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7745A - 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87745A CN109987745A CN201910281666.1A CN201910281666A CN109987745A CN 109987745 A CN109987745 A CN 109987745A CN 201910281666 A CN201910281666 A CN 201910281666A CN 109987745 A CN109987745 A CN 1099877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ink
- coagulant
- liquid
- ink wastewater
- waste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22—Oxidation by peroxi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16—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i.e. from the production, refining or treatment of metals, e.g. galvanic was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油墨废水调至酸性,并向调至酸性的油墨废水中加入第一混凝剂,以充分混凝;向加入第一混凝剂后的油墨废水中加入第一絮凝剂;将絮凝后的油墨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并对所述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进行氧化处理。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减少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板结,并进一步降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油墨的成份主要是由树脂、填料、颜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其主要成分树脂是大分子有机物,呈弱酸性,能与碱性的显影液、去膜液发生反应从而溶解到显影液和去膜液中,产生油墨废水。大量有机物溶解在污中导致油墨废水化学需氧量升高,处理难度大。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酸析与气浮工艺组合的方式对油墨污水进行处理,但是其处理效果不佳。一方面该工艺对化学需氧量的降低程度有限,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另一方面,该工艺产生的固体沉淀物增加了后续处理过程的难度,也增加了处理成本。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油墨废水处理方法固体沉淀物的处理难度大,且不能有效降低化学需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能够减少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板结,并进一步降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
其中,方法包括:
将油墨废水调至酸性,并向调至酸性的油墨废水中加入第一混凝剂,以充分混凝;
向加入第一混凝剂后的油墨废水中加入第一絮凝剂;
将絮凝后的油墨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并对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进行氧化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在酸析过程中加入混凝剂,使得酸析过程产生的固体颗粒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并通过加入的混凝剂转化成大颗粒而沉淀,能够有效减少固液分离后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含量,减少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板结,并进一步降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第三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第四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0:将油墨废水调至酸性,并向调至酸性的油墨废水中加入第一混凝剂,以充分混凝。
在步骤S110中,油墨废水是指印刷电路板加工过程产生的油墨废水,而油墨主要是由树脂、填料、颜料、助剂及溶剂组成,这些有机物溶解在水中使得油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显著升高,可达到1000mg/L以上。进一步的,混凝剂能够通过电中和的方式使水中胶体微粒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而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混凝剂可以包括无机盐类混凝剂及高分子混凝剂,无机盐混凝剂包括硫酸铝、碳酸镁、氯化铁、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等。高分子混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液态聚合氯化铝、喷雾干燥聚合氯化铝及聚合硫酸铁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搅拌的条件下,向油墨废水中加入硫酸或盐酸等,使用PH计实时监测油墨废水的PH值,并使其保持在2-4,如,2、3或4等,以使油墨废水中的油墨(主要是树脂)在酸性条件下以固体形式析出。而加入混凝剂使得酸析过程产生的固体颗粒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进一步的,加入混凝剂后,通过提高搅拌速度的方式使得混凝剂与固体颗粒更加均匀的混合,获得更好的混凝效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由于混凝剂的应用环境较为复杂,为获得较好的混凝效果,使用能够在较大的PH范围内发挥混凝作用的铁盐类混凝剂。进一步的,铁盐混凝剂为聚合硫酸铁,聚合硫酸铁分子通式一般可表示为[Fe2(OH)n(SO4)3-n/2]m,具有立体的聚合结构,在水解时很快形成[Fe2(OH)3 3+]、[Fe2(OH)2 4+]、[Fe3(OH)4 5+]、[Fe4(OH)6 6+]等多核心、多分支的络合水解产物,通过吸附、架桥、网捕等作用,使水中的固体颗粒快速凝结在一起,使其快速凝结沉淀,能有效减少在油墨废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
步骤S120:向加入第一混凝剂后的油墨废水中加入第一絮凝剂。
