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19091A - 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及楼宇系统的运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及楼宇系统的运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19091A CN109519091A CN201811395844.5A CN201811395844A CN109519091A CN 109519091 A CN109519091 A CN 109519091A CN 201811395844 A CN201811395844 A CN 201811395844A CN 109519091 A CN109519091 A CN 1095190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 building
- photovoltaic
- layer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612—Evacuated glazing un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8—Curtain wal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7—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heat or sound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 E06B3/6707—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heat or sound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creased acoustical insula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7—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heat or sound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 E06B3/6715—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heat or sound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creased thermal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 E06B3/6722—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heat or sound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creased thermal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with adjustable passage of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现有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设备层,避难层,停车场、图书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火车站、车站、水上客运中心、航站楼局部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通过新的广告分润,太阳能玻璃的发电价值,温变玻璃、隔音玻璃整体的节能效应,以及形象展示的提升,给城市智慧化建设乃至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带来相等的使用价值。形成固定年限的成本回收期分摊场地使用的费用,以及消弥场地预期的年增长租金风险,在开放性的用户需求间,形成展示、日常需求、绿化、服务的全链商务模式,从而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降低等方面,形成成本管控,营运成本收益预期可得;从而形成已建建筑使用数据分析,推动新材料的定制化生产服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及楼宇系统的运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的发展,建筑构建了城市的天际线,更具标志性的城市形象。
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修订版)规定,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规定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 人/m2设计。
而部分建筑按照一级负荷供电,则需双路电源供电,以及消防负荷、应急照明、疏散指示、主楼电梯、地下层排污泵、变频供水泵、计算机、机械停车、宴会厅用电、厨房部分动力、高级客房照明、航空障碍灯、停机坪、通信、安保监控、广播也涉及双路电源供电保障。通常情况,涉及建筑储能或者应急电源,涵括发电柴油机组使用保障。
而在另一层面,楼宇建造成本,与运营成本的递增;带来了租金的上涨,造成一定程度已建成的体育馆、会展中心场地使用效率的不足或闲置,上海,摩天高楼的空置率也通常在25%-30%之间浮动。超高层用电负荷装机容量密度值应该在110~130VA/m²。考虑建筑高度及供电半径的要求,150米~200米以下仅在地下设置变配电室,200米以上应在建筑中间避难层设置高区变配电室。在今天,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空调用电量占比45~50%,室内用电35~40%,公用电费支出10%。根据时段分析,据调查显示办公大楼在非办公时间所消耗的电能占总消耗的40%,在办公时间内也有约30%的电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我国现行峰谷分时电价是按高峰用电和低谷用电分别计算电费的一种电价制度。高峰用电与低谷用电价差30~40%。
而现有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设备层,避难层,停车场、图书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火车站、车站、水上客运中心、航站楼局部公共空间,极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通过新的广告分润,太阳能玻璃的发电价值,温变玻璃、隔音玻璃整体的节能效应,以及形象展示的提升,给城市智慧化建设乃至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带来相等的使用价值。形成固定年限的成本回收期分摊场地使用的费用,以及消弥场地预期的年增长租金风险,在开放性的用户需求间,形成展示、日常需求、绿化、个性服务的全链商务模式,就近服务支持,形成用户习惯的黏性需求,以及需求数据与用户的良性互动。
从而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降低等方面,形成成本管控,营运成本收益预期可得;从而形成已建建筑使用数据分析,推动新材料的定制化生产服务。光伏电池主要有三种形式:晶体硅电池、非晶硅的薄膜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非晶硅的薄膜电池及柔性薄膜电池在满足“四性”试验后均可以代替普通玻璃幕墙。和普通幕墙造价相比,每平方米的薄膜太阳能幕墙要贵800-1200元。但从发电收益上看,每平方米光伏幕墙在建筑生命周期内(约25年发电可以带来1437元的收益,此外,根据绿色节能建筑的补贴标准以及遮阳隔热减排的收益,还可以增加2846元,合计显性收益是4349元。按显性收益计算BIPV的投资回收期是8-12年。引自搜狐号:远洋设计汇,文章《超高层建筑电气浅析》。
而我国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标准方面,正在形成《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图集,《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验收规范》,《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
