿装置的水雾借助该出风口喷出的气流扩散至室内,在提升室内的空气湿度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室内整体空气环境下的加湿均匀性。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广泛服务于千家万户,用户对空调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柜式空调器为例,通常在同等条件下,柜式空调器的性能取决于换热效率,而换热效率与换热面积有直接关系,换热面积越大,通常换热效率也越高。
通常换热器的结构和设置方式直接决定着换热面积的大小和换热效率的高低。现有柜式空调器中,换热器通常斜置在空调外壳内或贴设在进风口处。通常,为了保证换热器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其盘管大多设置为U形、L等弯曲形状设。在该换热器采用上述斜置或贴壁方式安装时,其很难均匀地与气流进行接触、换热,换热效果不理想。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器的换热器难以与气流均匀换热、换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接水盘、换热器、送风风机和加湿装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换热器包括分液构件、冷媒输出管、盘管和翅片,所述分液构件与所述冷媒输出管上下排布,所述盘管包括多段连接管并且每段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分液构件和所述冷媒输出管,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多段连接管上,所述冷媒输出管的形状为非直线形,所述多段连接管由所述分液构件至所述冷媒输出管向外扩散设置。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输出管的形状为弧形或圆形。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段连接管均为直管,多段所述直管的输入端以圆形分布的方式分布于所述分液构件上。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水盘包括第一接水结构、第二接水结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与所述第二接水结构之间的引流管,所述第一接水结构和所述第二接水结构沿竖向上下排列。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水结构为圆盘,所述第二接水结构为环形盘,所述圆盘和所述环形盘同轴设置,所述圆盘和所述环形盘彼此靠近的一侧交错设置。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柱状机身以及设置于所述柱状机身顶端的环形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环形出风结构上,所述接水盘、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送风风机均设置于所述柱状机身内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出风结构包括内环面和外环面,所述外环面套设于所述内环面外侧并与所述内环面围设形成出风腔,所述外环面的底部设置有通风结构,所述柱状机身通过所述通风结构连通至所述出风腔,所述外环面与所述内环面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外环面与所述内环面的第一端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外环面与所述内环面的第二端相连。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挡风组件以及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挡风组件。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储水构件和设置于所述储水构件内的雾化器,所述储水构件设置于所述柱状机身的顶部。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座,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换热器包括分液构件、冷媒输出管、多段将分液构件与冷媒输出管连通的连接管以及设置于连接管上的翅片。其中,冷媒输出管的形状为非直线形并与分液构件上下排布,多段连接管由分液构件至冷媒输出管向外扩散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上述多段连接管的设置使得换热器具备多条允许冷媒流动的支路,有效地减小了冷媒过冷度或者过热度现象的出现几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空调室内机换热不稳定的情况。另一方面,上述冷媒输出管的非直线设置增加了其管身长度。在上述多段连接管扩散设置的情形下,使得多段连接管能够共同形成一个较大的框架结构、使该换热器的换热位置扩散分布开,使得盘管能够分散于气流中,通过多个换热位置的分散布置增加了换热器与气流的换热均匀程度。此外,上述扩散的框架结构增加了翅片可布置空间,使得换热器的整体换热面积明显增大。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换热器从扩散布置换热点以及增大换热面积的方式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通过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处设置加湿装置,能够使加湿装置排出的水蒸气借助第一出风口喷出的气流扩散至室内,使得水雾的扩散范围更大,在提升室内的空气湿度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室内整体空气环境下的加湿均匀性。
优选地,冷媒输出管的形状为弧形或圆形,多段连接管均为直管。多段直管的输入端以圆形分布的方式分布于分液构件上,以便使换热器的形状近似于漏斗形或者曲面形。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本发明的换热器在增大换热面积、提升其与气流的换热均匀程度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换热器的整体结构设置对气流的流动造成阻碍,保证了气流的流动顺畅性。不仅避免了气流在流经换热器、进行换热时出现流动噪音,还能够避免因部分气流较长时间地停留至换热器位置而导致地整体气流温度不均、换热器的部分盘管热交换效率较低等情况的出现。
