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38123A -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38123A
CN109938123A CN201910364785.3A CN201910364785A CN109938123A CN 109938123 A CN109938123 A CN 109938123A CN 201910364785 A CN201910364785 A CN 201910364785A CN 109938123 A CN109938123 A CN 109938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air
leaf
hot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47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景红
苏渊卉
俞燎远
苏中强
苏应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d Five Rings Zhejiang Tea Making Equipment Ltd Co
Original Assignee
Red Five Rings Zhejiang Tea Making Equipment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d Five Rings Zhejiang Tea Making Equipment Ltd Co filed Critical Red Five Rings Zhejiang Tea Making Equipment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9103647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381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38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38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属于茶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但是现有的碾茶生产设备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切叶装置、鲜叶除杂机、蒸汽杀青机、增绿机、碾茶炉、第一梗叶分离机、第一风选机、集料器,切叶装置用于对鲜叶进行切叶并输送给鲜叶除杂机,鲜叶除杂机用于去除切叶后茶叶中的杂质或茶梗并输送给蒸汽杀青机,蒸汽杀青机使茶叶与蒸汽充分接触、充分杀青后传输至增绿机,增绿机用于对茶叶进行增绿并传输至碾茶炉,碾茶炉用于对茶叶进行烘干、脱水并传输至第一梗叶分离机,第一梗叶分离机用于对茶叶进行茎叶分离并输送至第一风选机,第一风选机用于对茶叶进行风选并传输至集料器,集料器用于收集茶叶。本发明具有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背景技术
碾茶是抹茶的原料茶,抹茶的生产从茶叶的种植到鲜叶采摘、鲜叶处理、杀青、烘干等工艺都区别于传统的绿茶、红茶等生产工艺,抹茶初制即碾茶的生产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抹茶起源于中国,随后传入日本,在日本发扬光大,目前主要的抹茶生产地是日本,目前国内抹茶有很大的市场,生产抹茶的厂家也越来越多。
但是现有的碾茶生产设备配置不合理,导致生产效率低,费时费力,工人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切叶装置、鲜叶除杂机、蒸汽杀青机、增绿机、碾茶炉、第一梗叶分离机、第一风选机、集料器,所述切叶装置用于对鲜叶进行切叶并输送给鲜叶除杂机,所述鲜叶除杂机用于去除切叶后茶叶中的杂质或茶梗并输送给蒸汽杀青机,所述蒸汽杀青机使茶叶与蒸汽充分接触、充分杀青后传输至增绿机,所述增绿机用于对茶叶进行增绿并传输至碾茶炉,所述的碾茶炉用于对茶叶进行烘干、脱水并传输至第一梗叶分离机,所述第一梗叶分离机用于对茶叶进行茎叶分离并输送至第一风选机,所述的第一风选机用于对茶叶进行风选并传输至集料器,所述的集料器用于收集茶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将鲜叶倒入碾茶生产线后,鲜叶依次经过切叶装置、鲜叶除杂机、蒸汽杀青机、增绿机、碾茶炉、第一梗叶分离机、第一风选机、集料器,最后直接输出成品碾茶。本发明是一种全自动、连续化的碾茶生产设备,能够独立完成碾茶生产的各个步骤,且各个步骤之间无缝连接,无需工作人员将上一道工序机器生产的茶叶搬运到下一道工序的机器上,大幅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和劳动力,生产效率高。本发明的增绿机可以对茶叶的颜色进行增绿,使得碾茶成品颜色好,海苔味高,梗叶风离机的梗叶分离率高,整条生产线的配置合理,设备外形美观,碾茶产量高、鲜叶处理量每小时约650-800斤,碾茶成茶率高。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中,所述的切叶装置还连接有储青机,所述的储青机连接有鲜叶提升机,所述的鲜叶提升机用于提升鲜叶并输送给储青机,所述的储青机用于储存鲜叶并输送给切叶装置,所述的储青机和鲜叶提升机之间通过往复输送机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中,所述的蒸汽杀青机设置有蒸汽热风炉,所述的蒸汽热风炉用于给蒸汽杀青机提供蒸汽热风。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中,所述的蒸汽杀青机和增绿机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散叶机,所述的增绿机和碾茶炉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散叶机,所述第一冷却散叶机和第二冷却散叶机均用于将茶叶冷却、分散。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中,所述蒸汽杀青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振动输送机,所述的振动输送机用于将茶叶输送给第一冷却散叶机,所述增绿机和第一冷却散叶机之间连接有过渡输送机,所述的增绿机和第二冷却散叶机之间连接有转换输送机,所述过渡输送机用于将茶叶输送给增绿机,所述转换输送机用于将茶叶输送给第二冷却散叶机。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中,所述的集料器包括正品集料器和次品集料器,所述的正品集料器和第一风选机之间,以及所述的次品集料器和第一风选机之间均依次设置有翻板烘干机、第二梗叶分离机、第二风选机,所述的翻板烘干机用于烘干茶叶并输送给第二梗叶分离机,所述第二梗叶分离机用于对茶叶进行茎叶分离并输送至第二风选机,所述的第二风选机用于对茶叶进行风选并传输至正品集料器或次品集料器。