本文所引用的技术标准,应与所在时间修正的技术标准统一,或为所应用区域技术标准统一。如引用技术标准出现变动,应按本专利实施技术时间的技术标准沿用,或者修正,或者更替。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应用,实现就地发电就地销售,在没有光伏发电补贴的时候,是赢利的关键。并且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行业指领的探索意义。如从产品的使用价值中确认运营模式,实现快速推广,多方盈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通过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为光伏玻璃,温变玻璃,荧光玻璃的组合;通过光亮度传感器的启用,光伏玻璃发电供日间楼宇使用;通过温度传感器室温高于26~36℃,温变玻璃自行调节光透率,使空气传导热的途径隔离,室内温度下降6~8℃;荧光玻璃的一面涂有热相变层,对玻璃一面热相变的热能储能,使荧光玻璃在夜间释放柔弱的可见光;
当楼宇高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为内侧朝室内面贴附PVC膜,PVC膜为防爆膜材料,避免高层爆裂玻璃碎片高空散落伤及楼下行人;
或所述的光伏玻璃为柔性铜铟镓硒(CIGS) 太阳能薄膜;
所述的温变玻璃为光伏玻璃附加的PVC膜变色层;或为中空凝胶变色玻璃时,其外侧为涂有热相变层,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层为萤光涂层;
或所述的温变玻璃为夹层玻璃时,其与光伏玻璃接触夹层一为电加热玻璃,实现光热光伏一体化发电,实现光电转换率提升;接触夹层二为朝室内层,室内层为荧光玻璃;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内;
当楼宇低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优选双玻双面光伏玻璃;
所述的温变玻璃为电致变玻璃,或其为电加热玻璃载体的电致变玻璃;或其电致变玻璃朝室外面有热相变层,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面为萤光涂层;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或窗户内。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通过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当楼宇与高速公路、铁路、闹市较近,需要对噪音控制;
则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为光伏玻璃,隔音玻璃的组合;
光伏玻璃优选双玻双面光伏玻璃;为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夹层隔音玻璃,其中间有闭孔泡沫铝的夹层;或其中间有闭孔泡沫铝与玻璃纤维隔音棉叠合的夹层;或其中间有闭孔泡沫铝和微通孔或通孔泡沫铝的叠加混杂层;
或隔音玻璃为真空玻璃结构,且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隔音玻璃,是光伏玻璃的基底或基面;或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隔音玻璃,有局部玻璃显示屏及其电路驱动;
或隔音玻璃为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中空隔音玻璃,是光伏玻璃的基底或基面;或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隔音玻璃,在中空隔音玻璃一面,有局部玻璃显示屏及其电路驱动;且选择其一面基底根据实地噪音源与居住场所,优选有闭孔泡沫铝的夹层;或有闭孔泡沫铝与玻璃纤维隔音棉参杂的夹层;或其中间有闭孔泡沫铝和微通孔或通孔泡沫铝的叠加混杂层;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或窗户内。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参照动态电价与储能系统电力的储能与释放的应用规律,形成分布式售电系统,满足停车场的新能源车辆充电站、楼宇供电的日常使用;
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与市电,建筑应急电源,建筑储能形成电力供给系统;
根据楼宇用电时段,用电量需求,应急用电需求,通过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日间时段发电量,优先供给楼宇某层或者某部分设备专用供电的日常使用;结合建筑储能夜间储能,日间释放储能补充楼宇某层或者某部分设备专用供电的日常使用;市电对楼宇某层或者某部分设备外日间补充供电,夜间楼宇供电,通过夏季夜间制冷消弥日间楼层区间热量控制,建筑储能补充电量储能;形成设备使用间隙规律的比对,从电价机制上成本控制电费开支;
所述的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为光伏玻璃,温变玻璃,荧光玻璃的组合;通过光亮度传感器的启用,光伏玻璃发电供日间楼宇使用;通过温度传感器,温变玻璃自行调节光透率,使空气传导热的途径隔离,室内温度下降6~8℃;荧光玻璃的一面涂有热相变层,对玻璃一面热相变的热能储能,使荧光玻璃在夜间释放柔弱的可见光;
当楼宇高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为内侧朝室内面贴附PVC膜,或所述的光伏玻璃为柔性铜铟镓硒(CIGS) 太阳能薄膜;
所述的温变玻璃为光伏玻璃附加的PVC膜变色层;或为中空凝胶变色玻璃时,其外侧为涂有热相变层,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层为萤光涂层;
或所述的温变玻璃为夹层玻璃时,其与光伏玻璃接触夹层一为电加热玻璃,实现光热光伏一体化发电,实现光电转换率提升;接触夹层二为朝室内层,室内层为荧光玻璃;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内;
当楼宇低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优选双玻双面光伏玻璃;
所述的温变玻璃为电致变玻璃,或其为电加热玻璃载体的电致变玻璃;或其电致变玻璃朝室外面有热相变层,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面为萤光涂层;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或窗户内;
所述的建筑储能为钛酸锂电池,或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之一,或与玻璃材料的组合一体成型设计。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楼宇系统智能的墙壁植培,盆景,水生养殖,自然调节温度和湿度;
同时通过自然通风,楼宇系统智能的墙壁植培,盆景,水生养殖,调节楼宇楼层温度和湿度;墙壁植培,盆景,水生养殖所用的玻璃材料组合为泡沫玻璃和电加热玻璃的组合,泡沫玻璃形成空隙,无土或水生植物栽培孔;
所述的电加热玻璃为墙面悬挂面,中间层为热弯玻璃,或热弯玻璃是一种中空玻璃,其基底为电加热玻璃,中空玻璃可蓄水,透过表层泡沫玻璃的空隙,形成水或营养液的供给;
电加热玻璃形成红外加热以及一定温度的调节;根据温度传感器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水生、无土植培的生长特点,形成不同时段水温的温度设定;或不同时段湿度的设定;或不同时段不同营养液的供给;
或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为泡沫玻璃和电加热玻璃的组合,底层为热弯玻璃,或热弯玻璃是一种中空玻璃,其基底为电加热玻璃,中空玻璃可蓄水,有水生养殖的动物或植物;在水中水泵透过管状泡沫玻璃,随时将底层水提升水面外的泡沫玻璃过滤层中,净化水质,提供充足氧气;
所述的热弯玻璃与管状泡沫玻璃相连的泡沫玻璃过滤层,通过固定架固定,并接外电对水温加热。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楼宇系统前台区显示或引导区分割的空间,通过玻璃砖垒砌的墙面,形成lOGO企业信息展示,以及企业文化的宣传;
或是办公区间与前台服务区的玄关隔离;
所述的玻璃砖为LED光电玻璃,根据背景调节色彩的同时,通过玻璃砖的一面热相变层的热相变材料吸收LED光电玻璃散热,另一面为萤光涂层;在断电状态下,萤光涂层通过余辉想象释放柔弱的光,用于夜间照明;优选热相变层相变材料由石蜡与二氧化硅介孔分子筛复合而成,相变温度为20-28℃之间;或相变材料为六水氯化钙,所述相变温度为29℃;或相变材料为癸酸- 月桂酸二元复合相变材料,癸酸- 月桂酸二元体系中癸酸摩尔浓度为40% -50%之间,相变温度为25-30℃之间;
或所述的玻璃砖为中空玻璃,其开口向外,通过内置的泡沫玻璃的空隙,形成无土栽培的植物墙;所述的玻璃砖内有水道孔,采用上下左右叠加的凸凹孔道之间的契合,玻璃砖上下左右间紧固并密封水道的水位,形成泡沫玻璃内的植物营养液的供给;
