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7806A - 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7806A
CN109537806A CN201811389363.3A CN201811389363A CN109537806A CN 109537806 A CN109537806 A CN 109537806A CN 201811389363 A CN201811389363 A CN 201811389363A CN 109537806 A CN109537806 A CN 109537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rectangular body
prefabricated
cast
body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893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昀
钱慧超
王城泉
李天祺
周杭飞
向前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3893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378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37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7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29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built-up from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e. composite structures
    • E04C3/293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built-up from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e. composite structures the materials being steel and 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属于建筑技术领域以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部分预制组合梁含有型钢、预制长方体混凝土、位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上方的现浇长方体混凝土以及位于型钢外部且部分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部分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的钢筋骨架,既结合了现浇式型钢‑混凝土梁(承载力强、延性高、抗震性能好)与预制混凝土梁(施工方便、建造速度快、节约劳动力)的优点,又很好的规避了现有部分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梁预制部分和现浇两部分粘结不佳、抗剪力弱、整体性能较弱的缺陷,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符合当前建筑工业化的趋势。

Description

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属于建筑技术领域以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浇式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是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一种常见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在混凝土中配置型钢,由于在型钢的约束下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力状态,同时,型钢被混凝土包裹着不易发生屈曲,使得这种组合方式能有效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延性和抗震性能,因此,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可以在大跨度结构、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中应用。
但是,由于节点连接较复杂且工序冗杂,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施工困难、建造速度慢、需花费大量劳动力且经济成本较高等缺陷,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组合梁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其可工厂预制、现场连接,有着施工方便、建造速度快、节约劳动力等优点,且由于其使用的构件可在工厂生产,质量比较有保证,还能减少现场的支模、拆模的施工工序,有效减少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因此,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使用预制混凝土结构。
但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相对现浇式型钢-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较差,不少专家对其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提出质疑。
而日本学者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组合梁和现浇式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使得组合梁既具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施工方便、节约人力与成本的优势,又具有现浇式型钢-混凝土梁承载能力强、延性好的优势。
但是,这种梁的混凝土由于存在预制和现浇两部分,两部分混凝土很难协同工作,易导致两部分混凝土发生滑移破坏,大大降低了结构的承载力。
因此,急需找到一种新的可解决现有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两部分混凝土粘结不佳、抗剪力弱、整体性能较弱问题的组合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其既结合了型钢-混凝土梁(承载力强、延性高、抗震性能好)与预制混凝土梁(施工方便、建造速度快、节约劳动力)的优点,又很好的规避了现有部分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梁预制部分和现浇两部分粘结不佳、抗剪力弱、整体性能较弱的缺陷,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符合当前建筑工业化的趋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所述组合梁包含型钢1、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位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上方的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以及位于型钢1外部且部分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部分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钢筋骨架4;
所述型钢1含有上翼缘板5、下翼缘板6、连接上翼缘板5与下翼缘板6的若干腹板7、位于下翼缘板6靠近钢筋骨架4的两端的栓钉8;
所述钢筋骨架4含有四根或四根以上平行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长度方向的纵筋9、若干垂直于下翼缘板6且围绕于纵筋9的封闭式箍筋10以及若干垂直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长度方向且通过抗剪连接件12连接于上翼缘板5上方的贯通钢筋11;