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中,所述的碾茶炉和第一梗叶分离机之间设置有远红外烘干装置,所述的远红外烘干装置包括机架、驱动装置和鼓风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输送网,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红外装置,所述红外装置用于加热和烘干茶叶,所述输送网和红外装置中间构成了用于烘干茶叶的烘干腔;所述机架上还设有风力输送装置,所述鼓风装置用于吹风,并通过风力输送装置将风输送至输送网的下表面,用于加快茶叶烘干过程中湿热交换,以加快烘干速度;所述风力输送装置包括与鼓风装置依次连接的送风通道和送风斗,所述送风斗较细一端与送风通道连接,所述送风斗内部较细一端设有栅格,所述栅格将送风斗分割成若干个送风口;所述鼓风装置和送风通道之间还设有鼓风箱,所述鼓风箱用于将鼓风装置吹出的风风力分散;所述鼓风箱靠近鼓风装置的一面下方开设有下开口,所述下开口用于与鼓风装置对接;所述鼓风箱靠近送风通道的一面上方设有上开口,所述上开口用于与送风通道对接。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中,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匀叶装置,所述匀叶装置设置在烘干腔的上方、用于将茶叶摊放均匀,所述匀叶装置包括中心支架,所述中心支架长度方向的周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叶片,所述叶片远离中心支架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匀叶锯齿;所述中心支架长度方向的端部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驱动中心支架转动;所述输送网长度方向的边缘处设有防走偏轮,所述机架上还开设有用于固定防走偏轮的通孔,所述防走偏轮可在通孔中垂直方向移动后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中,所述的翻板烘干机包括烘干机的壳体、用于向壳体内上料的上料装置、用于在壳体内传送物料的传送装置、用于向壳体内鼓入热风的热风炉、用于将气体排出壳体的排气装置和用于将壳体内烘干完毕的物料移出的下料装置;
所述上料装置上设有下料口,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上料装置的下料口位于壳体的进料口上方,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壳体内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所述出料口连接下料装置;
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热风进入的入风口和用于冷风排除有的排风口,所述热风炉包括炉体,所述总出风口连接炉体;所述排气装置设有除尘罩,所述排气装置通过除尘罩连接排风口;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用于将物料放入烘干机中的进料口、用于将物料在烘干机中运输的传输机构和用于将烘干完毕的物料运出烘干机的出料口,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两个转轴和环形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套设在转轴上,传送带设置在垂直平面上;所述传输机构中设有两个传送带,两个传输带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传输机构还包括支撑条和若干翻板,所述翻板的一侧为两端可旋转固定在两个传送带之间的固定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传动带的下方,所述翻板的另一侧为受重力抵靠在支撑板上的翻转侧,若干翻板依次排列形成用于运输物料的运输面;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两个运输面,所述运输面上下层叠设置,所述运输面下方均设有用于支撑翻板的支撑板,所述运输面的支撑板的一端为倾斜设置的斜板;传送带带动翻板移动到斜板上方,所述翻板的翻转侧向下,翻板上的物料从所在运输面掉落在下方的另一运输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中,所述热风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设置有供风装置和风量调节装置,所述供风装置包括热风装置和冷风装置,所述热风装置用于提供热风,所述冷风装置用于提供冷风,所述风量调节装置用于同时调节热风和冷风的进风量,所述炉体连接壳体的入风口;
还包括导风通道,所述炉体通过导风通道连接壳体,所述热风装置包括热风机以及和热风机连通的热风箱,所述热风箱内设置有制热器,所述制热器用于加热空气,所述热风箱设置有进风口和热风出口;所述冷风装置包括冷风机以及和冷风机连接的冷风管道,所述冷风管道设置有冷风出口;所述导风通道内设有冷风腔、热风腔以及混合腔,所述冷风腔连接冷风出口,所述热风腔连接热风出口,所述热风腔位于冷风腔下方,所述冷风腔与热风腔通过通风窗口连通,所述混合腔连通冷风腔,所述混合腔和热风腔均设有与壳体连通的通风口;
所述风量调节装置包括冷风挡板、至少一个热风挡板以及可同时驱动所述热风挡板和所述冷风挡板转动的调节驱动装置,所述热风挡板位于进风口处,所述热风挡板用于调节进风口的风流量;所述调节驱动装置包括操作杆和从动杆,所述操作杆和从动杆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两根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和操作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和从动杆铰接,所述操作杆用于供操作人员移动,当所述操作杆移动时,所述从动杆通过连杆机构被带动,使所述冷风挡板和热风挡板同时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将鲜叶倒入碾茶生产线后,鲜叶依次经过切叶装置、鲜叶除杂机、蒸汽杀青机、增绿机、碾茶炉、第一梗叶分离机、第一风选机、集料器,最后直接输出成品碾茶。本发明是一种全自动、连续化的碾茶生产设备,能够独立完成碾茶生产的各个步骤,且各个步骤之间无缝连接,无需工作人员将上一道工序机器生产的茶叶搬运到下一道工序的机器上,大幅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和劳动力,生产效率高。