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2005B - 一种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82005B CN109282005B CN201811443797.7A CN201811443797A CN109282005B CN 109282005 B CN109282005 B CN 109282005B CN 201811443797 A CN201811443797 A CN 201811443797A CN 109282005 B CN109282005 B CN 1092820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eed
- output
- output shaft
- shaft
- div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16H37/08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at least one power path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e. CVT
- F16H37/0846—CVT using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16H37/08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at least one power path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e. CVT
- F16H2037/088—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summ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in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input shaft
- F16H2037/0886—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summ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in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input shaft with switching means, e.g. to change r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级变速器,包括动力输入机构、无级变速分速机构和速度合成机构。使用链条与链轮和齿轮传动保证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打滑,避免打滑所产生的能源浪费,同时避免打滑所产生的事故;设置输出速度呈正弦曲线变化的第一分速结构和输出速度呈余弦曲线变化的第二分速结构,第一分速结构和第二分速结构所输出的速度相互补偿,保证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绝对死角,造成输出顿挫;并且通过将输出速度呈正弦曲线变化的第一分速结构和输出速度呈余弦曲线变化的第二分速结构所分出的速度合成,根据所产生的合成速度的速度变化,设计以平衡输出的合成速度变化量的异形齿轮或减震盘,以确保合成输出轴匀速输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无级变速技术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来传递动力,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常见的无级变速器有液力机械式无级变速器和金属带式或金属链式无级变速器。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在使用中,金属带依靠摩擦力带动主、从动轮转动,在增大扭矩以匹配工作情况时,如果负载扭矩过大,金属带所提供的摩擦力不足以带动主、从动轮转动,金属带与主、从动轮会发生打滑,造成主动轮空转,或主动轮带动金属带空转,主动轮转速无法传递到从动轮,浪费能源,无法达到工作要求;在急速转动下,金属带与主、从动轮的剧烈摩擦会产生极高的热量,将金属带或主、从动轮的表面氧化,甚至发生成分变化,加上滑动摩擦会产生一定的磨损,导致变速器烧毁,影响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打滑、无死点的无级变速器。
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一种无级变速器,包括动力输入机构、无级变速分速机构和速度合成机构;所述无级变速分速机构包括变速结构、以及平行设置的输出速度呈正弦曲线变化的第一分速结构和输出速度呈余弦曲线变化的第二分速结构;所述第一分速结构和所述第二分速结构通过一根分速输入轴连接;
所述动力输入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变速结构的变速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结构的变速输出轴与所述分速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分速结构的分速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分速结构的分速输出轴分别与所述速度合成机构的两根变向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速度合成机构的输出轴为合成输出轴;
所述第一分速结构包括固定的第一固定架,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转动设有四个呈矩形布置、且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链轮,四个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任一所述第一链轮上传动连接有所述分速输出轴,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链轮上均同轴连接有第二链轮,两个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连接,在所述第二链条一侧的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滑动设有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移动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二链条和所