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5882B - 一种溯源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溯源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5882B
CN109165882B CN201810705892.3A CN201810705892A CN109165882B CN 109165882 B CN109165882 B CN 109165882B CN 201810705892 A CN201810705892 A CN 201810705892A CN 109165882 B CN109165882 B CN 109165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or
resistor
module
touch screen
se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58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5882A (zh
Inventor
付理祥
朱毅
黄吉海
陈音昊
陈骞
潘迪
邓晨华
刘芸
王云
芦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Power Supply Branch State Grid Jiangxi Province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Power Supply Branch State Grid Jiangxi Province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Power Supply Branch State Grid Jiangxi Province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Power Supply Branch State Grid Jiangxi Province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058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58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5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5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5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5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溯源系统,由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后台管控系统组成,所述后台管控系统通过4G网络与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通信,所述智能中转箱通过蓝牙与生产厂家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通信。本发明使得货物在物流阶段能被有效记录,在质量溯源阶段,对检查不合格,存在调包或者以次充好的产品,首先在后台管理系统查找各个阶段的异常记录,倒推至收货、运输、发货各阶段直至产品生产线,确定责任人。

Description

一种溯源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溯源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在货物在物流阶段使用的质量溯源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产品从生产线流通至产品使用者,需要经过漫长的物流运输过程。其在该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流转,牵扯的人员较多,人员素质高低不一,这很容易导致产品在物流阶段损坏或者被调包,货物质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调包现象常见诸于新闻媒体,究其原因就是物流过程没有有效的溯源机制,出现问题各方相互推诿,从而易被不法分子钻入漏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溯源系统与方法,使得货物在物流阶段能被有效记录,从而有效追溯出现问题的阶段,进而有利于追溯责任人。本发明适用于安全生产重要物品或贵重物品的物流过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溯源系统,由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后台管控系统组成,所述后台管控系统通过4G网络与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通信,所述智能中转箱通过蓝牙与生产厂家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通信。
进一步优选,所述智能中转箱包括箱门、箱体和电控部分,箱门一侧通过弹力轴与箱体连接,箱门另一侧安装锁扣,锁扣与安装在箱体内的自保持电磁铁吸附,电控部分附着于箱体上。
进一步优选,所述智能中转箱的电控部分由处理器U1、第1-3电容C1-C3、晶振JZ、第1-13电阻R1-R13、4G透传模组U2、三极管U3、OLed显示模块U4、RFID模块U5、GPS定位模块U6、蓝牙模块U7、第1-5按键S1-S5、自保持电磁铁DCT组成;
晶振JZ的两端分别接处理器U1的时钟端31、32脚,第1电容C1串联在处理器U1的时钟端31脚和地之间,第2电容C2串联在处理器U1的时钟端32脚和地之间,处理器U1的电源端4脚接电源Vcc,处理器U1的接地端3脚接地,处理器U1的复位端5脚接第1电阻R1一端和第3电容C3一端的公共端,第1电阻R1另一端接电源Vcc,第3电容C3另一端接地;
4G透传模组U2的第1串口数据发送端TX串联第5电阻R5后与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10脚连接,4G透传模组U2的第1串口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4电阻R4后与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9脚连接;
三极管U3的发射极1脚接电源Vcc,三极管U3的基极2脚接处理器U1的电磁铁控制端8脚,三极管U3的集电极3脚接自保持电磁铁DCT的电源端,自保持电磁铁DCT的接地端接地;
OLed显示模块U4的时钟端D0脚串联第6电阻R6后接处理器U1的时钟控制端30脚,OLed显示模块U4的数据传输端D1脚串联第7电阻R7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传输控制端29脚,OLed显示模块U4的复位端RES脚串联第8电阻R8后接处理器U1的复位控制端28脚,OLed显示模块U4的电源端接电源Vcc,OLed显示模块U4的接地端接地;
RFID模块U5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3电阻R3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15脚,RFID模块U5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2电阻R2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14脚,RFID模块U5的电源端接电源Vcc,RFID模块U5的接地端接地;
GPS定位模块U6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17电阻R17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23脚,GPS定位模块U6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16电阻R16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24脚,GPS定位模块U6的时钟端PPS脚串联第18电阻R18后接处理器U1的GPS时钟控制端22脚,GPS定位模块U6的电源端接电源Vcc,GPS定位模块U6的接地端接地;
蓝牙模块U7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15电阻R15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25脚,蓝牙模块U7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14电阻R14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26脚,蓝牙模块U7的使能端EN脚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7的电源端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7的接地端接地;
处理器U1的第1按键输入端21脚接第13电阻R13一端和第1按键S1一端的公共端,第13电阻R13另一端接电源Vcc,第1按键S1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2按键输入端20脚接第12电阻R12一端和第2按键S2一端的公共端,第12电阻R12另一端接电源Vcc,第2按键S2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3按键输入端19脚接第11电阻R11一端和第3按键S3一端的公共端,第11电阻R11另一端接电源Vcc,第3按键S3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4按键输入端18脚接第10电阻R10一端和第4按键S4一端的公共端,第10电阻R10另一端接电源Vcc,第4按键S4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5按键输入端17脚接第9电阻R9一端和第5按键S5一端的公共端,第9电阻R9另一端接电源Vcc,第5按键S5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优选,所述车载监控终端无RFID模块,其余部分电路原理与智能中转箱电控部分电路原理相同。
