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23401B -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23401B
CN109823401B CN201711184805.6A CN201711184805A CN109823401B CN 109823401 B CN109823401 B CN 109823401B CN 201711184805 A CN201711184805 A CN 201711184805A CN 109823401 B CN109823401 B CN 109823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heel cover
reinforcing plate
cover inner
indepen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848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23401A (zh
Inventor
覃鹏飞
陆毅初
陈仁泽
卢堃林
谢贵山
甘博
陈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848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234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23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3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23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3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包括独悬安装板、轮罩内板上加强板和减震器加强板,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固定于所述轮罩内板上,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上部与所述轮罩内板固定连接,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与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上部与所述后侧围中板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下部与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上部与C柱上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外板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后独悬载荷的传递路径连贯,解决了独悬载荷容易在传递路径过程中在突变位置导致应力集中的问题,能够改善整车NHV性能,保证车身结构耐久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上的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车身结构由外覆盖件、梁、支柱和结构加强件构成,是承受路面底盘碰撞等载荷和传递载荷的基本系统。车身结构设计对车身的安全,耐久强度、弯曲和扭转刚度、白车身模态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车身结构设计不但影响车身的性能,也影响车身的重量和成本。
配置后独立悬架对比配置后扭力梁的车型,能改善驾驶平顺性和舒适性,但是配置后独立悬架的车身受到后独立悬架的载荷比配置后扭力梁的大很多。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对传统的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进行说明,通常减震器加强板2的下部连接到轮罩外板3,减震器加强板2的上部连接到后侧固定窗区域,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与后车架横梁14(第一后车架横梁8和第二车架横梁9)错位,独悬安装板5只连接到后大梁4的翻边,连接效果差。传统结构的后独立悬架载荷传递路径不连贯,这种传递路径没能很好的与车身骨架连接,导致后独立悬架的载荷无法很好传递到车身骨架零件上,容易在传递路径过程中在突变位置,应力集中,造成车身耐久路试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独悬载荷的传递路径连贯,解决了独悬载荷容易在传递路径过程中在突变位置导致应力集中的问题,能够改善整车NHV性能,提高整车刚度,保证车身结构耐久可靠性的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包括独悬安装板、轮罩内板上加强板和减震器加强板,轮罩内板与轮罩外板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与所述轮罩外板的连接处均与后侧围中板固定连接,减震器固定于所述独悬安装板上,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固定于所述轮罩内板上,所述减震器加强板固定于后侧围中板上,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上部与所述轮罩内板固定连接,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与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上部与所述后侧围中板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下部与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上部与C柱上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外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独悬安装板与所述轮罩内板部分重叠,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上部与所述轮罩内板焊接固定。
所述后大梁的腔体内设有后大梁加强板,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延伸至所述后大梁与所述后大梁加强板之间,所述后大梁加强板和所述后大梁均与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固定连接。
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与所述后大梁和所述后大梁加强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螺栓至少设有三个,所述螺栓在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等间隔分布。
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包括一体成型的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上部、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中部和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下部,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上部与所述后侧围中板有间隙,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中部与所述轮罩内板搭接固定。
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下部通过地板撑板与所述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地板撑板为L型板,所述地板撑板水平设置的横板与所述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地板撑板垂直设置的竖板与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下部固定连接。
所述后车架横梁包括第一后车架横梁和第二后车架横梁,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通过两块所述地板撑板分别与第一后车架横梁和第二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上部与所述C柱上加强板焊接固定。
