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4209A - 散热器格栅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布置结构和散热器格栅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格栅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布置结构和散热器格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4209A
CN109204209A CN201810684987.1A CN201810684987A CN109204209A CN 109204209 A CN109204209 A CN 109204209A CN 201810684987 A CN201810684987 A CN 201810684987A CN 109204209 A CN109204209 A CN 109204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king
car
radiator grid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49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4209B (zh
Inventor
M.伊波利蒂
D.威萨贝尔
M.A.埃斯特瓦奥
M.舒特
H.洛克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9204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4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4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4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2Radiator or grille guards ; Radiator gril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2Radiator or grille guards ; Radiator grilles
    • B60R2019/525Radiator gril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格栅(12)在机动车(10)的前车厢(14)中的至少一个导引元件(32)上的布置结构,散热器格栅具有至少一个流通元件(16)和至少一个相对于流通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延伸的沉入元件(20),沉入元件在下侧与设计在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支承面(40)连接并且在上侧与设计在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覆盖面(42)连接,在沉入元件的下侧(26a、26b)的区域、沉入元件的上侧(24a、24b)的区域、支承面的区域和/或覆盖面的区域中这样设计有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阶梯(28a、28b),使得在沉入元件相对于至少一个导引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达到一定的相对位移时,沉入元件和支承面之间以及沉入元件和覆盖面之间沿车辆竖直方向保留的自由空间的总和扩大了相当于阶梯的高度的量。

Description

散热器格栅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布置结构和散热器格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格栅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布置结构以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格栅。本发明还涉及带有这种散热器格栅的机动车以及带有这种布置结构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13 007 268 A1已知一种散热器格栅以及散热器格栅在机动车的装配载体上的一种布置。所述散热器格栅具有至少一个支承台,所述支承台沿车辆纵向向后延伸并且通过装配载体的支承平面从下部支承。所述支承台应具有在车辆纵向上大小恒定的或减小的横截面积,以避免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在支承台区域中出现不期望的卡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格栅的布置结构以及一种散热器格栅,它们容易制造和装配、在行人保护方面具有有利的特性并且可以实现散热器格栅在车辆运行时无振动的或者至少低振动的布置结构。
