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0975B - 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0975B
CN109470975B CN201811214763.0A CN201811214763A CN109470975B CN 109470975 B CN109470975 B CN 109470975B CN 201811214763 A CN201811214763 A CN 201811214763A CN 109470975 B CN109470975 B CN 109470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quivalent
strain clamp
work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47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0975A (zh
Inventor
董选昌
曲锋瑞
李艳飞
王亦清
刘刚
方百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147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0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70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0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0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0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0Measuring earth resistance; Measuring contact resistance, e.g. of earth connections, e.g. plates
    • G01R27/205Measuring contact resistance of connections, e.g. of earth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6Testing of connections, e.g. of plugs or non-disconnectable joints
    • G01R31/68Testing of releasable connections, e.g. of terminals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获取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根据工作电阻和等效电阻,得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根据接触电阻,确定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耐张线夹压接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压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高压、特高压等输电线路的建设,耐张线夹作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连接器具,其运行状态关系到输电网络能否安全稳定的输送电能。近年来,随着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大幅提升,耐张线夹故障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线路通过过量电流时,容易导致接触引流部分发热过度,超过铝线的熔点,危害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但是现阶段确定压接完成后的耐张线夹是否正常是非常困难的,从而对输电线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耐张线夹压接状态检测困难的问题的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所述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
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获取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根据所述工作电阻和所述等效电阻,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根据所述接触电阻,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所述耐张线夹对应于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部位的材料属性,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材料参数;将所述材料参数输入预先设置的电阻计算模型,得到各个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将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进行求和,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所述电阻等效模型,确定耐张线夹的接触部位;根据所述接触部位,将所述耐张线夹分为多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与所述等效子模型对应;获取每个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一局部工作电阻;根据所述第一局部工作电阻,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中包含所述接触部位的第二工作电阻区域;获取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二局部工作电阻,以及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对应的所述等效子模型的所述等效电阻值的和;将所述第二局部工作电阻和其对应的所述等效电阻值的和做差运算,得到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局部接触电阻;根据所述局部接触电阻,得到将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若所述接触电阻大于预设差值,则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若所述接触电阻小于预设差值,则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正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若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对各个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所述局部接触电阻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确定排序靠前的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为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的区域。
一种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所述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
等效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工作电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接触电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作电阻和所述等效电阻,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压接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触电阻,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所述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
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获取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根据所述工作电阻和所述等效电阻,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根据所述接触电阻,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所述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
