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2832B - 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82832B CN110282832B CN201910663200.8A CN201910663200A CN110282832B CN 110282832 B CN110282832 B CN 110282832B CN 201910663200 A CN201910663200 A CN 201910663200A CN 110282832 B CN110282832 B CN 1102828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filter
- filter tank
- reservoir
- rain flo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424 Flood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360 aquacul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44974 aquacultur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3—Naturals or landscape retention bodies, e.g. pon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包括蓄水池和至少一个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内,所述过滤池由过滤板或隔水板围成。通过在蓄水池内设置至少一个过滤池,过滤池由过滤板或隔水板围成,形成至少两个雨洪水储存区域,过滤池内的雨洪水的水质高于其外侧的雨洪水水质,实现不同水质的雨洪水的不同用途,提高了雨洪水的利用率,增加了蓄水池的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居住生活的环境要求更高,现新开发地块均要求配套相应的雨水调蓄池,鼓励增加雨洪水的利用。
传统蓄水池主要为浆砌石砌筑或混凝土浇筑,近年比较创新的一种为便携式蓄水池。现新开发地块均要求配套相应的雨水调蓄池,鼓励增加雨洪水利用,传统蓄水池仅能从功能上满足雨水调蓄,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性差,观赏性差,不环保。而且,传统蓄水池内蓄水是一体的,水质、水温等是一样的,不论蓄水池容积多大,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随着设计容积的增大,后期维护面积增大,投入人力增加,维护难度大。传统蓄水池的功能仅是对雨洪水的调蓄,降雨峰值过后排干,由于雨洪水携带泥沙较多,将蓄水池内的雨洪水应用至绿化灌溉时,需要设置过滤设备,投入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以解决现有蓄水池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包括蓄水池和至少一个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内,所述过滤池由过滤板或隔水板围成。
其中,包括至少两个过滤池,任两个所述过滤池的过滤板的过滤精度不同。
其中,由过滤精度高的过滤板围成的所述过滤池设置在由过滤精度低的过滤板围成的所述过滤池内。
其中,所述蓄水池和所述过滤池分别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一电控阀和离心泵。
其中,所述蓄水池设有泄水口,所述泄水口通过泄水管道与泄水井连通,所述泄水管道上设有第二电控阀。
其中,所述蓄水池的外周侧设有集水沟,所述蓄水池的周侧设有与所述集水沟连通的进水口。
其中,所述集水沟内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设有滤水层。
其中,所述集水沟内设有水生植物。
其中,所述集水沟的外周侧设有行走通道。
其中,所述蓄水池的顶侧设有覆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通过在蓄水池内设置至少一个过滤池,过滤池由过滤板或隔水板围成,形成至少两个雨洪水储存区域,过滤池内的雨洪水的水质高于其外侧的雨洪水水质,实现不同水质的雨洪水的不同用途,提高了雨洪水的利用率,增加了蓄水池的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生态蓄水池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生态蓄水池系统的剖面图。
图中,1:蓄水池;2:第一过滤池;3:第二过滤池;4:出水管;5:第一电控阀;6:检修井室;7:泄水管道;8:第二电控阀;9:泄水井;10:集水沟;11:滤水层;12:进水口;13:检修口;14:行走通道;15:第一过滤板;16:第二过滤板;17:水生植物;18:透水隔板;19:覆土;20:灌溉喷头;21:第三电控阀;22:透水井壁;23:卵石;24:防透水井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包括蓄水池和至少一个过滤池,过滤池设置在蓄水池内,过滤池由过滤板或隔水板围成,形成至少两个雨洪水储存区域,过滤池内的雨洪水的水质高于其外侧的雨洪水水质,实现不同水质的雨洪水的不同用途。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包括蓄水池1和至少一个过滤池,过滤池设置在蓄水池1内,过滤池由过滤板围成,形成至少两个雨洪水储存区域,过滤池内的雨洪水的水质高于其外侧的雨洪水水质,实现不同水质的雨洪水的不同用途。
其中,包括至少两个过滤池,任两个过滤池的过滤板的过滤精度不同。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过滤池,第一过滤池2和第二过滤池3,第一过滤池2设置在蓄水池1内,第二过滤池3设置在第一过滤池2内,可以理解的,蓄水池1与第一过滤池2之间形成一级雨洪水储存区域,第一过滤池2与第二过滤池3之间形成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第二过滤池3内为三级雨洪水储存区域,一级雨洪水储存区域、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和三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分别储存不同水质的雨洪水。
进一步的,由过滤精度高的过滤板围成的过滤池设置在由过滤精度低的过滤板围成的过滤池内。值得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池2由四块第一过滤板15围成,第二过滤池3由四块第二过滤板16围成,可以理解的,第二过滤板16的过滤精度高于第一过滤板15的过滤精度。
其中,蓄水池1内的雨洪水经过第一过滤池2的第一过滤板15的过滤后进入第一过滤池内2,第一过滤池内2的雨洪水经第二过滤池3的第二过滤板16的过滤后进入第二过滤池3内,也就是说,第二过滤池3内的雨洪水经过两次不同过滤精度的过滤,第一过滤池内2内的雨洪水经过一次过滤,所以三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的水质好于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的水质,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的水质好于一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的水质。
