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0266A - 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0266A
CN110160266A CN201910420821.3A CN201910420821A CN110160266A CN 110160266 A CN110160266 A CN 110160266A CN 201910420821 A CN201910420821 A CN 201910420821A CN 110160266 A CN110160266 A CN 110160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umulation
heat
water
cabine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08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鹏云
刘纯
王臣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08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02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0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0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7/00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 F24D17/02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4/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eat pumps
    • F24H4/02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7/00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 F24H7/02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the released heat being conveyed to a transfer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28D20/026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with differ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热泵热水器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内设有制热系统,制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第一蓄热箱体,第一蓄热箱体内设有第一蓄热换热器,且在第一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一支路管路上设有第一节流阀;第二蓄热箱体,第二蓄热箱体内设有第二蓄热换热器,其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通过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关系控制第一节流阀的开度。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减小热泵热水器的体积,在用户需要较低温度热水时,节约电能,当用户需要较高温度热水时持续供给热水。

Description

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暖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热水器、一种加热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在生活中需要热水器输出热水用于沐浴、洗漱等,市场上的壁挂热泵热水器大多是储水式的,通过热泵系统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然而,随着用户对生活用水需求的增多,储水式壁挂热泵热水器的体积随之增大,重量增加,占用过多空间,而一些采用相变蓄热技术的热泵热水器,采用单一相变温度点的相变蓄热材料,不能兼顾在用户需要较低温度热水时节能,在用户需要较高温度热水时长时间持续供给热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应提供一种应用于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热泵热水器,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内设有制热系统,制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第一蓄热箱体,第一蓄热箱体内设有两端分别与压缩机和蒸发器管路连接的第一蓄热换热器,且在第一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一支路管路上设有控制第一支路管路的流量的第一节流阀;第二蓄热箱体,第二蓄热箱体内设有与第一蓄热换热器并联于制热系统的第二蓄热换热器,其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通过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关系控制第一节流阀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热泵热水器,设有室外机,室外机内设有制热系统,制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制热系统制热时通过压缩机工作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冷媒释放热量后回到蒸发器完成制热过程,同时设有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内分别设有第一蓄热换热器和第二蓄热换热器,第一蓄热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机和蒸发器通过管路连接,且第二蓄热换热器与第一蓄热换热器通过管路并联连接于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即第二蓄热换热器的两端也分别与压缩机和蒸发器通过管路连接,可以理解,管路中流动的即为由压缩机向外排出的冷媒。此外,在第一蓄热换热器的支路管路上设有第一节流阀,当制热系统工作时,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管路流入第一蓄热换热器和第二蓄热换热器并与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换热,使相变材料相变蓄热,然后经管路流回蒸发器完成换热,其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通过设置两个蓄热箱体,即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并设有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从而在用户需求低温度热水时,可通过第二蓄热箱体的换热实现,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用户需求高温度热水时,可通过第一蓄热箱体的换热实现,进而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提升产品的适用范围
当用户使用热泵热水器时,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与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温度关系控制第一节流阀开启与闭合。具体地,当用户选择的设定温度小于第一蓄热箱体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第一节流阀关闭,控制高温高压的冷媒流入第二蓄热箱体中,使第二蓄热箱体内的低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蓄热,由于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相变温度较低,相变材料完成相变蓄热需要较少的电能,使得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下可以节约电能,当用户选择的设定温度大于第一蓄热箱体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通过开启第一节流阀,使高温高压的冷媒同时流入第一蓄热箱体,使第一蓄热箱体内相变材料相变蓄热,对流经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以持续供给热水。
