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00979A - 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00979A
CN109600979A CN201811653545.7A CN201811653545A CN109600979A CN 109600979 A CN109600979 A CN 109600979A CN 201811653545 A CN201811653545 A CN 201811653545A CN 109600979 A CN109600979 A CN 109600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shaft
driving
baffle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535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永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535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009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00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0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包括支撑框体、驱动机构和多个挡板,支撑框体设置于排气口处;挡板内设置有转轴,转轴用于通过旋转带动挡板打开或者关闭;驱动端和从动端突出于挡板外,且驱动端和从动端活动设置于支撑框体上;驱动机构与驱动端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通过驱动端驱动转轴旋转;当电风扇运行时,驱动机构驱动转轴正转,转轴带动挡板打开;当电风扇停止运行时,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反转,转轴带动挡板关闭。当电风扇运行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轴正转从而带动挡板打开;当电风扇停止运行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反转从而带动挡板关闭。本装置能够在保证空气能够流通的同时,有效防止灰尘进入移动终端内部。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今的手机、平板电梯等移动终端已普遍具备通讯、支付、娱乐和照相等多种多样的功能,极大地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现代人也越来越依赖于移动终端。甚至可以说,离开移动终端,现代人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将寸步难行。
移动终端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热,而一旦其温度过高,可能会出现死机等现象,更有甚者,会造成内部元件不可修复的损坏,严重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为了防止移动终端过热,需要对其进行散热。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在机移动终端内部装有小型的电风扇,通过加速空气的流动速度来实现物理降温,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在采用电风扇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的过程中,为了使得空气能够流通,需要在移动终端外壳的对应位置开设排气口。但是,由于排气口是开放的,久而久之,就会有很多灰尘从排气口进入移动终端内部,影响移动终端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能够在保证空气能够流通的同时,有效防止灰尘进入移动终端内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内设置有用于散热的电风扇,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电风扇的位置与所述排气口的位置相对应;本装置包括支撑框体、驱动机构和多个挡板,所述支撑框体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处;
所述挡板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沿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挡板的内部,所述转轴用于通过旋转带动所述挡板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转轴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为从动端;所述驱动端和所述从动端突出于所述挡板外,且所述驱动端和所述从动端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上;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驱动端驱动所述转轴旋转;当所述电风扇运行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轴正转,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挡板打开;当所述电风扇停止运行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轴反转,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挡板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电风扇运行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轴正转从而带动挡板打开;当电风扇停止运行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反转从而带动挡板关闭。本装置能够在保证空气能够流通的同时,有效防止灰尘进入移动终端内部。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电机,一个所述第一电机对应一个所述转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电风扇运行时,各个第一电机同时工作,驱动转轴正转,转轴再带动挡板打开;当电风扇停止运行时,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反转,转轴再带动挡板关闭。通过多个第一电机,便可分别控制多个挡板的打开或者关闭,同时实现空气流通和防止灰尘进入移动终端内部。
进一步,所述驱动端上套设有齿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伸缩机构;
所述伸缩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驱动杆伸缩;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驱动齿列,所述驱动齿列与所述驱动端上的齿轮啮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杆伸缩在伸缩的过程中,驱动齿列带动驱动端的齿轮转动,从而同时带动多个挡板的打开或者关闭,实现空气流通和防止灰尘进入移动终端内部。
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螺母组件、外螺纹杆和第二电机,所述螺母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所述螺母组件上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外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杆套设于所述螺母组件内且与所述螺母组件螺纹配合,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外螺纹杆旋转,通过所述外螺纹杆与所述螺母组件螺纹配合而带动所述驱动杆伸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母组件、外螺纹杆和第二电机的配合,便能采用一个第二电机同时带动多个挡板的打开或者关闭,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进一步,所述螺母组件为带有中央螺纹孔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中央螺纹孔上;所述螺母组件活动套设在所述支撑框体的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母组件为带有中央螺纹孔的长方体结构,且螺母组件活动套设在支撑框体的内部,当第二电机带动外螺纹杆旋转时,通过长方体结构实现防止旋转的作用,螺母组件不会在支撑框体的内部发生旋转,从而把外螺纹杆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螺母组件的直线运动,实现驱动杆的伸缩。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杆的伸缩范围的限位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装置对驱动杆的伸缩范围进行限制,防止驱动杆过度伸缩而对移动终端造成损伤。