优选地,上述室内换热器的接水盘包括第一接水结构、第二接水结构和设置于第一接水结构与第二接水结构之间的引流管,第一接水结构和第二接水结构沿竖向上下排列,以便通过分体设置接水盘的方式使得接水盘在能够承接换热器滴落的液体的同时还能够允许气流穿过接水盘,从而使得该接水盘能够应用于空调室内机下进风(即气流从接水盘的底部穿过接水盘至换热器位置)的场景。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接水结构和第二接水结构中的一个为圆盘,另一个为环形盘,圆盘和环形盘上下设置并且其二者彼此靠近的一侧交错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换热器的全部滴液区域均处于接水盘的接水范围内的同时,还能够使得气流通过圆盘与环形盘之间的环形过风区域流动至换热器位置,使得气流穿过接水盘后能够直接笼罩环绕至换热器周围,提升了气流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在换热器为漏斗形或者弯曲的弧面时,结合气流的环形分布方式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气流与换热器的翅片以及盘管的均匀接触程度以及接触速度,从而使得换热器具备更佳的换热性能。
优选地,在柱状外壳的顶部设置环形出风结构。环形出风结构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并且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各配置有挡风组件。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空调器拥有全新的出风口结构以及两种出风角度,出风量更大,送风区域广,射程远,用户可基于当前出风需求灵活选择出风角度,送风效果更佳。
优选地,通过将壳体与底座转动连接,使得用户在安装该空调室内机时能够自由旋转机身,方便找到最佳的安装角度,减小安装难度,提高了空调室内机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柜式空调室内机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换热器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接水盘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接水盘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环形出风结构的第一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环形出风结构的第二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杀菌净化模块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杀菌净化模块的横向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进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进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进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6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壳体;11、柱状机身;111、进风口;12、环形出风结构;121、内环面;122、外环面;123、第一出风口;124、第二出风口;125、弧形导风结构;126、第一挡风组件;127、第二挡风组件;2、换热器;21、分液构件;22、连接管;23、冷媒输出管;24、翅片;3、接水盘;31、环形盘;32、圆盘;33、引流管;4、送风风机;5、加湿装置;51、储水构件;52、雾化器;6、杀菌净化模块;61、HEPA过滤层;62、冷触媒过滤层;63、负离子杀菌灯;64、离子变换器;7、新风模块;71、柱状壳体;72、新风风扇;73、变速驱动机构;731、驱动电机;732、齿轮组;733、电动拨叉;8、底座;9、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发明是结合柜式空调室内机来描述的,但是实际上,本发明的换热器能够配置于任意一个具有相似换热需求的空调器上。相似地,本发明的室内空调器的接水盘也能够应用于其余下进风空调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如图2和图3(图3为换热器竖剖后的正向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的换热器2包括分液构件21、冷媒输出管23、盘管和翅片24。其中,分液构件21与冷媒输出管23上下排布。分液构件21与空调器的冷媒输入管路连通,冷媒输出管23与空调器的冷媒输出管23路连通。盘管包括多段连接管22并且每段连接管22的两端分别连通至分液构件21和冷媒输出管23,以便在分液构件21与冷媒输出管23之间形成多个冷媒流动支路,从而使该多个冷媒流动至路内的冷媒能够与空调器内的气流实现热交换。翅片24设置于多段连接管22上,以便传导每段连接管22的冷媒的热量或者冷量,增大换热器2的换热面积。进一步地,冷媒输出管23的形状为非直线形,多段连接管22由分液构件21至冷媒输出管23向外扩散设置,以便使多段连接管22能够分散布置于冷媒输出管23与分液构件21之间,增大连接管22的分布空间,使得气流与连接管22之间能够更加均匀地接触换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液构件21与冷媒输出管23的上下排布是就气流流动方向而言的,该“上下排布”具体是指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下游排布。例如,在气流在空调器内沿竖向流经换热器2至出风口位置时,分液构件21与冷媒输出管23的上下排布即为一上一下的排布方式;在气流在空调器内沿竖直偏左的斜上方向流经换热器2至出风口位置时,分液构件21与冷媒输出管23的上下排布即为一左上一右下的排布方式。另外,多段连接管22由分液构件21至冷媒输出管23向外扩散设置具体是指多段连接管22在由分液构件21向冷媒输出管23延伸的过程中分别朝向远离分液构件21的方向外扩延伸后连接至冷媒输出管23。在此情况下,结合冷媒输出管23的非直线设置,能够使得换热器2的由盘管和冷媒输出管23搭建而成的整体框架具有空间上的形状,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多段连接管22的分散布置效果。