可理解地,热泵热水器通过应用相变材料蓄热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小热泵热水器的体积和重量,在与传统热泵热水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多的热水;另一方面,在第一蓄热箱体或第二蓄热箱体完成蓄热后,在用户用水过程中可以持续对流经蓄热箱体的水加热,能有效避免普通热泵热水器水箱中的热水使用完毕后,出水口的水温突然下降,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其中,第一节流阀可以为电子膨胀阀,或者阀口可调节的截流阀,可以理解,阀口的开度越大,第一节流阀所处管路的流量越大,当第一节流阀的开度为0时,起到截流作用,即无冷媒流动。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热泵热水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的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水路主路,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串联设于水路主路上,且水路主路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其中,流体由进水口流入水路主路时,先流经第二蓄热箱体,再经第一蓄热箱体流至出水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泵热水器还设有将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串联起来的水路主路,水路主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当冷水从进水口进入时水路主路时,先流入第二蓄热箱体,再流入第一蓄热箱体,经第一蓄热箱体流出后,通过出水口流出。
具体地,在热泵热水器制热时,冷水从进水口流入,通过水路主路,先流入第二蓄热箱体,即先进行低温热水的加热,然后经水路主路流入第一蓄热箱体,再对热水进行再次的高温加热,完成蓄热的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和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通过水路主路与冷水阶梯换热,使水温持续升高,再由出水口排出,可减少第一蓄热箱体的换热负担,即流入第一蓄热箱体和流出第一蓄热箱体的水温温差,可提供更大水量的热水供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水路支路,水路支路的一端设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水路管路的另一端与出水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水路管路上连接水路支路,且水路支路的另一端与出水口连通,使得水路支路将第一蓄热箱体所在的第一支路管路短路,当冷水从入水口流入时,经过第二蓄热箱体,并从第二蓄热箱体流出后,可以通过水路支路从出水口流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控制阀,设于水路支路上;第二控制阀,设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且第二控制阀设于靠近第一蓄热箱体的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水路支路设置第一控制阀,在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第二控制阀,且第二控制阀设置于靠近第一蓄热箱体的管路上,以实现对水路主路与水路支路中水流的控制,具体地,当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打开时,冷水从进水口流入,依次经过第二蓄热箱体、第一蓄热箱体后,从出水口流出;当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关闭时,冷水从进水口流入,经过第二蓄热箱体后,通过水路支路从出水口流出;当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都打开时,冷水从进水口流入,经第二蓄热箱体后,分别经过水路支路、第一蓄热箱体后从出水口;当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都关闭时,水路主路关闭,冷水无法流入热泵热水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节流阀,设于第二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二支路管路上,以控制第二支路管路的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二支路管路上设置第二节流阀,通过控制第二节流阀的开启,以控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第二支路管路流入第二蓄热换热器的流量,从而实现对流经第二蓄热箱体的冷水的温度控制。
其中,第二节流阀可以为电子膨胀阀,或者阀口可调节的截流阀,可以理解,阀口的开度越大,第二节流阀所处管路的流量越大,当第二节流阀的开度为0时,起到截流作用,即无冷媒流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热方法,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包括: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以及热泵热水器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根据目标温度和相变温度确定第一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一支路管路上第一节流阀的第一开度;以第一开度控制第一节流阀开启以对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以及第一蓄热箱体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以确定控制第一节流阀的开度,从而控制第一蓄热换热器的换热,具体地,当第一节流阀开启时,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第一节流阀流入第一蓄热换热器,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通过吸收第一蓄热换热器释放的热量相变蓄热,以加热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
其中,在第一节流阀的第一开度为0时,即第一节流阀关闭,此时可第一支路管路中冷媒不流动,可以理解,此时由于不存在换热所以不对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实现加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目标温度和相变温度确定第一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一支路管路上第一节流阀的第一开度,具体包括:在目标温度小于相变温度时,控制第一节流阀关闭,以对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实现加热;在目标温度不小于相变温度时,控制第一节流阀打开,以对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设定目标温度小于第一蓄热箱体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控制第一节流阀关闭,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直接流入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第二蓄热换热器,通过第二蓄热换热器与相变材料换热,实现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从而对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使由于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相变温度较低,相变材料完成相变蓄热需要较少的电能,使得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下可以节约电能;当设定的目标温度不小于相变温度时,控制第一节流阀打开,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分别流入第一蓄热换热器和第二蓄热换热器,通过第一蓄热换热器和第二蓄热换热器分别与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换热,实现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从而加热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获取用水信号;在目标温度小于相变温度时,根据用水信号控制设于热泵热水器的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开启,且控制设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关闭;在目标温度不小于相变温度时,根据用水信号控制设于热泵热水器的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且控制设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用水信号,并根据用水信号实现对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控制,以在第一蓄热箱体和/或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完成加热后供用户使用。