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与腹板7平行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底面形成夹角13;所述夹角13处通过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的预埋件14连接有角钢15;所述角钢15的两条边分别紧贴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与腹板7平行的侧面以及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底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以及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材料可为玻璃轻石混凝土、陶粒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玻璃轻石混凝土记载于公开号为CN108585682A的专利申请文本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的材料为普通混凝土;所述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材料为玻璃轻石混凝土混凝土。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的顶面和底面均平行于下翼缘板6。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顶面和底面均平行于下翼缘板6。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翼缘板5平行于下翼缘板6。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翼缘板6的长度长于上翼缘板5。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腹板7垂直于下翼缘板6。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腹板7为波纹板。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腹板7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腹板7可将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上翼缘板5、下翼缘板6、封闭式箍筋10以及贯通钢筋11一分为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栓钉8垂直于下翼缘板6。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栓钉8焊接于下翼缘板6且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栓钉8在下翼缘板6上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长度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纵筋9与封闭式箍筋10均部分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部分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所述贯通钢筋11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闭式箍筋10为圆角矩形;所述纵筋9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纵筋9分别位于封闭式箍筋10的内角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贯通钢筋11的长度长于上翼缘板5。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剪连接件12为燕尾槽抗剪连接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13为90°。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纵筋9与封闭式箍筋10进行绑扎,形成部分钢筋骨架4,将部分钢筋骨架4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腹板7焊接于上翼缘板5与下翼缘板6之间,在上翼缘板5上方焊接抗剪连接件12,在下翼缘板6下方焊接栓钉8,得到型钢1,将型钢1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预埋件14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混凝土浇筑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角钢15焊接至预埋件14处,得到预制件;将预制件运送至施工现场,将预制件放入按照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制作的模板中,将贯通钢筋11插入抗剪连接件12中,将将混凝土浇筑于按照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制作的模板中,得到完成件。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或上述施工方法在建筑方面的应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部分预制组合梁既结合了现浇式型钢-混凝土梁(承载力强、延性高、抗震性能好)与预制混凝土梁(施工方便、建造速度快、节约劳动力)的优点,又很好的规避了现有部分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梁预制部分和现浇两部分粘结不佳、抗剪力弱、整体性能较弱的缺陷,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符合当前建筑工业化的趋势;
(2)当本发明部分预制组合梁的跨度为2500mm、T型截面的尺寸为200mm×300mm×800mm×100mm时,其极限抗弯承载能力可达208.4kN·m左右,而重量仅有658.9kg,性能极佳;
(3)本发明的部分预制组合梁充分发挥了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能,将型钢包裹在混凝土中,以减少型钢发生横向屈曲的可能性并增加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和延性,达到降低组合梁高度的目的;
(4)本发明的部分预制组合梁使用栓钉以及连接有贯通钢筋的抗剪连接件以增加预制混凝土以及现浇混凝土两个界面的粘结,保证两部分混凝土共同工作,确保组合梁的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
(5)本发明的部分预制组合梁使用的纵筋以及封闭式箍筋贯穿预制混凝土以及现浇混凝土,以增加预制混凝土以及现浇混凝土两个界面的粘结,保证两部分混凝土共同工作,确保组合梁的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同时,本发明预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纵筋可采用预应力筋,以应用于大跨度结构;
(6)本发明的部分预制组合梁在上翼缘板上方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了贯通钢筋,由贯通钢筋与浇混凝土翼缘板共同抵抗纵向剪力,大大提高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和延性,同时,贯通钢筋可作为混凝土翼缘板的受力钢筋;
(7)本发明的部分预制组合梁在预制长方体混凝土上通过预埋件焊接了角钢以作为现浇混凝土的模板,同时,对翼缘板起支撑作用,既方便施工,也可组合梁提高承载力;
(8)本发明部分预制组合梁的现浇部分可选择用轻质混凝土,如玻璃轻石混凝土进行浇制,进一步减轻结构自重且不影响其结构性能;
(9)本发明的部分预制组合梁使用的腹板为波纹板,抗剪强度较大,因此,现浇部分可选择用轻质混凝土,如玻璃轻石混凝土进行浇制,进一步减轻结构自重且不影响其结构性能,特别适合应用于高层建筑;
(10)由于上翼缘板所受应力较小,本发明的部分预制组合梁可将型钢的上下翼缘板进行不对称设计,使下翼缘板长于上翼缘板,以充分发挥材料性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其中,1型钢、2预制长方体混凝土、3现浇长方体混凝土、4钢筋骨架、5上翼缘板、6下翼缘板、7腹板、8栓钉、9纵筋、10封闭式箍筋、11贯通钢筋、12抗剪连接件、13夹角、14预埋件以及15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玻璃轻石混凝土记载于公开号为CN108585682A的专利申请文本中,每1m3所述混凝土中含有玻璃轻石400kg~500kg、砂子700kg~750kg、凝胶材料445kg~555kg、水160kg~200kg以及减水剂4.8kg。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检测方法如下:
