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2007B - 车辆下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下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92007B
CN109292007B CN201810803466.3A CN201810803466A CN109292007B CN 109292007 B CN109292007 B CN 109292007B CN 201810803466 A CN201810803466 A CN 201810803466A CN 109292007 B CN109292007 B CN 109292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member
vehicle
lower side
width direction
jo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34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92007A (zh
Inventor
高砂雄介
服部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92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2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92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2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能最先利用横梁的下侧部吸收从下边梁传来的侧面撞击负荷,之后使负荷分散到横梁的上侧部和地板,从而保护电池。该车辆下部构造具有第一横梁和电池,第一横梁配置在地板的上方,电池配置在地板的下方,地板具有向上方隆起的电池收纳部,电池收纳部具有中央平面部和立壁部,地板借助外侧平面部与下边梁相接合,第一横梁由彼此独立的上侧梁和下侧梁构成,下侧梁的外侧端部与下边梁相接合,下端凸缘部与外侧平面部相接合,上侧梁的外侧端部在比下侧梁的外侧端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且是比立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下侧梁的上部相接合,上侧梁在比立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与中央平面部相接合。

Description

车辆下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下部构造。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中搭载有体型远大于现有型号电池的电池。在布局时,将像上述这样较大型的电池搭载在车身地板的下方等车辆下侧处。因此,对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而言,为了保护电池,需要实施特别是针对侧面撞击的冲击吸收措施。
因此,现有车辆中,有时采取下述这样的构造:使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截面呈大致倒字母U状的横梁的两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边梁抵接并接合,在横梁的内部配置负荷传递板,构建成闭合截面构造(块构造),从而能够保护电池使电池不承受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581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就上述现有的车辆下部构造而言,侧面撞击时产生的、来自于下边梁的冲击负荷会同时传给横梁的上侧部和下侧部这两部分,因此无法进行充分的负荷分散,存在横梁发生预期外的弯折等的可能。因此,通过利用块构造来吸收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的做法还存在待改善的余地,该构造不足以用来保护电池。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这样的实际情况来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下部构造,采用该车辆下部构造,在侧面撞击时,能够最先利用横梁的下侧部来吸收从下边梁传来的冲击负荷,之后,能够使负荷分散到横梁的上侧部和地板,从而能够保护电池使电池不承受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本发明是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具有:左右两侧的下边梁,其分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板,其配置在该左右两侧的下边梁之间;横梁,其配置在比该地板靠车辆上方处,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及电池,其配置在比地板靠车辆下方处,所述地板具有向车辆上方隆起的电池收纳部,该电池收纳部具有:中央平面部,其位于与所述电池的上表面相对的位置;及立壁部,其位于比所述电池的侧面靠车辆外侧的位置,所述地板通过从所述立壁部的下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外侧平面部与所述下边梁相接合,其中,所述横梁由彼此独立的上侧梁和下侧梁构成,所述下侧梁的外侧端部与所述下边梁相接合,所述下侧梁的下侧端部与所述外侧平面部相接合,所述上侧梁的外侧端部在比所述下侧梁的外侧端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且是比所述立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下侧梁的上部相接合,并且,所述上侧梁在比所述立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与所述中央平面部相接合。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下部构造具有:左右两侧的下边梁,其分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板,其配置在该左右两侧的下边梁之间;横梁,其配置在比该地板靠车辆上方处,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及电池,其配置在比地板靠车辆下方处,所述地板具有向车辆上方隆起的电池收纳部,该电池收纳部具有:中央平面部,其位于与所述电池的上表面相对的位置;及立壁部,其位于比所述电池的侧面靠车辆外侧的位置,所述地板通过从所述立壁部的下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外侧平面部与所述下边梁相接合,所述横梁由彼此独立的上侧梁和下侧梁构成,所述下侧梁的外侧端部与所述下边梁相接合,所述下侧梁的下侧端部与所述外侧平面部相接合,所述上侧梁的外侧端部在比所述下侧梁的外侧端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且是比所述立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下侧梁的上部相接合,并且,所述上侧梁在比所述立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与所述中央平面部相接合。