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获取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根据所述工作电阻和所述等效电阻,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根据所述接触电阻,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上述耐压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预先构建电阻等效模型,将实体的耐张线夹进行模型化处理,在压接检测时,可以方便的调用模型,提高压接检测的效率,然后利用电阻等效模型中的各个等效子模型计算得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通过获取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从而可以确定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利用接触电阻判断耐张线夹压接的正常与否。本发明实施例,无需进行大量的检测与测量,只需要在压接检测时,调用电阻等效模型进行等效电阻输出,然后获取工作电阻,即可以进行压接检测,从而提高了耐张线夹压接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耐张线夹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等效电阻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工作电阻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可以对NY-95、NY-120、NY-240、NY-240、NY-300和NY-400等常用110kV、220kV架空线路液压型耐张线夹进行压接检测,耐张线夹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方法运用于图2的终端202中,终端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202与检测设备204进行通讯连接,检测设备204可以是数字式直流电阻测量仪、万用表等。
其中,终端202与检测设备204采用本地接口连接时,检测设备204可以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终端202中。另外,终端202也可以通过指令获取检测设备204中测量的数据。
具体的,终端202中预先建立电阻等效模型库,电阻等效模型库可以预先根据各个型号的耐张线夹的材料特性、结构特性等建立。在需要对上述任一种耐张线夹进行压接检测时,终端202接收耐张线夹的型号,根据耐张线夹的型号,从电阻等效模型库中选择出对应的电阻等效模型。终端202根据电阻等效模型,得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然后向检测设备204请求测量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检测设备204将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发送给终端202,终端202根据等效电阻和工作电阻,得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终端202根据等效电阻可以对耐张线夹的压接进行判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3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
其中,耐张线夹是一种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耐张线夹常用于高压输电线路中。
耐张线夹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各个组成部分配合输电线通过液压之后,进行电气连接,得到连接后的耐张线夹,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中的耐张线夹均指的是连接后的耐张线夹。
由于耐张线夹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各部分的配合关系复杂,因此,建立的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等效子模型之间相互配合,模拟耐张线夹的真实电气连接。
步骤304,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其中,等效电阻值是指,将等效子模型看成一个整体,其对输入电流其阻碍时表现的电阻,终端通过等效子模型,可以拟合得到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
通过计算得到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连接关系,可以得到整个电阻等效模型的等效电阻,该等效电阻即为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步骤306,获取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工作电阻指的是,在耐张线夹工作时,其实际表现的电阻。
可选的,可以通过数字式直流电阻测量仪测量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步骤308,根据工作电阻和等效电阻,得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是两个导电物质相互接触,且通过电流时,其所表现出的电阻。耐张线夹各个组成部分是通过液压而成,接触部分包括线夹本体压接管、引流板本体以及引流板压接管。耐张线夹在工作状态,除了本体材料的电阻,还有线夹本体压接管、引流板本体以及引流板压接管的接触电阻,因此,根据工作电阻和等效电阻可以得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步骤310,根据接触电阻,确定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在终端中,计算出接触电阻之后,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判断逻辑,确定那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在一实施例中,判断逻辑可以是:若接触电阻大于预设差值,则耐张线夹压接异常,若接触电阻小于预设差值,则耐张线夹压接正常。
上述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中,通过预先构建电阻等效模型,将实体的耐张线夹进行模型化处理,在压接检测时,可以方便的调用模型,提高压接检测的效率,然后利用电阻等效模型中的各个等效子模型计算得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通过获取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从而可以确定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利用接触电阻判断耐张线夹压接的正常与否。本发明实施例,无需进行大量的检测与测量,只需要在压接检测时,调用电阻等效模型进行等效电阻输出,然后获取工作电阻,即可以进行压接检测,从而提高了耐张线夹压接检测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计算等效电阻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2,根据耐张线夹对应于各个等效子模型部位的材料属性,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材料参数。
步骤404,将材料参数输入预先设置的电阻计算模型,得到各个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值。
步骤406,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本实施例中,材料属性可以根据所选择的耐张线夹得到,通过材料属性,可以对应得到材料属性对应的参数,从而确定等效子模型的材料参数,通过电阻计算模型计算每个等效模型的材料参数,整个过程可以通过模型完成,从而提高压接检测的效率。
对于步骤402,在一实施例中,材料属性可以是耐张线夹材料的属性,例如:铝、铁合金等,也可以是耐张线夹材料的形状,例如:中空圆柱、实心板等。通过材料属性可以对应查询材料参数,当材料参数是电导率时,通过查询终端中存储的电导率表,可以查询到铝、铁合金等的电导率。当材料参数是截面积时,可以通过查询终端中存储的截面积计算模型,计算中空圆柱的截面积或者实心板的截面积。本实施例通过构建材料属性与材料参数的对应关系,通过材料属性可以快速的获取材料参数,提高耐张线夹压接检测的效率。
对于步骤404,在一实施例中,电阻计算模型可以根据材料参数对应选择,当材料参数包括的截面积是空心圆柱、电导率为铝的电导率,那么选择的电阻计算模型可以是:
其中,R1表示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ρ1表示耐张线夹中夹持的钢芯铝绞线的单位电阻,ρ2为耐张线夹材质对应的电导率,L1为钢芯铝绞线的接触长度,l1为长度参数,R1为空心圆柱的外径,r1为空心圆柱的内径。在该实施例中,钢芯铝绞线与耐张线夹接触时,可以等效为钢芯铝绞线与耐张线夹并联。
另外,对于没有夹持钢芯铝绞线的等效子模型,其电阻计算模型可以是:
其中,R2表示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l2表示该等效子模型的长度参数。
本实施例中,还存在其他的电阻计算模型,电阻计算模型存储在终端中,在获取等效子模型的材料参数时,可以对应选择合适电阻计算模型,自动的计算该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从而等效电阻的计算过程,无需通过人为测量,即可以快速确定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从而节省检测的中间流程,提高压接检测的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其他电阻计算模型还可以是,引流板之间的接触连接,此时,电阻计算模型需要考虑两块引流板接触时的等效电阻值,通过将建立的电阻计算模型存储在终端中,在识别到材料参数为引流板之间的接触连接的材料参数时,终端可以自动调用该电阻计算模型。
对于步骤406,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等效子模型在电阻等效模型中的连接方式为串联,因此在案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之后,可以将等效电阻值累加,得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一种计算工作电阻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2,根据电阻等效模型,确定耐张线夹的接触部位。
步骤504,根据接触部位,将耐张线夹分为多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
其中,每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与等效子模型对应,即,每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包含一个以上的等效子模型。
步骤506,获取每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一局部工作电阻。