进一步优选,所述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电路结构相同,由处理器U13、4G透传模组U8、RFID模块U9、触摸屏模块U10、蓝牙模块U11、GPS定位模块U12、晶振JZ1、第4-7电容C4-C7、第19-58电阻R19-R58组成;
第47电阻R47与晶振JZ1并联后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3的时钟端47、48脚,第4电容C4串联在处理器U13的时钟端47脚和地之间,第5电容C5串联在处理器U13的时钟端48脚和地之间,第6电容C6的一端接电源Vcc和处理器U13的电源端10脚,第6电容C6的另一端与处理器U13的接地端7脚连接并接地,处理器U13的复位端13脚与第54电阻R54串联后与第55电阻R55一端、第7电容C7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第55电阻R55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第7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4G透传模组U8的电源端接电源Vcc,接地端接地,4G透传模组U8的数据输出端TX串联第51电阻R51后接处理器U13的4G数据输入端5脚,4G透传模组U7的数据输入端RX串联第50电阻R50后接处理器U13的4G数据输出端4脚;RFID模块U9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53电阻R53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接收端12脚,RFID模块U9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52电阻R52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发送端11脚,RFID模块U9的电源端接电源Vcc,RFID模块U9的接地端接地;
触摸屏模块U10的电源端1脚接电源Vcc,触摸屏模块U10的接地端2脚接地。触摸屏模块U10的控制端4脚串联第46电阻R46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控制端46脚,触摸屏模块U10的写入端5脚串联第19电阻R19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写入端45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读取端4脚串联第20电阻R20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读取端44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8数据传输端7脚串联第21电阻R21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8控制端43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9数据传输端8脚串联第22电阻R22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9控制端42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0数据传输端9脚串联第23电阻R23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0控制端41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1数据传输端10脚串联第24电阻R24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1控制端40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2数据传输端11脚串联第25电阻R25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2控制端39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3数据传输端12脚串联第26电阻R26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3控制端38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4数据传输端13脚串联第27电阻R27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4控制端37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5数据传输端14脚串联第28电阻R28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5控制端36脚,触摸屏模块U10的片选端15脚串联第29电阻R29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片选端35脚,触摸屏模块U10的FLASH片选端16脚串联第30电阻R30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FLASH片选端34脚,触摸屏模块U10的复位端17脚串联第31电阻R31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复位端33脚,触摸屏模块U10的LED-A控制端19脚串联第32电阻R32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LED-A端32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0数据传输端21脚串联第33电阻R33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0控制端31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数据传输端22脚串联第34电阻R34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控制端30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2数据传输端23脚串联第35电阻R35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2控制端29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3数据传输端24脚串联第36电阻R36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3控制端28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4数据传输端25脚串联第37电阻R37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4控制端27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5数据传输端26脚串联第38电阻R38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5控制端26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6数据传输端27脚串联第39电阻R39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6控制端25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7数据传输端28脚串联第40电阻R40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7控制端24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时钟端T-CLK29脚串联第41电阻R41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时钟T-CLK控制端23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片选端T-CS30脚串联第42电阻R42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片选T-CS控制端22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数据输入端T-DIN31脚串联第43电阻R43后接处理器U13的摸数据输入T-DIN控制端21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数据输出端T-DO33脚串联第44电阻R44后接处理器U13的摸数据输出T-DO控制端20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T-IRQ34脚串联第45电阻R45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T-IRQ控制端19脚;
蓝牙模块U11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49电阻R49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接收端2脚,蓝牙模块U11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48电阻R48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发送端2脚,蓝牙模块U11的电源端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11的使能端EN脚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11的接地端接地;
GPS定位模块U12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57电阻R57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接收端16脚,GPS定位模块U12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56电阻R56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发送端15脚,GPS定位模块U12的时钟端PPS脚串联第58电阻R58后接处理器U13的GPS时钟控制端17脚,GPS定位模块U12的电源端接电源Vcc,GPS定位模块U12的接地端接地。