因而,就本发明的车辆下部构造而言,在遭侧面撞击时,能够最先利用横梁的下侧部来吸收从下边梁传来的冲击负荷,之后,能够使负荷顺畅地分散到横梁的上侧部和地板等处,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被配置在电池收纳部的电池使电池不承受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上方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的情况下的下边梁、地板和横梁等构件的全体的俯视图。
图2是在省略了地板的状态下从车辆上方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的情况下的电池等构件的全体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A-A线剖切后得到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中的B-B线剖切后得到的剖视图。
图5是从车辆前方侧且是斜上方示出沿图1中的A-A线剖切后得到的截面及其附近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构成图1中的横梁中的第一横梁的上侧梁和下侧梁在接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构成图6中的第一横梁的上侧梁和下侧梁接合在一起时的状态且是沿车辆前后方向切断后得到的剖视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中的上侧梁和下侧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的情况下的第二横梁等构件的图,是沿图1中的C-C线剖切后得到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的情况下的第二横梁等构件的图,是沿图1中的D-D线剖切后得到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边梁;2、地板;3、第一横梁(横梁);4、电池;4a、上表面;4b、侧面;8、第二横梁;11、下边梁内板;12、下边梁外板;21、电池收纳部;21A、中央平面部;21B、立壁部;22、外侧平面部;31、上侧梁;31a、上侧梁的外侧端部;31b、上侧梁的下端凸缘部;32、下侧梁;32a、下侧梁的外侧端部;32b、下侧梁的下端凸缘部;32c、内侧端部;33、35、上侧梁的筋部;34、36、下侧梁的筋部;41、电池固定支架;81、上侧梁;82、下侧梁;83、贯通孔;S、闭合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另外,附图中,箭头Fr方向指向车辆前方,箭头O方向指向车辆外侧,箭头U方向指向车辆上方。而且,箭头X方向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箭头Y方向表示车辆前后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8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主要具有:左右两侧的下边梁1,它们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板2,其配置在上述的左右两侧的下边梁1之间,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展开;第一横梁(相当于横梁)3,其配置在比该地板2靠车辆上方处,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及电池4,其配置在比地板2靠车辆下方处。如图3和图4所示,下边梁1是通过将立着放的、截面呈帽子型的下边梁内板11的上端部11a、下端部11b和下边梁外板12的上端部12a、下端部12b相互对叠地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闭合截面形状。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地板2具有电池收纳部21,该电池收纳部21向车辆上方隆起能够收纳电池4的上部的大小,该电池收纳部21具有:中央平面部21A,其呈大致水平,位于与所收纳的电池4的上表面4a相对的位置;及立壁部21B,其从该中央平面部21A的左右两侧处坡度较缓地朝向车辆下方倾斜,并且,立壁部21B位于比电池4的侧面4b靠车辆外侧的位置。而且,地板2具有外侧平面部22,该外侧平面部22从立壁部21B的下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地板2借助该外侧平面部22与下边梁1的下边梁内板11相接合。
而且,地板2中,在电池收纳部21的中央平面部21A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进一步向车辆上方隆起的地板通道23,该地板通道23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而且,在地板通道23的下方设有用于加强该地板通道23的地板通道撑板24。另外,在电池4配置在电池收纳部21的内部的状态下,利用安装于地板2的电池固定支架41和电池悬挂支架42将电池4固定并保持在比地板2靠车辆下侧处。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横梁3在电池收纳部21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分的同一位置,将地板通道23夹在中间地分别配置在地板通道23的左右两侧,第一横梁3的车辆内侧端借助地板2与地板通道撑板24相接合。该地板通道撑板24具有作为负荷分散构件的作用,因此,在遭到竿状物撞击那样的局部撞击时,能够借助地板通道撑板24使冲击负荷一直分散到与承受冲击负荷的位置反向的对侧位置。
第一横梁3由彼此独立的上侧梁31和下侧梁32构成。下侧梁的外侧端部32a与下边梁1的下边梁内板11相接合,并且,下侧梁的下端凸缘部32b与外侧平面部22相接合。而且,上侧梁的外侧端部31a在比下侧梁的外侧端部32a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且是比立壁部21B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下侧梁32的上部相接合,从而使上侧梁31和下侧梁3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层叠起来。而且,对于上侧梁31而言,上侧梁的下端凸缘部31b在比立壁部21B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与中央平面部21A相接合,并且,内侧端部31c借助地板2与地板通道撑板24相接合。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上侧梁的下端凸缘部31b还与立壁部21B相接合。
因此,如图5~图8所示,上侧梁31具有:上表面31A,其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及侧面31B,其从该上表面31A的前部和后部向下方延伸,且配置为彼此相对,下侧梁32具有:上表面32A,其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及侧面32B,其从该上表面32A的前部和后部向下方延伸,且配置为彼此相对,上侧梁31和下侧梁32的截面均呈开口部侧朝下配置的字母U状。通过将上侧梁31的侧面31B的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下部从车辆上方叠合在下侧梁32的侧面32B的上部,并利用焊接等将上侧梁31的侧面31B的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下部和下侧梁32的侧面32B的上部接合在一起,从而使上侧梁31层叠在下侧梁32上。因此,上侧梁31中,在侧面31B的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下部没有设置上侧梁的下端凸缘部31b。另外,上侧梁的下端凸缘部31b是通过从彼此相对的侧面31B的下端分别朝向车辆前方和车辆后方呈大致直角弯折形成的,下侧梁的凸缘部32b是通过从彼此相对的侧面32B的下端分别朝向车辆前方和车辆后方呈大致直角弯折形成的。
