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6218A - 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6218A
CN109066218A CN201810931184.1A CN201810931184A CN109066218A CN 109066218 A CN109066218 A CN 109066218A CN 201810931184 A CN201810931184 A CN 201810931184A CN 109066218 A CN109066218 A CN 109066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unit
ttl
physical contac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11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6218B (zh
Inventor
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as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as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as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as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311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6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6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6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6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6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76Architectures of general purpose stored program computers
    • G06F15/78Architectures of general purpose stored program computers comprising a singl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G06F15/7807System on chip, i.e. computer system on a single chip; System in package, i.e. computer system on one or more chips in a single package
    • G06F15/7817Specially adapted for signal processing, e.g. Harvard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9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ignall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其提供了一种通过在插接件端部中植入SOC转换控制芯片的新型有源传输接头,一方面可以利用SOC转换控制芯片内部的编/解码链路实现TTL信号与中间传输信号的互转,使采用该传输接头的传输装置从被动物理器件转换为主动编/解码的结构件,完成端到端的TTL链路透明传输,另一方面可根据在TTL端物理触点的噪声采样结果,控制编码器切换到合适的传输编码模型,以便通过编码消除输入噪声,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整个有源传输接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利于长期插接使用。此外通过在编码链路中配置传输隔离单元,可以实现对端到端的TTL链路进行直流隔离,最大幅度降低板到板间的地电流以及EMI泄漏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电子设备中,电路板到电路板之间通常采用带排针的插接件来实现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逻辑门)信号的传输。但是现有插接件属于被动物理器件,对于TTL信号的噪声处理全无涉及,因此TTL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限,特别是在长期工作后,插接件的稳定性会越来越差,不利于在电路板之间进行高速及高质量通信。此外,在TLL信号的板间传输链路中,由于缺省直流隔离设计,存在板间地电流以及EMI泄漏的现象,易造成板间干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包括中间导线、SOC转换控制芯片和排针,其中,所述中间导线的端部通过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通信连接所述排针;
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内置有TTL端物理触点、编码器、传输驱动单元、传输隔离单元、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阻抗匹配单元、平衡/单端均衡重构单元、解码器、TTL驱动重构单元、噪声采样单元和本地处理器,其中,所述TTL端物理触点、所述编码器、所述传输驱动单元、所述传输隔离单元和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依次通信连接,构成TTL输入信号转中间传输信号链路,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所述阻抗匹配单元、所述平衡/单端均衡重构单元、所述解码器、所述TTL驱动重构单元和所述TTL端物理触点依次通信连接,构成中间传输信号转TTL输出信号链路;
所述噪声采样单元电连接所述TTL端物理触点,用于周期性地采集输入端噪声信号,并将所述输入端噪声信号传送至所述本地处理器;
所述本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通信连接所述编码器和所述解码器的受控端,用于启动/停止所述编码器和所述解码器,以及根据所述输入端噪声信号为所述编码器选定可最佳消除噪声信号的传输编码模型,并控制所述编码器按照选定传输编码模型进行编码。
优化的,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还内置有噪声检测单元和传输模版训练单元;
所述噪声检测单元电连接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用于周期性地测量在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位置的输出噪声,并将所述输出噪声传送至所述传输模版训练单元;
所述传输模版训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噪声,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得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并将所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传送至所述本地处理器;
所述本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对当前选定传输编码模型的可调参量进行利于消除输出噪声的微调。
具体的,所述机器学习算法为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或卷积网络深度学习算法。
优化的,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还内置有低功耗侦测单元;
所述低功耗侦测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TTL端物理触点和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用于侦测在所述TTL端物理触点或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是否有冲击信号输入,并将侦测结果实时传输至所述本地处理器;
所述本地处理器还用于在收到有冲击信号输入的侦测结果时,维持当前工作模式或由睡眠模式切换为工作模式。
优化的,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还内置有摆频控制单元;