一种溯源方法,基于前述溯源系统,按照产品下线→发货→运输→收货的物流阶段进行;
(一)产品下线阶段
产品下线时,在产品外包装上粘贴RFID标签,该标签包含的信息有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线、生产时间、生产批次、责任人。
使用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扫描产品外包装的RFID标签,将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线、生产时间、生产批次、责任人信息读取到生产厂家管控终端,生产厂家管控终端将该信息传给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产品信息: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线、生产时间、生产批次、责任人
产品扫描信息:终端编号、GPS信息,扫描时间、操作人员等
若GPS信息与预设GPS信息不符,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二)发货阶段
发货时生产厂家管控终端通过蓝牙与智能中转箱连接,以开启智能中转箱箱门,产品逐个靠近智能中转箱的RFID模块,使得逐个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并产生产品装箱信息和智能中转箱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至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产品装箱信息: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智能中转箱编号、装箱时间、装箱GPS信息;
智能中转箱信息:智能中转箱编号、箱内产品、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开箱时间、关箱时间、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若GPS信息与预设GPS信息不符,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三)运输阶段
车载监控终端安装于车厢中部,并与智能中转箱通过蓝牙连接,监测车辆和智能中转箱不分离,若连接中断,则向后台管控系统发送信息;若有紧急情况,司机可以紧急开箱,该开锁信息可传给后台管控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紧急情况开箱信息:中转箱编号、车载监控终端编号、紧急开箱时间、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车载监控终端信息:车载监控终端编号、车牌号、驾驶员、连接中转箱编号、连接成功时间、连接断开时间、车载监控终端GPS信息;
智能中转箱连接信息:中转箱编号、车载监控终端编号、连接成功时间、连接断开时间、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运输途中,若车载监控终端与智能中转箱连接断开,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同时接入百度(高德)实时交通数据进行分析,与运输车辆所在位置进行比对,若不处于交通拥堵路段,而运输车辆停驶超过一定时间,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四)收货阶段
在收货阶段,收货方管控终端通过蓝牙与智能中转箱连接,发送指令以开启智能中转箱箱门,并记录GPS信息,产品逐个靠近智能中转箱的RFID模块,使得逐个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并产生产品出箱信息和智能中转箱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至后台管理系统。收货方管控终端可通过扫描产品RFID标签对产品进行检查或抽检,并将结果传至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产品出箱信息: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智能中转箱编号、出箱时间、出箱GPS信息;
智能中转箱信息:智能中转箱编号、箱内产品、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开箱时间、关箱时间、操作人员、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产品检查扫描信息:终端编号、GPS信息,抽检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合格与否、扫描时间、操作人员;
若GPS信息与预设GPS信息不符,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五)质量溯源阶段
若检查不合格,存在调包或者以次充好情况,首先在后台管理系统查找各个阶段的异常记录,倒推至收货、运输、发货直至产品生产线,确定责任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使得货物在物流阶段能被有效记录,在质量溯源阶段,对检查不合格,存在调包或者以次充好的产品,首先在后台管理系统查找各个阶段的异常记录,倒推至收货、运输、发货各阶段直至产品生产线,确定责任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溯源系统流程与结构框图。
图2是智能中转箱示意图。图2中,1为箱门,2为箱体、3为锁扣、4为自保持电磁铁、5为弹力轴。
图3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电路原理图。
图4是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相信阐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溯源系统,由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后台管控系统组成,所述后台管控系统通过4G网络与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通信,所述智能中转箱通过蓝牙与生产厂家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通信。
本系统的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如下:
如图2所示,智能中转箱包括箱门1、箱体2和电控部分,箱门1一侧通过弹力轴5与箱体2连接,箱门1另一侧安装锁扣3,锁扣3与安装在箱体2内的自保持电磁铁4吸附,电控部分附着于箱体2上,可控制箱门1的开关。如图2所示,若满足开锁规则,开锁时,自保持电磁铁4向右收缩,在弹力轴5弹力的作用下,锁扣3随着箱门1向上弹出,箱门1即可被打开。
如图3所示,电控部分由处理器U1(C8051F310)、第1-3电容C1-C3、晶振JZ、第1-13电阻R1-R13、4G透传模组U2(KS97)、三极管U3(C8550)、OLed显示模块U4(中景园基于SSD1306芯片制作的12864显示模块)、RFID模块U5(RC553模块)、GPS定位模块U6(NEO-6M)、蓝牙模块U7(HC-05)、第1-5按键S1-S5(分别对应“上”、“下”、“菜单”、“取消”、“确定”五个按键)、自保持电磁铁DCT组成。
晶振JZ的两端分别接处理器U1的时钟端31、32脚,第1电容C1串联在处理器U1的时钟端31脚和地之间,第2电容C2串联在处理器U1的时钟端32脚和地之间,处理器U1的电源端4脚接电源Vcc,处理器U1的接地端3脚接地,处理器U1的复位端5脚接第1电阻R1一端和第3电容C3一端的公共端,第1电阻R1另一端接电源Vcc,第3电容C3另一端接地;
4G透传模组U2的第1串口数据发送端TX串联第5电阻R5后与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10脚连接,4G透传模组U2的第1串口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4电阻R4后与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9脚连接;
三极管U3的发射极1脚接电源Vcc,三极管U3的基极2脚接处理器U1的电磁铁控制端8脚,三极管U3的集电极3脚接自保持电磁铁DCT的电源端,自保持电磁铁DCT的接地端接地;
OLed显示模块U4的时钟端D0脚串联第6电阻R6后接处理器U1的时钟控制端30脚,OLed显示模块U4的数据传输端D1脚串联第7电阻R7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传输控制端29脚,OLed显示模块U4的复位端RES脚串联第8电阻R8后接处理器U1的复位控制端28脚,OLed显示模块U4的电源端接电源Vcc,OLed显示模块U4的接地端接地;
RFID模块U5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3电阻R3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15脚,RFID模块U5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2电阻R2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14脚,RFID模块U5的电源端接电源Vcc,RFID模块U5的接地端接地;
GPS定位模块U6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17电阻R17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23脚,GPS定位模块U6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16电阻R16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24脚,GPS定位模块U6的时钟端PPS脚串联第18电阻R18后接处理器U1的GPS时钟控制端22脚,GPS定位模块U6的电源端接电源Vcc,GPS定位模块U6的接地端接地;