述第一链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架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链条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架上开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链条垂直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分速输入轴滑动穿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所述第二分速结构包括固定的第二固定架,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转动设有四个呈矩形布置、且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第一链轮平行设置;四个所述第三链轮通过第三链条连接,任一所述第三链轮上传动连接有所述分速输出轴,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链轮上均同轴连接有第四链轮,两个所述第四链轮通过第四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第四链条的布置方向垂直;在所述第四链条一侧的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滑动设有第二移动架,所述第二移动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四链条和所述第三链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架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链条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架上开设有相对于所述第四链条垂直设置的第二滑槽,所述分速输入轴滑动穿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和一对相互啮合的异形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和一个所述异形齿轮的中心轴传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异形齿轮的中心轴上连接有所述动力输出轴。
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和减震盘,所述减震盘的一端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震盘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动力输出轴。
优选的,所述速度合成机构包括两个速度变向结构和第一行星齿轮组;一个所述速度变向结构的第一变向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传动连接,另一个所述速度变向结构的第二变向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外齿圈与所述合成输出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速度变向结构包括与对应所述分速输出轴传动连接的圆环、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离合器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固定,所述圆环与所述变向输入轴固定,所述圆环的内壁与两个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壁转动固定,其中,一个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传动连接;一个所述速度变向结构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一变向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传动连接,另一个所述速度变向结构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通过所述第二变向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速度合成机构包括一个差速器和两个锥齿变向结构,两个所述锥齿变向结构的转轴分别与两根所述分速输出轴传动连接,两根所述转轴分别与所述差速器的两个输出轴连接,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为所述合成输出轴。
优选的,所述锥齿变向结构包括所述转轴和固套在所述转轴外部的两个输出锥形齿轮,在对应的所述分速输出轴上联接有与两个所述输出锥形齿轮啮合的输入锥形齿轮;每个所述输出锥形齿轮的中心孔内装设有一个单向轴承,两个所述单向轴承的方向相反,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套在所述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变速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所述变速输入轴和所述变速输出轴,所述变速输入轴和所述变速输出轴之间垂直固定有电动伸缩杆。
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动力输入机构进行转动补偿,再通过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输给输出速度呈正弦曲线变化的第一分速结构和输出速度呈余弦曲线变化的第二分速结构,再通过行星齿轮组进行合成,使用链条与链轮和齿轮传动保证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打滑,避免打滑所产生的能源浪费,同时避免打滑所产生的事故;设置输出速度呈正弦曲线变化的第一分速结构和输出速度呈余弦曲线变化的第二分速结构,第一分速结构和第二分速结构所输出的速度相互补偿,保证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绝对死角,避免输出顿挫;通过调整电动伸缩杆的长度调整分速输入轴的转动半径,进而调整合成输出轴的转动速度,实现无级变速;并且通过将输出速度呈正弦曲线变化的第一分速结构和输出速度呈余弦曲线变化的第二分速结构所分出的速度合成,根据所产生的合成速度的速度变化,设计以平衡输出的合成速度变化量的异形齿轮或减震盘,以确保合成输出轴匀速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变速结构、第一分速结构和第二分速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异形齿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分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分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速度合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分速输出轴转动的轨迹示意图;