在步骤S120中,絮凝是使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的过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简化工艺过程并降低成本,通过添加絮凝剂的方式使混凝过程产生的固体颗粒进一步聚集、变大,有利于后续的固液分离操作。絮凝剂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复合物絮凝剂及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包括但不限于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聚硅酸硫酸铁、聚磷氯化铁、聚磷氯化铝、聚硅酸铁、聚合硫酸氯化铁铝,聚合聚铁硅絮凝剂、铝铁共聚絮凝剂、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钙、聚丙烯酰胺的加碱水解物、苯乙烯磺酸盐、木质磺酸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共聚物、季铵化的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的阳离子衍生物、两性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及聚丙烯接枝共聚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在使用过程中,将聚丙烯酰胺溶解后输入到第一混凝剂后的油墨废水中,且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g/L)为3-5ppm,如,3ppm、4ppm或5ppm等。使用絮凝剂与混凝剂配合使得油墨废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沉淀析出,同时使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与聚合硫酸铁混凝剂配合能够产生双电层结构,使得酸析产生的固体颗粒在絮凝后生产的沉淀物结构较为疏松,在沉淀池底部不会板结,便于沉淀物的清理,提高沉淀物的处理效率;同时,更多的有机物转移到沉淀物中,使得油墨废水中的有机物减少,能够进一步降低油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
步骤S130:将絮凝后的油墨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并对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进行氧化处理。
在步骤S130中,将絮凝后的油墨废水转移至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沉淀池为平流沉淀池,且沉淀池的负荷为1m/h。对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进行氧化处理能够将废液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层小分子有机物,进而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有效降低废液的COD。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酸析过程中加入混凝剂,使得酸析过程产生的固体颗粒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并通过加入的混凝剂转化成大颗粒而沉淀,能够有效减少固液分离后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含量,减少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板结,并进一步降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氧化处理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和二价铁盐。当然,氧化处理还可以采用电解氧化等多种氧化方式进行,只要能将油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即可,具体方式可根据废水的性质及设备条件进行确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采用过氧化氢和二价铁离子进行氧化的过程具体包括:
1)产生羟基自由基(HO·):
Fe2++H2O2→Fe3++OH-+HO·
Fe3++H2O2+OH-→Fe2++H2O+HO·
Fe3++H2O2→Fe2++H++HO2
HO2+H2O2→H2O+O2↑+HO·
2)利用羟基自由基降解有机物(其中R为有机物的分子):
RH+·OH→R·+H2O
R·+Fe3+→R++Fe2+
R++O2→ROO+→………→CO2↑+H2O
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包括将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及无机盐的过程,还包括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如油墨废水中的树脂及添加剂大部分是长链高分子有机物,部分有机物属于含苯环的芳香族有机物,可生化性差,难以被微生物直接降解。进行氧化处理之后,长链有机物氧化成短链小分子有机物,便于微生物对其进行直接降解,提高废水BOD5(5天生化需氧量)/COD值,提高可生化性,有利于提高后续生化处理过程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二价铁离子的来源为硫酸亚铁,过氧化氢的来源为质量份数为20-40%的双氧水,如,20%、30%或40%等。且硫酸亚铁的加入量为4-8g/L,如4g/L、6g/L或8g/L等,双氧水的加入量为2-3g/L,如,2g/L、2.5g/L或3g/L等。此外,上述氧化过程的pH应控制在2.5~4之间,若超出这个范围,降解COD效率会下降。
可选的,请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将油墨废水调至酸性,并向调至酸性的油墨废水中加入第一混凝剂,以充分混凝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211:将将油墨废水调至第一酸性阈值,并在加入第一混凝剂后进行搅拌,以使油墨废水的酸析物与第一混凝剂混合均匀。
在步骤S211中,第一酸性阈值为PH值为2-3,在该PH值条件下,油墨废水中的有机物能够充分的酸析,使酸析后的废水中有机物含量明显降低。而混凝剂的使用环境通常PH值不小于4,在此步骤加入混凝剂能够使得混凝剂与酸析物(也即前文的固体颗粒)充分混合。
步骤S212:将加入第一混凝剂的油墨废水调至第二预设酸性阈值,以使酸析物充分混凝。