通过湿度感应器,或温度传感器,定时对水道孔的营养液补给。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楼宇顶面雨水回收、过滤的生态系统;
所述的玻璃为泡沫玻璃的瓦面或者顶棚,对楼宇雨水回收利用泡沫玻璃的特性予以过滤;
与泡沫玻璃的瓦面或者顶棚相连的U型玻璃,U型玻璃为热弯玻璃,通过紫外线涂层蒸镀与U型玻璃表面,对U型玻璃表面回收的雨水消毒;
U型玻璃具有雨水回收导流,为泡沫玻璃的支撑结构,通过泡沫玻璃的瓦面或者顶棚相连的U型玻璃调整角度或者设置角度,将雨水回收至建筑储水中,再次利用。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室内玄关或屏风,或有着特定图案的装饰,如国旗;
所述的玻璃为中空玻璃,其中一面为塑形的显示屏,根据需要定制相应外观形态,以及显示图案,如国旗;或者名家字画;
另一面为石英玻璃,通过LED玻璃的制作,在夜间形成背景光源;
或中空玻璃另一面为光伏玻璃,光伏玻璃的内侧有荧光涂层,外侧有热相变层,通过日间热像变层的热能吸收,夜间有荧光涂层呈现背景光源;
或所述的玻璃为中空玻璃,其中一面为塑形的显示屏,根据需要定制相应外观形态,以及显示图案,如国旗;或者名家字画;
中空玻璃另一面为光伏玻璃,光伏玻璃日间发电储存于建筑储能,为钛酸锂电池,或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之一;
或建筑储能存放于电加热玻璃与泡沫玻璃的组合的底座中,电加热玻璃与泡沫玻璃底座的容隙间加放水位,通过湿度传感器启用电加热玻璃,对空气加湿。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通过对楼层不同高度、风向区间、风力等级,设定自然通风孔或者开启关闭的玻璃材料的组合,通过与传感器相连的马达和/ 或电机, 驱动玻璃材料的组合位移至所需位置;
所述的传感器对室温、光线、嘈音、电磁、自然通风的环境予以智能管理。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通过网络互联M2M技术、有线PLC电力载波技术、NFC近磁场技术与楼宇系统内的传感器、摄像头、后台数据管理中心、楼宇系统监控信息交汇,成为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的智慧大脑,数据分析管理的依据;实现在线对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分层设备的时间序轴,0~24时用电量使用状态、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维护信息、损坏检修实时管控,应需求对所述的传感器涵括光亮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之一;完善技术应用场景:形成不同环境,不同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
光伏玻璃所产生的供电,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与新能源车辆充电站相接,为电力网中的节点;
或光伏玻璃所产生的供电,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与市电电力系统相接,并供电于智能停车场、或电动新能源车辆的新能源车辆充电站,成为电力接触网外的电力补充源。
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运营方法:
S1.针对楼宇系统的实地地质气候条件,在技术标准规范下,通过设计选定拟实施楼宇系统场地,并针对运行场地的个性化定制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选定,实现场地使用与售电管理约束的EPC、或PPP、或联合经营、或专项许可经营商务模式;
S2.针对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根据进度完成调试,入网电力测试运行,后台数据管理中心对运行状态接受管理,建立常态化运营维护,实现广告动画发布,太阳能玻璃的发电价值,隔音玻璃的生态效应,以及停车场的电动车智能充电、智能停车场便利使用,完善技术布局,形成固定年限的成本回收期分摊硬件成本和场地使用的费用;
S3.完善技术实施效果,验证新的技术;通过数据管理优化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 通过app注册会员,使设备用户免费使用2000度电量;通过分布式售电系统,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周边月消费满30万元企业用户,免费在部分楼宇系统区间进行企业形象展示,或者广告宣传;或个性化定制玻璃材料服务方案展示;
S4.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玻璃材料使用于楼宇系统的组合之一;
图2为玻璃材料使用于楼宇系统的组合之一;
图3为玻璃材料使用于楼宇系统的组合之一;
图4为玻璃材料使用于楼宇系统的组合之一;
图5为玻璃材料使用于楼宇系统的组合之一;
图6为玻璃材料使用于楼宇系统的组合之一;
图7为玻璃材料使用于楼宇系统的组合之一;
图8为玻璃材料使用于楼宇系统的联动组合示意图;
图9为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结构图;
图10为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的运营方法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16年5月8日,《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发展高端玻璃”等引导玻璃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2017年3月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
针对我国现有的玻璃行业(硅酸盐)的发展,特别是需要寻求新技术的应用,推动节能材料的认可使用,需要进一步在工艺、技术标准数据化等方面整合现有的技术。
为方便对下述引用的玻璃材料或者技术的阅读,将后续附图标记的标识罗列如下:
光伏玻璃1;温变玻璃2;荧光玻璃3; PVC膜4;铜铟镓硒(CIGS) 太阳能薄膜5;热相变层6;电致变玻璃7;隔音玻璃8;泡沫铝9;玻璃纤维隔音棉10;建筑储能11;热弯玻璃12;电加热玻璃13;泡沫玻璃14; LED光电玻璃15;玻璃砖16;荧光涂层17;光线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20;马达21;电机22; M2M技术23;有线PLC电力载波技术24; NFC近磁场技术25;噪音传感器26;霍尔电流传感器27。
通常,覆合叠合的玻璃材料加工工艺复杂,如隔音玻璃,是光伏玻璃的基底或基面;隔音玻璃一面,有局部玻璃显示屏及其电路驱动;经济型和应用技术的效果是决定实施的关键。以及不同材质的玻璃,在组合中的热创导率、透光性、反光率等需要进一步针对不同材质的玻璃的技术参数指标考量。
之所以,在下述技术方案中,有着诸多的技术组合,源自技术的替换性,以及成本考量的因素,以及技术环境适应性的考虑。
下面引用的图1~图9,结构图为夹层玻璃的形态,但在此不限于中空玻璃、真空玻璃、钢化玻璃、多层复合玻璃等实物差异的解释。
参见图1~图9,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为光伏玻璃1,温变玻璃2,荧光玻璃3的组合;通过光亮度传感器18的启用,光伏玻璃1发电供日间楼宇使用;通过温度传感器19室温高于26~36℃,温变玻璃2自行调节光透率,使空气传导热的途径隔离,室内温度下降6~8℃;荧光玻璃3的一面涂有热相变层6,对玻璃一面热相变的热能储能,使荧光玻璃3在夜间释放柔弱的可见光;
当楼宇高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1为内侧朝室内面贴附PVC膜4,PVC膜4为防爆膜材料,避免高层爆裂玻璃碎片高空散落伤及楼下行人;
或所述的光伏玻璃1为柔性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薄膜5;
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光伏玻璃1附加的PVC膜4变色层;或为中空凝胶变色玻璃时,其外侧为涂有热相变层6,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层为萤光涂层17;
或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夹层玻璃时,其与光伏玻璃1接触夹层一为电加热玻璃13,实现光热光伏一体化发电,实现光电转换率提升;接触夹层二为朝室内层,室内层为荧光玻璃3;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内;
当楼宇低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1优选双玻双面光伏玻璃1;