图8是单一象限的分速输出轴转动的轨迹示意图;
图9是S(α)的函数图;
图10是S(α)的导数函数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动力输入机构1、动力输出轴1.1、动力输入轴1.2、无级变速分速机构2、变速输入轴2.1、变速输出轴2.2、分速输入轴2.3、分速输出轴2.4、速度合成机构3、合成输出轴3.1、变速结构4、电动伸缩杆4.1、第一分速结构5、第一固定架5.1、第一链轮5.2、第一链条5.3、第二链轮5.4、第二链条5.5、第一移动架5.6、第一滑槽5.7、第二分速结构6、第三链轮6.1、第三链条6.2、第四链轮6.3、第四链条6.4、第二移动架6.5、第二固定架6.6、第二滑槽6.7、异形齿轮7、速度变向结构8、圆环8.1、第二行星齿轮组8.2、单向离合器8.3、变向输入轴8.4、传动轴8.5、第一变向输出轴8.6、第二变向输出轴8.7、差速器9、单向轴承10、第一行星齿轮组11、转轴12、输出锥形齿轮13、输入锥形齿轮14、减震盘15、锥齿变向结构1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无级变速器,包括动力输入机构1、无级变速分速机构2和速度合成机构3;无级变速分速机构2包括变速结构4、以及平行设置的输出速度呈正弦曲线变化的第一分速结构5和输出速度呈余弦曲线变化的第二分速结构6;第一分速结构5和第二分速结构6通过一根分速输入轴2.3连接;
动力输入机构1的动力输出轴1.1与变速结构4的变速输入轴2.1传动连接;变速结构4的变速输出轴2.2与分速输入轴2.3传动连接;第一分速结构5的分速输出轴2.4和第二分速结构6的分速输出轴2.4分别与速度合成机构3的两根变向输入轴8.4传动连接,速度合成机构3的输出轴为合成输出轴3.1,动力输入轴1.2与电动机或发动机连接输入转动动力,通过动力输入机构1进行转动补偿,再通过动力输出轴1.1将动力传输给输出速度呈正弦曲线变化的第一分速结构5和输出速度呈余弦曲线变化的第二分速结构6,通过两根分速输出轴2.4将动力传输给速度合成机构3,将分开的两个转速变向并合成至合成输出轴3.1输出。
动力输入机构1包括动力输入轴1.2和一对相互啮合的异形齿轮7;异形齿轮7为将合成速度补偿为匀速输出的齿轮,速度合成机构3将第一分速结构5的输出速度和第二分速结构6的输出速度合成为合成速度。动力输入轴1.2和一个异形齿轮7的中心轴传动连接,另一个异形齿轮7的中心轴上连接有动力输出轴1.1,异形齿轮7是分度曲面不是旋转曲面的齿轮,它和另一个齿轮组成齿轮副以后,在啮合过程中,其瞬时角速度比按一定的运动规律而变化,以此将动力输入轴1.2的输入速度调整为规律运动的速度从动力输出轴1.1输出。
速度合成机构3包括两个速度变向结构8和第一行星齿轮组11;一个速度变向结构8的第一变向输出轴8.6与第一行星齿轮组11的行星架传动连接,另一个速度变向结构8的第二变向输出轴8.7与第一行星齿轮组11的太阳轮传动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11的外齿圈与合成输出轴3.1传动连接。
速度变向结构8包括与对应分速输出轴2.4传动连接的圆环8.1、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离合器8.3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组8.2,第二行星齿轮组8.2的齿圈固定,圆环8.1与变向输入轴8.4固定,圆环8.1的内壁与两个单向离合器8.3的外壁转动固定,其中,一个单向离合器8.3的内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8.2的太阳轮通过传动轴8.5传动连接,另一个单向离合器8.3的内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8.2的行星架传动连接;一个速度变向结构8的第二行星齿轮组8.2的行星架通过第一变向输出轴8.6与第一行星齿轮组11的行星架传动连接,另一个速度变向结构8的第二行星齿轮组8.2的太阳轮通过第二变向输出轴8.7与第一行星齿轮组11的太阳轮传动连接,两根分速输出轴2.4将不同的动力输入相对应的速度变向结构8;
一根分速输出轴2.4转动套设在另一根分速输出轴2.4的外部,传动轴8.5转动套设在分速输出轴2.4的外部,通过设置两根分速输出轴2.4套设,节约空间。
分速输出轴2.4以任一方向输入时,一个单向离合器8.3作用,带动传动轴8.5转动,使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8.2的太阳轮转动,则此第二行星齿轮组8.2的行星架与太阳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分速输出轴2.4以另一方向转动时,另一个单向离合器8.3作用,直接带动此第二行星齿轮组8.2的行星架转动,两种转动方向所作用的第二行星齿轮组8.2的行星架转动方向相同;两个第二行星齿轮组8.2的作用方式相同;
第一分速结构5和第二分速结构6的分速度通过分别输入第一行星齿轮组11的太阳轮和行星架,经过第一行星齿轮组11合成后,通过与第一行星齿轮组11的外齿圈传动连接的合成输出轴3.1输出。
变速结构4包括平行设置的变速输入轴2.1和变速输出轴2.2,变速输入轴2.1和变速输出轴2.2之间垂直固定有电动伸缩杆4.1,电动伸缩杆4.1可以是电动液压杆和电动推杆,通过电动伸缩杆4.1将变速输出轴2.2的转动转变为以变速输入轴2.1所在轴心为圆心的圆周运动,调节电动伸缩杆4.1的长度可以调节变速输出轴2.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第一分速结构5包括固定的第一固定架5.1,在第一固定架5.1上转动设有四个呈矩形布置、且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链轮5.2,四个第一链轮5.2通过第一链条5.3连接,任一第一链轮5.2上传动连接有分速输出轴2.4,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链轮5.2上均同轴连接有第二链轮5.4,两个第二链轮5.4通过第二链条5.5连接,在第二链条5.5一侧的第一固定架5.1上滑动设有第一移动架5.6,第一移动架5.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链条5.5和第一链条5.3固定连接,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方向相对于第二链条5.5垂直设置;在第一移动架5.6上开设有相对于第二链条5.5垂直设置的第一滑槽5.7,分速输入轴2.3滑动穿置在所述第一滑槽5.7内,分速输入轴2.3做圆周运动,从上至下做半周运动时,分速输入轴2.3在第一滑槽5.7内滑动,分速输入轴2.3带动第一移动架5.6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链条5.3和第二链条5.5顺时针运动,使第一链轮5.2和第二链轮5.4顺时针转动;从下至上做半周运动运动时,分速输入轴2.3在第一滑槽5.7内滑动,分速输入轴2.3带动第一移动架5.6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和第一链条5.3和第二链条5.5逆时针运动,使第一链轮5.2和第二链轮5.4逆时针转动。
