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57611A - 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57611A
CN109057611A CN201811079018.XA CN201811079018A CN109057611A CN 109057611 A CN109057611 A CN 109057611A CN 201811079018 A CN201811079018 A CN 201811079018A CN 109057611 A CN109057611 A CN 109057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section
shock
lateral wall
wall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790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文辉
伍伟峰
王龙
尹燕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790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576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57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76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11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 E05F15/616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operated by push-pull mechanis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6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48Trunk lid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包括:减震套设有第一安装腔、以及设置于第一安装腔的侧壁上的第一安装部;第一壳体设有第二安装腔、以及设置于第二安装腔的侧壁上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间隙配合,且第二安装腔的侧壁与减震套的外侧壁过渡配合;阻尼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部的内侧壁间隙配合的第三安装部,且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的侧壁过渡配合。该减震结构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如此,采用该减震结构的阻尼器具有优良的减震性能;如此,采用该阻尼器的电动尾门撑杆能够使用时不会出现抖动,满足高精度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尾门在开启和关闭时常常需要使用电动尾门撑杆,为了提高电动尾门撑杆的支撑性能,在其外套管内设置阻尼器以提高阻尼力矩,从而使得电动尾门撑杆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传统的应用于电动尾门撑杆内的阻尼器,其抗震性能不佳,易出现抖动的问题,无法满足高精度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该减震结构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如此,采用该减震结构的阻尼器具有优良的减震性能;如此,采用该阻尼器的电动尾门撑杆能够使用时不会出现抖动,满足高精度的使用需求。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包括:减震套,所述减震套设有第一安装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侧壁上的第一安装部;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减震套的第二安装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侧壁上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间隙配合,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侧壁与所述减震套的外侧壁过渡配合;及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内侧壁间隙配合的第三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侧壁过渡配合。
上述阻尼器的减震结构,装配时,将减震套套入第一壳体的第二安装腔内,利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的间隙配合,使得减震套能够顺畅的进入第二安装腔内,利用减震套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减震套能够紧密、稳定的设置于第二安装腔内;再将阻尼组件套入第一安装腔内,利用第三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的间隙配合,使得第二壳体能够顺畅的进入第一安装腔内,利用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阻尼组件的第二壳体能够紧密、稳定的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该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利用减震套能够对震动进行吸收与缓冲,从而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也使得阻尼组件能够自动居中,向其中心线靠拢;另外,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的间隙配合以及第三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的间隙配合,使得减震套、第一壳体及阻尼组件的第二壳体能够顺畅的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减震套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以及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减震套、第一壳体及阻尼组件的第二壳体进行装配之后能够相对固定,不会出现相对移动,保证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还设有第一避空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三安装部之间设有第二避空部。如此,利用第一避空部和第二避空部,使得减震套、第一壳体与阻尼组件之间的装配更加顺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凸出所述减震套的外侧壁设置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上设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凸起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间隙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壁的一端设有导向部。如此,利用导向部使得第二凸起能够更加顺畅的插入第一安装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槽设有第一底壁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第一外侧壁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外侧壁和第三外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段,且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一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三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四连接段,且所述第四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二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安装间隙与所述第二安装间隙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避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五连接段,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六连接段,所述第二外侧壁与所述减震套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七连接段,且所述第七连接段与所述第五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三安装间隙,所述第三外侧壁与所述减震套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八连接段,且所述第八连接段与所述第六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