进一步的,蓄水池1和过滤池分别连接有出水管道4,出水管道4上设有第一电控阀5和离心泵。本实施例中,蓄水池1、第一过滤池2和第二过滤池3分别单独连通出水管道4,共设置三根出水管道4,每根出水管道4上分别设有第一电控阀5和离心泵,用以分别将一级雨洪水储存区域、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和三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的雨洪水外接,以满足不同水质的应用需求。
其中,每根出水管道4上的第一电控阀5和离心泵均设置在同一检修井室6内,方便统一管理检修,操作方便。可以理解的,通过开启与蓄水池1连通的出水管道4上的第一电控阀5和离心泵,将一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的雨洪水取出,用于绿化灌溉;通过开启与第一过滤池2连通的出水管道4上的第一电控阀5和离心泵,将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的雨洪水取出,用于路面喷洒;通过开启与第二过滤池3连通的出水管道4上的第一电控阀5和离心泵,将三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的雨洪水取出,用于公测冲洗。本实施例仅将一级雨洪水储存区域、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和三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的雨洪水的进行了单一举例,可以理解的,具体的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对应级别的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的雨洪水,例如,可用于水产养殖。
进一步的,蓄水池1设有泄水口,泄水口通过泄水管道7与泄水井9连通,泄水管道7上设有第二电控阀8,用以及时将蓄水池1的雨洪水排入泄水井9内,防止雨洪水溢出蓄水池1,导致蓄水池1失去作用。本实施例中,蓄水池1内设置检修口13,方便对蓄水池1的检修清理工作,保证蓄水池1的蓄水能力。
其中,泄水井9的井壁包括透水井壁22和防透水井壁24,透水井壁22位于泄水管道7的出水口的下侧,防透水井壁24设于泄水管道7的出水口的上侧。泄水井9的井底设有卵石23,卵石23的填设高度与透水井壁22的高度相同,用以过滤蓄水池1内雨洪水中的杂物,防止堵塞透水井壁22,使雨洪水尽快渗入地下,提高泄水井9对蓄水池1的过涝保护功能。
进一步的,蓄水池1的外周侧设有集水沟10,蓄水池1的周侧设有与集水沟10连通的进水口12,通过集水沟10将蓄水池1附近的雨洪水收集,经进水口12进入蓄水池1内。本实施例中,集水沟10内靠近进水口12的一侧设有滤水层11,用以对雨洪水进行粗过滤,将雨洪水中的枝叶、杂物过滤。在一个例子中,滤水层11包括透水隔板18和卵石,卵石设置在透水隔板18和蓄水池1的外侧壁之间,提高滤水层11的滤水效率。进水口12设置在蓄水池12的周侧,具体的个数和位置可根据蓄水池1实际大小进行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进水口12内设置有过滤网,对进入蓄水池1的雨洪水进行过滤。
其中,集水沟10内设有水生植物17,通过设置集水沟10一方面可收集雨洪水,一方面可在集水沟10内种植水生植物17,提高、美化周边景观环境,提高蓄水池系统整体的观赏性,并过滤部分雨洪水垃圾,净化水质。水生植物17可选为水生草植物、灌木等。集水沟10的外周侧设有行走通道14,提高蓄水池系统的生态性能。在一个例子中,行走通道14设置有座椅,为行人提供休息娱乐场地。
进一步的,蓄水池1的顶侧设有覆土19,覆土19用以种植观赏性植被,构造生态蓄水池系统;同时,覆土19可以对蓄水池1进行防冻和抗浮保护作用。本实施例中,覆土19内设有灌溉管道,灌溉管道的一端设有灌溉喷头20,用以对观赏性植被进行灌溉,灌溉管道上设有第三电控阀21,灌溉管道的另一端与集水沟10连通,实现对集水沟10内的雨洪水的初步利用,构造景观节点。
其中,值得说明的,本实施例中对整个生态蓄水池系统进行淤泥清理时,仅需对蓄水池1与第一过滤池2之间的一级雨洪水储存区域进行清理即可,缩减了工作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
过滤池由隔水板围成,隔水板具有防透水功能。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设置两个过滤池,且第一过滤池的高度低于蓄水池的高度,第二过滤池的高度不高于第一过滤池,优选两个过滤池的高度相同,可以理解的,雨洪水先进入一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经过沉沙后溢流至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经过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沉沙后溢流至三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实现了一级雨洪水储存区域、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和三级雨洪水储存区域内分别储存不同水质的雨洪水,以供不同的实际需要使用,增加了蓄水池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通过在蓄水池内设置至少一个过滤池,过滤池由过滤板或隔水板围成,形成至少两个雨洪水储存区域,过滤池内的雨洪水的水质高于其外侧的雨洪水水质,实现不同水质的雨洪水的不同用途,提高了雨洪水的利用率,增加了蓄水池的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和至少一个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内,所述过滤池由过滤板围成;
所述过滤池包括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和所述第二过滤池的过滤板的过滤精度不同;
所述蓄水池与所述第一过滤池之间形成一级雨洪水储存区域,所述第一过滤池与所述第二过滤池之间形成二级雨洪水储存区域,所述第二过滤池内为三级雨洪水储存区域;
所述蓄水池的外周侧设有集水沟,所述蓄水池的周侧设有与所述集水沟连通的进水口;
所述集水沟内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设有滤水层;
由过滤精度高的过滤板围成的所述过滤池设置在由过滤精度低的过滤板围成的所述过滤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蓄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和所述过滤池分别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一电控阀和离心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蓄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设有泄水口,所述泄水口通过泄水管道与泄水井连通,所述泄水管道上设有第二电控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蓄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内设有水生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蓄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的外周侧设有行走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蓄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顶侧设有覆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63200.8A CN110282832B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63200.8A CN110282832B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82832A CN110282832A (zh) | 2019-09-27 |