所述摆频控制单元的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本地处理器的受控端,用于控制所述本地处理器执行摆频传输策略。
优化的,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还内置有时钟重构器,其中,所述时钟重构器通信连接所述本地处理器。
优化的,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还内置有可扩展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可扩展功能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本地处理器。
具体的,所述传输驱动单元为LVDS驱动器,所述传输隔离单元为LVDS隔离器。
具体的,所述排针为单排针或双排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通过在插接件端部中植入SOC转换控制芯片的新型有源传输接头,一方面可以利用SOC转换控制芯片内部的编/解码链路实现TTL信号与中间传输信号的互转,使采用该传输接头的传输装置从被动物理器件转换为主动编/解码的结构件,完成端到端的TTL链路透明传输,另一方面可根据在TTL端物理触点的噪声采样结果,控制编码器切换到合适的传输编码模型,以便通过编码消除输入噪声,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整个有源传输接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利于长期插接使用;
(2)通过在编码链路中配置传输隔离单元,可以实现对端到端的TTL链路进行直流隔离,最大幅度降低板到板间的地电流以及EMI泄漏现象;
(3)可利于将板上的控制系统及物理逻辑系统转移到该传输接头内部,大大降低开发板系统的设计复杂度及开发成本;
(4)可根据在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的噪声检测结果,应用机械学习算法训练得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进而可根据当前匹配传输模版对传输编码模型的可调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消除编码后的输出噪声,确保在另一接头位置得到高质量的中间传输信号,可进一步提高整个有源传输接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5)通过配置低功耗侦测单元,可以从功耗角度侦测在两触点是否有冲击信号输入,进而可利于对传输接头进行睡眠模式与工作模式间的切换管理,实现节能目的;
(6)通过配置摆频控制单元,可以植入摆频传输技术,在维持传输接头的稳定性同时,最大化降低电磁辐射EMI;
(7)所述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还具有时钟重构以及功能可扩展等优点,便于实际推广和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SOC转换控制芯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中间导线;2-SOC转换控制芯片;3-排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包括中间导线1、SOC转换控制芯片2和排针3,其中,所述中间导线1的端部通过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通信连接所述排针3。
如图1所示,在所述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的结构中,所述中间导线1用于向另一端接头传输转换后的中间传输信号,或者接收来自另一端接头的中间传输信号。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为内置有编/解码链路以及控制处理单元等的SOC(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集成电路芯片,其尺寸大小可不超过4*4mm。所述排针3用于作为传输接头的板上插接部件,其可以但不限于为单排针或双排针。
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内置有TTL端物理触点、编码器、传输驱动单元、传输隔离单元、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阻抗匹配单元、平衡/单端均衡重构单元、解码器、TTL驱动重构单元、噪声采样单元和本地处理器,其中,所述TTL端物理触点、所述编码器、所述传输驱动单元、所述传输隔离单元和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依次通信连接,构成TTL输入信号转中间传输信号编码链路,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所述阻抗匹配单元、所述平衡/单端均衡重构单元、所述解码器、所述TTL驱动重构单元和所述TTL端物理触点依次通信连接,构成中间传输信号转TTL输出信号解码链路;所述噪声采样单元电连接所述TTL端物理触点,用于周期性地采集输入端噪声信号,并将所述输入端噪声信号传送至所述本地处理器;所述本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通信连接所述编码器和所述解码器的受控端,用于启动/停止所述编码器和所述解码器,以及根据所述输入端噪声信号为所述编码器选定可最佳消除噪声信号的传输编码模型,并控制所述编码器按照选定传输编码模型进行编码。
如图2所示,在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的结构中,所述TTL端物理触点用于电连接所述排针3。所述编码器用于在所述本地处理器的控制下,按照选定的传输编码模型对来自所述TTL端物理触点的TTL信号进行编码。所述传输驱动单元用于对编码结果进行信号驱动,产生中间传输信号,其可举例为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电压差分信号)驱动器,以便向所述中间导线1输出LVDS传输信号(此外,还可以为CAN驱动器、RS232驱动器或RS485驱动器)。所述传输隔离单元用于对来自所述传输驱动单元的中间传输信号进行直流隔离,其同样可举例为LVDS隔离器,以便与采用LVDS驱动器的传输驱动单元匹配。
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用于电连接所述中间导线1。所述阻抗匹配单元用于实现端部物理触点的阻抗匹配,以便最大功率的接收来自另一端接头的中间传输信号。所述平衡/单端均衡重构单元用于对接收的中间传输信号进行信号平衡或均衡,高度还原中间传输信号,其可以但不限于采样现有的平衡器/均衡器。所述解码器用于在所述本地处理器的控制下,对来自另一端接头的中间传输信号进行解码。所述TTL驱动重构单元用于对解码结果进行TTL信号的重构,产生待输出的TTL信号。
由此通过前述传输接头的详细描述,一方面可以利用SOC转换控制芯片内部的编/解码链路实现TTL信号与中间传输信号的互转,使采用该传输接头的传输装置从被动物理器件转换为主动编/解码的结构件,完成端到端的TTL链路透明传输,另一方面可根据在TTL端物理触点的噪声采样结果,控制编码器切换到合适的传输编码模型,以便通过编码消除输入噪声,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整个有源传输接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利于长期插接使用。同时,通过在编码链路中配置传输隔离单元,可以实现对端到端的TTL链路进行直流隔离,最大幅度降低板到板间的地电流以及EMI泄漏现象。此外,还可利于将板上的控制系统及物理逻辑系统转移到该传输接头内部,大大降低开发板系统的设计复杂度及开发成本。
优化的,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还内置有噪声检测单元和传输模版训练单元;所述噪声检测单元电连接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用于周期性地测量在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位置的输出噪声,并将所述输出噪声传送至所述传输模版训练单元;所述传输模版训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噪声,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得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并将所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传送至所述本地处理器;所述本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对当前选定传输编码模型的可调参量进行利于消除输出噪声的微调。如图2所示,由此可消除编码后的输出噪声,确保在另一接头位置得到高质量的中间传输信号,可进一步提高整个有源传输接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此外,具体的,所述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但不限于为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或卷积网络深度学习算法等。