如图7和图8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下侧梁32而言,在该下侧梁32与地板2的外侧平面部22相接合的状态下,该下侧梁32与该外侧平面部22一起形成了四周被围起来的闭合截面S。而且,将上侧梁31和下侧梁32隔开的分界面由下侧梁32的、形成闭合截面S的上表面32A构成。而且,下侧梁32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设定为低于上侧梁31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因此,在遭侧面撞击时,从下边梁1传给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的冲击负荷不会引起下侧梁32在中段处发生两处弯折等简单弯折的纵向弯曲,会使下侧梁32发生波纹管状弯折(许多处弯折),能够使下侧梁32发挥作为冲击吸收构件的作用。
作为能够降低下侧梁32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的手段,有下述手段:在下侧梁32形成脆弱部,或将下侧梁32形成为板厚小于上侧梁31的板厚,或使用刚性低于上侧梁31的材料来形成下侧梁32。其中,就脆弱部而言,有时,像图6所示的那样,由绕着上侧梁31和下侧梁32(或也可以仅绕着上侧梁31或还可以仅绕着下侧梁32)形成的筋部(日文:ビード)33、筋部34来构成脆弱部。上述筋部33在与侧面撞击负荷的输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绕着上侧梁31的上表面31A和侧面31B连续地形成,上述筋部34在与侧面撞击负荷的输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绕着下侧梁32的上表面32A和侧面32B连续地形成,上述筋部33、筋部34配置为处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而且,在上侧梁31的上表面31A以沿车辆宽度方向空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条筋部35,在下侧梁32的上表面32A以沿车辆宽度方向空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条筋部36。而且,下侧梁32的筋部34、筋部36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比上侧梁的外侧端部31a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采用该构造,能够防止承受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的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在中段处发生简单弯折、吸收冲击负荷的能力明显降低的情况,通过使下侧梁32呈波纹管状弯折,能够使吸收冲击负荷的能力有所提高。
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侧梁32的上表面32A位于在从车辆侧方观察时与构成下边梁1的下边梁内板11重叠的高度。由此,能够利用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的整体来承受在遭侧面撞击时被施加的、来自于下边梁1的冲击负荷,能够高效地吸收冲击负荷。
而且,下侧梁32的内侧端部32c配置为与地板2的电池收纳部21的立壁部21B相隔规定距离L。即,下侧梁32的内侧端部32c配置在比电池收纳部21的立壁部21B靠车辆外侧处。因此,即使第一横梁3的具有能够吸收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的作用的下侧梁32因侧面撞击导致其向车辆内侧方向位移,也能够避免下侧梁32撞到电池收纳部21内的电池4,能够使冲击负荷分散到第一横梁3的上部。
而且,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上侧梁31借助地板2与左右两侧的电池固定支架41相接合,上述电池固定支架41为高刚性体构件,它们牢固地固定于地板2。由此,能够抑制在遭侧面撞击时第一横梁3承受冲击负荷的情况下使上侧梁31向车辆内侧方向位移的情况发生,能够防止第一横梁3撞到电池收纳部21内的电池4这样的情况发生。
而且,如图1~图5、图7和图8所示,在上侧梁31的上部以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空开间隔的方式安装有左右成一对的内侧座椅支架5和左右成一对的外侧座椅支架6。其理由是,上侧梁31具有较高的刚性,即使将为了安装未图示的座椅所使用的内侧座椅支架5和外侧座椅支架6设于上侧梁31,也不会发生问题。
另外,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护构造中,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高刚性的纵梁7配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部分。上述纵梁7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电池收纳部21与下边梁1之间,上述纵梁7借助地板2与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的下部相接合。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具有:左右两侧的下边梁1,它们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板2,其配置在左右两侧的下边梁1之间;第一横梁3,其配置在比地板2靠车辆上方处,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及电池4,其配置在比地板2靠车辆下方处。地板2具有向车辆上方隆起的电池收纳部21,电池收纳部21具有:中央平面部21A,其位于与电池4的上表面4a相对的位置;及立壁部21B,其位于比电池4的侧面4b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地板2借助从立壁部21B的下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外侧平面部22与下边梁1相接合。而且,第一横梁3由彼此独立的上侧梁31和下侧梁32构成,下侧梁的外侧端部32a与下边梁1相接合,下侧梁的下侧端部32b与外侧平面部22相接合。而且,上侧梁的外侧端部31a在比下侧梁的外侧端部32a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且是比立壁部21B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下侧梁32的上部相接合,并且,上侧梁31在比立壁部21B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与中央平面部21A相接合。
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在遭侧面撞击时,能够最先利用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来吸收从下边梁1传来的冲击负荷,之后,能够使负荷顺畅地分散到第一横梁3的上侧梁31和地板2等处,因此,能够减少电池收纳部21内的电池4周围的构件撞到电池4的可能,能够有效地保护电池4使电池4不承受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