第二分速结构6包括固定的第二固定架6.6,在第二固定架6.6上转动设有四个呈矩形布置、且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三链轮6.1,第三链轮6.1与第一链轮5.2平行设置;四个第三链轮6.1通过第三链条6.2连接,任一第三链轮6.1上传动连接有分速输出轴2.4,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三链轮6.1上均同轴连接有第四链轮6.3,两个第四链轮6.3通过第四链条6.4连接,第二链条5.5与第四链条6.4的布置方向垂直;在第四链条6.4一侧的第二固定架6.6上滑动设有第二移动架6.5,第二移动架6.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四链条6.4和第三链条6.2固定连接,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方向相对于第四链条6.4垂直设置;在第二移动架6.5上开设有相对于第四链条6.4垂直设置的第二滑槽6.7,分速输入轴2.3滑动穿置在所述第二滑槽6.7内,分速输入轴2.3做圆周运动,做上半周运动时,分速输入轴2.3在第二滑槽6.7内滑动,分速输入轴2.3带动第二移动架6.5水平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链轮6.1和第四链轮6.3顺时针运动,使第三链轮6.1和第四链轮6.3顺时针转动;做下半周运动时,分速输入轴2.3带动第二移动架6.5水平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链轮6.1和第四链轮6.3逆时针运动,使第三链轮6.1和第四链轮6.3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二链条5.5与第四链条6.4的布置方向垂直,则第一移动架5.6的设置方向与第二移动架6.5的设置方向垂直,第一移动架5.6和第二移动架6.5将分速输入轴2.3的速度分解为两个分速度,分速度根据第一移动架5.6和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方向的改变而改变方向。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中,不使用异形齿轮7进行修正时,分速输入轴2.3的转动轨迹为匀速圆周运动,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分速结构5和第二分速结构6将转动分解为X方向第一移动架5.6的直线往复运动和Y方向的第二移动架6.5的直线往复运动。以分速输入轴2.3的转动圆心为原点做坐标系,如图10和图11根据转动的角度在坐标系中与第一移动架5.6的位移和第二移动架6.5的位移的关系得出:
第一移动架5.6的位移为:
X(α)=R-Rcos(α)0≤α≤90° (1)
式(1)中R为电动伸缩杆4.1的长度,为常数;α为转动角度。
对第一移动架5.6的位移求导得到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速度:
X`(α)=Rsin(α)0≤α≤90° (2)
第二移动架6.5的位移为:
Y(α)=Rsin(α)0≤α≤90° (3)
式(2)中R为电动伸缩杆4.1的长度,为常数;α为转动角度。
对第二移动架6.5的位移求导得到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速度:
Y`(α)=Rcos(α)0≤α≤90° (4)
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速度通过速度合成机构3的合成后的合成速度为:
S`(α)=X`(α)+Y`(α)=Rsin(α)+Rcos(α)0≤α≤90° (5)
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速度在90°≤α≤360°时,通过速度合成机构3合成的原理与0°≤α≤90°相同。
分速输入轴2.3在转动过程中,当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速度方向相反时,先通过速度变向结构8变向后再进行合成,因此,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速度通过速度合成机构3合成后的合成速度为:
S'(α)=|Rsin(α)|+|Rcos(α)|0≤α≤360° (6)
根据式(6)得到的合成速度变化规律设计异形齿轮7,用异形齿轮7对动力输入机构1的输入速度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输入速度被第一分速结构5与第二分速结构6分速,然后通过速度合成机构3进行变向和合成,使合成输出轴3.1输出的合成速度为匀速输出。
实施例2:如图2、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动力输入机构1包括动力输入轴1.2和减震盘15,减震盘15为将合成速度补偿为匀速输出的减震盘,速度合成机构3将第一分速结构5的输出速度和第二分速结构6的输出速度合成为合成速度。
减震盘15的一端与动力输入轴1.2传动连接,减震盘15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输出轴1.1;减震盘15的从动盘转动,传递到减震弹簧上,再由从动盘轮毂输出,利用减震弹簧达到转动速度的瞬时变化,进而改变瞬时输出转速,使用减震盘15替代异形齿轮7,降低生产难度,加大生产效率。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中,不使用减震盘15进行修正时,分速输入轴2.3的转动轨迹为匀速圆周运动,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分速结构5和第二分速结构6将转动分解为X方向第一移动架5.6的直线往复运动和Y方向的第二移动架6.5的直线往复运动。以分速输入轴2.3的转动圆心为原点做坐标系,如图10和图11根据转动的角度在坐标系中与第一移动架5.6的位移和第二移动架6.5的位移的关系得出:
第一移动架5.6的位移为:
X(α)=R-Rcos(α)0≤α≤90° (1)