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电致变玻璃7,或其为电加热玻璃13载体的电致变玻璃7;或其电致变玻璃7朝室外面有热相变层6,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面为萤光涂层17;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或窗户内。
在本方案中,针对高层建筑的碎片散落危害予以提示。所述的框架结构嵌不限于铝合金框架、塑钢框架,以及外幕墙的钢结构框架。通过热相变层与荧光涂层的技术组合,可以在夜间使荧光涂层激发柔弱的荧光。
实例中,是否采用温度传感器,以及光亮度传感器,系统的设计和配置是否经济合理,并且系统能否成功运行,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是否方便,系统或产品的技术是否成熟适用。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投入、最简便的实现途径来换取最大的功效,实现便捷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同时,技术的选择是否必需,能否让使用者从智能、隐私安全等多角度真正应用,并获得许可,是现有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急需数据标准化,运行安全可信。需要建立不同的技术应用场景,完善需求。
实例中,采用非晶硅的薄膜电池、柔性薄膜电池,也可以完善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技术选择。柔性铜铟镓硒(CIGS )太阳能薄膜5,仅是示例中的一种技术选择。在已有的高空幕墙中,出现多次高空玻璃爆裂,散落于地面的安全潜在问题。从现有的技术手段整合,预防高空爆裂,有着积极的意义。
虽然本申请技术仅仅是从楼宇系统的玻璃材料构建的因素,考虑多种不同材质玻璃之间的相互使用,但在技术角度,可在0.15MM的多层不同材质玻璃相互间组合,使其符合碰撞测试要求的前提下,可用于车辆顶棚,以及前后挡风玻璃,门窗升降玻璃中,使其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
从光伏玻璃行业发展动态分析,双玻双面组件背面发电效率的提高,以及光伏光热一体化玻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对光伏玻璃与电加热玻璃的组合使用,有着积极的发电效率的提高。以及光伏太阳能技术和电致变色技术或热致调光技术,可进一步对光通过率的控制,实现收照射到其他表面的太阳光并转化成电能,达到调节光线强弱以及美化环境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当楼宇与高速公路、铁路、闹市较近,需要对噪音控制;
则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为光伏玻璃1,隔音玻璃8的组合;
光伏玻璃1优选双玻双面光伏玻璃1;为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夹层隔音玻璃8,其中间有闭孔泡沫9铝的夹层;或其中间有闭孔泡沫铝9与玻璃纤维隔音棉10叠合的夹层;或其中间有闭孔泡沫铝9和微通孔或通孔泡沫铝9的叠加混杂层;
或隔音玻璃8为真空玻璃结构,且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隔音玻璃8,是光伏玻璃1的基底或基面;或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隔音玻璃8,有局部玻璃显示屏及其电路驱动;
或隔音玻璃8为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中空隔音玻璃8,是光伏玻璃1的基底或基面;或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隔音玻璃8,在中空隔音玻璃8一面,有局部玻璃显示屏及其电路驱动;且选择其一面基底根据实地噪音源与居住场所,优选有闭孔泡沫铝9的夹层;或有闭孔泡沫铝9与玻璃纤维隔音棉10参杂的夹层;或其中间有闭孔泡沫铝9和微通孔或通孔泡沫铝9的叠加混杂层;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或窗户内。
隔音玻璃是一种对声音起到一定屏蔽作用的玻璃产品,通常是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中间的隔音阻尼胶(膜)对声音传播的弱化和衰减起到关键作用,具有隔音功能的玻璃产品包括夹层玻璃。
玻璃纤维隔音棉属于多孔吸声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玻璃纤维隔音棉的内部纤维结构蓬松交错,存有大量的的微小空隙,对中低频吸声性能比材料直接贴上会有很大的提高,吸声系数随着空气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加。通过地理时候条件的分析,在玻璃隔音墙的设置上,可以为上述技术的叠加混杂或分层混杂实施。或者,仅为光伏玻璃的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
本实例中引用的闭孔泡沫铝和微通孔或通孔泡沫铝,均属于泡沫铝,只是针对隔音的应用条件设置有所区别。
虽然本申请技术仅仅是从楼宇系统的玻璃材料构建的因素,考虑多种不同材质玻璃之间的相互使用,但在技术角度,可在0.15~0.5MM厚度间的多层不同材质玻璃相互间组合,使其符合碰撞测试要求的前提下,可用于车辆顶棚,以及前后挡风玻璃,门窗升降玻璃中,使其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具体多层不同材质玻璃间通过胶黏合或者贴覆,根据实际技术差异,在同质化的测试中,防止爆裂,影响使用寿命及产品使用安全。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参照动态电价与储能系统电力的储能与释放的应用规律,形成分布式售电系统,满足停车场的新能源车辆充电站、楼宇供电的日常使用;
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与市电,建筑应急电源,建筑储能11形成电力供给系统;
根据楼宇用电时段,用电量需求,应急用电需求,通过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日间时段发电量,优先供给楼宇某层或者某部分设备专用供电的日常使用;结合建筑储能11夜间储能,日间释放储能补充楼宇某层或者某部分设备专用供电的日常使用;市电对楼宇某层或者某部分设备外日间补充供电,夜间楼宇供电,通过夏季夜间制冷消弥日间楼层区间热量控制,建筑储能11补充电量储能;形成设备使用间隙规律的比对,从电价机制上成本控制电费开支;
所述的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为光伏玻璃1,温变玻璃2,荧光玻璃3的组合;通过光亮度传感器18的启用,光伏玻璃1发电供日间楼宇使用;通过温度传感器19,温变玻璃2自行调节光透率,使空气传导热的途径隔离,室内温度下降6~8℃;荧光玻璃3的一面涂有热相变层6,对玻璃一面热相变的热能储能,使荧光玻璃3在夜间释放柔弱的可见光;
当楼宇高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1为内侧朝室内面贴附PVC膜4,或所述的光伏玻璃1为柔性铜铟镓硒CIGS 太阳能薄膜5;
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光伏玻璃1附加的PVC膜4变色层;或为中空凝胶变色玻璃时,其外侧为涂有热相变层6,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层为萤光涂层17;
或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夹层玻璃时,其与光伏玻璃1接触夹层一为电加热玻璃13,实现光热光伏一体化发电,实现光电转换率提升;接触夹层二为朝室内层,室内层为荧光玻璃3;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内;
当楼宇低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1优选双玻双面光伏玻璃1;
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电致变玻璃7,或其为电加热玻璃13载体的电致变玻璃7;或其电致变玻璃7朝室外面有热相变层6,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面为萤光涂层17;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或窗户内;
所述的建筑储能11为钛酸锂电池,或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之一,或与玻璃材料的组合一体成型设计。
在建筑储能的技术应用同时,还有能耗回收技术,如电梯上下的压力;以及再生能源风能的技术应用,以及水制冷技术的应用,以及地热水循环技术、相变材料技术等。
