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0248B -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 Google Patents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10248B CN109910248B CN201910366259.0A CN201910366259A CN109910248B CN 109910248 B CN109910248 B CN 109910248B CN 201910366259 A CN201910366259 A CN 201910366259A CN 109910248 B CN109910248 B CN 1099102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aight
- block
- jacking block
- plate
- pro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包括直顶块、斜顶块和驱动组件,直顶块与斜顶块之间可形成第一斜面接触,直顶块与驱动组件形成具有第二斜面配合的可滑动连接;驱动组件驱动直顶块和斜顶块动作时,直顶块相对第二斜面由高向低移动而与产品分离,斜顶块背离产品的内侧面和倒扣面平移而与产品分离。内分型模具包括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本发明的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的斜顶与直顶经过一次驱动与产品的壁面分离,达到脱模的效果,脱模动作简单且高效,直顶和斜顶与产品分离动作的同步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脱模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分型模具脱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塑料保险杠具有强度、刚性和装饰性。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从外观上看,可以很自然的与车体结合在一块,浑然成一体,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
保险杠一般采用外分型方式,但是在前后模分型位置通常位于外观面的边界,在保险杠模具中容易残留飞边或分型痕迹,影响外观面的整体效果,需要后期二次工序打磨喷漆处理,增加成本投入与时间消耗。为了实现注塑填充一次成型,保证外观无缺陷,采用内分型模具分型结构,将分型位置向远离外观面可视区域外推移或向内侧非外观面转移,保持外观面在模具中一体性,外观质量比外分型更好。
外分型保险杠模具的型腔部分将部分外观圆角包住在型腔内成型,另外一部分圆角在型芯侧成型,因而在圆角分界处有分型线。内分型保险杠模具的型腔部分将整个外观圆角包住在型腔内成型,圆角处没有分型线,由于消除了外观圆角处的分型线,内分型保险杠模具生产出的产品外观要优于外分型保险杠模具。
现有的内分型保险杠模具的脱模结构采用两块顶针板分两次将产品顶出脱模,直顶和斜顶分别设置在两个顶针板上,具体为一级顶油缸首先将两个顶针板和两个顶针板上的顶针、斜顶和直顶全部拉起,而后二级顶油缸将两个顶针板拉开使得二者分离,从而实现斜顶与保险杠上的分型面分离。由此可知,该脱模结构的脱模动作复杂,脱模效率较低,且由于脱模分步进行,直顶和斜顶的工作同步性差,在脱模时容易发生卡死或将产品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的脱模结构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为: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包括直顶块、斜顶块和驱动组件,所述直顶块的顶面用于成型所述产品的部分内顶面,所述斜顶块的侧面用于成型所述产品的部分内侧面,且所述斜顶块的部分底面用于成型所述产品的部分倒扣面;
所述直顶块与所述斜顶块之间可形成第一斜面接触,所述第一斜面自所述产品的内侧壁朝向所述斜顶向上倾斜,所述直顶块与所述驱动组件形成具有第二斜面配合的可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直顶块和所述斜顶块动作时,所述直顶块相对所述第二斜面由高向低移动而与所述产品分离,所述斜顶块背离所述产品的内侧面和倒扣面平移而与产品分离,所述斜顶块因平移而与所述直顶块的在第一斜面上所产生的分离量在所述直顶块下移方向上的移动分量不小于所述直顶块的下移量。
作为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板和直线驱动件,所述直顶块和所述斜顶块连接在连板上,所述直线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板做往复直线运动。
作为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连板为内分型模具的顶针板。
作为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脱模机构还包括直顶滑座,所述直顶块通过所述直顶滑座与所述连板连接,所述直顶滑座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板,所述直顶滑座可沿所述连板的板面滑动,所述直顶块与所述直顶滑座形成具有第二斜面配合的可滑动连接。