抗弯承载能力检测方法:
对简支组合梁试件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采用两点对称加载方式,采用50t级别油压千斤顶进行加载,并通过分配梁将荷载传递至试件的两个加载点处,在千斤顶处安装力传感器,其量程为100t,用来测量梁受到的荷载值;
试验采用分级加载,在梁开裂前,荷载每级增加5kN,组合梁开裂后直到破坏荷载改为每级10kN,每级荷载持续时间约为10min,混凝土翼缘板压碎时加载结束;
将位移计布置在跨中和加载点处以量测梁在纯弯段的位移,将应变片分别布置在试件跨中和加载点截面的型钢、纵筋以及混凝土上;
其中,在跨中截面和加载点截面的型钢的上翼缘板上表面等距布置五个应变片,在跨中截面和加载点截面的型钢的下翼缘板下表面等距布置五个应变片,在跨中截面和加载点截面的型钢的波纹侧板两侧沿高度方向等距布置五个应变片,在跨中截面和加载点截面的受拉纵筋和受压纵筋均布置一个应变片,同时,在跨中截面和加载点截面的预制部分混凝土的两侧边均等距布置五个应变片,底边等距布置3个应变片,在跨中截面的现浇混凝土的翼缘板顶部等距布置五个应变片,两侧边各等距布置一个应变片。
重量检测方法:
采用估算方式计算组合梁的重量,即先用容重乘以体积算出各部分材料的重量,再将各部分材料的重量累加得到组合梁的总重量;
其中,普通混凝土的容重为2400kg/m3,玻璃轻石混凝土的容重为1800kg/m3,钢材的容重为7850kg/m3
实施例1:本发明的“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
如图1-2,本发明提供的“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含有型钢1、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位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上方的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以及位于型钢1外部且部分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部分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钢筋骨架4;
所述型钢1含有上翼缘板5、下翼缘板6、连接上翼缘板5与下翼缘板6的若干腹板7、位于下翼缘板6靠近钢筋骨架4的两端的栓钉8;
所述钢筋骨架4含有四根或四根以上平行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长度方向的纵筋9、若干垂直于下翼缘板6且围绕于纵筋9的封闭式箍筋10以及若干垂直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长度方向且通过抗剪连接件12连接于上翼缘板5上方的贯通钢筋11;
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与腹板7平行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底面形成夹角13;所述夹角13处通过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的预埋件14连接有角钢15;所述角钢15的两条边分别紧贴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与腹板7平行的侧面以及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底面。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以及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材料可为玻璃轻石混凝土、陶粒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的材料为普通混凝土;所述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材料为玻璃轻石混凝土混凝土。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的顶面和底面均平行于下翼缘板6。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顶面和底面均平行于下翼缘板6。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上翼缘板5平行于下翼缘板6。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下翼缘板6的长度长于上翼缘板5。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腹板7垂直于下翼缘板6。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腹板7为波纹板。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腹板7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腹板7可将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上翼缘板5、下翼缘板6、封闭式箍筋10以及贯通钢筋11一分为二。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栓钉8垂直于下翼缘板6。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栓钉8焊接于下翼缘板6且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栓钉8在下翼缘板6上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长度方向。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纵筋9与封闭式箍筋10均部分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部分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所述贯通钢筋11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封闭式箍筋10为圆角矩形;所述纵筋9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纵筋9分别位于封闭式箍筋10的内角处。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贯通钢筋11的长度长于上翼缘板5。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抗剪连接件12为燕尾槽抗剪连接件。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夹角13为90°。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纵筋9与封闭式箍筋10进行绑扎,形成部分钢筋骨架4,将部分钢筋骨架4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腹板7焊接于上翼缘板5与下翼缘板6之间,在上翼缘板5上方焊接抗剪连接件12,在下翼缘板6下方焊接栓钉8,得到型钢1,将型钢1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预埋件14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混凝土浇筑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角钢15焊接至预埋件14处,得到预制件;将预制件运送至施工现场,将预制件放入按照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制作的模板中,将贯通钢筋11插入抗剪连接件12中,将将混凝土浇筑于按照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制作的模板中,得到完成件。
实施例2:本发明“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的施工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将纵筋9与封闭式箍筋10进行绑扎,形成部分钢筋骨架4,将部分钢筋骨架4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
(2)将腹板7焊接于上翼缘板5与下翼缘板6之间,在上翼缘板5上方焊接抗剪连接件12,在下翼缘板6下方焊接栓钉8,得到型钢1,将型钢1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
(3)将预埋件14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混凝土浇筑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角钢15焊接至预埋件14处,得到预制件;