优选地,冷媒输出管23的形状为弧形或圆形。上述多段连接管22均为直管。该多段直管的输入端以圆形分布(包括圆周分布或者部分圆周——即圆弧分布)的方式分布于分液构件21上。
在冷媒输出管23的形状为弧形时,换热器2的框架形状大致为具有曲面度的扇形。适于安装至径向尺寸较小的空调器壳体1内,如矩形壳体1。与普通的换热器2相比,上述扩散的曲面扇形换热器2具备更大的换热面积,换热位置(即各连接管22的位置)更佳分散,换热均匀性和换热效果更佳。
在冷媒输出管23的形状为圆形时,换热器2的框架形状大致为漏斗形,适于安装至空调器的柱状壳体71壳体1内,如棱柱状壳体71壳体1、圆柱状壳体71壳体1,实现了换热面积的最大化。换位位置周向分布,分散效果更佳,整体换热性能得到极大优化。
当然,上述冷媒输出管2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弧形或者圆形,连接管22的形状也不局限于直观。例如,上述冷媒输出管23的形状还可以为螺旋形,连接管22的形状还可以为向外凸出的弧形管。冷媒输出管23和连接管22中的任意一个的形状均可以根据空调器壳体的安装空间、空调器的换热需求等因素进行改进,只要不影响换热器2内的冷媒流动、保证换热器2的换热性能即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液构件21包括球形分液腔以及设置于球形分液腔上的冷媒输入口和多个冷媒输出口。冷媒输出口与连接管22一一对应连接,使得冷媒通过空调器的冷媒输入管路进入球形分液腔内后,能够在球形分液腔中旋转流动并分成多股进入各连接管22内。
进一步地,多个冷媒输出口沿上述球形分液腔的外侧中部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便球形分液腔内的冷媒能够在旋转过程中分成更加均匀的多股冷媒流入各支路内。在实际设置中,为了使各连接管22支路内的冷媒流动地更加顺畅,作为示例,图中的连接管22靠近球形分液腔的一端设置有弧度。该设置既便于连接管22与球形分液腔的中部对接连通,又使得连接管22的冷媒输入段成为弧形的过渡管段,保证了分液后的冷媒进入连接管22时的顺畅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翅片24均为环形翅片。多个环形翅片分别与连接管22相连并以依次抵靠的方式覆盖于连接管22上。也就是说,每个环形翅片均具备多个与连接管22的数量相同的连接位置,各连接管22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位置与一个环形翅片相连。多个环形翅片依次采用上述连接方式连接至各连接管22并依次抵靠,以便覆盖在扩散的多个平直的连接管22上,形成一个由扇环形曲面围成的锥形筒。通过上述设置,增大了换热器2的换热面积,使得换热器2具备平缓的换热表面,更便于气流沿换热器2的翅片24表面顺畅流动,使得各部分气流的换热效果更加统一、气流的整体换热均匀性更好。当然,在不影响气流流动的情形下,翅片24还可以设置为其余形状,如正多边形翅片。
当环形翅片与上述带有过渡管段的直管同时设置时,示例性地,环形翅片不与直管的弧形过渡管段相连,以便使气流能够穿过球形分液腔与翅片24形成的换热面之间的空隙,使得换热器2的翅片24内侧和外侧均能够被气流包围进行换热,换热效率高。
在一种最优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换热器2包括上述具备球形分液腔的分液构件21、圆形的冷媒输出管23以及包含多段直管的盘管,以便构成具有锥形换热曲面的漏斗形换热器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针对上述换热器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该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23。上述任一种换热器2设置于该壳体1内。该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接水盘3和送风风机4。其中,接水盘3位于换热器2的下方,以便承接换热器2滴落的液滴。送风风机4设置于换热器2与第一出风口123之间,以便促进与换热器2换热后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23流动至室内,从而促进新的气流进入壳体1内,保证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果。
优选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的整体形状近似于圆柱形,换热器2为上述漏斗形换热器2。具体而言,壳体1包括柱状机身11和设置于柱状机身11顶部的环形出风结构12。接水盘3、换热器2、送风风机4依次由下至上设置于柱状机身11内。进风口111设置于柱状机身11的底部、接水盘3的下方,第一出风口123形成于环形出风结构12上。在气流通过进风口111进入柱状机身11内后,会经过接水盘3流动至换热器2位置并与换热器2进行换热,然后再在送风风机4的引导下通过第一出风口123流出至室内。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为了优化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性能,使得换热器2的最大径向尺寸——即漏斗形的换热器2上方的圆形冷媒输出管23的径向尺寸与柱状机身11的内径尺寸之间的差值设置为尽量小,以便使换热器2的换热面积足够大。在此情形下,当换热器2安装于柱状机身11内后,接水盘3的滴液承接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柱状机身11的横截面。在此情形下,为了使接水盘3能够允许气流穿过、实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底部进风,优选地,接水盘3包括第一接水结构、第二接水结构和设置于第一接水结构与第二接水结构之间的引流管33。第一接水结构和第二接水结构沿竖向上下排列,以便使第一接水结构和第二接水结构之间形成允许气流穿过的空气。引流管33将第一接水结构和第二接水结构之间的接水区域连通,以便于接水盘3内的废水的统一处理。例如,第一接水结构和第二接水结构中位于下方的一个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排水管连通,以便将接水盘3内的水排放至壳体1外部。
如图4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水结构为圆盘32且圆盘32位于上方,第二接水结构为环形盘31且环形盘31位于下方。图4为接水盘3竖剖后的正向视图,图中示出的位于上方的截面即为圆盘32的截面,位于下方的两个对称的截面即为环形盘31的截面。圆盘32和环形盘31同轴设置并且圆盘32和环形盘31彼此靠近的一侧交错设置,以便在圆盘32与环形盘31之间形成均匀的圆环形过风结构的同时还能够使彼此的接水区域重合设置,以保证接水盘3的接水效果不受影响。上述圆环形过风结构的设置使得绝大部分气流能够同时穿过接水盘3并流动至换热器2位置、包围换热器2的周向换热面,过风效果好。