通过数据分析,针对楼宇系统的设备,0~24小时的时间轴使用状态、用电量,以及基于用电高峰时段、低谷时段价差,建立公共保障应用设备,如电梯、消防;可对不同天气下的光伏玻璃发电量的曲线,建立设备使用间隙规律的比对,从电价机制上成本控制电费开支;使楼宇某层或者某部分设备专用供电的日常使用光伏玻璃日间发电量,有利于改善城市消峰平谷的用电困境。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楼宇系统智能无人的绿色植培墙壁,盆景,水生养殖,自然调节温度和湿度;
同时通过自然通风,楼宇系统智能无人的绿色植培墙壁,盆景,水生养殖,调节楼宇楼层温度和湿度;绿色植培墙壁,盆景,水生养殖所用的玻璃材料组合为泡沫玻璃14和电加热玻璃13的组合,泡沫玻璃14形成空隙,无土或水生植物栽培孔;
所述的电加热玻璃13为墙面悬挂面,中间层为热弯玻璃12,或热弯玻璃12是一种中空玻璃,其基底为电加热玻璃13,中空玻璃可蓄水,透过表层泡沫玻璃14的空隙,形成水或营养液的供给;
电加热玻璃13形成红外加热以及一定温度的调节;根据温度传感器19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水生、无土植培的生长特点,形成不同时段水温的温度设定;或不同时段湿度的设定;或不同时段不同营养液的供给;
或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为泡沫玻璃14和电加热玻璃13的组合,底层为为热弯玻璃12,或热弯玻璃12是一种中空玻璃,其基底为电加热玻璃13,中空玻璃可蓄水,有水生养殖的动物或植物;在水中水泵透过管状泡沫玻璃14,随时将底层水提升水面外的泡沫玻璃14过滤层中,净化水质,提供充足氧气;
所述的热弯玻璃12与管状泡沫玻璃14相连的泡沫玻璃14过滤层,通过固定架固定,并接外电对水温加热。
通过上文对日间高峰低谷电价价差的呈述,以及人们期望绿色的植物或者水生养殖,对工作的人们带来减压的积极心理作用。
而现有的无土植培或者水生养殖,对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是一种极具挑战的全新应用场景和工艺探索。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楼宇系统前台区显示或引导区分割的空间,通过玻璃砖16垒砌的墙面,形成lOGO企业信息展示,以及企业文化的宣传;
或是办公区间与前台服务区的玄关隔离;
所述的玻璃砖16为LED光电玻璃15,根据背景调节色彩的同时,通过玻璃砖16的一面热相变层6的热相变材料吸收LED光电玻璃15散热,另一面为萤光涂层17;在断电状态下,萤光涂层17通过余辉想象释放柔弱的光,用于夜间照明;优选热相变层6相变材料由石蜡与二氧化硅介孔分子筛复合而成,相变温度为20-28℃之间;或相变材料为六水氯化钙,所述相变温度为29℃;或相变材料为癸酸- 月桂酸二元复合相变材料,癸酸- 月桂酸二元体系中癸酸摩尔浓度为40% -50%之间,相变温度为25-30℃之间;
或所述的玻璃砖16为中空玻璃,其开口向外,通过内置的泡沫玻璃14的空隙,形成无土栽培的植物墙;所述的玻璃砖16内有水道孔,采用上下左右叠加的凸凹孔道之间的契合,玻璃砖16上下左右间紧固并密封水道的水位,形成泡沫玻璃14内的植物营养液的供给;
通过湿度感应器,或温度传感器19,定时对水道孔的营养液补给。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楼宇顶面雨水回收、过滤的生态系统;
所述的玻璃为泡沫玻璃14的瓦面或者顶棚,对楼宇雨水回收利用泡沫玻璃14的特性予以过滤;
与泡沫玻璃14的瓦面或者顶棚相连的U型玻璃,为热弯玻璃12,通过紫外线涂层蒸镀与U型玻璃表面,对U型玻璃表面回收的雨水消毒;
U型玻璃具有雨水回收导流,为泡沫玻璃14的支撑结构,通过泡沫玻璃14的瓦面或者顶棚相连的U型玻璃调整角度或者设置角度,将雨水回收至建筑储水中,再次利用。
泡沫玻璃具有自然的空隙,可进一步在雨天的摩擦发电等技术方面完善应用。同时,通过泡沫玻璃的空隙,可以对雨水的渗透过滤,有着积极的技术解决问题的思量。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室内玄关或屏风,或有着特定图案的装饰,如国旗;
所述的玻璃为中空玻璃,其中一面为塑形的显示屏,根据需要定制相应外观形态,以及显示图案,如国旗;或者名家字画;
另一面为石英玻璃,通过LED玻璃的制作,在夜间形成背景光源;
或中空玻璃另一面为光伏玻璃1,光伏玻璃1的内侧有荧光层,外侧有热相变层6,通过日间热像变层的热能吸收,夜间有荧光层呈现背景光源;
或所述的玻璃为中空玻璃,其中一面为塑形的显示屏,根据需要定制相应外观形态,以及显示图案,如国旗;或者名家字画;
中空玻璃另一面为光伏玻璃1,光伏玻璃1日间发电储存于建筑储能11,为钛酸锂电池,或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之一;
或建筑储能11存放于电加热玻璃13与泡沫玻璃14的组合的底座中,电加热玻璃13与泡沫玻璃14底座的容隙间加放水位,通过湿度传感器20启用电加热玻璃13,对空气加湿。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通过对楼层不同高度、风向区间、风力等级,设定自然通风孔或者开启关闭的玻璃材料的组合,通过与传感器相连的马达21和/ 或电机22, 驱动玻璃材料的组合位移至所需位置;
所述的传感器对室温、光线、嘈音、电磁、自然通风的环境予以智能管理。
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通过网络互联M2M技术23、有线PLC电力载波技术24、NFC近磁场技术25与楼宇系统内的传感器、摄像头、后台数据管理中心、楼宇系统监控信息交汇,成为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的智慧大脑,数据分析管理的依据;实现在线对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分层设备的时间序轴,0~24时用电量使用状态、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维护信息、损坏检修实时管控,应需求对所述的传感器涵括光亮度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20、噪音传感器26、霍尔电流传感器27之一;完善技术应用场景:形成不同环境,不同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
光伏玻璃1所产生的供电,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27与新能源车辆充电站相接,为电力网中的节点;
或光伏玻璃1所产生的供电,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27与市电电力系统相接,并供电于智能停车场、或电动新能源车辆的新能源车辆充电站,成为电力接触网外的电力补充源。
现有的霍尔电流传感器做光伏逆变器中的核心检测元器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霍尔电流传感器基于磁平衡式霍尔原理,即闭环原理,当原边电流IP产生的磁通通过高品质磁芯集中在磁路中,霍尔元件固定在气隙中检测磁通,通过绕在磁芯上的多匝线圈输出反向的补偿电流,用于抵消原边IP产生的磁通,使得磁路中磁通始终保持为零。经过特殊电路的处理,传感器的输出端能够输出精确反映原边电流的电流变化。
作为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可以在PLC电力载波技术的互补下,实现数据的交换和传输。
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运营方法:
S1.针对楼宇系统的实地地质气候条件,在技术标准规范下,通过设计选定拟实施楼宇系统场地,并针对运行场地的个性化定制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选定,实现场地使用与售电管理约束的EPC、或PPP、或联合经营、或专项许可经营商务模式;
S2.针对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根据进度完成调试,入网电力测试运行,后台数据管理中心对运行状态接受管理,建立常态化运营维护管理,实现广告动画发布,太阳能玻璃的发电价值,隔音玻璃的生态效应,以及停车场的电动车智能充电、智能停车场便利使用,完善技术布局,形成固定年限的成本回收期分摊硬件成本和场地使用的费用;
S3.完善技术实施效果,验证新的技术;通过数据管理优化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 通过app注册会员,使设备用户免费使用2000度电量;通过分布式售电系统,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周边月消费满30万元企业用户,免费在部分楼宇系统区间进行企业形象展示,或者广告宣传;或个性化定制玻璃材料服务方案展示;
S4.完成。