作为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直顶辅助连杆,所述直顶辅助连杆连接于所述直顶滑座,所述直线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板上移时,所述直顶辅助连杆联动所述直顶滑座相对所述连板滑动,所述直顶在所述直顶滑座上由高向低滑动。
作为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斜顶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板,所述斜顶块可沿所述连板的板面滑动。
作为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脱模机构还包括斜顶滑块,所述斜顶块通过所述斜顶滑块与所述连板形成可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斜顶辅助连杆,所述斜顶辅助连杆连接于所述斜顶滑块,所述直线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板上移时,所述斜顶辅助连杆通过所述斜顶滑块联动所述斜顶沿所述连板滑动。
作为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脱模机构还包括直顶连杆和斜顶连杆,所述连板通过所述直顶连杆驱动所述直顶块动作,所述连板通过所述斜顶连杆驱动所述斜顶块动作;
所述内分型模具还包括后模板,所述后模板上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为所述直顶连杆在其中的移动形成导向,所述第二滑槽为所述斜顶连杆在其中的移动形成导向。
作为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直线驱动件包括驱动部和执行部,所述驱动部可驱动所述执行部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驱动部连接在所述后模板上,所述执行部与所述连板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延伸,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分型模具,包括上述的任一种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
本发明的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直顶与斜顶设置为第一斜面配合,直顶与驱动组件之间设置为第二斜面配合,能够使得直顶和斜顶采用一组驱动组件即能够实现对直顶和斜顶的驱动。第一斜面的设置使得斜顶能够朝向背离产品侧壁的方向平移时能够产生一定的间隙,从而不会对直顶形成上顶行程,不阻碍直顶块的下移。同时第二斜面的设置使得直顶也能够下行运动而与产品实现分离。斜顶与直顶经过一次驱动与产品的壁面分离,达到脱模的效果,脱模动作简单且高效,直顶和斜顶与产品分离动作的同步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脱模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内分型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内分型模具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内分型模具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直顶块;11-直顶连杆;20-斜顶块;21-斜顶连杆;30-驱动组件;31-连板;32-直线驱动件;33-斜顶辅助连杆;34-直顶辅助连杆;40-斜顶滑块;50-直顶滑座;60-直顶滑块;70-后模板;71-第一滑槽;72-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分型模具,用于注塑内分型产品,例如保险杠。内分型模具包括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其用于将在内分型模具上注塑成型的产品顶出,实现产品的有效脱模,其具有脱模动作简单且高效、对成型产品形成一定的保护的效果。下文中,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简称为脱模机构。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脱模机构包括直顶块10、斜顶块20和驱动组件30。直顶块10的顶面用于成型产品的部分内顶面,斜顶块20的侧面用于成型产品的部分内侧面,且斜顶块20的部分底面用于成型产品的部分倒扣面。注塑产品后,直顶块10贴于产品的内顶壁,斜顶块20贴于产品的内侧壁和倒扣内壁。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一方面作为注塑产品的成型型芯/模仁,能够形成产品的部分成型面,另一方面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还作为脱模结构的执行部件,能够在顶出产品时有效地与产品分离,实现脱模。