(4)将预制件运送至施工现场,将预制件放入按照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制作的模板中,将贯通钢筋11插入抗剪连接件12中,将将混凝土浇筑于按照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制作的模板中,得到完成件。
实施例3:本发明“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的检测
选取上翼缘板的尺寸为80×6,下翼缘板的尺寸为100×8,波纹测板的高度为160mm,规格为W94×20×2,燕尾槽钢板抗剪连接件的尺寸为25×4,钢板均采用Q345,纵筋的直径均为18mm、采用HRB335钢筋,封闭式箍筋的直径为6mm、采用HPB300钢筋,贯通钢筋的直径为8mm、采用HRB335钢筋,栓钉的直径为12mm,预埋件尺寸为15×2,角钢尺寸为25×3,预制混凝土采用C40普通混凝土,现浇混凝土采用玻璃轻石混凝土。
按实施例1-2,制备得到本发明的新型部分预制组合梁,组合梁的跨度为2500mm,T型截面组合梁的全截面尺寸为200mm×300mm×800mm×100mm。
根据上述抗弯承载力检测方法测量其极限抗弯承载能力以及重量,检测结果为:极限抗弯承载能力为208.4kN·m、重量为658.9kg。
实施例4:现浇式“T型”组合梁的施工方法及检测
具体步骤如下:
选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材料;
将纵筋与封闭式箍筋进行绑扎,形成部分钢筋骨架,将部分钢筋骨架按设计距离置于T型梁的模板中;将腹板焊接于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在上翼缘板上方焊接抗剪连接件,在下翼缘板下方焊接栓钉,得到型钢,将型钢按设计距离置于T型梁的模板中,将贯通钢筋插入抗剪连接件中,再将混凝土浇筑于T型梁的模板中,得到现浇式“T型”组合梁。
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混凝土部分全部为现浇且混凝土全采用C40普通混凝土。
按上述实施方案,制备得到现浇式“T型”组合梁,组合梁的跨度为2500mm,T型截面组合梁的全截面尺寸为200mm×300mm×800mm×100mm。
根据上述抗弯承载力检测方法测量其极限抗弯承载能力以及重量,检测结果为:极限抗弯承载能力为221.3kN·m、重量为778.9kg。
从实施例3-4可以看出:本发明组合梁的抗弯承载能力与普通全现浇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相差不大,且在试验中观察到两个混凝土界面无滑移,证明本发明提出的新型组合梁的两部分混凝土能协同工作,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且比普通的全现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有更多的优点。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梁包含型钢(1)、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位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上方的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以及位于型钢(1)外部且部分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部分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钢筋骨架(4);
所述型钢(1)含有上翼缘板(5)、下翼缘板(6)、连接上翼缘板(5)与下翼缘板(6)的若干腹板(7)、位于下翼缘板(6)靠近钢筋骨架(4)的两端的栓钉(8);
所述钢筋骨架(4)含有四根或四根以上平行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长度方向的纵筋(9)、若干垂直于下翼缘板(6)且围绕于纵筋(9)的封闭式箍筋(10)以及若干垂直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长度方向且通过抗剪连接件(12)连接于上翼缘板(5)上方的贯通钢筋(11);
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与腹板(7)平行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底面形成夹角(13);所述夹角(13)处通过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的预埋件(14)连接有角钢(15);所述角钢(15)的两条边分别紧贴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与腹板(7)平行的侧面以及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以及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材料可为玻璃轻石混凝土、陶粒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的材料为普通混凝土;所述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的材料为玻璃轻石混凝土。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7)为波纹板。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7)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腹板(7)可将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上翼缘板(5)、下翼缘板(6)、封闭式箍筋(10)以及贯通钢筋(11)一分为二。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栓钉(8)焊接于下翼缘板(6)且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9)与封闭式箍筋(10)均部分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部分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所述贯通钢筋(11)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箍筋(10)为圆角矩形;所述纵筋(9)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纵筋(9)分别位于封闭式箍筋(10)的内角处。
9.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纵筋(9)与封闭式箍筋(10)进行绑扎,形成部分钢筋骨架(4),将部分钢筋骨架(4)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腹板(7)焊接于上翼缘板(5)与下翼缘板(6)之间,在上翼缘板(5)上方焊接抗剪连接件(12),在下翼缘板(6)下方焊接栓钉(8),得到型钢(1),将型钢(1)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预埋件(14)按设计距离置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混凝土浇筑于按照预制长方体混凝土(2)制作的模板中,将角钢(15)焊接至预埋件(14)处,得到预制件;将预制件运送至施工现场,将预制件放入按照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制作的模板中,将贯通钢筋(11)插入抗剪连接件(12)中,将将混凝土浇筑于按照现浇长方体混凝土(3)制作的模板中,得到完成件。
10.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或权利要求9所述施工方法在建筑方面的应用。
CN201811389363.3A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 Pending CN1095378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9363.3A CN109537806A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9363.3A CN109537806A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7806A true CN109537806A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48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89363.3A Pending CN109537806A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780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0717A (zh) * 2020-08-03 2020-12-04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钢-混凝土复合销组合梁