蓝牙模块U7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15电阻R15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25脚,蓝牙模块U7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14电阻R14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26脚,蓝牙模块U7的使能端EN脚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7的电源端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7的接地端接地;
处理器U1的第1按键输入端21脚接第13电阻R13一端和第1按键S1一端的公共端,第13电阻R13另一端接电源Vcc,第1按键S1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2按键输入端20脚接第12电阻R12一端和第2按键S2一端的公共端,第12电阻R12另一端接电源Vcc,第2按键S2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3按键输入端19脚接第11电阻R11一端和第3按键S3一端的公共端,第11电阻R11另一端接电源Vcc,第3按键S3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4按键输入端18脚接第10电阻R10一端和第4按键S4一端的公共端,第10电阻R10另一端接电源Vcc,第4按键S4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5按键输入端17脚接第9电阻R9一端和第5按键S5一端的公共端,第9电阻R9另一端接电源Vcc,第5按键S5另一端接地;
车载监控终端无RFID模块,其余部分电路原理与智能中转箱电控部分电路原理相同。
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电路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由处理器U13(C8051F340)、4G透传模组U8(KS97)、RFID模块U9(RC553模块)、触摸屏模块U10(telesky800*480分辨率5英寸屏)、蓝牙模块U11(HC-05)、GPS定位模块U12(NEO-6M)、晶振JZ1、第4-7电容C4-C7、第19-58电阻R19-R58组成。
第47电阻R47与晶振JZ1并联后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3的时钟端47、48脚,第4电容C4串联在处理器U13的时钟端47脚和地之间,第5电容C5串联在处理器U13的时钟端48脚和地之间,第6电容C6的一端接电源Vcc和处理器U13的电源端10脚,第6电容C6的另一端与处理器U13的接地端7脚连接并接地,处理器U13的复位端13脚与第54电阻R54串联后与第55电阻R55一端、第7电容C7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第55电阻R55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第7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4G透传模组U8的电源端接电源Vcc,接地端接地,4G透传模组U8的数据输出端TX串联第51电阻R51后接处理器U13的4G数据输入端5脚,4G透传模组U7的数据输入端RX串联第50电阻R50后接处理器U13的4G数据输出端4脚;RFID模块U9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53电阻R53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接收端12脚,RFID模块U9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52电阻R52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发送端11脚,RFID模块U9的电源端接电源Vcc,RFID模块U9的接地端接地;
触摸屏模块U10的电源端1脚接电源Vcc,触摸屏模块U10的接地端2脚接地。触摸屏模块U10的控制端4脚串联第46电阻R46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控制端46脚,触摸屏模块U10的写入端5脚串联第19电阻R19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写入端45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读取端4脚串联第20电阻R20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读取端44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8数据传输端7脚串联第21电阻R21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8控制端43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9数据传输端8脚串联第22电阻R22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9控制端42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0数据传输端9脚串联第23电阻R23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0控制端41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1数据传输端10脚串联第24电阻R24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1控制端40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2数据传输端11脚串联第25电阻R25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2控制端39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3数据传输端12脚串联第26电阻R26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3控制端38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4数据传输端13脚串联第27电阻R27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4控制端37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5数据传输端14脚串联第28电阻R28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5控制端36脚,触摸屏模块U10的片选端15脚串联第29电阻R29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片选端35脚,触摸屏模块U10的FLASH片选端16脚串联第30电阻R30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FLASH片选端34脚,触摸屏模块U10的复位端17脚串联第31电阻R31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复位端33脚,触摸屏模块U10的LED-A控制端19脚串联第32电阻R32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LED-A端32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0数据传输端21脚串联第33电阻R33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0控制端31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数据传输端22脚串联第34电阻R34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控制端30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2数据传输端23脚串联第35电阻R35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2控制端29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3数据传输端24脚串联第36电阻R36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3控制端28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4数据传输端25脚串联第37电阻R37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4控制端27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5数据传输端26脚串联第38电阻R38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5控制端26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6数据传输端27脚串联第39电阻R39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6控制端25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7数据传输端28脚串联第40电阻R40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7控制端24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时钟端T-CLK29脚串联第41电阻R41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时钟T-CLK控制端23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片选端T-CS30脚串联第42电阻R42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片选T-CS控制端22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数据输入端T-DIN31脚串联第43电阻R43后接处理器U13的摸数据输入T-DIN控制端21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数据输出端T-DO33脚串联第44电阻R44后接处理器U13的摸数据输出T-DO控制端20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T-IRQ34脚串联第45电阻R45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T-IRQ控制端19脚;