按照本发明,所述技术问题通过散热器格栅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布置结构解决。所述散热器格栅具有至少一个流通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流通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延伸的沉入元件(Eintauchelement),其中,沉入元件在其下侧与设计在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支承面连接并且在其上侧与设计在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覆盖面连接,按照本发明,在沉入元件的下侧的区域中、在沉入元件的上侧的区域中、在支承面的区域中和/或在覆盖面的区域中这样设计有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阶梯,使得在沉入元件相对于至少一个导引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达到一定的相对位移时,沉入元件和支承面之间以及沉入元件和覆盖面之间沿车辆竖直方向保留的自由空间的总和扩大了相当于所述阶梯的高度的量。所述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还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格栅解决,其中,所述散热器格栅具有至少一个沿车辆横向延伸的流通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流通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延伸的沉入元件,按照本发明,沉入元件这样具有至少部分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阶梯,使得以所述阶梯为出发点,沉入元件朝向后端部的高度大于朝向流通元件的高度。
按照本发明的、散热器格栅或者说冷却器保护格栅(Kühlerschutzgitter)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布置结构包括散热器格栅,所述散热器格栅具有至少一个流通元件(尤其形式为格栅结构和/或薄片结构)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流通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延伸的沉入元件。流通元件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流通开口,来自机动车前方区域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流通开口沿车辆纵向向后朝着布置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冷却器流动。向后延伸的沉入元件在其下侧与设计在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支承面连接。所述支承面尤其这样设计,使得沉入元件在相对于导引元件的相对运动中沿车辆纵向平行于支承面向后移动并且在导引元件和沉入元件之间不产生摩擦或仅产生较小的滑动摩擦。向后延伸的沉入元件在其上侧与设计在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覆盖面连接。在沉入元件下侧的区域、沉入元件上侧的区域、支承面区域和/或覆盖面区域中这样设计有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沿车辆竖直方向或者说车辆高度方向(Fahrzeughochrichtung)延伸的阶梯,使得在沉入元件相对于至少一个导引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达到一定的相对位移时,沉入元件和支承面之间以及沉入元件和覆盖面之间沿车辆竖直方向保留的自由空间的总和扩大了相当于所述阶梯的高度的量。
通过处于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布置在沉入元件的上侧和下侧的支承面和覆盖面,使得沉入元件并且因此优选也使得整个散热器格栅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固定或者使得所述散热器格栅沿车辆竖直方向的移动被限定,从而在机动车的行驶运行中实现了散热器格栅在前车厢中无振动或者在最大程度上无振动的布置结构。在最大程度上无振动的布置结构理解为这样的布置结构,尽管它们仍允许较小的相对位移或者说相对运动,但相对运动的程度不会引起可以被驾驶者和/或环境察觉到并且由此产生干扰的振动噪声。
通过阶梯的设计实现的是,沉入元件在额定位置中基本上在很大程度上无振动或(完全)无振动地装配在支承面和覆盖面之间并且同时沿车辆纵向可移动地支承。在达到一定的移动长度,即达到沉入元件和导引元件之间特定的最大相对运动时,阶梯将起作用,并且沿车辆竖直方向的有效自由空间扩大。所述自由空间的第一部分是在支承面和沉入元件之间延伸的自由空间,第二部分是在沉入元件和覆盖面之间延伸的自由空间。通过在从相对位移达到一定长度起附加产生的自由空间能够有效地防止沉入元件卡在支承面与覆盖面之间,从而使散热器格栅能够相对于导引元件向后位移。
尤其优选的是,将阶梯设计在下侧和/或支承面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沉入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达到足够的位移并且使阶梯起作用,沉入元件就可以在重力的帮助下向下滑动或滑落。
行人与散热器格栅的撞击能够由此相对较好地、并首先在没有不期望的力突然升高的风险的情况下被弹性缓冲。
按照本发明的布置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这样设计,从而实现了散热器格栅和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之间在确定的位移长度上的相对移动,而散热器格栅或者导引元件的区段不会变形或损坏,即沉入元件和整个散热器格栅可以无损坏地并且在没有卡主或楔入的风险的情况下相对于至少一个导引元件移动。用于组件设计的对这种无损坏移动的计算机模拟可以非常好地并且主要是非常精确地实现,因为与使用的材料或者与几何构型相关的、在可能的组件失效或组件变形方面的假设是不必要的。