具体地,当目标温度小于相变温度时,根据用水信号,控制设置于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开启,同时关闭设置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此时,在热泵热水器工作时,冷水从进水口流入,经过第二蓄热箱体后,通过水路支路从出水口流出,热泵热水器只通过第二蓄热箱体加热冷水,由于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点较低,相变材料吸热完成相变蓄热需要消耗较少的电能,在用户需求较低温度的热水时,可以在满足用户用水的情况下节约电能;当目标温度不小于相变温度时,根据用水信号,控制设置于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同时开启设置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冷水从进水口流入,依次经过第二蓄热箱体、第一蓄热箱体后,从出水口流出,热泵热水器通过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加热冷水,由于第一蓄热箱体内具有较高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在用户需要较高温度的热水时,可以为用户持续提供较高温度的热水,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获取热泵热水器中出水口的出水温度;在出水温度不小于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时,停止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出水口的温度,以获取出水温度,在出水温度不小于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时,停止加热,从而避免热泵热水器进一步的加热热泵热水器中的水,使水温过高,超出用户的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之前,还包括:获取模式选择指令;在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模式为节能模式时,执行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的步骤;在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模式为增容模式时,控制第一节流阀以及设于热泵热水器中第二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二支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阀均开启,直至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停止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泵热水器在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之前,设有节能模式和增容模式,具体地,在用户使用热泵热水器时,可以选择节能模式或增容模式,在用户选择运行模式之后,根据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采取不同的加热措施。例如:当用户选择节能模式时,热泵热水器执行获取设定目标温度的步骤,然后根据目标温度与相变温度的关系,执行不同的加热方式,以实现节能的效果;当用户选择增容模式时,热泵热水器控制第一节流阀以及设于热泵热水器中第二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二支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阀均开启,使制热系统同时对第一蓄热换热器和第二蓄热换热器换热,以使流经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同时加热,当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停止加热,避免热泵热水器中水的温度持续上升,超出用户的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模式为增容模式时,获取用水信号;根据用水信号控制设于热泵热水器的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且控制设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用户选择增容模式指令时,热泵热水器获取用水信号,根据用水信号控制设于热泵热水器的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且控制设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开启,以使得冷水从进水口流入,依次经过第二蓄热箱体、第一蓄热箱体后,从出水口流出,以实现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能够分别对冷水加热,以持续供给用户热水。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加热方法。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执行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运行加热方法的步骤,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水流流向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水流流向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室外机、2第一蓄热箱体、22第一节流阀、3第二蓄热箱体、32第二节流阀、4水路主路、42进水口、44出水口、46水路支路、462第一控制阀、48第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包括:室外机1,室外机1内设有制热系统,制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第一蓄热箱体2,第一蓄热箱体2内设有两端分别与压缩机和蒸发器管路连接的第一蓄热换热器,且在第一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一支路管路上设有控制第一支路管路的流量的第一节流阀22;第二蓄热箱体3,第二蓄热箱体3内设有与第一蓄热换热器并联于制热系统的第二蓄热换热器,其中,第一蓄热箱体2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第二蓄热箱体3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通过第一蓄热箱体2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关系控制第一节流阀22的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热泵热水器设有室外机1,室外机1内设有制热系统,制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制热系统制热时通过压缩机工作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冷媒释放热量后回到蒸发器完成制热过程,同时设有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内分别设有第一蓄热换热器和第二蓄热换热器,第一蓄热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机和蒸发器通过管路连接,且第二蓄热换热器与第一蓄热换热器通过管路并联连接于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在第一蓄热换热器的支路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节流阀22,当制热系统工作时,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管路流入第一蓄热换热器和第二蓄热换热器并与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内的相变材料换热,使相变材料相变蓄热,然后经管路流回蒸发器完成换热,其中第一蓄热箱体2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第二蓄热箱体3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通过设置两个蓄热箱体,即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并设有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从而在用户需求低温度热水时,可通过第二蓄热箱体3的换热实现,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用户需求高温度热水时,可通过第一蓄热箱体2的换热实现,进而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提升产品的适用范围。