式(1)中R为电动伸缩杆4.1的长度,为常数;α为转动角度。
对第一移动架5.6的位移求导得到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速度:
X`(α)=Rsin(α)0≤α≤90° (2)
第二移动架6.5的位移为:
Y(α)=Rsin(α)0≤α≤90° (3)
式(2)中R为电动伸缩杆4.1的长度,为常数;α为转动角度。
对第二移动架6.5的位移求导得到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速度:
Y`(α)=Rcos(α)0≤α≤90° (4)
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速度通过速度合成机构3的合成后的合成速度为:
S`(α)=X`(α)+Y`(α)=Rsin(α)+Rcos(α)0≤α≤90° (5)
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速度在90°≤α≤360°时,通过速度合成机构3合成的原理与0°≤α≤90°相同。
分速输入轴2.3在转动过程中,当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速度方向相反时,先通过速度变向结构8变向后再进行合成,因此,第一移动架5.6的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架6.5的移动速度通过速度合成机构3合成后的合成速度为:
S'(α)=|Rsin(α)|+|Rcos(α)|0≤α≤360° (6)
根据式(6)得到的合成速度变化规律设计减震盘15,用减震盘15对动力输入机构1的输入速度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输入速度被第一分速结构5与第二分速结构6分速,然后通过速度合成机构3进行变向和合成,使合成输出轴3.1输出的合成速度为匀速输出。
实施例3:如图2、图4、图5、图7、图8、图9、图10和图12所示,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速度合成机构3包括一个差速器9和两个锥齿变向结构16,两个锥齿变向结构16的转轴12分别与两根分速输出轴2.4传动连接,两根转轴12分别与差速器9的两个输出轴连接,差速器9的输入轴为合成输出轴3.1。
锥齿变向结构16包括转轴12和固套在转轴12外部的两个输出锥形齿轮13,在对应的分速输出轴2.4上联接有与两个输出锥形齿轮13啮合的输入锥形齿轮14;每个输出锥形齿轮13的中心孔内装设有一个单向轴承10,两个单向轴承10的方向相反,单向轴承10的内圈固套在转轴12上;两根分速输出轴2.4将两个分速度传输到锥齿变向结构16,锥齿变向结构16向一个方向转动时,两个相对应的输出锥形齿轮13向不同方向转动,带动输出锥形齿轮13内部的单向轴承10转动,其中一个单向轴承10空转,另一个作用,分速输出轴2.4反转则另一个单向轴承10作用,由此保证转轴12向一个方向旋转,两个转轴12的转速通过差速器9合成后输出。
实施例4:如图2、图3、图4、图5、图7、图8、图9、图10和图13所示,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动力输入机构1包括动力输入轴1.2和一对相互啮合的异形齿轮7;异形齿轮7为将合成速度补偿为匀速输出的齿轮,速度合成机构3将第一分速结构5的输出速度和第二分速结构6的输出速度合成为合成速度。动力输入轴1.2和一个异形齿轮7的中心轴传动连接,另一个异形齿轮7的中心轴上连接有动力输出轴1.1,异形齿轮7是分度曲面不是旋转曲面的齿轮,它和另一个齿轮组成齿轮副以后,在啮合过程中,其瞬时角速度比按一定的运动规律而变化,以此将动力输入轴1.2的输入速度调整为规律运动的速度从动力输出轴1.1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入机构、无级变速分速机构和速度合成机构;所述无级变速分速机构包括变速结构、以及平行设置的输出速度呈正弦曲线变化的第一分速结构和输出速度呈余弦曲线变化的第二分速结构;所述第一分速结构和所述第二分速结构通过一根分速输入轴连接;
所述动力输入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变速结构的变速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结构的变速输出轴与所述分速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分速结构的分速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分速结构的分速输出轴分别与所述速度合成机构的两根变向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速度合成机构的输出轴为合成输出轴;
所述第一分速结构包括固定的第一固定架,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转动设有四个呈矩形布置、且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链轮,四个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任一所述第一链轮上传动连接有所述分速输出轴,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链轮上均同轴连接有第二链轮,两个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连接,在所述第二链条一侧的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滑动设有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移动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二链条和所述第一链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架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链条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架上开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链条垂直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分速输入轴滑动穿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所述第二分速结构包括固定的第二固定架,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转动设有四个呈矩形布置、且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第一链轮平行设置;四个所述第三