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的截面呈字母U状,且下侧梁32与地板2一起形成了闭合截面S,下侧梁32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设定为低于第一横梁3的上侧梁31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而且,上侧梁31的截面呈字母U状,将上侧梁31和下侧梁32隔开的分界面由下侧梁的、形成闭合截面S的上表面32A构成。
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在遭侧面撞击时,从下边梁1传给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的冲击负荷会使下侧梁32发生波纹管状弯折,从而能够吸收冲击负荷,因此,不会引起下侧梁32在中段处发生简单弯折(两处弯折)的纵向弯曲,能够使下侧梁32发挥作为冲击吸收构件的作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护电池4使电池4不承受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的保护效果。
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作为将下侧梁32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设定为低于第一横梁3的上侧梁31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的手段,为:使下侧梁32具有筋部34、筋部36等脆弱部,或将下侧梁32形成为板厚小于上侧梁31的板厚。
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在遭侧面撞击时,能够促使第一横梁3发生波纹管状弯折,能够使吸收冲击负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护电池4使电池4不承受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的保护效果。
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的上表面32A位于在从车辆侧方观察时与构成下边梁1的下边梁内板11重叠的高度。
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在遭侧面撞击时,能够利用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的整体来承受从下边梁1传来的冲击负荷,因此,能够高效地吸收冲击负荷,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护电池4使电池4不承受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的保护效果。
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的内侧端部32c配置为与电池收纳部21的立壁部21B隔开间隔,因此,能够避免由遭侧面撞击引起的下侧梁32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移导致下侧梁32撞到电池4的情况,并且,能够使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顺畅地分散到上侧梁31。
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第一横梁3的上侧梁31借助地板2与电池固定支架41相接合,因此,能够使作为高刚性体的电池固定支架41以牢固地固定好的状态存在于上侧梁31的车辆内侧方向上,能够防止因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导致上侧梁31向车辆内侧方向位移,能够防止第一横梁3撞到电池4。
第二实施方式
图1、图2、图9和图10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另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内容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图2、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第二横梁8设于比第一横梁3靠车辆前方侧处。该第二横梁8具有与第一横梁3大致同样的构造,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而且,第二横梁8在电池收纳部2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靠前侧的部分的同一位置,将地板通道23夹在中间地分别配置在地板通道23的左右两侧,第二横梁8的车辆内侧端借助地板2与地板通道撑板24相接合。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横梁8与第一横梁3的情况同样地,由彼此独立的上侧梁81和下侧梁82构成,上述上侧梁81和下侧梁82的截面均呈字母U状。下侧梁82的外侧端部82a与下边梁1的下边梁内板11相接合,并且,下侧梁82的下端凸缘部与外侧平面部22相接合。而且,上侧梁81的外侧端部81a在比下侧梁82的外侧端部82a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且是比立壁部21B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下侧梁82的上部相接合,从而使上侧梁81和下侧梁8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层叠起来。而且,上侧梁81的下端凸缘部在比立壁部21B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与中央平面部21A相接合,并且,上侧梁81的内侧端部与地板通道撑板24相接合。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横梁8中的下侧梁82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设定为低于上侧梁81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因此,在遭侧面撞击时,与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的情况同样地,从下边梁1传给第二横梁8的下侧梁82的冲击负荷不会引起下侧梁82在中段处发生简单弯折的纵向弯曲,而会使下侧梁82发生波纹管状弯折,能够使下侧梁82发挥作为冲击吸收构件的作用。
作为能够降低下侧梁82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的手段,为:在下侧梁82形成有脆弱部。作为脆弱部,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下侧梁82设有多个椭圆形状、圆形形状等各种形状的贯通孔83。上述贯通孔83除了具有能够降低刚性的效果之外,还能够用于让未图示的管、布线贯穿。因此,有时,贯通孔83设于下侧梁82的两个侧面,或还设于上侧梁81。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横梁8设于比第一横梁3靠车辆前方侧处,第二横梁8与第一横梁3的情况大致同样地由彼此独立的上侧梁81和下侧梁82构成,且在下侧梁82设有贯通孔83,因此,在遭侧面撞击时,从下边梁1传给第二横梁8的下侧梁82的冲击负荷能够使下侧梁82发生波纹管状弯折来吸收冲击负荷,第二横梁8能够与第一横梁3一起来提高针对侧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的冲击吸收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电池4的保护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