在步骤S212中,酸析处理约10-30分钟后,如,10分钟、20分钟或30分钟等,调节油墨废水的PH值至第二预设酸性阈值,以使酸析物充分混凝。第二预设酸性阈值根据使用的混凝剂的性质进行确定。酸性阈值对应的PH值可以是大于7,也可以是小于7。而为简化操作工艺,并降低成本,混凝剂为可在酸性环境下使用的混凝剂。具体的,混凝剂包括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铁或聚合硫酸铝铁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两次PH调节,使得溶液的PH分别与酸析和混凝的操作条件适合,有利于获得较好的酸析和混凝效果,便于油墨废水中的有机物析出,降低后续工艺的难度。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将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转移至有机废水调节池,并以对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进行深度生化处理,使处理后的废液可进行排放。在本实施方式中,沉淀后得到的废水包括将底层污泥与上层液体分离得到的分离液体,以及将底层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得到的压滤液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处理,进行压滤能够充分收集废液,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负荷。当然,进行酸析和氧化处理后的废液的化学需氧量降至400-800mg/L左右,与印刷电路板其他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水的化学需氧量具有基本相同的数量级,这可与其他污水混合后一并进行后续的处理,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
可选的,请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第三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方法包括:
步骤S310:调节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的PH至6-9。
在步骤S310中,后续生化处理需要使用微生物降解废水,首先将废液的PH调至6-9,如,6、7、8或9等。具体的,根据使用的微生物的性质不同选择相适应的PH值,以获得更好的有机物降解效果。
步骤S320:先后采用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及好氧处理除去废液中的有机物并通过生化后处理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
在步骤S320中,采用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及好氧处理方法相互配合过生化系统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消耗废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目的,降低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
具体的,厌氧处理的过程包括使废水进入厌氧池,利用生化系统调试阶段培养起来的厌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降低废水的生化需氧量,将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通过反硝化作用使部分含氮化合物转化成N2而释放,回流污泥中的聚磷微生物(聚磷菌等)释放出磷,满足细菌对磷的需求,并使厌氧处理过程中厌氧池的溶解氧控制在0.2mg/L以内,如,0.1mg/L、0.15mg/L或0.2mg/L等。
在缺氧处理过程中,经厌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缺氧池,利用生化系统调试阶段培养起来的缺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池中的反硝化细菌以废水中未分解的含碳有机物为碳源,将好氧池内通过内循环回流进来的硝酸根还原为N2而释放。缺氧处理过程需将缺氧池溶解氧控制在0.5mg/L以内,如、0.3mg/L、0.4mg/L或0.5mg/L等。
好氧处理过程中,经缺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好氧池后,利用生化系统调试阶段培养起来的好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硝化反应生成硝酸根,同时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为产生的磷被能够吸收磷的微生物吸收进入细胞组织,富集在微生物体内,经沉淀分离后以富磷污泥的形式从系统中排出,以降低污水中的总磷含量。此外,好氧处理后的混合液还可回流至厌氧处理过程进行循环处理,进一步降低进入后续操作过程的油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
而好氧处理过程中需将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2.5-3.5mg/L,如,2.5mg/L、3mg/L或3.5mg/L等。
可选的,请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第四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方法包括:
步骤S410:对除去有机物的废液进行第一沉淀处理,排出第一沉淀液。
在步骤S410中,对于生化处理后的废液中残余微生物,通过沉淀的方式将残余的微生物沉淀在池底,也即将残余的微生物从废液转移至池底污泥中。具体的,第一沉淀处理过程中沉淀池的负荷为小于1.5m3/(m2·h),如,0.5m3/(m2·h),0.8m3/(m2·h)或1.2m3/(m2·h)等。此外,第一沉淀处理后,还可对沉淀池底的污泥回流至缺氧处理过程,能够对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减轻后续污泥处理过程的负担。
步骤S420:向第一沉淀液中加入第二混凝剂和第二絮凝剂,以使说第一沉淀液中的悬浮物絮凝,得到第一絮凝液。
在步骤S420中,加入第二混凝剂和第二絮凝剂使得第一沉淀液中的固体颗粒转化为较大颗粒沉淀物。第二混凝剂可以为聚合氯化铝,投料量为20-40mg/L,如,20mg/L、30mg/L或40mg/L等;第二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第二絮凝剂的投料量为3-7mg/L,如,3mg/L、5mg/L或7mg/L等。
步骤S430:对第一絮凝液进行第二沉淀处理,得到的上清液可进行排放。
在步骤S430中,由于第一沉淀液中的固体颗粒已经转化为较大颗粒的沉淀物,通过第二沉淀处理能够进行有效的固液分离,使得第二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达到排放标准,具体的,第二沉淀处理过程中沉淀池的负荷为小于1.5m3/(m2·h),如,0.5m3/(m2·h),0.8m3/(m2·h)或1.2m3/(m2·h)等。。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对比例:
调节油墨废水的PH至2.5,将油墨废水转移至处理负荷为1m3/(m2·h)的沉淀池。,检测沉淀池沉淀液的化学需氧量;将沉淀夜转移至有机废水调节池进行处理。有机废水调节池出水进行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及好氧处理,并将好氧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第一沉淀处理和第二沉淀处理,并检测各个处理过程出水的化学需氧量。
实施例1:
