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4556A - 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14556A CN110014556A CN201910349090.8A CN201910349090A CN110014556A CN 110014556 A CN110014556 A CN 110014556A CN 201910349090 A CN201910349090 A CN 201910349090A CN 110014556 A CN110014556 A CN 1100145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ejector retainner
- supporting plate
- retainner plat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44—Bu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小顶针板和设于其下端的大顶针板,小顶针板和大顶针板之间还嵌有顶针托板;联合装置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包括限位杆及套设于限位杆外的限位弹簧,大顶针板上开设有与限位件配合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被划分为上孔段和直径小于上孔段直径的下孔段,限位杆的上端与顶针托板固定、下端穿过第一通孔伸出大顶针板外且其下端末端形成有直径大于第一通孔下孔段直径的限位凸台,限位弹簧的上端与顶针托板固定、下端与第一通孔上孔段及下孔段的分界面相抵。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脱模容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产品外观及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格栅都集成在保险杠上,这样大大地提高了保险杠模具的复杂程度,对模具的结构及成型要求比较高。由于保险杠格栅区域结构复杂,筋条较多,容易产生筋条粘模的现象,不易脱模,严重地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结构简单、稳定,脱模容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小顶针板和设于其下端的大顶针板,所述小顶针板和大顶针板之间还嵌有顶针托板,其中所述小顶针板上设置有伸入后模仁内的第一顶块,所述顶针托板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小顶针板伸入后模仁内的第二顶块;所述联合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及套设于所述限位杆外的限位弹簧,所述大顶针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被划分为上孔段和直径小于所述上孔段直径的下孔段,所述限位杆的上端与所述顶针托板固定、下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大顶针板外且其下端末端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下孔段直径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顶针托板固定、下端与所述第一通孔上孔段及下孔段的分界面相抵。
按以上技术方案,其还包括设于所述大顶针板下端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限位凸台的直径。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小顶针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顶针托板配合的第一限位腔,所述大顶针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顶针托板配合的第二限位腔。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顶针托板的上端边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合模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腔的腔壁相抵。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顶针托板的下端边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合模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腔的腔壁相抵。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限位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顶针托板上端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弹簧配合的限位孔,所述顶针托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限位孔均与所述第一通孔等径且同轴设置,所述限位杆的上端穿过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限位块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弹簧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限位孔的孔底固定。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顶针托板通过螺钉固定。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特点为:该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小顶针板向前顶出与大顶针板分开后,在限位件的作用下,顶针托板向前运动直至限位凸台与大顶针板相抵,此时小顶针板继续向前运动,格栅分别与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脱离,不仅结构简单、稳定,而且脱模容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合模时本发明实施例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A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合模时本发明实施例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二次顶出后本发明实施例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二次顶出后本发明实施例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次顶出后二次顶出前本发明实施例新型实施例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小顶针板(101-第一限位腔)、2-大顶针板(201-第一通孔(2011-第一通孔上孔段、2012-第一通孔下孔段、2013-第一通孔上孔段及下孔段的分界面)、202-第二限位腔)、3-顶针托板(301-第一限位部、302-第二限位部、303-第三通孔)、4-第一顶块、5-第二顶块、6-限位杆(601-限位凸台)、7-限位弹簧、8-底板(801-第二通孔)、9-限位块(901-限位孔)、10-螺钉、11-一次顶出限位柱、12-一次顶出油缸、13-二次顶出油缸、14-格栅(1401-深筋)、15-后模座、16-第一顶杆、17-第二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其包括小顶针板1和设于小顶针板1下端的大顶针板2,所述小顶针板1和大顶针板2之间还嵌有顶针托板3,其中所述小顶针板1上设置有伸入后模仁内的第一顶块4,第一顶块4通过向前延伸的第一顶杆16与小顶针板1固定,所述顶针托板3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小顶针板2伸入后模仁内的第二顶块5,第二顶块5通过向前延伸的第二顶杆17与顶针托板3固定,第二顶块5对应格栅14的深筋1401设置;所述联合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6及套设于所述限位杆6外的限位弹簧7,所述大顶针板2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的第一通孔201,所述第一通孔201被划分为上孔段2011和下孔段2012,第一通孔上孔段2011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下孔段2012的直径,所述限位杆6的上端与所述顶针托板3固定,限位杆6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01伸出所述大顶针板2外且限位杆6下端末端形成有限位凸台601,限位凸台60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下孔段2012的直径,所述限位弹簧7的上端与所述顶针托板3固定、限位弹簧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通孔上孔段2011及下孔段2012的分界面2013相抵。
具体地,顶出联合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大顶针板2下端的底板8,为了对限位杆6让位,所述底板8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01同轴的第二通孔801,所述第二通孔801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限位凸台601的直径。
优选地,为了使整体结构更稳定、紧凑,所述小顶针板1上开设有与所述顶针托板3配合的第一限位腔101,所述大顶针板2上开设有与所述顶针托板3配合的第二限位腔202。更优选地,为了提高合模精度,所述顶针托板3的上端边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01,合模时,所述第一限位部301与所述第一限位腔101的腔壁相抵。更优选地,为了提高合模精度,所述顶针托3的下端边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02,合模时,所述第二限位部302与所述第二限位腔202的腔壁相抵。更优选地,为了使整体结构更稳定,提高开合模精度,所述限位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顶针托板3上端的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弹簧7配合的限位孔901,所述顶针托板3上开设有第三通孔303,所述第三通孔303和所述限位孔901均与所述第一通孔201等径且同轴设置,所述限位杆6的上端穿过所述限位孔901并与所述限位块9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弹簧7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03并与所述限位孔901的孔底固定。为了便于装卸,所述限位块9与所述顶针托板3通过螺钉10固定。