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旁边,所述限位装置为位置控制器;
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接触臂,所述位置控制器包括第一轻触开关和第二轻触开关;
当所述接触臂触碰到所述第一轻触开关或者所述第二轻触开关时,所述位置控制器向所述第二电机输出停止信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接触臂触碰到第一轻触开关和第二轻触开关时,便可触发位置控制器,此时位置控制器再向第二电机输出停止信号,第二电机根据停止信号停止工作,不再为驱动杆提供动力,驱动杆随之停止伸缩。
进一步,所述支撑框体为方形的框体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把支撑框体为方形的框体结构,使得多个转轴的驱动端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通过驱动杆带动挡板打开或者关闭。
进一步,所述挡板设置有3-8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制挡板的宽度,防止挡板在打开状态时突出于外壳。
进一步,所述挡板为铝合金挡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铝合金具有质量轻和强度高等优点,在保证本装置强度的同时,还能减轻驱动机构驱动档板的难度,使得整个装置的运行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的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中挡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中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中螺母组件与支撑框体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支撑框体1 挡板2 转轴3 驱动端31
从动端32 齿轮33 驱动杆4 驱动齿列41
接触臂42 伸缩机构5 螺母组件51 外螺纹杆52
第二电机53 中央螺纹孔511 位置控制器6 第一轻触开关61
第二轻触开关62 -- --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
参照图1至6,图1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的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中挡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中驱动机构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中螺母组件与支撑框体的配合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所适用的移动终端内设置有用于散热的电风扇,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电风扇的位置与所述排气口的位置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电风扇的位置与排气口的位置相对应,即排气口位于电风扇的外面,电风扇所带动的空气能够直接通过排气口进出移动终端的外壳。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包括支撑框体1、驱动机构和多个挡板2,所述支撑框体1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处。在本技术方案中,支撑框体1的作用在于把本装置安装在排气口内。
如图3所示,所述挡板2内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沿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挡板2的内部,所述转轴3用于通过旋转带动所述挡板2打开或者关闭。具体工作时,由于转轴3固定设置在挡板2的内部,当转轴3发生旋转时,挡板2会随着转轴3旋转。在挡板2旋转的过程中,只要调整其角度,便可实现打开或者关闭。如图1所示,当挡板2旋转到一定角度,挡板2就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就可结合电风扇对移动终端进行物理降温;如图2所示,当挡板2旋转到另一定角度,挡板2就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就可防止灰尘进入移动终端内部。
如图3所示,为了使得转轴3能够发生旋转,所述转轴3的一端为驱动端31,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为从动端32;所述驱动端31和所述从动端32突出于所述挡板2外,且所述驱动端31和所述从动端32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1上。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端31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驱动端31驱动所述转轴3旋转。为了把挡板2设置在支撑框体1上,可在支撑框体1的一边设置有安装通孔,而支撑框体1的另一边则设置有凹点。把转轴3的从动端32嵌套入支撑框体1上的凹点内,再把转轴3的驱动端31穿过支撑框体1的上的安装通孔,如此一来,便可把挡板2设置在支撑框体1上。此时,驱动机构驱动突出于安装通孔的驱动端31,便可驱动转轴3旋转。
具体工作时,可根据电风扇的状态来控制驱动机构的状态。一方面,当所述电风扇运行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轴3正转,所述转轴3带动所述挡板2打开;此时,电风扇会带动空气从排气口进出移动终端的外壳,从而带走移动终端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防止移动终端运行异常,保护移动终端的内部元件不因过热而受到损坏。另一方面,当所述电风扇停止运行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轴3反转,所述转轴3带动所述挡板2关闭;此时,多个挡板2完成遮蔽了排气口,有效防止灰尘进入移动终端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驱动转轴3旋转,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电机,一个所述第一电机对应一个所述转轴3,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端3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的数量与转轴3的数量和第一电机数量相等,一个第一电机对应一个转轴3,而一个转轴3对应一个挡板2。
具体工作时,当电风扇运行时,第一电机工作并发生正转,驱动转轴3旋转,转轴3再带动挡板2打开;当电风扇停止运行时,第一电机工作并发生反转,驱动转轴3旋转,转轴3再带动挡板2关闭。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端31上套设有齿轮3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4和伸缩机构5;所述伸缩机构5设置于所述驱动杆4的一端,所述伸缩机构5用于带动所述驱动杆4伸缩;所述驱动杆4上设置有驱动齿列41,所述驱动齿列41与所述驱动端31上的齿轮33啮合。
具体工作时,伸缩机构5带动驱动杆4伸缩,驱动杆4在伸缩的过程中,驱动齿列41也会随之运动,而由于驱动齿列41与驱动端31上的齿轮33啮合,因此,驱动杆4便可带动驱动端31上的齿轮33转动,从而带动挡板2打开或者关闭。在此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杆4一次性控制多个挡板2的运动,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的优点。