蓝牙模块U11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49电阻R49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接收端2脚,蓝牙模块U11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48电阻R48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发送端2脚,蓝牙模块U11的电源端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11的使能端EN脚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11的接地端接地;
GPS定位模块U12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57电阻R57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接收端16脚,GPS定位模块U12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56电阻R56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发送端15脚,GPS定位模块U12的时钟端PPS脚串联第58电阻R58后接处理器U13的GPS时钟控制端17脚,GPS定位模块U12的电源端接电源Vcc,GPS定位模块U12的接地端接地;
溯源方法如下;
生产厂家管控终端可以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可通过4G网络与后台管控系统进行通信,生产厂家管控终端具备GPS定位功能,可通过蓝牙与智能中转箱通信,以开启智能中转箱。
智能中转箱:可以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可通过4G网络与后台管控系统进行通信,具备GPS定位功能,可通过蓝牙与生产厂家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通信。在发货阶段,生产厂家管控终端通过蓝牙与智能中转箱连接,以开启智能中转箱箱门,产品逐个靠近智能中转箱的RFID模块,使得逐个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并产生产品装箱信息和智能中转箱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至后台管理系统;在运输阶段记录GPS信息,智能中转箱同时与车载监控终端通过蓝牙进行连接,监测车辆和智能中转箱是否分离,若连接中断,则向后台管控系统发送信息。在遇有紧急情况时,可以紧急开启箱门,该信息可传给后台管控系统。在收货阶段,收货方管控终端通过蓝牙与智能中转箱连接,发送指令以开启智能中转箱箱门,并记录GPS信息,产品逐个靠近智能中转箱的RFID模块,使得逐个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并产生产品出箱信息和智能中转箱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至后台管理系统。
车载监控终端:可通过4G网络与后台管控系统进行通信,具备GPS定位功能,在运输阶段,车载监控终端安装于车厢中部,并与智能中转箱通过蓝牙连接,监测车辆和智能中转箱不分离,若连接中断,则向后台管控系统发送信息。
收货方管控终端:可通过4G网络与后台管控系统进行通信,具备GPS定位功能,在收货阶段,与智能中转箱通过蓝牙进行连接,发送指令开启箱门,并可通过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进行检查或抽检,并将结果传至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贯穿物流全过程。后台管控系统分为PC端和移动端,具备相同的功能,与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进行双向通信,向其发送指令,并接收其传回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在整个流程中,后台管理系统存储各类数据,处理各类GPS信息并对其分析比对。如在运输阶段,智能中转箱与车载监控终端断开连接,则记录该异常信息,接入百度(高德)实时交通数据进行分析,与运输车辆所在位置进行比对,若不处于交通拥堵路段,而运输车辆停驶超过一定时间,则记录该异常信息。在质量溯源阶段,对检查不合格,存在调包或者以次充好的产品,首先在后台管理系统查找各个阶段的异常记录,倒推至收货、运输、发货各阶段直至产品生产线,确定责任人。
如图1所示,溯源方法应按照产品下线→发货→运输→收货的物流阶段进行。
(一)产品下线阶段
涉及系统或设备:生产厂家管控终端、后台管理系统
使用对象:生产厂家
可以查看信息的权限:生产厂家管理人员、收货方管理人员
使用方法与数据处理流程:
产品下线时,在产品外包装上粘贴RFID标签,该标签包含的信息有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线、生产时间、生产批次、责任人。
使用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扫描产品外包装的RFID标签,将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线、生产时间、生产批次、责任人信息读取到生产厂家管控终端,生产厂家管控终端将该信息传给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产品信息: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线、生产时间、生产批次、责任人
产品扫描信息:终端编号、GPS信息,扫描时间、操作人员等
若GPS信息与预设GPS信息不符,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二)发货阶段
涉及系统或设备: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智能中转箱、后台管理系统
使用对象:生产厂家
可以查看信息的权限:生产厂家管理人员、收货方管理人员
使用方法与数据处理流程:
发货时生产厂家管控终端通过蓝牙与智能中转箱连接,以开启智能中转箱箱门,产品逐个靠近智能中转箱的RFID模块,使得逐个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并产生产品装箱信息和智能中转箱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至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产品装箱信息: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智能中转箱编号、装箱时间、装箱GPS信息。
智能中转箱信息:智能中转箱编号、箱内产品、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开箱时间、关箱时间、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若GPS信息与预设GPS信息不符,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三)运输阶段
涉及系统或设备: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后台管理系统
使用对象:运输单位
可以查看信息的权限:生产厂家管理人员、收货方管理人员、运输单位管理人员,货运司机无权查看。
使用方法与数据处理流程:
车载监控终端安装于车厢中部,并与智能中转箱通过蓝牙连接,监测车辆和智能中转箱不分离,若连接中断,则向后台管控系统发送信息。若有紧急情况,司机可以紧急开箱,该开锁信息可传给后台管控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紧急情况开箱信息:中转箱编号、车载监控终端编号、紧急开箱时间、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车载监控终端信息:车载监控终端编号、车牌号、驾驶员、连接中转箱编号、连接成功时间、连接断开时间、车载监控终端GPS信息。
智能中转箱连接信息:中转箱编号、车载监控终端编号、连接成功时间、连接断开时间、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运输途中,若车载监控终端与智能中转箱连接断开,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同时接入百度(高德)实时交通数据进行分析,与运输车辆所在位置进行比对,若不处于交通拥堵路段,而运输车辆停驶超过一定时间,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四)收货阶段
涉及系统或设备:智能中转箱、收货方管控终端、后台管理系统
使用对象:运输单位、收货方管理人员
可以查看信息的权限:生产厂家管理人员、收货方管理人员、运输单位管理人员,货运司机无权查看。
使用方法与数据处理流程:
在收货阶段,收货方管控终端通过蓝牙与智能中转箱连接,发送指令以开启智能中转箱箱门,并记录GPS信息,产品逐个靠近智能中转箱的RFID模块,使得逐个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并产生产品出箱信息和智能中转箱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至后台管理系统。收货方管控终端可通过扫描产品RFID标签对产品进行检查或抽检,并将结果传至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产品出箱信息: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智能中转箱编号、出箱时间、出箱GPS信息。
智能中转箱信息:智能中转箱编号、箱内产品、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开箱时间、关箱时间、操作人员、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产品检查扫描信息:终端编号、GPS信息,抽检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合格与否、扫描时间、操作人员等。