当沉入元件和/或至少一个导引元件制造为塑料注塑件并且在其上设有沿车辆横向和/或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出模斜面时,阶梯的设计是尤其有利的。在所述情况下,尽管存在出模斜面,但通过将阶梯适宜地沿沉入元件的纵向定位,仍能够实现沉入元件沿支承面和覆盖面在车辆纵向上向后的无卡死的移动。
在按照本发明的布置的实用的实施形式中,在机动车的前车厢中这样布置了复位元件,使得在沿车辆纵向向后作用在散热器格栅的、导致散热器格栅从散热器格栅的额定位置出发沿车辆纵向向后朝向导引元件弹性移动的力起作用之后,通过所述复位元件使散热器格栅重新弹性地朝向其额定位置往回移动,尤其是直到移回额定位置。复位元件尤其指的是泡沫,所述泡沫在必要时带有预紧力地被装配,在散热器格栅沿车辆纵向向后、即向着机动车内部空间位移时,所述泡沫弹性压缩并且随即重新膨胀,从而将散热器格栅重新向外推回到其额定位置。复位元件优选地这样设计,使得在相对移动中阶梯将要起效之前,所述复位元件的镦压量达到整体长度或达到该镦压量的大部分,例如80%、90%或95%的镦压。在该位移范围中使得由泊车碰撞(Parkrempler)或类似较小的力引起的还未导致阶梯起效的相对移动能够在散热器格栅和导引元件之间可逆地回退,而不造成散热器格栅和/或至少一个导引元件的损坏。
至少一个沉入元件尤其可以由多个相邻布置的或者相邻设计的部分沉入元件、尤其由彼此平行且保持距离地布置或者设计的部分沉入元件构成。所述部分沉入元件尤其这样设计,使得部分沉入元件的下侧布置在同一平面内。所述部分沉入元件为此也可以布置在沿车辆竖直方向观察的同一高度并且与共同的支承面一同起作用。
所述内容备选地或者补充性地也适用于部分沉入元件的上侧以及与之共同作用的覆盖面。通过将沉入元件设计为两个(或多个)部分沉入元件的形式使得在每两个沉入元件之间延伸的间隙可用于其它元件,同时实现了所述其它元件良好的可进入性。例如可在所述间隙中设置螺栓或其它连接元件,尤其是用于相对其它元件固定至少一个导引元件的连接元件。
为了在车辆横向上也尽可能精确地预设散热器格栅的位置并且在车辆横向限制或者完全防止振动激发,可由至少一个侧向的限界壁包围沉入元件。沉入元件优选在侧向由两个限界壁包围,从而由所述两个限界壁、支承面和覆盖面构成了用于沉入元件的插入通道。
除此之外有利的是,沉入元件在第一次引入之后在到达额定位置之前或者最迟在到达额定位置时借助夹子固定以防止从导引元件中意外拔出。所述夹子尤其从沉入元件的侧面沿车辆横向延伸并且由此能够直接与侧向限界壁共同作用。所述类型的夹子可用于散热器格栅的预装配并且在必要时同样也用于额定位置的预设。所述类型的夹子优选这样设计,使得其能够松开以便拆卸。
在另外实用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沉入元件在沿车辆纵向观察的后端部具有沿车辆竖直方向和车辆纵向延伸的装配斜面。通过所述装配斜面能够使散热器格栅在前车厢中、尤其是在支承面和覆盖面之间的装配更容易,装配斜面尤其这样设计,使得所述装配斜面在和支承面和/或覆盖面装配接触时可在所述支承面和/或覆盖面上滑动并通过所述滑动将沉入元件置入后续装配过程期望的相对位置中。
支承面和/或覆盖面尤其能够由前照灯壳体和/或装配载体或者说装配支架的部分构成。前照灯壳体尤其可用作导引元件,所述前照灯壳体和装配载体固定地连接。这种类型的前照灯壳体尤其可以主要在侧向连接在流通元件上地布置并且因此可用于导引沉入元件。
正如前文所述的布置结构可在至少一个沉入元件和/或至少一个导引元件处具有至少一个变形元件。所述变形元件这样布置,使得其至少在沉入元件相对于至少一个导引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的相对位移的部分运动区段中能够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被压缩和/或能够在任意方向上变形,以便由此实现沉入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的进一步相对位移。所述内容同样适用于散热器格栅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布置,在所述布置中散热器格栅具有至少一个流通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流通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延伸的沉入元件,并且在所述布置中,在沉入元件的下侧连接有设计在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支承面,在其上侧连接有设计在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上的覆盖面。在所述的两种情况中,变形元件可以在产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通过出现在沉入元件和导引元件之间的力这样缩小或者变形元件可以弹性退让,使得沉入元件可以在不出现楔入或者卡住的风险的情况下沿车辆纵向向后移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格栅,所述散热器格栅带有至少一个沿车辆横向延伸的流通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流通元件沿车辆纵向向后延伸的沉入元件,其中,沉入元件这样地具有至少部分在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阶梯,使得以所述阶梯为出发点,沉入元件朝向沉入元件后端部的高度大于朝向流通元件的高度。