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下部与所述后侧围中板有间隙,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外板焊接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包括独悬安装板、轮罩内板上加强板和减震器加强板,轮罩内板与轮罩外板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与所述轮罩外板的连接处均与后侧围中板固定连接,减震器固定于所述独悬安装板上,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固定于所述轮罩内板上,所述减震器加强板固定于后侧围中板上,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上部与所述轮罩内板固定连接,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与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上部与所述后侧围中板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下部与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上部与C柱上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外板固定连接。这样,由于独悬安装板是用来安装减震器的,所以独悬载荷将通过独悬安装板向车身其他部位传递,由于独悬安装板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轮罩内板与轮罩外板固定连接,轮罩外板分别与后侧围中板和减震器加强板固定连接,减震器加强板与C柱上加强板固定连接,所以后独悬载荷的第一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独悬安装板传递至轮罩内板,沿着轮罩内板传递至轮罩外板,沿着轮罩外板传递至减震器加强板,沿着减震器加强板传递至后侧围中板和C柱上加强板;由于独悬安装板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轮罩内板与后侧围中板固定连接,所以后独悬载荷的第二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独悬安装板传递至轮罩内板,沿轮罩内板传递至后侧围中板;由于独悬安装板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轮罩内板上固定有轮罩内板上加强板,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上部与后侧围中板固定连接,所以后独悬载荷的第三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独悬安装板传递至轮罩内板,从轮罩内板传递至轮罩内板上加强板,沿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传递至后侧围中板;由于独悬安装板的下部与后大梁固定连接,所以后独悬载荷的第四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独悬安装板传递至后大梁;由于独悬安装板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轮罩内板上固定有轮罩内板上加强板,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下部与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以后独悬载荷的第五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独悬安装板传递至轮罩内板,从轮罩内板传递至轮罩内板上加强板,沿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传递至后车架横梁。这样后独悬载荷传递到后侧围和后车架上,后独悬载荷的传递路径连贯,解决了独悬载荷容易在传递路径过程中在突变位置导致应力集中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后独悬安装结构的动刚度,改善整车的NHV性能,还提高了整车刚度,保证了车身结构的耐久可靠性。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具有以下优点:后独悬载荷的传递路径连贯,解决了独悬载荷容易在传递路径过程中在突变位置导致应力集中的问题,能够改善整车NHV性能,提高整车刚度,保证车身结构耐久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 现有技术的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 现有技术的内轮罩上加强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 现有技术的图1中截面A-A示意图。
图4 本发明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的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示意图。
图5 本发明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的内轮罩上加强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 本发明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的图4中截面B-B示意图。
图7 本发明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的减震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 本发明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的图7中截面C-C示意图
图号说明 1…C柱上加强板 2…减震器加强板 3…轮罩外板
4…后大梁 5…独悬安装板 6…轮罩内板上加强板
7…轮罩内板 8…第一后车架横梁 9…第二后车架横梁
10…地板撑板 11…后侧围中板 12…螺栓
13…减震器 14…后车架横梁 15…后大梁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图4至图7对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7,包括独悬安装板5、轮罩内板7上加强板6和减震器13加强板2,轮罩内板7与轮罩外板3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7与所述轮罩外板3的连接处均与后侧围中板11固定连接,减震器13固定于所述独悬安装板5上,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固定于所述轮罩内板7上,所述减震器13加强板2固定于所述后侧围中板11上,所述独悬安装板5的上部与所述轮罩内板7固定连接,所述独悬安装板5的下部与后大梁4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的上部与后侧围中板11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的下部与后车架横梁14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加强板2的上部与C柱上加强板1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加强板2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外板3固定连接。这样,由于独悬安装板5是用来安装减震器13的,所以独悬载荷将通过独悬安装板5向车身其他部位传递,由于独悬安装板5与轮罩内板7固定连接,轮罩内板7与轮罩外板3固定连接,轮罩外板3分别与后侧围中板11和减震器加强板2固定连接,减震器加强板2与C柱上加强板1固定连接,所以后独悬载荷的第一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独悬安装板5传递至轮罩内板7,沿着轮罩内板7传递至轮罩外板3,沿着轮罩外板3传递至减震器加强板2,沿着减震器加强板2传递至后侧围中板11和C柱上加强板1;由于独悬安装板5与轮罩内板7固定连接,轮罩内板7与后侧围中板11固定连接,所以后独悬载荷的第二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独悬安装板5传递至轮罩内板7,沿轮罩内板7传递至后侧围中板11;由于独悬安装板5与轮罩内板7固定连接,轮罩内板7上固定有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的上部与后侧围中板11固定连接,所以后独悬载荷的第三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独悬安装板5传递至轮罩内板7,从轮罩内板7传递至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沿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传递至后侧围中板11;由于独悬安装板5的下部与后大梁4固定连接,所以后独悬载荷的第四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独悬安装板5传递至后大梁4;由于独悬安装板5与轮罩内板7固定连接,轮罩内板7上固定有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的下部与后车架横梁14固定连接,所以后独悬载荷的第五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独悬安装板5传递至轮罩内板7,从轮罩内板7传递至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沿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传递至后车架横梁14。