直顶块10与斜顶块20之间可形成第一斜面接触,第一斜面自产品的内侧壁朝向斜顶向上倾斜。直顶块10与驱动组件30形成具有第二斜面配合的可滑动连接。驱动组件30驱动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动作时,直顶块10相对第二斜面由高向低移动而与产品分离,斜顶块20背离产品的内壁面平移而与产品分离,斜顶块20因平移而与直顶块10的在第一斜面上所产生的分离量在直顶块10下移方向上的移动分量不小于直顶块10的下移量。
直顶块10与产品的内顶壁接合,由于直顶块10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底部又与斜顶块20的顶部接触,因此直顶块10实际上既与内顶壁贴合,又与内侧壁贴合,用于成型产品内顶面的拐角。直顶块10与产品的主要贴合面与斜顶块20与产品的贴合面在不同的方向上,因此,在驱动二者动作使得二者与产品分离时,需要在不同的方向进行驱动。
在注塑时,直顶块10与斜顶块20之间需要相互贴合设置,以形成产品的连续的注塑面。因此,在脱模伊始,直顶块10与斜顶块20相互接触。通过在驱动组件30与直顶块10之间设置第二斜面滑动连接结构,在脱模时需要将直顶块10相对驱动组件30下拉以使得斜顶块20而与产品分离;在直顶块10与斜顶块20之间设置第一斜面配合结构,该第一斜面使得驱动组件30在驱动斜顶块20动作时,斜顶块20与直顶块10之间能够产生一定的间隙,能够为直顶块10的下移提供一定的余量,避免对直顶块10的下行运动形成阻碍。
由于产品的倒扣结构位于斜顶块20之下,因此,斜顶块20在移动时的运动角度应该在沿水平方向或自水平方向上扬的角度进行平移,因此将第一斜面设置为自产品的侧壁向直顶块10方向上倾,以满足斜顶块20的平移方向的要求。同时斜顶块20平移角度不得大于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斜顶块20在能够与产品分离时,还能够与直顶块10产生一定的间隙,以容许直顶块10下行。
可以理解的是,斜顶块20在平移时,其上的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即斜顶块20与直顶块10相对的面始终保持平行。斜顶块20平移的角度与第一斜面之间的角度对斜顶块20在平移时与直顶块10之间所形成的间距相关,斜顶块20的平移角度与第一斜面的角度之差越大,斜顶块20移动一定距离时,斜顶块20与直顶块10在第一斜面方向上所产生间隙越大。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驱动组件30驱动距离一定时,直顶块10的下行量越大。直顶块10的下行量和斜顶块20与直顶块10之间所产生的间隙可以由第二斜面的角度、斜顶块20平移角度与第一斜面的角度之差来控制,如何设置斜面角度与平移角度可以依据实际的动作形成来计算设计,在此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可以沿第二斜面由低面向高面移动,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但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直顶块10可滑动的连接在驱动组件30上从而在驱动组件30上的位置变低,产生下行的作用,而与产品分离,同时斜顶块20沿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平移,从而与产品分离,斜顶块20因平移而与直顶块10之间所产生的间隙能够容许直顶块10下移。由此,实现了一组驱动组件30同时驱动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与产品分离。
驱动组件30包括连板31和直线驱动件32,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连接在连板31上,直线驱动件32能够驱动连板31做往复直线运动。直线驱动件32可以为直线电机、气缸、油缸、电机齿轮齿条、电机滚珠丝杠、电机凸轮结构。连板31用于安装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将直线驱动件32的驱动力均衡地传递至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
本实施例中,连板31为内分型模具的顶针板,直线驱动件32也就为顶针板的驱动件。在推动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的同时上顶顶针,由此一方面使得顶针板在驱动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动作与产品分离时,顶针能够助力推动产品与直顶块10与斜顶块20分离,优化脱模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将顶针的驱动件和直顶块10、斜顶块20的驱动件集成为一体,有利于简化脱模机构的结构。
斜顶块20可滑动地连接于连板31,斜顶块20可沿连板31的板面滑动,从而为斜顶块20的平移提供活动余量,以使得斜顶块20能够通过侧移而与产品的内侧面分离。斜顶块20在与产品的侧面分离时,还能够与直顶块10在第一斜面上产生一个间隙,为直顶块10提供下行余量。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脱模机构还包括斜顶滑块40,斜顶块20通过斜顶滑块40与连板31形成可滑动连接。驱动组件30还包括斜顶辅助连杆33,斜顶辅助连杆33可滑动地穿设于斜顶滑块40,直线驱动件32驱动连板31上移时,斜顶辅助连杆33通过斜顶滑块40联动斜顶沿连板31滑动。由此,连板31在上移时驱动斜顶辅助连杆33联动斜顶滑块40移动,使得斜顶滑块40带动斜顶块20沿连板31动作。由于连板31在竖置方向上对斜顶块20有一定的上顶量,上顶量与斜顶滑块40沿连板31上的移动量的合成方向上平移,该合成移动角度小于第一斜面角度。