本发明的增绿机可以对茶叶的颜色进行增绿,使得碾茶成品颜色好,海苔味高,梗叶风离机的梗叶分离率高,整条生产线的配置合理,设备外形美观,碾茶产量高、鲜叶处理量每小时约650-800斤,碾茶成茶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储青机和蒸汽杀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增绿机和远红外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翻板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梗叶分离机和第一风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梗叶分离机和第二风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远红外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送风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送风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输送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防走偏轮和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翻板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下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外节片和内节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热风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结构风量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导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除尘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鲜叶提升机;2、往复输送机;3、储青机;4、切叶装置;5、鲜叶除杂机;6、蒸汽杀青机;7、振动输送机;8、第一冷却散叶机;9、过渡输送机;10、增绿机;11、转换输送机;12、第二冷却散叶机;13、碾茶炉;14、远红外烘干装置;15、第一梗叶分离机;16、第一风选机;17、翻板烘干机;18、第二梗叶分离机;19、第二风选机;20、正品集料器;21、次品集料器;22、集料器;25、蒸汽热风炉;
101、机架;102、驱动装置;103、鼓风装置;104、输送网;107、红外装置;108、烘干腔;109、风力输送装置;1010、送风通道;1011、送风斗;1012、栅格;1013、鼓风箱;1014、上开口;1015、下开口;1018、匀叶装置;1019、中心支架;1020、叶片;1021、转动装置;1024、防走偏轮;1025、通孔;1032、匀叶锯齿;
U、壳体;Z、上料装置;Z8、下料口;Y、传送装置;Y1、物料;Y11、进料口;Y12、出料口;Y3、传输机构;Y30、运输面;Y31、转轴;Y32、传送带;Y41、支撑板;Y42、斜板;Y5、翻板;Y6:端挡板;Y42、斜板;X、热风炉;X1、炉体;X2、供风装置;X3、风量调节装置;X4、热风装置;X5、冷风装置;X6、热风机;X7、热风箱;X8、制热器;X9、进风口;X10、热风出口;X11、冷风机;X12、冷风管道;X13、冷风出口;X15、冷风挡板;X16、热风挡板;X17、调节驱动装置;X18、操作杆;X19、从动杆;X20、连杆机构;X21、第一连杆;X22、第二连杆;W、排气装置;W5、除尘罩;W6、总出风口;V、下料装置;T、导风通道;T1、冷风腔;T2、热风腔;T3、混合腔;T4、通风窗口;T5、通风口;Y74、外节片; Y75、内节片;Y741、凸块;Y751、导向槽;Y72、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24所示,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切叶装置4、鲜叶除杂机5、蒸汽杀青机6、增绿机10、碾茶炉13、第一梗叶分离机15、第一风选机16、集料器22,切叶装置4用于对鲜叶进行切叶并输送给鲜叶除杂机5,鲜叶除杂机5用于去除切叶后茶叶中的杂质或茶梗并输送给蒸汽杀青机6,蒸汽杀青机6使茶叶与蒸汽充分接触、充分杀青后传输至增绿机10,增绿机10用于对茶叶进行增绿并传输至碾茶炉13,碾茶炉13用于对茶叶进行烘干、脱水并传输至第一梗叶分离机15,第一梗叶分离机15用于对茶叶进行茎叶分离并输送至第一风选机16,第一风选机16用于对茶叶进行风选并传输至集料器22,集料器22用于收集茶叶。
进一步细说,切叶装置4还连接有储青机3,储青机3连接有鲜叶提升机1,鲜叶提升机1用于提升鲜叶并输送给储青机3,储青机3用于储存鲜叶并输送给切叶装置4,储青机3和鲜叶提升机1之间通过往复输送机2连接。鲜叶倒入鲜叶提升机1中,鲜叶提升机1提升鲜叶并通过往复输送机2将鲜叶输送给储青机3储存。
进一步细说,蒸汽杀青机6设置有蒸汽热风炉2525,蒸汽热风炉2525用于给蒸汽杀青机6提供蒸汽热风。蒸汽热风炉2525为蒸汽杀青机6提供蒸汽热风。
进一步细说,蒸汽杀青机6和增绿机10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散叶机8,增绿机10和碾茶炉13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散叶机12,第一冷却散叶机8和第二冷却散叶机12均用于将茶叶冷却、分散。第一冷却散热机对蒸汽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冷却。第二冷却散叶机12对增绿后的茶叶进行进一步散热。
进一步细说,蒸汽杀青机6的输出端连接有振动输送机7,振动输送机7用于将茶叶输送给第一冷却散叶机8,增绿机10和第一冷却散叶机8之间连接有过渡输送机9,增绿机10和第二冷却散叶机12之间连接有转换输送机11,过渡输送机9用于将茶叶输送给增绿机10,转换输送机11用于将茶叶输送给第二冷却散叶机12。通过振动输送机7、过滤输送机、转换输送机11输送茶叶。
进一步细说,集料器22包括正品集料器20和次品集料器21,正品集料器20和第一风选机16之间,以及次品集料器21和第一风选机16之间均依次设置有翻板烘干机17、第二梗叶分离机18、第二风选机19,翻板烘干机17用于烘干茶叶并输送给第二梗叶分离机18,第二梗叶分离机18用于对茶叶进行茎叶分离并输送至第二风选机19,第二风选机19用于对茶叶进行风选并传输至正品集料器20或次品集料器21。第一风选机16将正品茶叶和次品茶叶分开,分开后的正品茶和次品茶均经过翻板烘干机、第二梗叶分离机18、第二风选机19,最后正品被正品集料器20收集,次品茶被次品集料器21收集。
进一步细说,碾茶炉13和第一梗叶分离机15之间设置有远红外烘干装置14,远红外烘干装置14包括机架101、驱动装置102和鼓风装置103,机架101上设有输送网104,机架101上还设有红外装置107,红外装置107用于加热和烘干茶叶,输送网104和红外装置107中间构成了用于烘干茶叶的烘干腔108;机架101上还设有风力输送装置109,鼓风装置103用于吹风,并通过风力输送装置109将风输送至输送网104的下表面,用于加快茶叶烘干过程中湿热交换,以加快烘干速度;风力输送装置109包括与鼓风装置103依次连接的送风通道1010和送风斗1011,送风斗1011较细一端与送风通道1010连接,送风斗1011内部较细一端设有栅格1012,栅格1012将送风斗1011分割成若干个送风口;鼓风装置103和送风通道1010之间还设有鼓风箱1013,鼓风箱1013用于将鼓风装置103吹出的风风力分散;鼓风箱1013靠近鼓风装置103的一面下方开设有下开口1015,下开口1015用于与鼓风装置103对接;鼓风箱1013靠近送风通道1010的一面上方设有上开口1014,上开口1014用于与送风通道1010对接;