这样,后独悬载荷传递到后侧围和后车架上,后独悬载荷的传递路径连贯,解决了独悬载荷容易在传递路径过程中在突变位置导致应力集中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后独悬安装结构的动刚度,改善整车的NHV性能,还提高了整车刚度,保证了车身结构的耐久可靠性。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具有以下优点:后独悬载荷的传递路径连贯,解决了独悬载荷容易在传递路径过程中在突变位置导致应力集中的问题,能够改善整车NHV性能,提高整车刚度,保证车身结构耐久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独悬安装板5与所述轮罩内板7部分重叠,所述独悬安装板5的上部与所述轮罩内板7焊接固定,所述独悬安装板5的下部与所述后大梁4固定连接。这样,所述独悬安装板5与所述轮罩内板7部分重叠对所述轮罩内板7起到了支撑加强的作用,焊接固定适合于连接整体式车身结构,焊接后可保持车身的完整性,不需要增加结合件,符合汽车的轻量化要求。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后大梁4的腔体内设有后大梁加强板15,所述独悬安装板5的下部延伸至所述后大梁4与所述后大梁加强板15之间,所述后大梁加强板15和所述后大梁4均与所述独悬安装板5的下部固定连接。这样,所述独悬安装板5与后大梁4的连接面积增大,连接更加稳固。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独悬安装板5的下部与所述后大梁4和所述后大梁加强板15通过螺栓12固定连接。这样,通过螺栓12将三层板固定连接,增加了安装结构的刚度,螺纹拧紧时能产生很大的轴向力,适于载荷变化或有冲击振动,要求联接紧密或具有较大刚性的场合。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螺栓12至少设有三个,所述螺栓12在所述独悬安装板5的下部等间隔分布。这样,为了保证结构的刚度和连接的稳固,所述螺栓12的数量不宜过少。
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包括一体成型的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上部、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中部和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下部,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上部与后侧围中板11有间隙,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中部与所述轮罩内板7重叠。这样,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所述后侧围中板11和所述轮罩内板7三者之间围设有腔体,当此处受到外力挤压时,由于形成的腔体内有空气,腔体内的空气会抵抗外力,防止形变,保证了此处结构的刚度。此处腔体不宜过大,过大会影响车内空间。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下部6通过地板撑板10与所述后车架横梁14固定连接,所述地板撑板10为L型板,所述地板撑板10水平设置的横板与所述后车架横梁14固定连接,所述地板撑板10垂直设置的竖板与所述轮罩内上加强板下部固定连接。这样,由于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下部与后车架横梁14垂直设置,通过设置L型地板撑板10连接,适用于此处结构,增加了连接的紧密性和此处结构的刚度,并且零件成型容易。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后车架横梁14包括第一后车架横梁8和第二后车架横梁9,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通过两块所述地板撑板10分别与第一车架横梁8和第二车架横梁9固定连接。这样,所轮罩内板上加强板6与两个后车架横梁14固定连接,使连接更加稳固,后独悬载荷能传递到两根后车架横梁14上,传递路径流畅,传递范围更广,能避免应力集中的现象。
本发明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减震器加强板2的上部与所述C柱上加强板1焊接固定。这样,焊接固定适合于连接整体式车身结构,焊接后可保持车身的完整性,不需要增加结合件,符合汽车的轻量化要求。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减震器加强板2的下部与所述后侧围中板11有间隙,所述减震器加强板2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外板3焊接固定。这样,所述减震器加强板2、所述轮罩外板3和所述后侧围中板11三者之间围设有腔体,当此处受到外力挤压时,由于腔体内有空气,腔体内的空气会抵抗外力,防止形变,保证了此处结构的刚度。
上述仅对本发明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发明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独悬安装板、轮罩内板上加强板和减震器加强板,轮罩内板与轮罩外板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与所述轮罩外板的连接处均与后侧围中板固定连接,减震器固定于所述独悬安装板上,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固定于所述轮罩内板上,所述减震器加强板固定于后侧围中板上,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上部与所述轮罩内板固定连接,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与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上部与所述后侧围中板固定连接,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下部与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上部与C柱上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外板固定连接;
所述独悬安装板与所述轮罩内板部分重叠,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上部与所述轮罩内板焊接固定;
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包括一体成型的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上部、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中部和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下部,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上部与所述后侧围中板有间隙,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中部与所述轮罩内板搭接固定;
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下部与所述后侧围中板有间隙,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外板焊接固定;
其中,后独悬载荷的第一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所述独悬安装板传递至所述轮罩内板,沿着所述轮罩内板传递至所述轮罩外板,沿着所述轮罩外板传递至所述减震器加强板,沿着所述减震器加强板传递至所述后侧围中板和所述C柱上加强板;
后独悬载荷的第二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所述独悬安装板传递至所述轮罩内板,沿所述轮罩内板传递至所述后侧围中板;
后独悬载荷的第三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所述独悬安装板传递至所述轮罩内板,从所述轮罩内板传递至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沿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传递至所述后侧围中板;
后独悬载荷的第四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所述独悬安装板传递至所述后大梁;