连板31与斜顶滑块40之间的滑动配合可以为燕尾槽式配合或T型槽式配合,从而使得而这可以形成滑动配合的同时还能相对滑动。斜顶滑块40两侧设有滑台,连板31上设有与滑台相配合的槽。
进一步地,斜顶辅助连杆33在倾斜方向上设置并可滑动地穿插于斜顶滑块40中。斜顶辅助连杆33的倾斜角度为斜顶块20的平移角度,斜顶辅助连杆33相对内分型模具固定设置,斜顶滑块40在随着连板31移动时,斜顶滑块40沿着斜顶辅助连杆33滑动,斜顶辅助连杆33对斜顶滑块40形成移动导向。当连板31上顶时,斜顶辅助连杆33联动滑块左移,从而带动斜顶块20背离产品侧面移动而与产品分离,当连板31下移时,斜顶辅助连杆33联动斜顶滑块40右移,从而带动斜顶块20朝向产品侧面移动重新复位以准备产品的下一次注塑。
连板31通过斜顶辅助连杆33将力施加在斜顶滑块40上,通过斜顶滑块40带动斜顶块20平移,避免了对斜顶块20直接施力,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斜顶块20受力发生变形而卡死在连板31上的情况发生。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斜顶辅助连杆33与斜顶滑块40之间还可以为其他的连接方式。如斜顶辅助连杆33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内分型模具上,另一端与斜顶滑块40可转动地连接,从而在连板31升降时,斜顶辅助连杆33能够联动斜顶滑块40沿连板31滑动。
脱模机构还包括直顶滑座50,直顶块10通过直顶滑座50与连板31连接,直顶滑座50可滑动地连接于连板31,直顶滑座50可沿连板31的板面滑动,直顶块10与直顶滑座50形成具有第二斜面配合的可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直顶滑座50,且直顶滑座50与直顶块10形成楔形配合,当连板31向上移动能够联动直顶块10下移,从而能够使得顶针板上的顶针能够相对直顶块10的顶部凸起。
进一步地,直顶块10的底端设有直顶滑块60,直顶滑块60与直顶滑座50之间形成了第二斜面滑动配合,由此在直顶滑座50沿连板31移动时,直顶块10沿直顶滑座50的斜面滑动,由此实现直顶块10的升降。直顶滑块60与直顶滑座50形成可滑动连接,二者之间可以形成燕尾槽或T型槽式配合,从而形成可滑动连接。
如图5所示,驱动组件30还包括直顶辅助连杆34,直顶辅助连杆34连接于直顶滑座50,直线驱动件32驱动连板31上移时,直顶辅助连杆34联动直顶滑座50相对连板31滑动,直顶在直顶滑座50上由高向低滑动。直顶辅助连杆34起到连动直顶滑座50沿连板31移动的作用,在连板31上顶时直顶辅助连杆34联动直顶滑座50自直顶滑座50的高面朝向低面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直顶块10下行与产品分离。
进一步地,直顶辅助连杆34在倾斜方向上设置并可滑动地穿插于直顶滑座50中。直顶辅助连杆34相对内分型模具固定设置,直顶滑座50在随着连板31移动时,直顶滑座50沿着直顶辅助连杆34滑动,直顶辅助连杆34对直顶滑座50形成移动导向。当连板31上顶时,直顶辅助连杆34联动直顶滑块60左移(由高面向低面移动),从而带动直顶块10下行而与产品分离,当连板31下移时,直顶辅助连杆34联动直顶滑块60右移(由高面向低面移动),从而带动直顶块10上行重新复位以准备产品的下一次注塑。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直顶辅助连杆34与直顶滑座50之间还可以为其他的连接方式。如直顶辅助连杆34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内分型模具上,另一端与直顶滑座50可转动地连接,从而在连板31升降时,直顶辅助连杆34能够联动直顶滑座50沿连板31滑动。
脱模机构还包括直顶连杆11和斜顶连杆21,连板31通过直顶连杆11驱动直顶块10动作,连板31通过斜顶连杆21驱动斜顶块20动作。本实施例中,直顶连杆11一端与直顶块10连接,另一端与直顶滑块60连接,通过直顶滑块60、直顶滑座50与连板31形成沿第二斜面滑动配合的连接;斜顶连杆21一端与斜顶块20连接,另一端与斜顶滑块40连接,通过斜顶滑块40与连板31形成沿连板31的板面滑动配合的连接。
内分型模具还包括后模板70,后模板70上设有第一滑槽71和第二滑槽72,第一滑槽71为直顶连杆11在其中的移动形成导向,第二滑槽72为斜顶连杆21在其中的移动形成导向。在脱模动作执行的过程中后模板70的位置保持不变,通过设置第一滑槽71和第二滑槽72分别对直顶连杆11和斜顶连杆21在其中的滑动形成导向,进一步使得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具有稳定的移动方向,保证脱模效果。直顶辅助连杆34和斜顶辅助连杆33分别相对于后模板70固定,进而分别对直顶滑座50和斜顶滑块40形成导向。
直线驱动件32包括驱动部和执行部,驱动部可驱动执行部做往复直线运动,驱动部连接在后模板70上,执行部与连板31连接。后模板70设置在连板31之上,因此直线驱动件32通过上拉驱动连板31上移,通过下推驱动连板31下移。
进一步地,直线驱动件32可以为油缸,油缸具有体积小、动力强劲以及工作声噪低的优点。油缸的缸体作为驱动部,油缸的活塞杆作为执行部。直线驱动件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四个,连接在连板31的四个边角,从而为连板31提供稳定、均衡的驱动力。