步骤508,根据第一局部工作电阻,得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电阻等效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接触部位,从而将整体问题进行区域化,从各个区域的局部工作电阻,从而计算得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对于步骤502,在一实施例中,接触部位的确定,可以采用分析各个等效子模型是否由两个以上的接触部分组成,将包括两个以上接触部分的等效子模型作为接触部位。
对于步骤504,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电阻等效模型进行分析,首先是选定分析方向,例如:电阻等效模型空间位置的从左至右,依次分析电阻等效模型的各个等效子模型,当等效子模型中是由两个接触部分组成,即得到一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分析结束后,可以得到多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值得说明的是,若最后一个等效子模型不是由两个以上的接触部分组成,则将最后一个等效子模型划分至前一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阻等效模型包括8个等效子模型,其中,#2、#5以及#7等效子模型由两个以上的接触部分组成,因此,可以得到3个电阻工作区域,分别为#1和#2组成的第一工作电阻区域;#3、#4和#5组成的第一工作电阻区域;#6、#7和#8组成的第一工作电阻区域。
对于步骤506,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分区之后,可以分别获取各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的的第一局部工作电阻,由于工作电阻需要考虑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接触电阻、集肤效应和电流传导,由于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待测设备两端加上一个电压,从而计算出待测设备的等效电阻,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设备检测第一工作电阻区域的局部工作电阻,从而考虑到各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的接触电阻、集肤效应和电流传导。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准确计算各个第一局部工作电阻。
对于步骤508,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的累加的方式,计算得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工作电阻和等效电阻得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的方式可以是:将工作电阻和等效电阻做差运算,得到的值为接触电阻。
另外,接触电阻为耐张线夹故障的主要原因,接触电阻过大时,造成耐张线夹发热量过大,从而使耐张线夹故障。在进行压接时,压接的好坏将直接印象接触电阻的大小,从而对于出厂的耐张线夹,可以通过检测接触电阻,判断压接是否异常。
在又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接触电阻:获取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中包含接触部位的第二工作电阻区域,获取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二局部工作电阻,以及第二工作电阻区域对应的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的和,将第二局部工作电阻和其对应的等效电阻值的和做差运算,得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局部接触电阻,根据局部接触电阻,得到将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本实施例中,第二工作电阻区域可以是检测到由至少两个接触部分组成的等效子模块,由于在构建第一工作电阻区域时,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中至少包括一个由至少两个接触部分组成的等效子模块,因此可以识别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中的第二工作电阻区域。另一方面,接触电阻是工作时由各个接触部分接触导致的,因此通过计算各个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工作电阻,进一步可以计算各个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接触电阻,从局部的接触电阻得到整体的接触电阻,从而提高接触电阻计算的准确度。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当耐张线夹异常时,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异常区域,以便故障排查,具体的,对各个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局部接触电阻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从而确定局部接触电阻排序靠前对应的第二工作电阻区域为耐张线夹压接异常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检测耐张线夹的压接状态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进一步排查,以便确认压接异常位置,从而确定引起异常的原因。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接触电阻确定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可以采用一下方式:当接触电阻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耐张线夹压接异常,当接触电阻小于预设差值时,确定耐张线夹压接正常。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耐张线夹的行业标准选择预设差值,也可以根据耐张线夹的设计年限,采用加速试验计算得到预设差值,终端中将预设差值作为阈值,当达到阈值时,输出警示性的结果,便于进行大量试验时采集试验结果。
以下以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获取待检测耐张线夹的型号,将该型号输入终端中,其中终端中存储了各个型号耐张线夹对应的电阻等效模型,在终端中对电阻等效模型进行子模型化,可以得到多个等效子模型。
然后根据耐张线夹的型号为各个等效子模型设置实体参数进行实体化,通过实体化后,可以得到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其中,实体化即设置等效子模型各个部位的材质属性,例如该等效子模型的材质为铝,则在终端中设置该等效子模型的材质属性为铝。因此可以计算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
终端采集各个等效子模型输出的等效电阻值,然后将各个等效电阻值进行累加,得到值作为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将待检测耐张线夹进行前期处理后,采用检测设备测量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检测设备与终端通讯连接,终端接收检测设备发送的工作电阻,然后根据工作电阻和等效电阻计算得到接触电阻,通过检测接触电阻是否超过阈值,从而判断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3-5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3-5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装置,包括:模型获取模块602、等效模块604、工作电阻获取模块606、接触电阻计算模块608和压接检测模块610,其中:
模型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所述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
等效模块604,用于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工作电阻获取模块606,用于获取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接触电阻计算模块608,用于根据所述工作电阻和所述等效电阻,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压接检测模块610,用于根据所述接触电阻,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等效模块604还用于,根据所述耐张线夹对应于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部位的材料属性,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材料参数;将所述材料参数输入预先设置的电阻计算模型,得到各个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等效模块604还用于,将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进行求和,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工作电阻获取模块606根据所述电阻等效模型,确定耐张线夹的接触部位;根据所述接触部位,将所述耐张线夹分为多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与所述等效子模型对应;获取每个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一局部工作电阻;根据所述第一局部工作电阻,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电阻计算模块608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中包含所述接触部位的第二工作电阻区域;获取