链轮通过第三链条连接,任一所述第三链轮上传动连接有所述分速输出轴,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链轮上均同轴连接有第四链轮,两个所述第四链轮通过第四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第四链条的布置方向垂直;在所述第四链条一侧的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滑动设有第二移动架,所述第二移动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四链条和所述第三链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架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链条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架上开设有相对于所述第四链条垂直设置的第二滑槽,所述分速输入轴滑动穿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和一对相互啮合的异形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和一个所述异形齿轮的中心轴传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异形齿轮的中心轴上连接有所述动力输出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和减震盘,所述减震盘的一端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震盘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动力输出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合成机构包括两个速度变向结构和第一行星齿轮组;一个所述速度变向结构的第一变向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传动连接,另一个所述速度变向结构的第二变向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外齿圈与所述合成输出轴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变向结构包括与对应所述分速输出轴传动连接的圆环、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离合器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固定,所述圆环与所述变向输入轴固定,所述圆环的内壁与两个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壁转动固定,其中,一个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传动连接;一个所述速度变向结构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一变向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传动连接,另一个所述速度变向结构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通过所述第二变向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合成机构包括一个差速器和两个锥齿变向结构,两个所述锥齿变向结构的转轴分别与两根所述分速输出轴传动连接,两根所述转轴分别与所述差速器的两个输出轴连接,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为所述合成输出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变向结构包括所述转轴和固套在所述转轴外部的两个输出锥形齿轮,在对应的所述分速输出轴上联接有与两个所述输出锥形齿轮啮合的输入锥形齿轮;每个所述输出锥形齿轮的中心孔内装设有一个单向轴承,两个所述单向轴承的方向相反,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套在所述转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2、3、5或7任一所述的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所述变速输入轴和所述变速输出轴,所述变速输入轴和所述变速输出轴之间垂直固定有电动伸缩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43797.7A CN109282005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一种无级变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43797.7A CN109282005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一种无级变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82005A CN109282005A (zh) | 2019-01-29 |
CN109282005B true CN109282005B (zh) | 2021-07-06 |
Family
ID=65173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4379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82005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一种无级变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820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1925B (zh) * | 2019-09-29 | 2024-04-12 | 梁恩 | 一种无级变速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83151A (en) * | 1988-08-15 | 1991-01-08 | Epilogics, Inc. | Transmission ratio chan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AU2001273800A1 (en) * | 2001-05-10 | 2002-11-18 | Jianli Li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zero output speed |