上述,直线驱动件32在驱动连板31上移时,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的动作是同步的,直顶块10下行,斜顶块20沿上倾方向平移;直线驱动件32在驱动连板31下移时,直顶块10和斜顶块20的动作是同步的,直顶块10上行,斜顶块20沿下倾方向平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顶块、斜顶块和驱动组件,所述直顶块的顶面用于成型产品的部分内顶面,所述斜顶块的侧面用于成型所述产品的部分内侧面,且所述斜顶块的部分底面用于成型所述产品的部分倒扣面;
所述直顶块与所述斜顶块之间可形成第一斜面接触,所述第一斜面自所述产品的内侧壁朝向所述直顶块向上倾斜,所述直顶块与所述驱动组件形成具有第二斜面配合的可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直顶块和所述斜顶块动作时,所述直顶块相对所述第二斜面由高向低移动而与所述产品分离,所述斜顶块背离所述产品的内侧面和倒扣面平移而与产品分离,且所述斜顶块因平移而与所述直顶块的在第一斜面上所产生的分离量在所述直顶块下移方向上的移动分量不小于所述直顶块的下移量;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板和直线驱动件,所述直顶块和所述斜顶块连接在连板上,所述直线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板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直顶辅助连杆和斜顶辅助连杆;
所述连板为内分型模具的顶针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还包括直顶滑座,所述直顶块通过所述直顶滑座与所述连板连接,所述直顶滑座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板,所述直顶滑座可沿所述连板的板面滑动,所述直顶块与所述直顶滑座形成具有第二斜面配合的可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顶辅助连杆连接于所述直顶滑座,所述直线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板上移时,所述直顶辅助连杆联动所述直顶滑座相对所述连板滑动,所述直顶在所述直顶滑座上由高向低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板,所述斜顶块可沿所述连板的板面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还包括斜顶滑块,所述斜顶块通过所述斜顶滑块与所述连板形成可滑动连接;
所述斜顶辅助连杆连接于所述斜顶滑块,所述直线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板上移时,所述斜顶辅助连杆通过所述斜顶滑块联动所述斜顶块沿所述连板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还包括直顶连杆和斜顶连杆,所述连板通过所述直顶连杆驱动所述直顶块动作,所述连板通过所述斜顶连杆驱动所述斜顶块动作;
所述内分型模具还包括后模板,所述后模板上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为所述直顶连杆在其中的移动形成导向,所述第二滑槽为所述斜顶连杆在其中的移动形成导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件包括驱动部和执行部,所述驱动部可驱动所述执行部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驱动部连接在所述后模板上,所述执行部与所述连板连接。
8.内分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分型模具的脱模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66259.0A CN109910248B (zh) | 2019-05-05 | 2019-05-05 |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66259.0A CN109910248B (zh) | 2019-05-05 | 2019-05-05 |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10248A CN109910248A (zh) | 2019-06-21 |
CN109910248B true CN109910248B (zh) | 2024-12-17 |
Family
ID=66978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66259.0A Active CN109910248B (zh) | 2019-05-05 | 2019-05-05 |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1024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2416A (zh) * | 2020-02-26 | 2020-05-15 |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模具 |