所述阶梯在此尤其可布置在沉入元件的下侧和/或沉入元件的上侧。这种按照本发明的散热器格栅尤其适用于前文所述的布置结构。关于这种散热器格栅的优点同样可参照前文所述的优点。
在按照本发明的散热器格栅的实用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沉入元件的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横截面的高度在后端部和阶梯之间的区域和/或在阶梯和流通元件之间的区域中在车辆纵向上观察从后向前地具有升高的并且尤其是均匀升高的走向。带有这种升高的走向的、或者说带有这种出模斜面的沉入元件和按照本发明的、带有这种具有高度增大的横截面的沉入元件的散热器格栅能够尤其好地、低成本地借助塑料注塑制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沉入元件的出模可以特别简单地实现。
至少一个流通元件和至少一个沉入元件尤其一体件式地由塑料制造。这种散热器格栅不仅能够简单并且低成本地一体件式地制造,而且还具有以下优点,即所述散热器格栅可以作为不需要事先装配的唯一构件提前保持(vorhalten)在装配线上。之后仅须将所述散热器格栅正确地相对于机动车的前车厢定位并且装配在所述前车厢处。因此完全取消了单独构件的事先组装。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其它实用的实施形式。在附图中:
图1在从前方观察的视图中示出了带有按照本发明的散热器格栅以及按照本发明的布置结构的机动车;
图2在从后方观察的视图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散热器格栅;
图3在按照图2中箭头III的侧视图中示出了图1和图2中的散热器格栅;
图4在按照图3中箭头IV的视图中示出了图1至3中的散热器格栅;
图5在垂直的纵剖面图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具有按照图2至4的散热器格栅和在第一相对位置中的导引元件的布置结构的局部;
图6在垂直的纵剖面图中示出了图5中的布置结构在第二相对位置中的情形;
图7在垂直的纵剖面图中示出了图5中布置结构在第三相对位置中的情形;
图8在通过前车厢中心的垂直纵剖面图中示出了机动车的前车厢;
图9在通过与前车厢中心相间隔的平面的垂直纵剖面图中示出了图8中的前车厢;并且
图10在从斜前上方观察的立体视图中示出了图8和图9中的前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在从前方观察的视图中示出了带有按照本发明的散热器格栅12的机动车10。在此,所述散热器格栅12是机动车10的前车厢14的一部分。所述前车厢14沿机动车10的车辆横向(y方向)在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在车辆纵向(x方向)上从前部保险杠(最前部的元件)延伸至发动机室的端部,也就是延伸至机动车10内部空间的起始端。
在图2中仅在从后方观察的视图中示出了散热器格栅12。布置在机动车10前车厢14上的(见图1)散热器格栅12沿车辆横向(y方向)在机动车10的大部分宽度、也就是说在大于机动车10总宽度的百分之五十的宽度上延伸。
散热器格栅12具有流通元件16,所述流通元件主要在车辆横向(y方向)上并且也在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上延伸。在具有格栅结构的流通元件16中设计有多个(在此近似为矩形的)流通开口18,空气可以通过所述流通开口从汽车前侧朝冷却器(未示出)的方向进入前车厢14中。此外,在所示的散热器格栅12上,在两个在图2中用虚线标记的区域中分别设计有沉入元件20,所述沉入元件沿车辆纵向相对于流通元件16向后凸出。沉入元件2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侧向地设计在流通开口18旁边,即一个沉入元件20布置在具有流通开口18的区域左侧并且一个沉入元件20布置在具有流通开口18的区域右侧。
从图3和图4中可明显看出,沉入元件20以流通元件16为出发点沿车辆纵向(x方向)这样向后延伸,使所述沉入元件20相对于流通元件16的后侧端部向后凸出。具有流通元件16和沉入元件20的整个散热器格栅1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一体件式地由塑料注塑的方法制造。
正如可从图4和图10中明显看出的,沉入元件20在此分别由两个部分沉入元件22a和22b构成,所述部分沉入元件相互平行且保持距离地设计在散热器格栅12上。备选地也可行的是(未示出),设置不是由多个部分沉入元件22a、22b构成的沉入元件20。
正如可从图3和图4中看出的,部分沉入元件22a、22b分别具有上侧24a、24b和下侧26a、26b。相应的部分沉入元件22a、22b的下侧26a、26b在散热器格栅12的装配位置中在车辆横向(y方向)上观察分别布置在相同的平面内,也就是说所述下侧26a、26b的面在车辆纵向(x方向)上观察有相同的轮廓走向。相同的轮廓走向意味着,在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上观察,对于位于相同的车辆纵向位置上的区段而言,下侧26a、26b的绝对高度是相同的。
在下侧26a、26b分别设计有沿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延伸的、高度为s的阶梯28a、28b(见图3)。由于阶梯28a、28b,部分沉入元件22a、22b在装配位置中沿着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延伸的高度在沉入元件20各自的后端部30a、30b的从阶梯28a、28b起沿着车辆纵向向后延伸的区域中相对于从相应阶梯28a、28b起沿着车辆纵向向前朝向流通元件16延伸的区域增大。
