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0764B - 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50764B CN109950764B CN201711386251.8A CN201711386251A CN109950764B CN 109950764 B CN109950764 B CN 109950764B CN 201711386251 A CN201711386251 A CN 201711386251A CN 109950764 B CN109950764 B CN 1099507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or
- insulator
- shell
- cable
- printed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中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包括壳体,壳体中设有供待连接线缆的各导线对应连接的连接导体,连接导体的轴向一端设有供线缆连接的线缆连接结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印制板焊接的引脚。连接时先将线缆的各导线连接到对应连接导体的线缆连接结构上,之后再将连接导体的引脚焊接到印制板上,焊接牢固,保证印制板接线要求。相比于现有技术,简单易操作,取代了印制板接线需要专用头座对插转接的环节,节省了空间,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整条链路的性能,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中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
背景技术
现阶段印制板有时需要连接导线使用,连接时一般都选择与导线适配的连接器,比如SMP系列插头插座,SMA系列插头插座等,将导线连接到导线用连接器上,然后选择与导线连接器相对应的印制板用连接器,将印制板连接器安装到印制板上,使用时将导线用连接器和印制板用连接器对插。现有连接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需要专用头座对插转接,降低了整个链路的可靠性,增加了信号传输的不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用以解决导线与印制板之间连接可靠性较低、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的方案1是: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包括壳体,壳体中设有供待连接线缆的各导线对应连接的连接导体,连接导体的轴向一端设有供线缆连接的线缆连接结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印制板焊接的引脚。
方案2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转接器,所述壳体为筒状壳体,筒状壳体中沿壳体径向由内至外分层设有中心导体、内层绝缘子、中间导体和外层绝缘子,连接导体包括中心导体和中间导体,相邻层的外层件上设有用于对内层件进行轴向挡止的定位台阶。
方案3是,根据方案2所述的转接器,所述壳体中还设有用于将中心导体压紧在对应的定位台阶上的压紧结构,压紧结构包括压线套和设置在压线套与中心导体之间的压线绝缘子,压线套具有供线缆通过的压线套中心孔,压线套外壁和壳体内壁之间留有供线缆的屏蔽层进入的间隔,壳体的远离压线套的一端用于与印制板焊接;压线绝缘子具有供连接中心导体的线缆通过的绝缘子中心孔和供连接中间导体的线缆通过的避让结构。
方案4是,根据方案3所述的转接器,所述压线套的外壁上设有沿压线套轴向间隔设置的供待连接线缆的屏蔽层在外力压紧作用下嵌入的沟槽。
方案5是,根据方案2或3或4所述的转接器,所述压线绝缘子的靠近中心导体的部分具有用于插入所述外层绝缘子的大圆柱段和设置在大圆柱段的端面上的用于插入所述内层绝缘子的小圆柱段。
方案6是,根据方案5所述的转接器,所述压线绝缘子中心孔为由压线绝缘子靠近中心导体一侧到其背向中心导体一侧逐渐增大的扩口结构。
方案7是,根据方案2或3或4所述的转接器,所述中心导体的伸出内层绝缘子的部分形成中心导体引脚,所述壳体和中间导体上分别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引脚。
方案8是,根据方案7所述的转接器,所述壳体上的引脚设置在壳体的环形端面上,所述中间导体上的引脚设置在中间导体的环形端面上。
方案9是,根据方案7所述的转接器,所述壳体上的两引脚连线与中间导体上的两引脚连线相垂直。
方案10是,根据方案7所述的转接器,所述中心导体的接线端为供线缆压接的空心结构。
方案11是,根据方案7所述的转接器,所述中间导体上于中间导体径向一侧设有用于与线缆压接的凹腔,凹腔的位置与压线绝缘子上的避让结构的位置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连接导体,连接时先将线缆的各导线连接到对应连接导体的连接结构上,之后再将连接导体的引脚焊接到印制板上,焊接牢固,保证印制板接线要求。相比于现有技术,简单易操作,取代了印制板接线需要转接的环节,节省了空间,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整条链路的性能,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壳体为筒状壳体,壳体中由内至外分层设有中心导体、内层绝缘子、中间导体和外层绝缘子,层与层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相邻层的内层件由对应的外层件上的定位台阶进行定位,再由压紧结构进行压紧,层层相套,牢固可靠,装配简单,易操作。
进一步的,压紧结构包括压线套和压线绝缘子,压线绝缘子中心孔和避让结构,起到分线及保护各内线的作用,使各线缆分别连接到对应导体上,压线套和壳体之间的间隔供线缆的屏蔽层进入,将壳体与压线套压接成一体后,壳体形成屏蔽层,保证线缆与连接导体连接处的屏蔽。
进一步的,压线套的外壁上设有凹槽;使用时对压线套周围的壳体施压,使壳体变形,壳体变形后将压线套与壳体之间的屏蔽层压入凹槽中,保证屏蔽层固定牢靠。