具体地,当用户选择的设定温度小于第一蓄热箱体2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第一节流阀22关闭,控制高温高压的冷媒流入第二蓄热箱体3中,使第二蓄热箱体3内的相变材料相变蓄热,完成制热,此时由于第二蓄热箱体3内的相变材料相变温度较低,相变材料完成相变蓄热需要较少的电能,使得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下可以节约电能,当用户选择的设定温度大于第一蓄热箱体2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通过开启第一节流阀22,使压高温高压的冷媒同时流入第一蓄热箱体2,使第一蓄热箱体2内相变材料相变蓄热,对流经第一蓄热箱体2中的水加热,以持续供给热水。
其中,可以理解地,相变材料有很多种,当选择相变温度高的相变材料时,能获得较高的出水温度,但不利于热泵系统发挥节能效果;当选用相变温度低的相变材料时,利于热泵能效的发挥,但出水温度太低,特别是在冬季用水时,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热泵热水器通过应用相变材料蓄热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小热泵热水器的体积和重量,在与传统热泵热水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多的热水;另一方面,在第一蓄热箱体或第二蓄热箱体完成蓄热后,在用户用水过程中可以持续对流经蓄热箱体的水加热,能有效避免普通热泵热水器水箱中的水使用完毕后,出水口的水温突然下降,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热泵热水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的技术特征: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水路主路4,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串联设于水路主路4上,且水路主路4的一端设有进水口42,另一端设有出水口44,其中,流体由进水口42流入水路主路4时,先流经第二蓄热箱体3,再经第一蓄热箱体2流至出水口44。
在该实施例中,热泵热水器还设有将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串联起来的水路主路4,水路主路4设有进水口42和出水口44,当冷水从进水口42进入时水路主路4时,先流入第二蓄热箱体3,再流入第一蓄热箱体2,经第一蓄热箱体2流出后,通过出水口44流出。
具体地,在热泵热水器制热时,冷水从进水口42流入,通过水路主路4,先流入第二蓄热箱体3,然后经水路主路4流入第一蓄热箱体2,完成蓄热的第一蓄热箱体2内的相变材料和第二蓄热箱体3内的相变材料通过水路主路4与冷水实现阶梯换热,使水温升高,再由出水口44排出,可减少第一蓄热箱体的换热负担,即流入第一蓄热箱体和流出第一蓄热箱体的水温温差,可提供更大水量的热水供应。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水路支路46,水路支路46的一端设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的管路上,水路管路的另一端与出水口44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的水路管路上连接水路支路46,且水路支路46的另一端与出水口44连通,使得水路支路将第一蓄热箱体所在的第一支路管路短路,当冷水从入水口流入时,经过第二蓄热箱体3,并从第二蓄热箱体3流出时,可以通过水路支路46从出水口44流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控制阀462,设于水路支路46上;第二控制阀48,设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的管路上,且第二控制阀48设于靠近第一蓄热箱体2的管路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水路支路46设置第一控制阀462,在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第二控制阀48,且第二控制阀48设置于靠近第一蓄热箱体2的管路上,以实现对水路主路4与水路支路46中水流的控制,具体地,当第一控制阀462关闭、第二控制阀48打开时,冷水从进水口42流入,依次经过第二蓄热箱体3、第一蓄热箱体2后,从出水口44流出;当第一控制阀462打开,第二控制阀48关闭时,冷水从进水口42流入,经过第二蓄热箱体3后,通过水路支路46从出水口44流出;当第一控制阀462和第二控制阀48都打开时,冷水从进水口42流入,经第二蓄热箱体3后,分别经过水路支路46、第一蓄热箱体2后从出水口44;当第一控制阀462和第二控制阀48都关闭时,水路主路4关闭,冷水无法流入热泵热水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第一控制阀462关闭,第二控制阀18开启时,第一蓄热箱体2和第二蓄热箱体3串连于水路主路4上,水从进水口42流入,通过水路主路4,先流入第二蓄热箱体3,然后经水路主路4流入第一蓄热箱体2,从第一蓄热箱体2流出后,经水路主路4从出水口44排出。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第一控制阀462打开,第二控制阀48关闭时,冷水从进水口42流入,先流入第二蓄热箱体3,从第二蓄热箱体3流出后,通过水路支路46从出水口44流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节流阀32,设于第二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二支路管路上,以控制第二支路管路的流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二支路管路上设置第二节流阀32,通过控制第二节流阀32的开启,以控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第二支路管路流入第二蓄热换热器的流量,从而实现对流经第二蓄热箱体3的冷水的温度控制。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包括:步骤S102,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以及热泵热水器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步骤S104,根据目标温度和相变温度确定第一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一支路管路上第一节流阀的第一开度;步骤S106,以第一开度控制第一节流阀开启以对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热水器同时设有两个蓄热箱体,并设有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在用户需要不同温度的热水时,在需要较低温度的热水时,可以选择仅使用第二蓄热箱体对冷水加热,节约电能,当用户需要较高温度热水时,可以使用第一蓄热箱体加热冷水,以持续供给热水,因此通过设定的目标温度以及热泵热水器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使热泵热水器根据获取的目标温度以及第一蓄热箱体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关系,确定不同的加热模式,并确定设置于第一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一支路管路上第一节流阀以第一开度开启,从而使热泵热水器通过以第一开度开启的第一节流阀对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S202,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以及热泵热水器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
步骤S204,目标温度是否小于相变温度,若否执行S208,否则执行S206;
步骤S206,控制第一节流阀关闭,以对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实现加热;
步骤S208,控制第一节流阀打开,以对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具体地,当设定目标温度小于第一蓄热箱体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控制第一节流阀关闭,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流入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第二蓄热换热器,通过第二蓄热换热器与相变材料换热,实现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从而对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当设定的目标温度不小于相变温度时,控制第一节流阀打开,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流入第一蓄热换热器,通过第一蓄热换热器、第二蓄热换热器分别与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换热,实现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从而对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S302,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以及热泵热水器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