CN112031230A (zh) * 2020-09-04 2020-12-04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界面抗剪键连接构造
CN114934632A (zh) * 2022-05-24 2022-08-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部分预制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1747A (ja) * 1992-05-08 1993-11-22 Mitsui Constr Co Ltd 柱・梁構造
DE19712105A1 (de) * 1997-02-24 1998-09-03 D & W Stahl Und Anlagenbau Gmb Verbundbaudecke für Hochbauten
CN203547017U (zh) * 2013-10-22 2014-04-16 湖北弘毅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工字型钢混凝土叠合梁
CN205171829U (zh) * 2015-06-26 2016-04-20 上海瑞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自定位内置钢筋u型复合梁
CN106284840A (zh) * 2016-09-22 2017-01-04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二次浇注钢构架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6328952U (zh) * 2016-12-31 2017-07-14 河北工程大学 混合抗剪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1747A (ja) * 1992-05-08 1993-11-22 Mitsui Constr Co Ltd 柱・梁構造
DE19712105A1 (de) * 1997-02-24 1998-09-03 D & W Stahl Und Anlagenbau Gmb Verbundbaudecke für Hochbauten
CN203547017U (zh) * 2013-10-22 2014-04-16 湖北弘毅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工字型钢混凝土叠合梁
CN205171829U (zh) * 2015-06-26 2016-04-20 上海瑞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自定位内置钢筋u型复合梁
CN106284840A (zh) * 2016-09-22 2017-01-04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二次浇注钢构架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6328952U (zh) * 2016-12-31 2017-07-14 河北工程大学 混合抗剪连接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0717A (zh) * 2020-08-03 2020-12-04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钢-混凝土复合销组合梁
CN112031230A (zh) * 2020-09-04 2020-12-04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界面抗剪键连接构造
CN112031230B (zh) * 2020-09-04 2023-03-07 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界面抗剪键连接构造
CN114934632A (zh) * 2022-05-24 2022-08-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部分预制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2159B (zh) 一种施加预应力的钢管整体桁架及其施工方法
CN106894523A (zh) 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104612133B (zh) 一种玻璃纤维筋与钢筋混合配筋的混凝土预制桩
CN101457548A (zh) 圆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楼盖连接的节点及制作方法
CN108487453B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101982629A (zh) 一种装配式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
CN103485287B (zh) 混凝土框架箱涵施工中的预应力应用方法
Ataei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deconstructable flush end plate composite joints to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CN109537806A (zh) 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
CN110106972A (zh)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及土柱之间或其与钢梁的连接方法
CN209179321U (zh) 一种“t型”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Wang et al. 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joints with new-type section steel under cyclic loading
CN201406767Y (zh) 用于圆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楼盖连接的节点
W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and design approach on 3D printed concrete walls under eccentric axial compression
Yu et al. Study on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PVC-CFRP confined concrete column-RC beam exterior joint with core steel tube
CN109537804A (zh) 一种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4728528U (zh) 多腔体工字形外包钢板剪力墙
Elmapruk Shear strength of partially grouted squat masonry shear walls
CN200999389Y (zh) 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
CN209261052U (zh) 一种装配式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CN105625571B (zh) 一种采用中强预应力筋的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
CN221030828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暗柱模壳剪力墙
CN109537805A (zh) 一种“t型”部分预制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37807A (zh) 一种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18714108U (zh) 一种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