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地,为了带动驱动杆4伸缩,所述伸缩机构5包括螺母组件51、外螺纹杆52和第二电机53,所述螺母组件51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杆4的一端,所述螺母组件51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电机53的输出端与所述外螺纹杆52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杆52套设于所述螺母组件51内且与所述螺母组件51螺纹配合,所述第二电机53带动所述外螺纹杆52旋转,通过所述外螺纹杆52与所述螺母组件51螺纹配合而带动所述驱动杆4伸缩。
具体工作时,第二电机53的输出端带动外螺纹杆52旋转,而由于外螺纹杆52与螺母组件51螺纹配合,只要防止螺母组件51随着外螺纹杆52转动,外螺纹杆52在旋转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带动螺母组件51沿着外螺纹杆52的长度方向伸缩,从而通过驱动齿列41与驱动端31上的齿轮33一次性控制多个挡板2的打开或者关闭。
总的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外螺纹杆52与螺母组件51之间的配合关系类似于丝杆,其目的都是将外螺纹杆52的回转运动转化为螺母组件51的直线运动。
如图6所示,为了防止螺母组件51随着外螺纹杆52转动,所述螺母组件51为带有中央螺纹孔511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中央螺纹孔511上;所述螺母组件51活动套设在所述支撑框体1的内部。
具体地,可在支撑框体1的一个竖边的内部开设有方形空腔,而螺母组件51、外螺纹杆52、第二电机53和驱动杆4均活动套设在方形空腔内。当第二电机53带动外螺纹杆52旋转时,由于螺母组件51为长方体结构且套设在方形空腔内,第二电机53带动外螺纹杆52旋转时,通过长方体结构实现防止旋转的作用,螺母组件51不会在支撑框体1的内部发生旋转,从而把外螺纹杆5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螺母组件51的直线运动,实现驱动杆4的伸缩。
优选地,本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杆4的伸缩范围的限位装置。通过限位装置对驱动杆4的伸缩范围进行限制,防止驱动杆4过度伸缩而对移动终端造成损伤。具体地,限位装置可设置为机械式,也可设置为电子式。
更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杆4的旁边,所述限位装置为位置控制器6;所述驱动杆4上设置有接触臂42,所述位置控制器6包括第一轻触开关61和第二轻触开关62;当所述接触臂42触碰到所述第一轻触开关61或者所述第二轻触开关62时,所述位置控制器6向所述第二电机53输出停止信号。
在第二电机53带动驱动杆4伸缩的过程中,当驱动杆4伸缩到极限位置时,接触臂42触碰到第一轻触开关61或者第二轻触开关62,此时便可触发位置控制器6,位置控制器6再向第二电机53输出停止信号,第二电机53根据停止信号停止工作,不再为驱动杆4提供动力,驱动杆4随之停止伸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53对力矩转速要求不高,重点在于限制其体积,使之能够装配在移动终端上,只需订制合适尺寸的电机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支撑框体1为方形的框体结构。
在本装置中,驱动端31和从动端32突出于挡板2外,且驱动端31和从动端32活动设置于支撑框体1上,因此,若支撑框体1为圆形的框体结构,各个挡板2的长度就需要各有长短才能安装在支撑框体1,难以通过带有驱动齿列41的驱动杆4一并驱动多个挡板2旋转。而把支撑框体1为方形的框体结构,一方面各个挡板2的长度相同,结构更加合理,另一方面也可使得多个转轴3的驱动端31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通过驱动杆4带动挡板2打开或者关闭。
当挡板2关闭时,便会盖合在排气口上,此时挡板2不会突出于移动终端的外壳;而当挡板2打开时,挡板2便有可能突出于移动终端的外壳。当挡板2突出于移动终端的外壳时,一旦用户操作失误,就会对突出于移动终端外壳的挡板2造成损坏,更严重地,甚至移动终端造成损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发明中,所述挡板2设置有3-8个。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有3个档板。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限制挡板2的宽度,防止挡板2在打开状态时突出于外壳。
优选地,所述挡板2为铝合金挡板2。铝合金具有质量轻和强度高等优点,在保证本装置强度的同时,还能减轻驱动机构驱动档板的难度,使得整个装置的运行更加顺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通过本装置可实现:当电风扇运行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轴3正转从而带动挡板2打开;当电风扇停止运行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轴3反转从而带动挡板2关闭。本装置能够在保证空气能够流通的同时,有效防止灰尘进入移动终端内部。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内设置有用于散热的电风扇,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电风扇的位置与所述排气口的位置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体、驱动机构和多个挡板,所述支撑框体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处;
所述挡板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沿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挡板的内部,所述转轴用于通过旋转带动所述挡板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转轴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为从动端;所述驱动端和所述从动端突出于所述挡板外,且所述驱动端和所述从动端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上;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驱动端驱动所述转轴旋转;当所述电风扇运行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轴正转,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挡板打开;当所述电风扇停止运行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轴反转,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挡板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电机,一个所述第一电机对应一个所述转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上套设有齿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伸缩机构;
所述伸缩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驱动杆伸缩;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驱动齿列,所述驱动齿列与所述驱动端上的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螺母组件、外螺纹杆和第二电机,所述螺母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所述螺母组件上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外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杆套设于所述螺母组件内且与所述螺母组件螺纹配合,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外螺纹杆旋转,通过所述外螺纹杆与所述螺母组件螺纹配合而带动所述驱动杆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组件为带有中央螺纹孔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中央螺纹孔上;所述螺母组件活动套设在所述支撑框体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杆的伸缩范围的限位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旁边,所述限位装置为位置控制器;