在图5至图7中示出了带有流通元件16和沉入元件20的散热器格栅12相对于前车厢14中的导引元件32的、按照本发明的布置结构的细节。在本实施例中,前照灯壳体34用作导引元件32。所述前照灯壳体34自身借助螺栓36与布置于前车厢中的装配载体38连接,其中,所述螺栓36在图5中用虚线示出。
从图5至图7中可明显看出,沉入元件20在下侧与设计在导引元件32上的支承面40连接并且所述沉入元件20在上侧与设计在导引元件32上的覆盖面42连接。在车辆纵向(x方向)上,在支承面40和覆盖面42之后设计有沉入空间44,沉入元件20在沿车辆纵向(x方向)向后移动时能够无损坏地沉入或者说插入所述沉入空间。当散热器格栅12位于图5中所示的额定位置时,沉入空间44在车辆纵向(x方向)上的长度LE为约50mm。
实际上从附图中无法看出的是,沉入元件20在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上的横截面高度以阶梯28为出发点向着流通元件16的方向持续地增大。但在图5中简略标示的高度H1小于在更靠近流通元件16的区域内的、在图5中画出的高度H2,因为沉入元件20通过塑料注塑制造,在车辆纵向(x方向)上出模并且具有相应的出模斜面。
图5中示出了沉入元件20相对于带有支承面40和覆盖面42的导引元件32的额定位置。在所述额定位置中,下侧26a、26b在沉入元件20的阶梯28a、28b的左侧平置于支承面40上。在这种情况下支承面40也用于支承沉入元件20。
在图5中沉入元件20在支承面40和覆盖面42之间这样布置,使得在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上仅设置了较小的间隙,因此在车辆运行时由于空间较小而不会产生可在声学上察觉到的振动。沉入元件20的下侧26b和支承面40之间的间隙以及沉入元件20的上侧24b和覆盖面42之间的间隙相应设计得较窄。
在图6中示出了沉入元件20相对于支承面40和覆盖面42的第二相对位置。这种相对位置尤其在以下情况下出现,即沿着车辆纵向(x方向)从前向后作用的、例如在泊车入位时的接触(泊车碰撞)中可能出现的力作用于散热器格栅12上,并且将所述散热器格栅连同沉入元件20一起相对于各自的导引元件32向后推动。在图6中示出的情形中,移动长度Lv1小于阶梯在额定位置中的有效长度LS,因为作用在散热器格栅12上的力相应较小。因此阶梯28a、28b左边的下侧26a、26b仍部分地平置于支承面40上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效。
在图7中示出了沉入元件20相对于支承面40和覆盖面42的第三相对位置。尤其在具有中等速度并且由此产生中等力的行人碰撞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散热器格栅12可以达到所述相对位置。沉入元件20相对于支承面40和覆盖面42所移动的移动长度LV2在这种情况下大于阶梯28a、28b在额定位置的有效长度LS。沉入元件20相应地在支承面40上滑动,因此在沉入元件20的上侧24b和覆盖面42之间产生了增大量相当于阶梯高度的自由空间F,因为下侧26a、26b在阶梯28a、28b左侧不再有效。由此产生的作用是,沉入元件20在没有阻力或者没有由于增大的横截面高度而需担心的卡死或卡住的情况下相对于支承面40和覆盖面42移动并且由此产生了散热器格栅12的可靠并且对于行人保护有利的柔性。以额定位置(见图5)为出发点的沉入空间44的完整长度LE在所述实施例中这样设计,使得在发生行人碰撞时沉入元件20也能够无损坏地沉入到沉入空间44中。
正如从图8中所能看出的,在机动车10的前车厢14(见图1)中,在保险杠内衬和沿车辆纵向连接在所述保险杠内衬之后的承载元件之间布置有用作复位元件46的泡沫元件。所述复位元件46能够在散热器格栅12被施加力的作用时沿车辆纵向(x方向)向后发生可逆形变。一旦所述力的作用减弱,则所述复位元件46重新膨胀。这意味着,在图6示出的、只有轻微的力作用的情况下,沉入元件20仍通过阶梯28b置于支承面40上,以图6中示出的移动了长度LV1的位置为出发点,当力的作用减弱或者所述力的作用程度低于复位力时,沉入元件20借助复位元件46重新被置入图5所示的额定位置。
此外,沉入元件20或者部分沉入元件22a、22b中的至少一个(当前为在车辆横向(y方向)上观察更靠外设置的部分沉入元件22b)具有沿车辆横向(y方向)和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延伸的装配斜面48(见图3)。由于所述装配斜面48,沉入元件20能够更容易地在覆盖面42和支承面40之间在额定位置中定位,因为装配斜面48能够补偿散热器格栅12相对于导引元件32的较小相对定位误差并且能够将部分沉入元件22b的后端部30b偏转至所需的方向,从而使装配简化。
此外,沉入元件20的后端部30a、30b还具有在车辆纵向(x方向)和车辆横向(y方向)上延伸的滑动斜面50(例如见图3和图4)。当前设计了三个上下相邻布置的滑动斜面50,所述滑动斜面主要用于在沉入元件20相对于导引元件32相对运动时使布置在移动路径中的、多为软性的构件能够在所述滑动斜面上滑动。
整个散热器格栅12在前车厢14(见图1)中的固定一方面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即,将散热器格栅12的覆盖壁52推入装配载体38的C通道54(或备选地推入另外的封闭通道)中(见图9)。C通道54自身(图9中未示出细节)具有沿车辆纵向(x方向)向前定向的开口,在所述开口中容纳有覆盖壁52的沿车辆纵向(x方向)向后指向的端部。
正如可从图10中看出的,导引元件32具有第一侧向限界壁56和第二侧向限界壁58,其中,第一侧向限界壁56和第二侧向限界壁58连同覆盖面42和支承面40构成了用于沉入元件20的、封闭的插入通道。沉入元件20具有沿车辆横向(y方向)侧向凸出的夹子60,沉入元件20通过所述夹子啮合入第一侧向限界壁56和第二侧向限界壁58中。在图10中,为了使夹子60可见,第一侧向限界壁56和第二侧向限界壁58分别沿车辆竖直方向仅显示到夹子60的高度。实际上侧向限界壁56、58继续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延伸并且也在上侧覆盖夹子60。通过所述沉入元件20上的夹子60,散热器格栅12在额定位置中除了固定在装配载体38上之外也附加地固定在导引元件32(此处固定在前照灯壳体34)上或者至少确保不会意外滑落或者脱出。