优选地,为了限制大顶针板2向前运动的距离,所述大顶针板2上设置有一次顶出限位柱11。
图1至图3为合模时,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的状态图。本发明实施例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开模时,后模向后开模,开模完成后后模停止运动,一次顶出开始,具体为:一次顶出油缸12开始动作,驱动大顶针板2朝向前模方向运动,即向前运动,同时小顶针板1和顶针托板3随大顶针板2一起向前运动,此时第一顶块4和第二顶块5同时向前顶出格栅14,当大顶针板2运动至一次顶出限位柱11的上端与后模座15的下端接触时,大顶针板2停止运动,一次顶出完成,这时二次顶出开始。二次顶出的具体步骤为:二次顶出油缸13开始动作,驱动小顶针板1继续向前运动,顶针托板3在限位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大顶针板2向前运动,当限位凸台601与大顶针板2的下端相抵时,顶针托板3停止运动,而此时第一顶块4继续随小顶针板1向前运动,格栅14的深筋1401从第二顶块5上脱离,完成二次顶出,请参考图4至图5,避免了深筋1401粘模,脱模容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小顶针板和设于其下端的大顶针板,所述小顶针板和大顶针板之间还嵌有顶针托板,其中所述小顶针板上设置有伸入后模仁内的第一顶块,所述顶针托板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小顶针板伸入后模仁内的第二顶块;所述联合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及套设于所述限位杆外的限位弹簧,所述大顶针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被划分为上孔段和直径小于所述上孔段直径的下孔段,所述限位杆的上端与所述顶针托板固定、下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大顶针板外且其下端末端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下孔段直径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顶针托板固定、下端与所述第一通孔上孔段及下孔段的分界面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于所述大顶针板下端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限位凸台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顶针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顶针托板配合的第一限位腔,所述大顶针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顶针托板配合的第二限位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托板的上端边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合模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腔的腔壁相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托板的下端边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合模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腔的腔壁相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顶针托板上端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弹簧配合的限位孔,所述顶针托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限位孔均与所述第一通孔等径且同轴设置,所述限位杆的上端穿过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限位块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弹簧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限位孔的孔底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顶针托板通过螺钉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49090.8A CN110014556A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49090.8A CN110014556A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14556A true CN110014556A (zh) | 2019-07-16 |
Family
ID=67192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49090.8A Pending CN110014556A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14556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297109U (zh) * | 2016-09-23 | 2017-07-04 | 东莞市竣邦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顶出结构 |
CN206796434U (zh) * | 2017-03-31 | 2017-12-26 | 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 | 一种三次顶出脱模机构 |
CN108839312A (zh) * | 2018-08-22 | 2018-11-20 | 王思睿 | 一种顺序顶出机构注塑模具 |
CN208576151U (zh) * | 2018-05-08 | 2019-03-05 | 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粘腔组合顶出成型高精度模具 |
CN210132732U (zh) * | 2019-04-28 | 2020-03-10 |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 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 |
-
2019
- 2019-04-28 CN CN201910349090.8A patent/CN11001455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297109U (zh) * | 2016-09-23 | 2017-07-04 | 东莞市竣邦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顶出结构 |
CN206796434U (zh) * | 2017-03-31 | 2017-12-26 | 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 | 一种三次顶出脱模机构 |
CN208576151U (zh) * | 2018-05-08 | 2019-03-05 | 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粘腔组合顶出成型高精度模具 |
CN108839312A (zh) * | 2018-08-22 | 2018-11-20 | 王思睿 | 一种顺序顶出机构注塑模具 |
CN210132732U (zh) * | 2019-04-28 | 2020-03-10 |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 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343750U (zh) | 一种便于滑块脱模的铝合金压铸模具结构 | |
CN103341955B (zh) | 一种汽车车灯灯体模具分离式斜抽芯机构 | |
CN111267302A (zh) | 汽车安全气囊盖顶出机构 | |
CN105965794B (zh) | 一种具有推杆式滑块脱模结构的圆形产品注塑模具 | |
CN103084548A (zh) | 一种新型模具 | |
CN209633657U (zh) | 一种组合式塑料桌子支撑架的自动顶料注塑成型模具 | |
CN110014556A (zh) | 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 | |
CN102357952A (zh) | 简易二次顶出装置 | |
CN105171987A (zh) | 一种新型调模合模机构及一种二板式液压机 | |
CN210651713U (zh) | 一种防止顶针顶撞滑块的模具结构 | |
CN210308872U (zh) | 一种汽车车灯卡线结构二次顶出机构 | |
CN210132732U (zh) | 保险杠模具格栅区域防粘模的顶出联合装置 | |
CN205969833U (zh) | 一种设置在ko孔上的司筒顶出机构 | |
CN109501159A (zh) | 行位浮动机构 | |
CN205097475U (zh) | 一种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机构 | |
CN206551403U (zh) | 汽车中控台上盖板模具 | |
CN208450379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冲壳成型一体装置 | |
CN208929143U (zh) | 一种带有双顶出结构的型砂模具 | |
CN208615216U (zh) | 一种方便操作的带弹式推脱机构的模具 | |
CN206796457U (zh) | 模具分步顶出装置 | |
CN206030441U (zh) | 具有倒扣的注塑件脱模机构 | |
CN106273255B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19028370U (zh) | 一种用于产品上定位筋的顶出结构 | |
CN111186101A (zh) | 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 |
CN221392090U (zh) | 一种行位司筒顶出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