若GPS信息与预设GPS信息不符,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五)质量溯源阶段
涉及系统或设备:后台管理系统
使用对象:生产厂家管理人员、收货方管理人员、运输单位管理人员,
使用方法与数据处理流程:
若检查不合格,存在调包或者以次充好情况,首先在后台管理系统查找各个阶段的异常记录,倒推至收货、运输、发货直至产品生产线,确定责任人。

Claims (2)

1.一种溯源系统,其特征是:由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后台管控系统组成,所述后台管控系统通过4G网络与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智能中转箱通信,所述智能中转箱通过蓝牙与生产厂家管控终端、车载监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通信;
所述智能中转箱包括箱门、箱体和电控部分,箱门一侧通过弹力轴与箱体连接,箱门另一侧安装锁扣,锁扣与安装在箱体内的自保持电磁铁吸附,电控部分附着于箱体上;
所述智能中转箱的电控部分由处理器U1、第1-3电容C1-C3、晶振JZ、第1-13电阻R1-R13、4G透传模组U2、三极管U3、OLed显示模块U4、RFID模块U5、GPS定位模块U6、蓝牙模块U7、第1-5按键S1-S5、自保持电磁铁DCT组成;
晶振JZ的两端分别接处理器U1的时钟端31、32脚,第1电容C1串联在处理器U1的时钟端31脚和地之间,第2电容C2串联在处理器U1的时钟端32脚和地之间,处理器U1的电源端4脚接电源Vcc,处理器U1的接地端3脚接地,处理器U1的复位端5脚接第1电阻R1一端和第3电容C3一端的公共端,第1电阻R1另一端接电源Vcc,第3电容C3另一端接地;
4G透传模组U2的第1串口数据发送端TX串联第5电阻R5后与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10脚连接,4G透传模组U2的第1串口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4电阻R4后与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9脚连接;
三极管U3的发射极1脚接电源Vcc,三极管U3的基极2脚接处理器U1的电磁铁控制端8脚,三极管U3的集电极3脚接自保持电磁铁DCT的电源端,自保持电磁铁DCT的接地端接地;
OLed显示模块U4的时钟端D0脚串联第6电阻R6后接处理器U1的时钟控制端30脚,OLed显示模块U4的数据传输端D1脚串联第7电阻R7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传输控制端29脚,OLed显示模块U4的复位端RES脚串联第8电阻R8后接处理器U1的复位控制端28脚,OLed显示模块U4的电源端接电源Vcc,OLed显示模块U4的接地端接地;
RFID模块U5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3电阻R3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15脚,RFID模块U5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2电阻R2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14脚,RFID模块U5的电源端接电源Vcc,RFID模块U5的接地端接地;
GPS定位模块U6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17电阻R17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23脚,GPS定位模块U6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16电阻R16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24脚,GPS定位模块U6的时钟端PPS脚串联第18电阻R18后接处理器U1的GPS时钟控制端22脚,GPS定位模块U6的电源端接电源Vcc,GPS定位模块U6的接地端接地;
蓝牙模块U7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15电阻R15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接收端25脚,蓝牙模块U7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14电阻R14后接处理器U1的数据发送端26脚,蓝牙模块U7的使能端EN脚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7的电源端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7的接地端接地;
处理器U1的第1按键输入端21脚接第13电阻R13一端和第1按键S1一端的公共端,第13电阻R13另一端接电源Vcc,第1按键S1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2按键输入端20脚接第12电阻R12一端和第2按键S2一端的公共端,第12电阻R12另一端接电源Vcc,第2按键S2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3按键输入端19脚接第11电阻R11一端和第3按键S3一端的公共端,第11电阻R11另一端接电源Vcc,第3按键S3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4按键输入端18脚接第10电阻R10一端和第4按键S4一端的公共端,第10电阻R10另一端接电源Vcc,第4按键S4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第5按键输入端17脚接第9电阻R9一端和第5按键S5一端的公共端,第9电阻R9另一端接电源Vcc,第5按键S5另一端接地;
所述车载监控终端无RFID模块,其余部分电路原理与智能中转箱电控部分电路原理相同;
所述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收货方管控终端电路结构相同,由处理器U13、4G透传模组U8、RFID模块U9、触摸屏模块U10、蓝牙模块U11、GPS定位模块U12、晶振JZ1、第4-7电容C4-C7、第19-58电阻R19-R58组成;
第47电阻R47与晶振JZ1并联后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3的时钟端47、48脚,第4电容C4串联在处理器U13的时钟端47脚和地之间,第5电容C5串联在处理器U13的时钟端48脚和地之间,第6电容C6的一端接电源Vcc和处理器U13的电源端10脚,第6电容C6的另一端与处理器U13的接地端7脚连接并接地,处理器U13的复位端13脚与第54电阻R54串联后与第55电阻R55一端、第7电容C7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第55电阻R55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第7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4G透传模组U8的电源端接电源Vcc,接地端接地,4G透传模组U8的数据输出端TX串联第51电阻R51后接处理器U13的4G数据输入端5脚,4G透传模组U8的数据输入端RX串联第50电阻R50后接处理器U13的4G数据输出端4脚;RFID模块U9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53电阻R53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接收端12脚,RFID模块U9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52电阻R52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发送端11脚,RFID模块U9的电源端接电源Vcc,RFID模块U9的接地端接地;
触摸屏模块U10的电源端1脚接电源Vcc,触摸屏模块U10的接地端2脚接地;触摸屏模块U10的控制端4脚串联第46电阻R46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控制端46脚,触摸屏模块U10的写入端5脚串联第19电阻R19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写入端45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读取端4脚串联第20电阻R20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读取端44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8数据传输端7脚串联第21电阻R21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8控制端43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9数据传输端8脚串联第22电阻R22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9控制端42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0数据传输端9脚串联第23电阻R23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0控制端41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1数据传输端10脚串联第24电阻R24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1控制端40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2数据传输端11脚串联第25电阻R25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2控制端39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3数据传输端12脚串联第26电阻R26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