进一步细说,机架101上还设有匀叶装置1018,匀叶装置1018设置在烘干腔108的上方、用于将茶叶摊放均匀,匀叶装置1018包括中心支架1019,中心支架1019长度方向的周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叶片1020,叶片1020远离中心支架1019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匀叶锯齿10321032;中心支架1019长度方向的端部连接有转动装置1021,转动装置1021驱动中心支架1019转动;输送网104长度方向的边缘处设有防走偏轮1024,机架101上还开设有用于固定防走偏轮1024的通孔1025,防走偏轮1024可在通孔1025中垂直方向移动后固定。匀叶锯齿1032为柔性材质,
本发明通过红外装置107和风力输送装置109的配合,对茶叶进行烘干,红外装置107与输送网104之间形成一个保温的烘干腔108,可快速将茶叶烘干,烘干腔108中设置的匀叶装置1018轻柔地将茶叶拨散拨均匀,并且可加速烘干腔108内的空气流通,加快茶叶的烘干效率。
本发明中的匀叶装置1018可使用在流水生产线中,匀叶锯齿1032为柔性材质,可以达到很好的匀叶效果,并且不会损伤茶叶,茶叶成品叶片1020完好,不会因为机械加工损失茶叶的品质,增加产品的利润。
本发明中匀叶锯齿1032与叶片1020之间为螺纹件连接,匀叶锯齿1032可更换、清洗,防止匀叶锯齿1032上细菌滋生,更加干净卫生。
本发明中的风力输送装置109可均匀的输送风力,使茶叶能均匀烘干,保持其风味,可在生产线上使用,提高茶叶的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中,送风斗1011采用上大下小的结构,风从小口进入、大口流出,起到了稳定气流的作用;送风斗1011的小口处设有栅格1012,当气流通过栅格1012时便于分散,消除了送风斗1011中无气流的死角。
本发明中,送风斗1011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送风斗1011便于多个并排排列,可实现无间隔烘干。
目前输送装置一般都增加张紧杆,但是张紧杆承受压力太大易变性,使用寿命短,并且张紧杆结构复杂,不易设置;另外,张紧杆一般设置在循环输送网104的内部,无法起到压紧输送网104的作用,输送网104仍容易跑偏。本发明中的防走偏输送装置,可使输送网104在烘茶的过程中不走偏,防止输送网104磨损造成茶叶损失,也有效预防了输送网104将输送装置磨坏,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中的防走偏输送装置通过防走偏轮1024对输送网104施加压力,一方面可增加防走偏轮1024对输送网104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输送网104走偏,另一方面,当输送网104走偏或变松时,防走偏轮1024可在通孔1025中调整垂直位置,增加输送网104运输路径的周长,起到张紧的作用。
本发明中的防走偏轮1024成对设置,既可以只调整一侧,又可以两侧同时调整,保证了输送网104张紧、平滑的输送茶叶,防止输送网104走偏。
本发明中的防走偏轮1024结构简单,同时起到了压网和张紧两个作用,通用于各种输送装置,成本低,前景广泛。
本发明中,机架101为拼装式机架101,可根据实际需要组装机架101,达到设定长度,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输送网104,操作简便,不同烘干时长的茶叶仅需一台机器即可完成其烘干,节省成本和区域。
进一步细说,翻板Y5烘干机17包括烘干机的壳体U、用于向壳体U内上料的上料装置Z、用于在壳体U内传送物料Y1的传送装置Y、用于向壳体U内鼓入热风的热风炉X、用于将气体排出壳体U的排气装置W和用于将壳体U内烘干完毕的物料Y1移出的下料装置V;
上料装置Z上设有下料口Z8,壳体U上设有进料口Y11和出料口Y12,上料装置Z的下料口Z8位于壳体U的进料口Y11上方,传送装置Y设置在壳体U内进料口Y11与出料口Y12之间,出料口Y12连接下料装置V;
壳体U上设有用于热风进入的入风口和用于冷风排除有的排风口,热风炉X包括炉体X1,总出风口W6连接炉体X1;排气装置W设有除尘罩W5,排气装置W通过除尘罩W5连接排风口;
传送装置Y包括用于将物料Y1放入烘干机中的进料口Y11、用于将物料Y1在烘干机中运输的传输机构Y3和用于将烘干完毕的物料Y1运出烘干机的出料口Y12,传输机构Y3包括两个转轴Y31和环形的传送带Y32,传送带Y32套设在转轴Y31上,传送带Y32设置在垂直平面上;传输机构Y3中设有两个传送带Y32,两个传输带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传输机构Y3还包括支撑条和若干翻板Y5,翻板Y5的一侧为两端可旋转固定在两个传送带Y32之间的固定侧,支撑板Y41设置在传动带的下方,翻板Y5的另一侧为受重力抵靠在支撑板Y41上的翻转侧,若干翻板Y5依次排列形成用于运输物料Y1的运输面Y30;传输机构Y3包括两个运输面Y30,运输面Y30上下层叠设置,运输面Y30下方均设有用于支撑翻板Y5的支撑板Y41,运输面Y30的支撑板Y41的一端为倾斜设置的斜板Y42;传送带Y32带动翻板Y5移动到斜板Y42上方,翻板Y5的翻转侧向下,翻板Y5上的物料Y1从所在运输面Y30掉落在下方的另一运输面Y30上;
进一步细说,热风炉X包括炉体X1,炉体X1设置有供风装置X2和风量调节装置X3,供风装置X2包括热风装置X4和冷风装置X5,热风装置X4用于提供热风,冷风装置X5用于提供冷风,风量调节装置X3用于同时调节热风和冷风的进风量,炉体X1连接壳体U的入风口;
还包括导风通道T,炉体X1通过导风通道T连接壳体U,热风装置X4包括热风机X6以及和热风机X6连通的热风箱X7,热风箱X7内设置有制热器X8,制热器X8用于加热空气,热风箱X7设置有进风口X9和热风出口X10;冷风装置X5包括冷风机X11以及和冷风机X11连接的冷风管道X12,冷风管道X12设置有冷风出口X13;导风通道T内设有冷风腔T1、热风腔T2以及混合腔T3,冷风腔T1连接冷风出口X13,热风腔T2连接热风出口X10,热风腔T2位于冷风腔T1下方,冷风腔T1与热风腔T2通过通风窗口T4连通,混合腔T3连通冷风腔T1,混合腔T3和热风腔T2均设有与壳体U连通的通风口T5;
风量调节装置X3包括冷风挡板X15、至少一个热风挡板X16以及可同时驱动热风挡板X16和冷风挡板X15转动的调节驱动装置X17,热风挡板X16位于进风口X9处,热风挡板X16用于调节进风口X9的风流量;调节驱动装置X17包括操作杆X18和从动杆X19,操作杆X18和从动杆X19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X20,连杆机构X20包括两根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杆X21和第二连杆X22,第一连杆X21一端和操作杆X18铰接,第二连杆X22一端和从动杆X19铰接,操作杆X18用于供操作人员移动,当操作杆X18移动时,从动杆X19通过连杆机构X20被带动,使冷风挡板X15和热风挡板X16同时转动。