后独悬载荷的第五条传递路径为:后独悬载荷从所述独悬安装板传递至所述轮罩内板,从所述轮罩内板传递至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沿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传递至所述后车架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大梁的腔体内设有后大梁加强板,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延伸至所述后大梁与所述后大梁加强板之间,所述后大梁加强板和所述后大梁均与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与所述后大梁和所述后大梁加强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至少设有三个,所述螺栓在所述独悬安装板的下部等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下部通过地板撑板与所述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地板撑板为L型板,所述地板撑板水平设置的横板与所述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地板撑板垂直设置的竖板与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的下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横梁包括第一后车架横梁和第二后车架横梁,所述轮罩内板上加强板通过两块所述地板撑板分别与第一后车架横梁和第二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加强板的上部与所述C柱上加强板焊接固定。
CN201711184805.6A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Active CN109823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4805.6A CN109823401B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4805.6A CN109823401B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3401A CN109823401A (zh) 2019-05-31
CN109823401B true CN109823401B (zh) 2024-04-26

Family

ID=6685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84805.6A Active CN109823401B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234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0823A (zh) * 2022-07-12 2022-10-25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1899A (ja) * 2003-09-05 2005-03-31 Kanto Auto Works Ltd 車両のリヤボディ構造
JP2006306135A (ja) * 2005-04-26 2006-11-0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08284936A (ja) * 2007-05-16 2008-11-27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CN201922879U (zh) * 2010-12-29 2011-08-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后减振器座的安装结构
JP2013095358A (ja) * 2011-11-04 2013-05-20 Suzuki Motor Corp リヤストラット部の補強構造
CN103847452A (zh) * 2012-12-03 2014-06-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后减振器安装结构
CN104828150A (zh) * 2014-12-02 2015-08-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轮罩的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7031731A (zh) * 2015-09-18 2017-08-1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侧部车体构造
CN207617795U (zh) * 2017-11-23 2018-07-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1899A (ja) * 2003-09-05 2005-03-31 Kanto Auto Works Ltd 車両のリヤボディ構造
JP2006306135A (ja) * 2005-04-26 2006-11-0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08284936A (ja) * 2007-05-16 2008-11-27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CN201922879U (zh) * 2010-12-29 2011-08-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后减振器座的安装结构
JP2013095358A (ja) * 2011-11-04 2013-05-20 Suzuki Motor Corp リヤストラット部の補強構造
CN103847452A (zh) * 2012-12-03 2014-06-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后减振器安装结构
CN104828150A (zh) * 2014-12-02 2015-08-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轮罩的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7031731A (zh) * 2015-09-18 2017-08-1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侧部车体构造
CN207617795U (zh) * 2017-11-23 2018-07-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3401A (zh)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3115B (zh)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CN108349539B (zh) 前副车架结构
US8714635B2 (en) Front body of vehicle
CN110341805B (zh) 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
US7390047B2 (en) Front par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S8448966B2 (en) Vehicle front shock tower
CN102971203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安装结构
CN109383633B (zh) 汽车的前部构造
US8894134B2 (en) Front body of vehicle
KR101575262B1 (ko) 쇽 업소버 하우징의 보강구조
US3517765A (en) Vehicle rear underbody structure
JP2013129221A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JP2013199206A (ja) 自動車の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201922879U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减振器座的安装结构
JP2008230421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09823401B (zh)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CN102060053B (zh) 一种汽车前部车身结构
CN207617795U (zh)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JP2012106742A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の取付構造
KR20230031731A (ko) 차량 프론트 구조
CN112441126A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KR101705155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CN1994803A (zh) 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
KR101027922B1 (ko) 서스펜션 입력점부 차체 강성 구조
CN109823396B (zh)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