上面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由筋部33、筋部34、筋部35、筋部36构成了作为能够降低第一横梁3的下侧梁32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的手段的脆弱部,但也可以与第二横梁8的情况同样地通过设置各种形状的贯通孔83来构成脆弱部。

Claims (6)

1.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具有:左右两侧的下边梁,其分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板,其配置在该左右两侧的下边梁之间;横梁,其配置在比该地板靠车辆上方处,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及电池,其配置在比地板靠车辆下方处,
所述地板具有向车辆上方隆起的电池收纳部,该电池收纳部具有:中央平面部,其位于与所述电池的上表面相对的位置;及立壁部,其位于比所述电池的侧面靠车辆外侧的位置,
所述地板通过从所述立壁部的下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外侧平面部与所述下边梁相接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由彼此独立的上侧梁和下侧梁构成,
所述下侧梁的外侧端部与所述下边梁相接合,所述下侧梁的下侧端部与所述外侧平面部相接合,
所述上侧梁的外侧端部在比所述下侧梁的外侧端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且是比所述立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下侧梁的上部相接合,并且,所述上侧梁在比所述立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与所述中央平面部相接合,
所述下侧梁的截面呈字母U状,所述下侧梁与所述地板一起形成了闭合截面,所述下侧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设定为低于所述上侧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刚性,所述上侧梁的截面呈字母U状,隔开所述上侧梁和所述下侧梁的分界面由形成所述下侧梁的闭合截面的上表面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梁具有脆弱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梁形成为板厚小于所述上侧梁的板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梁的上表面位于在从车辆侧方观察时与构成所述下边梁的下边梁内板重叠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梁的内侧端部配置为与所述立壁部隔开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梁通过所述地板与电池固定支架相接合。
CN201810803466.3A 2017-07-24 2018-07-20 车辆下部构造 Active CN109292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2791A JP6977361B2 (ja) 2017-07-24 2017-07-24 車両下部構造
JP2017-142791 2017-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2007A CN109292007A (zh) 2019-02-01
CN109292007B true CN109292007B (zh) 2021-05-25

Family

ID=64951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3466.3A Active CN109292007B (zh) 2017-07-24 2018-07-20 车辆下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77361B2 (zh)
CN (1) CN109292007B (zh)
DE (1) DE102018115828A1 (zh)
FR (1) FR3069224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23324B2 (ja) * 2019-02-28 2023-02-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JP7223323B2 (ja) * 2019-02-28 2023-02-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JP7185847B2 (ja) 2019-02-22 2022-12-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7223325B2 (ja) * 2019-03-06 2023-02-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7256445B2 (ja) * 2019-03-06 2023-04-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US11091016B2 (en) * 2019-03-06 2021-08-1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11942480B (zh) 2019-05-15 2022-11-2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下部车体构造
JP7318323B2 (ja) * 2019-06-07 2023-08-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7338251B2 (ja) * 2019-06-07 2023-09-05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7352856B2 (ja) * 2019-09-03 2023-09-2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7008734B2 (ja) * 2020-01-21 2022-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DE102020003433B3 (de) 2020-06-08 2021-08-12 Daimler Ag Karosserietragstruktur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Personenkraftwagen, sowie Fahrzeug
US11738631B2 (en) 2020-11-25 2023-08-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cross members with buckling avoidance features
FR3119150A1 (fr) 2021-01-28 2022-07-29 Psa Automobiles Sa Fixation de batteries de traction sous vehicule compatible choc lateral poteau
JP7252995B2 (ja) * 2021-02-15 2023-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CN112896319A (zh) * 2021-03-10 2021-06-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侧部吸能传力结构