上料装置Z将物料Y1运输至壳体内的传送装置Y上,物料Y1在传送装置Y的带动下在充满烘干气体的壳体内移动,烘干机和传送装置Y上的物料Y1为茶叶。物料Y1从进料口Y11落入由翻板Y5依次拼接而成的运输面Y30上,传送带Y32在转轴Y31的带动下沿着箭头的方向运输。物料Y1的进料口Y11设置在第一层运输面Y30的运输方向的近端,物料Y1在运输面Y30的带动下向远端运输。物料Y1从运输面Y30的近端运输到远端的过程中,翻板Y5由设置在传送带Y32下面的支撑板Y41支撑,形成完成的运输平面。当物料Y1运输到运输面Y30的尽头后,需要下落到第二层运输面Y30上。传输装置中设有多个传输机构Y3,多个传输结构上下层叠设置,斜板Y42设置在运输面Y30运输方向的远端。一个烘干机中设有多个上下叠加的传输机构Y3,物料Y1经过“S”型的左右传输在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延长物料Y1的烘干时间。且可以根据实际的烘干效果安装或使用相应个数的运输机构。
在一个运输面Y30的运输远端设有倾斜设置的斜板Y42,当翻板Y5运动到斜板Y42上方后,翻板Y5的翻转侧脱离支撑板Y41,翻转侧受到重力作用沿着斜板Y42向下活动。此时,承载在翻板Y5上的物料Y1同样受到物料Y1作用向下掉落,掉落到下一层运输面Y30上。阴影表示物料Y1,物料Y1在多层的运输面Y30上下落运输后最终从出料口Y12中出料。
运输机构包括两个转轴Y31和环形的传送带Y32,传送带Y32套设在转轴Y31上,传送带Y32设置在垂直平面上;传输机构Y3中设有两个传送带Y32,两个传输带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传输机构Y3还包括支撑条和若干翻板Y5,翻板Y5的一侧为两端可旋转固定在两个传送带Y32之间的固定侧,支撑板Y41设置在传动带的下方,翻板Y5的另一侧为受重力抵靠在支撑板Y41上的翻转侧,若干翻板Y5依次排列形成用于运输物料Y1的运输面Y30。其中,传输机构Y3包括两个运输面Y30,运输面Y30上下层叠设置,运输面Y30下方均设有用于支撑翻板Y5的支撑板Y41,运输面Y30的支撑板Y41的一端为倾斜设置的斜板Y42;传送带Y32带动翻板Y5移动到斜板Y42上方,翻板Y5的翻转侧向下,翻板Y5上的物料Y1从所在运输面Y30掉落在下方的另一运输面Y30上。物料Y1在一个传输机构Y3中能够在上下两个运输面Y30上进行烘干,能够增加单个传输机构Y3的烘干时间,提升烘干机的烘干质量。端挡板Y6用于对物料Y1进行阻挡,防止物料Y1飞出。
在传输机构Y3的两端还设有用于防止物料Y1飞出传输装置的挡板,传输装置两端的挡板倾斜设置呈倒“八”字型。左右的挡板能够有效防止翻板Y5在外翻过程中,翻转过快造成损伤,另外能够将残存在翻板Y5上的物料Y1进行收集。
传送带Y32采用环形链条,链条由多个链节相互连接而成,链节的连接处均设有固定柱Y72。翻板Y5的固定侧两端设有固定槽,传输机构Y3的两传送带Y32上的固定柱Y72相对设置,固定柱Y72插设在固定槽中。翻板Y5通过固定端两侧的固定柱Y72和固定槽可旋转固定在传送带Y32上,增加翻板Y5的稳定性。翻板Y5的固定侧和翻转侧两侧之间的距离,即翻板Y5的宽度与每个链节的宽度相等,翻板Y5的翻转侧正好与相邻翻板Y5的固定侧相接触,依次相邻的翻板Y5形成完成的运输面Y30。
链条套设在链轮上进行传动,链轮上设有轮齿,包括依次交替连接的外链节和内链节,内链节上设有用于与轮齿绞合的导向槽Y 751,外链节上设有用于卡固轮齿的凸块Y741。内链节包括两个内节片Y75,导向槽Y751设置两内节片Y 75与轮齿接触的一侧。导向槽Y751设置在内节片Y 75的侧面,导向槽Y 751的槽底为便于开轮齿的倾斜设置,两内节片Y75上的导向槽Y 751的槽底呈倒“八”字型。
当轮齿卡入内链节时,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槽Y 751将轮齿卡固进内节片Y 75之间,且导向槽Y 751的槽底倾斜设置,倾斜的槽底均有过渡,能够更好的卡合住轮齿的表面。采用本发明的高卡合度链条,通过内链节上设置的导向槽Y 751能够更好的与轮齿绞合,增强链条与轮齿之间的稳定性,链条不容易拖链。
外链节包括两个外节片Y74,凸块Y 741设置在两外节片Y74的中部,两个外节片Y74上的凸块Y 741为减小两外节片Y74之间的距离的相对设置。凸块Y 741为长条形设置,凸块Y 741的长度方向沿着外链节的长度方向设置;凸块Y 741与外节片Y74的表面为平滑过渡设置。当轮齿卡入外链节中时,两个相对设置的凸块Y 741能够将轮齿更好的卡固在两外节片Y74之间,且凸块Y 741过渡设置在外节片Y74的表面,过渡面能够更好的卡合住轮齿的表面。本发明中的外链节上设置的凸块Y 741,缩短外链节之间的距离,提高外链节与轮齿之间的卡合度,保证链条能够稳固的卡固在轮齿上。
热风炉X,包括炉体X1,炉体X1设置有供风装置X2和风量调节装置X3,供风装置X2包括热风装置X4和冷风装置X5,热风装置X4用于提供热风,冷风装置X5用于提供冷风,风量调节装置X3用于同时调节热风和冷风的进风量,炉体X1用于和茶叶烘干机连接。
热风装置X4包括热风机X6以及和热风机X6连通的热风箱X7,热风箱X7内设置有制热器X8,制热器X8用于加热空气,热风箱X7设置有进风口X9和热风出口X10。热风机X6将风吹入热风箱X7中,空气在热风箱X7中被制热器X8加热,加热后的热风从热风出口X10吹出。该制热器X8采用电加热,可以高效的加热空气,加热效果更好,换热效率高,采用电加热的方式,避免了燃烧生物颗粒、柴或煤燃烧等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无需处理燃烧尾气,降低了设备成本,使得设备更适应市场需求。
冷风装置X5包括冷风机X11以及和冷风机X11连接的冷风管道X12,冷风管道X12设置有冷风出口X13。冷风机X11将冷风吹入冷风管道X12中,冷风从风口吹出。热风出口X10设置有倾斜的分流板X14,分流板X14用于分流气体。分流板X14将热风出口X10的热风分流。冷风出口X13设置有倾斜的分流板X14,分流板X14用于分流气体。分流板X14将冷风出口X13的冷风分流。
风量调节装置X3包括冷风挡板X15、至少一个热风挡板X16以及可同时驱动热风挡板X16和冷风挡板X15转动的调节驱动装置X17,热风挡板X16位于进风口X9处,热风挡板X16用于调节进风口X9的风流量。通过热风挡板X16的转动角度来调节进风口X9的大小 从而调节进风量。
风量调节装置X3包括冷风挡板X15、至少一个热风挡板X16以及可同时驱动热风挡板X16和冷风挡板X15转动的调节驱动装置X17,冷风挡板X15位于冷风管道X12内,冷风挡板X15用于调节冷风管道X12的风流量。当冷风挡板X15和冷风管道X12垂直,冷风被冷风挡板X15挡住,进风量最小,当冷风挡板X15和冷风管道X12平行,进风量最大。
调节驱动装置X17包括操作杆X18和从动杆X19,操作杆X18和从动杆X19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X20,连杆机构X20包括两根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杆X21和第二连杆X22,第一连杆X21一端和操作杆X18铰接,第二连杆X22一端和从动杆X19铰接,操作杆X18用于供操作人员移动,当操作杆X18移动时,从动杆X19通过连杆机构X20被带动,使冷风挡板X15和热风挡板X16同时转动。操作杆X18通过连杆机构X20和从动杆X19连接,由于第一连杆X21和第二连杆X22互相铰接,且第一连杆X21和操作杆X18铰接,第二连杆X22和从动杆X19铰接,当操作人员拉动操作杆X18时,从动杆X19通过连杆机构X20被带动,使冷风挡板X15和热风挡板X16同时转动,达到调节同时调节进风量的目的。从而使得能够及时的调整茶叶烘干机内的温度,温度调节方便快捷,使得茶叶的烘干效果更好。