四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安装间隙、所述第二安装间隙、所述第三安装间隙及所述第四安装间隙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避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设有第二底壁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设有第九连接段,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设有第十连接段,所述第二凸起包括第四外侧壁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五外侧壁和第六外侧壁,所述第四外侧壁与所述第五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十一连接段,且所述第十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九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五安装间隙,所述第四外侧壁与所述第六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十二连接段,且所述第十二连接段与所述第十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六安装间隙,所述第五安装间隙与所述第六安装间隙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避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十三连接段,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十四连接段,所述第五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十五连接段,且所述第十五连接段与所述第十三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七安装间隙,所述第六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十六连接段,且所述第十六连接段与所述第十四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八安装间隙,所述第五安装间隙、所述第六安装间隙、所述第七安装间隙及所述第八安装间隙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避空部。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器,包括上述的减震结构。
上述阻尼器,利用减震套能够对震动进行吸收与缓冲,从而使得阻尼器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也使得阻尼组件能够自动居中,向其中心线靠拢,具有优良的减震性能;另外,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的间隙配合以及第三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的间隙配合,使得减震套、第一壳体及阻尼组件的第二壳体能够顺畅的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减震套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以及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减震套、第一壳体及阻尼组件的第二壳体进行装配之后能够相对固定,不会出现相对移动,保证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包括上述的阻尼器。
上述电动尾门撑杆,利用减震套能够对震动进行吸收与缓冲,从而使得电动尾门撑杆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也使得阻尼组件能够自动居中,向其中心线靠拢,满足高精度的使用需求;另外,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的间隙配合以及第三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的间隙配合,使得减震套、第一壳体及阻尼组件的第二壳体能够顺畅的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减震套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以及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减震套、第一壳体及阻尼组件的第二壳体进行装配之后能够相对固定,不会出现相对移动,保证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阻尼器的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阻尼器的减震结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阻尼器的减震结构的减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阻尼器的减震结构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阻尼器的减震结构的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减震套,110、第一安装腔,120、第一安装部,130、第一凸起,131、第一外侧壁,132、第二外侧壁,133、第三外侧壁,134、第三连接段,135、第四连接段,136、第七连接段,137、第八连接段,140、第一安装槽,141、第二底壁,142、第三侧壁,143、第四侧壁,144、第九连接段,145、第十连接段,146、第十三连接段,147、第十四连接段,200、第一壳体,210、第二安装腔,220、第二安装部,230、第二安装槽,231、第一底壁,232、第一侧壁,233、第二侧壁,234、第一连接段,235、第二连接段,236、第五连接段,237、第六连接段,300、阻尼组件,310、第二壳体,320、第三安装部,330、第二凸起,331、第四外侧壁,332、第五外侧壁,333、第六外侧壁,334、第十一连接段,335、第十二连接段,336、第十五连接段,337、第十六连接段,410、第一安装间隙,420、第二安装间隙,430、第三安装间隙,440、第四安装间隙,510、第五安装间隙,520、第六安装间隙,530、第七安装间隙,540、第八安装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包括:减震套100,减震套100设有第一安装腔110、以及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部120;第一壳体200,第一壳体200设有用于安装减震套100的第二安装腔210、以及设置于第二安装腔210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部120的外侧壁间隙配合的第二安装部220,且第二安装腔210的侧壁与减震套100的外侧壁过渡配合;及阻尼组件300,阻尼组件300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0内的第二壳体310,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部120的内侧壁间隙配合的第三安装部320,且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110的侧壁过渡配合。
上述实施例的阻尼器的减震结构,装配时,将减震套100套入第一壳体200的第二安装腔210内,利用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安装部220的间隙配合,使得减震套100能够顺畅的进入第二安装腔210内,利用减震套100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2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减震套100能够紧密、稳定的设置于第二安装腔210内;再将阻尼组件300套入第一安装腔110内,利用第三安装部320与第一安装部120的间隙配合,使得第二壳体310能够顺畅的进入第一安装腔110内,利用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1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能够紧密、稳定的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0内。该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利用减震套100能够对震动进行吸收与缓冲,从而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也使得阻尼组件300能够自动居中,向其中心线靠拢;另外,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安装部220的间隙配合以及第三安装部320与第一安装部120的间隙配合,使得减震套100、第一壳体200及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能够顺畅的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减震套100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2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以及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1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减震套100、第一壳体200及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进行装配之后能够相对固定,不会出现相对移动,保证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安装部220的配合以及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三安装部320的配合,优选为通过凸块与凹槽配合的方式实现,如此,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装配,装配效率高。