3控制端38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4数据传输端13脚串联第27电阻R27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4控制端37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5数据传输端14脚串联第28电阻R28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5控制端36脚,触摸屏模块U10的片选端15脚串联第29电阻R29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片选端35脚,触摸屏模块U10的FLASH片选端16脚串联第30电阻R30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FLASH片选端34脚,触摸屏模块U10的复位端17脚串联第31电阻R31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复位端33脚,触摸屏模块U10的LED-A控制端19脚串联第32电阻R32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LED-A端32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0数据传输端21脚串联第33电阻R33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0控制端31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1数据传输端22脚串联第34电阻R34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1控制端30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2数据传输端23脚串联第35电阻R35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2控制端29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3数据传输端24脚串联第36电阻R36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3控制端28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4数据传输端25脚串联第37电阻R37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4控制端27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5数据传输端26脚串联第38电阻R38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5控制端26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6数据传输端27脚串联第39电阻R39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6控制端25脚,触摸屏模块U10的DB7数据传输端28脚串联第40电阻R40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屏DB7控制端24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时钟端T-CLK29脚串联第41电阻R41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时钟T-CLK控制端23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片选端T-CS30脚串联第42电阻R42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片选T-CS控制端22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数据输入端T-DIN31脚串联第43电阻R43后接处理器U13的摸数据输入T-DIN控制端21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数据输出端T-DO33脚串联第44电阻R44后接处理器U13的摸数据输出T-DO控制端20脚,触摸屏模块U10的触摸T-IRQ34脚串联第45电阻R45后接处理器U13的触摸T-IRQ控制端19脚;
蓝牙模块U11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49电阻R49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接收端2脚,蓝牙模块U11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48电阻R48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发送端2脚,蓝牙模块U11的电源端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11的使能端EN脚接电源Vcc,蓝牙模块U11的接地端接地;
GPS定位模块U12的数据发送端TX脚串联第57电阻R57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接收端16脚,GPS定位模块U12的数据接收端RX脚串联第56电阻R56后接处理器U13的数据发送端15脚,GPS定位模块U12的时钟端PPS脚串联第58电阻R58后接处理器U13的GPS时钟控制端17脚,GPS定位模块U12的电源端接电源Vcc,GPS定位模块U12的接地端接地。
2.一种溯源方法,其特征是: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溯源系统,按照产品下线→发货→运输→收货的物流阶段进行;
一、产品下线阶段
产品下线时,在产品外包装上粘贴RFID标签,该标签包含的信息有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线、生产时间、生产批次、责任人;
使用生产厂家管控终端扫描产品外包装的RFID标签,将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线、生产时间、生产批次、责任人信息读取到生产厂家管控终端,生产厂家管控终端将该信息传给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产品信息: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线、生产时间、生产批次、责任人;
产品扫描信息:终端编号、GPS信息,扫描时间、操作人员;
若GPS信息与预设GPS信息不符,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二、发货阶段
发货时生产厂家管控终端通过蓝牙与智能中转箱连接,以开启智能中转箱箱门,产品逐个靠近智能中转箱的RFID模块,使得逐个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并产生产品装箱信息和智能中转箱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至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产品装箱信息: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智能中转箱编号、装箱时间、装箱GPS信息;
智能中转箱信息:智能中转箱编号、箱内产品、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开箱时间、关箱时间、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若GPS信息与预设GPS信息不符,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三、运输阶段
车载监控终端安装于车厢中部,并与智能中转箱通过蓝牙连接,监测车辆和智能中转箱不分离,若连接中断,则向后台管控系统发送信息;若有紧急情况,司机紧急开箱,开锁信息传给后台管控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紧急情况开箱信息:中转箱编号、车载监控终端编号、紧急开箱时间、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车载监控终端信息:车载监控终端编号、车牌号、驾驶员、连接中转箱编号、连接成功时间、连接断开时间、车载监控终端GPS信息;
智能中转箱连接信息:中转箱编号、车载监控终端编号、连接成功时间、连接断开时间、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运输途中,若车载监控终端与智能中转箱连接断开,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同时接入百度或高德实时交通数据进行分析,与运输车辆所在位置进行比对,若不处于交通拥堵路段,而运输车辆停驶超过一定时间,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四、收货阶段
在收货阶段,收货方管控终端通过蓝牙与智能中转箱连接,发送指令以开启智能中转箱箱门,并记录GPS信息,产品逐个靠近智能中转箱的RFID模块,使得逐个读取产品RFID标签信息,并产生产品出箱信息和智能中转箱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至后台管理系统;收货方管控终端通过扫描产品RFID标签对产品进行检查或抽检,并将结果传至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有:
产品出箱信息: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智能中转箱编号、出箱时间、出箱GPS信息;
智能中转箱信息:智能中转箱编号、箱内产品、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开箱时间、关箱时间、操作人员、智能中转箱GPS信息;
产品检查扫描信息:终端编号、GPS信息,抽检产品ID、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合格与否、扫描时间、操作人员;
若GPS信息与预设GPS信息不符,后台管理系统则形成异常记录;
五、质量溯源阶段
若检查不合格,存在调包或者以次充好情况,首先在后台管理系统查找各个阶段的异常记录,倒推至收货、运输、发货直至产品生产线,确定责任人。