调节油墨废水的PH至2.5,并按照0.16mg/L的浓度投入混凝剂聚合硫酸铁,搅拌速度为150转/分钟;反应20分钟后,调节油墨废水的PH至4,反应20分钟后按照的5mg/L浓度加入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并将油墨废水转移至处理负荷为1m3/(m2·h)的沉淀池。
向沉淀池出水投入6g/L硫酸亚铁和2.5g/L的双氧水进行氧化处理,将氧化处理出水和沉淀池污泥压滤后得到的液体转移至有机废水调节池进行处理。有机废水调节池出水调制PH为7后进行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及好养处理,并将好养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第一沉淀处理和第二沉淀处理,同时检测各个处理过程出水的化学需氧量。
实施例2:
调节油墨废水的PH至2.8,并按照0.15mg/L的浓度投入混凝剂聚合硫酸铁,搅拌速度为150转/分钟;反应15分钟后,调节油墨废水的PH至4.5,反应20分钟后按照的5mg/L浓度加入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并将油墨废水转移至处理负荷为1m3/(m2·h)的沉淀池。
向沉淀池出水投入4g/L硫酸亚铁和2g/L的双氧水进行氧化处理,将氧化处理出水和沉淀池污泥压滤后得到的液体转移至有机废水调节池进行处理。有机废水调节池出水调制PH为6后进行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及好养处理,并将好养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第一沉淀处理和第二沉淀处理,同时检测各个处理过程出水的化学需氧量。
实施例3:
调节油墨废水的PH至2.6,并按照0.17mg/L的浓度投入混凝剂聚合硫酸铁,搅拌速度为150转/分钟;反应30分钟后,调节油墨废水的PH至4.1,反应25分钟后按照的5mg/L浓度加入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并将油墨废水转移至处理负荷为1m3/(m2·h)的沉淀池。
向沉淀池出水投入8g/L硫酸亚铁和3g/L的双氧水进行氧化处理,将氧化处理出水和沉淀池污泥压滤后得到的液体转移至有机废水调节池进行处理。有机废水调节池出水调制PH为8后进行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及好养处理,并将好养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第一沉淀处理和第二沉淀处理,同时检测各个处理过程出水的化学需氧量。
表1对比例和实施例的化学需氧量比较表(单位:mg/L)
对比例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
油墨废水 | 7400 | 7400 | 7400 | 7400 |
酸析出水 | 2470 | 2100 | 2000 | 2150 |
沉淀池出水 | / | 1200 | 1100 | 1200 |
氧化处理出水 | / | 800 | 750 | 850 |
比较表1中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3中,酸析出水的化学需氧量仅为油墨废水的化需氧量的61%,而对比例中,酸析出水的化学需氧量为油墨废水的化需氧量的65%,可见,本发明采用的混凝剂与絮凝剂配合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油墨废水中的有机物,有利于降低油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进一步的,实施例1-3进一步采用氧化处理工艺,将油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降至800mg/L,氧化处理出水的化学需氧量仅为油墨废水的化需氧量的10%,显著降低了油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而氧化处理出水的化学需氧量与印刷电路板制造过程中其他路径产生的油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水平相近,有利于印刷电路板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集中处理,进一步提高油墨废水处理效率。
表2对比例和实施例深度生化处理后化学需氧量比较表(单位:mg/L)
对比例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
调节PH后出水 | 550 | 540 | 550 | 530 |
厌氧处理出水 | 357 | 349 | 345 | 340 |
缺氧处理出水 | 294 | 288 | 280 | 280 |
好氧处理出水 | 92 | 81 | 79 | 78 |
第一沉淀出水 | 89 | 78 | 76 | 75 |
第二沉淀出水 | 78 | 63 | 60 | 61 |
比较表2中的数据可知,对比例和实施例1-3中化学需氧量的降低趋势相同,但实施例中第二沉淀出水的化学需氧量较对比例中第二沉淀出水的化学需氧量,尤其是好氧出水的化学需氧量,实施例1-3明显低于对比例。表明氧化处理过程将大分子的有机物进行了有效的降解,微物生物能够将其直接分解为无机物,有效降低废水的化学需氧量。
综上,本发明通过在酸析过程中加入混凝剂,使得酸析过程产生的固体颗粒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并通过加入的混凝剂转化成大颗粒而沉淀,能够有效减少固液分离后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含量,减少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板结,并进一步降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同时,深度生化处理前对油墨废水进行氧化处理能够将大分子有机物讲解,提高油墨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在深度生化处理后将油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进一步降低,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油墨废水调至酸性,并向调至酸性的油墨废水中加入第一混凝剂,以充分混凝;
向加入第一混凝剂后的油墨废水中加入第一絮凝剂;
将絮凝后的油墨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并对所述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进行氧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油墨废水调至酸性,并向调至酸性的油墨废水中加入第一混凝剂,以充分混凝的方法具体包括:
将所述将油墨废水调至第一酸性阈值,并在加入所述第一混凝剂后进行搅拌,以使所述油墨废水的酸析物与所述第一混凝剂混合均匀;