间隙配合,其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一个实施例中,最小间隙为0mm,最大间隙为0.15mm。过渡配合,其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一个实施例中,最小间隙为-0.05mm,最大间隙为+0.05mm。减震套100,其硬度为邵尔A45度至邵尔A70度;优选为硬度为邵尔A50度的NBR橡胶(NitrileButadiene Rubber,丁腈橡胶),其耐磨性强,耐热性好,粘接力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安装部220之间还设有第一避空部,第二安装部220与第三安装部320之间设有第二避空部。利用第一避空部使得减震套100能够更加顺畅的与第一壳体200实现装配;利用第二避空部使得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能够更加顺畅的与减震套100实现装配;进一步地减小了安装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20包括凸出减震套100的外侧壁设置的第一凸起130,第一凸起130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40,且第一安装槽140与第一安装腔110连通,第二安装部220设置为与第一凸起130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槽230,且第二安装槽230的底壁与第一凸起130间隙配合,第三安装部320设置为与第一安装槽140相配合的第二凸起330,第二凸起330与第一安装槽140的底壁间隙配合。装配时,将第一凸起130沿第二安装槽230的长度方向插入,由于第二安装槽230的底壁与第一凸起130间隙配合,从而能够顺畅的将第一凸起130插入第二安装槽230内;又由于减震套100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2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第一凸起130插入第二安装槽230内后,使得减震套100能够与第一壳体200实现紧密的装配而不容易发生相对移动;将第二凸起330沿第一安装槽140的长度方向插入,由于第一安装槽140的底壁与第二凸起330间隙配合,从而能够顺畅的将第二凸起330插入第一安装槽140内;又由于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1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第二凸起330插入第一安装槽140内后,使得第二壳体310能够与减震套100实现紧密的装配而不容易发生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凸起330靠近第一安装腔110的底壁的一端设有导向部(未示出)。如此,第二凸起330能够更加顺畅的插入第一安装槽140内。导向部优选为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相对第二凸起330的倾斜角度为20°至30°,导向效果好。
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凸起330设置为四根,四根第二凸起330绕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周向设置,第一安装槽140、第一凸起130和第二安装槽230的数量相应也为四个。如此,能够实现稳定的配合,使得相互之间不易发生偏移。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230设有第一底壁231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232和第二侧壁233,第一底壁231与第一侧壁23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段234,第一底壁231与第二侧壁233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段235,第一凸起130包括第一外侧壁131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外侧壁132和第三外侧壁133,第一外侧壁131与第二外侧壁132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段134,且第三连接段134与第一连接段234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一安装间隙410,第一外侧壁131与第三外侧壁133之间设有第四连接段135,且第四连接段135与第二连接段235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二安装间隙420,第一安装间隙410与第二安装间隙420配合形成第一避空部。如此,利用第一安装间隙410和第二安装间隙420,使得第一凸起130能够顺畅的插入第二安装槽230内,进而方便对减震套100与第一壳体200进行装配。
如图2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侧壁232与第二安装腔2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五连接段236,第二侧壁233与第二安装腔2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六连接段237,第二外侧壁132与减震套100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七连接段136,且第七连接段136与第五连接段236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三安装间隙430,第三外侧壁133与减震套100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八连接段137,且第八连接段137与第六连接段237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四安装间隙440,第一安装间隙410、第二安装间隙420、第三安装间隙430及第四安装间隙440配合形成第一避空部。如此,利用第一安装间隙410、第二安装间隙420、第三安装间隙430及第四安装间隙440,使得第一凸起130能够更加顺畅的插入第二安装槽230内。
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40设有第二底壁141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142和第四侧壁143,第二底壁141与第三侧壁142之间设有第九连接段144,第二底壁141与第四侧壁143之间设有第十连接段145,第二凸起330包括第四外侧壁331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五外侧壁332和第六外侧壁333,第四外侧壁331与第五外侧壁332之间设有第十一连接段334,且第十一连接段334与第九连接段144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五安装间隙510,第四外侧壁331与第六外侧壁333之间设有第十二连接段335,且第十二连接段335与第十连接段145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六安装间隙520,第五安装间隙510与第六安装间隙520配合形成第二避空部。如此,利用第五安装间隙510和第六安装间隙520,使得第二凸起330能够顺畅的插入第一安装槽140内,使得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能够方便、快捷的与减震套100实现装配。
如图3至图5所示,进一步地,第三侧壁142与第一安装腔1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十三连接段146,第四侧壁143与第一安装腔1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十四连接段147,第五外侧壁332与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十五连接段336,且第十五连接段336与第十三连接段146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七安装间隙530,第六外侧壁333与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十六连接段337,且第十六连接段337与第十四连接段147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八安装间隙540,第五安装间隙510、第六安装间隙520、第七安装间隙530及第八安装间隙540配合形成第二避空部。如此,利用第五安装间隙510、第六安装间隙520、第七安装间隙530及第八安装间隙540,使得第二凸起330能够更加顺畅的插入第一安装槽140内,使得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与减震套100实现装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00还包括能够与第一壳体200配合的第一盖体(未示出)以及能够与第二壳体310配合的第二盖体(未示出),第一盖体的内径大于第二盖体的外径,如此,使得第二盖体能够上下扭动,确保阻尼器总成高度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阻尼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减震结构。