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二局部工作电阻,以及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对应的所述等效子模型的所述等效电阻值的和;将所述第二局部工作电阻和其对应的所述等效电阻值的和做差运算,得到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局部接触电阻;根据所述局部接触电阻,得到将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接检测模块610还用于当所述接触电阻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当所述接触电阻小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正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故障排查模块,用于当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时;对各个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所述局部接触电阻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确定排序靠前的所述局部接触电阻对应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为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的区域。
关于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电阻等效模型、等效子模型的数据,以及存储执行计算时得到的等效电阻、工作电阻以及接触电阻。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
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获取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根据工作电阻和等效电阻,得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根据接触电阻,确定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耐张线夹对应于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部位的材料属性,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材料参数;将所述材料参数输入预先设置的电阻计算模型,得到各个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进行求和,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电阻等效模型,确定耐张线夹的接触部位;根据所述接触部位,将所述耐张线夹分为多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与所述等效子模型对应;获取每个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一局部工作电阻;根据所述第一局部工作电阻,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中包含所述接触部位的第二工作电阻区域;获取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二局部工作电阻,以及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对应的所述等效子模型的所述等效电阻值的和;将所述第二局部工作电阻和其对应的所述等效电阻值的和做差运算,得到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局部接触电阻;根据所述局部接触电阻,得到将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接触电阻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当所述接触电阻小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正常。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时;对各个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所述局部接触电阻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确定排序靠前的所述局部接触电阻对应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为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的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
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获取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根据工作电阻和等效电阻,得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根据接触电阻,确定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耐张线夹对应于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部位的材料属性,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材料参数;将所述材料参数输入预先设置的电阻计算模型,得到各个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进行求和,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电阻等效模型,确定耐张线夹的接触部位;根据所述接触部位,将所述耐张线夹分为多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与所述等效子模型对应;获取每个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一局部工作电阻;根据所述第一局部工作电阻,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中包含所述接触部位的第二工作电阻区域;获取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二局部工作电阻,以及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对应的所述等效子模型的所述等效电阻值的和;将所述第二局部工作电阻和其对应的所述等效电阻值的和做差运算,得到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局部接触电阻;根据所述局部接触电阻,得到将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接触电阻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当所述接触电阻小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正常。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时;对各个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所述局部接触电阻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确定排序靠前的所述局部接触电阻对应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为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的区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所述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
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获取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将所述工作电阻和所述等效电阻做差运算,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根据所述接触电阻,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包括:
根据所述耐张线夹对应于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部位的材料属性,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材料参数;
将所述材料参数输入预先设置的电阻计算模型,得到各个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值;
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包括:
将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进行求和,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包括:
根据所述电阻等效模型,确定耐张线夹的接触部位;
根据所述接触部位,将所述耐张线夹分为多个第一工作电阻区域;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与所述等效子模型对应;
获取每个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一局部工作电阻;
根据所述第一局部工作电阻,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工作电阻和所述等效电阻做差运算,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工作电阻区域中包含所述接触部位的第二工作电阻区域;
获取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第二局部工作电阻,以及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对应的所述等效子模型的所述等效电阻值的和;