将加入所述第一混凝剂的油墨废水调至第二预设酸性阈值,以使所述酸析物充分混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处理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和二价铁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剂包括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混凝的混凝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剂包括聚合硫酸、聚合氯化铝或聚合硫酸铝铁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转移至有机废水调节池,并以对所述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进行深度生化处理,使处理后的废液可进行排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转移至有机废水调节池的方法包括:
将底层污泥与上层液体分离得到的分离液体;
将底层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得到的压滤液体;
将所述分离液体和所述压滤液体转移至有机废水调节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生化处理包括:
调节所述沉淀处理后得到的废液的PH至6-9;
先后采用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及好氧处理除去所述废液中的有机物并通过生化后处理除去所述废水中的悬浮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后处理除去所述废水中的悬浮物的方法包括:
对除去有机物的废液进行第一沉淀处理,排出第一沉淀液;
向所述第一沉淀液中加入第二混凝剂和第二絮凝剂,以使说第一沉淀液中的悬浮物絮凝,得到第一絮凝液;
对所述第一絮凝液进行第二沉淀处理,得到的上清液可进行排放。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处理过程的溶解氧为小于0.2mg/L,所述缺氧处理过程的溶解氧为小于0.5mg/L,所述好氧处理过程的溶解氧为2-4mg/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81666.1A CN109987745A (zh) | 2019-04-09 | 2019-04-09 | 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81666.1A CN109987745A (zh) | 2019-04-09 | 2019-04-09 | 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87745A true CN109987745A (zh) | 2019-07-09 |
Family
ID=67132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81666.1A Pending CN109987745A (zh) | 2019-04-09 | 2019-04-09 | 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8774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0433A (zh) * | 2020-01-15 | 2020-05-19 | 成都苏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水性油墨废水的混凝剂以及水性油墨废水处理方法 |
CN116161832A (zh) * | 2023-04-25 | 2023-05-26 | 山东凤鸣桓宇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含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制氢系统 |
CN116639772A (zh) * | 2023-06-12 | 2023-08-25 | 广东鑫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cb板退膜废液循环再生利用的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56829A (en) * | 1993-03-11 | 1995-10-10 | William Fishm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ycling wastewater |
DE19544455A1 (de) * | 1995-11-29 | 1997-06-05 | Henkel Kgaa | Verfahren zur Abwasseraufbereitung |
EP1533275A1 (en) * | 2003-11-20 | 2005-05-25 | S.A. Minera Catalano-Aragonesa | Ecological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and purifying waste water |
DE102008028003A1 (de) * | 2008-06-12 | 2009-12-24 | Meri Entsorgungstechnik für die Papierindustrie GmbH | 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Aufbereitung von Prozesswasser mit getrennter Abtrennung von Gasen und Feststoff |
CN103787551A (zh) * | 2014-01-26 | 2014-05-14 | 广东威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路板生产油墨废水的处理方法 |
CN203768178U (zh) * | 2014-01-26 | 2014-08-13 | 广东威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路板生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 |
CN104386874A (zh) * | 2014-04-08 | 2015-03-04 | 红板(江西)有限公司 | 一种线路板行业高浓度废液处理工艺 |
CN104944692A (zh) * | 2015-06-10 | 2015-09-30 | 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方法 |
CN105907164A (zh) * | 2016-05-19 | 2016-08-31 | 南昌印钞有限公司 | 一种用印钞凹印擦版废液制作成印刷油墨及其制作方法 |
-
2019
- 2019-04-09 CN CN201910281666.1A patent/CN10998774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56829A (en) * | 1993-03-11 | 1995-10-10 | William Fishm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ycling wastewater |
DE19544455A1 (de) * | 1995-11-29 | 1997-06-05 | Henkel Kgaa | Verfahren zur Abwasseraufbereitung |