从经营的角度,新技术需要面对市场行业最大阻碍,主要体现在消费者认知程度有限和行业标准的缺位。差异化在于更智能的联入传感器、更多交互式互联的嵌入系统,形成成本上的必要需求细化分析;以及不同功能的玻璃材料:进行覆合或组合应用,是否可以数据证明事实上的节能或者改善居住条件,带来积极的技术替换效应。以及期望产品标准输出,实现数据价值,快速产品迭代细分市场,完善维护服务的全链价值,是市场定位的常态;通过节能长合同的10年期以上的免租场地,实现售电……广告展示,通过客户信任,边沿产品的应用扩展,实现面向用户的智能化管理,从安全舒适,不同场景同一用户同一应用需求技术响应保障(减少学习时间)。建立市场占比的提升通道,源自技术需求的复合性。
以及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针对应用技术场景完善新的玻璃材料组合使用,比如控制相变膨胀,均质处理;除铁工艺,Fe2O3含量管控;通过不同厚度的不同材质的玻璃组合,需要进一步针对光学热工性能分析;从而完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材料开发技术参数。从而不断适用相关玻璃材料的技术标准。
从运行管理的商务模式上,还可进一步针对中空玻璃每3年需要对惰性气体密封状态检修,或者真空玻璃的密封性检修,以及后续的高空玻璃均质问题潜在高空爆裂现象予以抑制或者排除故障,因本专利中对真空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等应用技术细节未予详尽阐述,但应在国家相应技术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范下,进一步改善运营管理的服务,使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高效运行。
Claims (10)
1.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为光伏玻璃(1),温变玻璃(2),荧光玻璃(3)的组合;通过光亮度传感器(18)的启用,光伏玻璃(1)发电供日间楼宇使用;通过温度传感器(19)室温高于26~36℃,温变玻璃(2)自行调节光透率,使空气传导热的途径隔离,室内温度下降6~8℃;荧光玻璃(3)的一面涂有热相变层(6),对玻璃一面热相变的热能储能,使荧光玻璃(3)在夜间释放柔弱的可见光;
当楼宇高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1)为内侧朝室内面贴附PVC膜(4),PVC膜(4)为防爆膜材料,避免高层爆裂玻璃碎片高空散落伤及楼下行人;
或所述的光伏玻璃(1)为柔性铜铟镓硒(CIGS) 太阳能薄膜(5);
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光伏玻璃(1)附加的PVC膜(4)变色层;或为中空凝胶变色玻璃时,其外侧为涂有热相变层(6),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层为萤光涂层(17);
或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夹层玻璃时,其与光伏玻璃(1)接触夹层一为电加热玻璃(13),实现光热光伏一体化发电,实现光电转换率提升;接触夹层二为朝室内层,室内层为荧光玻璃(3);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内;
当楼宇低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1)优选双玻双面光伏玻璃(1);
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电致变玻璃(7),或其为电加热玻璃(13)载体的电致变玻璃(7);或其电致变玻璃(7)朝室外面有热相变层(6),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面为萤光涂层(17);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或窗户内。
2.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当楼宇与高速公路、铁路、闹市较近,需要对噪音控制;
则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为光伏玻璃(1),隔音玻璃(8)的组合;
光伏玻璃(1)优选双玻双面光伏玻璃(1);为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夹层隔音玻璃(8),其中间有闭孔泡沫(9)铝的夹层;或其中间有闭孔泡沫铝(9)与玻璃纤维隔音棉(10)叠合的夹层;或其中间有闭孔泡沫铝(9)和微通孔或通孔泡沫铝(9)的叠加混杂层;
或隔音玻璃(8)为真空玻璃结构,且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隔音玻璃(8),是光伏玻璃(1)的基底或基面;或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隔音玻璃(8),有局部玻璃显示屏及其电路驱动;
或隔音玻璃(8)为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中空隔音玻璃(8),是光伏玻璃(1)的基底或基面;或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隔音玻璃(8),在中空隔音玻璃(8)一面,有局部玻璃显示屏及其电路驱动;且选择其一面基底根据实地噪音源与居住场所,优选有闭孔泡沫铝(9)的夹层;或有闭孔泡沫铝(9)与玻璃纤维隔音棉(10)参杂的夹层;或其中间有闭孔泡沫铝(9)和微通孔或通孔泡沫铝(9)的叠加混杂层;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或窗户内。
3.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参照动态电价与储能系统电力的储能与释放的应用规律,形成分布式售电系统,满足停车场的新能源车辆充电站、楼宇供电的日常使用;
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与市电,建筑应急电源,建筑储能(11)形成电力供给系统;
根据楼宇用电时段,用电量需求,应急用电需求,通过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日间时段发电量,优先供给楼宇某层或者某部分设备专用供电的日常使用;结合建筑储能(11)夜间储能,日间释放储能补充楼宇某层或者某部分设备专用供电的日常使用;市电对楼宇某层或者某部分设备外日间补充供电,夜间楼宇供电,通过夏季夜间制冷消弥日间楼层区间热量控制,建筑储能(11)补充电量储能;形成设备使用间隙规律的比对,从电价机制上成本控制电费开支;
所述的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为光伏玻璃(1),温变玻璃(2),荧光玻璃(3)的组合;通过光亮度传感器(18)的启用,光伏玻璃(1)发电供日间楼宇使用;通过温度传感器(19),温变玻璃(2)自行调节光透率,使空气传导热的途径隔离,室内温度下降6~8℃;荧光玻璃(3)的一面涂有热相变层(6),对玻璃一面热相变的热能储能,使荧光玻璃(3)在夜间释放柔弱的可见光;
当楼宇高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1)为内侧朝室内面贴附PVC膜(4),或所述的光伏玻璃(1)为柔性铜铟镓硒(CIGS) 太阳能薄膜(5);
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光伏玻璃(1)附加的PVC膜(4)变色层;或为中空凝胶变色玻璃时,其外侧为涂有热相变层(6),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层为萤光涂层(17);
或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夹层玻璃时,其与光伏玻璃(1)接触夹层一为电加热玻璃(13),实现光热光伏一体化发电,实现光电转换率提升;接触夹层二为朝室内层,室内层为荧光玻璃(3);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内;
当楼宇低于50米的时候,所述的光伏玻璃(1)优选双玻双面光伏玻璃(1);
所述的温变玻璃(2)为电致变玻璃(7),或其为电加热玻璃(13)载体的电致变玻璃(7);或其电致变玻璃(7)朝室外面有热相变层(6),可吸收空气传导热量,朝室内面为萤光涂层(17);
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一体成型后,优选框架结构嵌入楼宇幕墙或窗户内;
所述的建筑储能(11)为钛酸锂电池,或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之一,或与玻璃材料的组合一体成型设计。
4.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楼宇系统智能的墙壁植培,盆景,水生养殖,自然调节温度和湿度;
同时通过自然通风,楼宇系统智能的墙壁植培,盆景,水生养殖,调节楼宇楼层温度和湿度;墙壁植培,盆景,水生养殖所用的玻璃材料组合为泡沫玻璃(14)和电加热玻璃(13)的组合,泡沫玻璃(14)形成空隙,无土或水生植物栽培孔;