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接触臂,所述位置控制器包括第一轻触开关和第二轻触开关;
当所述接触臂触碰到所述第一轻触开关或者所述第二轻触开关时,所述位置控制器向所述第二电机输出停止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体为方形的框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置有3-8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铝合金挡板。
CN201811653545.7A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 Pending CN109600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3545.7A CN109600979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3545.7A CN109600979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0979A true CN109600979A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65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53545.7A Pending CN109600979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0097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1618A (zh) * 2019-05-30 2019-08-3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526643A (zh) * 2020-12-19 2021-03-19 河南安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雨量器收集口自动遮挡装置
CN112954094A (zh) * 2021-03-01 2021-06-11 安徽新纶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效果好的手机喇叭防尘网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6479A (zh) * 2013-03-28 2014-10-0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镜筒滑块、聚焦镜头、图像采集设备、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204518261U (zh) * 2015-03-31 2015-07-29 广州卓腾科技有限公司 可升降式一体机
CN107481633A (zh) * 2017-10-22 2017-12-15 陈丽珍 一种六画面轮换显示广告的转动定位装置
CN207589345U (zh) * 2017-12-20 2018-07-06 纬创资通(成都)有限公司 防尘机构及具有防尘机构的电子装置
CN208175222U (zh) * 2018-05-24 2018-11-30 龙海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驱动控制器
CN108932042A (zh) * 2018-06-26 2018-12-04 芜湖广智天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硬件用散热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6479A (zh) * 2013-03-28 2014-10-0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镜筒滑块、聚焦镜头、图像采集设备、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204518261U (zh) * 2015-03-31 2015-07-29 广州卓腾科技有限公司 可升降式一体机
CN107481633A (zh) * 2017-10-22 2017-12-15 陈丽珍 一种六画面轮换显示广告的转动定位装置
CN207589345U (zh) * 2017-12-20 2018-07-06 纬创资通(成都)有限公司 防尘机构及具有防尘机构的电子装置
CN208175222U (zh) * 2018-05-24 2018-11-30 龙海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驱动控制器
CN108932042A (zh) * 2018-06-26 2018-12-04 芜湖广智天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硬件用散热箱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1618A (zh) * 2019-05-30 2019-08-3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191618B (zh) * 2019-05-30 2021-07-2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526643A (zh) * 2020-12-19 2021-03-19 河南安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雨量器收集口自动遮挡装置
CN112954094A (zh) * 2021-03-01 2021-06-11 安徽新纶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效果好的手机喇叭防尘网
CN112954094B (zh) * 2021-03-01 2023-12-19 安徽新纶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效果好的手机喇叭防尘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00979A (zh) 一种移动终端防尘出风装置
CN209845508U (zh) 一种发电厂用的热控智能柜
CN105423522A (zh) 一种导风板推出机构及空调器
CN208675661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的散热机构
CN208352813U (zh) 一种智能散热保护装置
CN20381055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588188A (zh) 一种可旋转送风的空调器
CN110797777A (zh) 一种电开关控制柜专用安装箱
CN108180613A (zh) 一种空调器风道组件与空调器
CN105135525B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207963086U (zh) 一种空调器风道组件与空调器
CN205014492U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108019345A (zh) 一种柴油机水泵机组控制装置
CN212278683U (zh) 一种安全智能变频器机柜
CN116404535A (zh) 一种具有可再生式防潮保护机构的风电箱变智能监控单元
CN208779512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油网结构
CN210958205U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软启动器
CN210463492U (zh) 一种进风口防尘装置及空调
CN106826908A (zh) 具有可运动头部的机器人
CN212163199U (zh) 一种风扇电机控制装置
CN209512349U (zh) 一种化工生产冷却装置
CN208577753U (zh) 一种高炉炉顶热成像装置
CN207437416U (zh) 一种节能电风扇
CN213176136U (zh) 一种风扇电机摆动限位装置
CN118935579B (zh) 一种智能实验室通风灭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