优化的,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还内置有低功耗侦测单元;所述低功耗侦测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TTL端物理触点和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用于侦测在所述TTL端物理触点或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是否有冲击信号输入,并将侦测结果实时传输至所述本地处理器;所述本地处理器还用于在收到有冲击信号输入的侦测结果时,维持当前工作模式或由睡眠模式切换为工作模式。如图2所示,由此通过配置所述低功耗侦测单元,可以从功耗角度侦测在两触点是否有冲击信号输入,进而可利于对传输接头进行睡眠模式与工作模式间的切换管理,实现节能目的。
优化的,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还内置有摆频控制单元;所述摆频控制单元的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本地处理器的受控端,用于控制所述本地处理器执行摆频传输策略。如图2所示,由此通过配置所述摆频控制单元,可以植入摆频传输技术,在维持传输接头的稳定性同时,最大化降低电磁辐射EMI。
优化的,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还内置有时钟重构器,其中,所述时钟重构器通信连接所述本地处理器。如图2所示,所述时钟重构器用于为所述本地处理器重构时钟信号,以便实现精确控制目的。
优化的,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还内置有可扩展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可扩展功能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本地处理器。如图2所示,所述可扩展功能单元用于开发SOC的服务内容,使得用户在实际应用中可对该传输接头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将板上的控制系统和物理逻辑系统,转移到传输接头中。
综上,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在插接件端部中植入SOC转换控制芯片的新型有源传输接头,一方面可以利用SOC转换控制芯片内部的编/解码链路实现TTL信号与中间传输信号的互转,使采用该传输接头的传输装置从被动物理器件转换为主动编/解码的结构件,完成端到端的TTL链路透明传输,另一方面可根据在TTL端物理触点的噪声采样结果,控制编码器切换到合适的传输编码模型,以便通过编码消除输入噪声,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整个有源传输接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利于长期插接使用;
(2)通过在编码链路中配置传输隔离单元,可以实现对端到端的TTL链路进行直流隔离,最大幅度降低板到板间的地电流以及EMI泄漏现象;
(3)可利于将板上的控制系统及物理逻辑系统转移到该传输接头内部,大大降低开发板系统的设计复杂度及开发成本;
(4)可根据在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的噪声检测结果,应用机械学习算法训练得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进而可根据当前匹配传输模版对传输编码模型的可调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消除编码后的输出噪声,确保在另一接头位置得到高质量的中间传输信号,可进一步提高整个有源传输接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5)通过配置低功耗侦测单元,可以从功耗角度侦测在两触点是否有冲击信号输入,进而可利于对传输接头进行睡眠模式与工作模式间的切换管理,实现节能目的;
(6)通过配置摆频控制单元,可以植入摆频传输技术,在维持传输接头的稳定性同时,最大化降低电磁辐射EMI;
(7)所述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还具有时钟重构以及功能可扩展等优点,便于实际推广和实用。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9)

1.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导线(1)、SOC转换控制芯片(2)和排针(3),其中,所述中间导线(1)的端部通过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通信连接所述排针(3);
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内置有TTL端物理触点、编码器、传输驱动单元、传输隔离单元、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阻抗匹配单元、平衡/单端均衡重构单元、解码器、TTL驱动重构单元、噪声采样单元和本地处理器,其中,所述TTL端物理触点、所述编码器、所述传输驱动单元、所述传输隔离单元和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依次通信连接,构成TTL输入信号转中间传输信号编码链路,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所述阻抗匹配单元、所述平衡/单端均衡重构单元、所述解码器、所述TTL驱动重构单元和所述TTL端物理触点依次通信连接,构成中间传输信号转TTL输出信号解码链路;
所述噪声采样单元电连接所述TTL端物理触点,用于周期性地采集输入端噪声信号,并将所述输入端噪声信号传送至所述本地处理器;
所述本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通信连接所述编码器和所述解码器的受控端,用于启动/停止所述编码器和所述解码器,以及根据所述输入端噪声信号为所述编码器选定可最佳消除噪声信号的传输编码模型,并控制所述编码器按照选定传输编码模型进行编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还内置有噪声检测单元和传输模版训练单元;
所述噪声检测单元电连接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用于周期性地测量在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位置的输出噪声,并将所述输出噪声传送至所述传输模版训练单元;
所述传输模版训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噪声,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得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并将所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传送至所述本地处理器;
所述本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匹配传输模版对当前选定传输编码模型的可调参量进行利于消除输出噪声的微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学习算法为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或卷积网络深度学习算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还内置有低功耗侦测单元;
所述低功耗侦测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TTL端物理触点和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用于侦测在所述TTL端物理触点或所述中间传输端物理触点是否有冲击信号输入,并将侦测结果实时传输至所述本地处理器;
所述本地处理器还用于在收到有冲击信号输入的侦测结果时,维持当前工作模式或由睡眠模式切换为工作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还内置有摆频控制单元;