如图5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水结构为圆盘32且圆盘32位于下方,第二接水结构为环形盘31且环形盘31位于上方。图5为接水盘3竖剖后的正向视图,图中示出的位于上方的两个截面即为环形盘31的截面,位于下方的截面即为圆盘32的截面。圆盘32和环形盘31同轴设置并且圆盘32和环形盘31彼此靠近的一侧交错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接水结构和第二接水结构分别为圆盘32和环形盘31时,其二者的同轴度可以进行更改,只要在圆盘32和环形盘31非同轴设置时其二者也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接水区域、不漏接换热器2的滴液即可。此外,在不需要设置环形过风结构时,第一接水结构和第二接水结构还可以是其余形状的接水结构,例如两个上下排列的且相对设置的半圆形,两个半圆形接水结构彼此靠近的直边侧交错设置。
图6和图7为图1中的环形出风结构12沿横向剖切后的俯视图,如图1、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上述环形出风结构12的设置方案为:环形出风结构12包括内环面121和外环面122。外环面122套设于内环面121的外侧并与内环面121围设形成出风腔,外环面122的底部设置有通风结构,柱状机身11通过通风结构连通至出风腔。外环面122与内环面121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按照图1方位,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端为外环面122和内环面121的前端,另一端为后端。以第一端为前端、第二端为后端为例,外环面122与内环面121的前端共同形成上述第一出风口123,外环面122与内环面121的后端相连而封闭。在此情形下,气流与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后依次流经通风结构、出风腔和第一出风口123到达室内。
更进一步地,外环面122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24,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能够封闭或打开第一出风口123的第一挡风组件126以及能够封闭或打开第二出风口124的第二挡风组件127。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气体能够在第一挡风组件126和第二挡风组件127的控制下从环形出风结构12前侧的第一出风口123或者侧部(左侧和/或右侧和/或上侧和/或下侧)的第二出风口124喷出,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能够实现前侧直吹出风以及侧部扩散式出风,从而使用户能够具有多种出风体验。其中,图6示出了环形出风结构12的第一出风口123出风的情形,图7示出了环形出风结构12的第二出风口124出风的情形,图6和图7中的第一挡风组件126和第二挡风组件127的示意结构示意除了在不同出风情形下第一出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的开闭状态。
作为示例,第二出风口124包括沿外环面122的前侧边缘均匀分布的多个条形出风孔,该多个条形出风孔整体形成一个几乎延伸于环形出风结构12的整个侧部的带状出风口,使得第二出风口124吹出的气流能够从环形出风结构12的上、下、左、右扩散喷出。
进一步地,环形出风结构12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23位置和第二出风口124位置的弧形导风结构125。如图6或图7所示,弧形导风结构125均朝向远离外环面122的一侧凸出设置,其中一个弧形导风结构125与第一内环面121的内壁共同形成连通第一出风口123的扩散形风道,另一个弧形导风结构125与该弧形导风结构125的弧形面共同形成连通第一出风口123的扩散形风道,上述两个扩散形风道使得连通第一出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的气流流动空间逐渐收拢,从而使得气流流经第一出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时能够通过这两个扩散形风道的收拢式变径设置增大流速、基于文丘里原理提升环形出风结构12的出风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挡风组件126和第二挡风组件127的设置方案并不是限定的,只要第一挡风组件126和挡风组件的实现形式能够有效实现第一出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的开闭控制即可。例如,第一挡风组件126和/或第二挡风组件127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控制环形挡圈的形式实现,通过直线电机驱动环形挡圈在出风腔内前后移动,来实现第一出风口123和/或第二出风口124的开闭控制;或者直线电机也可以替换为转动电机与齿轮齿条、链条等组合的形式。再如,第一挡风组件126和/或第二挡风组件127可以通过电磁吸附的方式实现对第二出风口124的开闭控制,即将挡圈以金属材料制作,并在出风腔内设置电磁线圈,挡圈与内环面121或外环面122之间设置弹性件,在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磁力将挡圈吸合,弹性件储存弹性势能,从而打开第一出风口123或第二出风口124;当电磁线圈断电时,挡圈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将第一出风口123或第二出风口124封闭。再如,也可以将第一挡风组件126和第二挡风组件127中的一个省略,仅通过控制上述一个挡风组件运动实现第一出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中任意一个的选择性开启。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壳体1相连的底座8,壳体1及其内部构件通过底座8支撑至地面。
示例性地,上述送风风机4采用数字涡轮电机(或称数码电机或数码马达)进行驱动,该电机是一种具有转速高、可产生强劲吸力等特点的电机,其最高转速接近每分钟11万转,是普通风机电机转速的4-5倍。