在部分沉入元件22a、22b之间形成间隙62。位于部分沉入元件22a、22b之间的间隙62能够用于布置螺栓(未示出),这具有的优点在于所述螺栓能够简单地从上部进入。
通过在散热器格栅12上部的区域中固定覆盖壁52以及借助可拆卸的夹子60固定在插入通道中的沉入元件20,散热器格栅12能够作为整体通过从前方作用的力在下部区域中在沉入元件20的高度沿车辆纵向(x方向)向后翻转。在此,覆盖壁52的区域在C通道54中构成了弯曲翻转轴。
本发明在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公开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者任意相互结合地在不同实施例中对于实现本发明是重要的。在考虑到本领域技术人员认知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变型。
附图标记清单
10 机动车
12 散热器格栅
14 前车厢
16 流通元件
18 流通开口
20 沉入元件
22a、22b 部分沉入元件
24a、24b 上侧
26a、26b 下侧
28a、28b 阶梯
30a、30b 后端部
32 导引元件
34 前照灯壳体
36 螺栓
38 装配载体
40 支承面
42 覆盖面
44 沉入空间
46 复位元件
48 装配斜面
50 滑动斜面
52 覆盖壁
54 C通道
56 第一侧向限界壁
58 第二侧向限界壁
60 夹子
62 间隙

Claims (10)

1.散热器格栅(12)在机动车(10)的前车厢(14)中的至少一个导引元件(32)上的布置结构,其中,所述散热器格栅(12)具有至少一个流通元件(16)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流通元件(16)沿车辆纵向向后延伸的沉入元件(20),其中,在沉入元件(20)的下侧连接有设计在至少一个导引元件(32)上的支承面(40)并且在上侧连接有设计在至少一个导引元件(32)上的覆盖面(42),
其特征在于,
在沉入元件(20)的下侧(26a、26b)的区域中、在沉入元件(20)的上侧(24a、24b)的区域中、在支承面(40)的区域中和/或在覆盖面(42)的区域中这样设计有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阶梯(28a、28b),使得在沉入元件(20)相对于至少一个导引元件(32)沿车辆纵向向后达到一定的相对位移时,沉入元件(20)和支承面(40)之间以及沉入元件(20)和覆盖面(42)之间沿车辆竖直方向保留的自由空间的总和扩大了相当于所述阶梯(28a、28b)的高度的量。
2.按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车厢(14)中这样布置有复位元件(46),使得在沿车辆纵向向后作用在散热器格栅(12)的、导致散热器格栅(12)从散热器格栅(12)的额定位置出发沿车辆纵向向后朝向导引元件(32)弹性位移的力起作用之后,通过所述复位元件(46)使散热器格栅(12)重新弹性地朝向其额定位置往回移动。
3.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沉入元件(20)由多个相邻地并且相互间隔地设计的部分沉入元件(22a、22b)构成。
4.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沉入元件(20)由至少一个侧向限界壁(56、58)包围。
5.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沉入元件(20)在沿车辆纵向观察的后端部(30a、30b)处具有沿车辆竖直方向和车辆纵向延伸的装配斜面(48)。
6.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承面(40)和/或覆盖面(42)是前照灯壳体(34)和/或装配载体(38)的部分。
7.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或者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沉入元件(20)和/或至少一个导引元件(32)处这样布置有至少一个变形元件,使得所述变形元件至少在沉入元件(20)相对于至少一个导引元件(32)沿车辆纵向向后的相对位移的部分运动区段中能够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被压缩和/或能够在任意方向上变形,以便由此实现沉入元件(20)沿车辆纵向向后的进一步相对位移。
8.一种用于机动车(10)的散热器格栅,其中,所述散热器格栅(12)具有至少一个沿车辆横向延伸的流通元件(16)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流通元件(16)沿车辆纵向向后延伸的沉入元件(20),其特征在于,沉入元件(20)这样具有至少部分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阶梯(28a、28b),使得以所述阶梯(28a、28b)为出发点,沉入元件(20)朝向后端部(30a、30b)的高度大于朝向流通元件(16)的高度。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格栅,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沉入元件(20)的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横截面的高度在车辆纵向上观察从后向前在后端部(30a、30b)和阶梯(28a、28b)之间的区域中和/或在阶梯(28a、28b)和流通元件(16)之间的区域中具有升高的走向。