CN201810705892.3A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溯源系统与方法 Active CN1091658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5892.3A CN109165882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溯源系统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5892.3A CN109165882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溯源系统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5882A CN109165882A (zh) 2019-01-08
CN109165882B true CN109165882B (zh) 2024-03-19

Family

ID=64897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5892.3A Active CN109165882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溯源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58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5943B (zh) * 2020-09-24 2023-11-10 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耗材的溯源防窜货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15549A (zh) * 2020-10-10 2021-01-12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智慧物流生鲜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4437A (zh) * 2011-05-19 2011-09-14 启东鑫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sm和rfid技术的物流单件跟踪系统
JP2013182368A (ja) * 2012-03-01 2013-09-12 Masayoshi Ishiwata スマートフォンの短距離通信機能を使用したペーパーレス物流管理システム
CN204463215U (zh) * 2015-03-17 2015-07-08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艺术品防伪溯源管理系统
CN104850997A (zh) * 2015-03-26 2015-08-19 北京物资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品冷链全程溯源防伪系统
CN105096073A (zh) * 2014-05-09 2015-11-25 青岛友明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冷链运输追溯系统
EP3026616A1 (fr) * 2014-11-26 2016-06-01 E.I.P. Procédé de traçabilité métrologique lors du transport d'une cargaison
CN107742202A (zh) * 2017-11-11 2018-02-27 成都优力德新能源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
CN208506802U (zh) * 2018-07-02 2019-02-15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 溯源系统及其智能中转箱、生产厂家和收货方管控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86799B2 (en) * 2014-11-22 2018-02-06 TrueLite Trace, Inc. Real-time cargo condi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remote real-time vehicle OBD monitori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4437A (zh) * 2011-05-19 2011-09-14 启东鑫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sm和rfid技术的物流单件跟踪系统
JP2013182368A (ja) * 2012-03-01 2013-09-12 Masayoshi Ishiwata スマートフォンの短距離通信機能を使用したペーパーレス物流管理システム
CN105096073A (zh) * 2014-05-09 2015-11-25 青岛友明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冷链运输追溯系统
EP3026616A1 (fr) * 2014-11-26 2016-06-01 E.I.P. Procédé de traçabilité métrologique lors du transport d'une cargaison
CN204463215U (zh) * 2015-03-17 2015-07-08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艺术品防伪溯源管理系统
CN104850997A (zh) * 2015-03-26 2015-08-19 北京物资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品冷链全程溯源防伪系统
CN107742202A (zh) * 2017-11-11 2018-02-27 成都优力德新能源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
CN208506802U (zh) * 2018-07-02 2019-02-15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 溯源系统及其智能中转箱、生产厂家和收货方管控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自动跟踪的智慧物流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温凯峰;;计算技术与自动化(02);全文 *
基于RFID的货物实时追踪系统;罗忠亮;徐志鹏;李锦欢;朱定华;;电子设计工程(1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5882A (zh) 201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5882B (zh) 一种溯源系统与方法
CN111861337B (zh) 监控危险废物运输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A2760996C (en) Inventory control system for portable containers
CN101799829B (zh) 密集架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控制系统
CN102509210B (zh) 血液在途运输存储系统及方法
CN205499792U (zh) 具有远程示踪功能的物流运输包装箱
CN110992509A (zh) 一种生产车间的设备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7527176A (zh) 物流共享载体用冲击位置记录的RFID和NB‑loT系统
CN112668355A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维保企业智能工具管理系统
CN111882148A (zh) 一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物联网监管系统
JP7467752B2 (ja) 作業車両の故障診断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2024281A (zh) 海关电子走廊监管系统
CN102354408A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手持式区域性车辆监控装置
CN1818971A (zh) 结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应用的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方法及其核查装置
RU2292587C1 (ru)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подлинности и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алкогольной продукции (варианты)
CN208506802U (zh) 溯源系统及其智能中转箱、生产厂家和收货方管控终端
CN204463200U (zh) 一种安全工器具管理系统
US7864056B2 (en) Depository monitoring system in semiconductor storage warehouse
CN108657615A (zh) 一种智能安全防护环保折叠密码箱及其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743315A (zh) 一种智能药品柜及其控制系统
CN104361647A (zh) 一种用于瓶装化学品管理的巡检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247267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档案流转装置
CN202142102U (zh) 货物运输安全监管系统
CN108681855B (zh) 一种铁路冷链集装器智能管理系统
CN107203173A (zh) 一种物料运输车管理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