实施例2: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2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种换热器2。在此基础上,该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加湿装置5,以便使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具备加湿功能,在调整室内温度的同时还能够增大室内空气的湿度。
优选地,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2为实施例1中的漏斗形换热器2。按照气流的流动路径,依次设置有上述接水盘3、上述漏斗形的换热器2、送风风机4和加湿装置5。其中,接水盘3和换热器2等结构不再在本实施例中重复阐述。
进一步地,上述加湿装置5包括设置于柜式空调室内机上的储水构件51以及设置于储水构件51内的雾化器52,其中,储水构件51设置于柱状机身11的顶部,以便使雾化后的水汽能够借助第一出风口123或者第二出风口124吹出的气流快速地流动至室内空气中。作为示例,该雾化器52可以是任一种具备雾化功能的装置,如超声式雾化器52、空气压缩式雾化器52等。
更进一步地,储水构件51设置于柱状机身11的顶部外侧,以避免水雾在壳体1的柱状机身11内液化、使得柱状机身11内部形成液滴或者液流。作为示例,储水构件51设置于环形出风结构12的内环面121的底部,以便水雾能够更加靠近第一出风口123,借助第一出风口123提升水雾的扩散效率。
作为示例,储水构件51设置于内环面121远离外环面122的一侧。储水构件51可以通过卡接、插接、螺接等可拆卸方式连接至内环面121,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焊接、粘接等方式与内环面121一体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加湿装置5在壳体1上的设置位置并不是限定的,上述优选示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水雾喷射需求对加湿装置5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方式进行改动,相应地,加湿装置5的储水构件51的结构和形状也可以根据安装位置的改变而被适应性调整。上述结构形式以及设置位置的变化并未超出本发明的原理和保护范围。
实施例3: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2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种换热器2。在此基础上,该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杀菌净化模块6。具体而言,上述杀菌净化具体是指对气流中的细菌以及粉尘等杂质进行杀灭处理和过滤净化处理,以便减少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喷出的气流中细菌、粉尘等空气污染物的携带量,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能够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2为实施例1中的上述漏斗形换热器2。按照气流的流动路径,依次设置有杀菌净化模块6、上述接水盘3、上述漏斗形换热器2、送风风机4。其中,接水盘3和换热器2等结构不再在本实施例中重复阐述。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杀菌净化模块6设置于壳体1的底部,就气流的流动路径而言,杀菌净化模块6具体位于进风口111的上游、接水盘3的下游。上述位置设置使得气流在通过进风口111进入壳体1内后即被杀菌净化模块6进行杀菌净化,使得流经接水盘3、换热器2和送风风机4的气流为净化后的气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接水盘3、换热器2和送风风机4上落尘的情况,既延长了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清理周期,又能够避免净化后的气流流经灰尘较大的接水盘3、换热器2等位置时被二次污染。
如图10和图11所示,进一步地,杀菌净化模块6呈饼状,其包括HEPA过滤层61、冷触媒过滤层62、负离子杀菌灯63和离子变换器64,冷触媒过滤层62位于饼状的顶部,HEPA过滤层61位于饼状的底部,离子变换器64位于饼状的中心,负离子杀菌灯63设置有多个且环形且围绕于离子变换器64的侧面。其中,HEPA过滤层61是由叠片状硼硅微纤维制成的薄片状过滤层。该过滤层包括三层(初级过滤层、荷电层、静电集尘层),可对直径为0.3微米以下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以上。冷触媒过滤层62能在常温条件下起催化反应,在常温常压下使多种有害有味气体分解成无害无味物质,由单纯的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边吸附边分解,祛除甲醛、苯、二甲苯、甲苯、TVOC等有害气体,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冷触媒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反应,反应后冷触媒不变化不丢失,长期发挥作用。冷触媒本身无毒、无腐蚀性、不燃烧,反应生成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次污染,大大延长了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离子变换器64能够在通电的状态下产生大量负离子,研究表明,空气中含有适量的负离子不仅能高效地除尘、灭菌、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够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而形成携氧负离子,活跃空气分子,改善人体肺部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等等。负离子杀菌射灯环形围绕在离子变换器64的侧面,其能够对经过杀菌净化模块6的空气进行照射杀菌,并且由于其采用环绕离子变换器64的排布方式,因此其能起到照射范围广、杀菌无死角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杀菌净化模块6包括HEPA过滤层61、冷触媒过滤层62、负离子杀菌灯63和离子变换器64进行说明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重新组合后的杀菌净化模块6安装在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该组合并未偏离本申请的原理,因此理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4: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2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种换热器2。