EP1533275A1 (en) * | 2003-11-20 | 2005-05-25 | S.A. Minera Catalano-Aragonesa | Ecological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and purifying waste water |
DE102008028003A1 (de) * | 2008-06-12 | 2009-12-24 | Meri Entsorgungstechnik für die Papierindustrie GmbH | 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Aufbereitung von Prozesswasser mit getrennter Abtrennung von Gasen und Feststoff |
CN103787551A (zh) * | 2014-01-26 | 2014-05-14 | 广东威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路板生产油墨废水的处理方法 |
CN203768178U (zh) * | 2014-01-26 | 2014-08-13 | 广东威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路板生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 |
CN104386874A (zh) * | 2014-04-08 | 2015-03-04 | 红板(江西)有限公司 | 一种线路板行业高浓度废液处理工艺 |
CN104944692A (zh) * | 2015-06-10 | 2015-09-30 | 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方法 |
CN105907164A (zh) * | 2016-05-19 | 2016-08-31 | 南昌印钞有限公司 | 一种用印钞凹印擦版废液制作成印刷油墨及其制作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环保专业管理委员会等: "《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四版)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与实践(上册)》", 31 March 2017, 中国环境出版社 * |
周本省: "《工业水处理技术》", 28 February 1997,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胡纪萃: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 31 May 200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赵奎霞: "《水处理工程 第二版》", 31 August 2008,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0433A (zh) * | 2020-01-15 | 2020-05-19 | 成都苏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水性油墨废水的混凝剂以及水性油墨废水处理方法 |
CN116161832A (zh) * | 2023-04-25 | 2023-05-26 | 山东凤鸣桓宇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含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制氢系统 |
CN116639772A (zh) * | 2023-06-12 | 2023-08-25 | 广东鑫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cb板退膜废液循环再生利用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672117B2 (ja) | 有機性汚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
KR101278230B1 (ko) | 급속 응집ㆍ응결 침강제를 이용한 오폐수 중의 총인/총질소 제거방법 및 그 장치 | |
CN101734828A (zh) | 一种印染污水的处理回用工艺 | |
KR100957851B1 (ko) | 응집제 투입시기에 따른 수처리방법 | |
CN109987745A (zh) | 一种印刷电路板污水的处理方法 | |
CN106673255A (zh) | 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
JP3653422B2 (ja) | 排水処理方法および排水処理装置 | |
CN111847764A (zh) | 一种基于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 | |
CN115231774A (zh) | 一种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
JP3368938B2 (ja) | 汚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
KR100313187B1 (ko) | 초고속응집침전형오폐수처리장치및이를이용한오폐수의처리방법 | |
CN108623096A (zh) | 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污水的处理工艺 | |
KR20030053498A (ko) | 고농도 유기물을 함유한 폐수의 폐수처리장치 및 방법 | |
JP4242137B2 (ja) | 膜分離メタン発酵方法 | |
KR101088148B1 (ko) | 콜로이드 입자의 전기적인 중화속도 조절을 이용한 수처리 방법 | |
JP3700938B2 (ja) | 雨天時の合流式下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
CN211644968U (zh) | 医疗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 |
CN1179895C (zh) | 污水净化处理方法 | |
JPH11319889A (ja) | セレン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2250257A (zh) | 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渗滤液处理集成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 |
CN206368083U (zh) | 废水处理装置 | |
CN116262651B (zh) | 一种印染废水达标及回用处理工艺 | |
JP2006255605A (ja) | し尿系汚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処理装置 | |
CN109626663A (zh) | 一种芬顿氧化出水后处理的方法 | |
JPH10314757A (ja) | 下水返流水の処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