步骤S304,获取用水信号;
步骤S306,目标温度是否小于相变温度,若否执行S310,否则执行S308;;
步骤S308,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关闭;
步骤S310,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开启;
步骤S312,控制第一节流阀关闭,以对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实现加热;
步骤S314,控制第一节流阀打开,以对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具体地,通过获取用水信号,并根据用水信号实现对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控制。具体地,当目标温度小于相变温度时,根据用水信号,控制设置于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开启,同时关闭设置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此时,在热泵热水器工作时,冷水从进水口流入,经过第二蓄热箱体后,通过水路支路从出水口流出,且第一节流阀关闭,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仅通过第二蓄热箱体,使得热泵热水器只通过第二蓄热箱体加热冷水,由于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点较低,在用户需求较低温度的热水时,可以在满足用户用水的情况下节约电能;当目标温度不小于相变温度时,根据用水信号,控制设置于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同时开启设置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冷水从进水口流入,依次经过第二蓄热箱体、第一蓄热箱体后,从出水口流出,且第一节流阀开启,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通过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使得热泵热水器通过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加热冷水,由于第一蓄热箱体内具有较高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在用户需要较高温度的热水时,可以为用户持续提供较高温度的热水,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S402,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以及热泵热水器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
步骤S404,获取用水信号;
步骤S406,目标温度是否小于相变温度,若否执行S410,否则执行S408;
步骤S408,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关闭;
步骤S410,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开启;
步骤S412,控制第一节流阀关闭,以对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实现加热;
步骤S414,控制第一节流阀打开,以对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步骤S412,获取热泵热水器中出水口的出水温度;
步骤S414,在出水温度不小于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时,停止加热。
具体地,在热泵热水器开启加热后,热泵热水器中的水温上升,通过获取出水口的温度,以获取在用户用水时,从出水口流出的水温,当出水温度不小于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时,热泵热水器停止加热,使热泵热水器中的水温不再升高,使得用户在用水时,从出水口流出的水的温度恰好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避免热泵热水器持续制热,使水温过高而影响用户使用。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S502,获取模式选择指令;
步骤S504,节能模式;
步骤S506,增容模式;
步骤S508,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均开启;
步骤S510,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以及热泵热水器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
步骤S512,获取用水信号;
步骤S514,目标温度是否小于相变温度,若否执行S510,否则执行S508;;
步骤S516,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关闭;
步骤S518,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开启;
步骤S520,控制第一节流阀关闭,以对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实现加热;
步骤S522,控制第一节流阀打开,以对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步骤S524,获取热泵热水器中出水口的出水温度;
步骤S526,在出水温度不小于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时,停止加热。
具体地,热泵热水器在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之前,设有节能模式和增容模式,当用户使用热泵热水器时,可以选择节能模式或增容模式,在用户选择制热模式之后,根据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采取不同的加热措施。例如:当用户选择节能模式时,热泵热水器执行获取设定目标温度的步骤,然后根据目标温度与相变温度的关系,执行不同的加热方式,以实现节能的效果;当用户选择增容模式时,热泵热水器控制第一节流阀以及设于热泵热水器中第二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二支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阀均开启,是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同时加热热泵热水器中的水,当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停止加热,使得热泵热水器可以持续供给用户较高温度的热水。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S602,获取模式选择指令;
步骤S604,增容模式;
步骤S606,获取用水信号;
步骤S608,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开启;
步骤S610,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均开启;
步骤S612,获取热泵热水器中出水口的出水温度;
步骤S614,在出水温度不小于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时,停止加热。
具体地,当用户选择增容模式指令时,热泵热水器获取用水信号,根据用水信号控制设于热泵热水器的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且控制设于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开启,以使得冷水从进水口流入,依次经过第二蓄热箱体、第一蓄热箱体后,从出水口流出,以实现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能够分别对冷水加热,以持续供给用户热水。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方法。