进一步的,壳体、中间导体和中心导体均具有引脚,壳体上的两引脚连线与中间导体上的两引脚连线相垂直;双引脚增强连接的可靠性,壳体上的引脚与中间导体上的引脚错开设置便于印制板焊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中心导体、3-中间导体、4-内层绝缘子、5-外层绝缘子、6-压线绝缘子、7-压线套、8-中心导体引脚、9-壳体引脚、10-中间导体引脚、11-空腔、12-定位台阶、13-定位台阶、14-避让槽、15-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圆筒状结构的壳体1,壳体1左侧部分的直径小于其右侧部分的直径,壳体1中设有与壳体1同轴设置的中心导体2,中心导体2的外侧套设有中间导体3,中心导体2与中间导体3之间设有内层绝缘子4,中间导体3与壳体1之间设有外层绝缘子5。该转接器传输1553B信号,适配导线M17/176-00002或其它同规格双绞线,转接器的左端为接线端、右端为设有引脚的印制板焊接端。中心导体2供正极线连接,用于传输信号“+”;中间导体3供负极线接,用于传输信号“-”;壳体1通过压线套7连接线缆的屏蔽层。
中心导体2右端伸出内层绝缘子4部分形成中心导体引脚8,壳体1的右侧环形端面上对称的设有两个壳体引脚9,中间导体3的右侧环形端面上对称地设有两个中间导体引脚10,双引脚用于增强连接的可靠性,两壳体引脚9和两中间导体引脚10呈90°错开,方便印制板焊接。两个壳体引脚9分布的圆周尺寸小于转接器的最大外圆,各引脚长度一致,引脚长度可依据待连接印制板的厚度定制。中心导体2的右端为用于与线缆压接的空心结构,中间导体3的径向一侧设有与中间导体3的右端面连通的用于与线缆压接的空腔11。
壳体1的内壁上在靠右的位置设有用于对外层绝缘子5进行挡止的定位台阶12,外层绝缘子5的内壁上于其轴向中部设有用于对中间导体3进行挡止的内台阶,中间导体3的外壁上设有与外层绝缘子5上的内台阶相适配的外台阶,中间导体3的内壁上在靠右的位置设有用于对内层绝缘子4进行挡止的定位台阶13,内层绝缘子4的内壁上于其轴向中部设有用于对中心导体2进行挡止的内台阶,中心导体2的外壁上设有与内层绝缘子4上的内台阶相适配的外台阶。壳体1中于中间导体3的左侧设有用于将转接器各层压紧到对应的定位台阶上的压紧结构。
压紧结构包括压线绝缘子6和压线套7,压线绝缘子6具有绝缘子中心孔和与中间导体3上的空腔11位置对应的避让槽14,绝缘子中心孔为由右至左内腔逐渐增大的扩口结构,扩口结构具有两圆孔段和连接在两圆孔段之间的锥孔段;绝缘子中心孔供连接中心导体2的线缆通过,避让槽14供连接中间导体3的线缆通过。压线绝缘子6的右侧部分具有直径与外层绝缘子5的内径相适配的大圆柱段和直径与内层绝缘子4的内径适配的小圆柱段,小圆柱段设置在大圆柱段的端部。小圆柱段插入内层绝缘子4,大圆柱段插入外层绝缘子5,保证各元件之间的同轴度,防止转接器各层后退。
压线套7从左侧插入壳体1,压线套7的右端抵在压线绝缘子6上,压线套7的左端为外翻结构,压线套7的外径小于壳体1的内径,压线套7与壳体1之间的径向间隔供线缆的屏蔽层反向折叠进入,对壳体1左端施加径向压力,使壳体1变形,将屏蔽层固定在压线套7和壳体1之间。进一步的,压线套7的外壁上设有供屏蔽层陷入的沟槽15,沟槽15有沿压线套7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以上,保证屏蔽层固定牢靠。
本转接器尾端接适配导线M17/176-00002或其它同规格双绞线,正极线与中心导体2压接,负极线与中间导体3压接,向右翻折屏蔽层,将屏蔽层固定在壳体1和压线套7之间,之后将各引脚插入印制板上的开孔内,加焊锡焊接牢固,即实现了印制板接线的要求。相比于现有技术,接线端接线工艺包含压接与焊接,均是成熟工艺,插合端引脚焊接印制板,简单易操作,且连接可靠,该转接器取代了印制板接线需要转接的环节,节省了空间,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整条链路的性能。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转接器的壳体为矩形壳体,矩形壳体中沿矩形壳体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正、负极导体与壳体之间以及正、负极导体之间均设置绝缘子,正、负极导体的同一轴向一端为线缆连接端,另一端分别设有用于插入印制板上的连接孔并与印制板焊接的引脚。
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也可以不设置压线绝缘子,在中间导体、中心导体远离引脚的一端填充灌封胶,通过灌封胶和定位台阶对各导体和绝缘子进行定位。
实施例四,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需要连接的线缆的内部接线较多时,也可以在壳体中设置两个以上的连接导体。另外,连接导体上的线缆连接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其他连接结构,例如在壳体上开孔,在连接导体上设置螺钉孔,使用时线缆穿过壳体开孔并连接在连接导体上,由连接导体上的压紧螺钉将线缆压紧。
Claims (8)
1.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中设有供待连接线缆的各导线对应连接的连接导体,连接导体的轴向一端设有供线缆连接的线缆连接结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印制板焊接的引脚,所述壳体为筒状壳体,筒状壳体中沿壳体径向由内至外分层设有中心导体、内层绝缘子、中间导体和外层绝缘子,连接导体包括中心导体和中间导体,相邻层的外层件上设有用于对内层件进行轴向挡止的定位台阶,所述壳体中还设有用于将中心导体压紧在对应的定位台阶上的压紧结构,压紧结构包括压线套和设置在压线套与中心导体之间的压线绝缘子,压线套具有供线缆通过的压线套中心孔,压线套外壁和壳体内壁之间留有供线缆的屏蔽层进入的间隔,壳体的远离压线套的一端用于与印制板焊接;压线绝缘子具有供连接中心导体的线缆通过的绝缘子中心孔和供连接中间导体的线缆通过的避让结构,所述压线绝缘子的靠近中心导体的部分具有用于插入所述外层绝缘子的大圆柱段和设置在大圆柱段的端面上的用于插入所述内层绝缘子的小圆柱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套的外壁上设有沿压线套轴向间隔设置的供待连接线缆的屏蔽层在外力压紧作用下嵌入的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中心孔为由压线绝缘子靠近中心导体一侧到其背向中心导体一侧逐渐增大的扩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的伸出内层绝缘子的部分形成中心导体引脚,所述壳体和中间导体上分别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的引脚设置在壳体的环形端面上,所述中间导体上的引脚设置在中间导体的环形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的两引脚连线与中间导体上的两引脚连线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的接线端为供线缆压接的空心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体上于中间导体径向一侧设有用于与线缆压接的凹腔,凹腔的位置与压线绝缘子上的避让结构的位置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86251.8A