CN114771666B (zh) * 2022-04-14 2023-07-07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95966A (ko) * 2001-06-18 2002-12-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플로어패널구조
CN1511098A (zh) * 2002-01-22 2004-07-07 �����Զ�����ҵ��ʽ���� 车体构造
JP2006027455A (ja) * 2004-07-16 2006-02-0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変形制御装置
JP2008174181A (ja) * 2007-01-22 2008-07-3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下部構造
CN201777299U (zh) * 2010-07-29 201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的底部结构
CN102159414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储存模块和包括这样一个模块的汽车
CN103465763A (zh) * 2013-08-19 2013-12-25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A0级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布置方案
CN104175851A (zh) * 2013-05-20 2014-12-03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结构
JP5708567B2 (ja) * 2012-06-14 2015-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池搭載構造
CN105313808A (zh) * 2014-06-23 2016-02-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保险杠横梁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9246B2 (en) * 2010-11-10 2015-01-27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otive floor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95966A (ko) * 2001-06-18 2002-12-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플로어패널구조
CN1511098A (zh) * 2002-01-22 2004-07-07 �����Զ�����ҵ��ʽ���� 车体构造
JP2006027455A (ja) * 2004-07-16 2006-02-0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変形制御装置
JP2008174181A (ja) * 2007-01-22 2008-07-3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下部構造
CN102159414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储存模块和包括这样一个模块的汽车
CN201777299U (zh) * 2010-07-29 201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的底部结构
JP5708567B2 (ja) * 2012-06-14 2015-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池搭載構造
CN104175851A (zh) * 2013-05-20 2014-12-03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结构
CN103465763A (zh) * 2013-08-19 2013-12-25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A0级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布置方案
CN105313808A (zh) * 2014-06-23 2016-02-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保险杠横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77361B2 (ja) 2021-12-08
DE102018115828A1 (de) 2019-01-24
FR3069224A1 (fr) 2019-01-25
JP2019023029A (ja) 2019-02-14
FR3069224B1 (fr) 2021-12-17
CN109292007A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92007B (zh) 车辆下部构造
CN110352157B (zh) 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JP6757362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US980925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282154B2 (en) Vehicle body lateral side portion structure
US7264302B2 (en) Lower body construction
US20190275874A1 (en) Lowe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6040644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08859712B (zh) 车身下部结构
JP4853243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5999134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4539480B2 (ja) 自動車の上部車体構造
JP6574947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6421534B2 (ja) 車両フロア構造
EP2412612A1 (en) Side sill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KR101526397B1 (ko) 차체 시트 장착부 보강구조
JP6384257B2 (ja) 車両フロア構造
JP2005170076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09591898B (zh) 车辆下部构造
JP2009149265A (ja) 車体側部構造
US11279415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12977637B (zh) 底板构造
US20210031834A1 (en) Cross membe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JP7149829B2 (ja) 車体構造
US20230101857A1 (en) Vehicle body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