CN1587746A (zh) * | 2004-08-31 | 2005-03-02 | 叶建峰 | 一种实现无级变速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齿轮无级变速器 |
CN102182811A (zh) * | 2011-03-27 | 2011-09-14 | 欧阳富 | 超越齿轮变速器 |
CN108131430A (zh) * | 2016-12-01 | 2018-06-08 | 天津华协信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级变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73471B2 (ja) * | 1999-01-27 | 2003-12-02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変速比無限大無段変速機 |
WO2017177359A1 (en) * | 2016-04-11 | 2017-10-1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mode transmission includ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2018
- 2018-11-29 CN CN201811443797.7A patent/CN10928200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83151A (en) * | 1988-08-15 | 1991-01-08 | Epilogics, Inc. | Transmission ratio chan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AU2001273800A1 (en) * | 2001-05-10 | 2002-11-18 | Jianli Li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zero output speed |
CN1587746A (zh) * | 2004-08-31 | 2005-03-02 | 叶建峰 | 一种实现无级变速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齿轮无级变速器 |
CN102182811A (zh) * | 2011-03-27 | 2011-09-14 | 欧阳富 | 超越齿轮变速器 |
CN108131430A (zh) * | 2016-12-01 | 2018-06-08 | 天津华协信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级变速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82005A (zh) | 2019-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47668B (zh) | 一种差动调速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 | |
EP3004686B1 (en) | 3-mode front wheel drive and rear wheel drive continuously varia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
US9222558B2 (en) | Geared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CN202914648U (zh) | 电机调速的无级变速装置 | |
WO2016094254A1 (en) | 3-mode front wheel drive and rear wheel drive continuously varia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
WO2003100295A1 (en) | Continuously variable ratio transmission system | |
KR20150127699A (ko) | 배리에이터 바이패스 클러치 | |
CN1959147A (zh) | 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 | |
CN105114573B (zh) | 偏摆对锥盘式无级变速器 | |
CN204572958U (zh) | 一种差动调速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 | |
CN109282005B (zh) | 一种无级变速器 | |
CN108412982A (zh) | 一种新型组合式非圆齿轮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 |
CN101225876A (zh) | 双矩作用轮系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4985571U (zh) | 偏摆对锥盘式无级变速装置 | |
WO2016178913A1 (en) | Power path with feedthrough planetary for concentric/coaxial applications | |
CN204610721U (zh) | 平衡式无级自动变速器 | |
CN202392056U (zh) | 非圆锥齿轮无级变速器 | |
CN109555828B (zh) | 一种滚压式无级变速器 | |
JP2015515590A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歯車減速機 | |
US10088021B2 (en)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CN215171932U (zh) | 一种输出自适应负载特性的纯机械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 |
JP2016180510A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歯車減速機 | |
US7544144B2 (en) | Geared-neutral bidirectional positively infinitely variable rotary motion transmission | |
CN205013621U (zh) | 偏摆对锥盘式无级变速器 | |
CN111336230B (zh) | 一种适用于非圆无级变速器的液压相位切换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