10.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散热器格栅,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流通元件(16)和至少一个沉入元件(20)一体件式地由塑料制造。
CN201810684987.1A 2017-07-03 2018-06-28 散热器格栅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布置结构和散热器格栅 Active CN109204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211275.1A DE102017211275B4 (de) 2017-07-03 2017-07-03 Anordnung eines Kühlerschutzgitters an einem Führungselement in einem Vorderwagen eines Kraftfahrzeuges und Kühlerschutzgitter
DE102017211275.1 2017-07-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4209A true CN109204209A (zh) 2019-01-15
CN109204209B CN109204209B (zh) 2022-03-29

Family

ID=6466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4987.1A Active CN109204209B (zh) 2017-07-03 2018-06-28 散热器格栅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布置结构和散热器格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04209B (zh)
DE (1) DE102017211275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8962A (zh) * 2019-10-28 2021-04-30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组件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3048A (en) * 1993-10-12 1995-04-04 Ford Motor Company Moveable radiator grille assembly
EP1773629A1 (fr) * 2004-06-23 2007-04-18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Pieces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comprenant un absorbeur d'energie voie basse
RU2010127869A (ru) * 2009-07-06 2012-01-10 Джи Эм Глоуб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 Оперейшнз, Инк. (Us) Передняя часть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го кузова
CN103826934A (zh) * 2011-09-22 2014-05-28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车辆的前保险杠组件
DE102013007268A1 (de) * 2013-04-26 2014-10-3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erschutzgitter sowie Anordnung eines Kühlerschutzgitters an einem Montageträger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04271409A (zh) * 2012-04-05 2015-01-07 埃斯顿·马汀·拉共达有限公司 车辆组件
US20160325709A1 (en) * 2015-05-08 2016-11-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upport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external panel components of a vehicle
CN205930597U (zh) * 2016-07-15 2017-02-0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前保险杠安装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3048A (en) * 1993-10-12 1995-04-04 Ford Motor Company Moveable radiator grille assembly
EP1773629A1 (fr) * 2004-06-23 2007-04-18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Pieces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comprenant un absorbeur d'energie voie basse