上述实施例的阻尼器,装配时,将减震套100套入第一壳体200的第二安装腔210内,利用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安装部220的间隙配合,使得减震套100能够顺畅的进入第二安装腔210内,利用减震套100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2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减震套100能够紧密、稳定的设置于第二安装腔210内;再将阻尼组件300套入第一安装腔110内,利用第三安装部320与第一安装部120的间隙配合,使得第二壳体310能够顺畅的进入第一安装腔110内,利用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1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能够紧密、稳定的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0内。该阻尼器,利用减震套100能够对震动进行吸收与缓冲,从而使得阻尼器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也使得阻尼组件300能够自动居中,向其中心线靠拢,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另外,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安装部220的间隙配合以及第三安装部320与第一安装部120的间隙配合,使得减震套100、第一壳体200及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能够顺畅的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减震套100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2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以及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1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减震套100、第一壳体200及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进行装配之后能够相对固定,不会出现相对移动,保证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阻尼器的花键采用简易花键,在标准花键的基础上减少齿数,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降低了花键制造的难度,从而降低成本;在螺杆花键与阻尼器花键组装时,因配合花键齿数减少也方便组装对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阻尼器。
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尾门撑杆,装配时,将减震套100套入第一壳体200的第二安装腔210内,利用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安装部220的间隙配合,使得减震套100能够顺畅的进入第二安装腔210内,利用减震套100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2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减震套100能够紧密、稳定的设置于第二安装腔210内;再将阻尼组件300套入第一安装腔110内,利用第三安装部320与第一安装部120的间隙配合,使得第二壳体310能够顺畅的进入第一安装腔110内,利用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1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能够紧密、稳定的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0内。该电动尾门撑杆,利用减震套100能够对震动进行吸收与缓冲,从而使得电动尾门撑杆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也使得阻尼组件300能够自动居中,向其中心线靠拢,满足高精度的使用需求;另外,第一安装部120与第二安装部220的间隙配合以及第三安装部320与第一安装部120的间隙配合,使得减震套100、第一壳体200及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能够顺畅的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减震套100的外侧壁与第二安装腔2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以及第二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110的侧壁的过渡配合,使得减震套100、第一壳体200及阻尼组件300的第二壳体310进行装配之后能够相对固定,不会出现相对移动,保证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震套,所述减震套设有第一安装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侧壁上的第一安装部;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减震套的第二安装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侧壁上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间隙配合,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侧壁与所述减震套的外侧壁过渡配合;及
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内侧壁间隙配合的第三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侧壁过渡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还设有第一避空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三安装部之间设有第二避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凸出所述减震套的外侧壁设置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上设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凸起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壁的一端设有导向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设有第一底壁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第一外侧壁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外侧壁和第三外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段,且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一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三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四连接段,且所述第四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二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安装间隙与所述第二安装间隙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避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五连接段,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六连接段,所述第二外侧壁与所述减震套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七连接段,且所述第七连接段与所述第五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三安装间隙,所述第三外侧壁与所述减震套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八连接段,且所述第八连接段与所述第六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四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安装间隙、所述第二安装间隙、所述第三安装间隙及所述第四安装间隙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避空部。