冷风挡板X15的数量为1,热风挡板X16的数量为4。若热风挡板X16的数量为1,若热风挡板X16的转动角度小,则进入热风箱X7的气体倾斜度大,不利于风从热风出口X10排出,但若数量为,则即使转动的角度小,但风也基本垂直进入热风箱X7,有利于风从热风口排出。
如图14为导风通道T的结构示意图,炉体X1通过导风通道T连接壳体,热风装置X4包括热风机X6以及和热风机X6连通的热风箱X7,热风箱X7内设置有制热器X8,制热器X8用于加热空气,热风箱X7设置有进风口X9和热风出口X10;冷风装置X5包括冷风机X11以及和冷风机X11连接的冷风管道X12,冷风管道X12设置有冷风出口X13;导风通道T内设有冷风腔T1、热风腔T2以及混合腔T3,冷风腔T1连接冷风出口X13,热风腔T2连接热风出口X10,热风腔T2位于冷风腔T1下方,冷风腔T1与热风腔T2通过通风窗口T4连通,混合腔T3连通冷风腔T1,混合腔T3和热风腔T2设均设有与壳体连通的通风口T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鲜叶提升机1、往复输送机2、储青机3、切叶装置4、鲜叶除杂机5、蒸汽杀青机6、振动输送机7、第一冷却散叶机8、过渡输送机9、增绿机10、转换输送机11、第二冷却散叶机12、碾茶炉13、远红外烘干装置14、第一梗叶分离机15、第一风选机16、翻板烘干机17、第二梗叶分离机18、第二风选机19、正品集料器20、次品集料器21、集料器22、蒸汽热风炉25;机架101、驱动装置102、鼓风装置103、输送网104、红外装置107、烘干腔108、风力输送装置109、送风通道1010、送风斗1011、栅格1012、鼓风箱1013、上开口1014、下开口1015、匀叶装置1018、中心支架1019、叶片1020、转动装置1021、防走偏轮1024、通孔1025、匀叶锯齿1032、壳体U、上料装置Z、下料口Z8、传送装置Y、物料Y1、进料口Y11、出料口Y12、传输机构Y3、运输面Y30、转轴Y31、传送带Y32、支撑板Y41、斜板Y42、翻板Y5、端挡板Y6、斜板Y42、热风炉X、炉体X1、供风装置X2、风量调节装置X3、热风装置X4、冷风装置X5、热风机X6、热风箱X7、制热器X8、进风口X9、热风出口X10、冷风机X11、冷风管道X12、冷风出口X13、冷风挡板X15、热风挡板X16、调节驱动装置X17、操作杆X18、从动杆X19、连杆机构X20、第一连杆X21、第二连杆X22、排气装置W、除尘罩W5、总出风口W6、下料装置V、导风通道T、冷风腔T1、热风腔T2、混合腔T3、通风窗口T4、通风口T5、外节片 Y74、内节片 Y75、凸块Y741、导向槽Y751、固定柱Y7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切叶装置(4)、鲜叶除杂机(5)、蒸汽杀青机(6)、增绿机(10)、碾茶炉(13)、第一梗叶分离机(15)、第一风选机(16)、集料器(22),所述切叶装置(4)用于对鲜叶进行切叶并输送给鲜叶除杂机(5),所述鲜叶除杂机(5)用于去除切叶后茶叶中的杂质或茶梗并输送给蒸汽杀青机(6),所述蒸汽杀青机(6)使茶叶与蒸汽充分接触、充分杀青后传输至增绿机(10),所述增绿机(10)用于对茶叶进行增绿并传输至碾茶炉(13),所述的碾茶炉(13)用于对茶叶进行烘干、脱水并传输至第一梗叶分离机(15),所述第一梗叶分离机(15)用于对茶叶进行茎叶分离并输送至第一风选机(16),所述的第一风选机(16)用于对茶叶进行风选并传输至集料器(22),所述的集料器(22)用于收集茶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叶装置(4)还连接有储青机(3),所述的储青机(3)连接有鲜叶提升机(1),所述的鲜叶提升机(1)用于提升鲜叶并输送给储青机(3),所述的储青机(3)用于储存鲜叶并输送给切叶装置(4),所述的储青机(3)和鲜叶提升机(1)之间通过往复输送机(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杀青机(6)设置有蒸汽热风炉(25),所述的蒸汽热风炉(25)用于给蒸汽杀青机(6)提供蒸汽热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杀青机(6)和增绿机(10)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散叶机(8),所述的增绿机(10)和碾茶炉(13)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散叶机(12),所述第一冷却散叶机(8)和第二冷却散叶机(12)均用于将茶叶冷却、分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杀青机(6)的输出端连接有振动输送机(7),所述的振动输送机(7)用于将茶叶输送给第一冷却散叶机(8),所述增绿机(10)和第一冷却散叶机(8)之间连接有过渡输送机(9),所述的增绿机(10)和第二冷却散叶机(12)之间连接有转换输送机(11),所述过渡输送机(9)用于将茶叶输送给增绿机(10),所述转换输送机(11)用于将茶叶输送给第二冷却散叶机(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增绿机(10)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料器(22)包括正品集料器(20)和次品集料器(21),所述的正品集料器(20)和第一风选机(16)之间,以及所述的次品集料器(21)和第一风选机(16)之间均依次设置有翻板烘干机(17)、第二梗叶分离机(18)、第二风选机(19),所述的翻板烘干机(17)用于烘干茶叶并输送给第二梗叶分离机(18),所述第二梗叶分离机(18)用于对茶叶进行茎叶分离并输送至第二风选机(19),所述的第二风选机(19)用于对茶叶进行风选并传输至正品集料器(20)或次品集料器(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碾茶炉(13)和第一梗叶分离机(15)之间设置有远红外烘干装置(14),所述的远红外烘干装置(14)包括机架(101)、驱动装置(102)和鼓风装置(103),所述机架(101)上设有输送网(104),所述机架(101)上还设有红外装置(107),所述红外装置(107)用于加热和烘干茶叶,所述输送网(104)和红外装置(107)中间构成了用于烘干茶叶的烘干腔(108);所述机架(101)上还设有风力输送装置(109),所述鼓风装置(103)用于吹风,并通过风力输送装置(109)将风输送至输送网(104)的下表面,用于加快茶叶烘干过程中湿热交换,以加快烘干速度;所述风力输送装置(109)包括与鼓风装置(103)依次连接的送风通道(1010)和送风斗(1011),所述送风斗(1011)较细一端与送风通道(1010)连接,所述送风斗(1011)内部较细一端设有栅格(1012),所述栅格(1012)将送风斗(1011)分割成若干个送风口;所述鼓风装置(103)和送风通道(1010)之间还设有鼓风箱(1013),所述鼓风箱(1013)用于将鼓风装置(103)吹出的风风力分散;所述鼓风箱(1013)靠近鼓风装置(103)的一面下方开设有下开口(1015),所述下开口(1015)用于与鼓