将所述第二局部工作电阻和其对应的所述等效电阻值的和做差运算,得到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局部接触电阻;
根据所述局部接触电阻,得到将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接触电阻,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包括:
当所述接触电阻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
当所述接触电阻小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正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时;
对各个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的所述局部接触电阻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确定排序靠前的所述局部接触电阻对应所述第二工作电阻区域为所述耐张线夹压接异常的区域。
8.一种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建立的耐张线夹电阻等效模型;所述电阻等效模型包括多个等效子模型;
等效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各个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根据各个所述等效子模型的等效电阻值,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等效电阻;
工作电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耐张线夹的工作电阻;
接触电阻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工作电阻和所述等效电阻做差运算,得到所述耐张线夹的接触电阻;
压接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触电阻,确定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是否正常。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1214763.0A 2018-10-18 2018-10-18 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70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4763.0A CN109470975B (zh) 2018-10-18 2018-10-18 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4763.0A CN109470975B (zh) 2018-10-18 2018-10-18 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0975A CN109470975A (zh) 2019-03-15
CN109470975B true CN109470975B (zh) 2019-12-10

Family

ID=65665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4763.0A Active CN109470975B (zh) 2018-10-18 2018-10-18 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7097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0433A (ja) * 1992-08-18 1994-03-11 Asahi Denki Kk 導体接続装置
JPH09274060A (ja) * 1996-04-05 1997-10-21 Yazaki Corp 接触抵抗測定方法及び接触片の接触面構造
CN202405721U (zh) * 2011-12-08 2012-08-29 湖州泰仑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耐张线夹
CN103344839A (zh) * 2013-07-01 2013-10-09 江苏大学 一种母线接头接触电阻无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9929B2 (ja) * 2003-05-29 2009-07-01 旭電機株式会社 導電線路判定方法
CN100566065C (zh) * 2004-11-25 2009-12-02 高裕彬 压接耐张线夹
JP5382856B2 (ja) * 2009-03-31 2014-01-08 古河電工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引留クランプおよび電線引留部の構造
CN101793933B (zh) * 2010-03-26 2011-11-09 浙江大学 电连接器接触电阻在线测量系统
CN107102235B (zh) * 2017-04-28 2020-06-09 武汉大学 一种gis母线接头的电接触状态判别方法和装置
CN107202921B (zh) * 2017-06-22 2023-03-1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旋转插接式电连接器接触电阻在线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0433A (ja) * 1992-08-18 1994-03-11 Asahi Denki Kk 導体接続装置
JPH09274060A (ja) * 1996-04-05 1997-10-21 Yazaki Corp 接触抵抗測定方法及び接触片の接触面構造
CN202405721U (zh) * 2011-12-08 2012-08-29 湖州泰仑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耐张线夹
CN103344839A (zh) * 2013-07-01 2013-10-09 江苏大学 一种母线接头接触电阻无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0975A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7426B (zh) 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估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143094B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2434421A (zh) 电缆选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4461B (zh) 电池功率限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91840B (zh)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遥测参数异常判断方法和系统
CN114910756B (zh) 一种低压母线槽的绝缘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5277794A (zh) 电缆接头压接电阻的测量方法与系统
CN101841155A (zh) 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典型故障集识别方法
CN110806540A (zh) 电芯测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8471114B (zh) 输电线路状态评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0975B (zh) 耐张线夹的压接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89500B (zh) 电池电量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66682A (zh) 基于历史数据的地下电缆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11600309A (zh) 电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44031B (zh) 电能表可靠度预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22531A (zh) 数据存储及监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375145B (zh) 基于三相三线表计设备的失压故障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09193563B (zh) 基于三相三线表计设备的失流故障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09389330B (zh) 配电网基建工程造价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40960A (zh) 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375144B (zh) 基于三相四线表计设备的失流故障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11505445B (zh) 台区相户关系的可信度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125965B (zh) 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Hossain et al. Distribution high impedance fault location using localized voltage magnitude measurements
CN113237565A (zh) 端子测温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7

Address after: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