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设有第二底壁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设有第九连接段,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设有第十连接段,所述第二凸起包括第四外侧壁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五外侧壁和第六外侧壁,所述第四外侧壁与所述第五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十一连接段,且所述第十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九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五安装间隙,所述第四外侧壁与所述第六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十二连接段,且所述第十二连接段与所述第十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六安装间隙,所述第五安装间隙与所述第六安装间隙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避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十三连接段,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十四连接段,所述第五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十五连接段,且所述第十五连接段与所述第十三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七安装间隙,所述第六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十六连接段,且所述第十六连接段与所述第十四连接段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第八安装间隙,所述第五安装间隙、所述第六安装间隙、所述第七安装间隙及所述第八安装间隙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避空部。
9.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结构。
10.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器。
CN201811079018.XA 2018-09-17 2018-09-17 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 Pending CN1090576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79018.XA CN109057611A (zh) 2018-09-17 2018-09-17 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79018.XA CN109057611A (zh) 2018-09-17 2018-09-17 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7611A true CN109057611A (zh) 2018-12-21

Family

ID=6476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79018.XA Pending CN109057611A (zh) 2018-09-17 2018-09-17 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5761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3031Y (zh) * 2009-03-06 2009-12-16 伍志勇 家具用阻尼器安装座
DE102011117857A1 (de) * 2011-11-08 2013-05-0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Hallstadt Spindelantrieb für die motorische Verstellung eines Verstellelements eines Kraftfahrzeugs
CN206409103U (zh) * 2017-01-14 2017-08-15 东莞市艺展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后备箱升降杆的活动机构
JP2017187127A (ja) * 2016-04-07 2017-10-12 小倉クラッチ株式会社 電磁ブレーキ
CN107733142A (zh) * 2017-11-30 2018-02-23 无锡典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电机减震结构
CN107850197A (zh) * 2015-07-31 2018-03-27 株式会社美姿把 致动器和车门开闭用致动器
CN207485200U (zh) * 2017-10-20 2018-06-12 上海万超汽车天窗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型电动撑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3031Y (zh) * 2009-03-06 2009-12-16 伍志勇 家具用阻尼器安装座
DE102011117857A1 (de) * 2011-11-08 2013-05-0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Hallstadt Spindelantrieb für die motorische Verstellung eines Verstellelements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7850197A (zh) * 2015-07-31 2018-03-27 株式会社美姿把 致动器和车门开闭用致动器
JP2017187127A (ja) * 2016-04-07 2017-10-12 小倉クラッチ株式会社 電磁ブレーキ
CN206409103U (zh) * 2017-01-14 2017-08-15 东莞市艺展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后备箱升降杆的活动机构
CN207485200U (zh) * 2017-10-20 2018-06-12 上海万超汽车天窗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型电动撑杆
CN107733142A (zh) * 2017-11-30 2018-02-23 无锡典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电机减震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建亮,兰叶深主编: "《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技术》", 31 August 2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3118B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107270616B (zh) 冰箱间室压力平衡装置及冰箱
CN108317259A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106052266A (zh) 一种门封及具有该门封的制冷容器
CN109057611A (zh) 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减震结构
CN103470121A (zh) 带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205536829U (zh) 制冷设备的门翻转梁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10130759A (zh) 一种推拉滑动门窗的内置防摆的铝型材结构
CN110234831A (zh) 减震装置组件以及冷藏及/或冷冻用陈列柜
CN208203789U (zh) 一种阻尼装置及其煲具
CN207750343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马达用销柱
CN107299709A (zh) 一种单元幕墙上横梁
CN210371501U (zh) 一种休闲床的支撑件
CN208056652U (zh) 振动力可调且耐用的插入式振动器
CN208546818U (zh) 一种激光雕刻机门盖照明装置
CN207620931U (zh) 链轮室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CN208564180U (zh) 推拉锁内部转动结构
CN218761010U (zh) 一种弹性传动装置和系统
CN205350108U (zh) 套式联轴器机架
CN208954903U (zh) 一种用于触点组件的密封式构造
CN209591924U (zh) 一种接触器壳体组件
CN205948308U (zh) 一种球头
CN209278405U (zh) 一种扭转减振器总成
CN112391798B (zh) 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该减振装置的洗衣机
CN109579396A (zh) 冰箱竖梁密封结构和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