在此基础上,该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模块7。具体而言,新风模块7设置于壳体1下方并与壳体1连接。新风模块7上设置有吸风口和排风口,吸风口通过管路与室外连通,排风口与进风口111连通。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能够将室外的空气引入室内实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从而实现了室内与室外的空气交换,改善了室内空气流通情况差、空气浊度大的情况,提升了室内的空气质量。
如图13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新风模块7包括柱状壳体71和设置于柱状壳体71内的新风风扇72和变速驱动机构73,变速驱动机构73与新风风扇72连接,以便驱动新风风扇72转动。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新风风扇72能够在变速驱动机构73的驱动下实现不同转速的调节,以便调控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风力,改变调控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档位。
进一步地,变速驱动机构73包括驱动电机731和多个齿比不同的齿轮组732。多个齿轮组732的主动轮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731的输出轴,上述多个齿轮组732的从动轮固定连接于新风风扇72的转轴。通过改变不同齿轮组732的啮合情况,改变变速驱动机构73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进而改变了通过齿轮组732与驱动电机731动力连接的新风风扇72的最终驱动转动。作为示例,通过电动拨叉733来改变不同齿轮组732的啮合情况。在图13示出的新风模块7的结构图中,电动拨叉733架设于其中一个主动轮处,从而通过调整拨叉的伸出长度来实现不同齿轮组732的啮合。当然,不同齿轮组732之间的切换方式除采用电动拨叉733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方式进行替换,只要该方式能够顺利切换齿轮组732即可。例如,还可以采用两电动推杆分别从两个方向推动主动齿轮移动的方式实现不同齿轮组732的啮合。进一步地,新风风扇72的转速调节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通过采用可调转速的伺服电机通过齿轮组732带动新风风扇72转动的方式实现等。
接下来再参阅图14-16,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具备三种不同的进风模式。如图14所示,在第一进风模式中,送风风机4正常运转,新风风扇72以低于送风风机4的转速运转,此时进入壳体1的空气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新风模块7,另一部分来自室内空气,此种送风方式能够兼顾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新风的引入。
如图15所示,在第二进风模式中,送风风机4正常运转,新风风扇72以大致等于送风风机4的转速运转,此时进入壳体1内的气流全部为室外新风,此种送风方式能够在引入新风的同时对新风进行热交换处理,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
如图16所示,在第三进风模式中,送风风机4正常运转,新风风扇72以高于送风风机4的转速运转,此时室外新风一部分进入壳体1内参与热交换,另一部分从壳体1与新风模块7之间的间隙送入室内,此种送风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兼顾新风的引入和室内外气流的交换。
鉴于新风模块7会通过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管9连通室外,因此,为了提升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摆放便利性,避免新风模块7与上述进风管9连接导致柜式空调室内机对摆放环境的要求的提高,优选地,新风模块7设置于壳体1与底座8之间并且该模块分别与壳体1和底座8旋转连接,以便使用户摆放柜式空调室内机时能够通过仅旋转新风模块7的方式改变进风管9的朝向,防止进风管9的延伸方向、环形出风结构12的朝向和底座8的摆放位置难以协调,提升了柜式空调室内机对摆放环境的适应性。作为示例,新风模块7分别与壳体1和底座8之间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例如,轴承的外圈与新风模块7固定连接,底座8的顶部设置有与轴承内圈的形状相匹配的圆柱插柱,以便底座8通过该插柱插合至轴承内圈后能够与新风模块7实现相对转动。
更优选地,壳体1与新风模块7之间形成间隙,排风口设置于新风模块7的顶部,进风口111设置于壳体1的底部,以便增大进风口111的进风面积,使排风口与进风口111对接,进而防止新风模块7引入的未换热的室外气流大量逸散至室内、改变室内的温度环境。
实施例5: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2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种换热器2。在此基础上,该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杀菌净化模块6和新风模块7,其中,杀菌净化模块6和新风模块7分别为上述任一种实施结构,在此不再对换热器2、杀菌净化模块6和新风模块7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赘述。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室外气流依次流经进风管9、新风模块7、进风口111、杀菌净化模块6、换热器2、第一出风口123/第二出风口124后才进入室内。也就是说,柜式空调室内机在引入室外新风的同时还能够对引入的室外新风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杀菌净化。即使室外空气环境较差时使新风模块7引入室外气流,用户也能够在相应地进风模式下使室外气流全部被杀菌净化后再换热并流入室内,从而避免室外空气中的粉尘、雾霾等空气污染物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环境,在实现室内、外气流交换的同时防止向室内引入新的污染物。