CN110282832B true CN110282832B (zh) | 2024-03-15 |
Family
ID=68023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63200.8A Active CN110282832B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82832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09986A1 (de) * | 2009-02-23 | 2010-08-26 | Spinflow Gmbh | Grauwassernutzungsanlagen mit Druckluftheber |
CN202061481U (zh) * | 2011-05-14 | 2011-12-07 | 湖南省古丈惠闽石业有限公司 | 石材污水回收处理装置 |
CN105921332A (zh) * | 2016-03-17 | 2016-09-07 | 深圳市东华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喷水池污水循环利用的净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207871715U (zh) * | 2017-12-27 | 2018-09-18 | 南京林业大学 | 乡村雨水净化池 |
CN210885691U (zh) * | 2019-07-22 | 2020-06-30 | 北京良乡蓝鑫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
-
2019
- 2019-07-22 CN CN201910663200.8A patent/CN1102828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09986A1 (de) * | 2009-02-23 | 2010-08-26 | Spinflow Gmbh | Grauwassernutzungsanlagen mit Druckluftheber |
CN202061481U (zh) * | 2011-05-14 | 2011-12-07 | 湖南省古丈惠闽石业有限公司 | 石材污水回收处理装置 |
CN105921332A (zh) * | 2016-03-17 | 2016-09-07 | 深圳市东华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喷水池污水循环利用的净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207871715U (zh) * | 2017-12-27 | 2018-09-18 | 南京林业大学 | 乡村雨水净化池 |
CN210885691U (zh) * | 2019-07-22 | 2020-06-30 | 北京良乡蓝鑫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82832A (zh) | 2019-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42724B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103088897A (zh) |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
CN207252419U (zh) | 一种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 |
CN111809475A (zh) | 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 | |
CN210885691U (zh) | 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 |
CN110282832B (zh) | 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 |
CN216239415U (zh) | 一种车库顶板排水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组织系统 | |
CN21344866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 |
CN213073697U (zh) | 一种新型轻量化屋顶花园 | |
CN209891349U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 |
CN108547363A (zh) | 高效节能绿地雨水循环系统 | |
CN211745563U (zh) | 一种用于马路两边迂回形下陷式环保绿化带 | |
CN210916859U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207512043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的园林雨水利用系统 | |
CN207427915U (zh) | 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料制造的海绵城市屋顶种植结构和房屋 | |
CN213773676U (zh) |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用下沉绿地结构 | |
CN206467715U (zh) |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 |
CN216931034U (zh) | 一种树干被深埋的古树保护结构 | |
CN219395780U (zh) | 一种绿化带排水结构 | |
CN116369159B (zh) | 一种石漠化坡面石芽溶沟低碳降水收集灌溉方法 | |
CN212896766U (zh) | 一种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 |
CN214061866U (zh) | 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9364229U (zh) | 一种园林建设用生态透水型道路 | |
CN211721238U (zh) | 一种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 | |
CN216452123U (zh) | 一种储水型雨水花园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