所述的电加热玻璃(13)为墙面悬挂面,中间层为热弯玻璃(12),或热弯玻璃(12)是一种中空玻璃,其基底为电加热玻璃(13),中空玻璃可蓄水,透过表层泡沫玻璃(14)的空隙,形成水或营养液的供给;
电加热玻璃(13)形成红外加热以及一定温度的调节;根据温度传感器(19)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水生、无土植培的生长特点,形成不同时段水温的温度设定;或不同时段湿度的设定;或不同时段不同营养液的供给;
或所述的玻璃材料组合为泡沫玻璃(14)和电加热玻璃(13)的组合,底层为热弯玻璃(12),或热弯玻璃(12)是一种中空玻璃,其基底为电加热玻璃(13),中空玻璃可蓄水,有水生养殖的动物或植物;在水中水泵透过管状泡沫玻璃(14),随时将底层水提升水面外的泡沫玻璃(14)过滤层中,净化水质,提供充足氧气;
所述的热弯玻璃(12)与管状泡沫玻璃(14)相连的泡沫玻璃(14)过滤层,通过固定架固定,并接外电对水温加热。
5.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楼宇系统前台区显示或引导区分割的空间,通过玻璃砖(16)垒砌的墙面,形成lOGO企业信息展示,以及企业文化的宣传;
或是办公区间与前台服务区的玄关隔离;
所述的玻璃砖(16)为LED光电玻璃(15),根据背景调节色彩的同时,通过玻璃砖(16)的一面热相变层(6)的热相变材料吸收LED光电玻璃(15)散热,另一面为萤光涂层(17);在断电状态下,萤光涂层(17)通过余辉想象释放柔弱的光,用于夜间照明;优选热相变层(6)相变材料由石蜡与二氧化硅介孔分子筛复合而成,相变温度为20-28℃之间;或相变材料为六水氯化钙,所述相变温度为29℃;或相变材料为癸酸- 月桂酸二元复合相变材料,癸酸- 月桂酸二元体系中癸酸摩尔浓度为40% -50%之间,相变温度为25-30℃之间;
或所述的玻璃砖(16)为中空玻璃,其开口向外,通过内置的泡沫玻璃(14)的空隙,形成无土栽培的植物墙;所述的玻璃砖(16)内有水道孔,采用上下左右叠加的凸凹孔道之间的契合,玻璃砖(16)上下左右间紧固并密封水道的水位,形成泡沫玻璃(14)内的植物营养液的供给;
通过湿度感应器,或温度传感器(19),定时对水道孔的营养液补给。
6.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楼宇顶面雨水回收、过滤的生态系统;
所述的玻璃为泡沫玻璃(14)的瓦面或者顶棚,对楼宇雨水回收利用泡沫玻璃(14)的特性予以过滤;
与泡沫玻璃(14)的瓦面或者顶棚相连的U型玻璃,U型玻璃为热弯玻璃(12),通过紫外线涂层蒸镀与U型玻璃表面,对U型玻璃表面回收的雨水消毒;
U型玻璃具有雨水回收导流,为泡沫玻璃(14)的支撑结构,通过泡沫玻璃(14)的瓦面或者顶棚相连的U型玻璃调整角度或者设置角度,将雨水回收至建筑储水中,再次利用。
7.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形成室内玄关或屏风,或有着特定图案的装饰,如国旗;
所述的玻璃为中空玻璃,其中一面为塑形的显示屏,根据需要定制相应外观形态,以及显示图案,如国旗;或者名家字画;
另一面为石英玻璃,通过LED玻璃的制作,在夜间形成背景光源;
或中空玻璃另一面为光伏玻璃(1),光伏玻璃(1)的内侧有荧光涂层,外侧有热相变层(6),通过日间热像变层的热能吸收,夜间有荧光涂层呈现背景光源;
或所述的玻璃为中空玻璃,其中一面为塑形的显示屏,根据需要定制相应外观形态,以及显示图案,如国旗;或者名家字画;
中空玻璃另一面为光伏玻璃(1),光伏玻璃(1)日间发电储存于建筑储能(11),为钛酸锂电池,或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之一;
或建筑储能(11)存放于电加热玻璃(13)与泡沫玻璃(14)的组合的底座中,电加热玻璃(13)与泡沫玻璃(14)底座的容隙间加放水位,通过湿度传感器(20)启用电加热玻璃(13),对空气加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通过对楼层不同高度、风向区间、风力等级,设定自然通风孔或者开启关闭的玻璃材料的组合,通过与传感器相连的马达(21)和/ 或电机(22), 驱动玻璃材料的组合位移至所需位置;
所述的传感器对室温、光线、嘈音、电磁、自然通风的环境予以智能管理。
9.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通过网络互联M2M技术(23)、有线PLC电力载波技术(24)、NFC近磁场技术(25)与楼宇系统内的传感器、摄像头、后台数据管理中心、楼宇系统监控信息交汇,成为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的智慧大脑,数据分析管理的依据;实现在线对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分层设备的时间序轴,0~24时用电量使用状态、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维护信息、损坏检修实时管控,应需求对所述的传感器涵括光亮度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20)、噪音传感器(26)、霍尔电流传感器(27)之一;完善技术应用场景:形成不同环境,不同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
光伏玻璃(1)所产生的供电,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27)与新能源车辆充电站相接,为电力网中的节点;
或光伏玻璃(1)所产生的供电,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27)与市电电力系统相接,并供电于智能停车场、或电动新能源车辆的新能源车辆充电站,成为电力接触网外的电力补充源。
10.一种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运营方法:
S1.针对楼宇系统的实地地质气候条件,在技术标准规范下,通过设计选定拟实施楼宇系统场地,并针对运行场地的个性化定制玻璃材料的组合使用选定,实现场地使用与售电管理约束的EPC、或PPP、或联合经营、或专项许可经营商务模式;
S2.针对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根据进度完成调试,入网电力测试运行,后台数据管理中心对运行状态接受管理,建立常态化运营维护,实现广告动画发布,太阳能玻璃的发电价值,隔音玻璃的生态效应,以及停车场的电动车智能充电、智能停车场便利使用,完善技术布局,形成固定年限的成本回收期分摊硬件成本和场地使用的费用;
S3.完善技术实施效果,验证新的技术;通过数据管理优化本发明涉及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 通过app注册会员,使设备用户免费使用2000度电量;通过分布式售电系统,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周边月消费满30万元企业用户,免费在部分楼宇系统区间进行企业形象展示,或者广告宣传;或个性化定制玻璃材料服务方案展示;
S4.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95844.5A CN109519091A (zh) | 2018-11-22 | 2018-11-22 | 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及楼宇系统的运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95844.5A CN109519091A (zh) | 2018-11-22 | 2018-11-22 | 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及楼宇系统的运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19091A true CN109519091A (zh) | 2019-03-26 |
Family
ID=65778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95844.5A Pending CN109519091A (zh) | 2018-11-22 | 2018-11-22 | 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及楼宇系统的运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1909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59455A (zh) * | 2021-07-01 | 2023-01-03 | 朱盛菁 | 一种具有真空玻璃的光伏玻璃幕墙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53026Y (zh) * | 2003-06-13 | 2004-11-03 | 周泽学 | 光电玻璃幕墙组件 |