实施例6: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2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种换热器2。在此基础上,该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杀菌净化模块6、加湿装置5和新风模块7,其中,杀菌净化模块6、加湿装置5和新风模块7分别为上述任一种实施结构,在此不再对换热器2、杀菌净化模块6、加湿装置5和新风模块7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赘述。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同时具备提升室内空气湿度、实现室内室外空气交换以及降低室内空气细菌以及污染物含量等功能,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室内空气环境,使得用户体验得到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实施例1-6中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是结合壳体1与加湿装置5、杀菌净化模块6、新风模块7、接水盘3、换热器2、送风风机4和底座8中的不同结构组合进行描述的,但上述各结构组合并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能够保证柜式空调室内机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可对上述任意结构组合中的结构进行适当地删减或增加,以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例如,柜式空调室内机除上述换热器2、接水盘3、送风风机4等基础结构外,还能够包括加湿装置5和杀菌净化模块6,从而组合出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新结构组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接水盘、换热器、送风风机和加湿装置,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
所述换热器包括分液构件、冷媒输出管、盘管和翅片,所述分液构件与所述冷媒输出管上下排布,所述盘管包括多段连接管并且每段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分液构件和所述冷媒输出管,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多段连接管上,
所述冷媒输出管的形状为非直线形,所述多段连接管由所述分液构件至所述冷媒输出管向外扩散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输出管的形状为弧形或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段连接管均为直管,多段所述直管的输入端以圆形分布的方式分布于所述分液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第一接水结构、第二接水结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与所述第二接水结构之间的引流管,所述第一接水结构和所述第二接水结构沿竖向上下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为圆盘,所述第二接水结构为环形盘,所述圆盘和所述环形盘同轴设置,所述圆盘和所述环形盘彼此靠近的一侧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柱状机身以及设置于所述柱状机身顶端的环形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环形出风结构上,所述接水盘、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送风风机均设置于所述柱状机身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出风结构包括内环面和外环面,所述外环面套设于所述内环面外侧并与所述内环面围设形成出风腔,所述外环面的底部设置有通风结构,所述柱状机身通过所述通风结构连通至所述出风腔,
所述外环面与所述内环面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外环面与所述内环面的第一端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外环面与所述内环面的第二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挡风组件以及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挡风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储水构件和设置于所述储水构件内的雾化器,所述储水构件设置于所述柱状机身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座,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CN201910779079.5A 2019-08-22 2019-08-22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110486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9079.5A CN110486828B (zh) 2019-08-22 2019-08-22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9079.5A CN110486828B (zh) 2019-08-22 2019-08-22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6828A true CN110486828A (zh) 2019-11-22
CN110486828B CN110486828B (zh) 2023-03-28

Family