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执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运行加热方法的步骤,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热泵热水器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室外机(即制热系统)、设有低相变温度点相变材料的第二蓄热箱体以及设有高相变温度点相变材料的第一蓄热箱体,其中,室外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节流部件、风机以及用于连接的管路,冷媒(即制冷剂)在热泵系统的管路中循环流动,在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分别设有连接在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的第一蓄热换热器和第二蓄热换热器可以理解,第一蓄热换热器和第二蓄热换热器之间并联连接,同样地,冷媒也在第一蓄热换热器和第二蓄热换热器中流动,在第一蓄热箱体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节流阀,在第二蓄热箱体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节流阀,通过控制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开闭,以控制高温高压冷媒是否流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此外,还设有水路系统,水路系统包括水路主路和水路支路,连通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同时在水路主路上还设有及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在水路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在连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水路主路靠近第一蓄热箱体一侧设有第二控制阀,一方面可以通过进水口使冷水流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通过出水口实现用户用水的使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可以控制水路主路与水路支路中的流水路径,使冷水可以仅通过第二蓄热箱体,也可以依次通过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
此外,通过获取设定目标温度与第一蓄热箱体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点的关系,以对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的控制,实现不同的加热方式,且设有节能模式和增容模式两种加热模式,根据不同的加热模式,控制热泵热水器执行不同的加热方式。
例如,当用户选择节能模式时,热泵热水器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以及热泵热水器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当户选择的加热温度为45℃,第一蓄热箱体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5℃,设定目标温度小于相变温度,则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关闭,控制第一节流阀关闭,此时,冷水从进水口流入,经过第二蓄热箱体后,通过水路支路从出水口流出,且高温高压冷媒流入第二蓄热箱体,以加热经过第二蓄热箱体的冷水,水温升高,在出水温度不小于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时,停止加热。当用户选择的加热温度为60℃,第一蓄热箱体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5℃,设定目标温度大于相变温度,则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开启,第一节流阀开启,此时,冷水从进水口流入,依次经过第二蓄热箱体、第一蓄热箱体后,从出水口流出,且高温高压冷媒流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加热流经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的冷水,水温升高,在出水温度不小于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时,停止加热。
当用户选择增容模式时,控制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均开启,高温高压的冷媒分别流入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且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开启,冷水从进水口流入,依次经过第二蓄热箱体、第一蓄热箱体后,从出水口流出,加热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中的冷水,使水温升高,在出水温度不小于与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时,停止加热。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提出的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热泵热水器通过应用相变材料蓄热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小热泵热水器的体积和重量,此外,通过设有低相变温度点相变材料的第二蓄热箱体以及设有高相变温度点相变材料的第一蓄热箱体,当用户需要较低温度热水时,第二蓄热箱体加热冷水节约电能,当用户需要较高温度热水时,可以通过第一蓄热箱体或第一蓄热箱体和第二蓄热箱体同时加热冷水,以持续供给较高温度的热水。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内设有制热系统,所述制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
第一蓄热箱体,所述第一蓄热箱体内设有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器管路连接的第一蓄热换热器,且在所述第一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一支路管路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管路的流量的第一节流阀;
第二蓄热箱体,所述第二蓄热箱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蓄热换热器并联于所述制热系统的第二蓄热换热器,
其中,所述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通过所述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路主路,所述第一蓄热箱体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体串联设于所述水路主路上,且所述水路主路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
其中,流体由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水路主路时,先流经所述第二蓄热箱体,再经所述第一蓄热箱体流至所述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路支路,所述水路支路的一端设于连接所述第一蓄热箱体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所述水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水路支路上;
第二控制阀,设于连接所述第一蓄热箱体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且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靠近所述第一蓄热箱体的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节流阀,设于所述第二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二支路管路上,以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管路的流量。
6.一种加热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以及所述热泵热水器中第一蓄热箱体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相变温度确定所述第一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一支路管路上第一节流阀的第一开度;
以所述第一开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开启以对所述第一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相变温度确定所述第一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一支路管路上第一节流阀的第一开度,具体包括:
在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所述相变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关闭,以对所述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实现加热;
在所述目标温度不小于所述相变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打开,以对所述第一蓄热箱体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体中的水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用水信号;
在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所述相变温度时,根据所述用水信号控制设于所述热泵热水器的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开启,且控制设于连接所述第一蓄热箱体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关闭;