风装置(103)对接;所述鼓风箱(1013)靠近送风通道(1010)的一面上方设有上开口(1014),所述上开口(1014)用于与送风通道(1010)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1)上还设有匀叶装置(1018),所述匀叶装置(1018)设置在烘干腔(108)的上方、用于将茶叶摊放均匀,所述匀叶装置(1018)包括中心支架(1019),所述中心支架(1019)长度方向的周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叶片(1020),所述叶片(1020)远离中心支架(1019)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匀叶锯齿(1032)(1032);所述中心支架(1019)长度方向的端部连接有转动装置(1021),所述转动装置(1021)驱动中心支架(1019)转动;所述输送网(104)长度方向的边缘处设有防走偏轮(1024),所述机架(101)上还开设有用于固定防走偏轮(1024)的通孔(1025),所述防走偏轮(1024)可在通孔(1025)中垂直方向移动后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板烘干机(17)包括烘干机的壳体(U)、用于向壳体(U)内上料的上料装置(Z)、用于在壳体(U)内传送物料(Y1)的传送装置(Y)、用于向壳体(U)内鼓入热风的热风炉(X)、用于将气体排出壳体(U)的排气装置(W)和用于将壳体(U)内烘干完毕的物料(Y1)移出的下料装置(V);
所述上料装置(Z)上设有下料口(Z8),所述壳体(U)上设有进料口(Y11)和出料口(Y12),所述上料装置(Z)的下料口(Z8)位于壳体(U)的进料口(Y11)上方,所述传送装置(Y)设置在壳体(U)内进料口(Y11)与出料口(Y12)之间,所述出料口(Y12)连接下料装置(V);
所述壳体(U)上设有用于热风进入的入风口和用于冷风排除有的排风口,所述热风炉(X)包括炉体(X1),所述总出风口(W6)连接炉体(X1);所述排气装置(W)设有除尘罩(W5),所述排气装置(W)通过除尘罩(W5)连接排风口;
所述传送装置(Y)包括用于将物料(Y1)放入烘干机中的进料口(Y11)、用于将物料(Y1)在烘干机中运输的传输机构(Y3)和用于将烘干完毕的物料(Y1)运出烘干机的出料口(Y12),所述传输机构(Y3)包括两个转轴(Y31)和环形的传送带(Y32),所述传送带(Y32)套设在转轴(Y31)上,传送带(Y32)设置在垂直平面上;所述传输机构(Y3)中设有两个传送带(Y32),两个传输带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传输机构(Y3)还包括支撑条和若干翻板(Y5),所述翻板(Y5)的一侧为两端可旋转固定在两个传送带(Y32)之间的固定侧,所述支撑板(Y41)设置在传动带的下方,所述翻板(Y5)的另一侧为受重力抵靠在支撑板(Y41)上的翻转侧,若干翻板(Y5)依次排列形成用于运输物料(Y1)的运输面(Y30);所述传输机构(Y3)包括两个运输面(Y30),所述运输面(Y30)上下层叠设置,所述运输面(Y30)下方均设有用于支撑翻板(Y5)的支撑板(Y41),所述运输面(Y30)的支撑板(Y41)的一端为倾斜设置的斜板(Y42);传送带(Y32)带动翻板(Y5)移动到斜板(Y42)上方,所述翻板(Y5)的翻转侧向下,翻板(Y5)上的物料(Y1)从所在运输面(Y30)掉落在下方的另一运输面(Y3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X)包括炉体(X1),所述炉体(X1)设置有供风装置(X2)和风量调节装置(X3),所述供风装置(X2)包括热风装置(X4)和冷风装置(X5),所述热风装置(X4)用于提供热风,所述冷风装置(X5)用于提供冷风,所述风量调节装置(X3)用于同时调节热风和冷风的进风量,所述炉体(X1)连接壳体(U)的入风口;
还包括导风通道(T),所述炉体(X1)通过导风通道(T)连接壳体(U),所述热风装置(X4)包括热风机(X6)以及和热风机(X6)连通的热风箱(X7),所述热风箱(X7)内设置有制热器(X8),所述制热器(X8)用于加热空气,所述热风箱(X7)设置有进风口(X9)和热风出口(X10);所述冷风装置(X5)包括冷风机(X11)以及和冷风机(X11)连接的冷风管道(X12),所述冷风管道(X12)设置有冷风出口(X13);所述导风通道(T)内设有冷风腔(T1)、热风腔(T2)以及混合腔(T3),所述冷风腔(T1)连接冷风出口(X13),所述热风腔(T2)连接热风出口(X10),所述热风腔(T2)位于冷风腔(T1)下方,所述冷风腔(T1)与热风腔(T2)通过通风窗口(T4)连通,所述混合腔(T3)连通冷风腔(T1),所述混合腔(T3)和热风腔(T2)均设有与壳体(U)连通的通风口(T5);
所述风量调节装置(X3)包括冷风挡板(X15)、至少一个热风挡板(X16)以及可同时驱动所述热风挡板(X16)和所述冷风挡板(X15)转动的调节驱动装置(X17),所述热风挡板(X16)位于进风口(X9)处,所述热风挡板(X16)用于调节进风口(X9)的风流量;所述调节驱动装置(X17)包括操作杆(X18)和从动杆(X19),所述操作杆(X18)和从动杆(X19)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X20),所述连杆机构(X20)包括两根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杆(X21)和第二连杆(X22),所述第一连杆(X21)一端和操作杆(X18)铰接,所述第二连杆(X22)一端和从动杆(X19)铰接,所述操作杆(X18)用于供操作人员移动,当所述操作杆(X18)移动时,所述从动杆(X19)通过连杆机构(X20)被带动,使所述冷风挡板(X15)和热风挡板(X16)同时转动。
CN201910364785.3A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Pending CN1099381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4785.3A CN109938123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4785.3A CN109938123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38123A true CN109938123A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16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4785.3A Pending CN109938123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381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0233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宜宾满园春色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2032A (zh) * 2010-08-09 2011-02-16 扬州福尔喜果蔬汁机械有限公司 自循环多层翻板烘干机以及自循环分段烘干方法