ID=6855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9079.5A Active CN110486828B (zh) 2019-08-22 2019-08-22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68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2241A (zh) * 2020-11-13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逆送风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686A (ja) * 1995-06-28 1997-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02797690A (zh) * 2012-06-20 2012-11-28 杭州凸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360度送风电风扇
CN104266334A (zh) * 2014-10-16 2015-01-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水盘组件、空调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05115034A (zh) * 2015-07-17 2015-12-02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装置
GB201900025D0 (en) * 2019-01-02 2019-02-13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CN210638153U (zh) * 2019-08-22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686A (ja) * 1995-06-28 1997-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02797690A (zh) * 2012-06-20 2012-11-28 杭州凸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360度送风电风扇
CN104266334A (zh) * 2014-10-16 2015-01-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水盘组件、空调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05115034A (zh) * 2015-07-17 2015-12-02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装置
GB201900025D0 (en) * 2019-01-02 2019-02-13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CN210638153U (zh) * 2019-08-22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2241A (zh) * 2020-11-13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逆送风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6828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8173U (zh)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28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08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12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07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09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2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48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54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30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4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32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28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43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30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10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26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27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25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69U (zh) 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和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66U (zh) 换热器及包括该换热器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70U (zh) 蒸发器及包括该蒸发器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29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15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