CN111645278A (zh) * | 2020-06-30 | 2020-09-11 |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85775A (zh) * | 2015-07-22 | 2015-10-21 | 台州黄岩艾彼模具有限公司 | 注塑模具直顶斜滑抽芯同步组合滑块机构 |
CN106393608A (zh) * | 2016-11-15 | 2017-02-15 | 昆山鸿永盛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脱模机构 |
CN209937570U (zh) * | 2019-05-05 | 2020-01-14 |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55490A (ja) * | 2006-12-25 | 2008-07-10 |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 射出成形金型のアンダーカット形状形成機構 |
JP2014079886A (ja) * | 2012-10-12 | 2014-05-08 | Takao Sekkei Jimusho:Kk | エジェクタ装置およびこのエジェクタ装置を有する成型金型 |
CN104526992B (zh) * | 2014-12-27 | 2017-01-11 | 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模具狭窄位置倒扣的联合斜顶抽芯装置 |
CN106393602B (zh) * | 2016-08-31 | 2018-12-07 |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保险杠模具的顶出装置 |
CN206937856U (zh) * | 2017-05-26 | 2018-01-30 | 台州市凯华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注塑模具保险杠牢前模脱模机构 |
-
2019
- 2019-05-05 CN CN201910366259.0A patent/CN1099102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85775A (zh) * | 2015-07-22 | 2015-10-21 | 台州黄岩艾彼模具有限公司 | 注塑模具直顶斜滑抽芯同步组合滑块机构 |
CN106393608A (zh) * | 2016-11-15 | 2017-02-15 | 昆山鸿永盛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脱模机构 |
CN209937570U (zh) * | 2019-05-05 | 2020-01-14 |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10248A (zh) | 2019-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937570U (zh) |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 |
CN109016406B (zh) | 用于保险杠模具的顶出装置 | |
CN111703035B (zh) |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 |
CN109910248B (zh) |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 |
CN118952582B (zh) | 一种洗衣机壳体的注塑模具 | |
CN107088993B (zh) | 汽车轮护板的脱模装置 | |
CN212795716U (zh) | 一种斜顶出模具 | |
CN211662539U (zh) | 一种二次压缩注塑装置 | |
CN113211729A (zh) | 一种把手成型模具 | |
CN222406954U (zh) | 一种薄壁侧向拉弯形变脱模注塑模具 | |
CN110877439A (zh) | 一种产品顶出脱模装置及其产品顶出脱模方法 | |
CN218111585U (zh) | 一种卡扣封印的成型模具 | |
CN220562096U (zh) | 一种顶出抽芯装置及模具 | |
CN222115950U (zh) | 一种内倒扣横抽直顶脱模机构 | |
CN222645235U (zh) | 一种直顶斜顶联动式注塑模具 | |
CN220638779U (zh) | 一种注塑机的顶杆脱模机构 | |
CN222135840U (zh) | 一种便于带螺纹产品倒扣强出模的脱模结构 | |
CN220261846U (zh) | 一种塑料椅一出二高效注塑成型模具 | |
CN218429725U (zh) | 一种所占空间小的定模滑块结构 | |
CN118720090B (zh) | 一种汽车配件压铸成型机 | |
CN109291377B (zh) |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具的脱模机构 | |
CN210590346U (zh) | 注塑模具模内自动装配结构 | |
CN220904018U (zh) | 一种多滑块的抽芯结构 | |
CN222645248U (zh) | 双色前照灯配光镜模具复合斜顶机构 | |
CN220638791U (zh) | 齿条斜顶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