CN109950764B (zh) | 2017-12-20 | 2017-12-20 | 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86251.8A CN109950764B (zh) | 2017-12-20 | 2017-12-20 | 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50764A CN109950764A (zh) | 2019-06-28 |
CN109950764B true CN109950764B (zh) | 2020-10-30 |
Family
ID=67004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86251.8A Active CN109950764B (zh) | 2017-12-20 | 2017-12-20 | 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507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26197B (zh) * | 2024-01-08 | 2024-03-15 | 四川西蜀电力金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线缆用接线盒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08402B2 (ja) * | 2003-09-30 | 2007-11-14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異方導電シー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1867134A (zh) * | 2010-03-23 | 2010-10-20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三同轴转接接触件 |
CN201789159U (zh) * | 2010-09-14 | 2011-04-06 |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 通讯设备用射频电缆组件 |
CN105244648B (zh) * | 2015-08-27 | 2018-01-16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导线与印制板连接的连接组件及其固定套 |
-
2017
- 2017-12-20 CN CN201711386251.8A patent/CN10995076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50764A (zh) | 2019-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53689B1 (en) | Plug connector with right angle cover | |
US7341459B1 (en) | Multi-signal single pin connector | |
US8840434B2 (en) | Rotatable plug-type connector | |
US20090186503A1 (en) | Xlr cable connector | |
EP2475047B1 (en) |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embedded wiring | |
US20090233475A1 (en) | Waterproof gigabit ethernet connector | |
CA2835171C (en) | Co-axial insertion-type connector | |
EP3849020A1 (en) | Contact memb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5075032A (zh) | 适配器 | |
EP3440742B1 (en) | Angled coaxial connectors for receiving electrical conductor pin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 |
JP2008123913A (ja) | 内導体端子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 |
US4018501A (en) | Multiple terminal connector plug | |
JP3138156U (ja) | Rf通信用マイクロ波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 | |
CN109950764B (zh) | 印制板接线用转接器 | |
CN101986472B (zh) | 插拔连接器及插头 | |
US10483703B2 (en) | Connector | |
CN101820110B (zh) | 线缆连接器 | |
JP2018038134A (ja) | ケーブル接続装置 | |
CN213212412U (zh) | 一种电缆转接器、电缆组件及电缆连接器组件 | |
CN217589503U (zh) | 新型高压端子组合 | |
CN208939209U (zh) | 一种用于配网全绝缘环网柜上的电缆终端插头 | |
KR100799973B1 (ko) | 통신 케이블 연결용 커넥터 | |
CN106450865B (zh) | 插头连接器组件 | |
CN221102505U (zh) | 一种d-sub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 |
CN102801069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