CN1696469A (zh) * | 2004-05-13 | 2005-11-16 | 潘戈 | 功能性隔热保温玻璃板 |
CN101219864A (zh) * | 2007-11-28 | 2008-07-16 |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中空玻璃及其加工方法 |
CN103299861A (zh) * | 2013-06-27 | 2013-09-18 | 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 | 一种温室大棚 |
CN203626096U (zh) * | 2013-10-23 | 2014-06-04 |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空光伏玻璃幕墙组件 |
CN204498048U (zh) * | 2015-04-20 | 2015-07-22 | 广东爱得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玻璃幕墙节能系统 |
CN206015871U (zh) * | 2016-08-31 | 2017-03-15 | 宣威市炫辉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发电阳光房 |
CN106930447A (zh) * | 2017-04-01 | 2017-07-07 | 林愿 | 一种节能环保的双层园林隔音幕墙 |
-
2018
- 2018-11-22 CN CN201811395844.5A patent/CN10951909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53026Y (zh) * | 2003-06-13 | 2004-11-03 | 周泽学 | 光电玻璃幕墙组件 |
CN1696469A (zh) * | 2004-05-13 | 2005-11-16 | 潘戈 | 功能性隔热保温玻璃板 |
CN101219864A (zh) * | 2007-11-28 | 2008-07-16 |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中空玻璃及其加工方法 |
CN103299861A (zh) * | 2013-06-27 | 2013-09-18 | 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 | 一种温室大棚 |
CN203626096U (zh) * | 2013-10-23 | 2014-06-04 |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空光伏玻璃幕墙组件 |
CN204498048U (zh) * | 2015-04-20 | 2015-07-22 | 广东爱得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玻璃幕墙节能系统 |
CN206015871U (zh) * | 2016-08-31 | 2017-03-15 | 宣威市炫辉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发电阳光房 |
CN106930447A (zh) * | 2017-04-01 | 2017-07-07 | 林愿 | 一种节能环保的双层园林隔音幕墙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59455A (zh) * | 2021-07-01 | 2023-01-03 | 朱盛菁 | 一种具有真空玻璃的光伏玻璃幕墙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l-Kodmany | Eco-towers: Sustainable cities in the sky | |
Ebrahimi-Moghadam et al. |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ight shelves in providing visual and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saving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 |
Thomas et al. | Building design | |
Eley | Design professional's guide to zero net energy buildings | |
CN109519091A (zh) | 玻璃材料构建的楼宇系统及楼宇系统的运营方法 | |
Xuan et al. | Energy saving and green building design of libraries: The case study of Zhengzhou Library | |
St. Clair et al. | Towards a new model for climate responsive design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sunshine coast chancellery | |
CN211548960U (zh) | 未来零能耗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岗亭 | |
Guo | Research on train statio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based on climate response | |
Mocerino | Technological Quality in Process Innovation for Renewable Energy Buildings | |
CN212561906U (zh) | 一种新型即装即用的环保型体验式酒店装置 | |
Niknam et al. | The Study of Energy Efficiency by Central Atrium in Residential Complexes | |
Li |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Green Building Design of Library Case Study on the New Hubei Library | |
Guo | Feng Shui and Sustainability | |
Boeri et al. | Learn to save: sustainable schools | |
ESCAP | Final-report: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s as central part of 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sian cities: the urban Nexus II | |
Limbu | Adaptive Façade: Electrochromic glazing to Enhance Energy Efficiency of Office buildings | |
Li et al. |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 efficient modular zero-energy solar house—a case study of solar decathlon China project “24+ 35 Housing Home” | |
Förster | Architecture/Design | |
Roudi | Understanding Net Zero Energy Building Concept Through Precedents from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 |
Yu | Enjoy shopping in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Xilaile international life plaza | |
Zhang |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Energy Saving Office Building Design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 | |
Solar Synergistic Skin: An adaptive envelope system integrating eco-materials, solar panels and LED films. | ||
Armstrong et al. | 4 Improving Energy | |
Cai et al. | Green Lighting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