TWM452627U (zh) * 2012-12-17 2013-05-11 wei-qi Yang 茶葉乾燥機
CN104171072A (zh) * 2014-08-15 2014-12-03 林清矫 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
CN105167114A (zh) * 2015-09-24 2015-12-23 天津强雷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远红外烘干机
CN204944119U (zh) * 2015-08-10 2016-01-06 昌宁乙古红茶叶有限公司 普洱茶远红外干燥装置
CN205071999U (zh) * 2015-09-18 2016-03-09 安吉龙王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系统
CN105831296A (zh) * 2016-04-18 2016-08-10 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茶叶烘干机及茶叶烘干方法
CN106322968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四川中测量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茶的燃气烘干机
CN107969514A (zh) * 2017-12-28 2018-05-01 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碾茶自动化生产线
CN108684835A (zh) * 2018-03-06 2018-10-23 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CN108684857A (zh) * 2018-08-01 2018-10-23 浙江越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增绿机
CN210124291U (zh) * 2019-04-30 2020-03-06 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2032A (zh) * 2010-08-09 2011-02-16 扬州福尔喜果蔬汁机械有限公司 自循环多层翻板烘干机以及自循环分段烘干方法
TWM452627U (zh) * 2012-12-17 2013-05-11 wei-qi Yang 茶葉乾燥機
CN104171072A (zh) * 2014-08-15 2014-12-03 林清矫 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
CN204944119U (zh) * 2015-08-10 2016-01-06 昌宁乙古红茶叶有限公司 普洱茶远红外干燥装置
CN205071999U (zh) * 2015-09-18 2016-03-09 安吉龙王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系统
CN105167114A (zh) * 2015-09-24 2015-12-23 天津强雷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远红外烘干机
CN105831296A (zh) * 2016-04-18 2016-08-10 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茶叶烘干机及茶叶烘干方法
CN106322968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四川中测量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茶的燃气烘干机
CN107969514A (zh) * 2017-12-28 2018-05-01 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碾茶自动化生产线
CN108684835A (zh) * 2018-03-06 2018-10-23 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CN108684857A (zh) * 2018-08-01 2018-10-23 浙江越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增绿机
CN210124291U (zh) * 2019-04-30 2020-03-06 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0233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宜宾满园春色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0766B (zh) 一种隧道式毛峰茶烘干机
CN205965947U (zh) 一种粮食加工用烘干机
CN212806422U (zh) 一种高效环保型谷物烘干机
CN206253351U (zh) 一种大米烘干筛选机
CN111829322A (zh) 一种高效环保型谷物烘干机
CN107969514A (zh) 一种碾茶自动化生产线
CN201737919U (zh) 配合普通螺旋榨油机冷榨的烘干分选设备
CN108684835A (zh) 一种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CN109938123A (zh)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CN207501567U (zh) 一种烘干冷却一体机
CN110608598A (zh) 一种玉米穗粒联动干燥生产线
CN210425969U (zh) 一种翻板烘干机
CN210124291U (zh) 一种含增绿机的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CN212158055U (zh) 一种多温区烘干机
CN112471274A (zh) 一种碾茶和绿片茶兼制生产线及其加工工艺
CN113828506B (zh) 一种应用于果蔬的智能分拣系统
CN107651383A (zh) 新型茶叶冷却风选输送机
CN209090004U (zh) 一种干果节能烘干筛选装置
CN114659349A (zh) 一种风干装置
CN207763399U (zh) 一种可除杂的谷物干燥设备
CN207763418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农作物循环干燥机
CN207854956U (zh) 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
CN2795762Y (zh) 远红外粮食烘干机
CN207607943U (zh) 新型茶叶冷却风选输送机
CN213992295U (zh) 一种碾茶和绿片茶兼制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