RU2010127869A (ru) * 2009-07-06 2012-01-10 Джи Эм Глоуб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 Оперейшнз, Инк. (Us) Передняя часть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го кузова
CN103826934A (zh) * 2011-09-22 2014-05-28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车辆的前保险杠组件
CN104271409A (zh) * 2012-04-05 2015-01-07 埃斯顿·马汀·拉共达有限公司 车辆组件
DE102013007268A1 (de) * 2013-04-26 2014-10-3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erschutzgitter sowie Anordnung eines Kühlerschutzgitters an einem Montageträger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20160325709A1 (en) * 2015-05-08 2016-11-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upport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external panel components of a vehicle
CN205930597U (zh) * 2016-07-15 2017-02-0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前保险杠安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8962A (zh) * 2019-10-28 2021-04-30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组件
CN112728962B (zh) * 2019-10-28 2022-12-09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211275A1 (de) 2019-01-03
DE102017211275B4 (de) 2022-09-29
CN109204209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1376B (zh) 用于汽车的冷却空气导引装置
US7669688B2 (en) Automobi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US10315595B2 (en) Front end module
US9650077B2 (en) Car undercover
US8733485B2 (en) Front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US8511411B2 (en) Cooling module for motor vehicles and motor vehicle
US9873404B2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external panel components of a vehicle
CN104512228A (zh) 前围上盖板
JP5847502B2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CN109204209A (zh) 散热器格栅在机动车前车厢中的布置结构和散热器格栅
JP6226226B2 (ja) 車両前部の構造
US10710529B2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8128356B (zh) 机动车辆的前端布置结构
CN110173338A (zh) 车辆用冷却装置
JP5914234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US20090294098A1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a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a heat exchanger unit
US10131305B2 (en)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US10131303B2 (en)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KR20130020686A (ko) 범퍼 모듈
KR101629808B1 (ko) 차량용 카울 구조
KR101112589B1 (ko) 자동차의 프런트 구조
JP2007176200A (ja) 自動車のラジエータコアサポート
US10131304B2 (en)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JP2016088409A (ja) バンパアブソーバ及びシール構造
JP6312249B2 (ja) カウルカバ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