所述摆频控制单元的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本地处理器的受控端,用于控制所述本地处理器执行摆频传输策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还内置有时钟重构器,其中,所述时钟重构器通信连接所述本地处理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SOC转换控制芯片(2)还内置有可扩展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可扩展功能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本地处理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驱动单元为LVDS驱动器,所述传输隔离单元为LVDS隔离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3)为单排针或双排针。
CN201810931184.1A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 Active CN109066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1184.1A CN109066218B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1184.1A CN109066218B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6218A true CN109066218A (zh) 2018-12-21
CN109066218B CN109066218B (zh) 2019-12-10

Family

ID=6468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1184.1A Active CN109066218B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62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1064A1 (zh) * 2021-01-13 2022-07-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2613A1 (en) * 1990-12-28 1992-07-01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High speed data transceiver
CN101246684A (zh) * 2007-02-14 2008-08-20 华信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消除噪音的电子系统
CN101577847A (zh) * 2008-05-08 2009-11-11 索尼株式会社 信号处理设备和信号处理方法
CN102662887A (zh) * 2012-05-03 2012-09-12 天津市英贝特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随机存储器
CN105025291A (zh) * 2015-07-30 2015-11-04 武汉精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tl视频信号的生成方法及生成装置
CN105897335A (zh) * 2016-06-02 2016-08-24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usb接口通信手持收发设备
CN106205535A (zh) * 2016-08-30 2016-12-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液晶显示装置数据信号电磁干扰的方法
CN107193769A (zh) * 2017-05-23 2017-09-22 北京正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asi接口的数据收发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2613A1 (en) * 1990-12-28 1992-07-01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High speed data transceiver
CN101246684A (zh) * 2007-02-14 2008-08-20 华信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消除噪音的电子系统
CN101577847A (zh) * 2008-05-08 2009-11-11 索尼株式会社 信号处理设备和信号处理方法
CN102662887A (zh) * 2012-05-03 2012-09-12 天津市英贝特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随机存储器
CN105025291A (zh) * 2015-07-30 2015-11-04 武汉精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tl视频信号的生成方法及生成装置
CN105897335A (zh) * 2016-06-02 2016-08-24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usb接口通信手持收发设备
CN106205535A (zh) * 2016-08-30 2016-12-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液晶显示装置数据信号电磁干扰的方法
CN107193769A (zh) * 2017-05-23 2017-09-22 北京正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asi接口的数据收发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1064A1 (zh) * 2021-01-13 2022-07-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6218B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0302B (zh) 可见光收发装置、可见光通信终端和可见光通信系统
Maity et al. Secure human-internet using dynamic human body communication
CN106408915A (zh) 利用雷达波的手势遥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066218A (zh) 一种高稳定有源传输接头
CN211047102U (zh) 一种多模双向感知型物联网网关设备
CN205378080U (zh) 基于fpga的lvds数字视频传输接口装置
CN209149567U (zh) 一种可不入户电户表核查装置
CN201828287U (zh) 一种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及传感系统
CN106059599A (zh) 一种s频段收发一体化处理器系统
CN206183242U (zh) 基于声波传输的皮肤水分油分检测装置和检测系统
CN109001685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圆锥扫描星载微波辐射计系统
CN104507040A (zh) 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71146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2426769B (zh) 一种遥控器装置及通讯方法
CN106814648B (zh) 一种非接触式光电滑环装置控制系统
CN201368776Y (zh) 一种超低功耗无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Vijayalakshmi et al. A case study in body channel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 design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CN207690495U (zh) 一种高灵敏度语音识别系统
CN206181045U (zh) 无线芯片收发测试、监控装置
CN109639312A (zh) 一种使用电磁场耦合的高速数字基带信号近场无线传输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207650581U (zh) 无人车通讯控制系统
CN206822624U (zh) 一种基于有线数据传输的脑电信号采集头带
CN207603633U (zh) 电气安全系统物联网数据无线传输模块
CN203313330U (zh) 一种移动终端远距离图片传输系统
CN209659346U (zh) 基于NB-iot技术的A/D采集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