在所述目标温度不小于所述相变温度时,根据所述用水信号控制设于所述热泵热水器的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且控制设于连接所述第一蓄热箱体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热泵热水器中出水口的出水温度;
在所述出水温度不小于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时,停止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模式选择指令;
在所述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模式为节能模式时,执行所述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的步骤;
在所述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模式为增容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以及设于所述热泵热水器中第二蓄热换热器所处的第二支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阀均开启,直至所述出水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停止温度,停止加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模式为增容模式时,获取用水信号;
根据所述用水信号控制设于所述热泵热水器的水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且控制设于连接所述第一蓄热箱体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体的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开启。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方法。
CN201910420821.3A 2019-05-20 2019-05-20 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160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0821.3A CN110160266A (zh) 2019-05-20 2019-05-20 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0821.3A CN110160266A (zh) 2019-05-20 2019-05-20 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0266A true CN110160266A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31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0821.3A Pending CN110160266A (zh) 2019-05-20 2019-05-20 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02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0001A (zh) * 2021-05-31 2021-09-03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承压水箱、热水器及进出水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75581A (ja) * 2014-03-18 2015-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温水生成装置
CN105485752A (zh) * 2016-01-08 2016-04-13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准弹性蓄热间接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61977A (zh) * 2018-03-05 2018-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系统及热泵热水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8507170A (zh) * 2018-03-05 2018-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507388A (zh) * 2017-02-28 2018-09-0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变蓄热装置及热水器
CN108518861A (zh) * 2018-03-05 2018-09-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75581A (ja) * 2014-03-18 2015-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温水生成装置
CN105485752A (zh) * 2016-01-08 2016-04-13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准弹性蓄热间接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07388A (zh) * 2017-02-28 2018-09-0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变蓄热装置及热水器
CN108361977A (zh) * 2018-03-05 2018-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系统及热泵热水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8507170A (zh) * 2018-03-05 2018-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518861A (zh) * 2018-03-05 2018-09-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0001A (zh) * 2021-05-31 2021-09-03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承压水箱、热水器及进出水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7306B2 (en) Heat pump system, heat pump unit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functional modes thereof
CN101871706B (zh) 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
CN100467966C (zh) 多联机式中央热泵采暖空调热水器
CN106322768A (zh) 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61977A (zh) 热泵热水器系统及热泵热水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1503133U (zh) 热泵热水机
CN103629859B (zh) 三位一体空调器
CN104633929A (zh) 热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61998A (zh) 热泵热水器的控制方法
CN109798657A (zh) 热水器
CN206274213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4697165A (zh) 热水器
CN105180304B (zh) 空调室外机、多功能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890225A (zh) 一种部分热回收型空调冷热水及生活热水联合供应系统
CN204154021U (zh) 一种实用多功能热水空调机
CN108518861A (zh) 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10160266A (zh) 热泵热水器、加热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71151B (zh) 一种太阳能磁悬浮中央空调供热系统
CN204141892U (zh) 一种简化型实用多功能热水空调机
CN208536363U (zh) 一种热泵热水系统
CN104848590B (zh) 三联供水源热泵机组
CN206572818U (zh) 空调器
CN107101410B (zh) 单节流前置水换热器冷暖热水三用机
CN104990169B (zh) 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空调系统
CN204730300U (zh) 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